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簡練的表達?

生活中,簡練表達的對立面往往指說話太羅嗦。
如何培養更簡練清晰的表達,同時又達到分享經歷的目的?


.
一般來說,論述性的語句表達的結構大致是樹狀的:論點(→分論點)→論據→修辭,對於簡單的論述,可能就是鏈狀的。如果以人作為比喻,那麼論點是骨骼,論據是血肉,修辭是衣妝。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下邊這句話:今天真冷,比昨天整整低了十度,把我都凍成冰棍了。「今天真冷」就是論點,「低了十度」就是論據,「凍成冰棍」就是修辭。

如何更簡練呢?我的建議就是:概括論點,挑選論據,精簡修辭。必要的時候,捨去修辭或論據。

如何培養更簡練的表達呢?我的建議是從讀和聽做起,在平時看到一些論述性的文字時,有意識地問自己:他的論點是什麼?支持論點的論據有哪些?他的修辭是怎樣的?要學會逐層剝離「衣妝」和「血肉」,之後就能得到他的「骨架」。具體的方法可以參考這個:如何區分出論證的認知力和情感力?

當你熟練掌握了這種分析文字的方法之後,當你想要表達時,就只須把方法反過來就可以了:首先確定中心論點,其次確定分論點。之後根據實際需要挑選可以證明各論點的論據和一些適當的修辭。比如有的場合需要嚴謹簡練,這時可能就需要論點豐富一些,修辭少一些。有的場合我們只是需要表達我們的態度,這時可能就不需要論據,但是修辭要強一些。

總結一下,我的建議是:先練「輸入」,再練「輸出」。輸入時:剔除修辭,找到論據,理清論點。輸出時:概括論點,挑選論據,精簡修辭。

這個方法需要一點時間訓練,一開始可能覺得會很不習慣或者很不適應,但是當你數練掌握這種方法之後,運用起來就會很輕鬆,成為一種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習慣。這種方法對於說話和寫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知乎上就是一個不錯的平台,大家不妨在知乎上閱讀和答題時,都試著使用一下這個方法。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回復「書單」,給你看我的精選書單,回復「讀書」,給你看我的讀書方法論。

.


梁實秋對此寫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我的國文老師徐老虎 梁實秋

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遇見一位國文先生,他給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記他。
先生姓徐,名錦澄,我們給他上的綽號是「徐老虎」,因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腦袋的輪廓是有稜有角的,很容易成為漫畫的對象。頭很尖,禿禿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齋志異》繪圖中的夜叉的模樣。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過分地集中在臉上很小的一塊區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鏡,銀絲小鏡框,這兩塊黑色便成了他臉上最顯著的特徵。我常給他畫漫畫,勾一個輪廓,中間點上兩塊橢圓形的黑塊,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兩肩總是聳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紅,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著兩桶清水鼻涕,不時地吸溜著,說一兩句話就要用力地吸溜一聲,有板有眼有節奏,也有時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兩根玉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長袍,好像是在給誰穿孝。袍子在整潔的階段時我沒有趕得上看見,餘生也晚,我看見那袍子的時候即已油漬斑斑。他經常是仰著頭,邁著八字步,兩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兒似的。我很難得看見他笑,如果笑起來,是獰笑,樣子更凶。

我的學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課全是用英語講授,下午的課全是國語講授。上午的課很嚴,三日一問,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課稀鬆,成績與畢業無關。所以每天下午上國文之類的課程,學生們便不踴躍,課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員用拿毛筆的姿勢舉著鉛筆點名的時候,學生卻個個都到了,因為一個學生不只答一聲到。真到了的學生,一部分是從事午睡,微發鼾聲,一部分看小說如《官場現形記》、《玉梨魂》之類,一部分寫「父母親大人膝下」式的家書,一部分乾脆瞪著大眼發獃,神遊八表。有時候逗先生開玩笑。國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舉人。他們授課不過是奉行公事,樂得敷敷衍衍。在這種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綳著臉,老是開口就罵人,我想大概是由於正當防衛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兩盅,搖搖擺擺地進了課堂。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題目尚未寫完,當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這吸溜之際,一位性急的同學發問了:「這題目怎樣講呀」老先生轉過身來,冷笑兩聲,勃然大怒:「題目還沒有寫完,寫完了當然還要講,沒寫完你為什麼就要問……」滔滔不絕地吼叫起來,大家都為之愕然。這時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個上午搗亂下午安分的學生,我覺得現在受了無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辯了幾句。這一下我可惹了禍,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潑在我的頭上了。他在講台上來回地踱著,吸溜一下鼻涕,罵我一句,足足罵了我一個鐘頭,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還記得這樣的一句:
×××你是什麼東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

