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唱歌屬於唱商高?

看到樂評人@愛地人 老師的一個觀點「唱的好還要音商高:在不修音的環境下,如何挑適合自己的歌,在一種適合自己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才是王道」
請問,有哪些知名歌手屬於唱商高?在日常唱歌中(例如 KTV )怎樣選歌能稱得上唱商高?
《中國正在聽》重塑唱將標準:不修音、唱商高


又是一個喜聞樂見的乾貨警報~
謝謝 @鄒小櫻 邀請,不好意思拖了這麼久……

其實比起「誰」唱商高,我更願意討論的是「在不修音的環境下,如何挑適合自己的歌,在一種適合自己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
如果一定要問我誰「唱商」高,我只好說我近年來看過的選秀節目里,「我是歌手」中的羽泉是唱商最高的藝人。(個人意見,不同意不用糾纏。)
互動百科上對唱商的定義是「對一首歌曲的理解、把握和表現程度」,跟此問題和答案略有不同,在此不討論。

本答案基於以下這個條件:

說穿了,唱商跟世間大部分其他帶「商」字的能力一樣:做事前先動動腦子~
如上圖,你唱商的高低取決於你自己智商、情商和音樂性的水平。本答案只作引導,不做三個療程,藥到病除!送的放心,吃的開心!智力新曲線,療效看的見!

……(又沒吃藥)

像往常一樣,大家自行判斷,自取所需~五音不全的情況此處不討論.

答案分為兩大塊:
上、 自己的嗓音與歌曲特性
下、演唱的目的

唱商的目的:在你的嗓音條件固定的情況下,揚長避短。

上、分析/了解自己的嗓音和歌曲特性(專業名詞自行谷歌百度)

1. 發聲方法。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低中高音區,也稱為胸音區(chest register),頭音區(head register),和假音區(falsetto) 。這三種音區各有自己的同名發聲方法,外帶混合聲(mixed voice)。
  • 了解自己的嗓音就先從這三個音域和發聲方法開始。有的人頭聲比假聲用得好,有的人胸聲比頭聲用得妙,都看你平時唱得最多的是什麼樣的歌。
  • 大家可以當一回自己的樂評人:錄自己用各種唱法唱的各種各樣的歌,聽錄音分析,或者找一個口直心快的有唱功的損友跟你說實話。

注意:假聲和頭聲是兩種東西。假聲(falsetto)是所謂的「氣聲」,是一種非常虛的聲音。而頭聲則是圓滑而穩定的,從頭部發出的聲音。

實戰:如果你的頭音好使但胸音音量不大,你可以唱好《紅豆》、《可惜不是你》、《她說》、《她不愛我》,但《一個人跳舞》、《我愛他》、《怒放的生命》、《九個太陽》就會很吃力。


2. 音域。
你要非常清楚自己的tessitura——最適合你嗓音的音域。沒人跟你比,不要騙自己,勉強的數據沒有意義。(寫歌詞練押韻到喪心病狂)

音高的記法:

用鋼琴,吉他,甚至網上的虛擬鍵盤app,從中央C開始唱,先往上爬後往下爬音階。在每一個音上唱「Mi-Me-Ma-Mo-Mu」,不管你用什麼發聲方法,只要嗓子可以舒服而好聽地發出每個音節,你就可以繼續爬音階,直到嗓子不再舒服+音色不再動聽。
記住,不是唱不出來,是不再舒服+不再動聽
記下這個區間的最高音和最低音。
這就是你的tessitura,也就是說:你應該讓你唱的大部分音都落在這個範圍內

  • 你還應該知道一個音域——你的「實唱」音域,也稱「硬頂」(belting range)。這就是看你實打實地用胸音唱,過了第一轉音橋樑後還可以死喊多高。
  • 我推薦你可以用"Hey Hey You You I don"t like your girlfriend"測試belting range。這一句原調的音是A4, "girl"這個單音是B4。你如果往上一個全音,還能唱出"girl"這個音,你的belting range就是C#5。如果還能往上一個半音,那就是D。以此類推。
  • 這麼喊多了有損嗓子。悠著點。

實戰:其實知道自己的音域最主要的用處就是找到合適你的Key。

  • 一般來說,女生唱男生的歌要在原調上升一個純4-5度——在點唱機上「升調」按鈕點5-7下
  • 男生則相反——「降調」按鈕點5-7下
  • 林俊傑等嗓音偏高的男歌手和黃小琥等嗓音偏低的女歌手要另外計算。
  • 你變調越大伴奏音質越差。

3. 音色。
這個真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大部分網友似乎都喜歡我壓低聲帶唱低音,但我的鋼琴老師就喜歡我用頭聲唱高音。每個人的音色都非常不同。甚至,每個人在自己的每個音域的音色都非常不同。你只能靠錄音或他人的評價來判斷你每個音域的音色如何,並且最適合哪個音域。

實戰:

  • 如果你的嗓音和原唱類似,唱功跟得上,可以唱。
  • 如果你的嗓音和原唱類似,唱功跟不上,不能唱。
  • 如果你的嗓音和原唱不類似,跟歌曲的風格搭,可以唱。
  • 如果你的嗓音和原唱不類似跟風格也很不搭,那就要有唱功和自信,唱出全新的風格。如果唱功不到位,不推薦唱。

下、分析/理解演唱的目的

基本上實行這個原則:台下十年功的歌要難,上台表演的歌要沒有挑戰。
比如你的belting最高能唱到E5但有點不穩定,那麼在家練的時候你要練一首最高音是F#5或至少F5的歌,但上台應該降半個調,唱最高音D#5的歌。表演應永遠在可控範圍內。

KTV:

  • 單純和朋友玩,可以放肆一點。吼高音,多轉音,權當練習。
  • 如果想引起男神女神的注意,注意少點少唱,一鳴驚人。歌曲題材要符合你這個人的定位。
  • 提前做功課研究tessitura和原調,研究自己應該升/降幾個調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自己在家裡玩升降調最好用的軟體還是Audacity)

比賽:

  • 不要任性。不要冒險。不要去夠不穩定的高音或低音。
  • 一定要故事線明確的歌,層層遞進,橋段有高潮,最後有升key就太好了。
  • 可以考慮女唱男歌/男唱女歌,不同的視角/表達方式,只要有唱功+情感把握得好就會很有意思。討喜。
  • 我們都幻想過自己憑一段安靜到帶你入定的吉他伴奏和一把溫暖柔軟彷彿春天的雨的嗓子就能在一群荷爾蒙爆炸、高音震耳欲聾、的雞血耳朵糖果流行歌里脫穎而出。別太天真了。唱功沒到上好聲音的水平的話,記不住的。

