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這本書?


這本書對現代商業的刻畫是非常有限的,站在今天的角度我覺得這本書從商業政治各種領域上應該沒有什麼可以遷移的東西。哲學方面我不懂,不亂說。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書裡面沒有提到任何正直的主角進行什麼投資。而玩弄政治的反面角色們似乎都熱衷於股票交易。正直高尚的主角們都是做實業的。書中多次提到反面角色是依附主角們的吸血鬼。
實業家都是這麼的崇高,我們為什麼不所有權利都交給他們?為什麼不把社會交給他們?哦那些沒用的文官們,不要打著監管的幌子從英雄們身上榨取利益。
安蘭德有很多關於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的論述,也許這種觀念可以稱為樸素古典資本主義?

作者構建了一個荒謬的,沒有邏輯的,道德觀念畸形的世界。只有主角們是像現實世界中的讀者一樣頭腦清醒的人。雖然主角們在那個荒謬的世界裡是離經叛道的,但他們在現實中也是正常人。
書里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十分的正直高尚,所有企業家都非常正直高尚。正直高尚是說符合現實社會中的道德觀念。作者提出的道德觀念是「能力既道德」,但通過「符合傳統道德+有能力」的主角們並不能論證這個觀點。

看這本書是因為聽說安蘭德的思想對美國影響很大。但是看完挺失望的。

我很好奇西方世界眼中的馬克思主義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有恐共反共的言論基調。
安蘭德一直在渲染社會主義(並不是)思潮下整個社會的萎頓,啰里啰嗦,神神叨叨,嘀咕著一些神秘莫名的情緒和氣氛。最多也只是恐共反共的體現,並不是真的源頭。當然我把握不好她的影響力,可能她確實放大了這樣的思潮。本來還想讀《源泉》的,也不想繼續了。

看完回頭想想,《1984》被奉為神作真是有道理的。
同樣是開腦洞,奧威爾不知高到哪裡去


個人感覺題主問得有點寬泛了,「現代商業」這個提法讓人不知從何下手。
還是結合小說談談個人的見解吧。
首先《阿特拉斯聳聳肩》這部小說,是一部哲學色彩很濃重的小說。安·蘭德在書中反覆強調自己的哲學主張,個人至上,物質至上,崇尚理性,以自我實現與滿足為目的和動力的思想。
小說中的人物,恐怕只是這種哲學思想的載體。《阿特拉斯聳聳肩》中大概可以分兩種人,推動者(創造者),阻礙者(寄生者)。男主角約翰·高爾特顯然是前者的最佳代表,始終如一,完整,完美,從智力到身體素質甚至是外貌都出類拔萃,堪稱神人。而詹姆斯·塔格特則是後者的典型。女主角遊離在二者之間,她擁有創造者的所有條件,卻因為過於樂觀和過於自信一直選擇不脫離阻礙者的群體。
安·蘭德的哲學中二者矛盾無法調和,但人在二者中間是可以轉化的。創造者在完成自我實現與滿足的同時,會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而阻礙者坐享其成,擺權弄勢,只顧眼前利益,把全人類都拖向黑暗。
說到現代商業,若無生產,純粹交易與寄生者無異,但要考慮到小說中的情形是極理想化的,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客觀來講,生產力是在不斷進步的,至於商業到底有多少影響,會不會把社會引向毀滅,還需每個人自己判斷。
但《阿特拉斯聳聳肩》對個人價值觀的形成還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個人是當做一本哲學書來看的…首先我認為現代商業在本書中是作為蘭德女士思想的載體,而不是主題。通過現代商業對於理性的意義加以描述,並且否定了當今,或者當時社會盲目道德。
我的觀點是全書主線分為兩條,第一條是打著道德的幌子謀取利益並且剝奪人類理性以及理性的勞動成果的政客、國家科學院與詹姆斯之流,這樣的不勞而獲者。藉由道德拉動更多的人走上非理性的道路而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劇降,最終使整個社會癱瘓。第二條是約翰·高爾特的理性主義的烏托邦。之所以稱其為烏托邦,是因為這個社會是太過理想化的。一、縱然勞動與才能應該作為獲酬的第一要素,但是一個社會不可避免的存在無能力者。如果應用這樣的意識形態,相當於放棄了對其的救濟,而人們的道德觀將被徹底顛覆。二、絕對的客觀主義是不存在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現,貨幣的表現形式也會發生變化,書中用黃金作為「客觀的價值」其實已經是一個主觀的定義,而勞動本身價值的定義,也同樣讓這個意識形態存在破綻。三、約翰·高爾特的社會是一個真正的「精英社會」沒有累贅的社會,在這樣的理想情況下,所有人都可以利益最大化,社會是沒有矛盾衝突的——而現實生活中這是不可能的。這樣的社會必然誕生新的階級矛盾——有才能者與無才能者。
額…似乎跑題了。綜上所述,這本書應該是安·蘭德女士哲學思想的載體,也僅僅是思想的載體,畢竟理性主義在現實社會的應用性已經通過上述內容證偽。不存在現代商業推動人類進步或者推向深淵,決定這一切的不是現代商業,而是主宰著現代商業的哲學觀。


