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克服枯燥感來重複做一件事情做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比如高中學習功課外語,然後進入大學校園也繼續學習外語。剛開始是因為喜歡來學習的,後來已經脫離了喜歡,從精通到卓越的時候比較難堅持下去。反而變得有些厭惡了。
我想問一下如何才能重複的練習提高到一門專業的巔峰。
瀉藥
動力的來源有兩個:
1、興趣點
直接的興趣點就是喜好度,這個動力最大。
簡介的興趣點是這項活動的副產品綁定,比如跑步時聽評書,實際上聽書是我的興趣,簡介把跑步堅持下來了。
2、利益點
也如同興趣點一樣,找到直接和間接的利益點,但是我認為利益點遠沒有興趣點動力強。
瀉藥,但學渣的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這麼高深的問題。但是工作緊緊有條的進行讓我快樂。
曾經是格蘭仕微波爐生產線上的新員工,扭螺絲的~
如果扭螺絲不夠快,你會影響整條生產線的工作進度,如果一直都扭不快你就會被整條生產線的同事唾棄,進而格蘭仕會解除你的勞動合同。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來源,也沒有落腳點,如果不能很快找到新的工作,就面臨著身無分文流落街頭乞討。
那些扭螺絲的員工拿著氣動螺絲刀,抓一把螺絲看都不看就知道抓了幾個,螺絲刀開關按多久就能將螺絲擰到位而不會過度或者未擰緊。
當這重複乾的事情是你討生活時唯一手段時,不熟你也得熟!
你做不到快,就勝任不了這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
賣油翁玩得那麼溜,因為他只能賣油為生,一輩子都在倒油!
小偷一看人就判斷對方有沒有錢,錢在哪,是因為一次成功的偷竊卻沒有足夠的收穫等於沒有偷!
很多事情誰都會,精通要一輩子!
轉:
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用不求回報的心態去做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賺很多很多的錢似乎已成為每個人的追求目標。可現實經常給我們幾記響亮的耳光,起早貪黑、努力工作,最終還是沒賺到錢。
自古以來,「有付出必有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些勵志名言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往往事與願違,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勤懇不一定有收穫,難道是社會的不公造成?正太叔先來跟你講講幾個故事,或許看完後你有所醒悟。
1、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很多人都知道,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熱愛的事才更容易成功,但結果還是事與願違。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根本不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換言之,就是大家做著自認為是自己熱愛其實並不熱愛的事。這句話怎麼讀起來這麼拗口呢?
其實翻譯成白話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我們判斷一件事,是不是真正喜歡,可以套用兩個公式:
第一個參照標準:當你在做那件事的時候,已經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
偉大的愛迪生,有一次請了位朋友來家裡吃飯。朋友到家後,他突然有了靈感,又上樓回房間去做實驗,後來朋友因為等了太久還不見愛迪生下樓,就一聲不吭把所有飯菜吃光,招呼也不打就回去了。
不久之後愛迪生下樓準備吃飯,看見桌上吐的一堆雞骨頭,撓著腦袋、自言自語地說道:「原來我已經吃過飯了啊」。然後又繼續回去做實驗了。
第二個參照標準:明知道做這件事沒有任何金錢回報,但還是樂此不疲地做。
拿我個人為例,今年下半年我突然決定開設公眾號寫文章。一開始就沒打算靠它賺錢,所以寫完文章也不進行任何主動宣傳、推廣、也沒想過主動去投稿賺點稿費,直到今天,幾乎還是如此。因為我只有一個想法,用所有精力先把每篇文章寫好。
剛開始我把每天所有的業餘時間用來學習與寫字,一開始不管我寫得多認真,都是沒人看,我也不在乎,當然有人贊的話我肯定更開心。而這半年的艱辛過程就不多說了,總之非常非常累,但我感覺生活很充足,每次寫文章過程總感覺有一股熱流在身體中流淌。
有時候做一件事越沒有目的反而得到越多:
在我只專註寫字的這半年裡,突然文章好評率越來越高,隨後爆光率也跟著增長,後來竟然陸續得到了眾多機構的簽約及邀請,比如有固定給我報酬的公司,有給我稿費的企業,有給我出書的,有邀請我去當金融主編的,有邀請我去面試當理財師的國企,還有邀請我去開講座的機構……等等一些我當初完全意想不到的福利。
而且好幾篇文章也被幾十家大V轉載過去,所以現在公眾號上的那幾千名粉絲基本都是從那邊自主過來的。
其實吹了這麼長的牛B,並不是想炫耀什麼,只是想說:「初心越單純,後期回報率更高」。
如果我從寫字的第一天就想著把它當成變現的工具、寫的文章故意去迎合讀者的觀點、或者去抓社會熱點寫吸引眼球的文章,或者只把精力花在如何做宣傳,如何吸粉,而不是好好寫原創內容的話,可能今天的我得不到任何機構的關注與青睞。
賺錢的本質取決於你能提供給別人多大的價值:
同樣是寫文章,他寫的文章有一百個人主動轉載,你寫的文章只有一個人轉載,那麼他的文章就是比你的文章有價值;做同一份工作,遇到了難題,你的同事能解決,你不能解決,他就是比你有價值。
所以只有你的價值夠大,你才能賺到更多的錢。所以請先不求回報地做好一件事,好運總會親臨的。
許多人天天想著賺大錢,卻不願意先放慢腳步、沉下心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試問如何賺到錢?
2、欲速則不達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要賺到更多錢要先提高自身能力,且勿操之過急,但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以能否快速賺到錢為目標的話,反而賺不到錢。
我有一個事業心極強的朋友,在我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已經出社會開始賺錢。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通過他父親的關係進的一家玻璃廠上班,後來他覺得賺錢少,就辭職出來創業了。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創業都非常艱辛,但他很能吃苦也很努力。可努力與吃苦就能賺到錢嗎?
我只知道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頻繁的換項目,上半年開旅行社,下半年開海外代購,第二年開私募公司,第三年開桶裝水公司,第四年做XX代理……今年好像又賣起了海鮮。
總知聽到什麼項目能快速賺到錢他就去做什麼項目,嘗試個一年半載要是還沒賺到錢就又換項目,這就是典型的淺嘗輒止、急功近利。
老股民或金融行業的人都知道,只要選對基金,在合適的時機開始堅持每月定投,長期來說絕對是最好的盈利模式,回報率絕對勝過任何理財產品、風險性絕對低過任何p2p產品。
但又有幾個人做的到?這麼枯燥又需長期堅持又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事,就算相信將來有很可觀的回報率,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堅持下去。
很多人寧願每月有100塊的回報,也不願意一年後有2000塊的回報。這就跟中國股民拿不住牛股的特徵一樣,漲了就賣,跌了就捂,最愛炒短線,最恨玩長線。視短,如何賺到大錢?
這個社會的人已經太過浮躁,開車上路習慣搶道、投資只求馬上見回報、換工作只看薪水不看前景。短視、沒有規劃,急功近利,即使再努力、也很難賺到大錢。
3、專註
隨著這兩年自媒體的迅速崛起,2016年,自由職業者這一職業竟然飆升到具幸福感職業排行榜的榜首。越來越多的在職青年也開始蠢蠢欲動,想辭掉工作,回家微創業,想著不用按時上下班、不用看老闆臉色、可以睡到自然醒,寫寫文章、做個直播就有錢賺。睡覺時都笑醒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先別說自由職業養活自己的人非常非常少,活下來的那幾個成功斜杠青年其實都有很高的專註力,並都在專註做一件事而於。
其實他們都有一項看家本領,只是不會告訴你能賺到錢其實是靠其中的一個支點,他們也不會告訴你,要先專註一件事,等做到足夠好之後才去做其它事。
真正的自由職業者,都是專註一個領域的專家,而之所以能成為專家,是因為他們每天只專註於干一件事。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突然獨創了一個理論,我稱之為深挖外擴理論,如下圖:
真正能賺到錢的斜杠青年,起初都是懂得很多知識的人(就象一個大寫的一),然後他們從中認準一個支點,開始深挖下去,當挖到足夠深的時候(這時候就象一個大寫的T),再開始外擴,真到變成一個四平八穩、別人怎麼踢也踢不倒的石墩(右上圖)
想賺大錢先得專業,想專業先得提高專註力,有了專註力才能做好一件事。就象上圖的演化過程一樣。你只有先在某個領域非常成功,才有本錢去涉及其他領域。
4、不要在乎金錢的付出
你們不會真以為我這半年內寫了28萬字的原創(公眾號16萬,新書12萬)全是來自靈感或者以前的存貨吧?