年會,班會,年級表演,talent show:

  • 首選搞笑,但別低俗。《北京一夜》可以唱。《小三》……
  • 能跳著絕不站著
  • 能彈伴奏絕不用KTV版
  • 組合表演一定要設計出場服裝。顏色統一是不夠的,要有主題(如黑白經典,波西米亞,夏威夷草裙,西部牛仔等)
  • 沒有特殊目的的話千萬別唱慢歌
  • 在自己舒服的音域里唱,不要冒險。
  • 除非對現場的音響很有信心,不要挑戰低音。

好長長長長長!
別光點收藏,趕緊點贊!~

這是要開始寫專欄的節奏了啊……

微博:http://www.weibo.com/u/2649359361


泄腰。

唱商,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你能不能用適當的技巧表達適當的感情。華語歌手中,不乏韓紅、孫楠、黃綺珊、林志炫等唱功大牛,但他們都說不上是唱商高——要麼是表現技法單一,要麼是技法豐富但使用不當。

唱商這種事情,在直播不修音的情況下,是表現得最完整的。

以《中國正在聽》的選手吳思思為例,這個哭腔女孩第一次出來,我就覺得唱得很不錯,但是唱商並不能說太過突出,原因是她的表現技法太單一:

視頻封面獨播:討厭做配角!風雲校花吳思思金屬嗓亮破天際否認整容視頻

這首歌里,她基本就是從頭哭到尾,每個字句之間都有明顯的斷續,彷彿在不停抽泣,2:56開始的副歌更是哭天喊地。聽她唱完「多少」和「淚水」這兩個字,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廣東話里的「哭」就是「喊」。

看到她這首,我就已經有點膩味了,評委們也紛紛提出要她改:

視頻封面純享版獨播:吳思思《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視頻

前兩首苦情歌,唱得哭一點也還算得體,如果後面還是這樣,就沒法忍了。。

還好,再下來的這首《矜持》,哭的痕迹就明顯淡了很多,尤其是主歌部分,從之前的一開始就嚎啕大哭變成了低泣訴說再到放聲哭出,唱腔里還有了一絲細膩。

視頻封面純享版獨播:吳思思《矜持》視頻

到了《心動》,哭腔已經收了大半了。這一次,她完整地表達了歌曲的情緒,前面敘述部分對美好過去的回憶,處理得細膩溫婉,聲音里有一種滿足感;後面帶著一點淺淺的哭腔,恰如其分地表達了遺憾和失落。唱歌的技巧是硬功夫,沒辦法短期提升,但是唱商這個事情,可能一點就通,吳思思後來人氣一路攀爬,並沒有出現黃媽在《我是歌手》中的越唱越膩味的情況,這個就是唱商開竅啊!點贊!

視頻封面純享版獨播:吳思思《心動》視頻

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正在聽》,有沒有唱商不高的選手呢?有,就是孟根花。她的聲線確實驚艷,但表達方式太過單一,我實在無法理解她是如何做到在強烈的電吉他和鼓點的伴奏下依然絲毫不為所動地唱著平緩悠揚的蒙古長調的……

所以,她止步全國三強了……


「唱商」是神馬?我初聽到這個詞簡直驚為天人!

嗓音好不會選歌 PK 嗓音一般卻很會選歌,於是後者將比前者擁有更高的人氣或曰「口碑」!典型案例如:林宥嘉VS蕭敬騰——如果不是很厲(hao)害(yun)的公司幫助蕭敬騰炒作「雨神」這件事,他除了很會飆高音也沒什麼特長了,如果不是鄧紫棋很厲(wu)害(chi)的團隊拿著林宥嘉炒來炒去,林宥嘉應該能歸屬音樂更多一點,儘管他純粹拼唱功是拼不過蕭敬騰的,但Yoga就是勝在會選歌啊!

回顧最以「音樂」為核心價值的歷年金曲獎提名,你會發現,林宥嘉獲得創作類、演唱類甚至設計類的提名皆有之,雖然其他多是別人的作品,終歸是掛在林宥嘉名下;而蕭敬騰,就只有被演唱類的獎項提名而已,且還得獎了。

當年和「林蕭」二兄弟並駕齊驅的還有一「楊」——即楊宗緯,這三人簡直在台灣築起一個歌唱節目的「小時代」!楊宗緯有過低谷,但憑藉較高的「唱商」,也在《我是歌手》第一季扭轉了人氣。你們去查看楊宗緯的歌,有從硬性條件來衡量特別高的音嗎?並沒有!全賴會選歌!楊宗緯甚至把在說話時能盡量多帶出情緒的那種語氣用在歌唱中,以情動人,所以才那麼多人被他打動,一直都不會唱歌的劉若英、陳昇也都是「以情動人」的「唱商型」歌手。

大概這些內容,常常參加音樂類選秀的選手們比我們還清楚,最近有個音色類似楊宗緯、卻唱著陳昇作品《風箏》的人,叫做趙浴辰,他也進入了《中國正在聽》的三強了!反正中外的歌唱選秀類節目永遠都不比拼唱功,比拼的是「唱商」,不信你們還可以看向《中國正在聽》的評審席!

趙浴辰第一次露面時,唱的是《為你我受冷風吹》[中國正在聽]歌曲《為你我受冷風吹》 演唱:趙浴辰,這首歌之前無論是林憶蓮的原版還是周華健在縱貫線演唱會上的版本,都是在副歌處高音頻現、「怨婦心」頻現的,趙浴辰卻降Key處理,在第二段副歌結束後又加入Repeat時,他只把「我會試著放下往事、忘了過去有多~~~~~美」的「多」字給拉長處理而已,卻在這強調直播、不修音的比賽中,在無法重來的現場投票環節中,虛擬給眾人一個很會「飆高音」的印象,有一瞬間,不少人把這拖長音的行為誤認為是飆高音了,於是貢獻了不能悔改的支持率!這就是情商高的表現之一——短時間內「混淆」聽眾的判斷標準,規避自己的不擅長部分——當然這不是貶義;

再來看趙浴辰「唱商」高的第二種表現——把「半成品」唱成一首「成品」。陳昇的《風箏》無論從當下的傳唱度還是從俗世價值觀中的歌唱水準來判定,這都不是一首拿出來就能立刻被人熟知的「成品」,之所以趙浴辰選這首歌,一來容易「唱為已有」,二來他的音準、節奏感也都是好過陳昇,適合把《風箏》給唱到「規整化」的:[中國正在聽]歌曲《風箏》 演唱:趙浴辰。後來他就晉級了。現在你到網站試聽去搜索,趙浴辰版的《風箏》試聽量大大超過陳昇,想當年金志文也是這樣把《為愛痴狂》唱為已有的。

「唱商」和「情商」說到底都是以我們自身不那麼硬的條件(唱功、智商)去討好別人,趙浴辰的案例不是特例,電視擁有「當下」的屬性,無論我這一刻被打動了還是這一刻被逗笑了,即使後來回想起最初是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去看這、那、那、這的一堆節目,但收視率,就在「當下」的這麼一種情緒中貢獻了出去——就算《中國正在聽》播完這一季,2015的電視市場還將是音樂選秀與戶外真人秀的PK場,修鍊「唱商」最好能被明年打算打進歌唱類戰場的孩子們給當成重頭任務來執行!


