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可以理解為貪圖安逸不求上進嗎?
最近知乎上好像關於淡泊的話題挺熱,也曾想過這個問題,好像有些人以自身事業為目標孜孜不倦的奮鬥,而有的人卻一天喝茶坐禪音樂瑜伽啥的一樣過的很開心,甚至以此為傲彷彿脫離塵世苦惱,好像也挺不錯不能理解為墮落,而我還有一些朋友有著一份穩定但無長進的工作整天沉迷於遊戲或者聊扣扣,刷空間以此為樂,也許別人覺得沒前途怎樣,但是他們自己卻覺得挺開心,那能理解為一種淡泊嗎?世事是不是隨心主義自己開心就不用管別人怎麼說?這幾者怎麼取捨…求各位萬能的知乎大神回答
我記得高中有一段時間,感覺很壓抑,於是我經常翻看《老子》《莊子》。
當時,看到註解裡面說,讀老莊是有一定的門檻的,失意的年輕人和老年人讀更容易有感悟。當時很不理解,難道普通人讀不容易有感悟么?
我還記得當時看到莊子的一個觀點,感覺很贊,而註解裡面說,這反應了莊子消極的人生觀……卧槽,當時我就想罵人了,人家寫得那麼正確,你居然說他消極,合著正確的觀點就是消極的是吧?
我還記得以前從電視上看到,很多老年人和孩子一樣,都喜歡吃零食,當時很不理解,這是為什麼?
直到現在我才想明白。
你看影視戲劇小說裡面,往往是經歷過人生的大變故,然後大徹大悟,看破紅塵,淡泊名利,好像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以前,我還有點暗自得意,看!我可是淡泊名利的,我可是看破紅塵的!我境界太高了,你們這群凡夫俗子!
後來,我才想明白,其實是我TM腦中多巴胺分泌太低了。
為什麼失意的年輕人和老年人更容易看懂老莊?因為這兩者都屬於多巴胺分泌不足的群體。
為什麼說老莊的思想消極?不是因為他們所說的不正確,而是積極的人根本不會往那方面想。
為什麼很多老年人和孩子一樣,喜歡吃零食?因為孩子腦中多巴胺分泌很旺盛,一點零食就能讓他感到很幸福,所以孩子喜歡吃。很多老年人腦中多巴胺分泌嚴重不足,所以喜歡吃零食儘可能補充多巴胺。
我總算明白了我為何也喜歡吃零食,儘管感覺吃膩了,不想吃,可是還是經常買……
現在,回到問題中,淡泊名利可以理解為貪圖安逸,不求上進嗎?我覺得不能。
淡泊名利,換言之,對名利的慾望低,那麼有兩種可能,一是他不需要金錢也能很快樂,二是腦中多巴胺分泌太低了。
一個抑鬱症患者更可能會淡泊名利、看破紅塵。
為何有些人會沉迷網路呢?其實很大可能是腦中多巴胺分泌太低了,對生活中絕大部分事慾望都太低了,稍微有點趣味的網路便很容易讓他沉溺進去,因為他實在太渴望多巴胺了。
所以我覺得不能那樣理解,出現淡泊名利這類想法的年輕人可能是活得不太開心,沒有多少活力的那類人,他們不是貪圖安逸,而是抑鬱傾向。
我高中語文老師有一次說一些哲學家最後自殺了,感慨地說,他們對人生看得太透了,所以不想活了。當時覺得哲學家真活得累。
後來我才想明白,不是他們看得太透了所以才自殺,而是有抑鬱傾向的人會更容易往哲學方面想,更容易成為哲學家。換言之,不是當了哲學家才痛苦,而是痛苦的人有當哲學家的慧根。
當然,也有一些哲學家是真心喜歡哲學才成為哲學家的,可很多哲學家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抑鬱症患者!
