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崑曲的網路營銷,可以考慮從哪些方面下手?

現在還聽崑曲的大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但文化傳承需要年輕人的認同,指望 80、90 後三十歲再放棄周杰倫轉而迷上牡丹亭不太現實。如何通過網路營銷幫幫崑曲?哪怕在年輕人心中留下點兒印象也好。望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看到大家的回答糾結在「上了年紀」和「周杰倫」之上,怕跑題,我再補充一下問題:首先崑曲要做到產業化應該說還很遙遠,短期回報無望的前提下推廣資金可以說非常有限;其次,哪些網路營銷方法可以借鑒?這些方法又為什麼適合崑曲?


我覺得文化推廣不要一開始就把某些種群放在對立面,試圖去?戰勝?他們、?曉諭?他們。這種優越感是營銷的大忌,本身也是非常不厚道的一種心態。
你覺得崑曲好,好在哪裡,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聽崑曲?想想這些問題,再想想如何儘可能讓你的解釋更吸引人、更真誠,就行了。現在的年輕人,腦子比以前的人好使,心態開放,見識廣博,你得先接受他們這些優點,才能打動他們。老是心中默念?你們這些迷周杰倫的腦殘?,只會把他們越推越遠。

我沒覺得聽崑曲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年輕人喜歡崑曲的是有的。而上了年紀的人聽崑曲,其實很多不見得是懂欣賞,只是覺得自己上了年紀,聽戲曲、寫書法、打太極……都是?該做?的事而已。

最重要的,把真正的崑曲不打折扣地拿出來,這一點做到已經功德無量,別的事情,順其自然吧。

補充一點,我覺得在宣傳崑曲的時候,什麼?高雅?、?陽春白雪?之類的恐嚇性描述儘可能少用,這些詞早就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功效,成為精英文化壁壘上的一塊塊灰磚。應該學習西方人在向孩子介紹古典音樂時的方法,把這種藝術形式的妙處提點出來,同時介紹的內容本身沒有半點妥協——這一點請參考 @Lawrence Li 的答案。

還有,我忘了說最根本的一點了,營銷者自己得明白崑曲的好,如果說來說去只有?唯美?、?陽春白雪?這點東西,那註定失敗。


不好意思,不懂網路營銷,但是對崑曲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狀態有些了解,評論是不能匿名的,就作回答了,希望此分享能對題主有幫助。

常年待在蘇州,覺得題主略微悲觀了。
身邊有很多朋友對崑曲感興趣,自己主動去崑曲學校學習的。那裡學習的全日制孩有些是打算今後做專業演員的,另一些打算做老師。所以,崑曲的傳承暫時沒那麼容易斷。
大學時候我所在的文學社社長曾經跑去學過一段崑曲,當作是業餘愛好,還給我們唱過幾句。所在音樂社的社長當時也曾深沉地決定「為了加深音樂的理解力」而去學習。所以,崑曲在年輕人中的普及度也是有一些滲透的。
此外學校里常有崑曲評彈的賞析講座,曾經聽過一場白先勇老師的,走道里站滿了人。也有其他老師的,我後來沒機會再去,聽學妹說,去晚了難有位子。

在我眼裡,崑曲之美,一在精緻裝扮,二在清麗音韻,三在美艷詞藻。

曾在一個清晨邂逅了崑曲博物館,穿堂而過,側廊掛著演員的裝扮過程寫真,實在很想看看舞台效果,可惜被告知當天沒有演出。在後堂聽到笛子聲,一位演員練唱,雖然不知道唱的是什麼,就是覺得好美。
後來學校經常售票,白先勇老師的「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記,十元的價格,吸引了很多同學。同去的人中,有一位看了一會兒就開始打瞌睡,有兩位表示對劇情中的繁文縟節不能理解止不住地議論,我和旁邊的姑娘當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舞台頂端的LED屏上,聽著曾經念過的詞是怎樣被唱出來,視感情需要有時吞字有時重咬,啊太妙了,基本忽略了舞台上動著的那兩個人。大家看畢後的共同表現是和別人說「好看」,因為真的好看。

其實要把年輕人拉進劇場里一點都不難,甚至不需要「大家都在聽」,「古代時裝 show 」這樣的噱頭,難的是讓原本不了解的年輕人懂得怎樣欣賞這種藝術形式,一折戲中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怎麼看待戲中的「慢」。

一位八零初的朋友和他的朋友們都是作實的「戲迷」,每個月必須要去聽一場,280的票價,不是蓋的。聽他講起戲來那真是種享受,不是說從他那我得到了多少賞析知識,而是看到他的熱愛,他搖頭晃腦半閉眼睛旁若無人滔滔不絕地說起兩個演員詮釋同一個角色有怎樣的區別和妙處,讓我很想以自己的方式也熱愛上他熱愛的這件東西。
所以,你的熱愛,你想用怎樣的方式呈現出來,既能感動人,又不致別人覺得膩煩?


