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吃飯之前用熱水燙餐具真的可以殺菌嗎?
不是殺菌,是把殘留的洗滌劑衝掉。
小餐館的餐具都是統一供應的(那種塑封好的一塊錢一套的餐具),清潔過程極差,只漂洗一遍;好多大飯店餐具是直接在包廂洗的(只有一盆洗滌劑一盆清水,洗一遍漂一遍布擦乾就完事),沒有流動的水沖洗,洗滌劑嚴重殘留。
這個問題比起細菌來說讓我糾結的多。這個動作有魔性
三十多人的班級去聚餐,裡面只有一個廣東同學。然後她默默地燙起了她自己那份餐具。
結果在沒有任何語言或動作指令的情況下,大家像傳染了似得紛紛洗起了餐具,就像過去十幾年老吃老做慣了一樣
然後就繼續愉快地用餐了
我事後回想這魔性的一幕,我覺得還是歸功於那個廣東同學的人格魅力
她做這道手續的時候有一種理所當然,天命昭昭,三軍不可奪的氣勢!好像餐前熱水洗餐具是寫進各國憲法,天下人皆奉行無違的一種慣例!所有人都無形中被這種氣勢感染了,然後互相傳染著做了起來??!
這麼神聖近似於宗教的行為,就不必在乎什麼到底能不能殺菌了
題主你問的是廣東人吃飯之前活躍氣氛增進友誼凈化心靈的洗碗儀式嗎?
在廣東,吃飯前都有種神秘的宗教儀式。從我記事起大家就開始這麼做了。
以前我不懂,但看見大人這麼做,我也照做。
先用開水泡第一道茶。
第一泡茶是不能喝的,但是倒了又覺得可惜,所以就把茶水倒在每個人的茶杯里,用茶杯里的水從筷子三分之二處澆下落到飯碗里,再用勺子攪拌一下。最後倒進洗手盅里。
杯盤聲聲清脆入耳,時而夾雜兩句歡聲笑語,間或有人兩句「唔該茶水卑我下先」,換回一句「唔緊要」。本不認識的人剛剛入座還帶著一絲羞赧的拘謹,一起勞動完之後就立刻拉進了關係。
後來我上初高中之後,有了化學課,我實驗做得都比別人好,手法都要更熟練。
洗的燒杯都很乾凈, 既不成滴聚集,也不成股流下。
這都要歸功於我童年時的飯桌文化帶來的教育。
但我回內地之後我真的被驚呆了。碟子居然不是用來丟骨頭的,居然有人直接用盤子吃飯。
我再轉頭看看隔壁桌有人拿盤子彈煙灰,嚇得大吃一驚。
從此之後,是不是真的能殺菌其實真的不重要了,這就像教徒飯前做禱告一樣,我們也有自己的洗碗神教。
現在我每次吃飯,都會很認真地洗自己的碗,洗完以後給朋友,把桌上每個人的都洗一遍。我在家洗碗都沒這麼勤快。在我的帶動下,熟悉的朋友都會情不自禁地跟我一起洗起碗來。
洗完以後倒上第二道茶,溫度剛好,濃淡也恰好合適。
沁人心脾的香。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套漫畫就很好地做了洗碗教學(經評論區提醒加上來源,來自微博@微調家劉巴布)。
前方高能,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模仿!!!
前方高能,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模仿!!!
前方高能,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模仿!!!
