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高動態、高飽和是不是對攝影的認識處於初級階段的表現?

鄙人非常喜歡Lofter上的一些大神的攝影風格,如

BLACKSTATION

AirN2·Saunato

HighVoltage?ㄕㄩㄈㄤㄩ

發現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後期最終出圖不會是高動態高飽和的無死角風格,而是深沉穩重,極富氛圍感和震撼力(我此處說的高動態高飽和是指有點HDR感的那種鮮亮刺眼風格,圖蟲上這種風格很普遍)。

從高級一點的500px上看,偏歐美的攝影也不會多見到高動態高飽和的風格。

幾張小截圖如下,前兩張是我指的那種高動態高飽和攝影風格,

後三張為Lofter大神的攝影作品。侵刪。

感謝黃昊,Timothy Wang,特別是木西大神,Blackstation大神親臨作答。
截至2015年11月19日9點29分31秒,綜合所答,

結論:不是。
高動態高飽和只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無所謂初級與否。
把特,
初學者比較傾向於高動態高飽和以及傾斜大廣角的粗暴刺激,
成熟思維攝影師比較傾向於收斂這些粗暴刺激的視覺感受。


11.23更新:好好好我上圖舉例說明......

-----------------------------------------------------先說一點廢話:

小夥子,你這個想法很危險啊。

你有過度關注自身行為與其他人行為的異同,會讓他人對自己如何評價的傾向,這有可能導致你不再關心自己行為本身的意義

高飽和高動態也要,低飽和低動態也好,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最終為你的表達服務

如何選擇,標準是你自己認為哪個風格

a.更好地還原了真實

b.表現了美感
c,傳遞了情緒
d.呈現了觀念。

而不是,
是否讓人覺得我是新手
是否讓人覺得我像大神


大神不是因為他們套用了某種【大神的風格】而成為大神的,而是他們運用自己的攝影技巧達到了上述a,b,c,d中的至少2個以上的目的。

成為大神也不是僅僅通過模仿大神風格。

風格方面,應該關心的是不同的風格如何幫助你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了什麼風格就被人當成新手了或者用了什麼風格就被當成大神了

想法方面,只能說多接觸一切美的東西,繪畫雕塑詩歌音樂,然後思考,用直覺和理性去發掘調整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

這裡才是回答。

高動態和高飽和是兩個不一樣的方向。動態一般來講是明暗反差的問題;飽和是色彩的問題。

一般來說,明暗反差決定畫面中不同元素的形態以怎樣的方式展現;而色彩則更能突出畫面的情緒。當然形態也能表達情緒,只是通常沒有色彩來的直接。

高動態是讓畫面擁有更多的明暗細節,降低整體反差,是一種較為平和,細膩的表現形式。例如:

(Nikon D800E, 24-70 f2.8)

低動態則是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反差強烈的部分,是一種鮮明而有衝擊力的表現形式。

(Nikon D800E, 16-35 f4)

高飽和則突出了畫面中的色塊,減少了色彩過渡和漸變,減少了畫面的色彩細節。常常用來突出色彩帶來的強烈情緒。

低飽和則增加了色彩的漸變和過渡,與高動態類似,是一種溫和細膩的表現形式。常常用來表達低沉,深邃的情感。

所以你說哪個更新手哪個更大神呢?

問題不出在手法身上,出在人身上。


其實他們出圖也是基本沒有死黑和高光溢出的。
只不過他們對於畫面的亮度層次理解更深,不會無端的去拉亮某些地方。他們之中很多都不使用狹義上的HDR來處理圖片。
至於前幾張圖就是狹義上的HDR了,而且控制的也不好,確實是在初級階段。
我初級階段的時候修圖是這樣的:(不過這時候也沒用HDR,只是無腦拉陰影)

後來是這樣的:(前景雖然很暗 但是沒有溢出,為了不干擾視線特意壓暗)


"追求高動態高飽和的攝影風格是不是對攝影的認識處於初級階段的表現?"

