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兩代人中,孫權才是開拓地盤最多的,為什麼大家反而認為孫堅孫策軍事好?

受不了一些人,把孫策吹捧這麼高。其實孫權雖然都罵他渣權,本事不小的,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他是無能的富二代?


是啊!我大渣權豈是軍事無能之輩!

早在十五歲(196年),是為十五而立,我大渣權就被孫策拜為陽羨長:

孫權字仲謀。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以為陽羨長。——《吳主傳》

而後在十六歲時(197年)經歷人生第一場防禦戰,成功和周泰抵禦住了數千山賊的攻擊:

策討六縣山賊,權住宣城,使士自衛,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圍落,而山賊數千人卒至。權始得上馬,而賊鋒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馬鞍,眾莫能自定。惟泰奮激,投身衛權,膽氣倍人,左右由泰並能就戰。賊既解散,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是日無泰,權幾危殆。——《周泰傳》

接著,我大渣權十八歲(199年)開始人生第一場攻伐戰,進行了當代成年禮——帶領十倍於敵的軍隊,與陳登兩場鬥智斗勇,在野戰中淋漓盡致的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琦城。賊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賊眾十倍於郡兵,恐不能抗,可引軍避之,與其空城。水人居陸,不能久處,必尋引去。登厲聲曰:「吾受國命,來鎮此土。昔馬文淵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滅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為邪!吾其出命以報國,仗義以整亂,天道與順,克之必矣。」乃閉門自守,示弱不與戰,將士銜聲,寂若無人。登乘城望形勢,知其可擊。乃申令將士,宿整兵器,昧爽,開南門,引軍詣賊營,步騎鈔其後。賊周章,方結陳,不得還船。登手執軍鼓,縱兵乘之,賊遂大破,皆棄船迸走。登乘勝追奔,斬虜以萬數。賊忿喪軍,尋復大興兵向登。登以兵不敵,使功曹陳矯求救於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軍營處所,令多取柴薪,兩束一聚,相去十步,縱橫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稱慶,若大軍到。賊望火驚潰,登勒兵追奔,斬首萬級。——《先賢行狀》

郡為孫權所圍於匡奇,登令矯求救於太祖。——《陳矯傳》

而後,我大渣權韜光養晦,多年不曾臨陣,期間只是小虐了下幾次黃祖,最後一不小心把黃祖給虐死了——之所以如此謹慎用兵,只是為了不讓敵軍感到太大的壓力,終於(208年)赤壁大捷,時機大好,開始叱吒風雲——先來個一攻合肥

時甘寧在夷陵,為仁黨所圍,用呂蒙計,留凌統以拒仁,以其半救寧,軍以勝反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吳主傳》

我大渣權第一次之所以在合肥不曾用盡全力,只為等待一位值得較量的對手,終於遼神出現在了合肥,而且似乎呆了好幾年了已經,我孫十萬(215年)二攻合肥

張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張遼傳》

按照聯盟規則,我大渣權應該是與關羽遙相呼應,關羽攻打襄樊,大渣權三攻合肥(220年),事實上我大渣權也打了——可曹吉利告訴大渣權這時候偷襲更有利於將來發展,我大渣權也不管什麼聯盟了,直接把荊州給拿了: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溫恢傳》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關羽傳》

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孫權傳》

當年聽說遼神掛了的時候,我大渣權惺惺相惜,悲痛萬分,連著笑了好幾個月——額,為了報答八百破十萬之大恩,我大渣權在逍遙津戰後十五年(230年)再披戎裝,四攻合肥

其冬,孫權揚聲欲至合肥,寵表召兗、豫諸軍,皆集。賊尋退還,被詔罷兵。寵以為今賊大舉而還,非本意也,此必欲偽退以罷吾兵,而倒還乘虛,掩不備也,表不罷兵。後十餘日,權果更來,到合肥城,不克而還。——《滿寵傳》

失敗豈是我大渣權所懼怕?屢敗屢戰,死性不改,(233年)五攻合肥:

其年,權自出,欲圍新城,以其遠水,積二十日不敢下船。寵謂諸將曰:「權得吾移城,必於其眾中有自大之言,今大舉來欲要一切之功,雖不敢至,必當上岸耀兵以示有餘。」乃潛遣步騎六千,伏肥城隱處以待之。權果上岸耀兵,寵伏軍卒起擊之,斬首數百,或有赴水死者。——《滿寵傳》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234年)孫十萬殺伐再起,六攻合肥