廣東有句老話: 唔洗完碗碟筷子點可以開始點餐啊嘛,簡直就系周身唔聚財
在老一輩人的觀點裡,水就是財,用水過一遍碗吃飯前可以博得好彩頭。
珍惜每一個在你面前洗碗的朋友,他們只是想要把好運帶給你。
加入我們洗碗神教,祝你新年發大財!不然我們廣東人會把你們吃掉哦。
很多人以為
我們平時在餐館封有塑料薄膜看起來很乾凈的餐具
不說消毒了,起碼是認真清洗過的吧,大部分同學是不是以為餐具清洗、消毒過程是這樣的:
工作人員戴口罩、手套,流水線作業,一切看起來都很標準化的樣子,
或者這樣的:
或這樣的:
其實這個產業一般不會在外地,一般都在你所在的城市,被各種媒體爆料的也不少了,真實的情況是很多地方的外包餐具清潔是像下圖這樣的:(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這樣的……
……
看到這裡你會想,草~我沒那麼倒霉,剛好吃的這家飯館用的餐具不會就是這麼洗的吧。
說好的消毒呢?
嗯,當時我準備拆開那個塑料膜的時候用茶水燙餐具來用餐的也是這麼想的,
然後那個塑料膜上面都有字對不對?
那封裝的薄膜上一般印有清洗這套餐具的 清(手)潔(工)公(作)司(坊)名稱和地址的,因為成本的原因都在用餐者的同一個城市(一塊錢封裝一次的餐具就沒必要長途運輸了吧)。
剩下的,等各位去發現驚喜吧。
「病從口入」是很常見的情況。
所以讓餐具乾淨是大家都想的。
「開水殺菌」也是很常見的情況。
比如早年戰場上的醫護人員在條件簡陋的環境就用大鍋煮沸來給繃帶殺菌,達到重複利用。
所以,當我們為了避免「病從口入」,而用熱水燙餐具想達到「開水殺菌」的效果時,這個做法:
要用開水「殺菌」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溫度要高,二是時間要長。
100 度的開水,經過持續幾十分鐘的煮沸是可以殺死或者滅活一部分細菌/微生物之類的東西。
畢竟細菌微生物這類東西都是已經存在了不知多少萬年,輕鬆掌握續命技能的東西,哪會那麼容易被殺死?
飯店吃飯前燙餐具的熱水,大部分都是桌上的茶水,或者服務員提供的開水,用這種水:
一則時間不夠,燙餐具,快則幾秒,慢則十幾秒,這點時間,泡茶都不夠,更別說殺菌了。
二則溫度不夠,沒有哪個飯店會把還在滾的開水倒給顧客喝吧,就算有用滾開水的,那基本上都不是倒,而是用來潑了
說到底,熱水燙餐具,最多只能起到一個清潔的作用,清潔浮灰或者其他異物,而能完成這個工作的,涼水也是可以的。
所以,想要保證餐具的衛生,需要的是專門人員的嚴格操作清理,而不是一兩杯熱水帶來的心理安慰。
如果在很多蒼蠅小館就餐,餐具的清潔水平大概就要靠店員的「心情」來決定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某種程度上來說蒼蠅小館餐具的清潔問題並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
畢竟相比較而言,它們食材的安全問題: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熱水燙餐具真能消毒嗎?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 丁香醫生
作者:雲無心 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
想在線詢問醫生健康問題?
想知道家庭用藥有哪些規範?
想看更多健康科普文章?