我沒有污衊那些學者的意思,但比如莊子、釋迦摩尼,其實真的可以說,他們是抑鬱症……
為什麼我這麼肯定?因為我也有些抑鬱,我也總是會想太多……同病相憐啊。
一般人通過努力,取得成就,從社會那裡得到認同感和價值感,使自己快樂。
淡泊的人直接跳過了這個過程,從自己那裡獲取能量,讓自己快樂。
我認為個人的感受最重要
如果一個人天天說自己淡泊名利,卻總是抱怨社會。
說明他想成功,只是不想努力
如果一個人頹廢,不思進取,但是自得其樂,也沒有什麼。
現在對於淡泊的人最大的困難是家庭責任他自己願意淡泊,老婆孩子可不願意。要是他家有錢也就算了。如果沒錢,還是不要輕易淡泊。
我也沒什麼思路,縷不明白。
就你提出的問題,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吧。
名利這個東西,要完全放下似乎不可能。那就成仙成佛了。
不過淡薄還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能淡泊,是有比名利更來勁的東西。
什麼呢?就是你喜歡做的具體的事情。
我忘了是從那本兒書上看的了。好像是羅素的吧。說那個意思就是一個藝術家,喜歡掌聲啊,名聲啊,金錢吶。這都可以有。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排在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什麼呢?當然是他所熱衷的那個藝術了。
好比喜歡畫畫,熱愛畫畫的。他有可能因自己的畫作名利雙收。但可以名利雙收的東西多了,拍電影更可以賺取名利。問題是這個畫畫的不喜歡拍電影。就算他有機會有能力去拍電影賺名利,但是對畫畫的執著讓他打死也不去拍電影,為啥?他對此沒興趣,覺得無聊唄!
人要是專註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沒有時間考慮什麼名利的。他滿腦子想的就是他當下做的那個具體的事兒。
一個人靠毅力克服重重困難,認真努力的完成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達到一種專註精進的狀態,這個叫上進沒錯吧?
但他同是也做到了淡薄名利呀!或者也可以這麼說,他壓根兒連淡薄都淡薄了。
那追求名利的呢?他們的上進是建立在名利的基礎上,因為名利就是他們的動力。所以,這些人心裡,名利是占第一位的,喜歡做的事情是占第二位的。他們可以為了名利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哪怕是同一樣事情,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還拿搞藝術的舉個栗子,比如一個搞音樂創作的,他自己熱衷的風格是搖滾,但是,聽說玩兒布魯斯更來錢,於是就做起了布魯斯,過一陣兒,發現民謠好像更能出名,又跑過去搞民謠。最後覺得,還是流行樂吃香啊!然後又去寫上流行歌曲了。當然,不排除他也會對其他風格的音樂產生興趣並去鑽研,所謂上進吧!不過,有一點是無疑的了。就是他沒有做到淡泊名利。是被名利牽著他走。
這就是我們說的被外物羈絆,迷失自我吧。
不過有人說了,沒錢搞他媽什麼藝術!賺錢是第一位的。一般說這話的人都是有過窘迫經歷的人,話說我現在也囊中羞澀呢。不過說實在的真正貧窮要死的人還有心思搞藝術呢?偷盜的藝術嗎?
想想倒也是。可問題就是你對金錢有一個什麼標準。人必須需要一些金錢來保障自己的生活。可人的慾望無止境,坐公交時候想著自己有台車多好,等真有台車了又嫌不上檔次,上了檔次又該想專機了,行了!理智一點,尼瑪見好兒就收吧,騰出時間來專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吧。
能控制自己對名利的慾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真正喜歡做的那件事上,努力做好。這就是淡泊名利。
但是這麼做並沒有貪圖安逸,不求上進吶!
所以你問題中說的那些去坐禪,練瑜伽的人。如果他們去努力認真的把禪做好,把瑜伽練好,那就不能說不求上進了。同樣,刷空間,聊扣扣,能把這樣的小事情做成大境界。刷出水平,聊成高手。也不能說不求上進。不過做這些事的人貌似10個裡面有11個都是單純的刷空間,聊扣扣罷!
所以可以判斷,坐禪練瑜伽的有淡薄名利的可能,可能而已。也可能是裝B呢,其實做這些事情的心態跟刷空間聊扣扣差不多,消遣一下,只是覺得比起刷空間聊扣扣那些事情來的高雅一點兒。
而刷空間聊扣扣的那些更多的是無所事事,因為暫時還找不到一件能提起他們興趣,讓他們奮鬥專註的有建設性的事情。不求上進是肯定的了。至於淡泊名利?呵呵,我想那是混日子的吧。懂什麼叫混日子嗎?這類人很單純,想法簡單,屬於過一天是一天那種。再說的白一點,也難聽一點,你說吃完了睡,睡完了吃的豬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淡泊名利呢?
對了,喝茶的嘛?可能是渴了,想喝杯茶解解渴兒。別說,我還真渴了,等會兒喝杯水去。就說到這兒吧!
話有點兒糙,見諒!
說個我很敬佩的人。
由於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她毫無保留地把鐳的提純方法公佈於世致使後面出現了窘迫的境地 ; 它當初的身價,每克曾高達七十五萬金法郎! 僅憑這項專利技術,居里夫人早就應該富甲一方了。 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 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 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你可以淡泊名利不求功名,但與你成就事業,貢獻社會幫助他人毫不矛盾。專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打理起有趣積極的生活,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而不去想能否獲得功名就是淡泊名利。
淡泊的是心態,不是行動。淡泊是對我欲我執,我愛的淡泊,不是對該做的事不做的責任的淡泊。
一個是世界觀 一個是方法論
在知乎談淡泊有原罪
我大概算是個淡泊的人吧?
