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步履不停》(《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一部太東方的電影,一部能走進你生命的電影。

長子純平繼承父業,15年前卻為救人溺水身亡。又逢他的祭日,次子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帶著各自的家人分別趕回家中,家中是牽掛著自己診所的老父親和終日操心忙碌的老母親。作者用一個特殊的日子展示了一個家庭十年來的變遷,不用插敘閃回,僅僅靠人物的對話和出場入場,展現了傳統家庭的危機和一種人生的況味。

是枝裕和拍過很多探討死亡和生命的電影,這一部沒有《幻之光》《距離》那麼外露的哲思,也不是《下一站,天國》《空氣人偶》那麼明顯的超現實設定,也沒《無人知曉》那麼殘酷,而是非常靠近小津安二郎的風格,拍得雲淡風清。有點和拍孩子的《奇蹟》類似,是枝裕和把早期拍紀錄片那種很強的理念性隱藏起來,回歸了最為樸實,庸常的生活細節,而這也是最為動人的地方。

全篇沒有一個大的事件,戲劇衝突被埋在瑣碎的生活細節里了。做飯,散步,吃飯,睡覺,洗澡……每一個小小的事都傾注了導演的構思,如良多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家走在往上的階梯上,丈夫在前獨自抱著西瓜,妻子提了很多東西吃力地緊跟在後,最後的兒子在四處張望和查看,夫妻關係可以看出沒那麼好,丈夫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兒子因為對一切都好奇,所以在四處玩,一家人的關係有裂痕,但是還得繼續走下去。聲音的處理也層次豐富,「大人在這裡談這話,小孩在那邊鬧著玩,後面的房間傳來鋼琴聲,忽然插入一段靜默……」增添了房子的立體感,也突出了一個家庭的氛圍。

這些細節也在不斷重複和變奏,人物關係逐步清晰,性格也不斷豐滿,讓我們一點點觸及這些家庭里的秘密。於是,我們看到了固執老父親的溫情,看到了慈祥老太太的殘酷,也看到了這個看似溫馨家庭里的裂痕。比如電影里反覆出現的階梯,幾代人不時走過,暗合著題目步履不停,最後一對老人往上走出畫外,彷彿走入天國。

又比如開始老父親出門散步,遇到身體不大好的女鄰居,女鄰居希望自己死的時候老醫生能在身邊,後面故事裡女鄰居去世了而老父親無能為力,老父親走到近海的橋邊但沒有過去,結尾的時候祖孫三代經過橋去了海邊,我們知道了老人開始因為大兒子死於海中不敢靠近海,後面老人釋懷,三代人一同看海。再比如良多陪母親去看哥哥的墓,回來的路上,母親問良多是否要孩子,講黃蝴蝶的故事,而多年後,良多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給母親掃墓,同樣的路線,他給自己的孩子講起了黃蝴蝶的故事,孩子問起,良多卻沒有說出講故事的人。再有父母送別良多一家,一向寡言的老父親安慰老母親說他們過年會再來的,而良多此時在車上卻對妻子說過年就不用回家了吧……無數處動作、對話包括場景的重複和變化,成為了一個大的系統,讓影片看似散漫其實緊密。

這些細節也是內斂的,把情緒最劇烈處掩藏下去,毫不煽情。在母親送良多一家走時,母親要握良多的手,良多一直害羞地躲避,就在要握住時,公車來了擋住了這幅畫面。他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里弟弟死了,沒有直面描寫他們的哭泣,只遠遠地展示了他們送走弟弟的屍體,最後把他們的背影定格在陽光里。

是枝裕和說他想做一個什麼都沒發生的電影。其實我覺得恰恰相反,是枝裕和用細節構建一個家庭即是一個世界,透過它我們除了看到這個家庭幾十年的風雨,也看到了社會的變遷,生命的沉浮,像一個冰山,展示了一小部分,更多的隱藏起來,需要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補充。

也許因為文化差異,這部片子當年衝擊戛納未能如願。是枝裕和是個非常東方的導演,影片滲透著濃厚的東方詩意:敘事緩慢,風格內斂,情懷溫暖,一種看似弱小卻無比堅強和動人的精神。他的影像大約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十年拍攝紀錄片培養的社會意識,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便是東方文化的熏陶。他曾說:「我相當崇拜侯孝賢的風格,在電影路上,他又如我另一個父親般存在。」
他還被人說過是繼承了小津安二郎的風格,拍家庭,固定鏡頭,內省的風格等,在我看來,他們的影像風格與其是互相影響借鑒,不如說是一種心境,一種情不自禁的文化歸屬感,內斂沉靜,天人合一。

回到《步履不停》那樣精緻的一個家庭,屋內整齊古樸,院中花朵綻放,飯菜精緻可口,人物氣質典雅,導演拍攝構圖精準到位,景深空間的調度,房屋的細緻布局,清麗溫和的色調,層次分明的音效,依舊是一個不完美的故事或者是一段略帶失落的人生,如同衛生間久久不曾修好的幾片碎瓷磚。

當說的未說,該做的沒做,人生路上慢一拍有了那麼多遺憾,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瑣碎遺憾的細節,愛才有所依託,生命才變得有厚度。之前良多不屑母親講黃蝴蝶的事,多年後再去墓地,良多給自己的孩子講黃蝴蝶的故事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傳遞,雖然他沒有提到母親。走進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到了自己,我們步履不停,走向前去。


看過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和《海街日記》,如今又看了《步履不停》,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經由衷地愛上了他的電影。


這幾部作品都是關於家庭,《如父如子》中的父子關係,《海街日記》中的姐妹情深,以及《步履不停》中兒子與父母的矛盾與親情,莫不如此,顯得平凡樸實,細膩動人。從一句句漫不經心的對白,到一件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無不讓我們揣摩生活的意義,激發起我們關於家庭和生命的聯想。


《步履不停》講述了家中的二兒子在兄長忌日回到家中,並帶上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與其前夫的孩子。父母年事已高,父親固執刻板,骨子裡卻又有股古道熱腸;母親日日操持家務,對著家人有著說不完的嘮叨。正巧姐姐和姐夫也回到了家中,於是一家人在一個炎熱的盛夏和略顯逼仄的宅子中,進行著普通的家庭生活。


但導演顯然沒有以記流水賬的方式來鋪展劇情,而是在對白、人物、攝影、音樂、劇情上都下足了功夫,從而擷取出了最值得反覆咀嚼和來日回味的部分,成就了一部家庭片的經典之作。

不得不說,是枝裕和對家庭片的駕馭能力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對白和劇情看似漫不經心,卻有四兩撥千斤之效;配樂和畫面看似隨心所欲,卻在餘味中,叩擊著觀眾的心靈。


在《步履不停》中,是枝裕和把最柔軟的那部分拎起,並不加任何包裝和修飾的方式展現給我們,讓我們在平淡中體會到了雋永的味道。細細咂摸,這就是時光里的味道,它穿梭在我們人生中每一個階段,時而粗糙,時而細膩;時而堅硬,時而柔軟;時而溫和,時而有力。


就像影片中翩翩飛舞的黃蝴蝶,像宅子旁無人問津的台階,像桌子上擺滿的飯菜,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回想起來,或者被無來由的事物所觸動,一瞬間便淚流滿面。


這種電影關於家庭,關於生活,關於生命,關於一切我們所能觸碰到的地方,儘管波瀾不驚,卻早已在記憶里埋下一顆驚雷,只等待著某個時刻被點燃,保留著瞬間的迸發。


而我們的生活一直步履不停,無時無刻不在與時光抽離,即使拼了命的懷念,忙不迭的追悔,終究還是慢了一拍。


如果要問說,橫山家之味的味道具體是什麼,可能就是不情願回到故鄉的兒子熟練地幫忙掰下玉米粒,母親用秘制的配方製作炸玉米天婦羅的味道。生活里總有一些事情是因為父母的執拗而讓我們堅持下來的,比如很多的興趣班比如一些家務勞作。但現實是,長大後,我們多多少少會回頭懷念那段時光,通過開始承認;通過再一次做那件事情

