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詩中比較裴迪與王維的不同?
裴迪和王維好像是很好的朋友,但王維的名聲大多了。想從詩歌中體會二者的特色和區別
王維與裴迪既是道友,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可以說,在王維「萬事不關心」、「歸來還掩扉」的寂落晚年,裴迪是少數能走進王維生活的人之一。兩人在輞川山莊唱和的詩句,被寫進了《輞川集》。
如題主所言,王維的名聲要大得多,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一方面是由於王維在開元天寶年間的盛名遠揚、他晚年身居高位(他弟弟王縉甚至做了宰相),而裴迪不過一個秀才,另一方面是由於王維的詩歌在藝術上確實更加高明。
查《全唐詩》可知,王維現存的詩歌約400首左右,裴迪存詩只有二十餘首。王氏詩歌中,古詩、律詩和絕句皆有,且各體皆工;而裴氏現存的詩,主要是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寫得最好的就是五言絕句。
王維和裴迪詩歌的共同點,很多論文已經描述過了,那就是刻畫空靈幽寂的「山水詩」;從思想上看,兩人都深受佛教的影響,詩中充滿了寂滅圓融的禪趣。試舉《輞川集》為例:
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王維)
門前宮槐陌,是向欹湖道。秋來山雨多,落日無人掃。(裴迪)
欒家瀨
颯颯秋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
瀨聲喧極浦,沿涉向南津。泛泛鷗鳧渡,時時欲近人。(裴迪)
華子崗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崗,惆悵情何極。(王維)
落日松風起,還家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裴迪)
這幾首詩是兩人對輞川山莊中同一景點的描述,兩人的詩作都是運筆空靈,天然渾成,且有包含禪趣,展現了極為高華的筆力和風骨。在我看來,這樣的五絕代表了盛唐的最高水平。兩人的詩作並無優劣之分,強分高下或難免先見之譏。
再看幾首五言律詩:
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裴迪)
不遠灞陵邊,安居向十年。入門穿竹徑,留客聽山泉。
鳥囀深林里,心閑落照前。浮名竟何益,從此願棲禪。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裴迪)
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
鳥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煩暑自茲適,清涼何所求。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酬張少府(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兩人的這幾首五律,其實風格與剛才列舉的絕句也十分相似,淡然如水、優美如畫卻又清冷孤寂,折射出了作者內心的纖塵不染。但是,裴迪詩句卻不如王維的不動聲色、自然醇厚,因為裴氏在末兩句有議論,並且議論地還平庸;而王維卻「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其實他並非沒有議論,只是將自己的想法,納入了對客觀景物的描寫,任由讀者去思考。這種將自己的深沉感慨從側面描寫中傳遞出來的表現手法,是極其高明的。前者刻露,而意盡於詩中;後者蘊藉,而餘音不絕,悠然自遠。《金剛經》有言「不著人相、我相、壽者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套用在這裡,那就是裴迪詩固是好,但還是著了相,王維則要高明得多。
裴迪的詩歌,大抵就是以上所列舉的風格,基本沒有變化。這可能是他詩風單一,也可能是他傳世的作品不多,我們難以窺見全豹。不管如何,從他目前存世的詩來看,便只能這樣評價了。而王維的風格則絢爛多彩,繽紛絡繹。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既至君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這是王維送一位考試落榜的有人回鄉時寫的,全首詩高華俊逸。送別悵然歸去的友人,卻能寫出平和樂觀的心情,告誡友人不用灰心,這僅僅是一次小挫折而已。這分明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自信與慷慨,是典型的盛唐個性。再如:
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急,雪盡馬啼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 處,千里暮雲平。
少年行四首
一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三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子。
四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這種類型的詩,基本上可以列為所謂的"邊塞詩「,與高適和岑參的此類詩相比,一點也不遜色。這是王維青年時期寫的,那時的王維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翩翩公子,任俠豪縱,氣薄雲天,與晚年的他判若兩人。在這類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盛唐人:崇山功名,視死如歸,豪強進取。從藝術上看,上面列舉的無言律格律精研,對仗動拓靈活,可見在王維手上,這種體裁已經完全成熟了。
總結一下:裴迪的主要成就在於五言絕句,他的五言絕和王維不相上下,和李白的五言絕一樣,代表了盛唐的最高峰,也是整個唐朝的最高峰;但是裴氏的存詩少,體裁有限,風格單一,遠不如王維之兼工各體,一一精善。推薦閱讀:
※為什麼唐詩、宋詞、元曲之間過渡的時代界限那麼明顯?
※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怎麼樣的人生態度?
※《憶江上吳處士》中第三句應當作「秋風生渭水」還是「秋風吹渭水」?
※古代詩詞大家為何都愛倚欄杆(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