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加手機 2 ?

今天發布了一加2,大家怎麼看待這部手機?

國外上手:Five OnePlus 2 Impressions! 後蓋對比:OnePlus 2 後蓋對比


底下一群英語都沒及格的。


看了知乎關於一加二的各種評論,統一回答一下。

本文分成三個部分。

一、關於一加二的功能性定義

二、關於@胡傑的一些謬誤,不僅僅是對於一加產品的認知,而是對於手機供應鏈和開發相關的問題

三、團隊和公司

今天先回復第一部分

一、功能定義的部分

  1. 為什麼要選擇810
  2. 指紋為什麼不能按壓
  3. Type-C
  4. 屏幕選擇
  5. 攝像頭的選型
  6. 為什麼沒有NFC
  7. 厚度問題
  8. 產品的反思

1.為什麼要選擇810

其實我覺得這個不是問題,因為沒第二個選擇,這也是高通基於標準ARM架構下的晶元,810依舊是今年旗艦機的最佳的選擇(有人會說不是還有808),性能和基帶的提升依舊非常領先,關於810大家最大的擔心是功耗散熱問題,其實我想說的是另外一個問題,99.9%的人目前手上使用的機器都不是這個晶元,關於散熱部分的問題,更多來源於媒體的評測一些大家的揣測。究竟一加二在這塊做到什麼程度,如果你們不相信媒體的測試,等4號第一批用戶陸陸續續拿到機器後,看用戶的反饋再討論不遲。810散熱的控制其實也就兩個方式:一、結構設計的優化;二、核的調度問題。關於第一點,主要就是PCB板的形式,面積,發熱元器件的相對位置(比如led背光,SOC,攝像頭,電池,幾個主要發熱元器件的位置),導熱材料的使用,外殼的材料的導熱係數。而第二點核的調度,不是大家想的只是關於幾個核心這麼簡單,而是計算究竟幾個核的運算是符合當前執行需要,不然會出現部分場景感知上的性能(比如幀率,卡頓,滑動)不如上一代產品性能的假象。如何更加平滑,讓使用者無感知這種切換才是好的調度,這一塊其實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

2.指紋為什麼不能按壓,為什麼是現在的橢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拋一個結論。指紋這個硬體一定會消失的,終極的形態肯定和TP合在一起,觸摸即指紋,但是這個時間需要3年左右。而目前的技術,指紋必須是一個元器件,指紋放置的形式要不是正面,要不是背面。放在背面好還是放在正面好,在我們的認知中,正面會更直覺,看得到而且位置感知準確,同時解決了每次解鎖需要拿起手機的行為。其實放在背面的指紋方案絕大部分設定的都是非按壓的(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吐槽這個事情)。而大家討論的重點,是為什麼在正面還不能按壓。以下主要討論,為什麼在正面還不能按壓操作。

做產品,需要思考背後的需求和解決方案。我不太能接受的解釋是,因為XX品牌是這樣,所以這樣是合理的解釋。

我一直在和我們的產品經理講述,產品經理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是創新的第一步。蘋果的指紋是基於原有實體按鍵上的疊加,但是後續有了指紋以後,蘋果還是非常卓越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把它和home鍵融合在一起,這個卓越的限定條件在iPhone的硬體形態和iOS的交互框架上(不能脫離硬體形態演進和系統生態討論)

有幾個問題:1.但是蘋果如果沒有實體的home鍵,該如何解決指紋的問題;2.實體按鍵壽命和體驗(比如蘋果多任務的雙擊操作,很多人使用屏幕小圓點代替實體按鍵以增強按鍵壽命);3.安卓畢竟不是iOS,安卓三個標準按鍵該如何處理,如果home鍵處理成實體可按壓,點擊主頁就和多任務,返回的體驗不一致,如何處理這種體驗的割裂感;4.按下去點亮屏幕後,再響應解鎖是不是必要的步驟;5.按鍵的形狀,美觀度和品牌A面識別度如何解決

我們可能有的幾個解決方案:1.取消按鍵,把指紋做在TP下面,視覺上完全隱藏。聽起來這個方案不錯,但是有幾個問題,如果完全隱藏,用戶怎麼知道觸碰哪個區域來完成指紋識別,如果位置不對如何提醒。可能的解決方案有四種:絲印、燈光、震動、觸摸質感(比如光面亞面對照)。討論完畢,發現這四種都不行。觸摸指紋,最好的感受是很容易觸摸到那個區域,並且可以定位防止偏差(而不是通過視覺的查看,或者摸索試錯以後,震動反饋也很難精確位置反饋),而定位差異後,用戶調整位置的時間,很容易被感知成指紋識別準確度低。而亞面的處理,容易導致識別指紋圖像的清晰度誤判。當然如果指紋和TP完全結合,不需要在特定區域觸摸,那肯定是極好的解決方案,就如我開頭說的願景,但是目前整體的技術尚未達成。那凹凸變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

剩下的只是形狀的差異,大家看到的外觀形狀其實取決於指紋模組的形狀。從指示角度,圓形是最佳的,缺點只有一個,導致下巴的長度比較難縮短,方形次之,但是方形和圓形有一樣的問題,就是寬度問題,放在背面尚可,放在a面,ID角度比較難接受,所以放在a面唯一可接受的形狀就是橢圓形,所以大家看到放在a面的各家都是各種橢圓的變形,而這個形狀的寬度受限於指紋識別模組的尺寸。

那為什麼又不能按壓,因為按壓不是必要的操作。大家想像一下,手指直接放置在指紋按鍵上,瞬間就可以解鎖,為什麼又要有按壓這個操作。另外操作home鍵又可以使用直接點擊,壽命和體驗都不割裂。為什麼要按壓呢?就是因為不和iPhone一樣?

3.Type-C

這是一代的數據線,當時這麼設計,潛在的,想搞成正反插。結果發現當時很難解決,手機端的介面定製成不通用,推廣難度很大,也會導致用戶使用場景受限,而USB那一頭,雙面短路問題短時間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就擱下了。但是在一代上卻遺留了一個體驗不好的點,USB口可以正反插,卻不能正反使用。定義二代的時候,這個問題想怎麼也要解決,正好8月份USB 3.1標準出來了,一看有戲,結果決策這個過程,還是有兩個問題需要面對。1.如何解決通用性的問題,這個也是內部pk時爭論的焦點;2.只出了標準,還沒有廠商出晶元,可靠性驗證和量產時間的風險。

第一個通用性的問題,我問項目經理,究竟我們現在是一家大公司,導致老用戶通用性受限的風險大還是我們作為僅僅出了一代手機的小公司風險大?如果現在作為小公司我們都這麼被動,那是不是意味著永遠找不到合適的時間點切換了?大家都不願意做第一個,想等到產業鏈成熟,那誰做第一個?這個第一個是不是註定意味著犧牲?type-c帶來的優勢會不會整體的變革(USB3.0標準在手機上的推廣被定義成失敗的)?

把這幾個問題想明白了,覺得有戲,那就這麼干。第二個問題的解決相對比較順利。當然這裡也要感謝蘋果新的12寸本本上率先使用了type-c,解決了一些推廣概念上的事情。

而另外一頭,其實有三種選擇:1.也是type-c ;2.普通USB變型(薄片);3.現在大家看到的方案
1.很快否決,因為電腦端有那麼大的留存量,這樣切換太冒進。2和3有糾結,2的難度比較低,成本也有優勢(成本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不惜成本和不計成本是兩種概念)缺點在於可靠性(插拔次數的品質限制)和對線的外觀設計(因為二代還是想延續一代的扁線設計)而3基本就是白板,需要重新設計晶元,結果可愛的工程師就這樣帥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個線的成本太貴了,有點肉疼。


4.屏幕選擇
雖然這塊屏幕很贊,但是我想說,未來是屬於OLED屏幕的,TFT這樣的屏幕最終會變成歷史。
包括我在內這些TFT愛好者擋不住時代的車輪的,另外已經被車輪碾死小屏幕手機愛好者。大家吐槽的OLED缺點,相比優點面前根本不算什麼,另外一個技術取代另外一個技術,很多時候也不是所有指標完勝。
所以後面我們的機器還是會考慮OLED,更輕薄,更低功耗,更好的對比度,柔性面板,可以去掉保護玻璃而摔不破的黑科技,唯一的擔心這個被三星壟斷,供應的風險比較大。
有人下面問屏幕的供應商,之所以發布會沒有講,原因有兩個,不想變成供應商大會,另外一個就是處於供應風險考慮,元部件的供應都會有幾個相似的供應商同時進行,比如JDI/SHARP/LG等。目前已經確認的供應商是JDI/SHARP,是否有變更,應該不會通知大家。所謂的變更降低成本,更多的廠商考慮的是供應風險,因為屏幕的回貨周期非常長,需要90天左右。
色域,解析度,亮度,功耗,這四個指標是有關係的,這個平衡性看各家的取捨,我們比較欣賞iPhone的取捨,更多的在學習和模仿它在屏幕調教上的做法,包括我們相機的部分,iPhone是一個值得反覆學習的標杆,從來不敢說完虐iPhone,保持敬畏之心。和iPhone共處一個時代,是我們這些做產品人的幸運。

5.攝像頭選擇
先解釋一個概念,大家說的SONY,OV都不是生產攝像頭的,而是攝像頭模組裡的sensor,而攝像頭特指攝像頭模組,至少包括sensor,馬達,鏡頭等部分。
有人說為什麼選擇OV,而不是索尼,原因很簡單。我們定下來大pixel方案後,發現sony的路線圖裡這條產品線取消了,唯一的大pixel方案是IMX377,那是一顆從DC上移植的方案1/2.3CMOS,1200W,完美,缺點實在體積太大了,而OV是1/2.6 ,1300W,即使這樣,這樣的選擇也導致外觀上很難消化,目前最高點的厚度和這顆攝像頭的選型密切相關。後面具體再講。
下面有人說OV是低端機使用的,我只能說,幾乎所有手機都使用OV,要麼前置,要麼是後置,iPhone4的後置全部是OV,OV的確有低成本的方案在低端機中使用,但是13860這顆不是,相反這事OV產品系列中主打高性能的系列。
效果,不要聽我吹,看評測,不信評測就看用戶實際的評價吧。

6.為什麼沒有NFC
沒有NFC原因很簡單,NFC費錢,NFC實際的使用者太少。(說完這話,下面肯定n多跟帖,說自己是NFC重度使用者),但我們看後台數據真心少的可憐,另外一個比NFC使用還少的是MHL的功能,這個如果 @孫鵬方便,也可以說明一下實際的情況。另外上一代我們後蓋上貼有NFC天線,這次各種殼,如果都要支持,每一個殼上都需要有NFC,那定價上也需要上漲一些。

7.厚度問題包括重量
這也是我們不滿意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話,重新來過,我會選擇讓攝像頭凸出(當然到了那個時候,又有人噴攝像頭突出的問題了)。因為這個攝像頭使用了大cmos,我們又不願意犧牲鏡頭的光學性能(犧牲部分光學性能,可以獲得更低的模組高度,這也是為什麼iPhone會突出,但是更多手機比iPhone更薄,反而可以做平的原因,這個的確看廠商的取捨,這點上我也不覺得iPhone凸出是最佳的選擇),又不希望凸出,所以整機最厚的地方不滿意。

