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 2014 年連續兩次發生地震,是異常現象嗎?該如何解釋?

2014-03-27 00:20:05 發生了一次,4.3級;2014-03-30 00:24:44 又發生了一次,4.7 級。(來源:中國地震台網)

發生的次數是不是有點頻繁?湖北不是一個很少會發生地震的省份嗎?連續兩次地震的原因在哪裡?與三峽工程有關么?
網友補充:
湖北隨州什麼連續乾旱3年?跟三峽大壩有沒有關係?


瀉藥,這類問題這兩天我已經接到好幾個了。承蒙大家抬舉阿。我現在真心不研究天然地震了。不過我一定會好好答這個問題。佔個坑,明天答。。。哈哈哈。。。
=================分割線=======================
首先道個歉,拖了好幾天了。贊成 @桃子的桃的回答,從地質和構造斷裂角度分析。
首先糾正一下題目。準確來說,湖北並不是今年發生了兩次地震。
下圖是從中國地震台網統一地震目錄收集到的近日以來湖北秭歸的地震活動情況統計。

兩次強震,兩次強震後的餘震可以很清晰的從數據中看出。
據統計,縣區所處的區域構造環境是一個穩定程度較高的地區,自前震旦紀的晉寧運動以後直至中生代印支運動,區域地殼一直處於大面積微具振蕩性的穩定沉降狀態,經過中生代造山運動之後又趨於平穩,新生代以來表現為大面積的間歇性隆起和局部地段的差異性斷裂活動。現今構造活動屬黃陵、當陽北北東向隆起較弱活動區,黃陵背斜總體趨勢仍表現為長軸近南北向的隆起單元,相對於秭歸向斜有總體上升或有下降趨勢。第四紀以來受較強烈的區域性隆起和拗陷影響,區內斷裂產生一些差異性活動,仙女山斷裂、九畹溪斷裂都有輕微位移活動,年速率小於0.1mm,仙女山斷裂為一系列雁行狀斷層組成的斷層帶,斷層線平值,在地形上形成較明顯的斷層崖、斷層峽谷,為岩崩多發區。

按全國地震區帶劃分,縣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地震活動區的江漢地震帶內,屬地震活動較弱的地震帶。自有記載以來,中強震不多,未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近期區內發生的最大地震為1979年5月22日秭歸縣龍會觀5.1級地震,震中距長江僅8km。現今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黃陵背斜西側、仙女山斷裂帶,呈北北東向及北東向展布,根據國家地震局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年,1:400×104),縣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其中對區內地質災害可能影響較大的是仙女山潛在震源區,沿地震帶微震活動較頻繁,1959年迄今共記錄到30次,最大為1972年3月秭歸縣周坪附近曾發生過的3.7級地震,震級上限6.5級。(截止2009年)

因此,由上面數據可知,近日發生在秭歸地區的較大地震絕非偶然,我們不能排除三峽水庫蓄水對地質構造的影響,但在沒有具體的數據和地質證據情況下,一口斷定三峽水庫是本次地震的誘因是不妥的。


三峽水利樞紐是經過工程地質專家縝密勘察過了,吸取了以往各大壩選址失誤帶來的教訓,比如建在一個古滑坡,或者壩肩、壩基存在軟弱夾層,造成抗剪強度下降而發生變形失去效用,甚至潰壩等。三峽建設在一個前震旦紀多期岩漿活動形成的一個巨大的花崗岩岩基上,不需要過多的工程地質改良,國外專家稱是上帝送給中國人最好的禮物。
建設這麼一個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必然是傾國內全力,中科院、地大等一批工程地質專家、岩土工程專家均參與規劃、勘察、設計、檢測及監測等。我們學校的一個教授講課的時候說,日後那地被深埋地下後,會變成鐵礦採集場,簡直就是一個混凝土鋼筋長城。
水庫周邊發生地震是時有發生的情況,地殼在應力作用下發生變形,當超過自己的極限時,便發生破壞,岩體之間發生相對移動,地表宏觀表現為地震。水庫誘發中小型地震,這是是一種好的現象,是能量的逐漸釋放,此外地下水的作用就像潤滑油一樣,減少了發生大震的可能。
可以說,水庫誘發地震,理論上講是不會有大震發生,危險性肯定是不如構造地震的。並且,隨著應力水平的不斷釋放,會有更長更穩定的能力逐漸積聚時期。