獨立於唱功之外的個人對作品理解加工的能力
我就說倆人 李宗盛 莫文蔚


@Sherry Li 的答案,只說明了唱商之於普通人的一些屬性,基本只在最淺顯的地方做做科普。

我說說之於歌手的唱商。

唱歌這個技藝,就是拿嗓音來演繹一首歌,唱歌本身算是歌手對歌曲的一種再創作,既然是藝術創作,相同的歌曲,唱的方式不同,自然表現出的東西就有差異。

說歌手的唱商,一定要在「基本技巧都已經過關」這個前提之下進行討論。

我覺得題主所問「平時在KTV裡面如何點歌」,基本不算唱商的問題,是智商的問題。對於大部分的業餘愛好者來說,一首歌你唱的了唱不了你肯定知道,能唱的不難聽就算好了,但這跟唱歌這門藝術根本摸不到邊。

所謂唱商,即對一首歌的處理的藝術程度的深度和藝術直覺的高度。

比如你的唱功非常好,我指的是你的音域寬,聲帶技巧掌握的多,真音醇厚假音嘹亮混聲有力高亢,但,你不一定唱得好。

當然,這裡的唱得好,已經幾乎超越了華語樂壇的「好」的標準了。

在相同的技巧之下,為什麼有人的唱商高有人的唱商低?因為他們犯了藝術品位里的大忌。

因為他們不懂收放。因為他們沒有層次感。

幾乎所有的被拿來稱作「唱商低」的例子,都可以用上面這句話來驗證。

前面有人用黃媽當例子,我覺得非常典型。黃琦珊的技巧強不強?強。非常強。她的音域十分寬廣,混音技巧爐火純青,轉音的感覺在中國女歌手裡也算向歐美靠攏,但,她的唱商低。

低在哪裡?就是不懂收放。她的高音和哭腔已經到了「濫用」的地步。藝術要什麼?要懂適可而止,要懂留白,要懂恰到好處,要懂止於至善。

另一個也很典型的例子是張傑。他的技巧,也非常強。至少你能說出的一切流行唱法的技巧,他的功底都不錯。高音清亮,混聲卓絕,但他唱起來卻每一句都透著「哎你看到沒我會這個技巧誒」的無可適從的表現欲。當然,經過《我歌》的鍛煉,他成長許多,後面有兩次的表現,大大超乎以前。他的改變,就在於已經逐漸知道如何去「收斂」自己,才能真正的表達。

而另一個唱商低的表現,是沒有層次感,即唱歌的時候,不懂一層一層地爆發情感。一般來說,一首的歌的感情會經歷 鋪墊——小高潮——迴轉——爆發——收尾 這樣一個基本的過程。當然,有些歌可能更加複雜,也有些歌在一句話里就有千迴百轉。

但有些歌手僅僅只是「唱歌」,卻沒能將歌曲處理成有藝術層次感的飽滿的歌曲。

這次我舉個唱商高的例子。比如胡彥斌,他的唱功,或許不算太過出彩。但他對於自己音域內的歌曲的藝術處理,比較到位。就舉他翻唱的一首歌《為你我受冷風吹》的三個副歌段,來說說什麼叫做層次感。他的第一個副歌段,他用了弱混聲和一些輕柔的高音,來表達一些相對細膩的情感。第二個副歌段,他在第一句的時候,用了一些實在的高音加上假聲(頭聲),這就到了正常的感情傾瀉階段,而後一句他用全部的實在的高音和強一些的混聲,再到後面「為你我受冷風吹,寂寞時候流眼淚,有人問我是與非,說是與非」的華彩階段,就全部使用有力道的高音,將感情全部爆發出來。(可能關於混聲的名詞有些不太準確,歡迎指出錯誤)

另外說一句,關於唱歌的強混聲和弱混聲,就是處理高音部分層次感所必須的技巧。有些人因為缺少這個弱混聲的技巧,而被認為唱商低,比如蕭敬騰。

另一個應該是公認唱商高的楊宗緯,他的在低音部分的哭腔與黃琦珊相比,收斂自如,唱腔中自帶一種演繹感和沙啞的音色,在高音部分的處理,包括假音和一些弱混聲的運用,堪稱極致。比如《洋蔥》的難唱,不僅在於副歌部分的音高,更在於除了幾段副歌要處理得出層次感,便要把幾處的「一層一層一層」這三個一層唱的完全不同,這才是難處。

所以說,所謂唱商高,不過是在該爆發的時候用技巧爆發,該收斂的時候絕不多顫一個音。在流行唱法處理這個方面,歐美跟韓國的頂級歌手,都值得借鑒。

大概說到這裡,感謝閱讀。


你們是不是音樂節目坊間評論看太多了……比如微博網紅某帝一天到晚把『唱商』掛在嘴邊。

扔幾個他認為唱商高的:
王菲
陳奕迅
黃麗玲
鄧麗君
林憶蓮
再扔幾個他認為唱商低的:
鄧紫棋
黃綺珊
陳樂基
張靚穎


關於唱商的定義,很明顯,不在唱,而在商。


唱是硬實力,商是軟實力。軟實力用的好的話,不僅可以讓硬體無限升級,還可以無限開卦。

當然反過來,如果商這方面的配套出問題的話,也是會影響到情的。


其實不僅有唱商,同樣也可以有球商、畫商等等。比如在足球領域,馬拉多納、梅西、C羅這種範本,就沒啥解讀的必要,完全就是天才的代表,球與商最好的結合代表。

真正要說的,比如就是像卡納瓦羅、因扎吉這種類型的球員。


你說卡納瓦羅有啥,除了長得矮就是長得有神。1米75的身高,不說在歐美,就是在中國也是個正常身高。放到足壇,而且是高佬林立的中衛線上,幾乎就是找虐找死的節奏,但偏偏是他,拿到了2006年歐洲和世界雙料的足球先生。靠的是什麼,就是商。用商的智慧,卻彌補身高(球)的劣勢,甚至轉而成為一種靈活的優勢