但是數據上的厚度,不代表實際感知,這個等大家拿到機器就知道了,我再說,有洗白的嫌疑。
另外從結構堆疊上,平面的利用率大,如果想追求絕對厚度,一定要做平面。而視覺上的薄,弧度對於空間使用就有浪費,如果加上電池容量的硬性需求,在最厚點上數據就不太樂觀。
本來想放剛發布 moto X style讓大家猜一下厚度,又怕被誤解成用moto來墊背,不同的設計語言和方式,我覺得moto X style運用得很嫻熟。

8.產品的反思
項目做完,已經到量產,回過頭來看,產品的問題和方向。每一次做產品,都是學習反思修正的過程。

厚度和重量,輕薄化是數碼產品的律動,這個不能違反,不管任何理由,而這次沒有最好。

為了好的拍照,犧牲太多,尤其對於後部。大的cmos,光學防抖,激光對焦,都是好東西,但是是否需要在項目中全部使用,有待商榷。聽到太多說不能凸出攝像頭的吐槽,自己也受到影響,看完S6之後,發現吐槽的確是真,但是薄化卻是真愛。電池容量也不妥協,這些對於輕薄有影響的部分,應該毫不猶豫割捨的。

男性化傾向,這是時尚數碼產品危險的信號,而這次沒有照顧女性用戶,是個很大的遺憾。如果一個數碼品牌只有男性喜好,註定只能小眾的。

快充的部分,只考慮了現有9V,2A的問題,而對於這個趨勢點的敏感性不夠。雖然現在5v2A也不慢,但是相比「快」充這樣,就少了一個體驗提升點。

二、關於@胡傑的一些謬誤,不僅僅是對於一加產品的認知,而是對於手機供應鏈和開發相關的問題
關於攝像頭的問題, @kings li 的回答已經非常詳細,另外推薦大家看一下評論中的討論,基本可以解惑。如何評價一加手機 2 ? - kings li 的回答,在此感謝 @kings li@徐元直的回復。
也是因為看了評論,我決定放棄對 @胡傑 回答的討論
我沒有辦法叫醒一個躺在鍵盤上裝睡的人。


7.31更新一下,論用OV的合理性。。。
高票答案@胡傑 吐槽較多,從用戶的體驗來評價一加一的的屏幕,說的挺好,我挺贊成的,但最後我對這個回答還是點了反對加感謝。因為我是做手機攝像頭模塊的,而下面這段關於攝像頭的猜測說的不對:

「不知道一加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將攝像頭換成了OV的13860?一代的IMX214備受好評,二代卻用了OV的產品(OV的攝像頭一般用在千元機上,旗艦機基本不用),到底是因為13860素質非常好呢,還是別的原因?為什麼不用imx230?」

「OV的攝像頭一般用在千元機上,旗艦機基本不用」

OPPO旗艦機N3用的是OV16825,不是千元機,OPPO和一加的關係不一般?好吧,金立旗艦機E7用的也是OV16825,也不是千元機
OV的攝像頭種類很多,500萬像素和800萬像素的攝像頭晶元,OV佔比很大,中華酷聯也好,華米維歐也罷,包括三星,LG,用OV5648/OV8858的機型比比皆是,有興趣的可以再去調查,真的不只是千元機。

「到底是因為13860素質非常好呢,還是別的原因?為什麼不用imx230?」

首先必須承認在手機用攝像頭晶元里,Sony確實是品質保證,三星和OV的行業地位比Sony低,但是,
絕對是前三!
絕對是前三!
絕對是前三!
為什麼不用IMX230呢?好問題,把這個問題補充完整應該是「IMX230明明比OV13860好,為什麼不用IMX230呢?」那麼問題來了,230真的比13860好嗎?先說我的結論,不一定!
13860是1300萬像素,1.35的Pixel size,而230是 2100萬像素,1.12的Pixel size。

親,看出來了么?這裡有兩個維度喂!分別是像素級別(1300萬VS 2300萬 )和單個像素尺寸(1.35um VS 1.12um),像素高低決定了照片解析度(生存的壓力)和Pixel size決定了照片基本畫質(生命的尊嚴),到底哪一個更重要?

要問拍照技術哪家強,快到山東問藍翔,不管你找了哪家藍翔,它肯定要拿出拍照樣張告訴你它的拍照效果早已秒殺蘋果45678,但是否秒殺,見仁見智。嗯,拍照天下第一你肯定會問出來很多結果然後傻傻分不清楚,但天下第二應該是是蘋果沒跑了。。。

所以,你懂的,得到市場一致認可並且一直認可的其實還是IPhone。

那麼在像素級別高低和Pixel size大小之間,蘋果是怎麼選的呢?我不說話,請看旗艦機對比:
市場主流500萬1.4um時,蘋果500萬1.4um
市場主流800萬1.4um時,蘋果800萬1.4um
市場主流1300萬1.12um時,蘋果800萬1.4um
市場主流1600萬1.12um時,蘋果800萬1.55um

清楚了嗎?

有人可能要問?市場主流都是逗比么,為什麼要加大像素級別而不增大Pixel size ?答曰:你們別一進手機賣場就問多少萬像素行不?不是我不想走那條路,可是臣妾做不到啊,只要不是蘋果,換做其他手機品牌,旗艦機放個800萬攝像頭,你進來了賣場問完配置肯定會,要離開,不回頭的走下去(此處應由張震岳配音)。真的,像素級別就是生存的壓力(抓不到眼球就等死),Pixel size就是生命的尊嚴(叫你一聲拍照手機你敢答應么),這不是一句玩笑話

有人可能又要問,蘋果和市場主流都是逗比么,為什麼不能同時增大像素級別和Pixel size呢?答曰:你們別老想著超輕超薄超舒爽行不?不是我不想變成佳能尼康,可是臣妾做不到啊!請自行腦補臉貼著單反打電話的畫面,等哪天市場能接受這種形狀的手機我的好日子才算來了,現在要用單孔的尺寸做單反的效果,唉,都是淚。。。

有人可能還要問,一加2的工程師都是逗比么,為什麼不像蘋果一樣用Sony的大Pixel size 呢?答曰:你幫忙去勸勸Sony好不好。不是我不想用大法,可是臣妾做不到啊!Sony這一代並沒有大pixel的產品,可選項214(1.12,上一代產品),278(1.12,RGBW,效果請出門右轉參考華為P8),230(額,沒啥備註的)。不對,明明有個1.55um的好伐,然並卵,那個是蘋果定製的,sony並不對其他廠家開放。一加就不能去找Sony定製一顆嗎?唉,村長還真就不是幹部啊。。。

額,上面有些是私貨,有點跑題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何評價一加二這款手機?
第一,我不同意 @胡傑 對於使用13860的猜想。
第二,其他模塊我不懂,只從攝像頭角度來評價的話,我認為oneplus2 在這款手機上沒有完全跟隨市場主流選用1600萬這種高像素的晶元,姑且拋開高解析度與高畫質的爭論,絕對當的起「不將就」這三個字!

像素高低(生存的壓力)和Pixel size(生命的尊嚴),到底哪一個更重要?

在保證能夠生存的基礎上,努力去追求生命的尊嚴,對於這種選擇,我表示尊重!

以上。


背景:工科大學生,之前用的基本都是小米,第一次嘗試一加A2001

總體評價:硬體差強人意。軟體上,習慣了MIUI,覺得氫OS僅僅是能用而已。

1.系統
僅僅是能用而已,比如簡訊分類不如小米簡潔;來電的標誌不夠詳細;不能ROOT;禁止自啟動的效果很差;

2.電量
畢竟電池容量不小,40%也有底氣出門了。如果對禁止自啟動方面做的更好,應該能續航很久。

3.信號
小米2s裝聯通卡在家裡完全沒信號,一加2信號不錯,能夠正常接聽和收發簡訊。這點特別贊!
WIFI信號隱約感覺有點問題。

4.充電
充電速度比想像得有些慢,沒有量化測試過。重點想說一下type-c,由於介面兼容性的原因,體驗稍差。當然,隨著typc-c的普及,會越來越方便。

5.一些細節
手電筒喚醒有些延遲,有點彆扭。
計算器不用點 = 就直接顯示結果,感覺很棒。
發熱的話,主要是上半部分的邊框。完全可以接受。
摔了一下,金屬邊框變形了,好醜。。
自帶了貼膜(非鋼化膜),感覺就那樣。

6.通知
通知有些亂,有些應用如微信彈框不能直接忽略。導致遊戲玩一半受到干擾。

7.購買體驗與售後
本來很開心自己在1號店輕鬆搶到,結果還是too young
官網購買30天換貨,而1號店是15天且需要一加的檢測證明且15天是以1號店的收貨時間為準,而非申請售後的時間。

8.聲音
感覺外放聲音有點小且容易失真

9.解鎖
簡直不能再方便,靈敏度很棒。但是運動後手髒了或流汗的話,就不好解鎖了。(當然這是正常的啦)


關於怎麼評價一加手機2,本人是這麼看的。
首先,從公司層面來說,一加手機2作為一加的第二款手機產品,歷經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才正式發布,其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舉動。因為手機產品的更新迭代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時間,有時候甚至會更短,而一加2這麼久才更新,這就讓消費者產生了更高的期待,對產品的期望值也會更高。而恰恰的,一加1在市場上的表現普遍良好,雖然出貨量不大,但是在消費者中的評價甚高。一加2自然肩負著維持甚至超越一加1市場反響的重任。從這麼久的迭代時間來看,一加顯然也是這麼想的,把一加2打造成一款精品手機以繼續提升一加的品牌形象為目的。
一加公司成立時間不長,在當前手機市場一片紅海,各家硬體外觀日系趨同的情況下,一家新興的公司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則必須要有差異化道路。而一加這家公司走的,就是以高配置,精做工,多樣化的系統和個性化後蓋為主的市場差異路線。不得不說這是聰明的選擇。一加2更是明顯的體現。
其次,從產品層面來說,一加2搭載的是當時最頂級的配置,驍龍810+4G內存+16/64G的快閃記憶體的組合,1999起的售價,可以說是當時最超值的旗艦手機之一。再加上一加一直以來的優秀做工,上市之初火熱程度自不必多說,但是市場對一加2的反饋卻褒貶不一,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是硬體:驍龍810這顆SOC的強悍程度自不必多說,但是業界普遍吐槽的卻是它的功耗和發熱問題,當然,這是客觀存在的,高通的這一代晶元用的是ARM的公版架構,非同步八核,A57×4+A53×4,在數字上相當漂亮,對消費者也有足夠的吸引力。但問題就出在這,縱觀高通處理器歷史,幾乎所有SOC,只要是高通自己的架構,則功耗發熱控制都很出色,而運用了公版架構的,在這方面就不太理想。具體的例子就是上一代的801和如今的810,801隻是四核,但是卻是高通自主的架構,所以功耗發熱控制都比較好,堪稱高通最成熟穩定的一款晶元,而810則因為高功耗和高發熱被一致吐槽。雖然一加號稱用了一些技術來改善這些情況,但無論是降頻還是軟體調度,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一加2在硬體上的一個槽點。
第二則是軟體,2015年的5月,一加正式發布了自己的氫OS定製系統,一加2上市之初就是搭載的該系統,無可否認,氫OS有自己獨特的一套交互邏輯,取消DOCK欄,氫視窗的加入讓它區別於任何一家ROM,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氫OS簡潔易用以及美觀都有不錯的反饋。問題就出在氫OS開發時間不長,很多功能還沒有實現,比如上市之初還沒有自帶的音樂播放器,便簽,雲服務等用戶高頻使用的功能。這些功能的缺失導致了一加2叫好卻不叫座。其次,一加1上市搭載的是color os系統,其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用的系統了,而一加2上市之初卻只有氫os和海外的氧os可供選擇,在易用性上就打了折扣。
第三就是機身尺寸和重量上了,一加2帶標準後蓋的重量是175g,換上特殊後蓋是185g,再加上9.85mm的厚度,使得一加2拿在手上是偏重的那一類。再者,一加2整體外觀偏硬朗風,四個角線條都比較硬朗,使得總體握感偏向男性。
當然,一加2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方,比如正面觸控式的指紋識別,因為不能按壓,所以在按鍵壽命上會比按壓式的更加耐用。比如左邊單獨的靜音按鍵,使用起來阻尼正好,也非常方便。
總體來說,一加2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手機,頂級的配置,優秀的做工,個性化的後蓋以及正面的指紋識別和靜音按鍵都為它加分不少,但是軟體系統的不完善,功能的缺失卻是它失分的部分。一加2的市場反饋並不如一加1,我想一加在下一代的一加3上一定會有所改變,期待一加3。