首先「現代商業是不是會把人類推向深淵這個問題」和書裡面的內容沒半毛錢關係。這是一本關於個人價值觀方面的書,而不是討論商業的書。
《阿特拉斯聳聳肩》這本書一直都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書。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女主角達格妮·塔格特,理智並且堅強。
很多人讀這本書的時候關注的重點在於書裡面涉及到的有些類似於反對共產主義的內容或者是作者描述的一群精英創造的世界是否真的能夠存在。
可能我真的比較迷糊,雖然看過2次了但是這些關於政治或者理想國的思想我並沒有體會到多少。我更關注書裡面所描述的人。
排除神一般的主角(他太變態了,雖然很厲害但是代入感不強),我們來看看艾迪。他沒有男123號那麼好的天賦,他的意志也並不如他們那麼堅定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要些什麼,但是他也一直在努力地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現實中大部分勤奮的人可能和他是一樣的吧,沒有太出色的才華,但是卻依然一直努力將自己能做的事情做的最好。在書中也有對於那些默默地在火車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的人的肯定,這是對於所有努力將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的人的肯定,這和是不是精英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我一直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說這本書推崇的是精英式的社會。
既然談到這本書那麼肯定得說一下書里提倡的價值觀——理性的利己主義(我覺得這是這本書的核心價值觀!)。首先表明態度——我舉雙手贊成理性的利己主義!因為我實在想不出有人會在理性的情況下去做不利於自己的事!關鍵在於「利己」的利字是怎麼理解的。如果你只當利就是錢那麼估計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但是如果這個利是一件事情在你心中的價值衡量呢?有人會為了別人不要自己的命,為什麼?因為他覺得那個人的命比自己的命更重要!保全「更重要」的不就是一個人理性分析出來有利於自己的答案嗎?(關於這一點我還沒和別人討論過,可能我的邏輯上有些自己沒注意到的疏漏,所以歡迎討論)
最後!我要聲明我是達格妮·塔格特的腦殘粉,但是不是安·蘭德的腦殘粉(雖然她的很多觀點我都認同,不過還是對她不太感冒,感覺太過於偏激,缺乏包容)。我只說我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理解,不是說這本書所反映的安·蘭德的思想。


這本書真正想表達的與現代商業無關,背景只是舞台。鐵軌和新鋼是有著象徵性的。鐵路溝通不同的世界,新型鋼鐵代表著科技的進步,而行駛速度則代表了另外一種——社會發展的速度。作者表達出了一種和整體社會格格不入的精英主義,個人認為,她其實預見了一種未來的發展趨勢。被迫發生的工業對於平凡人類來說,其實他們是不適應的,世界上還有更多的人類沒有為一種更加先進、開明的社會做好準備,抑或是說,他們達不到少數精英的水平,因而對於生產力的改變更為恐懼企圖去阻止世界的發展。作者提出了一種solution,將精英分子從普通大眾中分離出去,同時保證兩個世界間的聯繫,將跨時代的精英分子從已知的社會中,源源不斷的送往真正適合他們的世界。這樣,不會有更多的爭端,雙方都能平等的發展。如果說作者是偏向精英主義,鄙視大眾,我是絕對不能贊同的,因為她沒有這個時間可以浪費。