這一句頗為同學們所傳誦。誰和我有點爭論遇到糾纏不清的時候,都會引用這一句「你是什麼東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當時我看形勢不妙,也就沒有再多說,讓下課鈴結束了先生的怒罵。

但是從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認識我了。酒醒之後,他給我批改作文特別詳盡。批改之不足,還特別地當面加以解釋,我這一個「一眼望到底」的學生,居然成了一個受益最多的學生了。

徐先生自己選輯教材,有古文,有白話,油印分發給大家。《林琴南致蔡了民書》是他講得最為眉飛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吳敬恆的《上下古今談》,梁啟超的《歐遊心影錄》,以及張東蓀的時事新報社論,他也選了不少。這樣新舊兼收的教材,在當時還是很難得的開通的榜樣。我對於國文的興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講國文之前,先要介紹作者,而且介紹得很親切,例如他講張東蓀的文字時,便說:「張東蓀這個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過飯……」這樣的話是相當地可以使學生們吃驚的,吃驚的是,我們的國文先生也許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吧,否則怎能和張東蓀一桌上吃過飯。

徐先生介紹完作者之後,朗誦全文一遍。這一遍朗誦很有意思。他打著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齒地大聲讀一遍,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字不苟地吟詠一番,好像是演員在背台詞,他把文字里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宣洩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已經理會到原文意義的一半了。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分誇張,但必須可以琅琅上口,那卻是真的。

徐先生最獨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語「清通」、「尚可」、「氣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長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頁整頁地勾;洋洋千餘言的文章,經他勾抹之後,所余無幾了。我初次經此打擊,很灰心,很覺得氣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謅出來的句子,輕輕地被他幾杠子就給抹了。但是他鄭重地給我解釋,他說:「你拿了去細細地體味,你的原文是軟巴巴的,冗長,懈啦光唧的,我給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讀讀看,原來的意思並沒有失,但是筆筆都立起來了,虎虎有生氣了。」我仔細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虛泡囊腫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我離開先生已將近50年了,未曾與先生一通音訊,不知他雲遊何處,聽說他已早歸道山了。同學們偶爾還談起「徐老虎」,我於回憶他的音容之餘,不禁地還懷著悵惘敬慕之意。

====

不過,梁實秋只是虛寫老師為他改文之妙,具體文章到底怎樣改,才能化虛泡囊腫為簡潔扼要,能」筆筆都立得起來「,推薦先看這兩本書:
1.風格的要素 (豆瓣)
2.作文三書:作文十九問


我在做老師的過程,包括給新老師培訓的時候都會強調語言要簡練,但能做到的著實不多,並且做老師語言過於簡練不利於學生的吸收,不過還是有些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1. 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啰嗦,嘮叨?
    1. 原因很複雜,與對話雙方的知識構成,思維習慣包括心理狀態都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媽媽跟你說「該找對象了!」很簡單的幾個字,也會因為你不願意聽而認為是啰嗦。另外,思維很快的人更不喜歡別人啰嗦,因為很容易理解的東西說幾遍實在聽不下去,而思維不夠快的人,你要是太簡潔往往讓人不能理解。這是從雙方的不同來說。
    2.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說話啰嗦往往有四個表現:
      1. 語言重複,參考爸爸去哪,貝爾「費曼,oh,費曼,no,費曼……」好吧,例子不一定恰當。
      2. 有口頭禪,並很多,比如,就是說,怎麼說呢,你明白吧,就是這個意思
      3. 無邏輯,說話沒有重點,說了半天,沒搞明白想說什麼,自然覺得啰嗦,往往旁敲側擊在很多人眼裡都是啰嗦,比如,媽媽對你說「你知道隔壁的小李已經結婚了嗎?你知道王阿姨家的小李已經生孩子了?你張阿姨家的小李孩子特別可愛?……」應該明白了吧?
      4. 不簡潔,能夠用簡單辭彙說明白的,長篇大論,比如我聽過的一段話「你就跟那個種麥子的農夫一樣,想要麥子快點長,就去拔,結果不但麥子沒長大,到把麥子拔死了!」其實從邏輯上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就是不如「拔苗助長」來的簡介。
  2. 怎麼能不啰嗦?
    1. 不是練口才,而是一定要學會觀察對方,理解對方的反應,及時調整。
    2. 學會準備兩個版本的說法,一個簡練的表達,一個豐富的表達,根據情況作出調整。
    3. 練習口才,減少口頭禪,增強語言的邏輯性和科學性。
    4. 多學習,很多東西之所以說不明白,其實是自己沒有理解透徹
  3. 啰嗦不是完全無益的,可以增加樂趣,說實話如果平時說話也和作報告一樣,字字斟酌,生活實在沒有樂趣,所以談正事的時候不要啰嗦,閑談還是隨意的好。