更多人知曉的片名是根據英文名「keep walking」翻譯出的中文名,步履不停。

疾行在現代生活中,都市裡的每個人步履不停。在開始的時候,導演讓兒子的步伐因為工作的不順慢了下來,以此為切點,讓我們走進這一家人的生活。在鄉村退休的父親每日外出散步鍛煉,後來終於能夠跟上兒子的步伐

是 枝裕和說他想做一個什麼都沒發生的電影。很多人喜歡他,也是因為他的敘事總能一湖平靜之下是暗流涌動,在某一個適當的時刻,總能悟出他想要表達的想法。誠然,日常的生活中總是充滿隱形的矛盾,不甚戲劇化,因為距離的拉近而日漸清晰。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人真的又哭又笑又唱又鬧。在《步履不停》中,是枝裕和一如既往地讓在現代化生活中的一家人為了某些特殊的時刻聚在一起。柔和的鏡頭特別細膩用心地把和這一餐飯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人事物一一展現,彷彿在割捨不下什麼,在挽留。會讓人猜想,或許他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銘記他在那時逝去的雙親。

矛盾 的主線在於一個希望得到兒子承認和繼承的父親因為失去了大兒子這個繼承人而分外怨念二兒子的離家。父子各自的執念和心結在大兒子祭日那天卸下了距離的保護殼,因為對待大兒子救下的平庸青年持有互相對峙的意見而硬生生揭開,兵戎相見。這個家另一個隱而不見矛盾還被藏在了母親在父親出軌時買下來的唱片中,這是母親秘密聆聽的曲子。她輕描淡寫地告知了年邁的父親真相,是在父親沐浴的情景之下,這個畫面不得不說饒有趣味。就是這樣寬容而息事寧人的母親,因為不能怨恨他人怕受到神的責罰而內心感覺更加的糟糕,一個走不出的心結成為了日常生活中陽光背後的陰影。新來到這個家庭的兒媳因為是寡婦的事實而懷揣著怕被排斥的小心翼翼,一擊即碎的敏感心理最終崩塌。

導演用緩慢的節奏讓觀眾和主人公一起經歷了這一次「最後一次團聚」。所有的人都嚮往能夠和解,與對方,於自己。讓很多人動容的點可能就是老母親在狹小的客廳里追捧著黃色的蝴蝶,「沒有見識」地願意去相信那是大兒子的靈魂回歸,內心的苦楚顯露無疑。父親對於夜間病人的束手無策被兒子目睹,兒子重新回顧了自己幼時成為醫生的理想。繼子對著夜空喃喃自語,將成為醫生當做理想之一,將兩個家的未來融合到了一起。

解開心結才不致於步伐過重。如果人生是接力跑,就值得每個人耐心繼續,步履不停。不僅是自己的人生在行走,也應當有和自己並行的人。

如果在和解後便結束了影片,不乏又有電影完美結局的意味。但是剛剛逝去雙親的是枝裕和還是屏息凝神繼續走下去,看見生活遺憾的一面。在兒子一家告別之後,老夫婦步履不停地回到家中,一路上,父親堅信「他們新年還會來的」;與此同時場景切換,兒子與兒媳達成了不必要再來過夜的一致想法。或許是因為生活只能從回憶里摘取某些片段來緬懷,影片的後來便是兒子的獨白講述故事的遺憾:擁有了母親心心念念的車子,卻從來沒有讓她實現過心愿……和解之後的連結卻無所不在,正如他們不知道的,兒子和母親一同想起了那個相撲運動員的名字;兒子重複著母親的動作;按照母親的意願生育了女兒。此刻,那隻黃色蝴蝶飛來。沒有人會知道,那是不是母親的靈魂。然而,是枝裕和一直在講述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兩個人微妙的相處、磨合、內心裡默默地承認彼此、傳承。憑著這個,我相信,那確實是母親的回歸。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這是電影的簡介開端。重溫還能讓人淚流滿面就是日本家庭劇的魅力所在。瑣瑣碎碎,絮絮叨叨,吃吃喝喝,再簡單不過的生活場景,真實而又容易被忽略。假如人和人只有一次緣分,那再大仇恨也罷,都好好珍惜,因為下輩子不論愛或不愛都不會再見,不會再記得。最終兒子也沒能開車載母親去購次物,也沒能聊聊記起的那個摔跤手的名字,也沒能陪父親看場球賽。他說,三年後,父親死去,母親跟他吵了一輩子,最終在他死去不久也跟著走了…劇尾的黃色蝴蝶不禁讓人潸然淚下,那是在冬天頑強活下來,第二年飛回來的靈魂~


江歌媽媽說對劉鑫沒有報復心?有也沒毛病!

本文由一萬幀電影公眾號(tens-frames)原創首發。

近日,新京報《局面》欄目官方微博公開了對江歌媽媽江秋蓮的採訪。針對受害者母親江秋蓮通過網路的力量公開對話劉鑫家屬,甚至公開其身份證、家庭住址等各種私人信息的做法,記者王志安提問道:這也算是你的一種報復嗎?有沒有這樣一種想法,自己的女兒因為對方被殺害了,但是倖存下來的你也不能活得好好的,有這種心理嗎?

問題很是犀利了。

是了。小編本來也有這些疑惑,江歌媽媽的一些做法包括曝光的她和劉鑫的聊天記錄,有時不免讓我覺得,這的確是有些不近人情。但轉念一想,畢竟人是情感動物,即便是有記者王志安說的那種心理,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江歌媽媽隨即不解地反問道:這都談不上報復吧?在那種緊急的情況下,我可以去理解你,我更不能接受的,是你以後的這些態度。

江歌媽媽的這一回答,使我對她的大度和思考肅然起敬——她認為,人死已成定局,活著且有過錯的人應該勇於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女兒江歌的死不應該只是成為社會上一時激起的熱議話題而已,而應該真正的有價值意義。

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像江歌媽媽一樣這麼有社會道義感,接下來小編要說的這對父母,則確確實實印證了記者王志安(或者,並非其本人的)的想法:父母尤其是母親,對間接奪去自己孩子生命的人,是會有很深的報復心理的。

步履不停

Still Walking

是枝裕和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日本電影導演。在他眾多的家庭電影作品中,這部又是我最喜歡的。《步履不停》(2008,又名《橫山家之味》)是一部非常生活流的影片。導演將影片主體內容的發生時間集中在一天之內,即純平的祭日。但又不似平常意義上的「三一律」影片那樣激烈。

它試圖用一個特殊的日子來講述橫山一家十餘年所走過的漫長歲月,拒絕使用任何的插敘或倒敘,而僅僅隨著時間流慢慢又似淺淺地向前推進,但人生的況味紛紛在其中顯現。

在這種淡淡的散文化敘事中,瑣碎平靜的日常生活深處卻暗流涌動,人物的對話凝練自然,卻句句留白,耐人尋思;人物可愛且豐滿,完全與生活中的人吻合。怪不得有人感慨說,能寫出這樣的劇本真是讓人嫉妒啊。

該片榮獲2009年藍絲帶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配角獎,後又在其它多種電影節中連續獲得最佳女配角獎,這位獲獎者正是片中母親的扮演者樹木希林。

和江歌媽媽一樣,樹木希林扮演的橫山太太在中年時失去了自己的大兒子純平。純平是橫山夫婦都特別喜歡的長子,他繼承了父親(原田方雄 飾)的醫生事業,心地純良,很被父親看好。

但這樣的人之驕子純平,卻在15年前為救一個落水的兒童而不幸溺亡。心痛之餘,每逢純平的忌日,橫山一家都會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家常,感受久違的親近。其中,也包括當年被純平救起的孩子良雄,如今,他已25歲。

我無法感同身受,不知道面對眼前這位兒子用生命換回來的幸運兒,橫山太太的心裡是作何感想。如果說,這些疼痛必然要找一個出口的話,橫山太太的做法並不過分,她只是每年都會在純平祭日這天邀請良雄到自己家來,15年來,從未間斷。

電影中,純平雖然早已死去,但他的身影或是氣息依舊在這個家內縈繞。多年過去,橫山夫婦還是對孩子的死心存芥蒂,他們總會在家中時不時地提起他,對著他的遺像說話,翻看純平生前的照片;儘管二兒子良多(阿部寬 飾)會提醒他們當年某某事情是自己而非哥哥純平做的,夫婦倆也一副「非也」的樣子。

由於良多與父親意見相左,不喜為醫,而是執意前往外地,以繪畫修復師為業,父子二人的關係由此漸漸疏遠。也許是一直生活在哥哥的光芒之下倍感壓抑,也許是由於自己已近中年仍舊一無所成,面對父母對良雄的鄙夷和多年來報複式的邀約,良多看不下去了。

良多:我說啊,該放過良雄了吧,別再約他過來了。

橫山太太:為什麼?