幾乎是完全不同意 當前最高票@李尚瑾 的回答
首先從現實上看,安蘭德的影響力之大,大至美國上世紀的人們tshirt上都有她安蘭德死後10年,199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全美最大圖書 俱樂部做了一次讀者調查,在被問到「 最影響你一生想法」的書時,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僅次於《聖經》,排第二位。再從經濟與商業上看,格林斯潘一直將安蘭德當作紅顏導師,並不如 @李尚瑾 此人所說的「刻畫有限」
回到 《Atlas Shrugged》上,從經濟角度看這本書,其講述的是那些打著「為大眾」的幌子,進行對那些有才能創造財富的人作出各種剝削,於是約翰 高爾特醒悟了,帶領有才能的人、能創造財富的人開始罷工,於是社會總財富在互相掠奪之中越來越少,最終無法支撐下去。而那些各種各樣的寄生蟲,既有湯普森類的官員,又有幫凶式的,宣傳2+2不等於4的所謂科學家斯塔得勒,更有製造信號燈的莫文、並無實際才能只知從里爾登手裡搶奪鋼鐵的沃倫博伊勒,那目前第一高票的 @李尚瑾 說安 蘭德的實業家都是極其高尚的就更無從談起。
其次有人說,這本書的世界是完全虛構的扭曲的,而仔細一想,蘇聯又和書中所說「建立的大家公有的社會」相差無幾,對有才能的人進行的大清洗活動,一日槍斃500人,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第一批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者在此喪命,正與書中有才能的人遭到洗劫、掠奪一樣,安蘭德死於1987年,在10年後,書中的結局應驗了,那個宣稱人人共有,要將飢餓的你手中的麵包奪取來餵飽你的鄰居,並宣稱「集體共有」的蘇聯解體了。可見,此書構造的社會即是對現實極高的還原與描述,怎麼會「扭曲」呢?


沒人覺得這本書很瑪麗蘇嗎?


我只記得德安孔尼亞教達格妮的那句話,大意是「當你想不通某件事的時候,想想你的前提。」至今仍很受用。


一個個人極端的意識形態的體現。本身他宣揚的東西不值一提,經不起推敲。很明顯的精英主義意識形態,實際上就跟中國歷史上的儒家意識形態的自我美化差不多,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世界上別人都是傻逼,然後自我膨脹。就好像這裡有一位朋友評價的,這個小說很【瑪麗蘇】。

(仔細想想,一個可以明顯到這個程度的,極端的美化理想化一種價值,而醜化另一種價值的這樣一個故事,與其說是一個人的意識形態,還不如說弄不好是作者本身故意為之的諷刺行為藝術,就像現在網上經常有人做的那樣。當然了,這是作為我們這樣的已經習慣了各類這種語言行為藝術的網民的感覺,也許當年的人是非常認真的。)


但是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這種世界上只有鐵路運輸的弱智設定的世界裡面,你看到的只是一群矯情SB精英【團結起來】勇斗【被醜化的】全世界的【科幻故事】而已。如果你覺得他講得有道理,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你的立場和他相同,一個是你的立場和他的反面立場對立,一切都只是你的意識形態問題,僅此而已。這就跟為什麼當年《源氏物語》這種一個渣男到處濫情的小說會被捧上天,因為受眾的那群姓藤原的的立場跟光源氏基本相同。再比如說,為什麼有人相信這本【科幻故事】宣揚的東西,卻十分反感比如那些紅色主流文學同樣的【科幻故事】的內容?難道他們中間有哪一個真的變成現實了?