「生活中往往被指說話太羅嗦,最後好不容易說了句總結的話。」,試試先說總結的話,倒著來

我們日常的口語表達更習慣的是去「先展開後總結」,如「小明上課不認真,沒按時完成作業,考試成績很爛,小明實在是個壞孩子」;
以後不妨嘗試練慣用「先總結後展開」來表達,如「小明是個壞孩子,因為他考試成績很差。考試成績差的原因是他總是不按時完成作業。他沒法按時完成作業是因為他上課總是不認真。」

可以參考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一書,該原理論證了「任何事物都可以歸納為一個中心思想,此中心思想由若干個一級論點支撐,每個一級論點又可以由若干個二級論點支撐,以此展開,狀若金字塔」


用一句話概括,看聽者的感興趣程度加細節。我總是這麼告訴我女兒的,她的表達實在是太啰嗦,什麼都想說什麼都加進去,以至於我聽不下去的時候,經常跟她這麼說。小孩老人說話往往不懂提煉犯太多細節的毛病。


我之前學英語的時候,和老師談過中西方表達方式不同。
按照他的說法,西方人之間的交流,叫做Conversation,中國人則是introduction。
何解?

Conversation的交流方式,是一個金字塔,先提出論點,根據聽者的不同關注點,隨著對話的深入,慢慢豐滿論據,增加細節。

咱們多數是,進行鋪墊或者暗示,最後給出結論。


樓上們都複雜
你每天都說話/寫句子
大刀闊斧砍掉不必要的字
砍到自己看不懂為界


生活中往往被指說話太羅嗦,最後好不容易說了句總結的話。

如何培養更簡練清晰的表達,同時又達到分享經歷的目的?
大刀闊斧:
被指啰嗦,咋辦?


@葉子昂 的回答已經很好了,非常接地氣,我再精鍊一下。

對於這個問題,

從質上解決,學習《麥肯錫40年經典培訓教材:金字塔原理》中的原理,先說結果,再說過程。
我也有這個毛病,後來想通了,我們思維是由下而上的,我就很實誠地怎麼想就怎麼說了,其實應該頭腦里(大致)都想清楚了,然後再從上而下地說。

從量上解決,逐步地減少旁枝性的內容(比如形象地描述、不這樣做的後果、不重要的事件背景、一些細節性的東西),不能一蹴而就,有意識地去做就是了。


多參加一些輪不到你發言的會議,幾周之後,你自然會學會取捨輕重。


不能一概而論。
說話主要是為了講明一件事情,所以,應以讓聽者明白才算結束。因此,你和對方聊天,你應該簡介地說,還是「啰嗦」地說,要看聽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當然,這個能力與多方面有關係,比如知識儲備,邏輯思考能力,反應速度等等。
如果你和對方聊的話題是對方所熟知的,甚至對方是這個領域的專家,那你大可「簡而言之」,僅僅表明自己的觀點或者問題;如果你是這方面的專家,而對方僅僅是初學者,甚至「外行人」,那你就得多管齊下,除了論點、論據、修飾, 你甚至還需要舉例子,打比方。
這是聊天。
寫文章也一樣。舉個例子,科普書與教科書就不一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面對的讀者群體不一樣。教科書面對的是廣大的學生、科研和技術人員,這個群體都是有一定的專業基礎,所以,知識更系統、更有邏輯性,此外在行文中還大量運用專業術語。而科普書是為了向廣大非專業群體介紹科學技術的某一方面,所以如果專業性太強,就成了讀者理解的障礙,因此需要用普通平實的語言,附之以例子和數據。


