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有天賦這一說嗎?

題主今年初三,課外接觸到了一些熱力學和微積分的知識。然後驚奇地發現熱力學的幾個基本定理和微積分中微分和積分的意義(大致的模式)自己曾想到過,這是不是有理科天賦的表現?同時,我自認為對於物理概念的理解超於常人。平時理科很好,但是做數學競賽時又感覺大多題不會(這裡指聯賽的題吧像希望杯睿達杯什麼的題也大多都會)。請教一下,我選擇在這方面發展會不會有好的研究成果?希望有相關感受或是經歷的人回答一下,謝謝


理科有天賦,初中悟出熱力學定理和微積分什麼的確實很不錯,但是遠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牛。
題主這種感覺我中學時也常有,後來才逐漸明白以下的道理。

首先,這種覺悟能說明你有一點悟性,但也僅此而已,因為你的「驚人發現」很大程度上受了環境影響而不自知,所以不要有生不逢時的錯覺。
要知道你所接受的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也就是說整個教育體系從邏輯上就站在現代科學之巔,如果你順著教材的邏輯線走,會覺得那些定理的推導是自然而然的(這種自然而然是人類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作為一個有些悟性的人,在這樣一個既有的邏輯體系中,即使你不知其全貌,也很可能跳躍式的將學科邏輯往前推好幾步,而如果把你從這個體系中剝離,放在科學知識相對碎片化的牛頓時代,即使假設你有和牛頓相似的學識,你多半也悟不出個所以然。

其次,就像之前有人說的,想到和做到有很大差距。
很多人說易經中有二進位的思想,祖沖之有微積分思想,我不想直接否定這種觀點,但是至少要清晰的認識到,從二進位思想到馮諾依曼機的二進位實現,從割圓術到微積分知識體系的建立,這之間的鴻溝是無比巨大的,千萬個聰明絕頂的科學家的工作才完成這樣的跨越,而成名者只有這一漫長過程中最關鍵的奠基者,最高的科學榮譽屬於知識領域的構建者,而不是模稜兩可的理論符號的提出者。

再次,近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高度專業化,這已經不是一個屬於天才和英雄的時代了
把你叫得上名字的科學家列出來,你會發現近五十年來的人少的可憐,這不是因為天才變少了,而是科學發展的必然。換言之,某個天才哪天靈光一現提出巨牛逼的思想改變世界這種事情已經幾乎不可能發生了,學術界趨勢是人員職業化、資本密集化、領域細分化、合作常態化。

當然也有人能兇殘的跨界,打破我以上說的這些論點,在此緬懷一下這個時代真正的天才,前段時間去世不久的 Alexander Grothendieck,他確實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數學界,但是又有多少人聽說過這位愛因斯坦式的人物呢,估計他的去世還沒有一個彈丸之地的資本大鱷去世的影響大吧,sigh~

所以,題主有不錯的悟性,但也沒有太特殊,好好做題好好看書,打好數理基礎,等你未來摸到了學術界的邊邊,再來考慮要不要將人生投入到科研事業中吧。


要作學術的話 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可能絕大多數作學術的人天賦都差不多 剩下的就是努力 運氣
只有很少數工作才會和天賦有那麼些許關係

初三畢竟還是中二的年級 隨便搞出來一點什麼就覺得沾沾自喜 你要是真的象作學術的話 以後肯定會發現 隨便抓一個人都能找出不少這樣的中二事迹


天分不是必要的,但非常有用處
----楊振寧


那。。不匿了。。

---------------------------------------------------------------------------------------------------------------------

先匿了。

鄙人自幼理科嚴重偏科。初中摸底考試數學94,語文57,。高中摸底考試數學97,語文63。這倆語文是我永遠的恥辱。。。

小學的時候準備搞數學競賽,在班裡一般是頭頭,學著學著人越來越少,再學著學著競賽消失了。。。哇擦。。。

初中時候比較低落,從沒考過第一。就安心學習,準備考個省重點,水平吧,一般來說是那種大題能用好幾種方法解出來的程度。後來優班裡有個準備搞競賽的,確實牛X,真心佩服,不過搞著搞著高中數學競賽消失了。。。真替他哇擦。。。

