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宋江在招安而不顧其他兄弟的想法?


梁山有起碼一半的人是嚮往招安的。
反招安的,不是被說服了,就是說了也沒人聽的。


誰說兄弟們都反對招安的???可以說,梁山108把交椅里,排名比較靠前的基本都是贊成招安的!!!


一個集體如何發展,終究不可能所有人意見都統一,想要誰都不得罪,當老好人,就沒法當好老大。
我認為,敢於力排眾議,有決斷,這是一個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
另外,即便有一批人反對招安,然而宋江招安之後,這些人仍然忠心耿耿,跟著宋江出生入死,這一方面是梁山眾將講義氣,另一方面,證明了宋江的確領導有方能夠服眾。能做到這一點宋江絕非完全不顧及眾將感受的人,只不過他自己認定的路線與理想,也不能輕易為他人改變。


直接給結論:公明哥哥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只有招安一條路可以走。

《水滸傳》的農民起義領袖,思想觀念是分三條路線的:
一是晁蓋路線。晁蓋為首的起義軍們追求的目標是:呼嘯山林,打家劫舍,快意恩仇,反對招安。梁山泊的晁蓋系和三山系支持這條路線。

晁蓋系、三山系的人或受體制之苦(如林沖、楊志),或具備江湖俠士的精神(武松、魯智深、史進、三阮),厭惡為體制束縛。他們均反對招安。

當宋江提出招安時,武松、魯智深、李逵提出反對。李逵本為宋江看家惡犬,宋江當場痛打;但武松、魯智深還是要說服的。在眾人強大民意的壓迫上,魯、武也不得不折服,「眾皆稱謝不已」。

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顛做粉碎。宋江大喝道:「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禮?左右與我推去,斬訖報來!」眾人都跪下告道:「這人酒後發狂,哥哥寬恕。」宋江答道:「眾賢弟請起,且把這廝監下。」眾人皆喜。有幾個當刑小校,向前來請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掙扎。哥哥殺我也不怨,剮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說了,便隨著小校去監房裡睡。
宋江聽了他說,不覺酒醒,忽然發悲。吳用勸道:「兄長既設此會,人皆歡樂飲酒,他是粗鹵的人一時醉後衝撞,何必掛懷,且陪眾兄弟盡此一樂。」宋江道:「我在江州醉後,誤吟了反詩,得他氣力來,今日又作《滿江紅》詞,險些兒壞了他性命!早是得眾兄弟諫救了。他與我身上情分最重,因此潛然淚下。」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姦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殺怎得乾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宋江道:「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眾皆稱謝不已。當日飲酒,終不暢懷,席散各回本寨。

魯、武等人缺少遠見,格局太小。他們走晁蓋路線,對他們這種武藝高強的人來說沒問題,但對於梁山泊的領袖宋江,要為兩萬雄兵考慮後路啊!誰想一輩子當賊寇?老了怎麼辦?子孫後代怎麼辦?

所以,晁蓋路線最終必然被其他兩條路線取代——要麼宋江路線,要麼方臘路線。
二是宋江路線。宋江路線以梁山起義來提高自己的身價地位,進而為朝廷招安,加官進爵,封妻蔭子。但執行宋江路線的人將成為朝廷鷹犬,連性命都握在朝廷手上。
梁山泊的宋江系、盧俊義系、降將系、登州系追求這條路線的。他們在人數上也完勝晁蓋路線的晁蓋系和三山系。
三是方臘路線。方臘野心比宋江更大,他希望割據一方,藉機問鼎中原,推翻朝廷。從歷史角度講,方臘路線是合理的;儘管方臘最終失敗了,但成王敗寇,輸得坦坦蕩蕩。

那到底走宋江路線,還是走方臘路線?