下個丁香醫生 App 吧
只要戳下這裡:應用中心-丁香醫生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
實名反對所有說「根本沒有卵用」的答案,我認為是「有一定用處」的。
先上結論:用熱水燙餐具,可以達到跟「巴氏殺菌」類似的效果,殺滅絕大部分細菌和病毒。但是對於細菌的芽孢、黴菌的孢子和毒素等無能為力。
6月8日更新:
1. 評論區很多人提到了「一般拿熱水燙碗筷根本不可能達到 30 秒鐘」。確實,這個標準定得太苛刻了。不過按照實驗數據進行簡單計算可以知道,水溫超過 80 度的時候,即使只有 3-5 秒鐘,殺菌效果已經很顯著了。下面列舉的致病細菌(不包括芽孢)其實都可以取得不錯的殺滅效果。
唯一的不同就是甲肝病毒(HAV)可能搞不定了。
2. 這確實只是理論推算,但還是有一些指導意義的,沒有「真空中的球形雞」那麼不靠譜&>&<為什麼這麼說呢?下圖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殺菌時間和溫度的組合。對於牛奶來說,71.7°C 對應的時間是 15 sec,88.3°C 對應的時間是 1 sec,而且這是工業殺菌,比理論推算還要更嚴格一些。大家感受一下。
3. 我自己吃飯從來不燙餐具。但該問題是「真的可以殺菌嗎?」,就這個問題回答,根據實驗數據,我認為是「可以」。
-------------------------------------------
原答案:
我們先假設餐具確實不幹凈。那麼,它最有可能含有以下代表性的病原體:
1. 細菌,最常見的可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門氏菌(Salmonella spp.),李斯特菌(Listeria spp.),大腸桿菌(E. coli)等
2. 芽孢,比如肉毒梭菌(C. Botulinum)的芽孢。
3. 黴菌。
4. 病毒,比如 Norovirus,HAV 等。
酒店的熱水,如果燒開後沒有放太久,粗略估計溫度在 80 到 90 攝氏度左右,一般人燙餐具的時間假設 30 秒鐘。下面我們用實驗數據做一個大概估算。記住,一般這種微生物實驗數據都是針對某種特定食物的,同一種微生物在不同食物中的數據可能大相徑庭。所以這只是一個基於「數量級」的估算。
微生物對高溫的耐受性跟水活度相關,水活度越低,耐受性越好。用開水燙當然屬於高水活的環境。我們就優先選用條件相似的「牛奶」來參照吧。
金黃色葡萄球菌:不耐熱,根據實驗證據 (1),牛奶中的該菌在 71.7 攝氏度持續 15 秒鐘後就已經完全無法檢測到了。因為溫度和殺菌效果之間是指數關係(溫度線性升高時,達到同樣效果的殺菌時間呈指數縮短),用熱水燙餐具可以消滅幾乎全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沙門氏菌: 在生牛奶中的實驗數據如圖: (2)。
在 71.7°C 的環境下,D value 能達到 0.004 分鐘。D value 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就是把細菌消滅到只剩 10% 所需要的時間。比如說,原先如果有 10000 個沙門氏菌,放到 71.7°C 待 0.004 分鐘,就只剩 1000 個了,再待 0.004 分鐘,就只有 100 個了...以此類推。
如果燙 30 秒的話,還有多少?容易計算出,此時的細菌含量是初始值的 1/100000....0,分母是1後面跟125個0。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125 log reduction】。
我們可以說,這種處理足以殺滅全部沙門氏菌了。
李斯特菌:本身是耐冷菌,所以不耐熱。74.4°C 時候的 D value 只有 0.4 秒 (3)。30 秒鐘足以造成 75個 log 的 reduction 了。(翻譯成人話就是,只有 1/100000.....0(75個0)的李斯特菌還活著)。平時如果能達到 6 個 log reduction,就可以說「殺滅了全部細菌」。
大腸桿菌:沒有查到牛奶中的,牛肉也是高水活的,用牛肉代替吧。牛肉中的大腸桿菌 65°C 的 D value 是 D=0.39 min,同時 z = 6.0 °C (4),這個 z 又是什麼意思呢?同樣很簡單,前面說了,溫度和殺菌效果之間也是指數關係。如果我們發現這種細菌在 65°C 下的 D 值是 0.39 min,在 71°C 下的 D 值只有 0.039 min,變成了原來的十分之一,那麼升高的溫度就記為 z 啦。
根據計算可得,77°C 時 D=0.0039 min,所以用開水燙餐具足以消滅所有大腸桿菌。
細菌的芽孢:芽孢是某些特定細菌在惡劣環境下形成的一種「休眠體」,它耐熱,耐酸,耐乾旱。細菌「變身」成芽孢時,它就失去了生命特徵和繁殖能力,但一旦條件合適,芽孢會重新萌發成細菌。消滅細菌的芽孢是食品保藏學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圖,肉毒梭菌的芽孢至少也需要 101°C 以上的溫度持續 10 分鐘才有把握消滅 (5)。用開水燙根本沒卵用。