良多:我覺得他怪可憐的,見到我們肯定也不好受。

橫山太太:所以我才請他來啊。停頓後繼續。才十年就淡忘,太便宜他了,是他害純平當了替死鬼。

良多:又不是良雄的錯。

橫山太太:從父母的角度看來都一樣。無人能怪罪才是最痛苦的。每年讓他痛苦一回,這樣應該不算過分。明年後年我還會請他來的。

相較於母親明裡歡迎、暗裡報復的做法,父親橫山先生的態度要顯得更加激憤一些。祭日這天,良雄像是報告任務一般向橫山一家說明了自己目前從事的職業。期間,橫山醫生始終背對著良雄,不發一言。待良雄走後,他終於忍不住——

橫山先生:媒體界有什麼了不起!

良多:他沒有說得特別了不起吧?

橫山先生:他充其量只不過是個打工仔。

良多:沒關係,反正他還年輕。

橫山醫生:只想依賴公司苟且偷生,那種人就算活著也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姐姐千奈美(江原由希子 飾)這時候從旁插話,「所以他才一直道歉啊」。但橫山先生絲毫不能理解良雄的處境,他繼續道,「為了那種廢物的一條命,為什麼要犧牲我的兒子?為什麼不是其他人當替死鬼?

每次看到這兩段,我都會不寒而慄。的確,為人父母,這估計是最怕碰到的情況。我們不能去怪罪其中任何一方,每一方都有應被責怪和被原諒的方面。面對恩人純平的家人,肥胖的良雄在這狹小的室內空間中顯得更加局促和緊張,他不禁汗流浹背,不敢抬眼看其中任何一個人,甚至用錯詞語。

他似乎並不知道如何去償還這份恩情,只是非常抱歉地許下諾言,「我會連同他的分好好活下去的。」但其實,面對眼前的這種生活和巨大的精神負擔,良雄或許早已繳械投降——他的身體愈發肥胖,每每輟學。活下來只是為了接續純平家人的念想,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有人曾因自己的錯誤而失去了生命。

「你才25歲,努力就會有希望的」。良雄離開前,良多對他說。但良雄很不好意思地一笑,「不,我的人生已經無望了」。畫面里,橫山太太不聞此語。她邊笑著送他,邊恭敬地邀請,「明年請再來看我們。請務必再來坐坐,我們會等你的。」

這樣看來,橫山太太的做法和江歌媽媽的說法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我們在感佩江歌媽媽對劉鑫不開門的行為「可以理解」時,對橫山太太的做法也要「可以理解」,畢竟,這才是普通而真實的人性。

但是,還是想通過電影和江歌案提醒大家的是,為了不給別人的家庭帶去困擾和苦痛,每個人還是應該做好自我保護、先對自己負起責任才是。


分析一下影片中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這個角色。

雖然次子與其妻結婚一事家人多有詬病,但這日的會面母親一直佯裝親切熱情,妻子也謹言慎行地試與其一家和睦共處。鄉下入夜後靜謐的和室內,母親與次子之妻(攜有一子的寡婦)正有意無意地交談著。母親拿出一件貴重的和服相贈,一面看著對方的臉說道現在的年輕女人真幸運不像以前的自己無法盡情飲酒,妻子馬上解釋道自己不常喝。再又問及對方是否想與次子再育一子時,隨即又自顧自地說道還是算了吧,應該不想再給自己添麻煩。
————看似是婆媳間平心隨性的閑談,字句里卻暗藏著這個母親的冷箭,鏡頭給到妻子的時候表情很微妙。生子那段大概是出於對次子的愛和擔憂,期望共有一子這事能穩固這個特殊的家庭。

母親晚餐時拿來一張黑膠,全家一邊就餐一邊聆聽,她徑自隨歌哼唱。過後,父親泡澡時好奇地問起,她才一面放下丈夫的換洗衣物一面談及當年與子撞見他出軌一事,爾後自己去買了這張碟。
————席間老頭耳聞樂聲便坐立難安,滿心疑慮地問起時她卻若無其事地回應還頻頻哼著那歌,這裡可見這個女人隱忍的決絕和一種可怖的冷靜與報復。

電視里一則橫濱職員溺死的新聞讓母親回想起長子之死。於是,她自顧自地言說那些日曆歷在目的場景,自責道如果自己當時阻止了兒子是不是他就有可能幸免於難。此時,幾個孫子從庭院跑進來,長女正叮囑著他們喝了冰茶就不要吃冰淇淋。
————這一幕給的是母親的背影,獨白似乎是淹沒在孫子們的吵鬧聲和長女的喝止聲里的,也揭示了白駒過隙里只有她還沉浸在這種無止盡的悲痛中難以自拔。

一隻偶然飛進和室的蝶被母親認為是長子的化身,她小心翼翼地張開雙臂一面呼喚他的名一面試圖捕捉他,顫顫巍巍地在廳里打轉。待到次子將其捉置她面前時才醒悟到這只是一隻蝴蝶。
————死者化作蝶飛回家中的情節好像在很多傳聞故事裡都存在。母親以一種近乎癲狂著迷地姿態靠近一隻平凡的蝴蝶想抓住早已過往而逝的人,幡然醒悟後徒留一臉的悲愴。

長子當年捨命相救的溺水少年如今成了一個腦滿肥腸碌碌無為的人生LOSER,忌日這天到訪。一家人瞠目結舌地看著這個言行舉止表現不當的人,難以置信當年那麼優秀即將成為醫生的長子的命竟然換來眼前這樣一個人。母親的恨意促使她決心在每年長子的忌日上都邀請這個人,並絕不終止。
————喪子之痛的悲傷烙刻在母親的心口,並且至死也無法磨滅。人就著這種痛生存時,痛必然要尋求一個出口,一個足矣泄恨的出口才能支撐自身活下去。母親懷著這種殘酷的憎恨提醒著對方是你殺死我兒子的,這是對被救者的一種報復亦是母親抱懷著的一種自虐色彩的思念。

電影在生活、生命、親情、家庭等議題里刻畫了人性,全片平鋪直敘且沒有任何言辭激烈的對白和戲劇衝突,卻在溫情的細節引領觀影者體會到父親的孤獨與無力、次子的防備心和心理陰影...片名取自影片中反覆出現過三次——次子一家走過、父與母兩人走過、父與子與孫三人走過——的那段長長的階梯,是導演想隱喻的一次人生路,無論每一個當下是苦澀還是甘甜,我們都不得不一步一腳印地走過去,直至死亡。

歡迎掃一掃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粥肆

http://weixin.qq.com/r/HES5oV-E4QKerRvC9xEO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從時間說起,我認為在周六夜晚觀看《步履不停》最合適不過。
彼時,吹得半乾的發梢還在滴著水,一順手關掉了燈。手忙腳亂對床奔過去,不忘扯上毛巾。曬了一整天的被子散發出陽光炙烤的香,新換的床單沒有熨,褶皺也有小脾氣,但觸感可愛。
《步履不停》開始了。
坦白說,開頭有點冗餘,但幸好是在深夜,人間寂寂,我亦能安得下心。
故事慢慢進入節奏,看完已經是凌晨1點。

先說說爺爺這個角色。爺爺是退休醫生,固執又可愛,傲嬌得不得了。
剛剛見面就直接表達對兒媳婦的嫌棄,直言對方是帶著拖油瓶的寡婦。兒媳婦的心理陰影,大家可以幫忙計算下。孩子們在客廳一起玩鬧,難得的家庭聚會他卻在實驗室發獃,聽到推門聲就手忙腳亂假裝在做剪報(這裡看的很有趣)。爺爺是個刀子嘴,女兒說勸他對男主角好點,他說誰讓他離家出走,可見爺爺是非常希望次子從醫的。接下來是傲嬌時刻