答案是宋江路線。因為宋江路線才能代表著梁山泊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其一,降將系及降兵已構成了梁山泊的基本盤,他們都傾向於招安。

梁山的基本盤是什麼?是關勝和呼延灼帶來的降兵。

咱們來估計下樑山有多少人馬。

由於《水滸傳》中兵馬數據統計不全面,當數據缺失時按如下演算法估計:

沒遇到挫折的大勝戰損率忽略不計(參考jo jo:「古代軍隊傷亡率超過 10% 就會崩潰」是真的嗎?說法古代勝利方一般戰損率在1~5%左右,這數據在粗略的估計中可以忽略)

遇到挫折的勝利戰損率按10%計(同上)

大敗方的戰損率按50%計(如果只考慮戰死率,死亡率沒這麼大;這個戰損率包括了士兵逃跑導致的減員:大刀關勝慘敗後,一萬五兵馬縮水為五七千,50%應該合適)

王倫、杜遷、宋萬時,按柴進向林沖舉薦時所言「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大概七八百兵馬。

林沖火併王倫,晁蓋與黃安的千餘官兵激戰,大敗官兵,梁山兵馬增員,大概能在一千五左右。

晁蓋主政時招兵買馬,很快就集合了「三五千兵馬」(第三十五回宋江介紹晁蓋時所言),清風寨事件後,宋江帶去的秦明黃信花榮舊官兵、清風山嘍羅三五百人(第三十五回統計)、呂方郭盛的匪兵(二百人),合計約七百人,已佔很大比例了。

宋江落草後,梁山泊幾乎是靠著宋江招兵買馬。

待到三打祝家莊時,宋江起兵六千小嘍羅、三百馬軍。沒有提供山寨中原有人數,按之前晁蓋三五千可以守營,大致估計宋江落草後,梁山兵馬約有一萬了,可見宋江的招驀能力遠在晁蓋之上。

祝家莊、扈家莊、東村莊合計一二萬軍馬(四十七回),數據比較含糊,按一萬五計。祝家莊實力稍強,按六千計,扈家莊五千,東村莊四千。

祝家莊、扈家莊滅亡,俘虜和東村莊使山寨增員。考慮梁山期間有挫折,戰損六百,而俘虜補員四五百(五十回)、李家莊莊員補員按三千計(猜測東村莊應有部分仍滯留),草草估計下樑山的兵馬在一萬三左右。

到高唐州之戰時,宋江出兵約五千先鋒,三千策應(第五十二回),合計八千,為救柴進,算傾巢而出。期間因遇高廉魔法潰敗,故八千損失按10%計,約八百,則梁山剩餘一萬二左右。

高俅起三路兵,命呼延灼攻打梁山時,兵馬馬軍三千,步軍五千,約八千(第五十五回)。經連環馬之戰,呼延灼的部曲(按50%計,約四千)加入了梁山。梁山對峙數據缺失,按勢均力敵八千計,其中有潰敗,按10%計損失八百。梁山兵馬升至一萬五左右。

三山聚義打青州之戰後,慕容知府借與呼延灼兩千兵馬的殘軍(按損失50%計,約一千)加入了梁山。梁山發兵三千,損失忽略。三山人數約一千五(按二龍山五六百嘍羅(第十七回)、桃花山五七百人(第五回)、白虎山五七百人(第五十七回)),桃花山、白虎山潰敗,損失掉一半吧,按五百計,二龍山損失忽略,三山的兵馬充其量在一千左右。經此一役,梁山的兵馬大概在一萬七左右。

華州之戰,少華山(五七百人,第三回)加入梁山。梁山投入七千兵馬(第五十九回)聲勢浩大,幾乎沒有損失,此時梁山兵馬大概在一萬七左右。

芒碭山之戰,樊瑞項充李袞兵馬三千潰敗,損員一千五,剩餘加入梁山;少華山兵馬慘敗,損失過半僅餘三百左右;宋江兵馬完勝無損失,梁山總兵力達到一萬八左右。

一次曾頭市之戰後,晁蓋發兵五千,損失慘重。兵員將減員嚴重,損失率在50%左右(按兩千五計),梁山兵馬降到一萬五五左右。

就在這時,大名府之戰爆發,大刀關勝帶兵一萬五,歸降後收攏了五七千人馬。又收攏了單廷圭、魏定國的官兵(沒統計,按與關勝兵一樣,約五千,損失50%剩餘二千五),梁山兵馬達到二萬五。

等到第二次曾頭市之戰時,吳用布局四打四寨,竟達到了二萬二兵馬,而守山寨約三千。意味著什麼呢?那關勝、單廷圭、魏定國的兵馬的佔比就達到40%;還有呼延灼的舊兵五千在歷次戰鬥中損失掉20%吧,約四千,則呼延灼、關勝、單廷圭、魏定國的兵馬佔比怎麼說也在54%左右。

