三國末期姜維的策反兵變要真能成功,歷史會發展成什麼樣?

讀三國經常感嘆姜維功敗垂成。
如果他真成功了,他能逆轉蜀漢必亡、甚至讓蜀漢統一三國嗎?


沒錯,姜維策反成功就可以一統三國。

姜維與鍾會佔據成都,同時孫吳進軍永安,姜維認為孫吳想渾水摸魚,於是兵分兩路與魏、吳交戰,由於姜維用兵如神,賽過關雲長,賽過諸葛亮,他就同時打敗了司馬昭和陸抗,收復了蜀國。姜維還在沒有兵權的情況下幹掉了鍾會,奪走了十萬大軍,雖然曹魏將士的家屬都在魏國,雖然叛國是要全家連坐。可是曹魏將士折服於姜維的魅力,就算全家死光光也倒戈了。

於是姜維出兵反攻漢中,雖然當年劉備以舉州之力打了一年才打下來,姜維大軍無視於四川地形,大軍理所當然就打回漢中了。姜維也不需要安撫民心,也不需要恢復經濟和儲備糧食,雖然蜀漢打了那麼長仗,多了那麼多魏兵,但是姜維的軍隊一點都不感覺餓。

六十多歲的姜維於是就不等了,直接帶兵反攻關中,他都懶得先割據隴西了,反正司馬昭已經打不過他,於是姜維就打到了長安。潼關、函谷關都抵擋不姜維繼續前進,打到曹魏首都洛陽,又迎回山陽公劉康,現在就麻煩了,到底是讓劉禪做皇帝還是劉康做皇帝。

姜維也不謙虛,自己就做了皇帝,畢竟他已經掃清六合席捲八荒了。東邊孫吳也沒有動靜,孫休死了以後,孫皓開始大規模北伐,與姜維掃蕩中原勢力。由於孫皓覺得姜維太厲害了,就對姜維俯首陳臣。司馬昭不久就嚇得病死,曹魏重臣替魏室奪回權力,但為時已晚。

姜維獲得大面積領土,他也完全不需要進行統治,不需要修正官員制度,不需要指派官員,不需要推行經濟政策,他只需要不斷統領部隊作戰就夠了。最後姜維就滅掉了曹魏,統一了三國。

姜維王朝也完全不需要去解決隨即而來的少數民族矛盾,不需要面對西北饑荒,不需要面對大量流民跑入蜀中,不需要害怕世家大族壟斷田地,不需要分封群臣,不需要收攏民心。

十多年以後,姜維遠征西域,北驅鮮卑,南破扶南,東據倭島,後人都稱姜維是成吉思帝。


姜維的策反計劃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使本來希望為0的事件變成5%而已,如果真的想做大事,後面還會有無數難度遠超策反的事情要做,只能說姜維做了當時情況下的一個路線選擇而已,然而開頭就失敗了。

就像你接一個連環任務,第一環就失敗了,後面會發生什麼就不需在意了。


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只剩一個連。


姜維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不管事情能不能成,只看這個事該不該做。劉備託孤時,諸葛亮講,「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諸葛亮是這樣做的,姜維也是這樣做的……


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好多答案都忽略了這個陛下在此事中的重要性。姜維力圖恢復季漢,必須繼續高舉後主這桿漢室正統大旗。可是劉禪能答應嗎?劉禪既不傻,又不硬。一,這事就算成了,季漢面臨的局面能比之前更好么?沒更好被滅豈不是個時間問題?即使北方再次同意納降,待遇會比第一次好?二,劉禪是像姜維一樣,為了信念為了理想願意不計後果豁出性命干一場的人么?想想都感覺很虛啊。那麼既然後主明顯不會支持這麼做,縱然伯約事成,又有何用?


要是真的成功了,也沒什麼用。最後估計司馬昭還是會把蜀漢滅掉。畢竟當時蜀漢的情況多不好,其他蜀漢的百姓多討厭姜維啊。劉禪也真的是沒啥野心的人。

但是這不能帶我我不喜歡伯約,恰恰相反,我特別喜歡他。我喜歡他的理想主義,非常,非常喜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世上有幾個人能做到?很少的。

我喜歡文學這也是我最擅長,但是真的要大學專業,我會選擇我有一定興趣也很擅長的經濟。因為這樣方便我以後工作什麼的。但伯約,是喜歡什麼一定不會留下一個備選項,努力去做的人。我做不到這一點,那些黑他的人,也不一定做得到。