可以說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一定全對。
事實是攝影的一些領域需要高動態飽和,然而專業的攝影師會對色彩加以控制。

就拿題主給出的例子來說,至少第一張和第二張在色彩控制上是多少有些失敗的。
後三張可見功底,在商業攝影中算是中上乘的水準。


不妨以實例來談。
我對色彩的逐漸理解是這樣一個過程:

2012年,尚且對色彩沒有概念但是也不敢亂用,只好使用相對容易控制的黑白。

2013年初,逐漸開始使用色彩,多少有些掙扎的感覺。這樣的色彩看多了讓人不太舒服。

2013年底,開始嘗試使用低純度的色彩,明亮,尚可接受。

2014年初,更加調和的色彩,會將重心更加偏向前期,後期開始嘗試還原目視的色彩。

2014年末,更灰,更安靜。

2015年,不再浮躁。

如你所見,這是一個從著色到褪色的過程。

如果拋開現在討論的背景觀看以上兩張作品,色彩一定是被觀眾所忽略的,然而它又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結果就是,當我們看到這些褪色的圖像的時候,不會再關心所謂的色彩以及所謂的技巧,更多的應該是對於圖像中內容本身的思考。


幾天前我和我的教授進行了一次簡短的談話。他說,在你剛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想的是如何把照片拍好,但是現在你已經知道如何做到了,那麼接下來應該考慮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攝影。


與各位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作品請移步:

個人網站:http://www.timothywangart.com/
Lofter: http://tsheepfold.lofter.com/


我先聲明我是小渣渣。。。
我怎麼感覺前兩張亂七八糟髒兮兮的,明明是夜晚強行拉HDR拉爆了的感覺,沒個重點。後面三張顯然水平差距巨大,雖然看得出來也用過高光壓縮陰影提亮,但是相比於前兩張真是自然多了,要知道伽馬值可是有一個別名叫不自然度的,用來修正片子的不正常程度,但是就像1-1=0,1-5=-4一樣,調過頭了整個片子就會比較詭異。特別是第一張,物體邊緣的光暈都出來了(有的時候是白色,你這個是黑色光暈)
你得知道你的後期是為了什麼,進而有所取捨,你看後面三張大師作品就是的,他就是要表現雲的色彩,還有建築的輪廓,自然讓那些影響畫面內容的細節都丟到陰影中(我從陰影降臨~),讓雲和色彩自然,你拍的東西跟親眼所見差別很大的話,你就只能選擇其中一部分自然,其他的是自然不了的,我上面說了嘛,不自然度


先說是不是: 不是

一直很反對說:大神就是為了追求原汁原味、真正的大師是性冷淡風格的

個人覺得,攝影對於不同人來說,意義不同。
有的人為了記錄,有的人把攝影當做表達情緒的作品。
我是後者,所以對我來說,如果能成功表達情緒,高動態高飽和的攝影風格也是成功的做法。

當然,瞎修圖讓照片看不懂內容,才是新手做法。。。。


首先我想說的是,攝影的認識,並沒有初級階段或者高級階段之分。因為每個人攝影的目標都不同,而這些不同的目標在我看來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的。你並不能說大師拍了掛在畫廊里賣的照片,就比你拍自己小孩玩耍的照片更高級。所以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什麼高級階段。

那麼一張照片到底使用什麼樣的畫風,我覺得還是取決於兩點。第一個當然是拍攝者的審美,第二個是照片的具體用途。

追求視覺衝擊力是低級嗎?也許在有些人眼裡這是他們玩膩的東西。但在有些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效果,去抓住那些我們想要抓住的人的眼球。

但另一方面來說,同樣是追求視覺衝擊力這個目的,審美不同的人,最後使用的技術造成的效果當然也就不同。只從視覺衝擊力而言,後面那幾張照片反而比開頭那兩張更明顯。這是為什麼呢?構圖和光影的控制,並不是只有三分法,透視控制,內容取捨那麼簡單。每一張畫面當中最核心的部分,和不那麼重要的部分,需要有一個明顯的層次過渡。為什麼有時候強行拉暗部不可取?因為這些信息的出現無助於主體的表達。另一方面,高低光的色彩和明暗,也需要服從人眼視覺的一些規律,包括近景到遠景的變化,這些都是層次的一部分。另外質感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對視覺的客觀規律和事物的認識深入了以後,你就能拍出更舒服的照片。