小更新:
竟然還有童鞋對一加對810的優化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我就多說兩句「關核降頻大法」吧。這可是好幾個手機廠商的武林秘籍。
關核降頻大法有很多個名字,小米家的叫做「V2.1版燒龍810+高通小米幾個月的聯合研發+五項散熱專利+特殊散熱材料」,一加劉作虎家叫做「給你一顆不發熱的810+軟硬結合的頂級散熱技術+H-Cube多核調度專利技術」,是不是聽起來很高大上?國產手機真的揚眉吐氣了,高通和國外手機廠商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硬是被小米一加解決了哈……
實際上並沒有宣傳的那麼神秘。要解決燒龍810的發熱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關核降頻大法。關核降頻就是把4個A57電老虎關掉兩個,剩下的兩個放點血降頻,不就做不成電老虎了嘛……剩下的4個A53小核是打下手的,雖然力氣不大但是吃得也不多,拿來完成日常任務綽綽有餘。這不,四隻放過血的電老虎輪流上崗輪流休息,關鍵時刻再一起上,火龍810的發熱問題就這麼解決了。GPU耗電相比之下並不嚴重,於是就成了不會哭的孩子一直幹活。又可以申請專利了哈……
一加2的所謂H-Cube多核調度專利技術,看樣子應該也是如此了。
這是一加手機百度貼吧的吧友去一加體驗店拍的照片,我把它拼在一起了:

注意看右邊CPU5和7,是不是被關閉了?放心,過一會兒它倆會復活,換下CPU4和6……
發熱和功耗一舉解決啦!唯一的問題就是假如沒把安兔兔加入白名單的話,那麼跑分時電老虎也不能滿血地八核一起上,分數就不那麼好看了喲……
看看左邊的跑分,這可是810哦,你就會深刻理解虎哥這句話的後半句誠不欺我也:

810的性能、801的溫度

810跑出了801的分數,溫度當然也是801的啰。
關核降頻大手術之後,它怎麼熱的起來呀它,嘿嘿……
————————————————————————————————————————
平常有個習慣,Timeline上看到一加手機的問題,我總要點進去看看。
對這個品牌挺有好感,畢竟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認真做一款精品,不和友商撕逼,這樣的態度已經讓人足夠欣賞。(這裡點名黑一下魅族,現在的魅族不僅僅機海戰術,營銷更是處處挑戰底線和節操,很讓人失望。)
一加手機2終於在460天後登場,接替one plus one,單是這件事本身就值得驕傲。14年4月發布的產品,一直到現在仍舊拿得出手,這就叫精品。

一加是怎麼做到一款手機可以堅持一年多的生命周期的呢?
答:因為這個:(圖片來源:高通中國網站)

2014年初到現在為止,注意,是到現在為止,驍龍801仍然不落伍,性能領先,功耗可以接受。
所以說,一加手機1代作為「2014年度旗艦」,能一直持續到2015年。
這樣的成功起於偶然,就意味著很難複製。
然而一加2代用了驍龍810,還想做2016年度旗艦,就非常難了。

不是說驍龍810不好——實際上,這款處理器所謂「過熱」,大部分是媒體吹出來的,尤其是三星exynos7420出來之後,大家一起黑燒龍810都成樂趣了。有人擔心驍龍810,這是對的,但是應該擔心的不是功耗發熱 ,而是產品周期。
僅僅說我自己知道的,nubia Z9和小米note頂配版發熱和功耗並沒有那麼誇張,只要不玩大型遊戲機身還真不怎麼發熱,看視頻時溫溫熱而已。即使是壓力最大的大型3D遊戲,驍龍810和跟801的發熱並沒有多大區別。(圖片來源「小米Note頂配版成小火爐?高通驍龍810晶元三機發熱測試)

什麼V2.1版本之類的也不用糾結了,無論是高通還是廠商自己的命名,然並卵,只要不過分耗電發熱不就好了,不是嗎?廠商所謂的調教優化神馬的,說到底不外乎就是關核降頻嘛,燒龍810雖然槽點滿滿,然而日常使用還真是卡不住它。再說一加很明智地沒有用2K屏,那就更不用擔心了。
中興剛剛發布的AXON已經基本解決了發熱問題。相信一加也解決了,功耗發熱完全不用擔心。
———————————————————————————————————————————
上文已經說了,最需要擔心的問題在於驍龍810的生命周期。
按照高通的產品規劃,今年底或明年初,這款SOC就要登場了。高通和一眾手機廠商對驍龍820充滿渴望,我猜小米早已經望眼欲穿了呵呵。

不僅僅高通,三星已經上了14nm,華為的海思麒麟處理器據說年底也要上16nm FF+。在這個性能提升只能靠超頻、功耗下降只能靠工藝的年代,14nm就是最大的救星和亮點。
驍龍810的生命周期顯然不可能太長,越長高通越受不了。那麼,等到年底14nm產品上市的時候,一加手機2就明顯落伍了。如果市面上的旗艦機都進入了10+nm時代,一加2想要做2016年的年度旗艦難度就非常高。
很難想像,到了2016年,20nm的驍龍810還能有什麼優勢,消費者還會主動選擇這樣一款充滿爭議的產品。這就是一加最大的難題。
驍龍820上市之日,應當就是一加發布新產品之時。
——————————————————————————————————————————
發布售價的時候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樣的硬體做到這樣的價格,特別是64G高配版,對小米note頂配版基本等於將軍了。
不過……聯想到一加官方人員 @梁遛貓說的:「硬體盈利,小米主要也是靠硬體盈利。」我總有種陰暗的想法——所謂的硬體盈利,也就是暗中縮水吧?

1、以小米單款產品上千萬級別的銷量,米4從1999降價到1499也是經歷了10個月的時間,內存和攝像頭還縮水了,足見硬體盈利的壓力有多大。華為榮耀這樣自產處理器而且各種零件處處縮水的手機,榮耀6銷量少說也有幾百萬台,1499也是價格底線了。一加手機一年多來的銷量只有100多萬台,這樣的情況下供應鏈成本能降多少?一加手機發布一年多都沒能降價銷售,降價也只能降300元,足見成本高企,盈利艱難。

2、小米note頂配版原本定價3299,據雷軍(又稱雷大善人,因為他聲稱自己虧本賣手機,一台虧300……)說發布之前狠下心才降價300定價2999。如果小米果真是按照成本定價,那一加手機2就是一台虧600的節奏了。更何況一加2還有指紋識別,還有 Type-C介面,還有諸多「全球最好」的元器件,難道說一加的成本控制比小米還厲害?
(當然,小米note頂配版擁有一加2沒有的HIFI,目測成本不低。不過到現在為止小米note頂配版也沒有降價的打算來看,估計小米在頂配版上沒有多少溢價空間。)

3、再拿赤裸裸打價格戰的努比亞和樂視來對比一下。
這是樂視自己說的樂1pro的成本。64GB版定價2699。
即使把樂視這個BOM價再減掉400元,也比一加2最終定價還高。

努比亞也算是價格殺手級別的,Z9 MAX硬體與一加2各有所長,定價2499。
如果說靠大規模走量之後,BOM成本會降低很多,那麼從銷量預期來看,一加2預計全球200到300萬台的銷量,能有多大的成本下降空間?真的能比小米、樂視、努比亞這樣競爭激烈的廠商議價空間更大?
很難想像。

那麼,供應鏈成本下不去,怎麼賺錢?簡單啊,錢可以省在很多不起眼的地方。隨便舉幾個我知道的吧。
——————————————————————————————————————————
不談硬體配置,只談使用感受。
1、一加手機1,發布會上劉作虎說的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屏幕。
然而估計用戶還真是不這麼想。前期拿到新機普遍底部局部偏黃,這個問題可不是我杜撰的吧?一加社區和貼吧里處處都是這樣的帖子。
結果後期官方更絕,把屏幕色溫調得超高,用嚴重的冷色溫來掩蓋偏黃的屏幕效果。這樣的結果簡直讓人哭笑不得。ZEALER測一加的屏幕的時候說得比較委婉,說屏幕有點偏藍,色溫較高。
實際上哪裡是較高,是嚴重偏高。評測機構測出來是近8000K,個人感覺其實更高。

即使按照7000K作為寬鬆標準,一加的這款屏幕也偏色太嚴重了。
數據看不出來什麼,用了就知道了,一加後期的量產版屏幕都是嚴重偏藍,因為色溫太高(色溫比標準低,就會偏黃;比標準高就會偏藍。標準色溫有6500K和7000K的爭論,影響不大)。這不僅僅是影響觀感這麼簡單,色溫太高是會影響視力的,看得長了眼睛會不舒服,這一點真是誰用誰知道……

感興趣的知友可以去看看一加官方論壇,裡面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案——要麼刷帶COLOR舒適顯示功能的ROM,要麼自己刷內核改三原色伽馬值——然而,真是然並卵,麻煩不說,修改過後的屏幕色溫倒是正常了,新的問題又產生了,下面講。——————————————————————————————————————————2、屏幕這種東西,自己用著沒感覺,但是就怕對比。這跟手機拍攝效果一樣,自己看著好像各種好,樣片拿出來一對比問題就出來了。剛剛拿到一加手機的時候,外觀——贊贊贊!手感——真TM爽!開機一看——卧槽,這屏幕也太差了吧。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色溫太高,於是各種折騰後終於把色溫調好了,然而發現這塊屏幕的色域也太低了。
我之前曾見識過某千元頂配6752的山寨神機,那嚴重偏色而又蒼白的屏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誰想到一見到一加我就幾乎可以肯定這倆用的就是一塊屏幕了。同樣的JDI的5.5寸1080P屏幕,同樣在陽光下可以看到屏幕有規則橫紋。呵呵噠……
官方給的數據是100%SRGB,這跟iPhone的色域一致,然而實際效果嘛,就是天壤之別了。怎麼說呢,一加1的屏幕,顯示的各種顏色,都不討好眼球——這已經是委婉的說法了。不客氣的說,這塊屏幕的觀感,就是千元機水平,根本比不上同價位的米4、榮耀6、MX4。拿魅族MX4的屏幕來對比一加簡直是太欺負一加了,就是這種感覺。我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為我用的就是一加,妹紙用的是魅族,那屏幕對比完全不忍直視。引用鳳凰數碼的圖片:魅族MX4對比一加手機仔細看,一加的屏幕是不是泛白,不夠鮮艷?