目標似乎很模糊。如果按人頭算,懷疑今天聽崑曲的人可能比100年前還要多。百年前有能力聽曲的不見得很多人。如果是想要恢復地位恐怕很難,時代不同嘛,古典樂不可能打贏流行樂,否則就不叫流行樂了。大眾的關注度?如果周杰倫下一首主打用點崑曲元素,立馬就路人皆知了。但長期的消費群,需要培養,在一個急功近利全民浮躁的背景下,崑曲業界得要拿出耐心。網路推廣不難,先有些經典曲目放出來讓大家聽,豆瓣就是不錯的平台。現在是連聽也難聽到。


幾年前,四川省川劇院搞了一系列到高校的巡演。表面看起來很古舊、打腦殼的東西,同學們觀賞後普遍反應良好。領導最後歡迎同學們多聽川劇,要聽就聽最高水平的。然而我覺得,最差的現場,都比CD好(感動、震撼)。所以,多製造些現場吧。讓大家感受一下,感受後他們就可以發微博了(hyuu~終於扯上網路營銷了么)。


先放棄「崑曲是上了年紀的人聽的」這種想法。任何人都可以聽任何曲。包括貝多芬的晚期弦樂四重奏、Merzbow 的噪音藝術和大塚愛的扮可愛流行曲。

我覺得這種心態上的調整最重要。其它都是表面工夫。讓人們知道今天還有人在搞崑曲,其實不難,所謂網路營銷無非開個微博 SNS 之類的。關鍵是要搞出現代感,注意我絕對不是說什麼要把崑曲摩登化或是搞什麼扯淡的跨界嘗試,而是說要讓整個營銷在趣味和氣質上摩登化。讓受眾看到妳,不會有「非我族類」的感覺。

另外崑曲這種重口味的東西不應被「淡口味化」。具體到崑曲,就是最忌用「唯美」的視角去接觸。你可能覺得,因為唯美而產生興趣,也未嘗不可,以後會慢慢深入的。但正如某些軟體第一版很粗糙,開發團隊保證以後的版本會更新一樣,有時這個「以後」永遠不會出現。


先自我定位,是否真的需要流行起來?發揚光大是否就是要全民皆會?然後如果有必要,就去網路最發達的地方(微博,騰訊,百度貼吧,天涯,貓撲)進行用戶意識的培養~~可能需要對崑曲進行某些層面的創新,讓其具備流行的元素,比如更時尚,甚至可以做出惡搞類型的崑曲來~~還是得看想要什麼樣的效果和可以付出多少的犧牲吧。


對文化產品的熱愛習慣是流轉的,可以經營的,崑曲作為文化的一個品類,由於受到知名人士的青睞和推廣,進來已經在文化產品類獲得了比較優勢的地位。您期望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假如是人人都愛崑曲,那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思考營銷某個品類,不如多花兒時間專註產品的優化建設,牛了,自然受追捧,過度了,自然會跌下來,平常心一點兒就好。如果自己狂熱的熱愛,那就動用自己的一切資源,用正確的方法去推,並沒有網上網下的區別,關鍵只在效率和性價比。


我覺得可以這麼考慮這個問題:目標是期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愛上崑曲,那麼首先誰是可以容易的目標人群:自然是日常中喜好傳統文化的人,這批人雖然小眾,但數量其實很不少了。那些愛喝茶,愛民樂,愛書法的年輕人很容易就對崑曲產生好感,多多到他們中間滲透,各種演出啊,教學啊,都可以搞起來。這批愛好者自然會把崑曲都介紹給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日久天長自然有形成受眾積累。

大方向來說呢,其實有國家參與的推廣和扶持就更好,據我所知,崑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國家確實也扶持了不少。北京上海這些的活動還是很多的。在整體傳統文化的復甦背景下,崑曲推廣的路自然會越走越好。

同時崑曲演出中也需要做一些改良,讓它更適應現代人的口味,比如舞台,服裝,時長等等。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張軍在上海朱家角的園林版,都是廣受年輕人喜歡的成功例子。


寫點小感受吧。

1.我對崑曲有較深的印象是來自王力宏的《花田錯》,後來還有他的《在梅邊》,都提到了崑曲。符合時代潮流,其實這代孩子喜歡的是「很好聽,又有點文化的」。文化太精英,的確讓我等俗人退避三舍。

2.一個文化很難讓人留下印象。一個人物卻可以讓人記住。比如李玉剛。因為他的《貴妃醉酒》讓很多小朋友對「京劇」「男配女角」「貴妃醉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有小粉絲會找真正的京劇貴妃醉酒或者李玉剛的京劇片段來揣摩。這都是很好的。


推薦閱讀:

崑曲中扇子是怎樣運用的?
《紅樓夢》里賈母說借著水音更好聽有何聲學或是審美依據?
崑曲最好聽的段子有哪些?每一個唱段的優點是什麼?在哪裡可以下載?
完全沒有崑曲基礎的人能否聽錄音自學,還是一定需要老師面授?

TAG:網路營銷 | 崑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