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社會上有些人,其中不乏社會精英,對奧數有偏見?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國際中學生數學大賽,在世界上影響非常之大。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目的是:發現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份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這一競賽1959年由東歐國家發起,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

第一屆IMO於1959年在羅馬尼亞舉行,當時只有七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民主德國、前蘇聯)參加。後來,美、英、法、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亞洲國家也陸續參加。在今天,IMO已波及到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

IMO為發現數學人才做出了貢獻。許多IMO優勝者後來成了傑出數學家,如沃爾夫獎獲得者盧瓦茲、菲爾茲獎獲得者德林菲爾德、約克茲、博切茲、高爾斯、馬古利斯、拉佛閣等(其中前5位得過金牌)。


A 首先我們看看高考奧數加分和體育加分的異同:

1 兩者都是對有天賦的孩子的一種獎勵,可以讓他們在高考升學階段獲得額外的資源。
2 沒有人反對體育加分,但是很多人反對奧數加分。為什麼? 問題不在奧數這項目本身上。問題甚至也不在老師上。 問題主要在家長上。 大多數家長為什麼不把孩子拿去練習田徑好加分? 因為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本事很清楚,根本不指望自己孩子是劉翔天賦異稟;相反,大多數家長對奧數根本不了解, 想當然以為奧數就是做題,只要刻苦就能神功練成。加上傳統觀念認為中國人數學底子好,於是家長都懷有試一把的心理把小孩拿到培訓班上去烤。 對於那些數學修養好 本身就喜歡數學的小孩 奧數就是一場遊戲 樂得其中。可憐那些數學修養欠佳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難過於是笑著說奧數好有趣喔只能硬撐下去。所以說,家長辨明自己孩子的斤兩是關鍵

B 社會上對奧數的敵意來自兩方面:

1 首先,大多數人並沒有從奧數中獲得真正的思維樂趣,包括那些專家,記者 很多都是從小被奧數摧殘的對象,自然無愛了。
2 中國的奧數培訓和英語培訓一樣, 成了教育系統變相撈錢的工具,家長自然不樂意多一項最後是輸的考核項目。 在中國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兒女是聰明的,放眼望去眾多考試中也只有奧數是最純粹的比劃誰最聰明而不是比誰搞題海厲害。奧數的高差異分數分布就像一把利劍一樣把聰明小孩和笨小孩區分開來, 不像高考分數分布均勻, 大多數小孩和家長都傷自尊了。
假如一個遊戲有90%的參與者都輸,那大家怎麼可能高興

C 對策:把高考加分減少到10分或5分,減少加分誘導。

這樣奧數的投入性價比就相當低了。即使這樣,奧數還是可能冷不下來。因為中學系統內部對奧數的喜愛不光是因為高考加分,而是奧數本身是檢測學生思維能力的相對公平的標準。就拿小升中來說,那些中學校長很頭痛怎麼挑選有慧根的孩子,因為小升中的題目太弱智,小學奧數好的學生自然將來很可能數理化各方面都強一些。 事實上無可否認的是那些奧術成績好的學生比奧數不好的學生將來更容易在科研等方向上出成績,這點任何一個有心的記者專家都可以去統計。另外的,奧數好的孩子今後基本進入理工科領域,他們不容易發大財,只是充當默默無聞的棟樑而已,所以拿誰有錢有權出名論成功,奧數還真擔當不起。

總結: 家長以為自己兒女都是龍鳳要贏在起跑線上, 這是對孩子那些數學參悟不足的孩子們的摧殘,這些資源不如花在繪畫音樂寫作等藝術修養的培養上。中國已經進入市場競爭的中期,高校文憑的加碼作用已經逐漸減弱, 個人自身的修養和綜合素質越來越重要,這不僅僅是奧數能夠培養的。


我來唱個反調吧:
奧數的問題,實際是很多人自己的問題。說奧數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扼殺了學生的想法,乃至壓抑了人性等等我認為是推卸責任。

首先是學生家長。每每聽到有人說:「我也不想孩子這麼辛苦,只是害怕不去上就不如別人。」之類的話我就想打人。我可以當面詰問他們:你了解你的孩子嗎?知道他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懂得教育的規律嗎?懂得市場上需要什麼人才嗎?懂得奧數和孩子成長的關係嗎?不懂?不懂你不會學嗎?現在社會這麼發達,各種調查報告,教育學心理學之類的你不會買來看嗎?什麼?沒時間?自己孩子的前途你沒時間,晚上悶家裡看一晚上電視,打一晚上麻將就有時間了?