我敢說,一加手機一代用的就是JDI低端的顯示面板,在屏幕上肯定省了錢。OPPO FIND7系列幾乎遇上了同樣的問題,聯想到一加和OPPO的關係,有理由認為OPPO和一加都是選用了JDI的這塊低端面板。
當然,更有趣的是一加不僅僅面板選了省錢貨,連觸控IC貌似也有貓膩。到現在還有諸多用戶在吐槽一加的觸控不好,論壇上觸屏驅動等關鍵詞能搜出來一大堆帖子。雖然我並沒有感受到觸控有什麼問題,然而在群里交流的時候幾乎眾口一詞都說觸控渣,這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了。
————————————————————————————————————————
3、EMMC5.0
呵呵,這又是一個暗中縮水的地方了。

一加的發布會上明確說用的是EMMC5.0,劉作虎還發了個帖子說市面上的EMMC5.0都被一加搶光了。看樣子估計還真是,非但搶光了,而且還不夠用,後期一加就悄悄地把64G版的快閃記憶體從東芝的換成了三星的MCG8GC。理論上說三星的快閃記憶體同樣是EMMC5.0,當然啦,速度相比東芝的要差一點。
殺價幫在評測一加的時候曾說要將一加一軍,希望一加一直用EMMC5.0,不要縮水。一加確實沒有縮水,更換元器件本來就是廠商權利,反正都是5.0嘛,速度變了而已,大家感受一下……
———————————————————————————————————————————
4、當然啦,一加還吹過挺多牛——

  • 「白平衡好的發抖」——結果拍照最大的問題就是白平衡。我都不說什麼「僅次於蘋果」了
  • 「5英寸水平的機身里放入了5.5英寸的屏幕」——實際上就是5.5寸的機身放了5.5寸的屏幕
  • 「整個手機續航體驗,都堪稱革命」——一天一衝是必要的,革不了誰的命。
  • 「提取自腰果的塗料,嬰兒般的手感,babyskin」——這種後蓋材質其實早就有廠商用了。
  • 「用上世界最好的ROM:CM,還將適配鎚子ROM和MIUI」——和CM已經停止合作了,鎚子ROM和MIUI都是加油自己適配的。
  • 然後看發布會看到了這個……聯想到一代那塊星球最好屏幕,對此最多也只能謹慎樂觀了。
  • 來看看這塊屏幕究竟如何,假如FVIEW的數據可靠的話:

    色溫終於不至於過高了,亮度偏低,色域依然低——還是等著看真機吧。

——————————————————————————————————————————
5、更大的一個黑點我不打算多講了,關於ROM。
COLOR已經停止對一加的支持了,CM也鬧崩了。關鍵問題是,雖然號稱刷機小王子,卻很難找到一款能用的ROM。不是感測器有問題,就是自帶的音效不能移植,要麼就是拍照效果又要大打折扣。總之,你很難找到一款完美均衡的系統。
最新版的COLOR2.0還是個耗電大戶,把續航都給毀了。CM有續航沒有相機,MIUI卡頓,不卡的那個耗電又太厲害,鎚子倒是好看流暢可是又BUG多多,唉……官方的氫OS又屢屢跳票,刷了內測版一看完成度太低,很難對它抱以期望。到現在為止還在內測,好吧。

沒有一個好用的系統,什麼都是白搭。這就是我最終選擇放棄使用一加一代的原因。
——————————————————————————————————————————
小結:不是說一加手機不好,而是不能過分相信它的營銷。
就像屏幕,只看參數是看不出來什麼的,一定要親自去看看真機。
假如一加真的是依靠硬體盈利,一加2代這樣的配置這樣的價格還想要盈利的話,我真是很難想像又會在哪裡縮水。

1、比如啊,我僅僅是猜測,不知道一加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將攝像頭換成了OV的13860?一代的IMX214備受好評,二代卻用了OV的產品(OV的攝像頭一般用在千元機上,旗艦機基本不用),到底是因為13860素質非常好呢,還是別的原因?為什麼不用imx230?
更新:感謝一些知友的質疑,那我就把話說得更直接一點:目前安卓陣營拍照公認一流的是三星和LG的旗艦,他們的攝像頭一直用索尼;拍照效果第一梯隊的手機里,不知道哪一款是採用OV方案作為後置攝像頭的?或者說,有哪一款OV後置攝像頭的手機拍照公認不錯的?

2、再比如,同價位的榮耀7和魅族MX5都在大力宣傳快速充電方案。一加2卻依然採用5V/2A快速充電,相比一代並沒有提升。2小時11分充滿的成績,相比魅族榮耀半小時沖50%,也並不十分拿得出手。

3、再比如,HIFI這麼好宣傳的亮點,這麼旗艦標配的東西,一加2也沒有上。如果是成本原因倒也可以理解了。只不過沒有HIFI要想在2016年還保持競爭力,比較難。

受限於成本壓力,選擇廉價元器件,造成的後果就是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參數看著好看,用起來槽點滿滿。——這是我對一加手機的感受,一加2估計也是這個樣子。
未完待續。


看到有很多人嫌棄OV,我就單講一下相機。

算總面積,象素總量*象素邊長的平方,一加2的OV13860要強於去年主流旗艦IMX214的13.1mp*1.12^2和iphone6的
8mp*1.5^2,但小於最新IMX230的21mp*1.12^2,跟三星s6的15.8mp*1.2^2差不多,屬於大象素和高象素之間的折中選擇。至於HTC以前那顆4mp*2^2平方微米,總面積比以上所有都差不少,追求單一方面的性能太過極端,成像悲劇是意料之中。

不考慮晶元結構本身的技術差距(電路、透鏡設計等等),並且cmos面積在同一個等級的話,那麼象素尺寸越大(mp數越小),低光表現和大反差下的寬容度表現會越好,而象素尺寸越小(mp數越大),則光線充足的時候解析力會越高。換句話說,高象素總量和小象素尺寸,更適合理想光線下的成像,比如白天室外並且沒有高反差的風景,能得到較高的解析度,而低象素總量和大象素尺寸,則更適合非理想光線下的成像,比如室內,夜拍,以及高反差場景,能保留更多場景信息。作為手機相機,追求平衡是應該的,必須考慮非理想光線下的成像能力,在imx230和蘋果之間作折衷選擇是合適的,這也是不settle於marketing的表現。如果只顧marketing,那肯定是越高象素越好啊,IMX230兩千萬象素,做廣告多方便,反正消費者是不走腦子的,也只有蘋果這種已經穩固了市場建立了聲望的才敢堅持原則。

當然,最後的成像還要看鏡頭模組,還要看ISP和軟體演算法,不是單靠sensor決定的。成像好不好,最後看實測就好。


提起一加,可能大多數不知道,因為在過去的14個月的時間裡,在大陸一共賣了不到100萬。平均下去全國每個省不到十萬台。可能你身邊有朋友用著一加,但是大多數乍看會把它認為是FIND7。單就是這樣一部手機,在海外賣了150萬台。登上了時代周刊,矽谷很多人都知道這部手機,筆者有機會去過北京藍色港灣的一加體驗店,據說老外顧客佔七成左右,好多附近大使館的工作人員給朋友做代購(之前海外邀請機制)。一加為什麼海外賣的這麼好呢?它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模樣呢?它在發展過程中犯過那些錯誤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

為什麼海外賣的這麼火

  1.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性價比,顯然剛剛成立一年的一加還未形成產品溢價。試想一下,如果一加去年在海外定價與蘋果價格相差不大,它的銷量可想而知。

  2. 營銷做得好,採取老祖宗的方法,師夷長技以制夷,海外的運營團隊大多數來自海外,老外不是那麼好忽悠的,小米為什麼海外不順利,你拿著忽悠中國人的那套老外不吃。

  3. 極客圈公關的好,僱傭一個優秀的有人脈的海外員工帶來的媒體圈內資源是難以想像的,隨著極客的傳播,加之推特臉書的優秀運營,名聲自然而然的傳開。

  4. 與CM合作,國外CM的地位相當於國內MIUI在安卓深度定製的地位,一加需要的是把硬體做好而已。

為什麼國內銷量不好

  1. 國內賣了不到100萬,這個在第一年算的上比較不錯的成績,看看同期的鎚子和IUNI,這個成績著實不錯,但是看看海外的銷量,確實有些費解,難道真的與發展水平有關,為什麼發達國家的用戶去買這個手機,在中國,用戶都跑去中華酷聯。

  2. 其實這個與國內的營銷團隊也有一定的關係,雖然是劉作虎對外一直說是創業團隊,但是筆者認為劉十個十分謹慎的人,一加的營銷團隊大部分來自國內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前期主要開獵頭助其挖人。看看剛開始的蘋果,喬布斯的初始團隊。不重要新人甚至菜鳥確實節省不少成本,但是對於工作5年以上的人來說,銷售思維還是國內那套,沒有任何創新。

  3. 線下問題,一年時間,北京,上海,武漢幾個線下實體店。擴增速度差強人意,但是一味的開設也不一定有效果。不像金立,當年的劉德華造成的品牌效應可想而知,這次一加又請了韓寒作為品牌代言人,不知道是不是想擴大知名度。筆者經常和朋友開玩笑,有中國郵政的地方一定有金立店,沒有中國郵政的地方肯定也有金立手機店。未來的幾年內,建設自己的店面是一加一個重要的任務。

  4. 一加的售後還驗證了中國一個真理,售後做得好與銷量無任何關係。

一加需要改進什麼

  1. 首先還是人才問題,有心的人可以去一加官網投個簡歷看一下。有去無回,筆者認為優秀的公司要做到有去有會,這點可以學學小米。當然這還是與人力的習慣有關。

  2. 營銷,筆者認為一加是手機圈照顧搞機評測圈最好的手機公司,但是不要陷入一個文藝的怪圈,但是有時候頭條確實重要,國內的手機圈的現狀不是一家公司能解決的。

  3. 自己的系統,氫系統一定要做的優秀,筆者體驗過,目前的氫應該是國內最好用的系統之一,但是發熱及續航貌似都做得差強人意。半個月前一個大一的學生移植鎚子到一加,引起的火爆發現目前還是鎚子論壇津津樂道的話題。

  4. 對於周邊產品。劉作虎說要做一個無印良品的科技公司。對於周邊希望做好規劃,何時售賣何時不限量做好規劃。

  5. 既然要做一個無印良品的公司,就不要學習友商,什麼都碰,不要追風出什麼手環,路由器。堅持自己的初衷。

總結:

今年是一加手機的第二年,一加二在7.28也要即將發布。這一年對一加是一個關鍵之年,第一年攢口碑,第二年看銷量,如果今年銷量還是徘徊在100萬左右,那麼未來的一加的前途會變得十分艱難。


如果氫系統再不填補和CM分手帶來的遺憾,我懷疑我比自己想像的更愛岳父。


1.看到好多人說:「一加重度用戶」 、「一加深度用戶」,我不知道說這句話的意義?我TM買個手機還不用?