黴菌:真菌比細菌抗逆性好得多,但是比不上細菌的芽孢。雖然沒找到具體數據,但是「用開水燙」離殺死真菌孢子還比較遠。而且真菌影響食品安全主要在一些真菌毒素(比如大名鼎鼎的黃曲霉素),這種毒素是耐高溫的。所以,如果餐具長霉,僅靠「燙一燙」基本沒用。
病毒:大部分病毒的熱穩定性不高,因為病毒的結構就是簡單的蛋白質衣殼包裹著 DNA/RNA 核心,即使是穩定性較高的 DNA,在 90 度的時候雙鏈也會解螺旋(PCR 就利用了這一點)。但一些病毒,如 HAV(hepatitis A virus,甲肝病毒)可以耐受比較高的溫度。100°C 持續 2 分鐘才有把握消滅。
根據實驗數據 (6), HAV 在菠菜中 72°C 的 D=0.91 min,z=13.92°C。根據計算,如果水溫可以達到 90°C 以上,還是有把握達到 5 個以上的 log reduction 的。但如果水溫比較低,可能不足以殺死全部的 HAV 病毒。
所以,我們就得出了結論:用熱水燙餐具,可以殺滅絕大部分細菌和病毒。但是對於細菌的芽孢、黴菌的孢子和毒素等無能為力。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面臨以下問題:
1. 溫度不夠,畢竟不是所有餐廳給的都是 80-90°C 的「剛燒開」的水。
2. 時間不夠,以上的討論基於 30 秒時間。這個時間對於燙餐具來說有些太長了。在燙餐具的過程中,水溫可能會降低。真正發揮作用的時間可能不到 30 秒。但是,經過計算可以發現,即使只有 3-5 秒的時間,對於消滅大部分細菌(不包括芽孢)也足夠了。
而一般只要去比較好一點的正規飯館,餐具的潔凈是可以保證的。(可以看一下餐館的「食品安全監督公示」圖,如果是「良好」的話一般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
所以大家其實不必糾結於這個習慣。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技術型吃貨」。
-------------------------------------------
Reference
1. Walker, G. C., and L. G. Harmon. "Thermal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milk, whey, and phosphate buffer." Applied microbiology 14.4 (1966): 584-590.
2. Doyle, M. Ellin, and Alejandro S. Mazzott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Salmonellae."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63.6 (2000): 779-795.
3. Bradshaw, J. G., et 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milk."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48.9 (1985): 743-745.
4. Juneja, Vijay K., Oscar P. Snyder, and Benne S. Marmer. "Thermal destru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 H7 in beef and chicken: determination of D-and z-val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35.3 (1997): 231-237.
5. Peleg, Micha, and M. B. Cole. "Estimating the survival of Clostridium botulinum spores during heat treatments."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63.2 (2000): 190-195.
6. Bozkurt, Hayriye, et al. "Thermal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hepatitis A virus in spin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93 (2015): 147-151.
作為一個宴會接待員,
我想告訴你,什麼事都別細琢磨。
特別是去酒店吃飯這種事。
我們的酒杯要求無水印,無手印。
怎麼做到,一塊口布猜60個杯子。
筷子餐具集體浸泡且酒店不允許用流動水沖洗。
要是真想乾淨,自己隨身攜帶。
不過一般人沒這個勇氣哦!
看到@老鼠君的回答,忍不住想吐槽一下了。。
「
先用冰水不停地澆筷子或者餐具。
然後突然用熱水(最好是開水)澆餐具三十秒
然後立刻將筷子(餐具)放在溶解有32mg/ml的萬古黴素與笨唑西林溶液中,靜置一晚上。
然後就可以消毒成功了。。。⊙▽⊙
」
然後評論區他的解釋:
說用萬古就用萬古,說用苯唑西林就用苯唑西林,你們以為你們在吃善存嗎??有用沒用就來一片??