其次是學生自己。那些說奧數增加負擔、扼殺想法的人們,請問,當你有一件事情你無可逃避,必須要做的時候,你有兩種選擇:一是認真做,從這件事情中學到有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二是應付差事,花費同樣的時間但是毫無收效,請問應該選哪個?既然已經被迫上了奧數,為什麼不努力學好——哪怕只是弄懂兩三個問題?為什麼選擇上課的時候行屍走肉,下課做題鬼畫符?請別提「我本應該用這些時間XXX」,你不是國家主席,也不是世界首富,大多數時候你都沒有權利干你自己想乾的事情(工作久了的人應該深有體會),如果你選擇混日子,那是你自己的選擇,請不要怪別人。

最後是那些隔岸觀火的所謂精英。請問你了解奧數嗎?你的數學什麼水平?知道奧數是什麼知識結構嗎?能說上來奧數講什麼東西嗎?奧數的教學法是怎麼樣的?什麼?你說不太清楚?說不清楚你批判個啥?


==============================戾氣阻擋線===================================

個人回憶一下,「奧數」是我小學中學最美妙的回憶之一。記得最開始小學的時候周末參加奧數培訓,幾乎是最快樂的時間,奇偶性、整除問題實在讓人著迷,那時候天真的想:應該所有的問題都能用奇偶性解決吧。小學的數學發散性很高,用數學專業的觀點來看,當時的課程涉及線性代數,數論,圖論,組合數學,古典概率,數理邏輯等林林總總的各個方面,每一方面的題目都各不相同,初看起來都無從做起,但是老師竟然能一次又一次用神奇的做法把他們都做出來!當時的感覺不次於看變魔術,覺得老師就是變魔術的,怎麼能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方法……
後來跟母親去上了奧林匹克教練員的培訓課程,討論的問題就更深入了,比如證明某數是超越數等等這種當時對我來說聽天書一樣的問題也的確讓我毫無興趣,但是偶爾有一兩個能聽懂的問題,我就能跟著畫半節課。

上了初中,掌握的數學工具多了,問題也就多了起來。最引人入勝的是平面幾何,從簡單的幾條公理可以推導出那麼多東西(當然其實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歐氏幾何),邊、角、弧,相等、不等、成比例……彷彿只要有了那幾條公理,整個世界就是可知的了。全世界都被掌握,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恐怕是相當於徵服全世界吧。

中學的代數偏重於分析學,隨著數域的不斷擴大,不斷看到新的現象,新的問題,舊方法不再適用——再用的話會出現悖論,接著為解決之出現新的方法,世界就是這樣變化的啊。數學就是世界,我感謝從小的奧數把我帶入了這個世界,一個不完美,也充滿矛盾,但卻很和諧的世界。


在現在的中國,凡是對孩子相對公平的就不算太壞。讓小孩子拼奧數,總比讓小孩子拼爹好。

(申明:我也是奧數的受益者,也許不能代表大多數家長的立場。)


