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是不是一種悲哀?
興趣一望無際,涉及各個領域,都熱愛,都能用生命去做,享受那種過程,甚至很多都可以做的有些漂亮,可是,卻都不精通,沒有辦法實現那種專業性的、卓越的突破。
想要專其一樣,卻又覺得生活需要其他的那些興趣,一樣也不能缺,這樣生活才夠多彩,沒法選擇也沒法孤注一擲,一輩子呆在一個領域裡。
想要繼續這樣,這個也做那個也做吧,可是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不是天才也不是超人,這些領域畢竟都不是專攻,所以都做得成不了氣候,有時候也會有挫敗感,感覺自己其實在哪裡都只是一個新手而已。
我喜歡胡適的兩段話:
一段是,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另一段是:我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我究竟學什麼。都是東摸摸,西摸摸,也許以後我還要學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因為我沒有依社會需要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到現在雖然一無所成,但是我生活得很快。 (摘自《胡適的聲音》)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哪還有什麼悲哀可言。與君共勉之。前段時間看梁啟超的家書,
他在寫給梁思成的信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是學問趣味方面極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專積有成者在此,
然而我的生活內容,異常豐富,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我每歷若干時候,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
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
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
我雖不願你們學我那泛濫無歸的短處,
但最少也想你們參采我那爛漫向榮的長處。"
與題主共勉。
博而不專的原因只有一個:聰明人怕失敗。
有一定天資的人,任何領域的入門都是輕而易舉的,而這種輕而易舉可以帶個人巨大的智商上的快感。
而任何一種深入都會有碰壁的危險,能夠做到博而不精的人都是某種層面上的聰明人,聰明人下意識地就會避免失敗。
博而不精有那麼多顯而易見的好處:和各種人都能輕易展開談話,受人歡迎,易於裝逼,簡直是飯桌上的不可或缺分子。一點點的投入就可以收穫巨大的回報。
專精的風險有這麼多,需要花下大量的精力、時間的投入,卻無法和非自己領域的人溝通,投入產出比看上去太低了。
興趣是喜歡做什麼,特長才是擅長做什麼。忽略本該享受的過程而過分注重結果,才是一種悲哀。
我們先暫時不去評價這種生活方式是不是悲哀,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從另一種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
1、有些人的性格生來就是一個好奇寶寶,啥都喜歡,興趣之於他們而言不過是認識世界玩樂世界的手段之一;
2、不要抱著太功利的思維去看待你的興趣,你不一定靠這個賺錢,你也不一定會成為專家,但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種愛好的思維會影響到你的日常決策和思考方式。
一、我最喜歡好奇寶寶了
關於第一點,說說我的個人經歷吧,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好奇寶寶,在讀書方面,我讀的書非常雜,法律、經濟、生物學、心理學、數學、建築、藝術、歷史、文學理論……文科理科、商科工科都有,甚至有段時間還買了一大研究共濟會的書拿來讀,然後我朋友就問我,你讀這種書有什麼用啊好像你能進共濟會一樣。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也是沒閑過。高中酷愛Poping和死飛,大三用業餘時間直播玩虛榮Vainglory,玩滑板,晚上沒事就照著教材學素描。還特別喜歡極限運動,放假沒事就坐直升機、玩蹦極玩衝浪,平時打網球和健身。要是旅遊了就拿上單反攝影,平時也幫其他朋友拍一些人像照片讓他們發朋友圈裝B。微博上關注了一堆設計博主,也買了ipad pro和pencil,下載Behance然後關注一些大神,平時沒事就用一些專門的設計軟體,像Amaziograph這樣的去畫畫。
最近正在計劃玩架子鼓。
那麼我最後的成果是什麼呢?除了街舞和滑板可以在別人面前玩上一把,自學的德語可以保證我去德國或者維也納後跟土著進行交流,有點肌肉以外,我學的那些攝影、畫畫、網球、鋼琴什麼的,都是門外漢,可能給外行人看可以唬得住他們,但是肯定不能給內行人看。
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一種悲哀,相反,我覺得這是一種像我這樣精力過於旺盛,對世界又充滿好奇的人必走的一條路,一條不可避免的路。
興趣廣泛但無一特長對那些好奇寶寶來說並不是一種悲哀,只不過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需要用這些興趣去消耗他們過於旺盛的精力,去滿足他們那可怕的好奇心和好勝心。
比如我在讀書的時候,我想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為什麼會有貨幣制度?為什麼美第奇家族會衰落?意識是怎麼存在的?為什麼會有商業?人為什麼會有美的感覺?……
這種強烈的好奇心都在驅使著我去做大量的閱讀,以至於到最後作為一個法學院的學生,但是我基本上也知道經濟學、金融學、心理學、社會學這些學科都講了些什麼,有哪些常識和術語是我們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
還有一個就是好勝心在驅使。我經常對自己說,我憑什麼不能去做?