同樣的還是因扎吉。一個沒有速度、沒有力量,技術上不足以護住球,帶球也沒有很好的過人和突破能力,偏偏成了史上一個相當傳奇的射手。靠的是什麼?還是商。就是門前射門那一點點商,將這點點商擴大化,就成就了他巨星的地位。

從足壇回到樂壇。有一個關於唱商非常好的對比例子。


那就是黃綺珊Vs王菲。


這兩個名字前幾年放一起對比不合適,不過自打黃綺珊在《我是歌手》一戰成名後,這樣的對比就相對更平等一些。


黃綺珊很早就出道,但一直到《我是歌手》才苦盡甘來,很多人都會替她覺得不值,甚至抱怨幾句樂壇不識真英傑這樣的感慨。但黃綺珊早年混跡江湖卻遲遲沒有出來,也不是沒有原因,這原因就是唱商的問題。看她在《我是歌手》這樣可以放大任何優缺點的平台的表現,就可以知道。黃綺珊能唱是一個不用疑問的話題,但不管她是能唱b2、g2,還是可以在e2和f2間穿梭自如,畢竟只是一堆數據。而數據對於聲樂或許有意義,但對流行音樂的意義卻不大。


關鍵的關鍵,除了感性意義上的能打動人,還得是不機械,人聲有創新,聽起來覺得很特別很酷。比如你說要是王菲從人聲的角度和黃綺珊拼硬指標,那幾乎就是寶來和保時捷的差距。不管多高的音,黃綺珊都是真刀實槍的干,而王菲的許多高音,則都用假聲、共鳴音等等「投機取巧」、「避重就輕」。


但效果呢?王菲的歌聲讓人覺得輕盈,讓人覺得天籟。真音遠沒有黃綺珊高的王菲,最終升的卻比黃綺珊高,道理就是在唱商上。因為王菲懂得將她聲線單薄、尖細的弱點,運用咽音、假聲等等技巧,去修飾、去化妝,最後反而是用包裝弱點的方法,成就了自己的優點。這一點只知道一上台就掏真傢伙的黃綺珊,固然一開始能夠鎮住所有人,但時間一長,她歌聲的硬度和高度,最終還是因為不接地氣,從而生人勿近了。


同樣底子好但唱商低的,還可以舉一些代表性的例子。比如蕭敬騰,比如林志炫。蕭敬騰唱功不好嗎?從硬實力來講,他在近幾年華語主流樂壇來講,其實並不差,甚至還比較突出。但出了那麼多張專輯,玩了那麼多種風格,卻依然還是沒能形成自己的人聲風格,甚至因為瞎唱亂唱,越唱越不知道自己在幹嗎。


同樣的還有林志炫,他的唯美高音確實很贊。但真的不能多聽,他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但他卻一直公式化的利用自己的優勢。久而久之,在他的聲音里是可以聽見性冷淡的味道的。


其實唱商高的例子還可以舉一下陳奕迅。把巔峰期的陳奕迅和蕭敬騰做比較,其實Eason的音域寬度,包括音色的磁性度,都不及蕭敬騰。但為什麼把這兩人進行比較,人們直觀印象就是Eason唱功更好,就是陳奕迅更知道自己要唱什麼,以及在一首即使並不太適合的作品裡,怎麼利用渲染甚至催情等等手段去強化氛圍。這就是蕭敬騰遠不及的了。


這就是唱商。

當然,我們還可以回到《中國正在聽》這個節目。


其實《中國正在聽》這個節目的四位評審老師也比較有意思。哈林和李健不說了,一個最早台灣玩黑人音樂的那撥歌手,底子好又找對路。李健,一直在他認為對的路上前行,而且事實證明,他的這條路也是對的。說他們有唱商,不奇怪。


至於蔡依林和李宇春。不用最苛求的聲樂標準,這兩位都不算是唱功派的代表,在硬體上不說很差,至少也不優秀吧。


但是,她們還蠻有特色的呢。


這個特色,也是唱商。


只不過,李宇春和蔡依林的唱商,其實是擴充到了另一個領域。


比如李宇春,她在超女的比賽里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為什麼宋柯這樣的老江湖會去簽她?就是她的范兒足,有星相,然後颱風確實太好了。在那個時代的草根選手中,明顯出跳。這就是把颱風結合到人聲領域的唱商。或者,再細節的說,可以稱得上是台商吧。


如果李宇春是台商好,那麼蔡依林就是包商好。包商,就是包裝好。她會設計,更種的設計,造型、形象、MV劇本、舞姿等等,把一首流行歌曲做得視覺感、即視感十足。


這算是娛樂化的投機取巧,但娛樂化本來就是當代流行音樂的一部分。用周邊配套去壯大自己的音樂,其實也是一種唱商的體現。而重視各細節包裝的蔡依林,算得上是包商的典型代表了。


而在歌手層面。《中國正在聽》迄今為止最好聽的一首作品《可樂》的演唱者趙浴辰,當時被選上,同樣也是因為歌里有故事。當然,這故事真真假假要他說了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通過他的歌聲,聽到了他的故事,這種有感情、有感性,也就是唱商一部分。


其實任何一樣技藝,都是修習。

唱歌,畫畫,茶道,攝影,哪怕是如今做動畫,photoshop。每個人都是從技術學起,運用技術,來呈現成果。

商 這麼英文的詞,其實和中國人談技藝追求有點割裂。我們以前一直說的「修為」和「境界」已經很靠近。如果有學理工的人,其實明明應該很好理解。會用公式會計算這些都是初階,高階是要會用數學公式來表達和描述一切。

唱歌也一樣,它不是說要成功地發出一個多少響度,多少頻率的聲音,唱歌是用人聲參與進一首曲子,去和別的樂器一起應合。節奏,音色這些都是表現的格式而已。如何去選擇格式,選擇呈現的方式,這些都是看歌手對演唱的修為和理解。經歷了那麼多的收聽經驗,其實觀眾對格式並不陌生,甚至很熟悉,但哪種風格是好的呢?濃墨重彩好還是輕描淡寫好呢?也要看收聽的人對好歌藝和好聲音的理解。

華語音樂有的歌其實已經翻唱成千上萬次了。遠一點比如《三年》《不了情》《夜來香》,中間一些的《橄欖樹》《恰似你的溫柔》《你的眼神》《天真活潑又美麗》《真情》《煙雨斜陽》,近一些的《至少還有你》《如果沒有你》都是。台語裡面如果熟悉,還有《月夜愁》《望春風》,都是翻唱無數次的歌。