因為新手做HDR生怕別人看不出來這是HDR
老手做HDR生怕別人看出來這是HDR

就醬


感謝黃昊,Timothy Wang等,特別是木西大神,Blackstation大神親臨作答。
截至2015年11月19日9點29分31秒,綜合所答,


結論:不是。
高動態高飽和只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無所謂初級與否。
把特,
初學者比較傾向於高動態高飽和以及傾斜大廣角的粗暴刺激,
成熟思維攝影師比較傾向於收斂這些粗暴刺激的視覺感受。


你說的這些與攝影的階段統統都無關。

前兩張:重度HDR,顏色飽和溢出;
第三張:幾乎是JPG直出;
前三張:後期處理非常初級,分分鐘搞定;
第四張和第五張:都算是高動態範圍的風光片;都是稍稍帶了一點個人風格的風光片,尤其的第四張,它有自己的顏色傾向,與肉眼所見有較大差別。

無論它們是否用了高動態範圍、無論它們是否調了高飽和度,這些都無關緊要,都與攝影者是否處於初級階段毫無關係。

階段,有技術上的,也有意識上的。

【意識上】我拍一張照片,我想記錄什麼?或者,我想表達什麼?這其中,「記錄的針對性」、「表達的精確性和有效性」,以及其「意義的重大程度」和「立意的新穎程度」,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攝影意識水平的標準。

【技術上】當我們觀看別人的照片時,是否知道別人的照片使用了什麼拍攝手法、使用了什麼後期處理手法,這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攝影技術水平的標準。這其中,知道自己的照片應該使用哪種方式去拍攝、應該使用哪種方式去後期處理,這也可以衡量一個人的技術水平。

在此,又回到了意識的表達,綜合了「技術」與「意識」:

意識:我要表達什麼?或 我要記錄什麼?
技術:我要用哪種方式表達?
技術和意識在這裡是融為一體的。

綜上,再結合問題本身,我得出一個暫時的結論:

任何一種追求攝影后期風格的行為 都是在技術上對自己的一種提升或拓展,無所謂階段的高低。但是 如果你的照片在記錄上沒有獨特價值、在美學上沒有個人表達,那麼應該是處於初級階段吧。


喜歡高飽和度的都是色弱,我記得當年有人這麼調侃過。

至於高動態,你告訴我最後一張算不算高動態?背光的建築都那麼亮,這還不叫高動態?

前幾張照片的問題在於,可能出現色彩溢出,對色彩的敏感程度、對色彩搭配的知識掌握的還不夠,過渡的追求高動態導致暗部提亮太多,從而產生了一種不符合現實的感覺

最後召喚air大神來回答 這個問題@Air君陳怡帆


我的想法:
1 飽和與否從來不是水平高低的標準。
2 很多時候,色彩艷麗且不艷俗更加難得。
3 HDR只是一種手段,不要因為大部分人和軟體用的過度而否定它。它可以被使用的很好很自然。
4 我喜歡的色彩一直在變,時間長了一種調調總會膩。
5 回答趙志剛:攝影從來就不只是為了反映現實,那只是其中一個方向。。


看過Trey Ratcliff的作品,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hdr,搞不懂可以直接購買他出的軟體 Aurora HDR


引用James(于震)的原話:「如果你以一個攝影師或攝影愛好者的身份去研究一張照片,你很容易先去看這幅作品的缺點,很容易用缺點來評價它。但如果我們用普通人的視角來看一幅作品,你會更容易看到一幅作品的亮點,然後忽視所有的缺點。我現在覺得一幅攝影作品更多應該是給普通人看的,而不是給攝影比賽的評委大爺看的,那樣就失去了攝影的真諦。」
比如例圖,攝影愛好者看來,後期p過頭了,hdr看著有點臟。
普通觀眾:哇,天空雲彩好漂亮啊這裡是哪裡啊?(很多朋友的結論)