如下兩張圖:

『 額,突然想到,你們是說刷機么。 如果是的話,我還要吐槽:那可不得一直刷機么,畢竟連個正式的ROM都沒。 ColorOS1.2止步Android4.3,ColorOS2.0測試版發著發著眼看到Android5.0的ColorOS2.1了突然就沒了,原來是一加說自己做適配呢。 別再提CM了,你看看一加和CM的那點破事,我特么還以為是360和賽門鐵克的附體呢!』

2.評論中居然還有這種

大哥,你這個手機符合MD是怎麼看出來的?

『額,好像覺得,你是說氫OS么。如果是的話,我還要吐槽:引以為豪的Z軸都沒了,MD個鬼?』


3.下面是重點了:這手機剛剛發布你讓我評價什麼? 吐槽:配置無驚喜,指紋識別我還以為是三星和魅族合體了呢,後蓋我還以為摩托又被聯想賣給一加了呢,拍照中國式宣傳類比nubia之類,810處理器高通說根本沒有一加小米說的V2.1版本我也不知道誰對誰錯。

其實上述都不是太大問題,問題在於:劉總說別人ROM抄襲iOS為啥我感受不到你的氫氣哪裡像Android,說指紋識別放背後白痴為啥我覺得一加2的也是呵呵噠呢?

另外:一加1的氫氣:管理Dxxx(記不住名字了)說: 一定在夏天讓大家用到(嗯,提醒一下8月8日立秋),不會再有內測了(然後劉總說,呵呵,7月31開放內測)。

再說,一加1的問題太多:底部黃屏,光線感應反應異常遲鈍,跳屏。。。 前者一加手機客服說是正常的呢,如果不黃不正常呢! 後兩者,讓刷機刷機刷機呢。 么么噠,我謝謝你!


==============

總而言之,一加手機2和MX5與小米Note的地位差不多,至於你說怎麼評價,我說:該有的都有了『該有的噱頭都有了』。

我就是來吐槽的, 匿了。 我在想我也要不要來個:『利益相關:OnePlus One 重深度用戶』呢,因為我是窮逼,我就一部手機。

===============
7.28晚更新:
說好的優先適配第一代,然後最新版的氫氣是移植二代的系統(靜音按鍵問題、包裡面多出了一些默認App的圖標本來以為氫氣會有什麼更新看了今兒的二代發布才發現是為二代做的、一代氫氣的相機會在九月份集成…… )

當然最苦逼的還是:不刷機的一部分用戶就只能守著Android4.3玩咯。

其實,我也真不稀罕氫氣OS,但是你TM給我一個官方維護而且能用的ROM啊?


======================
8.2更新:
1.取消匿名:
之所以匿名,原因:我的回答有點跑偏,主要是吐槽一加對於一代的態度。 雖然是吐槽一代,看似不符合題意,但是各位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思考:一代槽點很多有硬體上缺陷有軟體上不足,這個會不會延續到二代?或者說不要只看參數看宣傳。 對於知乎上好多類似問題:如何評價xxx手機,往往出現在該手機剛剛發布之後,在這個時候誰也沒見過手機也沒人用過,如何去評價評論?那隻能靠硬體參數廠家宣傳,但是這些硬體參數以及廠家的宣傳是否是真的如表面上看到的如此光鮮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也就是吐槽一二,未必正確但大部分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沒有什麼個人的見解。匿名也只是怕別人攻擊咯,說我黑說我如何如何(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也可能沒人鳥我),怕麻煩所以匿名了。
但是匿名了也會出現以下問題:

想了想,不匿了。 我不是什麼大號也不是黑子。 我只是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說些問題,從而讓大家對於一加2能夠保持一個理性態度,莫要相信廠商宣傳。 看看一代,我們展望一下二代。手機沒用過什麼評價都是無用的。 我也想讓題主自己好好想一下,一個剛剛發布的手機沒有人真正的用過,那麼好多答案也就不具有太大的參考性了。
2.回應一下

一來,我沒有說過氫OS不像原生安卓,我是說不符合MD設計(Z軸的缺失)。
二來,我也想問一下什麼叫原生Android?原生Android是氫OS這樣么? 那為什麼還有氧OS? 一個系統我不看啟動器我看什麼?難道你讓我看命令行? 氫OS好多地方還就真不像原生Android,
借鑒誰也差不多能看出來,而且這些地方大多在啟動器上。 為什麼? 因為一加真也僅僅只做了一個啟動器!
一加還標榜自己純凈輕量, 引用Fview的一加2上手的一句話:

另外推薦看一看Fivew的視頻,還算可以:「FView 出品」一加手機2 上手評測

如果我說的有錯有問題,各路好漢指出來求輕噴。


有幸找人幫我搶到了門票,去了現場,容我一個高中生說幾句。

坐車寫的,想到哪寫到哪,可能比較亂,大家見諒。

演講依然是虎哥的風格,平(fei)鋪(chang)直(wu)敘(liao),可能是因為在現場的原因,比較激動,沒有看一加一發布會的時候那種想睡覺的衝動。

下面先說說發布會

1.說好的一分鐘講完配置呢?結果明明是講了整場發布會好么(╯°Д°)╯︵ ┻━┻
2.3th這事真的不容易注意到,我英語及格了,真的╮(╯_╰)╭
3.送的東西有點小失望(說好的送一加來電呢(╯°Д°)╯︵ ┻━┻),不過質量還是不錯的
4.韓寒出來的時候好多人衝到舞台前面拍照,竟然沒有保安去制止,確實值得批評。衝上去送花的妹子不像是托,貌似是從加油座席這邊跑上去的
5.不知道看場外直播的聽到了沒有。虎哥問勿擾模式為什麼設置成第三個電話才響鈴的時候,下面有個加油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答主瞬間笑瞎。

發布會結束之後玩命的往舞台右側跑和虎哥合影,然並卵,人太多根本擠不進去,只拍到了幾張近一點的照片

笑的還是挺燦爛的是不?(手動捂嘴偷笑)

沒有合影的我默默走去體驗真機,剛進去人還比較少,把五個版本的後殼都摸了一遍,黑搓腳石的手感個人來說最喜歡,凱芙拉的手感反而並沒有想像里的那麼出色

體驗機統一設置鎖屏密碼0728,不知道有何目的

指紋真的非常快,至少體驗上給人的感覺是這樣的,不用按下home鍵(home也本來就不能按)熄屏狀態下直接把手指放上去,大概一秒左右就直接進入系統了。整個體驗很「牛暢」,沒有卡頓。

屏幕確實很「通透」,亮度方面在室內沒有什麼體現,不過用過mx5的大黃屏之後,我對
這屏幕真的挺滿意的。。。。

激光對焦速度確實快,不過手邊沒有別的機器,沒有對比,但是相對於反差對焦(是叫這個名字吧。。。。)速度的提升確實是很大的。

謝天謝地沒有用2k屏幕!!!
謝天謝地沒有用2k屏幕!!!
謝天謝地沒有用2k屏幕!!!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另外一個細節是三段式的靜音開關,正常的模式下開關是在最下方的,推到中間是勿擾模式,推到上方是靜音。撥動開關手機會有震動提示,而且勿擾模式和靜音模式的震動是不一樣的,勿擾模式的震動提醒更輕一些,幾乎感覺不到,而靜音模式的震動相當明顯。這個小細節很贊,應該可以大大減少誤觸或者開關撥錯位置的幾率。

被吐槽位置太靠下的相機組件在真機上看起來並沒有那麼丑,而且這一小塊金屬的邊緣也是做了高光倒角的處理的,做工很細緻。

就先寫這麼多,來知乎以來第一次寫這麼長的文,有缺點請指出,有不對的地方或者有問題也歡迎和我討論( ????? )


7.30更新
今天跟別人聊到了厚度的問題,確實,一加2在現在的安卓陣營里算是相當厚的機器了,不過既然不影響手感,我倒是覺得厚一點沒什麼不好的,反而是那些追求極致的薄的機型做出了妥協(比如腰子6→_→)


7.31更新

有小夥伴要看看送的背包,我乾脆就把送的東西都曬出來好了。

包就不說了,給質量點個贊

紙盒子是個VR眼鏡,手機放到裡面就能看到3D效果,算是可以體驗虛擬現實了

剩下的眼罩,面膜,還有三瓶洗髮水什麼的東西是裝在那個小包裡面的,都是一加定製的,有一加LOGO。

還送了一瓶水,回家火車上喝掉了。


長文預警!