當我高中看到那些學長學姐在台上跳著帥氣的街舞的時候,我就問自己,我憑什麼不能去做?然後高二學了半年的街舞,大一的時候曾經在夜店裡跳了一把然後被人要微信。
大學的時候關注了微博上的滑板博主,看著他們玩滑板玩得特別帥,我就繼續問自己,我憑什麼不能去做?然後第二天就給自己入手了一塊滑板,穿好護膝護腕,摔了一個暑假,也學會了,現在最享受那種一邊滑一邊聽歌一邊吹口哨的感覺。
直播MOBA也是,我非常喜歡MOBA,除了能鍛煉反應能力外,跟別人競爭是一件很有意思很刺激的事情,然後我一邊研究各種英雄一邊總結每一次輸的原因,把自己的段位打到了九段(最高十段)
我之所以喜歡畫畫是因為我非常喜歡設計,最喜歡北歐風和極簡設計,我關注了很多設計博主去刷他們的作品培養審美,然後自己隨便畫一些作品和設計PPT。雖然最後我沒辦法創造出跟他們一個檔次的作品,但是我自己做出來的PPT甚至連我的同學都私下讓我發一份給他們作以後presentation的模板。
所以,對於好奇寶寶來說,他們的目的不是要深入學習一門技能或者是一門學科,他們想要的僅僅是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僅僅只是淺嘗輒止,就能自己說服自己,原來之前看起來很難的東西也不過如此,原來我的生活還可以有這麼一種消遣和娛樂方式。
二、你又不靠這個吃飯,怕什麼
我在想之所以有人會覺得廣而不精是一種悲哀,是因為覺得,既然已經花時間入門了,為什麼不幹脆一條大道走到底,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這個命題的反駁方式有很多:時間不夠、天賦決定論、老了玩不動等等,除了這些客觀因素,還有一個可以值得參考的主觀因素,那就是,你又不靠你的興趣賺錢,為什麼一定要精通你的興趣?
舉個例子,假設我是一個非常精通滑板的人,我可以想出一百種方式去變現:不定期放自己的身材照和滑板照吸粉,粉絲量大了給別人點贊引流是一筆錢;與其他的滑板教學自媒體合作,發一個視頻是一筆錢;做滑板教練是一筆錢;把我的個人品牌建立起來後,出一個周邊產品,又是一筆錢……
這就是把興趣變現的思路,興趣變現的基礎是你在你的興趣領域一定是最頂尖的那一群玩家,不然你沒有足夠的玩樂資本和個人魅力去塑造你的個人品牌。
那麼問題回來了:我不靠攝影、不靠街舞、不靠德語作為我的主要經濟收入,我的工作不需要我拍的一手好照片,跳的一身好街舞,我為什麼要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對這些興趣的深入鑽研下,而不多學習多讀書早日升職加薪?
