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某、孤」等第一人稱代詞分別適用於什麼情況?
比如:我、本人、吾、某、孤、余、予、在下、小可、區區等。
注意:在「私以為」、「竊以為」中,「私」和「竊」是副詞作狀語,而不是人稱代詞。
謝邀。ls幾位的回答,果然還是缺乏漢語時代分期的觀念,sigh……
不知道題主只是想純粹學習閱讀分辨各時代的漢語文獻?還是想學寫文言文?但無論如何都請區分正式的書面語表達和白話詞
竊是謙辭,在句子中的成分是副詞用作狀語,不是人稱代詞用作主語!「竊以為×××」這個句子,是省略了主語的,完整形式是「(臣吾直接稱名字)竊以為××××」。
當主語用的人稱代詞就是題主說的吾、某、孤等。
吾:一般的第一人稱代詞,但比較日常,不是很莊重的用法。如果在正式場合,比如老師講重要的課,朝會、祭祀等,用「余」,天子用「予一人」。(「余」表示第一人稱的語例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到了春秋時代以後,就比較常用於嚴肅場合的第一人稱。所以在日常行文中亂用「余」,體現了使用者對文言文不熟悉,很業餘的表現喲。)
某:在非常口語化的場合下用的第一人稱代詞,書面語少用,除非是記錄口語。是標準的近代漢語詞兒。
孤:《禮記·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 就是說,有領地的諸侯,才可以在正式場合(朝會、聘問、祭祀),自稱為「孤」,天子自稱則是「寡人」,到了秦朝以後才出現的「朕」。但注意這只是正式場合用的第一人稱,私下燕處的時候,諸侯用還是會用「吾」、「我」。注意後面加上「家」變「孤家」就完蛋了,本來挺嚴肅的一個源於上古漢語的書面語自稱詞頓時變成戲曲常用,近代漢語色彩濃厚的口語詞了。因為「×+家」這種第一人稱代詞的搭配形式,基本上是宋元語料中有的。
在下、小可:我印象里的語例不會比宋元話本更早,書面語不用這玩意,是口語。
區區:可信的用於第一人稱的語例,見宋李綱 《象州答吳元中書》:「區區自過象郡 ,頗覺為嵐氣所中,飲食多嘔。」 可見也是宋元以降的近代漢語詞。解釋一下。
我,在文言里也有,就是用的少。最初是做賓語用的,後來漸漸不用,這個我沒有謙辭的特徵,我的原意是這個人的手與其使用的工具,來指代我。
吾,最初是用作賓語的,意思就是五官。是被人看見的我。做主語,後來主賓都能使用。
竊是謙辭,本省沒有第一人稱的意思。
私現在是謙辭,私下的。《韓非子》里說,「倉頡作字,自營為厶(si)。」
某原意是酸果,後人認為是梅花,是槑的一種寫法,後引申為謙辭,不具名的我。當然,所說的表字的現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孤和寡,都是引申含義。表示獨一無二的人,或用作謙辭。孤的本意是喪父的兒子。
余的本意是「語之舒也」,語是詞的意思,舒就是伸的意思,也就是說吐字的意思。後來被人解釋為:上面的八是氣之分散,下面那個實際上是虧,虧上面的一表示氣平,下面的那個表示氣出。連起來就是一口氣被人梳平後細細呼出的意思。我覺得這種象徵很像文人的品格。
予,是余的變體。甲骨文中的解釋是,交換。後人認為:上面的是五,下面的是鉤。
卬?,這字左邊是化,右邊是瑞信,也就是標示,比如說驛站旁樹立的旗幟。
朕,這個字很早就被簡化了。這個字左邊是目或舟,右上兩點是火,下面的天原來是兩個手。這個字的意思是發現火種的人或者帶來火種的人。
所說的後人都是清代的「段玉裁」。
在上古漢語到底是什麼語言的問題尚我認為:中文之前是屈折語,也就是和拉丁語,義大利語,德語一樣是具有十分系統規範的詞性變化的。我們今天長碰見一個語義可以有很多個單字表達出來,正是應為漢語具有屈折語的特徵的原因。之後為了簡化漢語的使用,他變成了今天的分析語。文言文是界於屈折語很分析語中間的一個過渡形式。謝邀(第一次被邀請好激動。)
再者,本人網名與興趣,職業,無半點關係。so 失望吧。
額 在網上給你找了一點答案。 看看吧,(儘力回答你的問題)
1 下邊是這些詞的意思
私 是謙虛說法,表達「我個人」的意思。在接 以為 用時,跟 竊 的意思差不多。
現代日本語里保留了中國古文的用法(豆瓣)
古人使用第一人稱的時候,有非常多的詞語來表示。
常用的有:吾、某、孤、余、予、在下、小可、區區等等。
竊、私用的少,但是確實是中國文言文中時常使用的。
這是一種謙卑的表達。私以為,就是說我私下裡在心中偷偷的以為。。。。。
就是關於什麼事情、觀點,我自己在心中認為是怎怎回事。(三國演義吧)
余,吾,予,身,區區。仆,鄙,愚,鄙人,卑人,小人,小子,小可
在下,末學,晚生,不佞,不才,不惠,不肖,牛馬走
乃公
老朽,老拙,老夫,小老兒,老漢,老可,老軀,老身,朽人
老妾,老身,老娘
愚兄,為兄
小弟,兄弟,愚弟
奴,奴家,妾,妾身,賤妾,小女子
朕,孤,孤王,孤家,寡人
卑職
下官
貧僧(百度知道)
2 用於什麼情況
(1)竊以為
一般是對上級長輩或者知識學問在自己之上的人的謙遜之語,有一種小心翼翼的謹慎,和「班門弄斧」的謙虛。偶爾也在明明不是那樣的時候表示一種故意的諷刺。
(2)某
表字,又稱字,是古代的中國人在名字之外,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現在一般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具體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9731513
就找到這兩。
3 這些都是網上的答案 正確性不保證。如果真有需求 建議還是去找專業人士吧
完畢
「竊以為」 難道 不是現在的 「我弱弱的說一句」?其實潛台詞都是說:「TMD,安靜,我告訴你……」
題目中的吾和某兩個字不解釋,初中語文課講過。重點解釋下題目評論中提到的孤及寡人兩個詞。因為發現ls的解釋大多抽象模糊,不貼切,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
歷史劇中常常聽到兩個詞「孤」和「寡人」,很多人容易混淆覺得這兩個是同義詞,都是帝王的自稱。
然而它們是否是等同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
「列國諸侯有凶則稱孤,無凶則稱寡人,以為禮也。」
舉個例子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燕子之為王三年,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攻子之。齊王令人謂太子曰:「寡人聞太子將飭君臣之義,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黨聚眾,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構難數月,死者數萬人,百姓恫恐。齊王令章子將五都之兵,因北地之眾以伐燕。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人取子之,醢之,遂殺燕王噲。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昭王。昭王於破燕之後。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於是士爭趣燕: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昭王以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
當年燕王噲以年老力衰為由將國事交由國相子之,子之為王三年,國內大亂,齊國趁機大舉侵略燕國,將子之剁為肉醬並且殺死了燕王噲。正是在這一背景,燕昭王即位。面對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殘破局面,他自稱為孤是合乎周禮的。"私以為"在現在的網路語境里就是「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的意思。
我 跟 吾 在大多數方言中發音一樣,大致可推斷 我 是近現代出現的辭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