從大角度表達,有層次的表達。
在日常交流中,不要過分的描述細枝末節,從大方向去簡略概括,如果需要在著手於細節。比如說別人問你:「幹嘛去」,你回答:「我倒對面坐公交,大概五分鐘一趟,車上都是人,我只能站30分鐘去市區。」其實你完全可以概括成:「哦,我去市區辦點事」。如果那個人追問如何去,去幹什麼在回答。這樣不僅簡潔明了,而且充分讓對方加入交流中,也能體現尊重。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生活中的場景一定會更複雜,理解並應用即可。
第二點就是說話要有層次,尤其是在商務社交場合,大家時間都很金貴,沒有人會聽你長篇累牘。在下程序員一名,無論是給人打工面對客戶,還是自己創業面對PE,說話都要有層次。舉個栗子:面對風投,你必須先說,我開發了個什麼軟體,要幹什麼,適用群體是那些,有什麼優勢等等,然後不斷展開。有很多人一上來就長篇大論的談互聯網思維,談自己的創業哲學。確實說的非常好,但是最後根本沒有人知道你是幹什麼的,你也只是在浪費他人的時間。說話有條理,層次清晰,才能保證你的語言足夠簡練而且充分的表達了你的所思所想。


知乎的人一般都是一個回答一個屏幕的,他們也在想解決這個問題


說一個冷門的角度,那就是去暗戀。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世界上最簡練的語言就是詩,如果要訓練講故事講經歷的能力,可以多讀讀敘事詩。好詩的特點就是不多費一個字,讀詩的時候要多多推敲每個字的含義,感悟詩里的內在邏輯,學習它們簡練的表達方式。這樣不僅能鍛煉簡練的表達能力,還能順勢裝X。

畢竟光會簡練敘事也不行,還要讓聽的人感覺有趣。暗戀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不信你試試。


其實,多讀點古文,例如&<論語&>,或者文學大家的文章。古時候還是用竹簡,說話自然簡練,言簡意賅。

我其實覺得現在很多人語言表達能力都不很好,是需要鍛煉一下才行。。


可以提供一個寫作方面的小技巧,親測有用,獲益良多。

這個技巧來自於《On Writing Well》。這本書被紐約時報評價為「指導英文寫作的聖經」。作者William Zinsser是美國著名作家,教了一輩子寫作課。他憎恨累贅和含糊的表述,以至於Zinsser這個名字成了文風簡潔的代名詞。美國有些老師會讓學生Zinsser一下他們的文章。

這個技巧,不止在英文文章,在中文寫作中也同樣適用。我將它叫做:

「括弧法」

具體操作是,把初稿拿過來讀,碰到覺得累贅或者有重複意思的詞語,就將其用括弧括起來。被括弧包裹的詞語,一定要果斷刪除。

下文是原書中的一段例子,這是作者在改了五遍之後的最後一次修改,仍然去除了很多累贅的表述,圓括弧()內為刪除詞語,方括弧[]內為替換詞語。

This carelessness can take any number of (different) forms. Perhaps a sentence is so excessively (long and) cluttered that the reader, taking his way through (all) the verbiage, simply doesn』t know what [the writer?it] means. Perhaps a sentence has been so shoddily constructed that the reader could read it in any of [two or three different?several] ways. [He think he knows wha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say, but he』s not sure.] Perhaps the writer has switched pronouns in mid-sentence, or (perhaps he) has switched tenses, so the reader loses track of who is talking (to whom) or (exactly) when the action took place. Perhaps sentence B is not a logical sequel to sentence A — the writer, in whose head the connection is (perfectly) clear, has not [give enough thoughts to providing?to thought to provide] the missing link. Perhaps the writer has used an important word incorrectly by not taking the trouble to look it up (and make sure). He may think that 「sanguine」 and 「sanguinary」 mean the same thing, but (I can assure you that) the different is a bloody big one (to the reader). The reader can only (try to) infer wha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imply.

當習慣了「括弧法」後,再看自己的文章,會感覺自帶「啰嗦檢測器」,多餘的辭彙會顯得極其彆扭,最終達到精簡文章的目的。

我自己平常會寫很多論文,也干過很長時間的的英文代寫槍手,每次都會應用到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當然這還不夠,作者自己說過:

「你要把十頁的文章壓縮成三頁,這很難。接下來,更難的是,把那三頁再壓縮成兩頁。這樣的寫出來的文章才是簡潔的」。

操練起來吧,真的有用!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圓的方塊】,多多交流呀。


我真的沒有開玩笑抖機靈,我真的是通過發微博來改掉了說話不精鍊簡潔的毛病。現在1000字的文,我可以把核心要點概括在140字以內。- -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連載)---作者:黃永玉
(建議看此文 ,通篇沒有一個多餘的字)
他沒有對人說過滿意這塊地方,他只是「適應」,很大意義的「適應」。
  劈完柴,炒完菜,洗完碗盤,把自己全身料理乾淨之後,他會順手搬那張用了幾十年的小板凳,在砧台邊上、在天井檐底下、在灶門口隨便一坐,喝兩口大葉茶,開始抽起那根小小的「吹吹棒」。
  這廚房說暗不暗,像「法蘭德斯畫派」人物背後的那種寧靜的幽光,讓人憩沉入夢,尤其是星期六早晨。昨天李研然趕場買回來的東西加上自己在老菜場順手帶回來的東西全攤在地面和案桌上,他「目無全牛」,他入神於「一張白紙,可寫最新最美的圖畫」之中,他「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他仰首於渺冥,他注視每個晴天都發生的、從明瓦上射落下的太陽光柱。它們在每一個角落裡爬動,耐心地貼著砧板座、碗櫃、灶王菩薩、大灶、香爐和地面上的擂缽、水桶、潲水桶……撫摸出各位的光彩。光柱里有微塵浮游;「鍋鏟」「吹吹棒」噴出的煙霧如魚龍活躍在無數的光柱里,幾隻灶蛐蛐不知躲在哪裡單調地、輕微地撥著「悉悉」古老的瘂弦,有一點「鳥鳴山更幽」的意思。「鍋鏟」沉穆於冥想之中……說時遲,那時快,他文思泉湧,躍然而起。
  有順序的,有節奏的,完全是一種文學法則,簡直像詩人「得句」的內心顫動……
  今晚上有肉,有魚,有雞,有湯,加上四小碟。
  論肉,可不是「凡肉」。就算「凡肉」也有優劣之分。他做的叫「十面埋伏」。
  四寸厚五花肉五斤,正方形,皮上錐刺五十,浸冰糖料酒兩小時,人中鍋反覆煎之使黃,起,麻油二兩、白糖五錢入鍋成糖焦,復投肉「加色」。加水兩飯碗,入適當之鹽,再入發好的瀏陽豆豉,蓋鍋十分鐘。鋪大蒜瓣三兩,青蔥結十個,老蔥頭十個,新會橙皮兩片,新鮮柑橘葉五片,新辣子三個,干辣子(烤脆)五個,肉桂二分,桂皮一片,胡椒粒(炒干)五分,花椒粒五分(炒干),另無糟本地白豆乳半塊。文火燜三至四句鍾。(切記,不用醬油。)
  「紅油魚卷」:
  大魚五斤,豆腐泡二斤。冬菇、冬筍粒若干。
  魚破肚洗凈後去鱗,分別以鐵梳梳下左右魚肉。和藕粉及合適鹽粉揉成團,復使之成筷子粗之細條,分別斷為三寸長短並扭之成結。人胡椒粉反覆滾動候用。
  豬油入鍋,加冬菇,冬筍粒,豆腐泡,一匙甜酒釀,適當料酒,紅辣椒粉半兩炒之,加水三碗,倒入魚卷,翻滾再三,起鍋。(切記,不用醬油。)
  「雞丁碎炒」:
  童子雞五隻,剔肉碎切為細丁;骨,以厚刀拍扁細切至無骨形碎末。溫鍋,人花生油,骨末細炸至酥透,起鍋。
  入花生油,青蒜、蒜片、干辣椒、花椒翻炒,猛火投雞肉翻炒。加少許糯米甜酒,加「生抽」,復倒入骨碎翻炒,起鍋。
  「水白肉片湯」:
  青蔥十根切碎,蛋白碎五個(即切碎之蛋白),蕪荽切碎,冬菇碎十個(已發水),冬筍片三個。原先剩餘之魚頭魚骨架子整條,老薑三片,鹽酌量。
  魚架子熬湯,滾過,濾之去。以紗布包青蔥、芫荽、冬菇、蛋白、老薑,入湯鍋。冬筍片同時放人。
  薄瘦肉片鋪底,上菜時沸湯倒入。加胡椒粉。
  紗布內之菜屑取出候涼,手捏成團,人中盤,淋麻油,加醬油、油辣子、少許糖,成冷盤。
  李研然家腌蘿蔔為另一冷盤。
  油炸皮蛋為第三冷盤,加老抽、糖醋、辣油。
  油炸花生為第四冷盤(白糖、胡椒粉、細鹽,混炒後即拌人油炸花生中)。
  大炒「海青白」:
  海青白菜,買來後掛在廊下干水。
  豬油要下得狠,大火,粗切之海青白投入熱鍋不停翻炒,加鹽。撒豬油渣半碗起鍋。(切忌青菜出水。)
  海青白其實根本不屬於白菜這一類別。白菜葉子一經翻炒(尤其是黃芽白),軟涎不堪之至,是另一種口味。海青白吃起來比芥菜嚴峻,厚,韌,有嚼頭,其甘香程度類似苦艾的清澀加老陀茶之溫潤。帶絨毛的菜葉一經入口,簡直是說不盡的纏綿……
  糯米酸辣子餅與眾不同,「鍋鏟」把糯米酸辣子取出之後混合了一斤多瘦肥參半的豬肉碎,還加入了不少的蒜蓉,煎出的一大塊餅子就像東方升起的紅太陽一樣,照亮在座的各位鈞座。真所謂化腐朽為神奇到了家!
  可惜你不是湘西人,你沒有這種體會和回憶。