哈哈哈哈,我是真的忍不住要笑啊。還有後面拍全家福的時候,傲嬌屬性大爆發,我笑得停不下來,想看的一定要留意那裡。
晚上與次子一家吃飯,對兒媳婦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好轉。餐桌的氛圍難得的愉快(雖然仔細想想覺得也是個假象:奶奶不在場,兒子在擔心工作,兒媳婦在陪笑討好,孩子悶聲吃飯),直到奶奶放唱片。飯後洗澡時的對話,大家可以留意爺爺的表情變化,那不是懊悔做了錯事,那分明是懊悔自己沒把外遇隱藏好居然叫奶奶發現了。
人性的複雜啊。

爺爺非常希望有人繼承他的事業,賞識的長子為救人而死,被救的孩子卻越長越沒出息,他忍不住脫口而出:兒子為什麼要用命來救這個垃圾。次子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理想,父子關係緊張。他抓住機會想讓兒媳婦帶來的孩子學醫,也沒有成功,因為被兒子撞見了(這裡想笑,像是抓住一切機會搞傳教。)
爺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為了家庭兢兢業業地工作一生,忽略與妻子兒女的交流,不懂得表達。年輕時外遇以為瞞過奶奶,年老了越來越無力,因為一切都沒有按照他想像的方向去發展,甚至女鄰居說臨死前希望他在身邊也沒有做到(個人覺得這個女鄰居和爺爺之間有點什麼,個人覺得哦,說不定就是外遇呢,哈哈,開腦洞)。

現在來說奶奶。奶奶是家庭主婦,也是劇中的靈魂人物。

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和藹慈祥,手藝超好,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奶奶,姥姥,媽媽的影子。不斷地忙碌,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剛吃完這頓飯就開始準備下頓飯,生怕孩子餓著,晚上孩子睡覺了,自己還在燈下勾著毛線。她這樣全心全意地付出,也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長子為了救人而溺亡,對奶奶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總是不自主地說起如果她那天早上勸長子不要去海邊,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然而沒有人想聽,祥林嫂式的傾訴,她只能沉浸在自己的悲傷里。

同時不斷對次子嘮叨長子是多麼的好,無意間就貶低了次子,這讓次子很窩火,對自己的哥哥有排斥情緒。
對兒媳婦刻薄,和女兒議論兒媳婦的時候,說找個離婚的也比找個寡婦好,意思是寡婦晦氣。奶奶說這話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長子去世,長媳也是寡婦(劇中沒有出現過,應該是改嫁了)。或者明知道還這樣說,是把長子溺亡的責任歸結了一部分在長媳身上,是長媳剋死了兒子。可見婆媳關係並不好。

腹黑殘酷的一面,是從每年忌日都邀請被救的孩子來表現的。次子提議不要繼續邀請了,看的出來孩子很煎熬。奶奶說這就是邀請他的目的啊,這份痛苦要一起品嘗,要他忘不了。對於奶奶來說,他和殺人兇手沒有兩樣。我想到「大恩如大仇」,這份恩情有難以承受之重。邀請的行為就像一把雙刃劍,自己傷的更深,看著優秀的兒子用命換回來的人肥蠢無為,連工作都找不到,到了自己家還胡吃海喝,作為母親心裡有多麼難受應該可以想像。來人惶恐地說出感謝與愧疚的話,被內心折磨得坐立不安,在靈牌前跪拜,請注意此時奶奶的表情,悲傷已經將她淹沒了。

複雜扭曲的一面,是從外遇唱片開始的。年輕時就已經發現爺爺的婚外情,卻等到老了之後才說出。沒事的時候就在家聽這張唱片,一直聽到老。這在我們看來完全是一種殘忍的自我折磨,不斷提醒自己外遇女的存在和丈夫的背叛,還要假裝若無其事地做家務帶孩子。試想奶奶為什麼這樣隱忍,是因為經濟無法獨立,同時為了孩子也不能離婚。奶奶為家庭付出一生,得到的是丈夫的虛偽,喪長子之痛,次子離家不願意回,女兒女婿想著自己的房產。
她其實是最清醒的人,知道女婿只會拍馬屁,說了要幫忙修理衛生間瓷磚,卻睡了一覺就開車走了,「他只會說說而已」。說這話的時候,奶奶疲態畢現,在兒子面前展現出了自己的脆弱,希望兒子回來住。看到這裡已經萬分心酸,哪怕衣食無憂也晚景凄涼。

奶奶代表的是傳統的家庭主婦,愛孩子為孩子付出一切,沒什麼品位(爺爺帶她去看音樂劇她睡著了,恩,想想應該是做家務太累了。)一生勞苦而心酸,是很多母親的真實寫照。追逐黃蝴蝶的那一段,令人淚目。

最尷尬的是兒媳婦,一直在陪笑討好,奶奶對她也是綿里藏針。美貌的寡婦,帶著孩子,多少有點紅顏命苦的意味。上台階的時候,丈夫拎著個西瓜自顧自走在前面,她拿著3個大包累的氣喘吁吁。
這樣的小細節值得品味,然而丈夫總體對她和孩子是不錯的。(也有可能是丈夫沉浸在尋找工作的煩惱里,根本沒在意老婆說什麼)。仔細深思一下男主全篇的表現,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很好的丈夫和父親,因為找不到工作來賺錢養家,壓力很大,變得敏感脆弱(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最高贊的想法有點膚淺,僅僅從表面理解丈夫很自我。但仔細觀察會發現是被生活壓力所困)。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男主是個對家很反感的人,父親說你的錢能夠養家嗎(為了刺激他回來繼承家業),他說一個寡婦還養得起(為了反擊父親說他娶了個寡婦)。父親說你哥哥說過,他說不是哥哥說的,那是我說的。(父親接著說,有什麼區別嗎,可見父母心裡其實是一視同仁的,都是自己的孩子)。通過這裡,我意識到一個問題,與父母對話,不要只關注他們說了什麼,更要關注他們為什麼這樣說,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哦。男主角覺得自己一直活在優秀哥哥的陰影里,無論哥哥是否在世。阿部寬演的很到位,一些表情特寫值得關注。一句話印象深刻,以此共勉。

姐姐這個角色沒什麼大亮點,劇中出現是為了討好母親,同意讓她一家人搬過來。提及把父親的實驗室打掉讓房間寬敞些,母親沒有接話而是把話題引開。女婿想要她的房子,她心知肚明。有句話要上圖。

莫名地心情複雜,這是句實話,聽起來卻令人不舒服。兒女長大了,各有心思。

喜歡小男孩,年紀很小卻心思縝密,超乎年齡的早熟。知道家裡沒有錢,在飲料店被媽媽愛嗔了一句「不要這麼寒酸嘛」。女孩問他爸爸去世的時候有沒有哭,他說自己太小不記得。爺爺問他為什麼想做鋼琴調音師,他說因為女老師很美。在夜晚的庭院里,他對著黃蝴蝶飛去的方向,喃喃自語:爸爸,這黃蝴蝶和我們那年捉到的很像,我長大後要成為像爸爸一樣的鋼琴調音師,不然,就做一名醫生。這樣的懂事和家庭狀況密不可分,我同時又擔心,這孩子會不會很敏感,媽媽後來又生了妹妹,他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家中的多餘,但願我想多了。
放幾張圖養養眼。

靜下心來看,大家會獲得更多的體悟。

《步履不停》以平淡雋永的方式表達了對生活的依戀,這生活有遺憾和痛苦,也有很多的小確幸,生命不止,步履不停,我們只會一路向前。

首發於個人公眾號:千帳燈。分享一些霓虹國小說,電影,美食。
一盞燈一個故事
關於霓虹國
物の志
影と色
微信號:TokyoLight

http://weixin.qq.com/r/jTgMFL-EDOJzrft3922f (二維碼自動識別)