此後宋、盧分兵一人帶一萬打東平府、東昌府,董平、張清帶兵不詳,投降的兵馬不詳,保守各自一千,梁山兵馬在二萬七左右,呼延灼、關勝、單廷圭、魏定國、董平、張清的兵馬佔比在57%左右。

所以說降將系的兵馬佔比最大,降兵成為了基本盤。

而降將的領袖觀念幾乎是決定因素。以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和沒羽箭張清等為首的降將系更是招安的支持者。降將們本來享受高官厚祿,落草僅僅因為戰敗,實屬無奈。他們的心思還是朝廷那邊的。降將們幾乎是宋江擊敗降伏的,在招安立場上和宋江是不謀而合。

且看宋江勸降呼延灼時的對話:

 宋江回到寨里坐,左右群刀手,卻把呼延灼推將過來。宋江見了,連忙起身,喝叫:「快解了繩索!」親自扶呼延灼上帳坐定,宋江拜見。呼延灼道:「何故如此?」宋江道:「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蓋為官吏污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里隨時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不想起動將軍,致勞神力。實慕將軍虎威。今者誤有冒犯,切乞恕罪!」呼延灼道:「被擒之人,萬死尚輕,義士何故重禮陪話?」宋江道:「量宋江怎敢壞得將軍性命?皇天可表寸心。」只是懇告哀求。呼延灼道:「兄長尊意,莫非教呼延灼往東京告請招安,到山赦罪?」宋江道:「將軍如何去得?高太尉那廝,是個心地匾窄之徒,忘人大恩,記人小過。將軍折了許多軍馬錢糧,他如何不見你罪責?如今韓滔、彭玘、凌振,已多在敝山入伙。倘蒙將軍不棄山寨微賤,宋江情願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
  呼延灼沉思了半晌,一者是天罡之數,自然義氣相投;二者見宋江禮貌甚恭,語言有理,嘆了一口氣,跪下在地道:「非是呼延灼不忠於國,實感兄長義氣過人,不容呼延灼不依,願隨鞭鐙。事既如此,決無還理。」

其二、宋江本人的思想觀念決定了宋江系的走向。而宋江系佔了梁山泊的大多數。

宋江嫡系不用說了,他們是宋江的堅定支持者。

領袖宋江飽受傳統儒家的熏陶,在無數場合表達招安的願望;而晁蓋邀請其落草均被拒絕,他寧可逃跑清風寨,寧可被刺配流放江州也不願意落草。

直到江州之難後,宋江才被迫上了梁山。

其父親宋太公非常厭惡落草為寇。宋太公請石勇寄信宋江,要求他借特赦之際回鄉接受官府制裁。官府判宋江刺配江州。而太公叮囑道:

你如今此去,正從梁山泊過,倘或他們下山來劫奪你入伙,切不可依隨他,教人罵做不忠不孝。此一節牢記於心。

另外,宋江系的幾位大人物戴宗、秦明、花榮、朱仝、雷橫為官吏出身,若非情勢使然,誰願意落草?

其三、盧俊義系、登州系等也傾向於招安。

河北玉麒麟盧員外是一方豪強,被吳用奸計逼上梁山,這是不情不願的。盧俊義派除燕青比較淡薄名利外,像蔡福、蔡慶、楊雄等均為官吏出身,落草為寇實屬無奈;撲天雕李應對宋江是不滿的,寧為雞頭不為牛後,招安為鄉當他的莊主也比上梁山好。

登州系的領袖孫立本是軍官提轄,為了救親戚解珍解寶,才被孫新、顧大嫂騙上梁山,心也是在朝廷那邊的。

在梁山泊派系中,宋江系、盧俊義系、降將系、登州系都力主宋江路線,支持招安,人數上完勝晁蓋路線的晁蓋系和三山系。

其四、客觀條件上,梁山離政治中心太近,外部敵人太強,童貫高俅等動輒十幾萬軍隊壓迫,即使你用妙計大敗童貫、三敗高太尉,但長期以往,你如何耗得起。招安無疑是梁山的最佳選擇(當然要開腦洞:不久金朝入侵足以伺機割據,但古人做不到上帝視角啊)

還有一點,宋江的能力確實不如方臘。作為土匪頭子還可以,但他沒有能力像方臘一樣招攬農民發起起義(當然方臘也好不到哪去),聚眾百萬,建元稱帝。

(方臘)遂部署其眾千餘人,以誅朱勔為名,見官吏、公使人皆殺之。民方苦於侵漁,果所在響應。數日有眾十萬,遂連陷郡縣數十,眾殆百萬,四方大震。——《宋史》

綜上,我們的公明哥哥其實沒得選擇,只有招安一條路。

其實招安也不一定死,像三國的甘寧、唐初的程咬金秦瓊、清末的劉永福不也被招安了,活得好好的?