評論區還有一堆人說學習了,你們認真的嗎??拜託你們,開腦洞也要按照基本法來啊!!
不要因為這些抗生素在新聞報道裡面出現的時候都是一副真·究極進化·救世主·耐葯細菌之天罰的樣子,就以為它們真是萬能的啊!!
首先,餐具消毒的目的是預防拉肚子啦,肚子痛啦,霍亂啦,手足口病啦之類的腸道傳染病。
是的,你在外面吃拉肚子真不一定是運氣差啊朋友,真的跟餐館衛生狀況有很大關係的!!
所以先搞清楚,餐具消毒的目標不是要滅菌,只要把造成這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滅得沒法在你肚子里興風作浪的程度就可以了。。。
會把你搞出這些拉肚子之類的腸道傳染病的罪魁禍首,那的確是有很多,EV71之類的病毒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這類細菌都是,但MRSA,也就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它不背這口鍋啊!
它是不好殺死,但它技能樹都點在活命這一條上了!!須知細菌用質粒點技能樹那也是有總技能點上限的啊,點了那麼多給活命,剩下留給毒力的技能點真不多了,所以它並不會讓抵抗力正常的人吃壞肚子!!所以在社區生活的健康人根本不需要在日常飲食中去刻意注意消滅它啊!!
什麼?那為什麼醫院還要防MRSA?因為病人不是健康人啊朋友!!病人抵抗力弱啊!!連MRSA的那點毒力都受不了啊!!
其次,萬古黴素和苯唑西林的抗菌譜並不是全覆蓋的,它們也不是萬能的啊!!萬古黴素對大腸桿菌這種革蘭氏陰性菌是無效的,苯唑西林作為機制是抑制細胞壁合成的藥物,對根本不靠細胞壁打防守的革蘭氏陰性菌作用也不好啊!!而且它們作為抗生素也不能殺滅病毒!!
你們可能問我,大腸桿菌殺不死有什麼呢?不是腸道里正常菌群嗎?朋友,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聽說過O157:H7這個血清型嗎?百度一下有驚喜哦!
所以,用萬古黴素和苯唑西林並不能殺死會引起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的部分細菌和所有病毒,期望用它們幫你擋住腸道傳染病,還不如出門前祈禱一下你要吃的這家館子比較注意衛生。。
而且,抗生素濫用的問題現在這麼嚴重了,然後你連給餐具消毒這種物理消毒就能解決的事情都要上抗生素,我們搞公衛的內心也很絕望啊 !!
你們前腳罵我們不好好管制抗生素導致抗生素耐葯,後腳你們自己就把抗生素當萬靈藥,有沒有使用指征都來一片,你以為你吃的是善存嗎??