可以這樣說,但不一定。hdr是最簡單的後期了。但拍多了,你會審美疲勞的。我就拿手機拍的兩張照片,snapseed弄的略hdr,顏色是挺不錯,總覺得越來越不喜歡。同意樓上說的,色彩對比不太強烈的越耐看,越能還原眼睛所看的,越喜歡。


為何你會提到初級??
鄙人研究過很多電影片了,你想更好的學習攝影可以多看點好萊塢的電影,幾乎每一幀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包括燈光,環境,構圖,色彩等等
這些包括起來才可以成為一個整體,至於你說的、我認為在攝影的行業里就沒有過高級和入門級的區別,相機也如此,有時候看見新人拍的照片比自己拍的都有感覺的大有人在,但是工作久積累下來的經驗也是非常寶貴的,至少我們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浪費,以及自信。
我建議你要以構圖為主,後期修片厲害構圖不行那也有點扯淡?你現在喜歡的這種類型的片子在我以前剛剛發現hdr的時候是非常喜歡的、但是後來用多了也就沒了感覺,意思就換成一些新的後期製作。多試一試嘛,年輕人!加油!


對於標題,我認為在很大比例上,剛接觸攝影的新手無疑更喜愛追求高飽和度所帶來的視覺驚奇。

但我更想從另一個視角說一句話。
上個月我無意中在知乎了解了一些關於色弱群體的感受,
所以我想說的是,只有那種高飽和的照片,才能讓色弱群體們感受到一絲色彩。
上面這句話不嚴謹,因為色弱多是分不同顏色的色弱。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每個人所需求的,並不相同。
因為看過太多繁華的風景,所以想追求平淡摒棄刺激,往往攝影師群體和評審都是這類人。
而身處平淡無味的人,往往更喜愛一瞬間的華麗無雙。

我並不是說審美沒有統一標準所以可以放棄評價哪個更美,
我的意思是,題主應該找准圖片所對應的受眾,考慮受眾的需求,再來提出這個問題,才有不因歧義掐架、真正深入討論的答案。


如果喜歡就請用吧。
我愛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喜歡美一點點。很多時候我只有隨手拍一張照片。
但我就樂意給它一些色彩

拍照就是圖個開心。
很多事情,我看到的很喲拍到的不一樣。
那我就讓它變成一樣。

1

貪玩了。
非專業的
玩玩就很開心了。


hdr並沒有錯。只是前兩張過頭了,本來暗的地方比本來亮的地方更亮,所以顯得假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屏幕不過關色域窄對比度底導致修圖的時候基準都選錯了。。。明明在自己的屏幕上看起來飽和度適中的,結果放在顏色好屏幕上就變成了這種。。。啊。。。說多都是淚,已經不相信數碼了


新手之所以喜歡高飽和度的照片,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確實看得舒服,起碼是驚艷吧。

老手之所以不喜歡高飽和度的照片,是因為別人新手都在用的,他在用,不是顯得很low,那麼他們怎麼尋找存在感呢,自然是逆行啦,搞一些性冷淡的低飽和度照片,這樣的成本是最低的,見效是更快的,當然你說老手也出高飽和度的照片,然後看起來比新手還牛逼,可以不?當然可以,但是那些是大師,而不是老手。不能把高飽和度的照片弄成大片的人,自然不是大師而是普通老手。

其實,飽和度與否跟審美和技術根本就沒關係,只是反映一個人的內心喜好,那些經常出一些性冷淡照片的老手,內心是壓抑的,不快樂的,他的這種狀態未必是一種正能量。


推薦閱讀:

延時攝影和視頻快放有什麼區別?

TAG:攝影 | 單反相機 | 單反鏡頭 | 攝影技巧 | 攝影后期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