高中時候除了高一每次都是第一,而且是那種語文外語生物加起來被超50分,等數理化出分就再甩他們50分那種。。後來聽說有物理競賽,也沒準備,報了名直接去考。考場上到了半小時陸陸續續都交卷了。監考老師說了句話,你們都交卷吧,反正你們當中沒一個能進複試的。當時就怒了,這種老師枉為人師表,就剩我自己,堅持到最後一分鐘。意外的進了複試,成功打他臉,只可惜他不知道自己臉上應該有個五指印。至於複試也沒準備,因為根本不打算走競賽這條路,考場上憑藉「微「」積「」分」這三個字的基礎,用微積分做出來一道靜電場的題,當時心理想的就是。。天下我最diao~哈哈。當然啦,其他該不會的還是不會,拿了個二等。再之後就是不好好學了,反正到了高三,借著基礎好吃老本,那年高考數學144。

到了大學,知道了我們院在我們生源地我排第一,更開始放肆了,大一勉強能收住,慢慢就逃課打魔獸,lol。當然成績慢慢就掉下來了。直到大三,某會,被畢設導師拉去當填坑的,整個會場全是碩士博士還有其他導師,就我一本科的。我是認真聽了的,一個老外,推銷自己的Hybrid Vehicle理念,起個名叫gold dragon,某導師當即調侃其道:你這名字跟我們中國某豆油重名啊~ 後來了解了下背景,老外是建築學PhD,後來因為對汽車感興趣,又去讀了個電氣PhD,然後從法拉利跳出來推銷自己的理念,說他叫金龍魚的那個導師也是從法拉利出來的,30多歲教授。感觸頗深。

是畢業之後跑到某個小公司為了幾千塊錢勾心鬥角,還是抱著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勞資小時候可是說過要當科學家的!!!於是後悔沒能堅持好好學習,後悔沉迷於魔獸。

吹了這麼久的牛,就是想說,如果你喜歡,就去要去努力。我就是抱著天下我最牛的心態,一點一點的看著那些」渣渣「保研,保博。我卻淪為考研狗。

其實我一點都不牛,自負是因為我只看到了那些比我差的。


不算。不過如果你能在連微積分都不懂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重新發明和建立Lebesgue積分的整個理論,那麼就算有天賦了。


小夥子,好好加油,三年之後,清華歡迎你

如果你能考上的話

到時候你就會發現天賦與勤奮,少了哪個都不行


我大概是6歲左右想到的極限-邊際效用原理。。。當時覺得吃第二塊糖感覺沒那麼好吃了之後就有此一問了。然後就接觸了微積分啥的,也不過是7、8歲。

但現在大學肄業了!數學只是平平!

天賦如果沒有努力支撐,實是毫無意義。希望你如果真的有興趣,就不要放棄。~

但實際上學術類,比你有天賦的還更努力的人可能正好在同一個時期出現一個,那你就徹底完蛋了,我知道我的智商已經很高了,但絕算不上世界最聰明的那幾個,於是根本不浪費這個時間去做學術,這可能也是明智的選擇。

總的來說這一段表達的是,我從小在沒有知乎,也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就已經能推算出我的智商大概在世界上算是什麼水準,即使沒看過別人發表的論文等等,完全不需要找別人來求證。

(我9歲測過一次智商是148,但測完我就發現這個東西是可以訓練的,因為我第二次測就是158了。於是再也沒信過智商指數。以及當初在互聯網沒有普及的情況下,我很早就知道我很聰明,一直到高中我身邊都沒有出現比我聰明的人,但即使如此我堅信世界上比我更聰明的人還有很多。實際上覺得自己天賦很高,會出現自負這種心態,是不太聰明的人才有的,因為聰明人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是很客觀的,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目中無人,就像知乎曾經火過的一個「怎麼看待智商碾壓?」的帖子一樣,碾壓別人和被碾壓都是很正常的事,不要不服氣。
我只是在敘述事實,能聽出裝逼的人該治療一下自卑癌了,這個世界上碾壓別人和被碾壓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希望大家可以成熟一點~,就單看智商不考慮努力來說,清北哈佛里可以碾壓我的人也比比皆是,沒必要那麼極端。
--------------------------------------------------------------------------------------------------------------------------