雖然學習了很多年,但是現在知識更新迭代太快,以前那些知識只能做為基礎。如果不保持每天補充新知識,絕對寫不出任何有用的東西。
這半年我用了所有的業餘時間+碎片時間去學習與寫字,看了大約1400萬字的相關內容,才寫出了今天的28萬字,這是時間與精力的付出。
而這1400萬字當中,收費的內容讓我收穫最多。互聯網讓我們獲取知識的成本越來越低,免費的知識在質量上往往參差不齊,而那些收費的內容更有價值。比如我付過費的音頻內容、付過費的直播課程、花錢購買的紙質書。這些收費的內容含金量大大超過了那些免費的內容。
在投資自己方面,不要在乎金錢的付出,一切對你有幫助的收費項目都要捨得花錢去交換。
有時候,捨不得那幾十塊的投資,可能導致將來失去一個賺千萬的機會。在未來,真正有含金量的知識,都是用金錢交換的。如果所有一切都是免費,就不會再有那麼多人去輸出了,我們也就看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了。
5、結案陳詞
1: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不求回報的心態去做。
2:先好好努力,當你足夠優秀時,一切你想要的自然會來的。
3:比金錢還保貴的是時間,比時間還保貴的是專註力。
4:付費就是佔便宜,改變觀念,要捨得為知識付費。
5:發展最大的動力是來自於對求知的渴望,永遠不要吝嗇對自己知識與思維有所提升的投資,因為未來這些知識轉化為勢能後,能造就你。
來源:
正太叔
作者: 正太叔
侵刪
--------------------------------------------------------------------------------------------------------------------------------------
自:
我十分沒經驗且挺失敗的,所以我推薦你去找李笑來這類,較成功的人,還有張公子等。
昨天我見到一個問題是,你見過的牛逼人物都是哪些人,是什麼樣的人。
我想,大概只見一面也不算什麼,應該有所收穫和交流,才算見過,才能提升自已在此領域的水平。
但凡想要提升,應該水平已經接近到可以交流,不然就沒有共同的渠道和語義空間。 這方面也只是一拍腦袋如此想。在某個領域如英語,覺得枯燥,可以換個方式,了解更多的方式,可以換節奏,換花樣,穿插交錯不同的方式,還有門類,我感覺歷史,文學,人物,戰爭,影視,各個門類里一定有自己所鍾愛的吧。當你發現了以前未見的知識,也就會願意學,並且有樂趣吧。
我有一個專業英語老師朋友,可是那些技巧,很難用在一個沒入的我身上,我覺得你應該繼續努力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答案。但是不停地找,才是正確的吧。在找的時候,應該也不能停下來。 按照時間的慣性,形成這樣的習慣,就會雲開日出,水到渠成的吧。
這些並沒有回答清楚你的問題,
再說我一個自學英語的朋友,他的交談有一半以上會圍繞學習英語,他會收集極多的資料光碟,有初中高級的視頻和軟體, 有各種心得體會。
然後,從聽到說,然後到那種口譯。就是現場翻譯,已經可以進行專業翻譯的行業了。雖然開始只是業餘的愛好。
雖然崇拜別人是一個辦法,但最好的辦法是變得崇拜自已,那樣會走得更遠一點,因為當你每天不停地比以前的自已更強,然後,這還會有什麼枯燥的嗎?
和別人對比,和知識相面,會枯燥。 它變成你的生活,你的內在,你的動力,和源泉。這樣就不會枯燥,而是貫徹生命的愛了吧。
我覺得這就像聖人所做到,比如,孔子老先生。
就說這麼多吧。
推薦閱讀:
※怎樣游泳最減肥?
※大家怎麼對待「勤奮」二字?勤能補拙,你信嗎?
※算命的人說出算命結果的時候自己內心是怎麼想的?
※如何能夠在白紙上把字寫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