這些歌本身都是經得起考驗的。不過從歌手的不同演繹就真的很說明問題。《三年》《夜來香》這兩首歌李香蘭的版本知名度很高,她把她學習古典音樂的技巧用進去了。她一開篇就唱得不是很快,但非常清楚,每個字都表達完整,且字裡面有迴旋,沒有哪一個字是匆忙完成的。「想得我~腸兒寸斷」,那個我字她沒有咬斷,和後面是連起來的,但你可以聽到她在「我」字上做了多麼充分的文章。「望得我眼兒欲穿」這個「我」前半實在,後半虛化了,虛著繼續唱「眼」字,再慢慢又把聲音變厚實。「好容易望到了你回來,算算已三年」,其中在好多字眼上重點下了功夫,但是都非常圓潤,完全不毛躁。

鄧麗君的版本,市面上好像是一個練唱版,唱得比較輕鬆,沒有去把握歌曲細節,重點是珠圓玉潤地把歌完成一次,不易比較,只是凸顯了音色清脆和動聽。

林憶蓮在92年開始有兩三年反覆唱「三年」,她用嗚咽+戲劇的方式來呈現這首歌。「想得我」一開口是用嘆氣一樣的方法吐出來的,然後就有一條絲線貫穿在整首歌裡面,字與詞不會斷,她總是在用音色裡面很清的部分來演唱這首歌,所以顯得特別婉轉。

蔡幸娟在《台灣望春風》節目有過一個現場版,中樂團伴奏,大量加重二胡與笛子。這個基調有點定錯了,其實《三年》是一首比較西洋的歌,而且人聲已經要去表達那種悽苦,二胡就有些過頭了。不過蔡幸娟這個時候唱功進步了,她當年的錄音室版,「想得」「望得」這些低音部份是含糊的,有些掠過的。這個現場版她把每個音都踩很實在,而且加入了不少尾音和顫音,充分和她自己的音色結合起來,的確有雲雀的感覺。

這幾個版本歌手們在吸收歌曲本身上首先就做了很大的功夫和準備。不是說,歌的音域最低到哪裡,最高到哪裡那麼簡單。歌本身旋律的走向是怎麼樣的,每一句怎麼開始,怎麼結束,哪些字落在哪些音上,最後再看整首歌的情緒前後如何協調如何處理。你就聽得出來這個歌手有沒有吃透這首歌。

《至少還有你》也是,雖然已經爛大街了。但這個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原唱在副歌,前兩句是用假聲收尾,第三句低音才落回真聲,強弱處理很考究。

類似的例子很多,說到「商」其實就是修為和境界。國外有幾個翻唱大家,Frank Sinatra,Barbra Streisand,Bette Midler,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他們是怎麼在翻唱。這三個人,是不是有非一般的音域跨度,別人沒有?不見得。但他們翻唱過成千上萬的歌,基本都變成了自己的歌。香港的林子祥,關淑怡,台灣的費玉清也都是翻唱很厲害的人。費玉清以前有一個電視音樂節目「費玉清的清音樂」,每次請來不同的流行歌手,他都會選對方的歌來演繹,他的嗓子其實也並不是萬能的,但你可以看看他怎麼翻唱陳潔儀,許茹芸的歌。

而這種修為和境界,需要引導,需要自己吸收,也需要練習。如今的流行歌手,大部分都很難說有什麼素養和修習,只是趁著年輕,可以吼出一些音頻,真的未必悅耳。


謝邀
前幾位高票答案說的已經很好了,我相信用球星表現應該也算是蠻通俗的
於是我還是別太班門弄斧了……
我對唱商的理解大概是,知道自己的情況,知道要唱什麼歌適合自己
唱商的話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主觀因素的,就在唱的好聽跟唱的教條上
就拿最近的黃綺珊和林志炫來講吧
我就覺得他們唱的挺教條的→_→
我的意思是好聽跟教條不是對立的,而是側重與共存,像常石磊和胡彥斌我都覺得蠻教條的,雖然好聽
教條嘛,其實這個詞也是我從別地兒聽來的→_→大概就是比較保守,不敢(是不敢不是不能,也不是不會)嘗試別的方式
畢竟也有些人試著試著就死了或者回去了,還不如一條路走到黑←_←

現場表現良好,唱歌風格多樣,收放自如的歌手,都可以視為唱商高,我說的
至於要列舉嘛,自己看現場表現唄,多看多對比就是了,不發表

至於在KTV的話,原則上不提倡說這些
因為這個地方的社交意義遠大於展示歌喉的意義,也就是說,與其當麥霸,還不如多跟朋友喝酒猜拳聊天增進感情

當然也有例外,就是題主你可以完全確認這次一起去唱歌的人裡面大部分或者全部都是抱著以歌會友的心態去的,寧願喝紅茶菊花茶也滴酒不沾之類的,這樣你就套上面的一些規律吧,剩下的我稍微講一下

第一點
沒實力的就歪唱,或者選一些不太在意唱功,更注重氣氛的歌,這一條挺分裂的,既然已經確認大家都是去唱歌的,那麼大部分都是喜歡唱歌的,也就是說有不少是會唱歌,擅長唱歌和聽歌的,所以不會唱的最好就是不唱
第二點:
照顧別人的感受,比方說別點情歌王那種串燒歌,除非你要跟別人合唱……
我有過好幾次單純為了唱歌而去KTV的經歷,體驗就是非常地無聊……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唱的不錯的,水平相近甚至唱的比我好的,完全不能裝逼(誤)
第三點:
結合自己的聲線去選歌,只要不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小兩口或者全部都是非常熟的好朋友去唱歌,那麼你就不能只唱自己喜歡的歌,無視效果,這樣還有可能會給別人留下你不會唱歌的印象

拿我來舉例好了,我的嗓音細嫩尖,但是我喜歡唱搖滾……於是我在KTV一般都是唱蘇打綠林宥嘉的,最多唱個五月天
我不能唱信樂團bonjovi什麼的

我編不下去了,先撤了→_→


嗯....以唱商(這個詞到底哪裏來的啊?)來說:
陳昊宇確實可能是他們之中最高明的
第一次上臺前我覺得她大概糗大了
反而是幾個我覺得應該會不錯的死在一路坑上
然而居然輕巧的避開了各種我猜她會出的錯
其他的...
武功好的有之
獨沽一味的有之
有在「把一首歌表現出來」的
確實沒有