我是宜昌區宜都市人,現在在北京,不在現場,
宜昌是個低調的城市,雖然目前已經是湖北第二城市了,僅次於武漢。
如果不是三峽,估計知名度還要低。很多人都以為宜昌是四川的。
在我20幾年的印象里是沒有地震的印象的,
據我媽說他們小時候發生過地震,柜子門被震開了而已。
總之這個地方確實不是地震的高發地,
近幾年來一連串的現象的確很容易讓人把它們同那個大壩聯繫起來。


地震都是地質運動造成的,而這種小範圍低震級的地震有一定的連續性,但也不一定會造成多大的危害。
近期頻頻報導這些三峽地震,可能是為什麼事情在造勢吧


大學以前基本生活在宜昌,正好在家經歷了這兩場地震。不是專家,說下體會。

1.宜昌地區不是地震高髮帶,蓄水之前沒有過這麼密集震感明顯的地震。

2 要說和三峽工程沒關係,這個任何人親眼見過就不會這麼說了。 秭歸縣城離三峽工程隔江相望,就在水庫上游的岸邊。蓄水前後我都見過實地景觀,對比前後,如此巨大的水容量,對山體峽谷的壓力驟升,而且一年之內多次漲落形成壓力差異和消落帶景觀。雖然沒有明顯的證據,但是對地理環境的巨大改變是毋庸置疑的。

3.關於三峽工程的弊端,已經有很多新聞見報。重慶朝天門洪水時候三峽水庫壩前水位才145米,因為汛期水庫水平面不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有坡度的斜面,汛期基本不可能蓄滿175米,否則重慶早就成水簾洞了。 枯水季節基本為一個平面,可以蓄滿175米,可是枯水季節你蓄水下游還要不要水了?
洞庭湖進入枯水期 20天水位下降7米
大家看一下新聞時間線,基本就可以明白,一般到了9月份水庫開始蓄水到175米。然後下游就開始出現湖泊乾涸現象。

4. 三峽泥沙淤積問題,這個國內外有很多研究和推論,在此不表。

有點偏題了,不過我始終覺得作為長官意志的產物。沒有經過科學論證就上馬的項目,最終結果會不會是第二個三門峽。這個很難說。 三門峽當年為了政治要求「黃河清,聖人出」而把蓄渾排清作為蓄水方案,最後結局已經有先例。這次為了「高峽出平湖」,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日後會有公論。

只希望家鄉一切平安。

…………………………………………………………………………

對於評論的問題,感慨一下為什麼知乎變得越來越像天涯。討論一個問題缺乏最基本的立場一致和邏輯。

「三峽工程的利弊」這是一個 存在與否 的 描述性問題, 我以上陳述的都是 它是否有可能引發地震,是否因為事先沒有預料到水力坡度的問題而造成了防洪效益的損失和移民量的增大,是否有可能造成下游湖泊乾涸。

而類似 「三峽工程是否對荊州還是宜昌有利」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跟每個人的立場有關係,有的人執著於自己的地區利益,我無話可說因為你有你的言論自由。但是這和我的答案完全不在一個邏輯方向上。

然後再來討論下"三峽工程是否對荊江防洪有關鍵作用「

所謂防洪庫容,是指從限制水位145米到正常蓄水位175米,在此高差內的防洪總庫容量是221.5億立方米。145米就是水庫規劃設計規定批准的一個防洪限制水位。

但是當流量達到70000立方米/秒的時候,因為水力坡度的關係,三峽壩前水位一旦蓄到145米,那麼重慶類似朝天門碼頭等市區就要淹沒。如果按照設計要求蓄洪到175米那麼重慶水位210多米,市區基本成海。這個水力坡度問題是之前設計的時候就沒有預想到的,很多人都看過紀錄片上,沿江畫了一條175的移民紅線,因為專家們都默認了「高峽出平湖」,可是事實上汛期是個斜面。因此這210億防洪庫容在汛期基本不可用。

你覺得政府是願意犧牲荊江地區還是重慶地區?