先養活自己,再做自己。先滿足物質上的需求,再去追求精神上的財富。
所以興趣廣泛不是壞事,但是如果過度沉迷自己的興趣失去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三、多角度思考
這也是我大學四年讀書後最大的感悟:不要覺得哲學、社會學這種看起來跟你的生活和工作毫無干係的學科沒用,指不定哪天你就用上了。
當你真的讀到了一定數量的書,你就會發現,對於一些非常具有理論性質的書,它裡面寫了什麼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作者如何去論證他的觀點。你需要學習的不是一個個概念和例子,而是作者的論證思維。
學習多了,這種思維自然而然就可以內化成你的思維方式,並在你的行動中得到實踐。
就好像學習德語後,即使我在寫中文說中文的時候,我也是非常注意行文和言辭的邏輯性;看多了攝影的構圖和優秀作品的設計感,在平時工作做PPT的時候,我也能做出基本在平均水平之上的PPT。
在這裡,我想提一下我們的「行為路徑模型」:
所見所聞→主觀臆斷→形成感受→展開行為
就是我們的溝通-情緒行為模式。
我們看到了一件事,並不會立馬形成我們的感受和情緒,因為客觀事物是無法觸發我們的情緒的,真正觸發我們情緒的是我們的主觀臆斷:我會在腦海里先用我們的三觀對我們的所見所聞進行主觀加工,才會形成我的感受,最後做出與之相匹配的行為。
而興趣廣泛、涉獵寬廣的意義就於,你接觸過很多東西,接觸過多種思維方式,你的思維方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即使是看到同樣的事物後,知識面廣的人往往會比知識面精的人看得更客觀更理性(前提是這個事物不屬於知識面精的人的專屬領域),因為知識面廣的人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論去思考這件事物,而知識面精的人,很可能受限於他的專業,只能看見事情的一個或者幾個維度。
我們不是專家,很多事情,只需要懂一點就足夠了,畢竟我們的工作才是最主要的,退一萬講,就算你真的需要在某一些事項或者決策中精通法律或者理財,那麼你完全可以把錢扔給律師或者理財師,讓他們的知識成為你的大腦,省時省力。
感謝閱讀。
1,
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我不認為是一種悲哀,雖然說悲哀會顯得更正確些。
是不是悲哀,要從兩個角度去看,一個是自己的角度,一個是別人的角度。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是在乎鮮花與掌聲,而有的人卻是在乎內心的感受,二者並無高下之分,大部分人羨慕後者,其實無非是自己想做而做不到。
2,
個人的視野常常有限,比如我們總是很難體會和理解別人那些奇奇怪怪的理想和追求。
在狂熱於仕途的人眼裡,那些明明有機會陞官加爵卻隱居於市撫竹弄絲的人,是一種悲哀。
但反過來,隱士們又覺得人生短短一世追逐名利不惜萬劫不復的人,是一種悲哀。
立志於百人斬的泡妞高手覺著一生只上一個妞的男人們好傻,是一種悲哀。
鍾情於斯,甚至分手後念念不忘的痴情男,又覺得花花公子不懂情愛真諦,是一種悲哀。
然而,大家並不怎麼去想,其實每個人都是去過自己最想要的那種生活而已。
3,
有些人說了,我不想要現在這種生活,我想……我想……我想……
那為什麼不去嘗試呢?
於是他們又要說,因為……因為……因為……
要我說,原因就一個,你不是真的想!
你要真的想,什麼公務員的身份,什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這什麼那都不是理由,而只是借口。
你不願為了動蕩不安的自由職業,放棄已在手的金飯碗,這是很正常的選擇,沒必要喝兩盅酒就唉聲嘆氣,因為你醒過來後,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
4,
說回到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這其實是大部分人的狀態,或自以為是的狀態。
興趣廣泛常常是無一精擅的借口,而且是個好借口,大家都喜歡說,唉,我TM就是興趣太多了,要是鑽一個,現在早牛逼了。
其實啊,這種人,就是讓他鑽一個,他也牛逼不了。
對於這種人,我覺得挺悲哀的,悲哀的不是外人的鄙薄,而是他並不從內心認可自己。
他期待的是精擅一門,擁有專業技能並且能變現,受人尊重,自我實現,而現實卻是,身無長技,只有一些酒桌上的吹牛逼手段。
所以,這種人往往並非真的興趣廣泛,只是視野不夠,能力有限而已。
當然,如果把興趣廣泛定義為:愛擼管,愛睡覺,愛喝兩盅愛遲到,那這事兒就不好說了。
5,
對於內心透徹堅定的聰明人,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只是他們想追求的生活方式,可能外人看來悲哀,但於他們自己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這種人往往活得很純粹,錢鍾書夫婦在那幾年的困難時期,天天要勞作,天黑的似乎永遠都不會亮起來,但仍然不忘讀書,讀大量的書,看似無用的書,當時也是有人覺得他們悲哀的,傻知識分子,還不如多干點活來得實在,但其實他們真的只是喜歡讀書而已。
錢鍾書寫《管錐編》,我不敢揣測初衷,但想必不是為了名利,無非也就是喜歡,然後自然而然的流露,因為《管錐編》實在是沒幾個人能看得懂,別看豆瓣評分9.5,那是大家嚇尿了以後給的「自愧不如饒了我吧您老太牛逼」分。
有人要說,錢老不僅興趣廣泛,還精擅無比啊,但是少有人看到,精擅只是真的感興趣的一個附產品,是先有興趣後有精擅的,這時候興趣的廣泛反而使其之間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強悍的能力系統。
反過來說,假如錢老沒有寫出《談藝錄》,而是默默無名,是否大家就覺著悲哀了呢?