電影一直都很平穩,看不出主題的平穩,以至於進度條過半時有彈幕說,對結局毫無頭緒。
唯一的高潮是留宿的晚上,老太太在屋子裡捉黃蝴蝶那裡。
以為蝴蝶是從大兒子墳墓跟回來的靈物。
有點淚目。

其餘的劇情都很平緩,可是我又看完了。
像之前的回答那樣,我是極其沒有耐心的人,最近一次是在神探夏洛克的中途睡著。
但是這部電影又看完了。
因為細節太迷人了。

媽媽炸玉米天婦羅,bangbang的聲響,吸引出性格偏執有點軸的老爺子。
三個孩子上街玩,伸手摸紫薇花。
一家人聚在廚房喝老太太做的冰茶。
全是夏天的感覺,而且很容易想到童年的時候,好像也是這樣過的。

而家庭感,很容易拍成吵吵嚷嚷的大雜燴。或者衝突鮮明的撕逼戲碼。
炸裂到頭大。
這在這部電影里反倒沒有。
爸爸不贊同兒子的工作,提兩句就停下了。媽媽問兒媳婦你們打不打算要孩子,也是試探問兩句又收回到自己的事情。兒子對大哥暗戳戳的排斥情感,都在跟父親的一句話里,「關於玉米的那句話是我說的。不是大哥說的。」老太太早就發現老頭子年輕時候出軌的事情,也是一首歌一句話交代。
一切都適可而止。
不用多餘的鏡頭去渲染什麼,我們就能體會到老太太獨自聽老頭子當年唱給別的女人的那首歌的時候該是多五味雜陳。不用鬧,我們也能感受到那隻黃蝴蝶對於老太太來說是怎樣的安慰,所以把它放走時,隔著鏡頭都會被暖到。

電影中的人,沒有一個是乾巴巴的。
老太太慈祥,可是也會在提到被大兒子救起的那個人時說,要讓他痛苦呀。這種腹黑。
老爺子軸,並不代表不通人情冷暖。
像極了自己的外公外婆。
兒子在家穿著媽媽買的睡衣暗自得意,卻不會跟媽媽聯繫。
兒媳很賢惠,但是也會介意婆婆只給老公買了睡衣卻沒給自己的小孩買這件小事。
男孩話少,卻聰明知道怎麼說話最合適。
不需要怎麼誇張去詮釋,都在張力裡面了。

而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就像男主和媽媽在發覺自己慢一拍之後都說過的那句話:
不重要了。


步履不停 生活日新(全程劇透)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擅長拍細膩溫婉的家庭劇,《如父如子》《海街日記》《步履不停》……看過他的幾部作品,每部影片都讓人感覺暖暖的,充滿著家庭生活的溫情、瑣碎、歡笑、玩鬧,同時更不迴避家庭中的紛爭、背叛、掙扎、死亡、痛苦和成長。《步履不停》也許就是體現這種獨特風格的代表作吧。


蔥鬱的仲夏時節,生活在東京的阿良攜新婦和兒子回老家探望年邁的父母,姐姐一家已經提前回到父母身邊。姐姐正陪著母親在廚房忙碌,而姐夫和兩個孩子則在玩鬧。生性內向執拗怕見生人的醫生父親照舊一個人躲在診室里假裝忙碌著。阿良和新婦在回家路上都感到莫名的緊張和壓力。


原來,阿良並非長子,他還有個哥哥,在若干年前救落水少年時不幸溺水身亡。哥哥從小表現優秀,自然贏得了父母大部分的疼愛和讚揚;而不幸天妒英才,哥哥的早逝更是喚起了父母無限的痛苦哀愁和不絕如縷的思念。其實阿良以及姐姐一家回家團聚的日子,剛好就選在哥哥的忌日。


攜新婦、兒子回到家的阿良,放下行李首先就在哥哥靈位前緬懷早逝的親人。母親和姐姐自然對阿良一家的歸來表示熱烈歡迎,而父親則態度冷淡生硬,原來阿良新婦乃是一位過氣的姿色殘留的模特,她帶著已上小學的兒子嫁給阿良,這教阿良父親心裡如何能痛快?更令人難以啟齒的是,阿良最近失業了,他原來從事的是舊畫修補行業。父親在哥哥早逝後,原打算讓阿良子承父業,順理成章繼續做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可阿良無意於此,執意去大城市發展,如今落魄謀生,自然不想讓父母知道,一來怕父母擔心,二來更加怕父母認為自己從小到大都比哥哥差,如今竟也養活不了新婦和繼子。


阿良和一大家人圍桌吃飯,其樂融融。下午時分,當年被哥哥救起的落水少年來訪,當年的少年如今卻長成了一位肥碩無能的胖子,只會在超市門口發購物傳單。胖子在阿良哥哥靈位前儘可能虔誠地祭拜,對阿良一家再一次表示儘可能真誠的謝意,並不自覺地流露出尷尬和被迫感恩的神情。阿良看著胖子被衣服包裹著掙扎的肥碩身形,扶著他艱難地站起來。臨走時母親邀請胖子下一個忌日務必繼續前來祭奠。送走胖子後阿良於心不忍地勸慰母親,哥哥下一個忌日就別讓胖子來了,免了他這份苦役吧。沒想到母親卻「殘忍」地說,就是要讓胖子受這份罪,相比阿良哥哥逝去的無限憂傷,胖子每年受這一次罪又算得了什麼呢?父親則更加憤慨地嘮叨,阿良哥哥當年為了救這麼一個連工作都找不到的廢物死的多麼不值、多讓人心痛啊!


父親的話無意間戳到了阿良的痛處。他極力為胖子辯解,指出找不到工作的人也有存在的價值啊,暫時無能的人並不意味著一輩子都是廢物;何況他已經儘力了,也許他只是遇到生活的坎,總會邁過去的。阿良表面為胖子辯解,其實內心卻是在為自己發聲,他如今正面臨生命中的一個坎!

阿良有自己的工作煩惱,而姐姐則慫恿著母親接納他們一家,姐姐一家想要搬來和父母同住,以便節省住房、吃飯等日常開銷。表面和善的母親以父親可能不會答應為「擋箭牌」拒絕了姐姐的請求。等姐姐一家吃過飯下午離開後,母親才向阿良吐露真言,原來母親一方面表示年齡大了,不習慣和陌生人(姐姐一家)同住,另一方面母親更加擔心姐姐一家一旦搬來,阿良就更不願意搬回老家與父母同住了。


下午天氣稍微涼快一些,母親帶著阿良一家去山上墓地祭奠阿良哥哥。母親用水瓢一瓢瓢舀起清涼的水,澆在被炎陽炙烤的墓碑上,嘴裡念叨著讓阿良哥哥也涼快涼快……下山路上道旁野花盛開、蝴蝶飛舞。母親眼前剛好飛過一隻黃蝴蝶,她就說,聽說蝴蝶如果熬過上一個冬季,在夏季重新出現時,就會變成黃色呢……


從墓地回來,母親情緒很好。晚飯時翻出多年前買的唱片給大家聽,飯後又把收藏的嶄新和服送給阿良妻子,還試探著勸慰阿良妻子讓他們再生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這樣感情更牢靠。阿良一家按計劃要在父母身邊留宿一晚。仲夏的夜晚熱浪逼人、蚊蟲紛擾,就在一家人輪流洗澡之際,客廳里忽然飛進一隻蝴蝶,剛好落在阿良哥哥牌位上。目睹此景的母親激動不已,追趕著蝴蝶不讓阿良他們傷害,母親自認為那蝶兒正寄託著阿良哥哥的靈魂。最終在眾人勸說下,母親才戀戀不捨地打開隔間把蝴蝶放飛進無盡的暗夜中……


夜間電話忽然響起,原來是鄰居家的老婦心臟病突發,讓父親去幫忙診治。年邁並患有白內障的父親表示無能為力,讓他們趕快叫救護車。老婦在救護車聲中被拉往醫院,此處暗示了年邁老人的最終結局。