從絕對量說,98年洪水30日流量總量達到1379億立方米,夠裝下6個210億立方米了。參見新安江水庫庫容,220億立方米。一個投資2000多億的龐然大物最後卻發現最主要的目標防洪是個偽命題,真實庫容不及新安江,靠譜么?


只記得第一次地震時好多人都跑到廣場去了~~而我們寢室睡到天亮,起來看同學髮狀態才知道的~~


對於三峽工程,現在很多批判都是想當然,正如排第一的答案一樣。難道這麼龐大的一個工程,歷經兩次籌備,前後幾十年,相當多的水電方面的專家學者參與,最後就成了個都沒有論證過的工程?

我不是說三峽工程就一定沒有問題,因為這方面的知識我不甚了解。只是對於三峽工程總是隔段時間媒體就要拿出來炒作一番,而事實上大部分人也還是對專業領域的知識不了解,只憑經驗空想。我們的政府或是我們的專家,難道真的都是傻子?三峽工程也許離每個人很遠,但三峽發的電確實實實在在的,希望老是借三峽工程大作文章的朋友們在停電的時候不要又大喊大叫,把政府批判一番。


三峽庫區本身位於一條小地震帶上。水庫蓄水本身也會誘發淺源地震的。

所以三峽大壩沒找窄點的地方修...跑三斗坪修就是因為地質條件好啊...


哎 突然地震的荊州孩紙同問 去年到今年不到一年震了兩次 感覺好反常啊


修建巨型水庫而導致地質構造發生變化從而引發地震的情況不難理解也並不罕見@張天下 ,類似的情況還有廣東的河源,基本每年都有2到3次4-5級的地震,一般不會引起更大的地震。但是板內地震的性質跟板間地震是不同的,是否會引起更大的災害是還個未知數


都覺得跟三峽大壩有關,我說下我的經歷。我是宜都人,是宜昌下面的一個縣級市,我第一次親身經歷地震是在80年代,還在上小學,在教室坐在凳子上差點被震到地上,那個時候三峽大壩還在論證階段,莫非是葛洲壩的原因?但是我記得當時有人說是松木坪煤礦挖煤造成的採空區塌陷引發的地震,不過並沒準確的消息。這以後還經歷了起碼兩次小地震,我想說的是在三峽大壩遠還沒修的時候,宜昌的小地震就有


嗯,就是我家!到現在還有心理陰影


14年我還在那裡上學……唉,最後一次地震,就是想離開宜昌的前一個小時,我那時候自戀的想,宜昌它不想讓我走。


就是跟三峽有關係


只是為了吃一碗康師傅速食麵。


水庫性地震三十年內都會出現!一般在六級以下屬於正常


修水庫的副作用而已,淺層地震,正常現象
這幾年都有,只不過因為某些消息大家又關注三峽了而已。
應立場改變了總會找機會釋放的,不然你希望能量攢起來下次來個大的?
重新找到平衡,地震就會減少
地質災害是否可控已經論證很久了,要相信專家,畢竟長江水利,中國地質大學都在下游
一旦壩垮了不是像98年那樣放棄荊州就能救下武漢的
武漢人應該對98年齊堤的洪水印象深刻


推薦閱讀:

目前我國的水利工程是否真與某些地震發生有關?結合我國國情怎麼協調西部的水電開發與東部經濟發展?

TAG:地震 | 地震救援 | 水利工程 | 宜昌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