要知道,如果利己主義可以用【理智的】【合理的】【理想狀態的】這些修飾來正當化自己的話,那麼其他的【主義】【制度】們的理想狀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難道【理性的】【理想狀態下的】封建王朝或者專制政府,不也都是完美的嗎?制度是為了什麼?制度就是為了假設,比如說利己主義,君主權力,政府權力等這些事情,達不到理想狀態的情況下,可以減小危害,維持社會正常,才存在的東西。這個現實世界中【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三個字的表現,絕對不是小說裡面表現的這種東西。打個比方,如果按照小說主角的智力和邏輯能力,他如果讀這麼一本小說,會有什麼想法呢?呵呵呵呵。


另外關於哲學,其實分兩種,一種是形而上學,屬於對於世界和如何研究世界的學問,而這個作者本身宣揚的其實只是哲學的副產品,一種叫做倫理學或者價值觀的東西。前者才是讓人變聰明的東西,後者如果經不起前者推敲,那麼就不該接受,否則都對不起【理性】兩個字。


我看這本書過程中,一直在想它是怎麼誕生的?或者說,蘭德的思想由何而生?又如何解釋「惡評如潮卻十分暢銷」的怪現狀?
而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看的是一本之前被我們國人忽略的曠世名著;在把近二百萬字一字一句讀完之後,我覺得它的確不該被我們忽略,但也絕不能被奉為圭臬。
作者的個人精英主義思想實際上並不新穎獨特,只是比前人不敢明面講出來的話大膽地吆喝出來,並更前一步。反對宗教、反對社會福利、反對任何集體主義、反對任何對個人擴張資本的政策,提倡放縱的、完全自由的資本主義,並統之曰:客觀主義。這其實是極端個人主義的理想烏托邦,早已被眾多思想家嗤之以鼻不說,還顯現出作者對人性、對社會理解並不深刻和全面。(甫一出版,便惡評如潮)如是,此書又如何被稱之為經典?如何在今日屢屢被呼籲:「要讀蘭德」?(至今暢銷)
書中描繪的亂世亂象,明顯可以看出影射蘇聯社會,其中某些方面國人在十年浩劫前後似曾相識並至今記憶尤深。結合作者是蘇聯逃亡美國的俄裔,有這樣的看法也就不足為奇了;甚至可以說,作為俄裔人的投名狀,蘭德的抨擊要比任何自由世界土著們火力更足。那麼,想到這兒我似乎明白了蘭德的思想是怎麼回事了。
說似乎,畢竟我不是專業學者,沒有翔實史料進行推敲和輔證,只是結合一些影視作品後個人得出的拋磚之見。《阿》這本書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成書,這個時代的美國社會經歷著的思想動蕩,我們在2016年的兩部電影中可窺一斑:一部是絕命毒師的老白主演的《特朗伯》,講述《羅馬假日》的左翼編劇特朗伯在重壓下憑著才華頑強抵抗不公,真正舉起自由大旗的故事;另一部是科恩兄弟執導、喬治克魯尼主演的《凱撒萬歲》,內中有好萊塢明星秘密逃亡一心嚮往的蘇聯的橋段。(類似影片其實不少)蘇聯的建立和崛起以及二戰中與蘇聯的合作想必對美國眾多知識分子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此一時彼一時,鐵幕籠罩中,這些左翼人士無疑讓西方自由派大為頭疼,甚至感到危機重重。而羅斯福新政的貫徹雖然挽救了國家和社會,但損害了大企業家的部分利益,不滿的情緒早就存在,工會鬥爭也此起彼伏。甚至今天有人認為羅斯福自己對企業精英充滿仇恨。於是,在這樣令有產者動蕩不安的時候,蘭德通過對自由資本的熱情讚頌和國家主義未來的地獄式推想迎合了自由派的心理,一吐為快地說出了他們縈繞心頭已久的話語。這樣的書及其思想,不被他們稱為「經典」也難。同時他們好像忘了那場腰斬經濟的大蕭條,或者覺得自己在大蕭條中是多麼無辜,而眼下的世界需要他們的拯救。
歷史證明個人精英主義的復活註定是一廂情願,但對當今世界而言,蘭德的意義已經發生變化。如今的世界成為了一個「政治正確」的世界,聖母心泛濫於世(還是雙重標準的),博愛之名已經香濃至臭,但老百姓不是傻子,當希拉里說著「美國繼續領導世界」的時候,美國老百姓們把號召「美國優先」的特朗普選上了台。看看德國的一條「女兒被難民強姦,父親為保護女兒卻被警察擊斃」的新聞,以及各種各樣的「寬容」為名壓抑人性的大愛事迹……蘭德的聲音在今天的確振聾發聵:「我不為別人而活,也絕不要求別人為我而活!」
反觀如今的天朝,人人埋頭,擼起袖子,大幹特干……不妨問下安·蘭德:您看吧,要不要加入我們?