啊,絕望。。。
吐槽完了,最後來一句管用的吧。。在外吃飯餐具消毒這種事,真的沒有什麼我們作為食客好操作的方法。我們能做的只有:
1)仔細選擇衛生狀況好的店,方法包括:看店裡的餐飲衛生動態評分,一般B及以上就比較放心了,但是這種店是少數。。
2)選擇有餐具消毒措施的店家,比如臭氧消毒櫃。沒有的話繼續看。。
3)如果跟老闆關係好,讓他幫你把筷子放進鍋里煮五分鐘。。
至於什麼開水涮一下之類的玄學。。就如@丁香醫生所說,就是個心理安慰了,真的沒什麼用。。
更新:@錢程的回答指出,如果能夠用80-90度的高溫水持續燙碗30秒,那麼是可以達到巴氏消毒的效果的,但是要注意開水裝進碗里會迅速降溫的問題可能導致消毒效果減弱。
因此,根據他的回答,以下方法可能是有用的:先用開水把碗燙熱,之後裝進一滿碗開水,泡30秒之後再倒掉。
生物狗來答一發。
樓上包括丁香醫生都在打嘴炮,這種一無文獻參考,二無實驗論證純靠推理的答案,是在沒什麼參考價值。
正確的判定法應該是:
1.採樣(選取你經常吃的餐廳,偷幾雙筷子)
2.拿到生物實驗室,分組(A:90℃的開水沖洗;B:保持原樣)。
3.無菌水沖刷(要求嚴格的可以刮下木屑)
4.塗平板和雞胚病毒培養。
5.微生物數量計算和種類鑒定:判定開水沖洗消毒效果。
6.步驟1~5重複三次。
寫成論文。
丁香醫生還說食材的安全性比餐具更重要,其實也不見得。
我們來看下餐廳餐具消毒合格率:
方法:依據《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GB14934-94,採用快速紙片法測定餐具的大腸菌群。結果:餐具檢測總合格率為72.21% →無錫市錫山區2009~2014年餐具消毒狀況調查 - 中國知網
長三角蘇錫常的衛生狀況尚且如此,更別說內地十八線小城市了。
蘋果用自來水沖一衝就可以吃;開水沖洗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潔凈措施+安慰劑,我覺得挺好的。
看這些答案都不貼譜~
首先,我們必須細緻區分一下「殺菌」和「滅菌」的概念,殺菌只是對細菌造成有效傷害,而滅菌更強調「一個不留」。
顯然,這些答主說的都是「滅菌」。
什麼耐高溫細菌啊什麼,什麼芽孢啊,親,你哪那麼容易就見到這麼高端的細菌啊?!
又扯什麼巴氏滅菌法,什麼多少度多少分鐘,這是滅菌好嗎?滅菌後,要求產品密封狀態下能保存多久多久的好嗎?
而用開水燙過的餐具,可是當時就使用的,不需要保存很久,所以也不需要開水能達到「滅菌」的效果。
那麼開水能不能殺菌呢?
你試試開水澆胳膊,會不會燙禿嚕皮?
能把你燙禿嚕皮的溫度,也能殺死大部分細菌。
再加上水的沖洗作用,怎麼也能帶走個6~7成的細菌,雖然遠遠達不到滅菌的要求,但是讓你這頓飯吃不病還是夠夠的。
我想說,我們公司生產的巴氏殺菌乳,殺菌溫度是85到90度,時間15到20秒,大腸桿菌是絕對活不了的,儘管不能殺死全部微生物,但有害菌是不可能有了。而大品牌的牛奶,143度,3到5秒,可以達到絕對無菌,所以說,開水燙餐具,絕不是心理安慰!!!
然而並不能 只是為了洗洗乾淨 好讓吃飯的時候心裡舒服點(?????)
算是個心理安慰
洗一下聊以自慰罷了∠( ? 」∠)_
真要殺菌?拿火去烤!賊溜!
餐具消毒無非兩種方式:
- 物理的方式:高溫、蒸煮、超聲波、紫外線、乾燥。
- 化學的方式:化學消毒液。
熱水不是開水,更不是化學消毒液,所以熱水的溫度只能殺死極少細菌,不能起到消毒作用。至於去灰塵,那要看你用不用紙巾去擦,另外去灰塵涼水也做得到,所以沒必要。
—————————————————————————————————
10/3補充:
有人對熱水具體能殺死多少微生物有疑問,查了一下,沒有很具體的數據,查到的溫度最低的消毒方法巴氏消毒需要在60度以上持續30min以上,消毒時間與溫度成反比例,所以用熱水沖一下短短几秒應該效果不大。
想給 @錢程 的答案10086個贊。真不知道某機構,一沒理論二沒數據,怎麼敢張口就來「一點用沒有」?挺好奇這個號平時都是誰在運營的。
既然錢程已經說的很不錯了,那我就補充點解釋好了。
首先,某溫度下,細菌數量的變化一般是這樣的:
Figure 4: Thermal death profiles of bacteria during pasteurization. E. coli (A), S. epidermidis (B), E. cloacae (C), B. cereus (D), and S. aureus (E) inoculated into human milk and pasteurized at 57°C (?), inoculated into nutrient media and pasteurized at 57°C (?), inoculated into human milk and pasteurized at 62.5°C (?), inoculated into nutrient media and pasteurized at 62.5°C (○). Data points are the mean ± SD, n = 3.