關鍵是頭腦要清晰,思路不要混亂。


我來回答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吧。首先我反對說話句句簡練,也許這種人看起來理性乾脆聰明至極。但說話,最重要是聽者和言者的交流,簡練性,也要視對象場合而言。

Step 1:檢查自己的語言問題。

錄音自己和小夥伴的主題對話,檢查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吐詞是否清晰?語速語音是否合適?留心交談後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傳達數量,是不是自己傳達信息過多而對方反饋較少?你存在哪些不必要的口頭禪?某一個觀點或詞語你是否提及過多?小夥伴和你對話的感受如何?


你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Step 2:刻意練習,刻意練習,刻意練習。重複,重複,重複。

1)刻意訓練自己說話養成時間概念。

(複述電影或書的主題脈絡,錄音下來,並嘗試不斷縮短時間)

2)每天給自己布置閉嘴和信息捕捉任務。

擁有自己的觀察日記,記錄他人的說話方式,嘗試給周圍的人說話交流打分數,並給出自己的評價,對方在和你對話時表現了哪些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你是否給予對方反饋?

3)嘗試討論你不感興趣的話題,把話題的選擇權交給別人。

4)快速思考。

說話前在10秒中之內想好自己說話的目的,說話的要點。目的和要點盡量在5個字以內。

5)檢查自己說話的邏輯順序,句子間連詞是否有用錯?哪些先說,哪些後說?哪些是對方已知,哪些又是對方需要我告訴他的?

6)盡量減少無必要的形容詞,狀語等修飾詞,多用簡單的主謂賓短句表達方式,少說官話套話。

7)不要過分地描述細枝末節,妄圖把話說透說滿。說細節的時候根據聽者的對方興趣點增加細節,多說主題,

8)找到你的小夥伴進行角色扮演。

想像你是一位節目主持人,對方是一位明星,你如何採訪他?如何引導他說出你想要播報的內容?建議視頻記錄你的採訪內容。

9)多看新聞,留意新聞報刊的語言表達方式,看推理小說,畫思維導圖,多參加群體活動。

Step 3:刻意練習言語簡練熟練之後,請再次嘗試讓自己言語充沛起來,積极參加演講和辯論活動,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溝通而不是成為寡言少語的人,適應簡化語言狀態後請轉為豐富化語言習慣。

Another Step 3:倘若以上你認為極其難對自己發生改變,且並未引起較為嚴重的問題,建議放棄,轉為接受自己的特點。但你必須關注他人的言語反饋,從多以你,我們為中心的句式開始。愛說話廢話多其實也不完全是缺點,暢快的溝通是你爽我也爽,活躍的發言積極分子從來都是需要的,但你需要做到讓別人和你一起說。你不是老師,一個人說無數個人聽。你是小組成員之一,你可以不斷說話,可以呈主導位置,同時更要鼓勵他人說,給他人留有大量說話空間,適當提問,給予反饋。

哈哈抱歉說了這麼多。。。


句有可刪,乃至其煩。字不得減,方知其簡。
想起一個笑話……關於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以刪減為「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還可以再刪減為:「雨紛紛,人斷魂。何處有?杏花村!」


推薦閱讀:

對生活無比絕望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何使自己說話更有邏輯、更簡單明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何改變說話很沖很傲的聲音和語氣?
如何回應他人的讚美?

TAG:生活 | 交際能力 | 表達能力 | 說話技巧 | 說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