果然,在阿良此次回家探望三年後,父親就去世了,與父親拌嘴了一輩子的母親,不久也隨父親而去了。又是一年仲夏時節,阿良一家回鄉前往父母墳前掃墓祭奠。他們一家多了一個小女孩,顯然是阿良和妻子所親生。祭奠完父母的阿良和一家人走在開滿山花的下山路上,迎面看見幾隻黃蝴蝶在飛。他拉著小女兒的手說,如果蝴蝶熬過了上一個冬季,在夏季再出現時,就會變成黃蝴蝶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一輩子總會遇到生命的冬季。咬緊牙關熬過去,在下一個蔥鬱的仲夏時節,就會變成歷經生命磨礪,進而更加堅強勇敢、顏色更加鮮艷的黃蝴蝶呢。


北影節的遺珠,這一屆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大銀幕上看一場是枝裕和。這一部應該是口碑最好的,友鄰們清一色的五星讓我對片子有了極高的期待,但看過之後發現還是是枝監督擅長的家庭溫情路線,只不過更加地細膩,也更加地寫實。被救的胖胖這個角色設計的好,以反差直戳人心。最大的意義是奠定了他的風格


(多圖預警)
看到現在為止最愛的一部是枝裕和電影

海街日記 奇蹟 無人知曉 都沒有這部讓我喜愛到不能自已
可能因為有老人作為主角的原因
爺爺奶奶實在太太太可愛了

全家都是傲嬌的日常就是:
1.
明明是擔心父親
卻偏偏要假裝拿手機看簡訊讓父親走到前頭
然後全程走在父親後面

2.
偷偷回到房間把撕掉的小學作文用膠帶紙貼完整的亮太
(雖然直到最後都沒有知道亮太小時候想做醫生的原因
不過我猜是因為對爸爸和哥哥的崇拜吧(?)

3.
吃醋兒女們忘記自己功勞的爺爺真的好傲嬌!

4.
一臉傲嬌的奶奶雙手接過自己兒子給的零花錢
還不忘吐槽一下

5.
互相拆台的爺爺奶奶 真的太太太可愛

----------------------------------------------
是枝裕和真的是神了
這部絕對是日本家庭電影的影史經典
如果沒有看到最後五分鐘
整部片子就只是平平淡淡又不失乏味的家庭劇
然而看到最後兒子的旁白
瞬間有種淚目的衝動

此刻終於明白片名的喻意
步履不停
Still Walking
我們總是跟隨著生活越走越快
卻在某個瞬間意識到自己其實還是慢了個半拍呀

子欲養而親不在
看到最後五分鐘爺爺奶奶相繼去世的時候
內心真的有被震到的感覺
一直到片尾 都有種無法消解的憂傷情緒

現實往往弄人

意識到自己慢半拍的同時
還是做著慢半拍的事情:
片中亮太在回家巴士上想起了和母親聊天時忘記了的相撲選手名字
念叨著自己總是反應慢半拍
殊不知
現在想著「新年可以不用再回家」的自己
其實依然慢了半拍呢

不得不說
是枝裕和是真的很愛用寬叔和夏川結衣
哦還有YOU
都是御用演員呀
覺得爺爺奶奶的演技也是非常給力的

是枝導演還是用一貫溫柔的鏡頭語言
描述了一個溫暖又帶有淡淡傷感的故事
不過相比無人知曉和奇蹟
這部的故事背景明顯更加陽光一些了吧
沒有無情拋棄也沒有離婚分居

也非常喜歡這樣的色調和節奏
就是那種明明全片沒有一絲波瀾起伏
卻也能讓人乖乖坐在桌前安安靜靜看到最後一秒
是枝裕和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平常下電影的時候都是直接從榜單里挑著下載,這部完全是因為名字
(?′ω`?)感覺很文藝很喜歡~

開頭就是老太太和女兒做飯,感覺對話還挺有意思,還有就是想看看日料怎麼做(╯3╰)表示好想吃那個炸玉米呀

然後就是家庭成員出場,講了一個普通的故事,就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內容樓上的分析的很多,我講講吸引我的地方:

1.家長里短的對話里有些還蠻有意思的
2.感覺就像是午後精緻的下午茶,住家好贊,好喜歡日本設計啊,小小的,精緻的,對木頭這種材質完全沒有抵抗力⊙▽⊙

喜歡那個角落~

3.很多畫面構圖很好看,特別像靜物拍攝

4.第一次認真看了一下電影鏡頭,(也不知道是不是太明顯可以發現,還是恰好自己注意了,或者是電影節奏平緩有時間注意鏡頭,總之能注意到很開森~)發現是那種固定鏡頭,人物在裡面進進出出,很有意思~


看了好多長篇的答案。
覺得不太適合。
我喜歡這種小情調緩慢的電影。
就是因為它清新乾淨的畫面。舒適緩慢的音樂和娓娓道來的生活。
不必糾結劇中人物複雜的過往 人物的隱忍殘酷
你難道不覺得 一出現空鏡留白再伴隨著響起的音樂 電影的內容啊 人設啊都變的不重要了
其實那一刻我已經沉浸到電影所演繹的生活中去了
來自一個約了早飯卻怎麼也睡不著的失眠狗的叨逼叨。


「愛人們的靈魂都在高高的星空安息
多好啊
沒有人可以失去
沒有人可以為之哭泣」

前段時間買的花,悄悄地枯萎了,於是在它們還沒有完全死去之前,我把它們倒掛在衣架上,於是,它們成了乾花,又有了新的生命。我又想起來以前的時候,那時候還小,看見喜歡的葉子就會摘下來,夾在我的標本書里,到如今本子早就沒有了,唯有記憶還存在腦海里,這可能就是人生吧……

在這個陰雨綿綿的秋末,昏沉的下午,看了這部電影,不像是電影,到像是日常往事,輕描淡寫不著痕迹。削蘿蔔皮的聲音,母女倆竊竊私語,清掃地面發出的摩擦聲,燉鍋里咕嘟咕嘟冒著熱氣,搗土豆泥……充滿著生活氣息的聲音,又那麼絲絲分明。

不會做飯的女兒,絮絮叨叨拉著家常。議論著自己的哥哥和嫂子,這大概就是家庭婦女的樣子,說著些無關緊要的話來消遣時光。阿嬤總是能把不起眼的材料變成可口的大餐,她喜歡把冰箱塞得滿滿當當,那樣才有安全感。母親熟練的手法,女兒慢吞吞的動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爺爺走出屋子,音樂響起,舒適而安逸,穿過大街小巷,悠閑自得,到了吃飯的時間不需人喊,自會回來。這條散步的小路,不知道走了多少趟,風景依舊。阿嬤的飯菜也準備得差不多了,一大家子的飯菜。

阿良一家子,乘著列車,也要回來了。似乎阿嬤對這個寡婦媳婦並不是很滿意。和我們小時候一樣,希望一下子喝到喜歡的各種飲料,於是把它們都混合在一起,又有了另外不一樣的感覺,不過大人是不能理解的,他們總喜歡一板一眼的,他們不喜歡改變常規。

爺爺的小屋子好像跟這個大家子是隔離的,一邊是他們的嬉嬉鬧鬧,一邊是爺爺的默默無語,一個人走進小屋子,不參與大家庭的討論。這大概就是固執的老人的日常吧。

大門口的插花,屋子裡的井井有條,這間屋子的女主人是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女人,儘管歲月沒有放過她,滿臉皺紋,頭髮也漸漸花白。「我的兒子會開車載我去購物……」然而是在夢裡。

那個在小桌子上放著的照片,就是他們口中的大兒子,只是他走了。要拍集體照了,阿嬤捧著老大的照片,爺爺頭也不回地走了。

午後的陽光,混著花草的清香,童真的孩子,在外玩耍。小風陣陣,蟲鳴不斷,外面很熱,孩童滿頭大汗。阿嬤總喜歡自創插花,孩子們帶回來的花,靜靜立在餐桌上的玻璃瓶子里,這大概就是生活里的小美好吧。

只是這個夏天不會再回來,下一個夏天接踵而至。

老大為了救別人,死去了,成了一家人永遠的回憶,每年的固定時候,阿嬤總會邀請被救的那個男人到家裡來,他顯得很拘謹,他似乎有點不知所措,他充滿了愧疚,然而,他一事無成。

固執的白髮爺爺,一輩子被阿嬤寵著,一輩子好面子。當鄰居真的病發的時候,他在旁邊無能為力的樣子,有點讓人心疼。沒有人再把他的話當回事,他真的老了。

祖孫三代,同樣的道路,孫子在前面邊跑邊走,爺爺拄著拐杖發出很粗的喘氣聲,阿良跟著爸爸和兒子,好像一個旁觀者,一個生命剛剛開始,一個生命即將隕落。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就會離開,永遠離開,和哥哥一樣。

其實可以寫的事,可以說的話還很多,電影會讓我們想起很多自己的事情,遙遠的記不清的事,忽然在某些瞬間變得清晰,近到觸手可及。然而頭一轉,又被現實拉回來了。

電影里的每個人都故作輕鬆,故作嚴肅,故作和藹,卻又在不經意之間流露出愛意或者悲傷,就在這些不經意之間,我們細細體會著每個人之間的情感,隱忍而深沉,故意的洒脫和無所謂,一而再地慢半拍,直到白色蝴蝶變成黃色蝴蝶。它依然在風中起舞,等待它的季節輪迴,明年它還會在嗎?又或者會是什麼其他顏色?