肯定有人會這麼想,但對於其本人來說,真的無妨。
我的姥爺如今年近八十,就屬於興趣廣泛無一精擅的人,都這個年齡了,前一兩年還自學了拉二胡,目前甚至有學習微信的打算,他熱愛文學,研究《易經》,喜歡書法,閑來還練練劍,沒事逗逗鸚鵡,學學茶道……但我不用會庸庸碌碌這種話來評價,我覺得他活得瀟洒自在,心無掛礙,所謂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是大智慧。
早起床好處都有啥?有哪些早起床可以養成的好習慣呢? - 張兆傑的回答
有一點很多人忽略了,給大家畫一下:
我們以為「興趣廣泛」與「精擅」的關係是這樣,覺得「精」是一種直上直下的狀態,實則是想窄了。
其實「興趣廣泛」與「精擅」的關係應該是這樣(下圖)。古文中有過記載,「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聰明人興趣廣泛,但往往聰明人也不願在「精擅」上下功夫,其中一個原因是「看不上」。
有數學天賦的鑽研英語,有音樂天賦的玩衝浪,有寫作才能的搞編程,哪方面天賦好,越是放任不管,因為覺得隨便弄弄都不錯。越是聰明人,越想挑戰喜歡領域裡的「力所不能及。」
直至一日,「便舍船,從口入」,進入精擅之地,才知路是越走越寬廣,往往窮極一生智力也探索不完。所謂天賦不過使其初窺門徑。
雖說愛好無比較,不過說到底,廣泛興趣背後是人比人,你自己喜歡,稍比他人好,至少比不懂的人好,也算一種滿足。真到精擅之地,就是自己比自己。這其中的情緒也複雜很多。
既有山窮水盡時的痛苦絕望,又有「上下求索」時的等待消磨,焦慮,煩躁,固執,負面情緒爆棚,但仍懷有另闢蹊徑的勇氣與審視過去的決心。一旦有所成,哪怕微不足道,只要同過去比是進了一寸,那種狂喜炸裂的心情是久久難忘懷的。
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不算悲哀,只不過兩者帶來的快樂量級不同。
人生中有一事即幸且悲,便是一條路走到底後仍發現別有洞天,奈何生之有涯,不得不放手。
感謝閱讀!
倒也算不上悲哀。
曾經在「一萬小時定律」上總結過一個「二十四小時定律」:
想要學會一個技能,比如上手一件樂器,一個軟體,學會開車;獲得一項談資,了解各種包表車煙酒茶珠寶;在一個領域入門,啃完一本考試科目的教材,查上十幾篇論文。
只需要24小時就足夠了。
全身心投入的鑽研那麼一兩天,就可以點亮技能點,有趣且充滿了成就感。
更何況,很多領域在底層都是觸類旁通的,get到一個可以給get另一個技能帶來加成,逐漸對於每一種新鮮事物都感興趣,永遠嚮往更大的世界。
以前曾問過自己,這樣是不是過於浮躁,說好的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像這樣沒有將任何一個領域立為一生的追求,是不是沒有自己的世界。
但是真的,過於敏感,熱愛這個世界,每發現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都相見恨晚,激動不已。
但任何一個可以立為學科的領域,看起來再簡單、再有趣、再不需要智商,鑽研起來都是極為艱深晦澀的,想要成為一個領域的消費者可以只需要興趣,而想成為生產者,或者說,能被尊重的專業的而不是收智商稅的生產者,能真的為推動領域發展作出貢獻的,都要經過極為枯燥的鑽研、練習與不懈的思考。遠不是一萬小時可以達到的。
很多知識在底層是相通的,大都是數學規律,但其實他們在頂層依然是相通的,多是哲學問題,必然帶來痛苦的思考。
如果說興趣廣泛無一精擅有什麼負面影響的話,除了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以外,就是會失去領悟破殼而出時,醍醐灌頂般的感受。
無精擅並不會影響你在這個世界上幸福的活著,但可能永遠也無法體會到那種生有涯 學無涯 朝聞道 夕可死 的熱切心情。
人生在世,總還是不想放棄搞懂這世界運行的規律,古今先賢付出那麼多代價,也不過是為了抓住真理的一絲光芒。我來說說領域專家這把鑰匙打開的門是什麼吧,然後你自己決定開不了這扇門算不算悲哀。跟 @彭小樣 答案中的經歷正好相反,我的經歷讓我十分清楚「一萬小時定律」是如何生效的,而這就是那把鑰匙。
我從幼兒園開始學編程,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參加編程競賽一直到高中,申請保送時專業毫無懸念地只選計算機系下面的專業,大學後覺得競賽這個事情連續做了 9 年沒意思了,所以開始自己做項目、回答問題、寫博客。畢業後進入前端這個細分領域,到現在做了差不多 5 年了。無論怎麼算,一萬小時的積累肯定是夠了的。
