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好萊塢大門的李安還能拍出早期像家庭三部曲那樣的電影嗎?

之後的電影也很優秀,但如果他一直以那樣的風格走下去,他可能會成為中國的小津,台灣還有個侯孝賢,但相較之下,李安似乎更能將那種溫情,娓娓道來。不過,國際聲譽對他對華人應該很有意義吧!畢竟,如小津那樣堅持一輩子的人,太少。


謝@季恩熙 邀。

先簡短回答,能,但不是那個味兒了。

以《色戒》為界,我覺得李安越來越不溫情了(插一句,周星馳越來越溫情),他眼神依然溫柔,說話依然不疾不徐,表現的特別有禮貌,但每次看他的片子感覺吃肉不吐骨頭,半天緩不過氣。《色戒》和《少年 Pi 的漂流》只要想起來,都給我一陣寒意,李安真正拍出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的感覺。

李安的生活經歷使他觀察思考良多,早年拍家庭題材應該是由於很熟悉,好入手的緣故。我沒有看過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至今都在硬碟里)和枝裕和的片子,但我猜想這兩人內心比較平和,而安叔,確實是內心有掙扎有波瀾的,這決定了他不會止步於家庭題材,之後一路挑戰自我,和不同團隊磨合,講他真正想講的故事。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他再拍家庭題材不是不可以,但絕對不會停於文化和代溝差異這個層面。少年 Pi 里的家庭關係就很有意思,還是母親給予安慰支持,父親鼓勵開拓保護自己那套,但更多是用視聽語言而非台詞展現的,而且全片格局更大。

堅持拍一輩子電影而且是不同題材的好電影比總是重複相似故事難得多,對電影工業的提振作用也很明顯,用心的觀眾也會透過題材看錶達內核,有這樣的優秀導演,對於任何一方都是幸事吧。


我跟李安有過簡單的接觸,感覺上他整個人其實還是拍家庭三部曲的狀態,那個是他對世界的認知。只不過後來他把這種認知套了一個玉嬌龍、綠巨人、斷背山、伍德斯托克或者派的殼。如果你問李安,他會告訴你其實他一直拍的都是家庭。
另外個人認為,李安無論是成就還是電影表現,早就超越了小津


其實還是十分有可能的,早期的家庭三部曲也是有好萊塢的製作班底的。只不過安叔不是一個固定風格的人,甚至連每部電影的卡司班底都力求不同。說白了,找點新鮮感,所以可以看到安叔的風格從早期的中國式家庭到英式古典,到美國中產階級片,再到戰爭片,接著搞武俠,搞超級英雄,再來同性獨立,情色片,音樂片(算是吧,還沒看),再到最新的3D奇幻冒險類。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樣的導演才是真正優秀的導演,能夠靈活駕馭各種題材。當然,小津之類的不能說就不是真正優秀,只不過難免會讓人有這個導演一輩子都在拍同一個東西的感受。看看是枝裕和,走的是小津同樣的路子,現在的作品即使同樣優秀也會被人認為陷入了瓶頸。


能,如果李安再次對這個題材感興趣的話。
《推手》《喜宴》《飲食男女》,這三部片在表現家庭、尤其是父親的角度上已經很成功了,李安也通過這三部片證明了他對於這部分題材的表達能力。
早期李安著重於家庭戲,與他在1984-1990年這段時間內的迷茫和等待的生活狀態是息息相關的。那段時間的李安基本上過著家庭婦男的生活,帶孩子、持家、等妻子掙錢養家。也正是這樣讓李安有了大量時間去積累,閱讀看片和創作劇本。生活在家庭這個小圈子,自然而然這個小圈子就成了李安的創作素材了。
後來李安說對女性電影感興趣,拍了《理智與情感》、《卧虎藏龍》。他說自己認識的女人不多,只能在自己妻子身上不停挖掘,挖掘完一面發現好像還有另一面可以挖掘。從李安這種找尋靈感的途徑可以猜測他當初拍家庭三部曲(父親三部曲)的靈感來源。
導演的關懷可以是多方面的,大膽的去嘗試也是有別於小津這類導演的另一種堅持。像王家衛這類導演無論他拍什麼片都還是能彰顯出自己的風格,典型的「作者電影」。
李安如若再拍表現家庭類的片子,不會再同早期一樣,因為他現在的生活也並非那段苦悶的日子。他應該能從別的角度用別的視點拍出一樣優秀的電影。


給你介紹一本書《十年一覺電影夢》 看完你就知道 李安還能不能拍,或者會不會去拍


推薦閱讀:

一個人去看《小王子》電影是什麼感覺?
看電影除了帶爆米花和喝的以外,還有什麼食物適合帶進影院?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好萊塢電影 | 台灣電影 | 李安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