明年,權自將號十萬,至合肥新城。寵馳往赴,募壯士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射殺權弟子孫泰。賊於是引退。——《滿寵傳》

呵呵。


一個是父親留下了一堆負債,先還清了債務然後變賣了家裡的奢侈品然後發憤圖強成為了全國最富的一批人中的翹楚。
另外一個是父兄死後留下了一個集團公司,順理成章的成為總裁。也是發憤圖強成為從全國最富的一批人中更進一步的成為全國前三。

你看一個是清負債然後成富人。一個是富人成首富。
兩個人的難度,起點不同。
你認為孫權難,大部分認為孫策更難。只是因為大家的視角不同和生活狀態也不同。


因為大家看到的是地盤增長,而題主看到的是地盤增長


一個屌絲口袋裡捏著五十塊錢,經過多年打拚,創立了市值一個億的公司。第二任CEO接任後,經過幾十年經營,變成了市值三個億的公司。

你居然告訴我你認為第二個CEO更牛?


這是描寫孫堅:
孫文台大破黃巾:

堅又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與俊并力奮擊,所向無前。汝、潁賊困迫,走保宛城。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之。—《三國志·吳書·孫堅傳》

江東之虎溫酒斬華雄: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三國志·吳書·孫堅傳》

這是描寫孫策:
小霸王席捲江東:

劉繇棄軍遁逃,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 吳景等欲先擊破虎等,乃至會稽。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 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 —《三國志·吳書·孫策傳》

臨終託孤:

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 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策傳》

最後描寫是孫十萬...

被張八百虐:

權反自陸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徹軍還。兵皆就路,權與凌統、甘寧等在津北為魏將張遼所襲,統等以死扞權,權乘駿馬越津橋得去。—《三國志·吳書·孫權傳》

被張八百虐:

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被張八百虐:

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唉,客觀說我碧眼兒的軍事評價較低確實是被張八百虐得太多...


這是個很久之前的父子三代奮鬥史,在不同階段的崗位上,定義了自己的位置。

江東孫氏的創業崛起,是建立在武功之上的。必須指出的是,孫堅和孫策都是開創者,「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是必須的。而孫權是權力繼承者,他的定義是個政治家。

第一代孫堅以一校尉起家,奠定了孫氏的名望。孫堅的一生南征北討,在討伐董卓的作戰中威名遠揚。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關東聯軍十數萬,可以說,唯一知進取的唯有曹操和孫堅。曹操汴水一戰而元氣大傷;孫堅也初戰失利,但繼續收集余部奮戰,陽人之戰斬華雄(不是演義中的關聖斬的),克服袁術拖後腿等因素,繼而領軍與董卓、呂布交戰,皆勝利。忌憚孫堅的兵鋒,董卓不得已西遷長安。局勢大好,關東諸君本應合力西進,將董卓斬草除根之時,聯軍卻是分崩離析,相互攻伐、開拓自己的領土。在面對脆弱和自私的討董聯盟之時,孫堅曾仰天長嘆之後淚如雨下,是對大漢王朝無可挽回衰敗的哀慟,抑或是英雄孤獨的憤懣,我們不得而知。

討伐董卓之戰:紅色為孫堅進軍路線
亂世紛爭,雖然孫堅最終定格在了37歲的年齡,但不可否認,孫堅英雄之名無愧於東漢的亂世。(三國演義中將孫堅寫成匿璽背約,而被袁紹怨恨,與劉表結下讎隙,為孫堅正名下,正史中沒有的事兒!)
陳壽評論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或曰:初代將軍孫堅在東漢末年白手起家,為江東孫氏集團賺取了品牌,鍛煉了創業團隊。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年輕時就有聲望。孫堅戰死荊州,對孫氏集團而言無異於擎天柱的倒塌,如果沒有孫策,不用說孫權,整個江東孫氏在東漢末年的史書中的記載也差不多要戛然而止了。當時孫策虛歲十七而已。不談富二代和官二代,奮二代的孫策絕對能算的上。二十六歲的一生,將自己的大名深深烙印在了東漢的英雄冊上。江都謀劃確立了創業方向:據長江匡天下;藉父名,憑舊部,江東創業;短短5年間,孫策開拓基業,廣收文武,為孫權留下的是爭雄天下的資本。孫策遇刺身亡之際,正值官渡之戰曹袁對峙,中原逐鹿未定、神器定鼎尚早。