我說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小學到高中,都參加了各種名目的奧數培訓和比賽。基本上沒有交過培訓費,一般都是學校組織的。
我讀小學的時候,奧數比賽有一種時髦的稱謂--「壯苗」。就是說對於本來基礎比較好、學有餘力的童鞋,通過學校組織的這些活動,能夠獲得更多的提升。自認為是奧數的受益者,我在一個普通小鎮上學,如果不是學校和自己在奧數方面的額外鍛煉,可能就沒有進一步開拓自己眼界的機會(參加奧數對於升學的一些幫助,我指的是中考、高考加分以外的幫助)。
從小學到初中,我們基本上把在學校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划出來參加奧數(以及物理、化學等其他競賽培訓)。而且我覺得如果我沒能參加這些的話,那一段時間我可能就是在無聊和無知中荒廢並最終在升學考試中以一個一塌糊塗的成績提前結束我的中國傳統教育生涯。
重要的是,我沒有覺得那一段時間受到了壓抑、枯燥。能夠和一群聰明並且喜愛學習的人一起我覺得過的非常的充實和自我滿足,同時在奧數以外的課堂上通過無意或者有意的比較發現自己與周圍其他同學比多了很多的優勢之後這種小孩子與生俱來的虛榮心會回過頭來促進自己在參加奧數的課程時擁有更加積極的心態。小孩子喜歡比較,容易受到一些別人的誇讚之後變得更加興奮同時更加喜愛學習。我覺得,如果不是在北京上海這樣各種條件比較優厚的地區、如果不是在一所素質教育執行非常到位的學校、如果周圍的條件不能供你去持續參加各種樂器、外語、體育等各種拓展,那麼,奧數,是一種比較省錢、比較有效地方式。
雖然這一段時間我也失去了很多,但我始終認為,奧數,讓我終生受益。


奧數本身是美好的,是智力的碰撞,是想像力的迸發

但是,當它變成了升學的工具就成了枷鎖,中國的奧數選手何其多,有幾個是真正的熱愛?不過一塊敲門磚而已。當學校用奧數來衡量學生的水平,父母就不得不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奧數,但是顯然奧數是少數人的遊戲,絕大部分成人甚至都會被小學三四年級的奧數題打敗。這些不喜歡奧數的孩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收穫的只是苦澀的回憶。

回到題目上,理工科都知道數學的重要性,因此開火的焦點是「以奧數為手段變相選拔學生是否合理」,我們反對的是這個不合理的體制,而非奧數本身。
但是有一種人恐怕不是

邏輯推理的能力如此欠缺,這條題目只需要簡單的推理和嘗試就可以一步步做出來,一個大編輯居然束手無策?所以我對中國的媒體人有一種不信任感,我們的媒體太喜歡抓眼球,卻鮮有對事實的深入分析和推理。最近的就如央視稱曲師範為考研基地,為何不去分析背後的原因?稍加思考就知道,一,高等教育把很多學生變成了符合國家標準但是不適合科研的廢品,二,學生是無罪的也是無奈的,錯的是體制,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很難想像央視這樣一家官媒居然如此沒有深度(我印象中的央視應該還停留在小學時代,N年不看電視,成功保住智商)
中國當下最需要的不是少量神級選手,而是讓大部分人的水平別坑爹,基礎教育之路,任重道遠


看了這麼多的精彩回答,作為一個資淺的奧數制度受害者還是忍不住要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針對問題,我想說,絕大部分人,包括精英階層,並沒有對奧數存在偏見。所謂的這個IMO的確是世界上選拔數學優秀人才的一種十分出色的手段。他們所選拔出來的人,也都是能上刀山能下火海,經得住考驗的千里馬。估計沒有人會懷疑這項賽事的權威性。另外,對於中國奧數,人們嗤之以鼻,甚至有人人誅之的心理也並不是偏見。是事件原本就以一個醜陋的形態存在著,人們看見一個很噁心的事,覺得它噁心也是正常的。偏見是片面的理解或者錯誤的認識。我覺得人們對於中國奧數的鄙視和仇恨是全面的,正確的。所以算不上是偏見。

說到這,當然要說中國奧數為什麼噁心了。
都學過數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是在享受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還是在無休止的背公式,然後做題做題再做題?這個想必不用解釋。我當初為了參加數學競賽,基本上買下了市面上所有的競賽書,然後把裡面的習題從頭到尾看一遍,解題過程全記住,一些偏難怪的題去問老師。老師根據進十年里競賽當中出現過的題型告訴你這樣的題應該怎麼解決,或者因為沒出現過乾脆不用做。長時間魔鬼式訓練,形成一種思維定勢,看見什麼樣的式子就知道該怎麼樣變形,怎麼樣推導,怎麼樣寫解題過程。初中時候稍差一點,靠著海量題庫做地毯式轟炸。高中的時候,老師「水平」比較高,將各式各樣的問題分門別類,總結出一套類似背歷史問答題一樣的解題方法,出現什麼A條件和B條件的時候,用X方法一定能解出,把邏輯分析、思維過程都省略了,對號入座就能做出題來。
這樣的方式不僅僅適用於奧數,也適用於奧英、奧物、奧化、奧生、奧計等等等等。所謂的理科,已經無「理」可言,考量的是做題者對於題型、條件、方法、過程的記憶能力。這樣的能力,有什麼用處?
中國初高中數學很高深,可是有誰能知道指數、對數、數列、導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究竟是做什麼用的?用的上的也有不少,可是學校的教學又有沒有真把這個能力培養出來呢?大學的時候學統計,老師讓學生把書上的數字套進公式,和他算的數一樣這課就算講完了。基本就是這個套路,教不出真東西。