「想起媽媽,有可能會哭,也有可能會笑。」這個有點意思的阿嬤,就在開心的時候哼歌,會在悲傷的時候流淚,會在生氣的時候抱怨,她是一個多麼可愛而溫暖的老人啊。但願我們這一輩子,也可以溫暖而可愛,但願時光會以親昵的姿態親吻我們。

我總會想,要怎麼來面對生活,面對人生呢,在某些時刻,我以為我找到了答案,但那總是暫時的,不消多久,我又無所適從,後來我才知道,生活本生無解。

後來,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小時候經常跟她拌嘴,一點點不喜歡就會對她發脾氣,想想真是任性,因為在外面上學的緣故,居然沒能在最後的時間陪著她一起走過,我想她一定很孤單。小時候和奶奶躺在床上,她總要說,「等我死了,躺在堂屋裡的時候你們不要害怕,我是不會出來嚇你們的。」我那時候沒感覺,總以為很遙遠,而現在依然遙遠。唯一記得的是她躺在床上,吃著我們買的小零食,她說,等她好了還要吃……

一些隨口說出來的約定總是來不及實現,一些胸口小小的悸動隨著時間淡淡消退,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無論我們多麼地謹慎或者小心翼翼,終會錯過一些事,一些人,我們來不及,往前走就是了。

生活依舊向前,不曾停留。


寫在《父後七日》和《步履不停》之後
—百無聊賴的菜青蟲

春節的台灣之行,越是集中心緒說服收心上班越是念想。還好得益於旅行的愚笨,從誠品駝了幾本書回來,我把林夕姚謙白先勇放在一旁,迫不及待的開始看《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是一本記錄父親逝世之後兒女情感。穿插著對往昔的日子回憶,時而將父親描述為幽默男子時而又開始責怪走的急走的快,最後又以彼此樂觀心態告慰亡靈。父親雖然去世,卻會在睡夢裡,在寺廟祈願的間隙來到心間,陰陽相隔卻又緊緊相連。

作為枕邊讀物,實在有點殘忍。數度因為文中場景而落淚,這種事情在近兩年幾乎沒有出現,畢竟長大了好像不會再為情所困。最有印象的情節,文中的父親有生之年的最後一句話,是由加護病房的護士紀錄下來的。他說,小姐你不要給那麼多牛奶給我喝哦,我著急出門身上沒帶那麼多錢。讀到這一段,想起在open day 上想起父親生病住院我卻從他人口中得知時情難自抑。原來我們的父親都如此可愛。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作者說起父親去世之後便有了祈願的習慣,好像跟天堂的父親能夠心照不宣。好巧,我在母親去世之後也經常許願。不過我的場景多在緊張到hold不住生活的時刻,半夜三更雙手緊握住然後心中默念,你走這麼早,真是太不負責,這件事情你一定要保佑我,否則我覺得你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或者是演講緊張之時,我想你一定也在觀眾席里看我說話,這樣我又心安了許多。
大概至親走了,卻又以空氣的形態填滿我們的時間。

最近看的電影作品和書籍都關於生離死別。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看了好久,也遲遲沒有提筆。這裡也不劇透,感概最深的是「人生路上,總是晚一步」。今年春節回家,爺爺大病一場之後如抽絲一般,精神開始恍惚,父親說可能很難熬過2017年。
爺爺在父親剛出生之時,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回到家鄉。我像往年回家一樣,去陪他聊天,爺爺總是樂於談起的是他參加戰爭時候的事情,每次可以講兩三個小時不間歇。今年的精神狀態不好,說著說著便面露困意。我想這次他是真的老了。

大年初一,陽光剛剛好。他艱難的從屋裡走出來,跟我說,讓我扶他我哥車裡去坐坐,他還沒有機會坐著車去兜兜風。我和大伯扶他到車裡,陽光透過車窗,他閉著眼睛安詳的沐浴著陽光。是啊,人生路上,總是晚一步。《步履不停》中有個情節,男主角的母親也希望兒子能買車載她出去走走。誰說藝術不是來源於生活呢。

《父後七日》看完書後,我又翻齣電影準備一看。印象里2010年不知道在哪裡閃過金馬獎的現場。電影很成功,拿了幾個金馬獎,可能是我看過作為編劇的作者寫的拍攝插曲,從選景選角到豐富劇情,一看電影就開始彆扭,跟在一旁的princeeee說這個場景是怎麼挑的,感覺二次創作的展現並不那麼滿意,遂放棄。

《步履不停》則不同,看完電影之後跟閨蜜分享,他說知日刊登了是枝的專題,我以最快的速度買來,把是枝的作品在大腦里又重新看了一遍,果然感覺更好。

對於喜歡看書之後又翻齣電影找細節的偏執狂而言,苦樂參半吧。

比如,回家是撿到,離家是丟掉。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freeloop
求關注新浪微博@百無聊賴的菜青蟲


逝者如斯夫

  我喜歡逛日本超市,吃日本菜,自然也愛看電影里日本人做家務。

  舊金山日本城購物中心二樓的廉價超市裡有好多有趣的玩意兒:將白水煮蛋煮成小汽車或者魚形的模子,精緻的雙層飯盒,刮粘鍋底飯渣的草莓狀小塑料片,花式切片器,各式各樣的香水動物橡皮,粘雙眼皮的液體貼紙,花草香氣的熱湯鹽,五彩繽紛的鳥獸和紙,還有奇形怪狀的小掛件小擺設。這份對待物品的瑣碎與精緻也是日本料理的特色之一。簡單一個午飯,也要三碟五碗的拾掇上來,熱茶沏在畫著魚生圖案的細瓷杯里,壽司躺在波浪捲雲大方盤上,紅姜綠芥末白蘿蔔一絲不苟搭配得當,嫩黃的漬物跟油黑海帶絲的小鹹菜必用深方碟,醬油碟棄物碟是淺淺的長方盞,味噌湯白米飯則要上漆碗,烏冬面呢那必須是燒得滾熱的生鐵小黑鍋,而鰻魚飯,不用金漆方食盒就是不像樣。哪怕窄窄一扇烤魚,也要鄭重其事的用分量十足的滾邊彩釉大白方盤盛將出來,四邊的空白顯得中間那小小一塊佳肴更為珍貴,半點馬虎不得。

  2008年上映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步履不停》就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講傳統日本家庭生活瑣事的電影。一大清早橫山家中主母(樹木希林飾)與來訪的女兒千奈美(YOU 飾)就開始忙活,洗胡蘿蔔,削白蘿蔔皮,剝青豆,砸蘿蔔泥,切菌絲,燉肉,一樣忙完還有下一樣。千奈美的丈夫及兩個小孩從外面回來大喝冰麥茶,邊喝邊贊,然後小孩子哇哇叫著吃冰激凌。外地的二兒子良多(阿部寬飾)和再嫁的寡婦由香里(夏川結衣飾)及由香里的兒子厚司坐火車回家探親,而這一天剛好是15年前因搭救落水兒童而不幸去世的大哥純平的忌日。良多一家進門後立刻加入到廚房大合唱中,剝玉米粒炸玉米餅。這還不夠,為了這頓闔家團圓的午飯,橫山老太還叫了大概170美元的壽司配餐,而且是最高級的海膽壽司。整個廚房的氣氛熱烈喧囂,鍋碗堆砌,觀者動容。噗噗啪啦響的炸玉米餅的香味,恨不得透過屏幕飄進人鼻子里來。