這把鑰匙打開的門,背後並沒有工作機會,但有自信和社交機會。自信源自你對一萬小時的切身經歷。在你知道「一萬小時定律」確實有效之後,你知道任何事情都不難,你只要積累精深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的時間就可以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精深練習和盲目練習有什麼區別,但因為你已經在一個領域成功過,所以你知道如何為自己設計訓練,或者是找怎樣的領域專家來為你設計訓練。(更多精深訓練的話題可以去看《Talent is Overrated》和《The Talent Code》這兩本書。)
除了自信,你還能更容易結識到其它領域專家以及跟他們建立信任關係,這就是社交機會。由於某些社交場合對背景的限制,在你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後,你會發現你有更多機會認為到毫不相關領域的專家。在這種場合通過熟人互相介紹認識的人,通常比較容易尊重對方,因為知道對方也經受過一萬小時訓練,結合自己的經歷明白到對方也不容易。如果將來有機會合作的話,這樣的人也比較容易建立信任,因為對方的經歷證明他能夠堅持。興趣廣博的人往往淺嘗輒止,因為他們知道快樂的邊際效用遞減,不會給自己徒增壓力和煩惱。
他們用對生活的摯愛和對世界的好奇,建造著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在這裡他們不需要膜拜權威,更沒有精英政治,他們對事情的專註始於自然,也止乎自然。
沒有人必須把興趣愛好作為需要攀登的高峰。幾十年如一日做同一件事,不一定就是工匠精神,很多時候只是害怕嘗試、懶於改變罷了。我覺得我和題主有相同的困惑。
前兩天看《西藏生死書》,看到的一段
「重要的是,不要陷入我在西方隨處可見的[購物心態]:從一位上師到另一位上師,從一種教法到另一種教法。到處選購,不肯持續或誠心一意地修行任何一種法門。幾乎所有傳統的偉大精神上師都同意,最重要的是精通一種法門,以你全副的心來遵行一種傳統,直到精神之旅的終點,同時要以開放和尊敬的態度對待其他一切法門的智慧。在西藏我們常說:『了解一個,你就完成了一切』。」
「現代流行的,如:保留一切選擇,不必從一而終,正是我們文化中最大,最危險的迷惑,也是阻礙自我修行的最有效方式。當你繼續尋找,尋找本身就會變成固執的觀念,把你征服。你變成一位修行的觀光客,忙得團團轉,卻沒有一點成就。」
多麼精準地道出了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很多數人的...不能說障礙,但至少可以稱得上是疑惑
書上的這段話,讓我想起動畫《冰菓》里的[福部里志],說自己「為爭強好勝的生活感到厭倦,從而執著於不執著」接著,「尋找本身就會變成固執的觀念「。他成了一個全才,一部百科全書,但每當他的好友——[折木奉太郎],一個幾乎在其它領域都很廢材的專才,在他最擅長的推理領域裡,一次次以天才般的靈感完成難題時,他總是迎上去,送給他最真心的讚歎和祝賀,但轉身面對自己,眉目里卻又出現一絲陰影。「忘了這顆爭強好勝的心吧」他這麼想,但越想遺忘,越是無法忽視。自身的掙扎和對快樂的共享同時存在著,使他無法全身心地享受這一時刻。
[福部里志]是現代的,廣闊的,西方的,是眾眾多多的無名者,everything is fine,平庸,但我們喜歡他;[折木奉太郎]是古典的,專精的,東方的,是飛翔的伊卡洛斯,one thing is perfect,高遠,我們欣賞他。
再拿我自己當例子。
我是一個典型的平庸者,愛好廣泛,你要問我有何特長,我說我沒有(矯情一點的說法是「曾經擁有」)。但我總懷念自己最高遠的時候。
活了一些歲月,總有些事情或者某個時刻,讓你「全身心地投入,沉靜如海,覺得此生足矣,感到時光放慢,想到無限、永恆這些字眼,即使有一個人抽你一個耳光,你都會願意回他一個微笑。即使手機掉了,你都能覺得歲月靜好。」仁波切們說,「這就是你心中的佛心」;心理學家說,「這叫高峰體驗」;哲學家說:「老婆快出來看上帝」;哥們說「你個大傻逼,還在意淫!」,普通人說:「看的出來,你很幸福」從我自己來講,不知道是該奇怪還是不該奇怪,這樣幾乎「永生難忘」的體驗,幾乎全部來自於長久在一件事上的浸淫。在製作視頻這件事上,這樣的體驗發生在我沒日沒夜編輯素材的第四天,在騎車這件事上,這樣的體驗頻繁地發生在我到達拉薩的最後三天時間裡。在喜歡姑娘這件事上,這樣的體驗頻繁地發生在「喜歡」這個感情產生之後第二年。前兩者完成了,後者無果...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竟都發生在走過一段時間,但還尚未完成的時候。
《命運石之門》中的女主角[牧瀨紅莉棲]說,「科學是99%的無聊積累」,但這幫傢伙創造出了時間機器,因此把那剩下的1%以及「從此以後」都變成了「無限可能」。生活中大概沒有時間機器,我們是無法回到過去的,但玄乎的一點是,當我們處在高峰體驗的狀態之下,竟會有類似的感受。「我感到時光在自己身上的流逝速度發生了改變,一秒里好像都有永恆」,什麼意思,我們的大腦自帶時光機器么?