數學幫助我們更好的發現這個世界,可是中國的數學不僅沒讓我們發現任何東西,反而讓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產生了恐懼。數學好固然是一種優秀的象徵,可是要深知此數學好,非我天朝之數學成績好。

走個極端,如果高考考籃球呢?那一定是全民打籃球,無論什麼樣身體素質的人都要去打。那個時候,讀書的人就會成為另類,上學路上必須運著球,每天至少200個罰籃,睡前一定要拉柔韌性,隔一個禮拜就得連一次長跑。如果真有這麼一天,也一定有人會問,籃球在全世界這麼風靡,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甚至精英階層對籃球有偏見呢?

好像廢話有點多,沒什麼重點,請見諒。


因為他們學不好奧數。

我不認為任何一個學好奧數的人會否認奧數的意義。


以我的理解,奧數本身並不是要求學生天生就天資聰明,是個天才, 而是培養和挖掘學生的一種數學興趣,來提高其自身潛力,提高創造性思維以及等等。這就像一些什麼電子大賽做個遙控車,機器人之類的,只是提高學生興趣的一種方法,通過它來進一步接觸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奧數也一樣,我相信它的初衷應該是尋找到那些能從中找到快樂,能尤此打開興趣和智慧之門的同學。
而現在我們的奧數發展成什麼樣了呢,由於在中考啊,高考啊的加分報送之類的誘惑下,也變成了一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態。我們的奧數不再是依靠思維的創新來解題了,和高考一樣也變成了一種定勢思維,解題方法就那麼多種,我想只要是智商中上,刻苦努力個兩年就能拿獎。我沒學過多長時間奧數,記得當年做奧數題時完全看不懂是什麼意思,現在想想他們拿獎的跟我的區別也許僅僅只是比我多看了幾年題,比我在這方面多動了幾年腦子,而跟所謂的思維方式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吧。我一直認為這中自主的思維方式是那些奧數金牌得主和像高斯一樣很年輕就取得很大成就的數學家的區別。
當然其中肯定不乏通過奧數在智慧和思維上有很大收穫的人,我一向認為個人的發展能與當時的時勢相吻合,那是怎樣的一種幸運呢。
這就是我個人的偏見!


以下的奧數均指小學奧數,初中高中的數學競賽被罵的程度遠遠小於小學奧數,在這隻談小學奧數。

是因為奧數太難了被罵么?不完全是,因為按理來說,如果覺得難,可以選擇不學啊。既難又沒辦法不學的東西才可能被人罵。

而奧數被罵,恰恰是因為「可以選擇不學」這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是家長的價值觀有問題么?也不算是,絕大多數家長也是為了孩子的最大收益考慮。

歸根結底,我認為之前奧數的收益實在過高了。

高到什麼程度呢?各個重點中學基本都會對奧數成績好的學生給予優惠,甚至直接敞開大門。有些學校入學考試甚至直接考奧數的內容。

這樣,只要是一個智商正常的小學生,通過補習班去學習所謂的「奧數」,不管學得如何能不能聽懂理解,只要來奧數這裡摻合一腳,都能獲得顯著的收益。
也就是說,即使他們學奧數學得再爛,也可以在入學考試中比沒學過奧數的孩子有可見的優勢。
這是因為很多學校的入學考試中,甚至有一些奧數的題目,由於奧數的思維模式與小學數學有天壤之別,這些內容可能只是奧數的基礎內容,卻對沒有學過奧數的其餘普通學生來說是天方夜譚。