Figure 4: Thermal death profiles of bacteria during pasteurization. E....
看起來很彆扭對不對?所以,咱們用對數顯示。
這裡,D值的意思,在某恆定溫度下,細菌數量的對數-1,也就是細菌減少90%,所需的時間。
但從這幅圖仍然看不出殺菌效果與溫度的變化關係。所以,研究者先確定了每種溫度下的D值,再觀察它們隨溫度的變化趨勢。
比如下圖是綜合了多篇沙門氏菌文獻所擬合出的D值與溫度的線性關係。
仿照D值,我們又可引入Z值的概念,即D值每減少90%所需要的溫度。它的含義是,在相同的滅菌效果下(如殺滅90%的細菌),要減少90%的殺菌時間,所需要提升的溫度。
而當我們知道一種細菌在某溫度下的D值,以及它的Z值時,就可以推導出它在其他溫度下的D值。
從上到下依次是腸炎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糞鏈球菌。拿Z值最高的糞鏈球菌為例,在74度下,10秒即可滅掉90%的細菌,而如果溫度再高點,80度下,可推知只需1到2秒鐘。這就是所謂的「一點用都沒有」么?
而非要用高溫高壓滅菌的標準來衡量的人,恐怕是根本分不清消毒(Sanitization)和滅菌(Sterilization)的區別吧?如果非要堅持「沒有殺死最後一個細菌就是沒有用」這種論調,請務必在下次打針時跟醫生說不要抹酒精。
誰都知道,理論不等於現實,所以我當然也不認為這些數字可以與燙餐具簡單對等。但一個基本的科學態度應該是先尊重理論再考慮現實與理論的偏差。理論都搞不懂,數據都不去看,上來就想當然地從主觀偏見出發,用自己那點所謂的「常識」來當論據,又和民科大仙有什麼區別呢?
理論上說是可以的
先用冰水不停地澆筷子或者餐具。
然後突然用熱水(最好是開水)澆餐具三十秒
然後立刻將筷子(餐具)放在溶解有32mg/ml的萬古黴素與笨唑西林溶液中,靜置一晚上。
然後就可以消毒成功了。。。⊙▽⊙
------
請注意本文玩笑為主,請不要濫用抗生素。萬古黴素雖然是光譜抗生素也不會對所有致病菌有效。抗生素無法對付病毒。另外開水燙在短時間內效果並不理想。。。。
抱歉,給別人帶來困擾了⊙﹏⊙
順便補充一下論文來源
The development of vancomycin resistance in a patient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作者是 Krysztof sieradzki. Richard B. Roberts.
Stuart W. Haber 和 Alexander Tomasz
補充二:做heat shock需要有 chemical competent cell
補充三:抗生素單純進入細菌內部不一定有用,雖然諸如efflux pump是導致多重耐藥性的原因之一。細菌耐藥性主要由四個原因:
1. intrinsic resistance 例如一個屏障,例如外層的細胞膜outer membrane,細胞壁。
2. enzymatic inactivation of antibiotic 大概是利用酶是抗生素失效。例如beta-lactases,有的可以使青黴素失效。對應方法可以是用 clavulanic acid與抗生素合用,先使生物酶失活。。。
3. efflux pump 大概是分子泵,把抗生素從內部送往外部
4: target modification 修改抗生素攻擊的目標。例如耐萬古黴素
補充四:之前還讀到一種有趣的奈萬古黴素方法,MRSA的細胞壁比正常的厚一些,所以萬古黴素無法滲透到表面去影響新的細胞壁合成一般來說,
維持消毒溫度是 62~65℃ 的話,你需要 30min;
維持消毒溫度是 75~90℃ 的話,你需要 15-30s。
一般飯店很少提供 90-100℃ 的熱水,畢竟開水太危險了,大多數情況是 80-90℃,倒入碗里後,溫度會迅速下降,然後隨著你的攪動再緩慢降低,因此,要達到消毒的效果,保守估計得 5-10 分鐘。我相信應該沒人會燙這麼久吧?