PS:無論任何回答里出現了「只要你天賦夠逆天,就不太需要你努力」這類的言論,都請屏蔽他。那些人只是為了拖你下海。小學六年,我作業都很少完成,除了四年級上半學期是全班第一以外,其他全是年級第一。(因為當時我做題太快了,但是我不想那麼早交卷,因為以前總是交卷太快,當時就能看出來那些小夥伴實際上是不太開心的了,也就是所謂的羨慕嫉妒恨,於是我故意用橡皮擦了重寫,直到第二個人寫完,我才跟他一起交卷,我還記得很清楚,結果最後擦完就忘了寫了。於是扣了一分。)我初中三年幾乎沒有上過一堂數學課,因為我身體很不好,幾乎天天住院,中考前三個星期我自己看了看書,做了做題,中考數學108分。滿分我記得是120吧?(108當然不高,但是對於一個從來沒有訓練過題型的人來說,少幾個步驟被扣分是很正常的,尤其是自己的解題思路很容易超越範式,總的來說卷子里沒有我看不懂的題。)函數的部分對我來說就和白紙一樣簡單,模擬幾年中考幾年那個紫書里我沒有任何不會做的題,我也從來沒有預習和複習過。高中三年我也從來不在課外時間學習,只是完成基本的作業而已,完成作業的動機僅僅是因為不想被老師批評,我從不主動學習,我也不愛學習,最後也考上了帝都某985。 (這個例子是想表示,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努力過,即使是看到很多高三逆襲的男生,也完全沒辦法想讓我有努力的鬥志,我是一個徹徹底底到了大學都還沒有開始努力的人。)

我大學四年幾乎一堂課都沒上過,現在高數里有一大部分的題做不出來也不想動那個腦子了,對數學也完全沒興趣了。哦,順便說一句,我大學因此根本沒畢業。
化學和物理幾乎忘光,因為我根本就不想走學術的道路,學習好完全是智商自己帶來的加成,即使你多麼天才,只要不努力,泯然眾人矣只是時間問題,有人小學泯然眾人矣,有人中學泯然眾人矣,有人高中,有人大學。 智商越高,泯的時間越慢,但不代表不泯。

現在那些所謂的10歲發表論文的人也一樣,不是他們比你有天賦,如果他們10歲發表論文之後,11歲就再也不學習了,那麼沒兩年他就消失在你的視線里了。

我的結論是,即使你的智商是世界第一,甚至把天的天都逆了,你仍舊需要非常的努力。因為如果你不努力,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人比你更努力的話就會把你超過去了,迭代一下理性人的博弈就知道了,到頭來大家還是拼的努力。

最後再強調一遍,千萬別認為自己的天賦有多高,請一定把努力放在第一位,不然一定會後悔。

希望我的經歷可以使你振聾發聵。尤其是你現在是初三,真的是很關鍵的時刻。如果我身邊能有一個聰明跟得上我的人,說不定我就不會這樣了,因為我沒有出生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另外我不努力的原因也有客觀經濟條件制約,如果我家不缺錢的話我也不會大學只想著賺錢而放棄學習了。

如果我家不缺錢的話我也不會大學只想著賺錢而放棄學習了。

如果我家不缺錢的話我也不會大學只想著賺錢而放棄學習了。

如果我家不缺錢的話我也不會大學只想著賺錢而放棄學習了。

天賦?天運罷了。

如果我父母能給我創造哪怕一丁點良好的學習環境,我恐怕13歲考上北大也沒什麼問題。
----------------------------------------------------------------------------------------------------------------------------------------

關於為什麼說這些事要匿名的統一回答,情商足夠高的人回答這些問題時是一定會匿名的。
不幸的人太多了,沒辦法客觀思考的人太多了,只要我這個個體存在,就一定有跟我對立的個體存在,我只要一取消匿名,一定會有突如其來的關注和私信的咒罵,我又不弄自媒體拉流量吸引人氣。
-----------------------------------------------------------------------------------------------------------------------------------------

另外,天賦這個詞,是天賦予你的能力,指的是不能依靠訓練改變的,而堅持努力的信念,則可以通過成功學和積極心理學進行良性的引導,增加你的情商和逆商,這是後天可以做到的,努力和天賦絕對無法混為一談。知乎上為了反駁而反駁的人太多了,建議你們好好思考努力和天賦之間的關係。