學奧數的收益如此之高,以至於幾乎任何人學奧數(在減去時間成本之後)都能得到收益。
換句話講,就是說,不管你有沒有天賦,喜不喜歡數學,只要你沒學奧數,你就在升學競爭中陷入了巨大的劣勢之中。這就是水漲船高的道理。也就是說,奧數的巨大收益導致了不學奧數帶來的相對負收益極大,所以,所有理性人都會去學習奧數,這就給所有人帶來了額外的壓力,而且擴大了天賦對於學生成績的作用。

這自然要被絕大多數人罵了。試想下面兩種情況:

1. 自己天賦一般,在競爭壓力下被迫報了奧數班。結果發現因為其他人也報了奧數班,所以並沒有獲取額外的優勢,然而卻佔用了我打LOL的課餘時間。
而且,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天賦好,但是沒有我努力,學校考試的分數比我高不了多少,我用努力可以趕上天賦的差距,然而現在他的奧數天賦比我強,這並不能通過努力彌補。

2. 自己天賦一般,成績還不錯,沒有去上奧數班。結果小升初的時候發現考的題有好多奧數題,隔壁的同學還沒我成績好,就是因為他上了奧數班,所以他會做這些題。

這兩種情況換你你也會罵的……

也就是說,奧數收益如此之高,坑的不是那些最聰明的孩子,而是那些成績一般,天賦一般的孩子。他們既沒有通過奧數獲得相對收益,又佔用了課餘時間,而且拉大了天賦導致的成績差距。
很顯然這部分孩子的數量遠遠多於最聰明的那一批。

這種一舉三坑的政策,他們當然要對此表示不滿了。


解決方案很簡單,調低奧數的收益就行了。
只需要降低收益,直到天賦一般興趣一般的孩子學習奧數會虧本(當然,這是計算時間成本之後的),也不能太低,還要讓真正有興趣/有天賦的孩子能拿到較為誘人的收益。

這樣,那些迫於壓力過來摻合一腳的普通孩子都會離開,留下的就是真正有興趣/有天賦的孩子了,奧數這項活動也能得以健康發展。


社會精英反對奧數,尤其是反對奧數與小升初、初升高掛鉤,與高考掛鉤就對了,屁股決定腦袋,是他們利益決定的。

但是一個平民反對這個就請你用腦子想想你是不是傻啊?在沒有麵包的時候考慮麵包口感問題叫作(zuō),那在子女獲得不了高質量教育的時候關心高質量教育的效率問題叫什麼?

我本人是奧數的受益者,一個工人家庭的孩子,靠著奧數成績和各種擇校考試一直讀的全市最好的學校,直到考上211大學的本校最好專業。沒有奧數,或者說放到現在,我根本不可能考上這麼好的學校,因為我家買不起學區房。

可能有人說很多孩子學奧數什麼都學不到,但奧數與八股文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公平,尤其是起點公平。一個嬰兒不可能出生就會算雞兔同籠,但他/她可能出生就有學區房,或者有上千萬去等著買一套。

奧數是不太好,但是你們有別的選擇么,鋼琴、小提琴、高爾夫,玩的起么?


你們家孩子智商不行,都別學了,就我們家孩子學就可以了。。。不知道我翻譯的對不對,如果對的話,估計要被一大堆人爆菊


所有對學科的偏見,都是對教育的憤怒。


奧數不過是應試教育的一個犧牲品而已,因為應試教育體制而扭曲。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奧數的不滿就不是偏見,而是一種趨向客觀的認知,因為扭曲後的奧數對於多數學生而言都是弊大於利了。
類似的,比如中國的城管,原本在其對於維護市容和秩序,制約違法犯罪起到了很大的價值,為什麼中國多數平民痛恨中國城管,是因為中國城管對於民眾而言,已經弊大於利,其負麵價值大於正麵價值了。
就我個人而言,小時候其實還挺喜歡奧數,某種意義上,是奧數激發了我對於學習的興趣。但你若問我現在的奧數的價值,我覺得說,弊遠大於利