我會很高興更多的人了解了三國,知道了我家大將軍。但現在,我寧願你們不知道他,也不希望他在很多地方被黑的體無完膚。


個人看法,東川西川蜀國兩個基本盤都丟了還能有什麼作為?逃到南中?南中兩郡,民風彪悍,能不能壓住南蠻人都是問題還抵抗魏軍……再說鍾會,鍾會大軍將領還有士兵基本都是魏人又不是蜀人,要兵變?姜維要驅狼吞虎?人家老婆孩子都在敵國,誰願意為了一個野心家賣命,要兵變成功了司馬昭過來嘴炮幾句說投降者免罪魏兵就跑了。姜維詐降,個人認為他的想法是這樣的:
1、讓鄧艾,鍾會內鬥,兩敗俱傷說不上,姜維首要的,是要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
2、慫恿鍾會自立,讓鍾會與鍾會軍將領異心,自相殘殺,削弱駐紮蜀國魏軍戰鬥力。
3、內鬥差不多了率領劍閣投降蜀軍奇襲魏軍,不管怎樣駐紮蜀國的魏軍都得擊退。
4、如果大事可成,後面還要營救劉禪或者其後代立為皇帝,求援吳國,希望藉助吳軍擊敗鍾會,掌握好西川,據西川之地負隅頑抗。
5、如果大事不成,我的話可能盡量救下劉禪,帶著人逃往南中,不過那時怎麼說也絕對沒戲了,還是老老實實投降吧,沒戲了。
姜維這麼做最好的結果是擊退這波魏軍,但是之後,沒了鍾會鄧艾遲早還會有其他人啊,蜀國那時已經國力不行了,在被這麼入侵一下……蜀國就這點家業了也折騰不起來了,還是投降吧。
沒戲沒戲,再怎麼弄也是沒法了,姜維就算成功了,也就是推遲蜀國滅國的時間罷了。


自己參考諸葛誕。

諸葛誕作為淮南最後一叛,不是沒頭腦的,花了一年多時間在淮南收買人心,然而司馬昭一來,把大軍一擱,拉開嗓子一喊:哎弟兄們,我們優待投降的!

十幾萬叛軍稀里嘩啦投降。

你收買人心是你的事,誰給我利益多我跟誰是我的事

還有你以為為什麼鍾會會對【誅殺魏軍將領】這事猶豫?你當他傻啊?殺完了他就真的成指揮不動人的光桿司令了,蜀軍將領聽他還是聽姜維的?

姜維兵變成功的方法只有兩種可能:
1、殺光鍾會和魏將——順便還要再殺幾萬魏軍,因為十幾萬魏軍不可能坐視上級被殺無動於衷的,然後基本上又是正史線的成都魏軍開無雙劇情。
2、快速襲殺了胡淵,截斷其慫恿魏軍的行為,繼續忽悠鍾會兵變——然而問題是就算沒有胡淵,賈充司馬昭仍然在路上,你以為這倆陰險貨不玩攻心第二部的概率是多少,一堆家人在中原的魏軍不兵變的概率是多少。

還有別忘了,後方仍然是民有菜色、內臣抵觸的益州(當時的事實就是姜維人緣巨差,魏軍受降沒屠殺,你說蜀漢大臣們選誰)。

不要惋惜姜維的失敗了,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司馬昭比劉禪更優秀,鄧艾比姜維更優秀,就那麼簡單。

PS:什麼姜維繼承諸葛亮地位論,鍾會幹掉鄧艾論,姜維催眠鍾會謀反論的姜維迷,以及連衛瓘是誰、曹魏後期人才格局政治都不知道的傢伙,懇請自己去補習三國後期歷史再說話再洗地,無知得我都替你們臉紅


咳咳,姜維要成功,關鍵不在策反鍾會,而在於一開始從屯田處回軍的時候,進入漢中正面對抗鍾會就要分一支小隊去陰平小道埋伏,一舉把鄧艾幹掉,然後接下來還得在漢中正面對抗鍾會不能失守,再等到司馬昭按耐不住御駕親征的時候用偷襲之類的方法幹掉司馬昭,晉政權沒了龍頭開始內訌,這才有機會


「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姜維並不是功敗垂成,壓根就沒有機會。

司馬昭這個傢伙早就防著鍾會和鄧艾萬一想在四川盤踞,早就做好了反制措施。利用二人的矛盾消滅鄧艾,而鍾會反叛時手下的各種抵制和反抗不正是司馬昭留下的伏筆么。

姜維死前還能殺死數名武裝起來的軍兵,武功可謂超群,給劉禪寫的信,忠心可嘆。估計他也是死中博活吧。


三國一開始,就註定了,蜀吳的失敗是註定的,戰爭從來都是在拼後勤(看諸葛亮北伐都是怎麼失敗的吧),說白點,就是拼誰的糧食多,在農業經濟那麼脆弱的年代就更是拼糧食了。三國那個時代,吳蜀兩國基本就是蠻荒之地,蜀國只有區區一百萬人口,還不到魏國的三分之一,根本無法跟天下之腹的魏國相抗衡。姜維成功了,也會是下一個諸葛亮


真的想逆轉,從兵變這裡逆轉難度太大了。且不說兵變本身的成功可能性有多低,就算真成功了還有一大堆爛攤子呢……
姜維傳遊戲都不敢設定在兵變搞幻想線分支……我看也是按遊戲里去陰平小路堵截一下鄧艾然後進入幻想線比兵變靠譜一些。雖然不會像遊戲里那麼理想化地翻盤統一,但至少可以暫時不亡國就是了。


什麼都不會變


姜維若成功,只會成全鍾會。


南望王師又一年


用呂思勉的話說,姜維、鍾會,是漢和魏的忠臣烈士。


推薦閱讀:

歷史上真實的王朗是一個怎樣的人?
嵇康被誅和向秀入洛相隔多久?
為什麼現在大家評三國歷史都要黑一下三國演義?
為什麼同為亂世,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不像三國歷史那樣廣為人知,僅僅是因為一部《三國演義》嗎?

TAG:歷史 | 三國 | 帶有假設的問題 | 三國歷史 | 姜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