先說結論:題主至多算是在這方面有些才氣,天賦是根本談不到的,至於說估量「在這方面發展會不會有好的研究成果」只能說是暫時你想太多了。
  題主初三,已經過了中二的年紀,應該能體會到「想到」一件事和「做到」一件事之間有多大的差距了。一般來說,正常的人讀一些書都會有些想法。其中勤于思考,樂於鑽研的人,到了一定程度往往會在某些時候發現自己的領悟與前人發現的真理不謀而合。毫無疑問,會通天際、神交古人定是一件令人歡欣鼓舞的事情。不過,對於這種不謀而合的領悟,我認為不應看做是自我的某種特殊才能,而應視為一個智力發育不錯的人在受到良好教育之後所應有的表現。換言之,這隻能證明你的學沒有白上,書沒有白讀。具體而言,如果單論這種「想到」,那微積分的基本思想可以上溯至Zeno,到Archimedes那會兒就已經在簡單的情形里初步投入實踐了。古希臘距今約兩千多年往上,對於那會兒的科學、數學成就,如果作為兩千年之後受過初等教育的我們卻連想都想不到,說狠一點兒就是——有何面目見地下列祖列宗?
  再說天賦,這個時代對天賦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天賦是靠「想到」了什麼來判斷,而不是靠「做到」了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判斷天賦不看能耐,看意淫。無法形容這是怎樣的一種荒謬,但好在這是個信息時代,真正的天才不會受多少影響的。
  最後舉個能單憑天賦(註:非以上所說的「誤解」意義上的)就能斷定未來一定會在科研方面有發展(註:其實還是無法判斷研究成果究竟會有多好)的例子吧:

約翰·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

請自行谷歌此人各種逆天事迹。

(註:格羅滕迪克、高斯這些教皇們的例子就沒必要舉了,他們能做到遺世獨立的高度,主要靠的也不是智力天賦,而是常人根本無法做到的專註、狂熱、努力以及好奇心。說白了就是一句老話:不瘋魔,不成活)。


祝題主早日實現理想~


什麼有沒有好的研究成果啊什麼的,誰也不能預料。天賦、努力、機遇都很重要,也談不上什麼更重要,現在不要想太多。喜歡什麼就好好努力,心態放平,去享受物理的樂趣就好,也許你以後在這方面就有了大成就,也許過兩年又變了想法,也許最後做個快樂但默默無聞的物理工作者,只要一直開心,又有什麼區別。怕什麼,才初三,還有無窮多的未來。總之一句話,琢磨自己有沒有天賦純粹是想太多,有,沒有,有,沒有,so what?


我們分析老師曾經說:"在我小學時研究級數的時候,老是搞不懂它跟數列的區別。"


如果不是逆天的天賦的話,
相比之下,努力與堅持更重要。


哈哈哈,我不會說話就會認字,兩歲識字破300,三歲開始通過拼音閱讀注音版百科全書。
小學三年級就看過我爹的高數課本(好吧其實他是文科的但是微積分還是有的),還把課本上的練習題做了,被我爹罵了一頓。
十歲之前,看楊振寧講宇稱不守恆的視頻,記了整整兩張信紙的公式,我媽回來後驚為天人要裱裝起來。
我初中競賽語數外科學(武漢把理化生合為科學)每年各一份一等獎,我高中每門課都在班上得過單科第一在年級排過前三十(畢竟百年名校省示範好么),榮譽證書真的有一抽屜。
我只要心情不好就曠考依然能四年修爆醫科五年的學分。
叼不叼?怕不怕?我就問你滿足不滿足?

嗯,我這麼叼的人為什麼連公務員都考不上呢?


你的問題籠統點兒回答就是「想的太多,讀得太少」。


我高中做數學題時常常能自己推導出還沒教的公式或者定理並使用,這其實是正常現象。課本的設計其實有一定的科學性,前面的內容都在為後面做鋪墊,只不過我們常常沒有將思維發散。