這個大概是我身爲 Vocal Coach 的無能所導致的


學無止境啊

利益相關:
中國正在聽聲樂指導


@愛地人 老師作為酒精考驗的樂評圈大佬,並非是生造了什麼辭彙。

當你活到30歲這個年紀,對事情看得越來越清楚,發現做什麼事情,都是在做人罷了。很多職場人,專業技能一碗水端平的情況下,情商高的那些總是容易出類拔萃。像愛爺提到的足球運動員中的球商,大家總是看到C羅逆天的運動能力,以及他所創造的「射門員」這一全新位置,但往往忽略他強大的無球跑能力,這就是他超高球商的表現。至於拜仁的托馬斯·穆勒,巴薩的布教授,早已是身無長物但又無法取代,因此普遍被懂球帝們稱為高球商的代表。

而回到歌手的範疇,作為一名歌手,個人覺得唱功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唱功是一項基本功,但他並不是全部。關於唱功的那些討論,只不過是某些營銷狗為了紅,而不擇手段設下的一個局。

在解釋唱商之前,我再引入一個概念:AR。

在音樂業界中,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唱片公司下的一個部門,負責發掘、訓練歌手或藝人。AR部門是擔任唱片公司和歌手之間的連結,幫助唱片公司的歌手在商業市場上獲得成功,同時也要開發、訓練歌手的能力。此外,AR也經常需要負責與歌手簽訂合約、為歌手尋找適合的作曲者和唱片製作人,以及安排錄音時程計劃。

AR其中一部份的任務包括要和音樂出版公司保持連絡,以取得來自作曲者的新歌曲和素材。與一般人的印象相反,AR的主要工作內容並不是負責聆聽並挑選由音樂家們寄來的試聽帶(demo)。在美國的大型唱片公司中,AR部門只接受由他們主動邀請的試聽帶。然而在美國以外的大型唱片公司以及一些獨立唱片公司會接受直接寄來的試聽帶。

某些AR人員甚至可能改變當代音樂的面貌,例如資深AR約翰·亨利·海蒙(John H. Hammond),他發掘了音樂界中許多知名歌手,包括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鮑勃·迪倫、布魯斯·斯布林斯頓、艾瑞莎·弗蘭克林等人。

在我眼中,AR是唱片產業中最最最最最核心的部門,最需要智慧的部門。但在長期以來,不僅是圈外人了,很多唱片圈(juan)裡頭的人對AR都缺乏了解。或者我們就以華人圈最著名的AR總監——李宗盛為例,儘管大哥總是用製作人自居,但在我眼中,製作人根本滿足不了他。在轉入滾石的製作部後,李宗盛不斷去發掘新人,不斷為新人出唱片,教新人怎麼唱歌。因為本身也是創作者,也是歌手,大哥對什麼歌手該唱什麼歌——即唱商,有著深厚的理解。如果真要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可以細分如下:

  • 選擇歌手合適的音域——並不是一味地飆高音。大哥,我們這裡不是撐桿跳,不是表演,我們做一張希望能夠被反覆播放的、留下來的唱片耶。
  • 選擇歌手合適的歌曲風格——不是所有人生下來就踢後腰的。噢不,不是所有人生下來就會唱RB的。你問下周杰倫,他最早的偶像是誰吧。如果他敢跟你說他最早就喜歡Jay-Z,我把林強的菊花爆了……
  • 選擇歌手合適的表演風格——陳奕迅最開始可是羞澀小生路線,後來才得到了高人指點,開始搖擺人了。

在傳統唱片工業中,這些的解決,都靠的是AR去完成。每個歌手的特點各有區別,因此李宗盛會讓娃娃更加誠懇一些,讓張信哲更直衝雲霄一些,讓莫文蔚更嫵媚一些,讓楊宗緯更扭曲一些,讓五月天更五月天一些。

所以,所謂「唱商」,根本古來有之。任何一個歌手,論聲音技巧,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根據自己的聲音特色,選擇最舒服的唱歌方式,僅此而已。可如果你要問我給出唱商排行榜,我做不到。我只能說一些我認為高唱商球員。如下:

  • 林憶蓮。很多人對林憶蓮的認識停留在那些大路貨的流行歌,也有很多人被林憶蓮當年的8次升key嚇到。是的,當年sandy可是香港的牛姐呀。可林憶蓮最牛之處,還真不在於她的炫高音,而是她有著這樣超人一般的聲音條件,但在處理《微雨撲巴黎》《哈羅感覺》這些歌時候的智慧。一個明明能在禁區40碼開外拔腳怒射的球員,反倒喜歡在小禁區裡面推遠角,就是這麼任性。
  • 周杰倫。一個能夠憑藉《黑色幽默》參加好聲音的羞澀男孩,也能用《簡單愛》《星晴》等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恰如其分的感覺。實際上,周杰倫的高唱商是建立在他個人(曾經)作為一個最優秀的詞曲作者的基礎上的。
  • 蔡依林。是的,就是《中國正在聽》上那個連許巍都不認識的呆萌公主!記住,我們現在說的是歌手,偶像,不是什麼唱將和比賽。從《我知道你很難過》開始,蔡依林的歌路一直與時俱進,她最高唱商的時代,是周杰倫賦予她的《騎士精神》《看我七十二變》《說愛你》,周杰倫哎,如果去做AR也是很牛逼的,當時蔡依林的胸部剛開始漲球……也開始從少男殺手走向小性感/健康性感路線,蔡依林在這些音域較狹窄、節奏明顯但不複雜的歌曲中,120%展現了自己的甜美。反倒是後來走花樣體操路線的時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這又是給蔡依林做AR的人,對唱商這個事情明顯認識不足。
  • 李宇春。是的,李宇春!我同意老愛說的,李宇春完全就是歌手中的托馬斯·穆勒啊!《下個路口見》,以及當初她在選秀舞台代表作《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她》,都是體現她的智慧。好吧,本身李宇春也就是一個圈內的高情商代表了。

總之,唱商這東西嘛,其實還算是進階型的要求了。如老愛所說:

或許有人說這樣是投機取巧,但實際上「中國正在聽」也通過這樣的平台,呈現出選手的唱商問題。一個歌手,不是音域跨度大,會飆高音才叫好的歌手,在不修音的環境下,如何挑適合自己的歌,在一種適合自己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才是王道。

正因為是直播環境,容易出狀況,沒辦法拜託後期的調整,這時候才體現出唱商的重要性了。如果大家有看這個節目,尤其是到了淘汰賽階段,16進8,基本上留下來的人都不會有車禍的情況發生了,留下來的人,也就是高唱商、高情商的人了。

讓我再貼一次趙浴辰吧。今年的他,比去年的他,真是判若兩人。這種開竅,我更理解為,在唱商上的開竅了。

視頻封面純享版獨播:趙浴辰《為你我受冷風吹》 方臉男生堪比歌神重現視頻視頻封面純享版獨播:趙浴辰《可樂》視頻
對於我來說,還蠻感興趣的是,這些事情,在音樂學院里,老師會不會教?這個可能得 @Sherry Li 告訴我們了……伯克利有教么?