先說重要觀點:一加手機2的定價與定位之間存在錯位。

(初次看本文可以跳過本段)
對評論區 @王文劍@易西卡 以及很多對此觀點有不同見解的知友統一回復下:
一加的定價,始終是要跟著定位走的,除非定位變化(這個問題在一加身上並不存在)。一加的主要市場已經初步定型了:60%的海外市場,主要是一部分願意嘗鮮願意追求新事物的老外;40%的國內市場,主要是一小部分注重使用體驗,喜歡小眾的人群(問問身邊的人有幾個知道一加的你就懂了)。所以一加和小米和魅族和其他國產廠商,和三星這樣的經驗豐富的大廠商都是沒有可比性的。這種定位的目標消費者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他們追求使用體驗,追求小眾,購買手機幾乎是一年一機,頂多兩年一機,購機預算大約在2000-3000人民幣。而一加1999/2399的定價搭配上一加手機2的配置和設計以及做工,是與這部分消費群體有出入的。
所以可能有兩種可能:一加的市場因為定價改變而發生改變,更多追求性價比的人選擇了一家(這樣並不好,參見小米公司);或者就是今年消費者對一加手機2不夠滿意銷量不佳。
評論區繼續開放,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展開討論。

============/=====================
市場篇

大家應該也都看出來了,一加說白了就是OPPO的互聯網品牌,就像華為的榮耀中興的Nubia一樣。只是,這個子品牌從一開始就想從OPPO中獨立出來,讓大家認為這是一個獨立的品牌。很有意思的是,一加的市場分布幾乎是一半國內一半海外。再加上一加一年一機的發售策略,很明顯,一加的定位是精準面向國內外追求個性又嚮往完美的年輕人,目標年齡35封頂。


不一樣的市場策略,成就了不一樣的一加2。


機型分析篇

一加2的配置可以說一點不拉風。這年頭這個價位安卓手機用這個配置的都數不過來了。810處理器,3/4 GiB 內存,1300萬像素攝像頭和3300 mAh 的電池,這些東西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優點:
那麼,一加的差異化優勢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攝像頭:激光輔助對焦和光學防抖這對組合,再加上這1.3μm的CMOS,可以說無論是白天拍還是拍夜景都能獲得很好體驗了。個人感覺劉作虎在這部分說了很久,也能看出拍照是一加傾力打造的。好模組再加上一加宣傳的十分精準的白平衡和比iPhone 6 Plus快10ms的相機啟動速度,軟硬結合,可以說能夠提供較為完整的拍照體驗和感受。

屏幕:堅持使用1080p絕對是正確的!從這一個決定就能看出一加對於所謂「發燒」和實際需求和體驗之間的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在這塊1080p的屏幕上,大幅提高亮度達到600尼特,絕對能應對陽光了。(我的HTC One M8 536尼特陽光下還是略有不爽,但是600尼特我敢說絕對接近完美了。小米的」陽光屏「動態對比度就是忽悠人的,試想陽光下給妹子拍了張照片給她看時屏幕變成了那個熊樣,還不得挨巴掌啊。。。)

指紋識別:劉作虎並沒有在發布會上說採用了哪家的方案,但是從宣傳的速度上來說,絕對是很令人驕傲的。這種極速是接近完美的,0.36秒的識別速度幾乎是達到用戶體驗的極限了,就算將來再快幾毫秒,個人認為也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如果一加的指紋識別能夠在拓展應用場景(現在光有個支付寶)、提高安全性和識別精準度上下好功夫的話,那麼可以說這絕對是頂尖級的指紋識別方案。

勿擾模式實體滑塊
這個滑塊可以說是整個一加2的點睛之筆!!!一加真正挖掘到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創新的三段式滑塊能在口袋裡切換到各種模式,實用至極。至於勿擾模式重複打幾次才能呼入,這點還是仁者見仁吧。

定製後蓋:多樣的後蓋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也是個性化的體現。在標準的砂岩黑以外,還有竹製、黑杏、酸枝、凱夫拉四種定製後蓋。這點也是仁者見仁吧,但我覺得凱夫拉款真心漂亮

外觀設計:這點只能和同價位的產品做對比了,無論是邊框還是曲面後蓋,包括整機的流線設計,給一加2的同價位競爭對手做了很好的榜樣,大家都學著點。(我的意思是多搞搞工業設計,不是讓你們抄襲啊喂!)另外,一加沒有擴大屏幕,

總結下,一年一機的策略讓一加有足夠的研發空間,使得一加2的以上優點十分有競爭力。但是我認為硬說它是2016年的旗艦機有點過分誇大了。

缺點:
那麼,一加手機2究竟存在那些問題呢?

根本問題:定位和定價存在差異。一加的定價我認為稍微有點低了。1999和2399的價格我認為限制了這部手機走向完美。綜合一加在海內外的口碑和定位,我認為整機價格提升到2500是可以接受的。而我認為i定價與定位之間的錯位,是以下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功能缺失:如果說缺少NFC和無線充電功能是因為用戶使用少,那麼快充的缺失就是比較大的失誤了。(官網說5V2A快充,10w也算快充……都用曉龍810了你不用15w的QuickCharge2.0?)

儲存空間:不支持MicroSD卡拓展是一個遺憾,但既然Google大法官方的態度就是不鼓勵,那就算了。但是!給人家3GiB的內存就只給16GiB的儲存空間?你以為用低端的就不是人啊,這年頭光曲庫就得好幾個GiB。另外,只提供16GiB和64GiB的選項,而且和運存捆綁搭配,很明顯就是在耍流氓如果一加將16GiB的版本更換儲存容量為32GiB,絕對會大幅度增加誠意,用戶滿意度必然增加,當然,其實支持拓展才是王道,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需要SSD那樣快的儲存介質,性價比最高的MicroSD卡是音視頻以及圖片儲存的最佳介質

後蓋:成也後蓋敗也後蓋,可更換後蓋的確能充分體現個性,但是很明顯因為可更換後蓋,破壞了整機的一體性並客觀上增加了機身厚度(請參考HTC One M7的國際版和國行版的差異)。而且可更換的後蓋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廉價感

取消了指紋識別區域的按鍵功能:這明顯是沒有仔細考慮的結果。只要是技術上增加觸摸時觸發「Home鍵被按下」的指令就好啦,一味地取消按鍵功能只能增加iPhone轉一加的用戶的學習成本,影響用戶體驗。(個人認為很有可能是因為做成實體鍵會有使用壽命且成本會提升,又回到了最初提到的根本問題:定價錯位)

(補充:雙閃光燈):感謝評論區的知友 @忘穿秋褲 提醒,原來一加手機2背部的閃光燈是雙LED閃光燈!不是雙色溫!這一點就看出誠意不足了。雙閃光燈和雙色溫閃光燈差了可不是一點兩點。一加這一點把我都給耍了。差評!

缺點總結一句話,細節仍不夠到位,但主要原因是定價的錯位。

系統篇

國內篇——氫OS
可以說氫OS是一加在和CM合作受阻,Color OS 表現不佳的情況下,以突出品牌特點和吸引目標消費者為目的的,基於Android 5.1 Lollipop定製的手機操作系統。題主試用過,說說我的感受。
氫OS從整體上,屬於標新立異型的,從系統界面到每個系統應用幾乎都進行了定製以體現出一加的特色。整個系統整體的感覺還是比較好的,可以看出一加做系統很用心,但是很多細節上還是不到位。這可能是大部分定製系統的通病吧,沒有其他解決方法,這能用時間來修復。
主屏幕:一加借鑒了蘋果和鎚子,在主屏幕上不給你太多自由(把安卓的特色——窗口小部件還給我!)從主屏幕上下拉可以調出類似Spotlight的搜索框,只不過是用九宮格來進行快速搜索,好評。文件夾的設計,個人覺得,不能說好評,因為其實有點浪費屏幕,但是說一加在設計上下了功夫是真的。
氫視窗:這個氫視窗說是給你33%的自由,實際上就是一加版的Google Now Cards。看圖就知道了。
簡訊:用了好幾天,有些簡訊能變成卡片有些則不能,看來適配要增強。還有一點就是對安全性的考慮。簡訊都被上傳分析了,這樣真的好嗎?
相機:相機的啟動速度比較快,估計只有S6比它快了。可惜相機的風格就是蘋果的風格。沒大有太多可定製的選項,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只會用Auto吧。
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這個就濃濃的蘋果味了。通知中心還有MD的影子,左右滑動借鑒了Google Gmail 的 Inbox,實際使用體驗一般,畢竟又是新的學習成本。而控制中心,明顯的蘋果味。是否真的方便其實我個人覺得並不見得。原生系統的控制中心不過是雙指下拉狀態欄而已,又是新的學習成本。


整體評價:氫OS可以說是針對國內用戶的深度定製OS了,說到底,只有一個特性(不是優點也不是缺點):特立獨行。沒大有卓越的優點,也沒有明顯的缺點,整體表現一般。

海外篇——Oxygen OS
既然一加的大部分市場都在海外,那麼真的有必要談一談氧OS,雖然大部分人還沒有用過。
與高度定製優化的H2OS相比,O2OS就明顯的收斂許多,大部分操作還是和原生系統保持高度一致。比如Google Now Cards,比如增加了使用虛擬屏幕按鍵的選項等等。系統界面幾乎沒改變,原生鎖屏原生桌面原生設置……內置的許可權管理和MAXX Audio的音效增強以及SwiftKey輸入法,讓老外真的樂,樂開懷。
總體來說,氧OS叫它OS有點過了,跟原生安卓換了個主題和啟動器差不多。

發布會篇
牛作虎的發布會其實沒大有吐槽的地方,牛作虎的發音其實和翔米和魅族的CEO相比好太多了。
不過發布會也是糟點慢慢,除了幾位知乎用戶提到的3th,方言口音之外,還有這些:
1.發布會的整體:這場發布會自然沒法和樂視那幾千人的規模比較,但是發布會節奏變成這樣也真的是太low了。
什麼叫一分鐘看配置@@@###!!!

2.PPT的使用:整個PPT絕對能說得過去,只是劉作虎自己不拿遙控器不說,跟台下切片的還沒有溝通好。深度懷疑劉作虎到底知不知道台下那個沖著他的屏幕叫做提示器,是給他看的。。。如果PPT的銜接和切片等等做得足夠好的話,其實很多問題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什麼講漏了,說著說著片子切到下一張了什麼的。。。

第一次在知乎寫這麼長的回答,感謝大家辛苦的閱讀。
=====================
感謝以下知友,他們為本文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貢獻 @鍾豪@ZhongWen Lian@忘穿秋褲@林子焱Leo
=====================

  • 如果您贊同本文,歡迎點擊贊同,讓更多的人看到它;
  • 支持我寫出更多精彩,歡迎感謝,另誠意征粉;
  • 本文僅為個人意見,如您有任何不同觀點,評論區隨時為您開放。

07-30更新了youtube最知名科技博客MKBHD對一加工程機的兩周上手評測,其中有對續航,發熱和攝像頭質量的測試!
本文前面有大段個人情感宣洩,想看手機本身內容的,請跳躍至後方,謝謝!
-------------------------------07-29--update-----------------------------------

這類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這位小米科技產品公關經理,微博認證為「小米手機上太空項目策劃人」的小米員工,現在還在微博上和網友罵著。

我一直強調,一個公司員工的精氣神,就近乎代表了這個公司產品的精氣神,而這位小米公司高管的表現,進一步堅定了,我對以小米為首的國產無底線營銷炒作流氓品牌的堅決抵制。

可見,一加科技所謂的友商,就都是這樣的流氓,你要說知乎上沒有這些流氓花錢買的水軍故意來黑,我是不信,太多的答案,優點一概而過,或者根本沒有,全是缺點,而且是大量未經證實的缺點,什麼硌手,不能擴展SD,後蓋可拆卸,都成缺點了,攝像頭,就因為沒用sony,所以在沒看到實測樣張的情況下,就斷定攝像頭是弱點,呵呵,我不明白,這些毫無任何水平的黑文為什麼在知乎那麼有市場,當初劉作虎選擇把市場重心放在海外,我起初不太理解,但是現在完全理解了,並且希望他乾脆把精力全部放在海外好了,反正我有個經驗,只能海淘的手機一般都是好手機。
-------------------------------------------------------------------------------------------
警告:本文開頭會出現大量令人不愉快的情緒性發言,各大國產國際知名品牌的NC粉,死忠粉,或者想聽看似冷靜的一加黑文的,請繞道,來知乎答題,不是為了騙贊,騙關注,騙炮,咱就講究一個真誠交流,直抒胸臆,不吐不快,所以下面多有得罪了。

--------------------07-28 update (發熱,系統已更新,見最後)-------------------------
看了下各種答案,各位米粉,煤油等所謂智能手機「發燒友」,「專家」們,求都別買也別關注一加手機行嗎?