題主,我看到了三年前我自己的樣子,真的和我好像啊。
我也是覺得自己學習東西很行,做競賽題就不行了。初中的時候想過乾脆搞物理競賽而不是數學競賽……但是我還是參加了數學競賽,而且事實證明我確實沒法打到最最頂尖的水平。所以題主感覺不會競賽題的感覺,雖然多做題後可以緩解,但是有的東西,沒感覺就是一輩子都沒感覺(比如說我的數論和代數……希望日後能有起色……)
所以,我們來說另外一方面問題。我也是在你這麼大的時候學了微積分。但是,有一個問題,初學微積分,理解的時候,非常喜悅,很多東西感覺理解了就行了,多半會忽視嚴密化的東西(我猜你ε-δ的內容跳過了沒看,覺得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當年就是這樣……)等過一段時間這種計算的快感消失的時候,你就會注意到這些煩人的小問題,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分析學嚴密化的重要性了。當然,時候來補也可以,現在多半你看不下去。
另外一點,我覺得科普可以看看,但在數學水平足夠後應該盡量看專著。我像你這麼大時,特別是物理,看得主要都是科普。這樣貌似很厲害,可以出去裝逼了,但是你以後才知道,其實你基本上什麼都不知道……所以看懂了科普不算懂,要去多看專業的教材。看不懂沒關係,想辦法把看不懂的內容弄懂,邊看邊補充自己知識儲備,這樣時間一長就很不錯了。而且主要問題就是在微積分上,只要這一關打通了,後面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了(線性代數也可以學習)。
加油吧,少年,希望你能到我這個年齡的時候完虐我哦~


初中的時候能看懂大學微積分,等到大學的時候,微積分掛了…掛了四年…


有,如果你真的看到過十幾歲就發表論文的天才的話就不會這樣想了,你我都平庸,比的是努力!


真奇怪多麼人會覺得努力的作用不亞於天賦,甚至超越天賦...?天賦天賦,那是蒼天偏心賜予個人的禮物,在天賦面前,努力就是渣渣。

「發現熱力學的幾個基本定理和微積分中微分和積分的意義(大致的模式)自己曾想到過」,不客氣的說,如果這算天賦的話,天賦未免太不值錢了。懵懵懂懂的知道一個「意義」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知道概念性的定理沒有用,你要能夠自己建出模型,並用來實際解決問題的話,那才能算是有不錯的天賦。

其實要判斷你賦水準真的很容易,就拿數學來說:

隨便翻翻課本,不怎麼做練習題,考試就沒什麼不會做的題目,算是班級天賦。
不怎麼訓練,希望杯基本滿分,名次大概還不錯,這算是校級天賦。
不怎麼訓練,參加數學聯賽,省二、三等獎輕鬆拿下,算是市級天賦。
小小訓練,省一等獎如探囊取物,算是省級天賦。
努力訓練,能拿世界奧賽金牌,算是國家級天賦。
到了陶哲軒那樣的,算是世界級天賦。

好了,別說什麼努力不努力的問題。就算只有省級天賦,靠天賦已然可以碾壓周遭無數凡人了。別以為自己「競賽時很多題不會做」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還可以沾沾自喜自己的天賦。其實這就說明你天賦根本還差得遠啊!不是打擊題主,你目前表現出來的天賦就是班級的,想搞競賽就算再努力也是被碾壓的份,至多就是衝出學校,走向本市。不過要是努力學習,還是能夠頗為拔尖,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的。

理科是一個天賦作用非常明顯的領域(應該說所有的技術領域都如此)。很多人恐怕根本就沒有體驗過那種被高級天賦碾壓的粉身碎骨的感覺,就算你不吃不喝不拉不睡的努力,也抵不住別人隨意瞟兩眼書。拼努力那是同等天賦水準的人之間的較量。

幸好這個世界天賦是正態分布的,我們身邊芸芸眾生都差不多,自然拼努力就好了。


有天賦,暫時不覺得算特別有。
你離研究還很遠,先打好基礎,不然會變成民科。
研究重要的是知識基礎和研究的methodology,天賦影響不大。
以上。


你天賦不錯,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如果是考試做題的「理科」,沒有;
如果是實際應用或者學術研究,有。


推薦閱讀:

該如何與已不再是「英雄」的父母相處?
為何無數個無窮小的和不一定無窮小?
知乎上的精英們大概是哪一種層次?
我很不自信,尤其害怕跟別人說話沒有話聊,所以就封閉自己,不怎麼愛說話了,非常苦惱,從前我不是這樣的?

TAG:數學 | 大學 | 物理學 | 理科 | 理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