孫燕姿和張韶涵的對比?


什麼都可以加個「商」了?


樂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
對不同風格歌曲的自由轉換、掌控和駕馭:包括唱腔轉換、收放調控
我所認為唱商比較高的歌手(僅僅舉個例子):胡彥斌
韓國的金俊秀、金在中
歐美瑪利亞凱莉等等等等


如圖


唱商好跟音色有關,跟選歌有關,跟鋪排情緒有關,跟咬字有關,跟唱片公司訓練有關

譬如羽泉論唱功在我歌1頂多中等偏上,但善於選歌,懂得鋪排歌曲表現情緒層次,讓他們每次都能有良好表現。

李健論唱功在我歌3裡面也不算頂尖,勝不過陳羽凡,也肯定不如吳青峰,但音色屬於柔美類別,懂得按自己優勢,選自己嗓音能發揮到極致的歌,懂得鋪陳歌曲,且音色符合的歌曲需要,讓觀眾覺得他語感好。當然他幫幫唱一選快歌就陷入車禍現場。

而李宗盛的弟子未必個個唱功特別好,但他善於為他們做恰當訓練,譬如周華健的音色就讓他唱柔美而陽光的歌曲,莫文蔚的音色就讓她唱慵懶的歌曲,趙傳的音色就讓他唱底下階層吶喊的歌曲。

被譽為語感高的陳奕迅,參加比賽時候表現很普通,唱商好在於自身音色能灌錄唱片,更多在於跟入了香港唱片公司訓練後有關。

另外有一些歌曲需要特定的音色來表達語感,譬如許冠傑的半斤八兩,崔健的一無所有,假行僧等,朴樹的平凡之路,蘇運瑩的野子,騰格爾的蒼狼大地,林子祥的男兒當自強,真的漢子等,羅大佑的穿過你的頭髮我的手,伍佰的挪威的森林,蕭敬騰的王子的新衣,王妃等,只有原唱才能發揮到極致,哪怕你唱功到極致,無論怎樣也拿捏不當。可以參見下面我的回答,有好幾位唱功好的唱唱功差的歌手作品。

個人感覺陳奕迅唱功比周杰倫強很多,如果周杰倫的歌都讓陳奕迅來唱會不會更好聽? - laulau haohao 的回答 - 知乎

跟他李健反例的是品冠,品冠音色不弱,但自身咬字偏向費玉清那一輩,但也沒有費玉清李健般懂得鋪陳歌曲,加上他咬字較機械,真假音技術不及他們,後來選歌選了孫燕姿這類小清新的歌,完全跟他音色不搭,所以怎唱都不好聽。

還有林志炫,他技術雖牛逼,但咬字欠缺連貫性,導致他雖能駕馭選歌,但不能把歌曲味道昇華,且後來更選了easy lover這類跟自己音色不撘的歌曲,導致他全程被蕭敬騰壓制。

另外孫楠也是唱功高但唱商差那類,我歌3他過份用力咬字,不恰當鋪排情緒也不能昇華歌的味道。

曹格也是,且心理質素差


還有"唱商"這個詞?那是不是以後屙屎也要評個"屙商".

有些所謂的"樂評人"好好說話會不會?


那就是青-藏-高-........一起來!


李宇春就屬於唱商比較高的


論唱商

唱商是新浪微博某幾個音樂外行,名叫偽耳帝或假梁歡的小毛孩,發高燒六十五度胡唚出來的。唱商這個生造詞,是模仿了智商和情商。但是,「唱」本身包括了技巧和情感。一般來說對黃綺珊的評價,是技巧很牛,而情感有餘。那麼唱商到底指的是技巧還是情感的指數呢?完全是一筆糊塗賬。因此精確的表達是,歌唱技巧=唱技商,情感表達=唱情商。至此已經有了結論:不是黃綺珊的唱商不行,而是唱商這個詞本身不行。

一般來說,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可以通過名詞精確定義,這個中國人普遍缺乏的思維方式,把各路神神鬼鬼,包括學者專家教授博導,乃至於新浪微博幾隻跳梁,玩弄於股掌之間。

再論黃綺珊的「唱商」——徹底擊潰偽耳帝一小撮

偽耳帝假梁歡一小撮認為,「唱功」就是「聲樂技巧」,而「唱功」相當於「智商」,「唱商」相當於「情商」,這幫樂盲加文盲真是丟人現眼到家了。「智商」是先天的,「聲樂技巧」卻是後天訓練出來的。後天的「聲樂技巧」也就是「唱功」,怎麼可能相當於先天的「智商」?

何況「唱功」也不能相當於「智商」,因為「智商」的全稱是「智力商數」,即使硬要亂點鴛鴦譜來個拉郎配,也應該是「唱功商數」相當於「智力商數」。但是我們已經證明了,後天的唱功,無法和先天的智商形成對應關係。

假如「唱功商數」相當於「智力商數」,那麼和「情商」也就是「情感商數」相對應的所謂「唱商」,全稱就只能是「唱商商數」,但是如此蹩腳的生造詞,即使是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考試,顯然也是通不過的。

進一步深入思考,終於理解到了文盲加樂盲所要表達的,是「唱功」相當於「歌唱的硬體」,「唱商」相當於「歌唱的軟體」。但是「情商」的全稱是「情感商數」,請問「商數」和「軟體」又有什麼關係?

