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為什麼只有那一次成功了?
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為什麼前後試過那麼多次,唯獨那一次可以濕?另一方面,為什麼前後多次嘗試都不行?
村上喜歡用隱喻,就連他筆下的交合都是有隱喻性質的。
交合不僅是肉體上的交融,同時也隱喻著精神上的溝通。
直子的悲劇是由一連串因素共同造成的。
姐姐的自殺給直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創傷,從此她將自己完全交付給了木月,希望木月幫助自己恢復與正常世界溝通的能力。
直子和木月嘗試過很多次交合都失敗了,這是因為木月自身也存在嚴重的精神問題,無法幫助直子恢復與正常世界的溝通能力。
自從木月死後,直子把自己的內心封閉了起來,整日活在姐姐和木月死亡的陰影中,正如她自己所說,「木月死後我就不知道到底怎樣同別人交往了。」
直到她遇到了渡邊。
渡邊一方面是木月的好友,另一方面渡邊是三人當中唯一一個融入了正常生活的人。所以,渡邊就成了直子與正常世界溝通的唯一渠道。
直子無疑是想自救的,她與渡邊談論木月時曾說「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以後還要活下去」。這表明直子想要擺脫死亡的陰影,希望回歸正常世界並生活下去的意願。
所以他選擇和渡邊交往,終於,在直子生日那天,直子暫時性地恢復了與正常世界溝通的能力,與渡邊完成了交合。
然而,要真正拯救直子,需要的是像綠子那樣積極向上的性格。而主人公渡邊被動的性格導致了他註定無法完成對直子的救贖,甚至連渡邊自身也需要綠子的拯救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所以,直子雖然一度與渡邊成功交合,暫時性地恢復了與正常世界溝通的能力,但最終直子還是被難以逃遁的死亡陰影所籠罩,選擇了自殺。
——————————————
其它與村上春樹有關的回答:
為什麼喜歡村上春樹? - 知乎村上春樹為何如此推崇《了不起的蓋茨比》? - 知乎
如何理解看多村上春樹的書會讓人變得孤獨? - 知乎
村上春樹的個人經歷對他的作品有何影響? - 知乎
《白鹿原》裡面的白孝文和田小娥直到偷情被父親發現都沒有成功插進去過一次。後來被趕出家門立馬就可以硬了。精神壓力對性會造成嚴重影響,直子也是。
因為很多愛都不是真的愛。只是特定情況下的相互作用。小說重心不在為什麼不能接受男主角、而在男主角自己內心的種種以及一路的經歷。
以前讀《挪威的森林》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是不懂的,那個時候還不會像現在這樣思考,但是現在來討論這本書的話,情節又忘得差不多了。重讀一遍的想法也不太強烈,隨便說兩句吧。
人,通常有兩個人格。
一個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自我。
另一個是社會學意義上的,與外界發生互動式關係的單位。包括身份證信息上的那個你,作為別人的孫子,別人的兒女,別人的兄弟姐妹,別人的夫或妻,別人的父母祖父母,別人的同學同事上司下屬師生朋友鄰居,路人粉黑的你。
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和社會人格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處在統一的意志之下的。或者說時而統一時而分裂才是常態。
對於一個社會人格來說,他(她)是要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的。比如直子,身為一名日本女性,提供性,是一種義務。則正如中國男人必須有後,中國女人給別人做了媳婦,應該要生孩子一樣,在傳統意義上來說,這是義務,是社會責任。直子不能提供性,不能履行義務,那麼以日本傳統,她即失去了社會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直子為什麼不能正常履行義務呢?這是因為她的獨立人格的抗拒。在交合的時候,她的潛意識裡認為這是「干擾」,故而引起生理上的不配合。
那麼直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人格分裂(非醫學上的,這裡只說小說)?可能是因為恐懼和憂慮引起的。
在直子的人際關係中,早前曾經有過一位叔叔,小說對這位叔叔的描寫很少,說是很優秀,莫明其妙自殺了。 這位叔叔與直子的關係如何,小說里好像也沒提。但即便是符號般的存在,在與直子關係較好的姐姐自殺的時候,對直子的影響力便翻倍疊加了。如果這位叔叔沒有自殺,他有可能成為直子連接外部的渠道之一,如果姐姐沒有自殺,她有可能成為直子連接外部的渠道之一。但是這些渠道一個一個封閉了,直子只剩下了木月。為什麼父母不能成為直子連接外部的渠道。因為父母即是傳統的代表。或許作為單體,直子的父母對她很好,直子也不會認為父母做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是作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長輩們確實是代表傳統,有形無形,有意無意之間給了年輕一代很大壓力。對於父母長輩提供的連接外部的渠道,可能直子的叔叔是抗拒的,姐姐是抗拒的,直子的潛意識裡獨立人格也是抗拒的。小說對直子姐姐的描寫是聰明,有能力,非常獨立自主。一個人如果有著很強的自主選擇的能力和意願的話。則有可能她強大的獨立人格,極力抗拒著成就某個她不願意成就的社會人格,不願意被同化,被主導。抗拒不了則走向毀滅。直子看似柔弱,獨立人格或許也像她的叔叔和姐姐一樣,是較為強烈而自主的,所以她也在抗拒。
直子只有木月,木月也只有直子。二人在精神上,在靈魂上,從小一起成長,幾乎是一樣的。直子受到父母的影響,受到叔叔姐姐自殺的影響,木月也是差不多的。木月也是與外部斷開了連繫的,不願意與外界發生交互,抗拒成就某種社會人格。他們認可渡邊,不如說渡邊與他們也有些相像,而正是相像,想通過渡邊進一步連接外部,反而難以做到。渡邊甚至是不曾主動與他們交往的。兩個相互交纏一體的靈魂本身,也不可能容納第三者。所以渡邊只是過客。