這樣的感受,可否回答,我們「究竟想要什麼?」
媒體討好我們,讓我們每天看到「台上的兩分鐘」,讓我們讚歎一下勵志主角們的閃耀光環,感嘆一下他們的艱辛以及不易,但「佩服他們」也許包含著另一層懷疑——「換成我,我大概不會去做」;就我自己,反倒會開始懷疑「台下的十年功」是不是浪費了過多時間,值么?再比如,為了奧運去拼一個個的四年,是不是太功利?難道不會犧牲了生命中大把的美好時光么?
於是,「這個領域差不多就這樣了吧,let"s move」你這麼想,但很輕易的,「當你繼續尋找,尋找本身就會變成固執的觀念,把你征服」
更深層次地看,會發現,質疑精神在我們的時代備受推崇,它本身是好的,理性求證,去偽存真,但這造成了:如果一個人說他熱愛尋找,就會得到讚賞。我們觀察這個詞,「熱愛尋找」,熱愛是一種執著,尋找是又需要不執著,因為不執才要尋找嘛,這個詞好矛盾,就像是[福部里志]說的「執著於不執著」。其實他還沒掌握這個領域的足夠材料,就太早地發揮了自己的「質疑心」,質疑自身的能力,質疑領域本身的可靠性,質疑方法的可實現性。
我曾為自己「喜歡體驗不同事物」的屬性感到自豪,但長期下來這種屬性反而滋生困擾。就像是[福部里志],他始終無法在任何一件事情上獲得極致體驗,直到他接受了[伊原摩耶花]的表白,並承認「愛情需要執著,而這種執著必須迫使我放棄之前的信條」,他才打開了一扇獲取更高遠體驗的窗。
最後,再回到作者的這個問題上來,「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是不是一種悲哀?」,我得到自己的答案了。這個答案要求我有所改變。在行動層面,我覺得可以從設立主題月開始。
以上。我可以簡單修汽車電動車自行車…
可以給狗洗澡給狗剪爪子…
可以給人洗頭燙頭卷杠子…
可以簡單看看X光片CT片和磁共振片…
可以刷機解鎖貼膜換屏換電池…
可以分辨和沖泡各種不同種類的咖啡豆…
可以做絲換棉吐煙圈調煙油…
但我是鋼琴演奏專業…
現在搞得是給人彈伴奏的事兒…
我想說的是、無論你愛好多廣泛、喜歡就去做
一定不是錯的
任何領域,要鑽進去才叫興趣,要持之以恆才叫興趣,要熱愛才叫興趣。
否則,有個更恰當的稱呼:
嘗試。講一講我自己的愛好
第一 相機
第二 萬寶龍大文豪
第三 打火機非一次性的
第四 攝影畫冊
第五 茶葉都不便宜的
第六 紫砂壺
第七 瓷茶杯
第八 音響黑膠
第九 各種真皮皮具小件
第十 反正還有很多
但我沒有一樣特深入地成為行家
世界這麼多好玩意
你活的時間那麼短
不抓緊時間花錢愛好好玩有趣的東西
死了你就啥都沒了
追加一句
您們說的都對
但是
那你閉嘴是。絕對是一種悲哀。
無一精擅,說明那麼多的興趣,沒有一個能真正成為終身事業,能成為立身之本,這就是悲哀。
我自己就是興趣廣泛而無一精通。看我的個人簡介。
我會劍道。練了6年,2段。欺負新人,外行人,綽綽有餘,但遇到稍微厲害點的就被打得渣都不剩。
我會花式輪滑。練過3年。騙騙外行人是沒啥問題,但根本上不了比賽的檯面。更不要提教人了。
我會日語。剛剛過1級的及格線。但翻譯文章狗屁不通,聽力不行,說來說去也就那些常見的動漫用語。
我喜歡音律。吹了20多年口琴,水平還是垃圾。想學鋼琴,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我大學專業是會計。畢業11年了,還沒中級職稱。我討厭這個行業,卻還得依賴這基礎的技能混口飯吃。
後來想學計算機編程,學了幾天JAVA,學了一會兒的HTML和CSS,都是熱情一兩天,然後就去打遊戲了。
我號稱自己熱愛打遊戲……事實上也是假的。我只是想放鬆放鬆而已,什麼黑魂怪獵,到後期我都打不下去而放棄。
我自稱精通黑中醫。但事實上,比起方舟子,比起拍磚中醫的作者,比起知乎上很多知識淵博的人,差得太遠了。