陳壽評論孫策: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或曰:二代將軍孫策繼承下了孫堅的品牌和基礎團隊,抓住機遇,通過個人的打拚和團隊的努力,讓江東孫氏集團擁有了根據地基礎和爭霸的實力。

歷史沒有假設,江東領袖孫伯符的過早離世,將我們的主角推上了真正的歷史舞台。或許我們可能有很多假設,如果孫堅和孫策沒有戰死,得盡陽壽,孫權應該會是在父兄庇佑下的好孩子、好弟弟。

主人公孫權,尊稱大帝,蔑稱渣權。對他的評價,其實已經不是對一個時代弄潮兒的標準,而是對帝王文治武功的衡量了。
作為侯爵的兒子(孫堅獲封東漢烏程侯)、望族的公子(孫氏為吳郡望族),孫權長於軍旅,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也經常打打老虎,可謂膽略超群;性格上曠達開朗、多決斷,崇尚俠義,喜蓄養門客。孫策在計謀上曾自嘆不如這個弟弟);文武雙全,人傑之謂名至實歸。一切都改變在了那個十八歲,繼父親早逝,長兄如父的大哥也走了。
孫策臨終前留下了句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權十八歲繼承了江東基業,開始了自己的統治。從一開始,他就是政治家,而不只是衝鋒陷陣的將領,抑或是都督一軍的統帥。
第一個命題:掌權。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蕩不安,在張昭、周瑜等人輔佐,地位逐漸穩定。而當時的中原逐鹿局勢也明朗了,曹操擊敗了河北袁氏,並且斬草除根;
第二個命題:割據。赤壁之戰的勝利對於27歲的孫權,除了保住江東,孫劉聯盟,勢力滲透進荊州;孫權真正的王霸之路開啟,在魯肅的建策下,孫權的眼光已經不是軍閥,而是帝王之路的篳路藍縷;夷陵之戰的勝利對於41歲的孫權而言,除了據有荊州重鎮,也是對老一輩漢末英雄謝幕的最後致敬。
第三個命題:統一。骨子裡的孫吳,更多是要做一個八百年的大楚政權,而不是全國性的大漢王朝。
江東集團離神器最近的一次,是在赤壁大戰。然而劉備的崛起、荊州士族對江東系的反感、曹軍的殊死抵抗、江東將士的傷亡慘重,東吳沒有得到預期的戰果。江東的戰略上不斷有過逐鹿中原的憧憬,但自始至終,保有江東,趁勢發展是其基礎核心。不同於曹魏的實力禪讓、季漢的正統即位,孫吳作為一個地方性政權,在拳頭和道義上都是處於弱勢的。赤壁之戰前期,雖然江東有實力打這個仗,但曹操的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正統名分,讓江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意見分歧。如果沒有聯劉抗曹的名義(劉琦的荊州少主身份,劉備的大漢皇叔資格),江東的抵抗將失去道義上的旗幟。雖然現今會說實力才是王道,但曹操至死都不敢越雷池,一方面也足見帝號這個金子招牌是不能亂掛的。
古代帝王用兵為人稱道者,本朝太祖皇帝曰:首為唐宗,次為明祖。孫權作為江南的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上可圈可點。雖然有過逍遙津之狼狽,但魏武何曾沒有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綉之日;赤壁遇周郎之狼狽,潼關遇馬超之尷尬;劉備轉戰中原無寸土可據,軍敗夷陵喪蜀將川兵。
作為縱橫疆場的將軍元帥,固然是意氣風發;但如果命運必須讓你做一位更高要求的政治家,盡人事,知天命吧。


題主知道為什麼孫策後人叫他小霸王么。
題主知道為什麼「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么」
題主知道孫十萬大戰遼八百的故事么。
題主知道吳王戰壽春是連續劇不是劇場版么。
題主知道誰白衣渡江,誰火燒夷陵么。
題主覺得仲謀軍事如何?


巴特爾的總冠軍戒指,
比卡爾·馬龍、巴克利、尤因、貝勒、韋伯、納什等人加起來都多,
為什麼大家反認為巴特爾打球不如他們好呢?


孫堅的遊戲難度是困難,孫策的遊戲難度是地獄,孫權的遊戲難度是普通


看見這麼多人貶低孫策,實在看不下去了,實名反對「王鐵鏟」說「孫策政治弱,守江東守不長」的結論。逐條反駁。

1、演義里哪裡說孫策剛愎自用了?無非就是殺了個神棍于吉,請再給我找個剛愎自用的例子,你確定你看過書?看的是演義還是正史?