但我始終認為,人生要追求什麼,只有個人喜好,沒有優劣之分。
我人生中的前19年,一直是父母學校社會眼中的優秀學生。從小父母就用培養精英的方式來培養我,我成績一直都很好。而小時候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成績很重要,讀書很重要,學歷很重要。然後沒有什麼意外的考上了台灣最好的大學。
然後我發現,學校裡的學長姐,在大學裡比較努力的,大多憑著學歷和不錯的成績,進了台灣的名企。
而台灣的名企,跟大陸的金融、IT等精英行業也差不多,最大的特點就是收入多,和加班特別多。這也不意外,畢竟想要多得,大概總是得多勞。
但我從小就是比較懶的人。我忽然就不懂努力的意義了,難道就是為了多賺一點錢而給資本家賣命。我覺得,如果比別人有錢,卻過得不快樂,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而我當時也發現,自己對物質,雖然也不是毫無慾望,但確實算是很無感的。對我來說,背著幾十元的地攤買的包包,跟背著幾千元的名牌包也沒區別。穿著一百元的淘寶買的衣服,和穿著幾千元的名牌服飾也沒區別。住一百元的小旅館,和住幾千元的五星級酒店也沒區別。不是刻意省錢,而是真的讓我背名牌包穿名牌服飾住五星級酒店,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開心的。
我想要的未來,是收入普通沒關係,夠用就好。但是工作能朝九晚五,週末雙休,有很多業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大部份所謂的「優秀」的名校畢業生追求的是錢,而我追求的是工作與生活平衡。
現在我28歲了,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收入一般,也不是什麼名企,但是小日子過得挺舒服,很少加班,業餘生活豐富。
很多人問過我,我有這麼好的學歷,為什麼沒去台灣的那幾間名企。但我只覺得,那或許是社會價值觀裡「努力拚搏」的生活,但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人生嘛,最重要的是開心。不管是追求賺很多錢,還是追求一個相對清閒的工作,為的不都一樣是開心嗎。如果曾經繁華過,能回歸淡泊是一種高境界,是在浮躁喧囂的外部環境中有很強的自我認知能力的體現,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是個人,同時區別於一般動物,除了天生具有的動物屬性,還追求精神感受的提升。
但一直平淡無為,卻早早看透繁華,回歸淡泊,個人覺得還是有點遺憾的,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賦予生命意義的形式就是積極體驗生命的豐富性,隨著時間的流逝,你的身體和心靈會自動要求你進入一種淡泊的模式,人生可以接受平凡,但不能年紀輕輕就追求平凡!
淡泊絕不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而是一種大智慧。
追逐功利可以實現小成功,而淡泊是實現大成功的不二心態。
先說一下小成和大成的區別,小成一般是咫尺的目標,比如高考考個好大學,考研上個好研究生,公司最近一段時間要盈利多少。而大成則是周期比較長跨度比較大,比如就個人而言,現在一無所有,但是想成為某一方首富,這麼大的目標,一兩年顯然很難,就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需要自己先慢慢培養各方面能力,然後慢慢編織關係,慢慢創業等等。
再說一下淡泊和所謂「積極進取」,對於小目標,積極進取會給自己短時間極大的動力,這點動力足夠支撐自己每天保持飽滿的熱情去工作學習去銳意進取,進而,小成也容易實現。而對於大成呢,十年的目標,倘若每天「積極進取」,這一個月每天昂揚鬥志,下個月也是,然而因為目標距離太遠,你會發現堅持一兩個月努力工作學習,依然看不到明顯的收穫時候,那下個月,下下個月,下年你還會每天鬥志昂揚嗎?
這個時候就需要放下名利,放下目標,多一些「不為什麼的堅持」,只要是方向是朝著大目標的,那麼每天一點點進步,雖然短時間看不到收穫,但是兩年三年五年,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真的是提高了很多。而這個過程,沒有一顆平常心,即所謂的「淡泊」恐怕很難堅持下去吧。
當然「淡泊」最重要的作用是,當你放下名利時,眼下的小名小利就不會誘惑到你,從而能夠沉下心去一心一意做和自己大目標有關的東西。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讓自己發自內心地喜歡自己?
※負能量是更理智嗎?
※現代生活對人最大的約束是什麼?
※有什麼以食物為題材的電影推薦么?
※都27了,一次戀愛都沒談過,這麼失敗的人生該怎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