目前混口飯吃還行。但是沒有一個全身心投入的事業。30多歲了,有妻有子,卻在抑鬱,焦躁,無聊,磨時間中渡過每一天。
儘管喝了很多雞湯,比如種一棵樹第二好的時間就是現在之類的,但我從來不相信自己會成功,我認為我每一項興趣都毫無意義,我絕不敢把時間精力都投入到一項事業中去。
我得不到任何親人的支持,也無法從自己的內心獲得力量。
十幾年前,我的一個哥們兒因為化學考9分退學而替他擔憂。然而,他雖然退學了,但他有事業,有方向,我親眼看著他從前端開始學(我經常到他家打電腦遊戲),N年後,他已經月入很多萬,是企業爭奪的技術能手。 我不羨慕他的收入,我羨慕的是,他知道他屬於什麼圈子,他有他的事業和目標。
而我當年理科成績,外語,都還行,但卻不知道自己應該投入到哪裡去,沒有方向和目標,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圈子,渾渾噩噩過了大學,畢業了再渾渾噩噩混飯吃。
我喜歡看別人的故事。
《冰雪公主》里,主角放棄了物理天才的身份,毅然成為滑冰選手。
我認識一個小姑娘,喜歡花式輪滑,她的父親天天陪著她練,直到她獲得世界冠軍——而我,恰好和她在同一個俱樂部。
我的堂哥從中學開始學習計算機,獲得過全國計算機比賽一等獎,還上過報紙,他以前還寫過小遊戲給我玩,我一直很崇拜他。
我喜歡看鋼琴類的影視劇,也喜歡聽鋼琴,也喜歡在路邊看別人彈琴,聽別人說每天練琴10小時的故事。
我經常做夢。夢見自己成為了輪滑聖手,劍道達人,然而醒來就是悲傷蛙表情。
我每天都想到死亡N次,每天都無所事事卻疲憊不堪,若不是還有孩子這樣的牽掛,真想跳樓算了。
我憎恨自己。
是的。
至少要精一樣。我所涉獵的範圍有多廣呢,大概就是走在街上,任何一個公司或者任何一家店我都能進去工作,無論是婦科醫院還是保險公司武館廣告公司IT企業甚至是銀行(當然別人不一定要,只是說我會而已)。
但不精至什麼地步呢,我所掌握的技能沒有一個能混三千以上工資的。可見水平之差。
屬於去哪都餓不死,但永遠賺不到大錢的那種。
但這是我的選擇,我非常反感和其他人接觸,所以只要能自己解決的事情決不會問其他人。
所以我會一個人裝修房子,一個人打造傢具,一個人組裝電腦,一個人維修電器,一個人給自己開藥方,一個人理財,一個人健身,一個人做飯。
不麻煩任何人,也不想被任何人麻煩。多好。
——————————————————————
其實上面說的是廢話,以下才是我要說的。
前排提示:可能大部分人看著會心裡不舒服。
雜而不精又如何,技術再好又能如何,這樣的人在世界上不過是一個工具。
隨時可以被替換,自以為很重要的工具。
真正的強大,是不需要依賴任何所謂的精通技能,以自身的能力去分配資源的人。
一切生產力的技術對於真正的社會頂層而言只是一個笑話,多少人已經被潛移默化灌輸了技術精通就能突破階級的思想。
努力讀書工作鑽研,只為了當一個更好用的工具。
技術強固然是屬於能力的體現,可只能算是最低級的能力。
所有看到這個答案的人,我只是希望你們可以了解到,如果真的希望人生有所改變,那麼努力的方向不應該是精通技術,而是追求能力上的質變。
當然 這個世界總需要一些不一樣的人,我不歧視也不會試圖改變任何人,每個人想要的生活都不同,有的人就寧可一生致力於當一個最好的工具,對於我而言這是樂於見到的事情。
言盡於此,諸君慎重。
一個愛好,初期學到的是知識,中期是技術,最終呢?是道。
各個領域的道,大多是相通的。這也是為何牛人總是在好幾個領域都是牛人的原因。
興趣廣泛但又沒做到極致,是不可能悟道的。
說的再庸俗一些。同樣是T恤,有賣50的,有賣500的,還有賣5000的,差別在於細節和極致。