2、你又從哪兒看出來孫策不懂士大夫是守業的根本了,張昭被孫策比作管仲,給予了極其大的權力,實際情況是孫策治理下的江東,士大夫人盡其才。至於殺一些不聽話的士大夫,曹操劉備都干過,這更說明孫策是曹劉一般的人物。

3、演義和正史哪兒又說孫策不聽忠言了,請舉例說明,大概我們看的不是一個三國,還是無非就殺了個神棍于吉,另外有人勸他不要親自上陣,愛惜生命。人家孫策雖然沒聽取意見,但是也說明了原因,而且第一句「先生之言如金石」,先把提建議的人誇一遍,然後再說明情況特殊,自己不上陣怕將士不賣力,這也只能說明孫策驍勇,還有就是操作浪了點,最後也死在這上面。孫策有在軍事政治上的方針上不聽忠言。

另外,三國志對孫策的評價: 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哪一句有「剛愎自用」的意思?你們這種腦洞歷史真可怕。

演義在孫策死後是這樣評價孫策的,「獨佔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恕我沒有看出剛愎自用的意思。

另外,孫策臨終遺言,堪稱吳國隆中對一樣的戰略規劃,先誇孫權能守業,打仗不如自己,其實很委婉了,孫策早看出來孫權軍事太弱,如果像自己那樣浪很可能把江東浪沒了,所以不如誇誇他,讓他好好守住江東,再等待時機,進圖天下。後面歷史也證明了,孫權軍事確實太弱,給魏國好多人刷成了名將。還留下了張昭、周瑜文武兩大肱骨。這樣的遺言水平,也能被你們說政治弱,我也是服了。


我只能這麼說,我個人覺得父兄三代的積累,孫堅其實一直只是一個偽帝下屬,至於孫堅是否有自立之心我都不敢保證,真要說奠基者,首推孫策,如果孫策能活到70歲,那東吳的勢利要比孫權掌權的時候,要好的多,要大得多。 你看東吳所有的兵爭案例,東吳的戰力真的讓人不敢相信。除了周瑜在的時候一個赤壁大勝,後面陸遜死了之後,東吳真的就是渣渣了。。。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渣權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權謀心術遠勝其兄,英雄氣概呵呵呵呵。
個人的評價如此。


A:從身無分文到賺了1000萬
B:繼承了這1000萬,然後再次基礎上,把資產擴大到了2500萬
前者賺了1000萬,而後者賺了1500萬
但是,您覺得A強還是B強?


「從0到1」和「從1到10」的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當然,各有各的難處,絕對量化也沒太大意義。


我大孫策被你吃了?孫策才是江東的創業者好么?孫堅掛了,孫策袁術借兵白手起家的。和孫堅有一毛錢關係?


我感覺這就跟圖靈弄出來了圖靈機,馮諾依曼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但是計算機之父仍然是圖靈一個道理。


王思聰以後就算接管萬達,把萬達資產翻了幾番,會有人會說王思聰比他爸王健林強罵嗎。


有沒有考慮孫策掌權幾年,孫權掌權了多少年。。


你tm在都老子開心嗎?孫策才活了幾年?自己一個人沒軍師三千兵打下江東 要是孫策不死的話按照江東的戰略發展一樣打得下劉表收的了袁術殘部 說孫權渣是因為一輩子的攻伐也比不過他哥一年的功勞 他哥要是沒死 呵呵 就不說奪天下 拿荊州至少得早很多年吧!(周瑜不是孫策的軍師別瞎bb了 周瑜跟著孫策幹了兩年孫策就死了 周瑜在孫策時期的奉獻就是從攻拿了四個縣 也別說咱孫十萬慧眼識人 周瑜是孫策死前授命的大臣 作用就是對內輔佐他弟平衡張昭的權利 對外別tm讓孫權把家底禍害乾淨的角色)


按照易中天的說法,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後方還有山賊。。。大帝連山賊都掃不平,你覺得戰力如何呢?就別說正規軍的張遼了吧?


推薦閱讀:

如果孫堅沒有早逝,孫權和孫策會不會為爭權而廝殺?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孫堅?

TAG:東吳三國 | 軍事史 | 孫堅 | 孫權 | 孫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