身為一個廣東人,
從小到大在外吃飯都得先拿開水或茶水把杯口和碗沖洗一遍……
每一次都走著同樣的程序:
湯勺放入茶杯、茶杯放入飯碗、飯碗放入湯碗、湯碗擺在菜碟上……
筷子立在茶杯里,將開水或茶水由筷子的下半部分開始往下倒。
看著水緩緩增加並漫出茶杯,莫名其妙就是一種成就感。
然後翻攪筷子和勺子,取出,再將杯口碗口逐個燙一遍,心中便安定了。
曾經有外地的朋友問我,你這樣做是什麼意思?消毒?消得了什麼?
而我會理所當然地做著手裡的動作,用故作懸念的語氣回答他:
「這是一種古老的儀式。這是我們對餐具的最高尊重。」
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玩意
這個流程是我媽教我的然而她也不知道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反正是媽媽教的很有道理就對了!
看前面的回答就知道都是年輕人。
中國人吃飯是講究溫度的。菜溫剛好,而盤子是涼的,菜溫下降就會影響口感。再比如盛碗飯,飯是熱的,碗是涼的,碰到牙上冰冰的,影響用餐的心情。
有條件的館子會把餐具泡到熱水裡溫著,沒條件就用熱水涮一遍。
以前家裡老人倒水,也會先把杯子用熱水溫熱。
去咖啡館喝咖啡,咖啡杯也事先要溫過。
當然,這些是消毒完後才做的事。衛生是第一位,這種講究活本是進一步的要求。但對於連第一步都做不到的館子來說,他們用熱水沖碗肯定不是為了提升口感。
熱水燙餐具還有什麼「儀式說」,真是可笑之極。
還有題主問的「殺菌說」
過去西醫還沒傳入中國,何來「殺菌」?
熱水燙餐具是廣東那邊傳開的。
知道廣東那邊最早是什麼時候有熱水燙餐具的習慣的嗎?
「坐低飲杯茶,食只包,慢慢傾」 都聽說過吧?
廣洲有個習慣:飲早茶
早茶呢,就有出名的「一盅兩件」
其實
飲一頓早茶只有兩件點心下肚怎麼夠呢?
說到這裡,聰明的人可能就已經想到了。
沒錯
無所不吃的廣東人,吃完兩件點心還未飽的話,是要把餐具也吃掉的。
但這是「餐具」,多人經手不衛生,怎麼辦?
聰明的廣東人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反正飲「早茶」,泡茶的熱水多的是,拿來洗餐具不是正好嗎?!
後來廣東人習慣了,每次吃飯前都要洗餐具;
吃完飯就直接吃餐具,不用吃到中途又要停下來洗食物。
至於你們說的:廣東人吃飯時洗了餐具,吃完飯又不吃餐具?
那是你們點的菜多,他吃得太飽,吃不下餐具了。
和廣東人一起吃飯,切記先問問餐具的價格再決定點多少菜,可免後悔莫及也。
注意:
未經長期訓練,不要跟廣東人學吃餐具!
未經長期訓練,不要跟廣東人學吃餐具!
未經長期訓練,不要跟廣東人學吃餐具!
好吧......其實最早是廣東人在80、90年代,消毒櫃沒普及時的處理方法,結果到今日成為了就餐習慣甚至是禮儀。不僅是在酒店、茶樓就餐這麼干,在一般餐館也這麼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