相關:

范西迪:古人如何「撩妹」?

范西迪《水滸傳》之快活林之爭

范西迪《水滸傳》之盧俊義上山


1.宋江沒有完全不顧其他兄弟的想法
山上另外的一百零七人,誰手上都有血,跟這群混世魔王一起,想要真的一個人力排眾議做一件事,王倫就是前車之鑒
在山上,尤其是被賺上山的那些原體制內人士,內心是不屑與那些雞鳴狗盜的「好漢」為伍的,招安是他們心裡的期望,也是宋江給他們的政治承諾,所以招安的想法具備群眾基礎,只不過這些人不會像李逵武松魯智深那樣跳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罷了

2.招安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水泊梁山不可能永遠是法外之地,十萬多人不事生產,打家劫舍,附近州縣的經濟沒多久就得崩潰,朝廷沒有可能不如芒在背,欲除之而後快。打痛朝廷,這是作者情節安排的需要,但從現實情況出發,以梁山的實力,地理位置,糧草補給,他不打游擊是生存不下去的,所以如果不想被殲滅,招安是必然之選

3.招安是英雄好漢的正當歸宿
大家一直有一個誤區,就是希望看到這些英雄好漢大團圓的結局;而在看到這些好漢在征討戰爭中像下餃子一樣死去,不由得非常惋惜。但是,我們需要看到,除了極少數被逼得走投無路的人以外,絕大多數好漢是該死的人;他們基本都殺過本來罪不至死的人,甚至一群人。而現在,招安給了他們一個體面的死法,一個可以名正言順的回到家族祠堂的機會,可以說是用死亡來贖罪,死得其所

4. 真正遺憾的是衣錦還鄉還被陷害的好漢
作者非常藝術的安排了核心人物從血戰中凱旋,並被奸臣害死的強烈藝術衝突,這比把他們都安排在戰鬥中死去更加高明。雖然結果早已在意料之中,但在過程中,他們奮鬥了,奉獻了,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得到,而不是失去。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重要的並不是不可為,而是為之

以上最後一條,我輩讀書人不可不察,不可不行

請參考


想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其實那些梁山好漢大部分不是真的想造反,是被逼上梁山,他們只是想引起統治階級的注意而已,招安至少在表面上還是美好的有吸引力的呀!!吃官飯而且不受委屈難道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么?


私企與國企相比,還是國企聽起來更牢靠些


實現替天(子)行道。

當官是離梁山的戰略更近了一步,梁山的高層基本上都有這個共識,力排眾議,也要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


宋江選擇招安,正是順應了大多數頭領的想法。如果宋江反對招安,即使是不十分賣力的促成招安,那麼宋江隨時就是王倫第二,盧俊義或者柴進隨時可能上位。


梁山好漢取齊後,宋江系的人已佔絕大多數,且大多是原體制內人士,不管由於自己原因上山還是被宋吳組合斷絕後路賺上山,或降將團體。梁山入伙實際是他們一個輾轉的空間,權宜之計,內心都有日後招安的想法,所以宋江尋求招安的政治路線很容易很快就執行下去了。
真正體制外江湖人士,原不是官,上山只圖個快活。他們人數本不佔優,且講義氣,大哥說招安,他們也毫不猶豫去賣命,比如阮氏兄弟。
宋江的路線是能反映梁山團伙主流訴求的,少數不贊同的,也由於講義氣、在領導階層無代言人等原因,終於選擇擁護宋江。
梁山是個沒有可持續性的組織,宋江尋求招安,絕不是拿兄弟的血去換自己的官。從他的性格和人生觀出發,他還是希望梁山兄弟們多少有個歸宿。只可惜,招安這場大戲,最終還是一個慘痛的結局。


不聽話就會被幹掉


問這種問題的人容易當漢奸…


推薦閱讀:

如何回答水滸傳第60回中,宋江的問題?
梁山到底有多少人馬?
宋江的武藝是什麼水平?

TAG:水滸傳書籍 | 宋江 | 中國古代文學 | 武松 | 魯智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