你沒偏見估計是因為你沒學過奧數


如果孩子智商超群有天賦可以學奧數。但中國是一元化社會,即使普通的孩子也被逼著學奧數,家長都想自己孩子出人頭地,但奧數的難度就不是給普通智力孩子準備的,有幾個孩子能學懂呢?一元化社會把孩子逼入絕境。


說實話,奧賽其實真的挺好的。
答主生性愚鈍,一直沒得過拿得出手的奧賽獎,所以在這個圈子裡基本屬於炮灰中的炮灰。
但平心而論,那些小學開始打下的競賽數理基礎和思維方式在近20年後的今天依然受用無窮。當時的初中班級是小學某比賽後選拔出的奧賽班,我們中的很(就)多(是)人(俺)因為智商運氣或者努力程度等原因,並沒有在奧賽路上撐到最後,可通過那些年的數理訓練,大家最後幾乎全進了985院校,如今也四散世界各地,活躍在不同的工作崗位。
我不相信這只是巧合。所以,在此拋磚引玉,期待各位金牌選手來為答主撐腰。


如果沒徹底了解某事,就被其它人的觀念洗了腦,然後人云亦云的,那個才叫偏見。要是誰像我一樣被壓根聽不懂的奧數沒日沒夜折騰了三年,這種不喜歡就不叫偏見。
奧數本身沒錯。其實那些題目,咳,挺好的。總而言之就是不明覺厲。就像看德里達,嘖嘖,雖然一頭霧水,但是不能不佩服。
但是關鍵就錯在,像我這樣的慫人也要被逼著去學奧數,我真是不懂了,這到底是為什麼。數學對某些人來說,當然其樂無窮,我也理解。可是你不能讓莫言去做男模,不能逼霍金去踢足球啊。
學奧數的時候,大家都得130幾。我是30幾分。大家都拿一等獎二等獎,我是全班唯一沒進複賽的。然後被老師不喜歡,被喊家長,被同齡人嘲笑。後來上了大學,和初中同學說起過,他們竟然都不記得嘲笑過我,而我卻一個人在陰影里呆了那麼久。
特么我小時候語文可好啦。反正作文什麼的印了好多回。可是有什麼用呢,連奧數都要一起計入總分吶。本來可以在全班排個前二十,前十,甚至前三,特么奧數一記入總分,我就倒數了。
奧數嚴重地打擊了我對數學的積極性。這是真心。雖然我後來神一般地掌握了特殊值代入法,初賽的題目全憑這個就能拿90%的分數,可是我就像初戀就遇上虐待狂的少女,從此以後覺得男人沒有好東西,即使是能做出來,我也不願意和數學在一起了。
我不喜歡奧數,這是真的。但它本身是很好的東西,只要你把它交給真正有興趣的孩子。


有多少對奧數感興趣,並自願學奧數的學生?多數是被學校里的老師間接強迫的,如果班裡 40 個學生有 32 個學了奧數,老師說不學奧數的學生就沒有希望,接下來和奧數相關的機構和老師就能賺到很多外快。老師所關心的並不是培養未來的數學人才,而是盯著眼前跳進自己荷包里的銀子。其實,中國的奧數和房地產業差不多,都是被綁架著買了房子或學了奧數。


為啥會對奧數有偏見呢?
因為父母,父母周圍如果有人家孩子奧數考的不錯,肯定會被父母說,你看,誰誰誰家孩子奧數考了多少分,中考直接就進重點了,你呢?

然後就被父母逼著去學奧數。然後本來就沒興趣,加上父母強迫,加上和其他孩子的對比,當然覺得奧數是在摧殘人性。

其實不是奧數在摧殘人性,是父母在摧殘人性,有一些恨奧數的人,其實恨的是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


一切打著培養精英的旗號,不辨根器,揠苗助長,強制參與,藉機斂財的行為都是耍流氓。中國奧數貌似給了小朋友們一條起跑線,其實是給家長們建了個收費站。
讓喜歡數學的孩子去學數學,去玩奧數,讓喜歡放風箏的孩子去放風箏。


推薦閱讀:

TAG:中國教育 | 偏見 | NOIP | 奧林匹克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