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中的「興」是什麼?


在陳伯海先生的研究當中,他用了兩個章節來專門論述「感興」及「詩可以興」,下面簡單陳述一下他的觀點。他認為,「詩可以興」是「詩興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感發生命的作用與通常所講的「因物興感」在原理上並無二致,所以人們常將其歸併在「感興」的大題目下述說。然而,陳伯海認為,「因物興感」講的是詩歌創作的發生,而「詩可以興」則關聯到詩歌作品的功能,一為「詩興」的引發,一為「詩興」的歸趨,二者應用範圍不同,涉及的問題自有差異。
據他考據,群體性的舉盤牲、旋游、呼叫構成「興」的初始涵義的基本內容,這正是上古時代樂舞用於祭禮活動的真切寫照,因亦是「興」的內涵之所由來了。而在孔子提出「詩可以興」的命題之前很久,「興」的概念早已產生。「興」起源於古代的樂舞祭祀活動,它標誌著這一活動過程中的生命感髮狀態,並意圖憑藉這一感發的力量以溝通天人,而實現生命回歸本源的目標指向。
而「詩可以興」的提法初現於《論語.陽貨》里的「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而對孔子的「興」的理解,《論語註疏》引孔安國語云:「興,引譬連類。」這是最早對「興」的涵義作出解釋的,但有人認為這將「詩可以興」的「興」與「比興」的「興」混淆了。朱熹《論語集注》中釋「興」為「感發志意」,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但對「志意」屬情感心理還是認知意向,則仍有爭議。而「詩可以興」的提出,首先意味著詩、樂的開始分離,由於「詩可以興」出現在詩、樂分離之際,則詩的功能則與樂舞有了分化。而從總體上講,「詩可以興」的提出實際上對傳統的樂舞興發功能的一個拓展,當然也構成了某種偏離。由樂舞興情到詩以啟悟,體現著巫官文化向史官文化的轉折,而後者尚未能充分吸納和消化前者所蘊有的精髓。
詩歌中的「興」是中國詩學的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大的命題,在這裡只能簡單說一下。如果希望有更深的了解,可以看一下陳伯海先生的相關論著、朱自清先生的《詩言志辨》以及陳良運等人的論著,當中對其淵源、發展、命題的轉換等等都有極其詳盡的解說。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您。
有人談到葉嘉瑩老師的說法,其答案談及的"興"是"賦比興"中的"興",不過據我所看到的是,葉老師總結的一部分是:"興"是由物及心的,"比"是由心及物的,"賦"是即物即心的。與其所說有些出入,而「心」與「情」在詩學範疇里是兩個不同概念。以及,葉老師同時也認為,興是完全自然的感發,比是經過自己理性的安排,賦是直陳其事。不過,對「比興」的陳述,個人認為葉老師「說詩講稿」中稍微淺了些,在學理性上不及另幾位。當然,也跟葉老師的是講稿,另幾位是學術論著有關係。
以及,像這種詩學命題,本來就是非常複雜嚴謹的,如果是真的想要關注並了解這個命題的話,就必須由其字本意,原始涵義,在各個時代中的演變,豐富,各家的考據釋義等一一地方方面面地去了解。如果只是想要一個簡單的結論式的一目了然的答案的話,那還不如不去了解,因為在詩學裡,從來就沒有這樣的答案。學問不是幾分鐘便可以吃飽的快餐。


說「賦、比、興」的「興」,非「詩可以興」的「興」。

要理解「興」的手法,首先應看「興」字的意思。《說文》有雲,「興,起也。」知「興」的本意是「興起,起來」,並由「興起,起來」申又引出「旺盛」之意。(「詩可以興」的「興」,也是離不開字意的。)

「賦、比、興」的「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注意,並不只是「藉助」他物,而且得是,由這個他物「引起」後續的聯想和情感抒發。

舉個簡單的例子。
由物,及情,觸目,「驚」心:我看到了什麼東西、這東西怎麼怎麼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使我想起了其他事其他人、這事這人又是怎樣怎樣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才進入正題),啊啊啊啊啊啊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等等。(Thx @余天升 )

(注意,這只是一種手法。)


看了幾個答案,說得都好複雜,我說個葉嘉瑩老師總結的答案。
賦:由情及物
比:由物及物
興:由物及情


孔子提出以「詩教」為核心的文學觀念,詩可以興、觀、群、怨,其中「興」指的是詩歌具有啟發、鼓舞、感染人的作用。
詩歌表現手法的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


漢鄭玄言:「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又謂,「興者,託事於物也。」

晉摯虞言:「興者,有感之辭也。」

南朝劉勰云:「興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觀夫興之託喻,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宋李仲蒙說:「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者也。」

鄙人綜上理解為:托物言志,是為興。


以一物喻一物,但兩者毫無相似之處,僅僅因為冥冥中某種莫名的聯繫,將兩者關聯在一起。

情感上,較 「比」 更為高級。

比如,「我來自東,零雨其蒙」,歸鄉與濛濛細雨有何相似之處?

徵人歸來,望著熟悉又陌生的景色,聞著空氣中雨水和濕潤泥土的氣息,腳步欲走還停… 那種悲喜交集的情緒,賦之太low,比之不足,非興不能形容也!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興,從人身上來理解,即是「情感的萌發」,這種雜亂的情感還須「禮」的梳理、清晰化,爾後更須「樂」,使之得以「和同」。

如此,一種初萌的靈光便一步步變得恰到好處。

答到這裡,不由對自己雜亂的思維過程也產生了反思,謝謝題主了~


藉助他物,抒發情感

例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用桑樹的狀態寫自己愛情的狀態


鋪墊


詩和歌在古代是分不開的,所以孔子所說的」詩,可以興「,個人覺得就像歌一樣,唱出來能讓人精神奮發!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喜歡詩詞?喜歡詩詞是什麼體驗?
現代的詩詞創作除了押韻,是否還需要注重格律?

TAG:詩歌 | 詩詞 | 詩歌欣賞 | 古詩 | 詩歌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