  這麼熱鬧的一家子,唯一不和諧的聲音就是退休醫生的老爸橫山恭平(原田芳雄飾)。老頭子的脾氣又臭又硬,死好面子。可再倔,一聞到炸玉米餅的香味便馬上跑出來吃東西;儘管不合時宜的在由香裡面前說帶著孩子再婚難上加難,卻和藹的給厚司零用錢,並鼓勵加誘惑的勸說想成為一名鋼琴調音師的厚司將來當醫生。

  其實不止橫山家的老爸,每一位橫山家的人物都極為豐滿,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小細節讓他們粗糙而細膩,堅硬又柔軟,讓他們俗不可耐,也讓他們無比親昵可愛。比如老媽私下裡跟女兒聊天慳吝得不行,看不上寡婦拖兒進門的由香里,卻又肯把自己珍貴的和服送給她,也知道給非親生的孫兒厚司準備牙刷毛巾。再比如女兒千奈美雖然總是和事佬一樣勸這個勸那個,可離開時和丈夫在車上聊天照樣抱怨父母偏心死去的大哥。而阿部寬飾演的良多雖然嫌老媽啰嗦麻煩,老爸不通情理不講道理,還是會乖乖的穿上老媽「火車站小攤上」買來的便宜睡衣暗自得意,甚至在失業困頓的情況下還偷偷給母親零花錢;卻依然鮮給家裡打電話,不能體會老人隱藏著的深切牽掛。

  這種親人之間的不溝通與微小的誤會,往往都是些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當時不屑解釋,過後無從提起,也羞於承認自己的胸懷狹隘。很多的不滿就這樣過去,很多小疙瘩悄悄的結起,許多想說的瑣事終被遺忘,不知不覺間磕磕絆絆便是一生。橫山家這普普通通的一天,其實已是一生的全部縮影,歡笑與悲傷共存,滿足與遺憾並行。有沒有更好的模式?可不可以尋找一種更為完美的人生?

  良多一家離開的時候橫山老太要跟每個人握手告別,大家都尷尬,事後橫山老頭也嫌她莫名其妙。老太太身上還圍著廚房的圍裙,木屐敲的水泥樓梯噠噠響,佝僂著腰板慢慢爬坡,眼都不抬的說「你就別管我手的事情了,總之到哪都會牽著你。」

  數年後良多一家給父母掃墓,又看見翩然而飛的黃蝴蝶,當年母親說給他的菜粉蝶過冬變成黃蝴蝶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就說給了女兒。隨後一個長鏡沿著墓園停車場路旁的一株樹冠徐徐上升,視角從良多一家的背影向天空平移,光線突的暗一下,又緩緩變明,灰藍的天,淺淺的雲,湛藍的海,海邊密咂咂的房頂與一塊塊間或的綠地,景色停住,時間也終於停住。

  《步履不停》中橫山家人共吃了三頓飯,散了兩個步,說了一天的話,人與人之間交手回合數也數不清。那麼傳統的日本家庭,後院花草繽紛精緻,門廊地板光可鑒人,物品擺設整齊得當,酒菜湯飯一絲不苟,大小碗碟鋪滿整個桌子,可衛生間里的瓷磚碎片依然散落在地上,總也不得修葺。幾乎井水不犯河水似生活著的橫山老頭老太,為了大兒子的死十幾年了也不原諒那個被救上來的可憐傢伙,父子之間更是劍拔弩張針鋒相對的,但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夾菜,喝酒,聽唱片。導演是枝裕和的鏡頭穩健沉著,構圖精緻講究,畫面色澤清麗明凈,幾處配樂都溫柔細膩雋永。這樣暖色調的故事,我想無論如何也不是僅僅為了訴說人生的種種微小遺憾,這生活的快一步與人生的慢一拍糾結到一起,沒想到終於析出的竟然是意猶未盡的慨嘆,是對生活原本的衷心留戀,是無動於衷表面下深深潛涌的愛意。

  原來面對著不可遏制的時間的水流,不完美是篩,少了那些遺憾,記憶便不肯長久;缺了問題,連存在本身都變得不夠真實。在一次次細微的刺痛中,大大小小的缺憾過後,我們在平淡一生里終於學會的,那才是愛。

原文來自豆瓣影評id:艾小柯


註:多圖,流量黨慎點!
一家人看似平靜的生活,卻暗藏著難以癒合的創傷。可是,不管經歷過什麼痛苦,日子還在繼續。父母會越來越老,孩子也會長大,而生命便也在這一步步中完成。
是在一個無聊的午後,想著打發時間看到這部電影的。整部片子的旋律真的是非常的平淡和緩,一切看似這樣隨意又那樣不簡單。隨意到就像我們的生活,沒有浮誇的演技,狗血的劇情,一切都恰到好處,卻又不簡單,僅憑短短倆個小時也折射出現實的生活。
不說那麼多哥哥去世,媽媽不能忘懷,爸爸傲嬌又倔強,前面高票答案里也說了很多了。《步履不停》我還看到了時間流逝後的繼續,換句話說就是世界不會因你的離開而停止轉動,一切該怎麼樣還怎麼樣。就像劇中媽媽在孩子走後,忽然想起那相撲選手的名字,卻都不重要了。

本就是因為娛樂而提出的,想要分享的人不在了,便也就沒了說的必要性了。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有時慢一拍,無論我們多麼小心翼翼,人生終會錯過一些事情。
良平(男主)媽媽始終想著兒子能開著車帶她出去

倔強傲嬌的爸爸也想帶著孩子,一家子人去看足球比賽

結果呢,

父母死後,生活也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改變,太陽依舊東升西落,悲傷過後生活總是要繼續。畢竟,人活著,總是要繼續下去的。
在此之前掃完大哥的墓,回來的路上媽媽跟孩子說了關於蝴蝶的故事

若干年後,良平為父母掃墓後,也跟女兒講起了這蝴蝶的故事

我覺得可以看作是一種發展,也可以說是一種生命的更替。父母會越來越老,孩子越長越大,父母終有一天會離開,孩子也會有孩子,終也成為父母......
步履不停 生命不止


音樂令人沉醉


年輕人不以為意的話~隨便說說~老人家就會記在心裡~他們的世界變小了~小事都會變成大事~兒子和女兒都說過~媽媽好殘酷~他們無法感同身受媽媽的苦吧~有一直待在家裡的人~真好~什麼時候回去~都覺得溫暖~房子是爸爸辛辛苦苦工作建的~但卻是媽媽辛辛苦苦來維繫的哈~很多日劇日影感覺都很簡單~沒有什麼複雜的劇情~都是些日常的小事情~但也就是這些小事情~好的導演會把它拍出特別的味道~我們真正的生活都是那些小事組成的呀~回過來說或看別人的~雲淡風輕~正在經歷的時候~都是些日常的難啊~
電影里真的有超級多的細節~上台階的時候阿亮不幫妻子拎東西~在中國,當然是男人拿大部分重物吖;爺爺洗澡的時候,說起那張唱片,跟與爺爺有關係的另一個女人相關,奶奶說出來卻好像再說別人家的事,跟自己沒多大關係一樣;爺爺問小孩將來的職業理想孩子說是因為自己喜歡音樂老師才想做的調音師,絕口不提因為自己曾經的爸爸也是做這份職業才有的這個願望~關於黃蝴蝶,他也只是簡單一句忘記了~還小就這麼懂事呢~
日本人真的很含蓄~過分含蓄~無論什麼時候~都過得那麼克制~


玉米天賦羅出鍋後,大家你一塊我一塊,但女婿特意挑選的小動作印象尤其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
如何評價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電影《比海更深》:「我到這種年紀了,還沒有說過愛過誰比海更深」。請問,關於這句台詞應該如何理解?

TAG:電影 | 日本 | 生活 | 是枝裕和 | 步履不停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