如果說,一加的發布會叫「吹的震天響,相信一分錢一分貨,參數好然並卵」什麼的,那魅族和小米等友商叫什麼?按照現在知乎各路所謂發燒友對一加的態度和標準,魅族這種發布了MX4(系統,做工垃圾)和MX4 pro(系統+硬體都垃圾)的公司就應該倒閉(魅族的發布會我都全程看了,白永祥,呵呵),小米從一代一直到小米note,一路虛假宣傳,玩各種惡意炒作,也早應該被告上法庭。但是結果呢?你們被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臉以後,除了對黃章和猴王戲謔兩句,不是照樣做著死忠粉絲嗎?整天說著「國產手機廠商不容易,花那麼點錢,不要用三星,蘋果的標準來要求」之類的,那麼一加呢?一加就不是國產廠商了?就是國際大廠了?SONY從Z1到Z3+一次又一次的秀著一個所謂國際巨頭是如何玩死自己的,當初一幫所謂的「發燒友」嚷著,SONY都解決不好810,別人有可能嗎?現在事實證明,SONY,索尼大法,恰恰是主流安卓廠商里對810處理器優化最渣的,幾乎已經到了無法正常使用的地步(相機啟動一會兒就過熱關閉),寫作2000萬,使用中變成800萬像素的金相機簡直就是個笑話。如此這般事先做有罪推定,雙重標準,或者崇洋媚外的答案屢見不鮮。

我有時候甚至想,劉作虎乾脆就退出中國市場算了,反正他自己多次表示,也沒想賺大錢,就是做自己滿意的產品,所以才能460多天不發布產品,要想賺快錢,學友商發布幾個999的」青年良品「也好啊。中國用戶都太」懂「手機了,所以劉作虎的微博下從來都不缺叫罵的黑子,老外都太傻X了,沒見過小米魅族華為的好手機(顯然,這些優秀的國產品品牌覺得國內市場就夠了,並不屑於賺老外的美金),所以只會在twitter上伸手求邀請碼!

不錯,一加是個不入流的小品牌,騙子公司(不懂手機專用)oppo的乾兒子!
你們需要的是用上三星7420處理器,厚度5mm攝像頭不突出但是能輕鬆拍清月面,UI充滿「國產」特色,音質秒殺HIFI真男人,3000毫安以上電池一個小時充滿,經過XXXXX工序的一塊不鏽鋼/航天材料/隕石材料的藝術之旅的手機,對了,做到以上這些是基本的,售價還不能超過S6的三分之一!

我覺得,一加真的做不到,也永遠達不到你們發燒友的要求,還是雷總,黃總這些真正懂手機的專業人士可以辦到。

還有,答案里列了一大堆數據寫了一大堆黑文的胡傑,人家問的是一加2手機,您是不是看走眼題目了?寫了個最長的答案,就是想證明一加1不行嗎?即使您說的都是真的,一加1垃圾,然後外媒和國內的評測都是水軍,那和一加2有直接關係嗎?xbox一代垃圾所以XBOX360也註定垃圾是您腦袋裡的推論過程嗎?如屏幕亮度,OS,音質,發熱等等各種未經證實或者已經證實是謠言的數據或者新聞就往上面放了,不得不合理懷疑你是一加的友商請來的專業「發燒友」。

知道寫了太多情緒化的發言,也知道寫了以上這些,這答案幾乎就註定墊底了,以前我不相信知乎的環境竟然是這樣,但是自從在評價小米的問題中,批評了幾句小米的營銷和宣傳模式就遭到米粉的圍攻,我就知道至少在手機類問題里,知乎現在的環境不比貼吧要強出許多了。

但是,我不care,我說的都是自己的肺腑之言,我從來沒想說服過任何一家手機的粉絲,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改變你們的看法,所以,歡迎反對+沒有幫助+屏蔽。

---------------------------------原文-----------------------------------------------------
150萬的銷量,其中海外佔60%。

一加,註定會在國內惡性秀下限的營銷炒作中被各種黑子的聲音給淹沒,這些黑子們中有米粉,有煤油為代表的國產手機粉絲,甚至有大法粉,諾粉和果粉為代表的國際品牌粉絲,作為一款推出時手機市場便已成為紅海的品牌,一加必須要做到遠超現有品牌的品質和不斷的曝光量,才有可能在國內取得它應得的地位,但是作為一個新的團隊,新的品牌,再加上掌門人劉作虎「不會來事」的個性,即使背後有oppo作為支撐,一加也不可能做到上述的幾點。

我是一個從一加誕生就一直關注這個品牌的數碼愛好者,因為我在國外,所以對一加的成長和它取得的成績,可能會比國內一些不怎麼關注它的「手機粉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但是,就因為這點,就把我污衊成水軍,寫軟文之類的,一律刪除+屏蔽

不貼什麼PPT了,反正按照劉作虎的話說,就是現在安卓你能用到的最好的配置(三星只給自家用的那些黑科技不算)。

我一直認為,國產手機廠商,各家公司的boss氣質幾乎就決定了這個產品的氣質,所以,我一直對小米不感冒,對現在商業化過度的魅族很不以為然,華為的機海戰術也讓我沒有絲毫興趣。

而劉作虎一直給我感覺是低調踏實的,不喜歡也不善於吹逼,炒作,攻擊友商,典型的理工男,每次發個微博最多也就幾百條轉發和評論。而這麼重要的presentation能說的那麼磕磕巴巴,讓人瞌睡也是醉了,說真的,同樣的產品,讓老羅或者猴王來發布,現在微博或者知乎早就炸了。

發布會一開始的時候,展示出了很多國外用戶的評價和成績,從這點上我也能看得出劉作虎的鬱悶,在國外受到如此讚譽,這麼成功的產品,在國內為什麼就沒大熱起來呢?難道炒作和畫大餅真的就是產品成功的必經之路嗎?從發布會整個的風格來看,一加還是會繼續走低調務實路線,沒什麼特別尖銳的語言,整個給人的感覺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對產品充滿自信。

說實在的,一個公司的第一款產品,能做到像一加一代那麼成功,不是那麼容易的,儘管有著黃屏等毛病,但是整體而言,一加一代在大多數購買它的用戶心目中是優秀的,甚至超值的,在老外眼裡,更是刷新了他們的三觀,讓他們對蘋果或者三星旗艦賣那麼高的價格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也是我長期關注youtube的科技博客得出來的感覺。

一加二代發布以後,國外媒體果然第一時間跟進:

國外主流科技媒體第一時間被一加發布會刷屏(別忘了,今天可不只有一場發布會,還有老牌巨頭MOTO),作為一個在國外的中國人,真的有點自豪:

亞馬遜用戶對一代的評價(注意,國外現在還沒有降價,維持原價,這對一個上市超過1年的數碼快消品來說,幾乎是奇蹟了)

五星好評接近70%

看了下一星的評論,基本是用戶不會刷機,不支持T-Mobile的網路,得不到官方的售後技術支持等(這對習慣體貼客戶服務的外國消費者來說,確實是有點無法接受)

當然了,我不是說國外用戶比中國用戶高一等,他們的關注或者認可有多重要,而是,一款在國外取得成功和大量關注的產品,那麼它本身即使不能達到讓國內用戶交口誇讚,那也不會出大的質量問題。

最後,一張發布會的圖片應該就可以總結一加二代的特點:

是不是覺得過於簡練了?小米和魅族發布會上慣常聽到的各種「碉堡了」的形容詞,在這裡很難找得到,至於這些發布會上的承諾,可信度有多少,我是建議你可以先去了解下劉作虎這個人,看一看他的訪談,我相信,這對你購買手機的參考作用比單純看評測都管用。

最後,上幾張高清圖,我對外觀的感覺是,沒有驚艷到我,但是很耐看。

由於我現在不在國內,當時在國外就很想購買,但是苦於ebay上50刀一個的邀請碼,所以就暫時用我的nexus5,不過我很快就回國了,沒想到國內也學習國外同樣來邀請碼這一招,估計淘寶上高價賣邀請碼已經是必然的了,不過這也是前期產能跟不上所採取的辦法,畢竟,拖了400多天,實在是不能再拖了,如果邀請碼的價格在100以內,我還是會選擇第一時間體驗這款最新的國產旗艦,如果炒的太高,我會等開售2,3個月以後再選擇購買,畢竟,我這錢給黃牛賺走,實在太憋屈了。

------------------------------------07-28 update------------------------
對OS好奇的,可以先參考網上的宣傳視頻:一加OS的開發團隊就是原來PA的團隊,經常喜歡刷機的朋友應該了解了,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
視頻封面一加手機氫OS場景視頻—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視頻封面一加手機氫OS動畫合集視頻—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關於系統我再多說兩句,一加在海外的高知名度確實可以作為它系統方面很大的加分項,為什麼這麼說呢?用nexus的或者經常逛XDA論壇的應該知道,國內論壇里的大量ROM,內核等等,大都搬自XDA,所以,如果一款機器在XDA上是明星機型的話,那就意味著他有大量國外GEEK製作的ROM,內核,UI可以選用,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幾乎可以說等同於硬體,我的老N4,N5就是靠著這些不斷更新優化的內核,ROM,至今保持著不落後與主流機型的流暢度,而我相信,一加二代必然還是會延續一代的勢頭,成為明星機型,所以,ROM這方面,我覺得現在反而是一加強於各個國產機型的一點,畢竟,有問題咱不用眼巴巴的等著官方發正式版的ROM啊,煤油都懂的吧?

性能,發熱
關於發熱問題,我的意見是
810有先天不足,發熱巨大,這個鍋高通跑不了
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就完全無法處理和解決。
同樣是降低頻率,關閉核心,降低10%,30%,50%,關閉1個核心,2個核心,3個核心來達到同樣的降溫效果,就代表了廠商不同的優化能力。
作為消費者,不應該去管到底降頻了沒,怎麼降頻的,而是應該關心,玩大型遊戲的時候,到底發熱厲害不厲害,性能有沒有影響到遊戲體驗,如果這些都能被解決好,就不是問題。
新浪科技在試用現場給出了跑分和溫度測試,雖然不是很嚴謹,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加還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實際表現中,現場實測新機安兔兔跑分56000+,這也和1080P解析度有所關係。實測在三次跑分後手機高熱區域集中在頂部,最高溫度僅37度(測用機器存在恆定3-4度偏差),僅從現場性能和溫控看,都稱得上非常優秀(充電滿負荷測試我們會在後期進行)。

-------------------------------07-30-----------------------------------------
MKBHD 的原名是Marques Brownlee,以高質量的數碼產品評論視頻著稱,YouTube 視頻訂閱用戶數量有 266 萬之多,視頻總觀看次數近 2.8 億人次。他在兩周前就拿到了一加 2 的工程機,並在今天發布了上手視頻。

如果大家覺得國內評測收錢水分太多,那國外的知名評測總是可信度高點吧?