有種寫爽文寫到得諾貝爾獎的感覺,但是看著確實爽。


我趕腳這概念在知乎必火,為什麼?

因為我們這個時代需要!

這幾個月一直在研究安蘭德,先是噹噹買了部《源泉》99毛幣,然後天貓100多毛幣搞來《阿特拉斯》,看了上部我就不耐煩了,我發現安蘭德女士的著作,要說最好,還是《源泉》!我這人看書相信處女座的說,一直慶幸我先看到的是安蘭德女士最純真,最純粹,最代表自己不折不扣思想的成名作《源泉》,誠然,我認為兩部書說的是同樣的故事!

所以,我冒昧來回答題主的問題,而且通過您的副題部分我確定你對於阿特拉斯還沒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安蘭德女士與我的觀點是一致的,她是為資本主義或者是由少數強人或巨人引領的工業發展唱讚歌的!所以,您的副題部分我會忽視,主要回答《阿特拉斯聳聳肩》的意義。因為我們從一無所知到有這麼多人關注安蘭德女士,這本身就證明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慢慢像一個比較包容的方向發展了,這就是一個社會逐漸光明的所在,也是安蘭德要給予我們的意義所在!

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
為什麼這個時代需要安蘭德?

想一想整個人類史,我們歷史激流中每一個巨人,都會陷入無知的大海,從而證明巨人並不是輕鬆的存在,每一個巨人,他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站在光明與智慧的認知之顛,首先遇到的不是支持與贊同,而是普羅大眾基與幼稚與無知而設置的障礙與詆毀,我想告訴你,人類文明史中的任何一個作品,實際上都在若有若無,或多或少的訴說這種英雄的~無力感~

歷史就是一群土匪打敗一個英雄~~~~百年前的魯迅說過。
你可以一次一次的用您的無知的匕首刺向我,可我不會改變引領正確的光明~~~金庸先生借張無忌的嘴對周芷若說。
無知的人,不要為我歌唱,我以我卑謙的沉默,來挽救你們~~~~~尼采。

英雄是什麼?
只不過是他能基於自己孜孜不倦的行動與思考,從而引領行業,引領世界,僅此而已!

霍華德 洛克如此,約翰高爾特,漢克里而登也是如此!


勸你別看,我是那種不管這書有多爛的,只要看了必須看完的人,現在處於無盡的痛苦中。。。我目前只看了133頁,說一下感受。

第一,文筆比較差,並不是譯者的原因,總體上來說譯文比較流暢,的確是蘭徳的文筆不好,有的地方對話能佔據一頁,其實沒說啥。。又有一些大段落看不到頭的景物描寫,沒有什麼美感且突兀。

第二,情節也差。基本上屬於那種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水平。商業的本質和規律性描寫我看到現在沒有看到,整篇在講的無非是女主多麼努力,周圍的人多麼弱智,女主又怎樣碰到了一個高富帥家族的唯一繼承人,會五國語言偏微分方程好多好多錢長得又帥blahblahblah。。。看的很尷尬。