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身價就能翻好幾倍甚至百倍以上。
所以,預期在幾個領域同時撒網,讓自己的身價線性增加(實際上沒啥價值),不如在一個領域內讓自己的身價非線性增加。
可喜的是:其實視野好。
可惜的是:看回答就知道這樣的人太多了。
人生在世,所為何者。追求此與追求彼之間,並無高下。強行劃分高下的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而主流意識形態這樣東西,最是不靠譜,潮流一改,風向標就不同了。
不管什麼潮流,做人必須要對得住自己。
不談興趣,先游移到價值觀,它可大可小,決定了你要成為什麼人,需要做所做的事,如同模糊編程一樣。
1)有些人,一腔熱血,獻給國家獻給黨,消磨了青春,耗盡了生命,默默無聞做墊腳石,九死而不悔。你可以笑他傻,他也可以自嘲自己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2)有些人,汲汲於名利,所做之事,無一不以投入產出比來衡量,甚至將一場宴會,一次歡場都當作交易的擬態。你可以笑他痴,他可以笑你未看出世事艱難,不知為無錢之苦,萬事都得苦心經營。
3)有些人,成就感附身,勢要用腳丈量寰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足形容他的雄心霸氣。整日里思索,寫作,勘破人世一樣讀他的書,走他的名山大川,捉他的棋,品他的茗。你可以笑他避世,他可以笑你太俗。
4)有些人,閑雲野鶴,名利如浮雲,和尚敲鐘,過得一日是一日,你何曾見他孜孜以求過學問,你可曾見他求過功名,你可曾見他清高過。他只想不裝逼,或者你見到,會說他沒志氣。
凡此種種,周邊的朋友總可對號入座,一樣米,百樣人。誰悲哀呢,你替他悲哀,他還恨你不爭呢。
回到興趣,亦復如此。興趣多,於事無補,是好是壞,得看你想成為那種人。除非,你想成為第四種,如下建議,值得你一讀。
你說你涉獵廣泛,無一精通。那是當然,所有的產出,都需要投入,投入里最攸關成效的不過是專註的時間。人家一天24小時,你不會25小時,再居中刨去睡覺6到10小時,吃飯1到2個小時,在路上半個小時到2個小時,再剔掉分心的時間,你還剩下多少時間用於某方面的興趣增益。工作以後,一天當中能抽出一個小時發展你所謂的興趣,已經相當難得了。
縱使賜予地球溫暖的太陽亦可作如是觀:還記得放大鏡之下,稀鬆平常的紙張竟然被點燃嗎
所謂精力分散的天才,還比不上一個庸才。此間道理易明,做起來不容易。只是,你得知道,生命有限,你揮霍不起。
時間是量度人生軌跡的單位。五年後,你是什麼樣,完全由現下你的努力所決定。你的未來,由現在的你興趣聚焦而塑造。
現在就從你的愛好中,找出能最大限度令你快樂併兼顧未來事業成長的愛好吧。我相信,你興趣那麼多,一定知道哪些興趣比較有前景,全力擴展它吧。
坊間流行著一些「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作為過來人看之,頗有幾分道理,你不妨試試。沉淫進去,浸泡在經驗和知識之中,儘可能地拓展自己,你的路只會越來越寬。
苦心婆心,嘮叨到這麼多,勿怪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讓自己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
※負能量是更理智嗎?
※現代生活對人最大的約束是什麼?
※有什麼以食物為題材的電影推薦么?
※都27了,一次戀愛都沒談過,這麼失敗的人生該怎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