短短時間3000多評論,經常上youtube的應該知道這種熱度意味著什麼。

總結一下,他說了五點:

  • 指紋識別的速度和精度都屬於優秀的水準;
  • 電池續航比上代一加1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要明顯好於 Galaxy S6 edge;
  • USB-C 在使用過程中足夠方便省去了辨識正反向的麻煩;
  • 溫度控制比預期中要好,大型遊戲時溫度有升高,但是性能並沒有受到影響;比他去年測試的LG G3的發熱要低。
  • 氧 OS 輕便簡約(對不起,國外上市的就是接近於原生系統的氧 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1av8wCH7CI,大家可FQ觀看

相機
關於相機問題,他也特別測試了,一加這次用的卻是不是主流的SONY照相模塊,但是,是不是用sony的就成像質量好,不用的就一定差呢?
其實,今年有很多手機廠商改用其他家的感測器,聯想的Vibe shot使用的是三星ISOCELL感測器,OPPO的R7、Vivo的X5 Pro也是非索尼感測器。

一加採用的後置攝像頭是OV的13860

 關於OV,早幾年也一度跟索尼平分秋色,還是iPhone手機的感測器供應商,不過現在索尼在感測器上如日中天,OV影響力小多了。這款OV13860是OV公司去年底發布的新一代感測器,是首款使用PureCel-S技術的背照式感測器,CMOS尺寸為1/2.6寸,1300萬像素,1.3um像素大小,所以在CMOS尺寸及像素大小OV13860要比1/3寸的IMX214更好,更大的像素可以提高感光效率,所以一加在發布會上極力強調一加2感測器的像素麵積大了34.7%,夜拍能力強大。

此外,OV13860也支持30fps的4K視頻錄製,支持120Hz慢動作拍攝,功能並不弱。

在視頻里,MKBHD給出了他的結論
現在拍照最好的手機仍然前三名仍然是三星S6,LG G4和IP6+,但是他仍然願意給一加2代A-的分數,不屬於拍照頂級但是屬於拍照優秀的手機的level。
我個人覺得,這雖然和劉作虎說的拍照TOP3有差距,但是2000塊的價位外加OV模組,這樣的評價已屬於不易,關鍵是,評測的是工程樣機,不排除量產機對成像(如白平衡)做了更多的優化,所以,要達到A的評價,也不是不可能。

to be continued...


今天去藍色港灣看了1+2真機。說好不好,說壞不壞。
1.先說UI,首屏科技感很足,但是其他屏純色背景加上某些APP醜陋的圖標之後還是顯得土。可以考慮彭總說的背景加上一點有質感的紋理。總體簡潔美觀略顯簡陋,個人感覺簡潔文藝和簡陋的度還可以再把握的好一點。
2.再說外觀,不知道你們怎麼看,但平時對手機無感的女朋友似乎一語道破天機。她對比了1+1和1+2,說還是1更有設計感,2外觀太普通。想來也是,雖然2上了金屬邊框,更有質感,但僅就外觀設計來講,似乎1顯得更有辨識度,2能讓你從芸芸眾機中認出的恐怕只有HOME鍵了。

觸摸式的後母鍵使用起來並無不妥。

彭總說到的厚度,的確,砂岩黑的厚度勉強可以接受,其他四款都厚的略有點超出如今人們對智能手機的認知範圍。凱夫拉手感很好,其他三款:黑杏,酸枝和竹子手感並無太大差異。提醒諸位,黑杏看似是凹凸不平的木頭質感,實際上仍是百分之百光滑的,怎麼說呢,黑杏和酸枝看著有質感,上手就有點夢碎的感覺。

排行砂岩&>凱夫拉&>酸枝&>黑杏&>竹製
需要說明的是,砂岩排第一主要是因為薄。

3.相機的話,在體驗店裡也沒什麼好測的,就瞎拍了幾張,體驗還行吧。就是從按下快門到生成照片的時間略有點長,不夠乾脆。

卡片式簡訊,限於環境無法體驗

各種實體按鍵手感都不錯。

總體來說,如果要我在一加和小米,魅族,華為的同價位產品中選的話,我選一加。不過實際上我什麼也不會選,因為我是錘粉。


比一加1重
比一加1厚
比一加1丑
比一加1cpu差

這樣全面倒退的第二代手機世所罕見

哦,剛聽說還缺少nfc,電池3300毫安用起來會尿崩,還沒有快充。大家可以散了。


利益相關:1+2手機用戶,10/1日購於上海淮海路旗艦店

花了我2600多塊,買了1年的保險和黑木後蓋,還送了件t shirt以及一加的小狗,另外還有鋼化膜。

用了1+2後教會了我一個道理,以後買手機千萬別看配置是否合理!千萬別看評測!!千萬別認為可以買到性價比高的手機!!!

吐糟的集中在配置看似合理卻體驗欠佳的攝像頭上!
問題一:對焦速度慢,真的慢,還糾結!結果導致我拍人很容易失焦!
問題二:快門速度慢,真的慢,按完拍照按鈕後至少要過半秒後才完成拍照,導致後很容易拍糊!
問題三:環境昏暗的情況下取景框明顯拖沓,已經無力吐槽了,這尼瑪好意思說是2015年旗艦手機的攝像頭配置!
問題四:hdr合成不是自動偵測,需要手動開啟,這個就算了,人家隔壁小米4也是的,但是,人家小米hdr的合成可使秒合的啊,1+2可以合個3-5秒,我tmd也醉了,這感情在用2年前的手機!
問題五:白平衡偶有極度黃,這個倒算了,因為我就碰到過一次!

以上這些問題真的是OV這個廠牌硬體不給力嗎?樓上的一加產品經理說這可是一塊高端的產品,我相信他說的是實話,那為什麼實際的用戶體驗會那麼糟糕?難道一加的工程師都是零時工????難道做手機就是簡單賣硬體????一加這次讓我看懂了,2500塊的國產手機和4000塊的棒子手機之間的差距!

————————————————————————————————————————

吐槽完了,我個人是比較看重拍照的,以前玩單反相機和膠片相機,所以對成像有點要求,所以吐槽會集中在相機上,其他的問題我都覺得是小問題,指紋識別率的確不高,但是這需要用戶自己學習如何讓手機更好的識別,手機的確比較重,但我在地鐵上也看到有女性用戶使用1+2,h2os功能較少耗電感人,你可以刷氧os,我就喜歡氧os給我帶來的原生安卓的感覺,小米用戶可以繞道,810是電老虎,嗯,但是論續航,我上一台小米4也沒好到哪去,一天也是2沖。

————————————————————————————————————————

接下來說說優點:

我為什麼會買一加二?主要是因為一加體驗店離家不遠,沒事過去體驗了兩次,覺得還不錯,後蓋可換,官方紅色保護套非常騷!作為一個安卓老司機,一直喜歡原生安卓的感覺(這的確是個病,已無葯可治),前段時間換了小米4後,總覺的各種不爽,買了一加二時特地關照店員刷了氧os,雖然店員小哥說在國內不方便,我只能笑笑,我不care google service,I just love android!xda論壇上一加二也是一台熱門機器,平時看看也覺得熱鬧,2500塊左右的手機一加二的確提供了不錯的硬體配置,但我絕對不會推薦別人買,除非你是一個最求個性的安卓老司機!!!

最後上幾張一加二拍攝的照片,自從用了一加二後,治好了我多年手抖,急躁的毛病。。。。

夜間手持拍靜物的效果不錯,前提是靜物!!!!!再來2張白平衡嚴重偏黃的證據

最後,希望樓上的一加產品經理能少吹牛,能帶領團隊在系統層面上多用功,再將來的固件推送中持續優化,特別是相機的對焦模塊!!!!!


說一點個人認為最大的創新:三段式的靜音鍵。

不了解或沒用過「原生」lolipop的童鞋可能又會說這有什麼創新,分明抄襲iPhone。

其實並不是,在5.0開始,Google將原來的「鈴聲、震動、靜音」中的靜音細分為了「勿擾和完全靜音」。

又有人會認為這沒什麼卵用,確實在5.0上的體驗並不好,因為一個音量鍵又要控制音量調節,又要控制「鈴聲、震動…」這些,經常會出現誤操作。

而1+2這個靜音鍵則將這些功能從音量鍵上分離開來,做到了真正的軟硬結合,這個按鍵會大大提高此項功能的利用率,這和某「窒息」手機的靜音鍵是完全兩回事。

在YouTube上的一些知名播客對1+2的這枚靜音鍵都給予了好評,而國內某「客觀、獨立、第三方」評測機構的CEO在今天上午在某網站進行發布會同步直播時認為這枚靜音鍵並沒有什麼卵用……嗯,你知道我說的是誰(其實他在上手1+2與IP6P進行對比的時候也是槽點滿滿,等他們放出錄播,有時間再慢慢吐槽)。

扯點別的,作為老的原生安卓用戶,1+2是唯一讓我有購買慾望的國產安卓手機,而系統方面「氧OS+本土化」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接地氣的安卓系統(或者moto的本土化要做的再好一些,也行),氫OS雖然有自己的一些特點,但是習慣了Google Now Launcher的我來說還是有些接受不了它的一些改動。

利益相關:沒啥卵利益,前Nexus4、現Nexus 7 2013、Sony Xperia Z3 Compact用戶。

一入索法深似海,索尼大法好!


可以說配置看起來不是絕頂,但是有著細膩的選型和搭配。哦,有個問題,9.8mm的厚度雖然不是太明顯,但是數據感人。
接下來的之後補充。


之前是一加1的用戶 ,1代使用了一年多,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所以8月4號就搶了一台一加2,剛上手兩天,可以說體驗還是比較糟糕的。


外形上來說,一加2實在是太厚重了,官方的數據是9.85毫米,加上買的酸枝後蓋,實際的厚度應該超過1cm了。5.5寸大屏,175g重量,還有這麼厚的機身,握在手裡的手感實在是不怎樣。

至於氫os,目前只能算是一個半成品。雖然說有些地方有一些亮點,但是一些基礎功能的缺失嚴重降低了用戶體驗。比如在用手機qq的時候,一般安卓系統按住菜單鍵就會彈出一個菜單欄,然後就可以退出qq,但是氫os上的菜單鍵就沒有這樣的功能,所以qq是沒有辦法退出的,只能殺掉後台進程。官方宣稱一加2不發熱,可是實際情況是發熱比一加1嚴重很多,掉電也很快,不知道是曉龍810的原因還是氫os的優化問題。

指紋識別準確率還是不夠高,手指只要出汗了就識別不出來,這幾天每次用手指之前都要把大拇指在衣服上擦一擦。

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上手兩天以後,我已經好幾次漏接別人電話了,這種基礎功能的問題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使用一加 2 差不多一個月了,期間也產生很多了對一加 2 的思考,並且把它們寫了下來。總共有三篇文章,字數太多就不一一碼字了,附上公眾號文章的鏈接:
談談 OnePlus 2 這顆實體 Home 鍵
談談 OnePlus 2 的「三段式」開關
談談氫 OS 的那幾個「特點」


推薦閱讀:

TAG:手機 | 智能手機 | Android手機 | 一加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