何況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拳」就是「武術的硬體」,「功」就是「武術的軟體」。可知「唱功」的原意已經是「歌唱的軟體」,而偽耳帝一小撮硬是把「唱功」曲解為「硬體」,然後鳩佔鵲巢,耍了一套名叫「唱商」的空氣拳,真可謂醜態百出不堪入目。

如果一定要發明出幾個新詞,和「智商」「情商」等概念互相對應的話,則先天的嗓音條件應該被命名為「唱音商」,相當於「智商」。後天的聲樂技巧就叫作「唱技商」,相當於「能力商」——只好再為「智商」「情商」系列發明出一個新詞叫作「能力商」。

演唱的技巧和情感平衡論,也就是演唱的情感至上論,是另一位著名樂盲矮大緊的歪論。正確的音樂理論是《傅雷家書》所說的情感和理智互相平衡。情感屬於感性範疇,而理性是人類有別於一般動物的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因此「唱情商」相當於「情商」,「唱理商」相當於「理商」。

至此我們已經徹底釐清了演唱的四要素:唱音商、唱技商、唱情商、唱理商。也就是先天的嗓音條件、後天的聲樂技巧、以及在演唱時所要達到的情感與理智的平衡。

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偽耳帝所發明的「唱商」,所要表達的無非就是演唱中「情感與理智」的平衡。那麼在搞懂了上述概念之後,這個名叫「唱商」的生造詞,可以說在名詞定義和音樂理論兩方面都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黃綺珊先天嗓音條件的音色部分,不屬於鄧麗君那種特別優美動聽類型的,而是略帶沙啞和蒼勁的另一種類型的美,我認為這兩種嗓音條件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分,而只有歌曲類型和審美習慣的不同。

黃綺珊的聲樂技巧當然是世界上最好的,以本人35年以上的聽歌資歷,得出的結論是以這首《I Will Always Love You》為例,現場演唱能唱到和黃綺珊一樣好的,在全世界範圍是一個都沒有,個別接近的有,但是絕大多數只能說是鬼哭狼嚎,和黃綺珊毫無可比性。

再說說情感和理智。以黃綺珊在網上受到一致稱譽的《剪愛》為例,無論在哪個視頻或音樂網站,無數人都評價說被聽哭了。但是尤其難能可貴,也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黃綺珊在演唱《剪愛》時除了充沛的情感,還表現出了傅雷所提倡的「理性之美」,在情緒即將失控的邊緣,以理智控制了情感,從而順利完成了整首歌曲的完整表達。

而同場競技的另一位台灣著名女歌星,在演唱她的某首大金曲時,卻經常因為痛哭失控而無法繼續演唱。說明台灣人也被演唱的情感至上論所誤導,他們沒有機會看到《傅雷家書》,根本就不知道演唱或表演還有理智這一說,也就很難達到更高層次的審美水準,而只能停留在《媽媽再愛我一次》的哭嚎,以及馬景濤咆哮式的誇張表演。

黃綺珊2013年參加《我是歌手》第一季,受到了以偽耳帝假梁歡這兩位樂盲加文盲為主將,以國內個別低層次歌手或某位著名歌唱家為蝦兵蟹將的圍攻,主要原因是他們聽慣了港台靡靡之音的小資情調,小身板一時無法承受黃綺珊這種昂揚強健的大國之聲。

但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黃綺珊自《我是歌手》之後,四年來並未像小黑子偽耳帝所臆測的所謂「但是這種紅能持續多久?我看並不樂觀」,而是一路走來,始終受到了全國廣大觀眾聽眾的熱烈歡迎。

事實證明,黃綺珊無論是「唱音商」、「唱技商」、「唱情商」、「唱理商」或者任何一種商,都達到了完美的藝術水準,並且一次又一次為大家奉獻上了比如《愛與罪》、《燈塔》、《妹妹找哥淚花流》、《愛的箴言》、《為你我受冷風吹》、《長安長安》等等等等經典演唱。

最後是本文為廣大網友提供的一個彩蛋,那就是黃綺珊被稱之為「黃媽」的真正原因。如果你聽過黃綺珊在《金曲撈》和王傑鄭鈞的合唱,你就會深刻感受到,著名的歌壇巨星已經年老嗓衰,之所以在和黃綺珊合唱時,還能取得比較好的藝術效果,完全是因為黃綺珊用優美的和聲,在那些嘶啞難聽的嗓音背後精心襯托的結果。因為這種呵護類似於幼兒園阿姨保護小朋友,或者保姆護士照顧養老院的耄耋老人,因此黃綺珊是真正名副其實的歌壇保姆,簡稱「黃媽」。

三論「唱商」——2013年樂盲們的一場集體無意識狂歡

細細揣摩「唱商」這個生造詞,意思就是「唱的情商」,簡稱「唱商」,這樣的簡稱不能成立。因為「唱的情商」四個字,其中兩個要素分別是「唱」和「情」,李漁稱之為「曲情」。「曲」類似於「唱」,可知在簡稱時,不應該忽略掉「情」。

但是為什麼「唱商」受到了樂盲們的大範圍接受?我認為是因為所謂「唱功排行榜」出現在前,而「唱商」一詞乃至於所謂「唱商排行榜」出現在後。「唱商」這個生造詞,是「唱功」這個詞的附屬品。換言之,「唱功」是「唱商」的語境。

「唱功」一詞定義明確,指的就是「聲樂技巧」。又和「智商」一詞相對應,被理解為「硬體」或「硬實力」。而「硬」又被潛意識理解為「固定」,因此不存在「商數」可言。「唱商」針對「唱功」而生,一開始就被理解為「軟實力」。「軟」被潛意識理解為「靈活」,並且又天然和「情商」一詞相對應。

以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為背景,以打壓抹黑黃綺珊為目的,以新浪微博偽耳帝假梁歡為打手的這場樂盲的集體無意識狂歡,其動機就是因為黃綺珊鶴立雞群的唱功,使得《我是歌手》整台節目失去了懸念,同時也使得一眾歌壇大腕顏面盡失。因此黃綺珊就被貼上了「唱功」的標籤,而「唱功」必須成為貶義詞。

「唱功」一旦成為貶義詞,則在樂盲們的集體潛意識中,已經不存在任何「商」可言,無論是「智商」或「情商」。因此「唱商」雖然表面上和「情商」相對應,實際上「唱商」的這個「商」,卻是「智商」「情商」等一系列「商」的總和。因此「商」就成了特定語境下的關鍵詞,這也就是「唱商」這個並不成立的生造詞,卻能受到樂盲們集體接受的根本原因。

但是「時間的流逝」,可以「洗滌舊跡」。四年之後,當我們遠離那場喧囂,以冷靜客觀的心境,回望那依舊血色朦朧的廢墟,終於發現「唱商」這個生造詞,不過是枉人的囈語。白雲蒼狗,幻化出一場虛幻的迷夢。夢醒時分,才驚覺夢境的荒誕不經。此刻窗外陽光燦爛,魑魅魍魎已消失了一切蹤影。


推薦閱讀:

即使聲音不好聽,通過好的設備和後期,也能有接近歌星般的音色嗎?
只會用氣唱假聲高音,不會唱真聲了怎麼辦?怎麼混聲?
法國女高音歌唱家為什麼要在演唱前向喉嚨中噴藥水?這個藥水是什麼成分?
唱歌時聲音怎麼才能放開?

TAG:音樂 | 唱歌 | 選秀 | 唱歌技巧 | 中國正在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