第三,蘭徳的身份是猶太人,俄裔,她的父親是藥店老闆,家庭受十月革命的影響非常大,而她本人在商業上似乎並沒有什麼建樹,所以我看到現在意淫的東西多,觸到本質的少。

她經過良好的文學訓練,題目和章節起的名字都很嚇人,矛盾律、同一律啥的,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她的起名方式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些像,但是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相去甚遠。

其實在看到是美國暢銷書的時候我就有點不好的預感了,個人感覺除了黑色幽默美國的文學真的和歐亞文學差了不止一點點。。。這本書加深了此種認識。


最近在看原著,比一般小說長了2倍。不過辭彙量不算大,從讀者角度看這本上世紀的美國暢銷書,是看社會經濟的一個不同的角度. 不用上綱-自然就好


今天去書店,又看到了《阿特拉斯聳聳肩》和《源泉》,但是都沒有拆封,突然發現旁邊有一本舊舊,薄薄的書,叫《一個人》,也是她的作品,順手就拿來看了起來,看到第三章左右突然明白了「我們」的意思,忍不住讚歎她的構思。讀完書走出來,又想起了自己剛看完《阿特拉斯聳聳肩》時激動地寫下讀後感的感覺。
讀罷,走出書店,突然感覺兩年前,還在學校的自己從沒離開過。
一本能帶給自己力量的書,大抵如此了


了解了這本書的作者背景和時代背景就容易理解這本書講的是什麼了。

安 蘭德 20歲(印象中是20歲)前在俄國集體主義下長大 之後在美國的資本主義下生活。 是前美聯儲主席 格林斯潘的精神導師。 她的《源泉》相當於本書的前傳。

本書主要通過集體主義工廠的衰落和倒閉批判前蘇聯的集體主義。 用美國政客的貪婪與無知批判資本主義, 在她認為,尊重知識和社會精英才是正確的社會運行方式。強調個人的努力和能力,並且團結精英階層達到她理想的社會狀態。
書中假設以John golt 為首的精英階層暫時離開現實社會, 對現實社會造成的混亂由女主(鐵路公司的千金,那年代鐵路是國家的大動脈)努力的去挽救後無果。

書名是因為當人們看到阿特拉斯(希臘神話托住世界的神 書中指女主) 吃力的托住世界的時候 你唯一能說的就是 聳聳肩。因為你幫不上忙。

這書和經濟半毛錢關係沒有, 講的是能力,精神和創造。 我悟性差 哲學成分沒體會到。點贊第一那位朋友說的股票和投資是安蘭德所厭惡的東西。她認為創造是第一。

書比較厚 看了三遍, 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之一。

John golt 用無線電向世界喊話那段是本書核心。每每讀到都會激動不已。


很不錯,自己本身很崇尚個人理想主義,這本書給我很多鼓勵。實業家,發明家,科學家才是社會進步的真正推動力。那些虛偽的政治家,投機者就是一群寄生蟲!


她創造的形象是能夠完全善用社會資源,並且創造社會財富的一些人,並且認為接近這類人的人該掌握社會資源,奴役其他人;但事實是,一些不創造社會財富的人在驅使奴役著財富創造者,他們佔據著社會資源,掌握權力,奴役其他人。所以她假想了一個未來,就是財富創造者奪回社會資源,讓他心目中的掠奪者滾蛋,讓創造者們成為世界真正的主宰。
事實上不可能,生產關係的改變必然是殘酷的戰爭,奪取權力,把舊的勢力趕下歷史舞台,必須靠血腥的掠奪和剝削,成為生產資料的佔有者和支配者才行,光能發明創造還不夠,書中炸毀銅礦和毀滅發動機的行為實在不靠譜。


就我一個人認為…這本書像是暗示了「十年浩劫」嗎…


反對共產主義?反對計劃經濟?反對按需分配?


推薦閱讀:

亞里士多德跟卡爾馬克思有何共通點?

TAG:哲學 | 書籍 | 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馬克思主義 | 阿特拉斯聳聳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