兩個相伴相生的靈魂一直未能完成交合。這是因為直子潛意識裡把交合看成是一種儀式,成年的儀式。由女孩變為女人的儀式。她潛意思里不想長大。一旦長大成人,就應該履行義務了,當然不單單是提供性。孩子可以任性地封閉自己,不與外界發生交互,一旦成年,便不得不與外界發生交互,不得不去成就另一個社會型的人格,從叔叔和姐姐自殺以逃避的行為里,直子潛意識認為成就另一個社會型人格是可怕的,是將會失去現在的自我的。所以她拒絕長大,拒絕完成儀式。即使木月是父母和她本人共同選中的人。
直子只有木月,木月只有直子。如果他們一直是小孩子,那麼也許他們能夠永遠在一起。但是生理年齡不可抗拒,社會義務不可逃避。木月做為男子更多地與外界發生交互是必需的,成年男性為了生存是必要立足於社會的眾多關係網路中的。本來他痛苦的是想要走出去卻不能走出去,想建立新的交互關係,成就新的社會型人格而害怕失去自我。如果這時候能做到與直子相互支持,也許木月也會像曾經那樣繼續嘗試著,主動找渡邊那樣的一個人交往。但是直子不能履行義務,這對木月而言無疑是痛苦的,這使得他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到,離開直子,去建立新的交互關係。但在現下的交互關係中,與直子的關係對他而言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直子是他的靈魂伴侶,他不願意將這種交互關係轉移向他人,去成就一個沒有直子的,或將直子置於次要地位的社會型人格。走出與無法走出,又加上離開與無法離開的極度矛盾,造成了他慘烈的死法。
木月的死,對直子打擊巨大,精神幾近崩潰。在這個大崩潰中,潛意識裡那點拒絕長大,拒絕儀式的堅持,自然也就不算什麼了。
直子失去木月,幾乎等於與外界失去了所有聯繫。她想要自救,這個時候她唯一想到的人便是她與木月共同認可的渡邊。所以她去找了渡邊。
在此期間與渡邊完成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交合,原因想來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遭受精神打擊之後的變化。二是對渡邊有所期待。三是精神上的同頻,二人一聲不響默默在街頭不停地行走,這個可以看作同頻的表現,因此交合的時候,潛意識裡沒有再冒出什麼「干擾」之類的念頭。這一場長時間的行走,有渡邊的陪同,她對外面的世界似乎也不那麼害怕了,因而產生了較強的與外界交互的意願。這與理性上認為應該走出去,應該與人發生交互不同,這是來自她的獨立人格的認可:不可怕,自己可以辦到。所以她真的辦到了,與同頻的渡邊。
至於後來—這場交合就是一個錯誤。木月無法將直子這個最為重要的交互關係轉移向他人,作為靈魂伴侶,直子同樣難以將木月這個最為重要的交互關係轉移向他人。當直子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再來就是「干擾」了。我不想長大,你們別來干擾我;我只要木月,你們別來干擾我,同樣的自我封閉再次發生,而且更嚴重。
直子在全書中,一直給人一種不善言談的形象,除了她20歲生日的那天。全書中,只有那天她說了很多話,多的都讓渡邊感到有些心亂。女人的陰道通向心靈,那天直子濕了,那天她敞開自己的心了。
因為那時候的直子還沒有真的愛上渡邊
因為渡邊木月直子三個人都不知道有陰蒂這個東西
那是因為小說本身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整本書直子是多壓抑啊,一直壓抑下去陷進去的讀者也跟著壓抑,突然給讀者來一劑起伏的,再來一劑跌宕的(直子自殺),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說的目的就達到了。
小說畢竟是虛構的,讀小說可以身臨其境,但有些問題是要跳出小說來思考的,比如作者本人當時的經歷和狀態。
直子對木月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種問題完全沒有原因,若有那就是村上先生愛來這一套
因為直子對世界充滿恐懼,孤獨,和這個世界顯得格格不入,而渡邊是她與外界聯繫的唯一紐帶,村上的這本書主要基調是孤獨,一個人的內心如何與外界交流,又如何斷絕交流(直子的死就是因為她已無法接受外界),所以直子把渡邊當做一個橋樑,與外界連接的橋樑,也許正是這種壓力與孤獨的複雜結合促成了結合
擦,寫了好多沒存就沒有了!!算了,寫個簡單點的吧。
誠如@渡邊 所說,春上的小說裡面兩個不恰當的人發生關係其實是另有原因的,是通過性來表達對另外一個世界的人的愛,像最後渡邊與玲子發生關係是為了表達對直子的愛,其他小說裡面也有相似的例子。
還記得一開始直子和渡邊一前一後的在城市遊盪不,直子那時候就把渡邊當做木月的影子,一直在把木月的形象填在渡邊身上,慢慢的開始積累感情,但不是對渡邊的,還是對木月的愛。在直子生日這天,給直子提供了一個感情的宣洩對象,讓她找到了分別多年的愛人的感覺吧。從此以後直子就把自己封閉在只有木月的小世界裡,慢慢對這個世界關上大門。
PS:讀完《挪威的森林》,我對《1Q84》裡面以前不懂的地方也慢慢有點理解了。
她很用力地去融入這個世界,她想擺脫姐姐和木月的心理創傷,渡邊就像她的救命稻草,就那一次她以為成功了,她再也不用懷念過去了,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就這一次,竟花光了所有力氣。
推薦閱讀:
※什麼是「詭異」? 與「恐怖」、「驚悚」等的區別是什麼? 「詭異」的魅力之處在於哪裡?
※如何理解韓寒的《1988》?
※作家是怎麼給小說里那麼多角色起名字的?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怎麼理解主角對公園裡的鴨子無比在意?
※作家寫作有哪些好玩的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