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打針能打胳膊腿屁股手背,但沒有打在腳上的?

如果說四肢末端循環慢,那為什麼手上能打而不打腳上呢?誰能告訴我答案呢?


打胳膊腿屁股那是肌肉注射,打手腳那是靜脈注射,不一樣的。
理論上來講靜脈注射只要有靜脈的地方就行,不過為了操作方便我們希望這個位置的靜脈靠近皮表,便於尋找標記位置,於是大多數時候選擇手背,需要開放多個靜脈通道的時候腳上也會扎。
ps:日本這邊護士都不打手背的,打前臂,估計是因為血管粗比較好扎。


1.不方便,且可能給醫療環境帶來不適感(香港腳?);
2.缺乏肌肉,注射的一個吸收途徑就是肌肉;
3.點滴是可以在腳上打的。


我小時候太胖,手上總找不到血管,就打腳上。。。


1,可以打在腳背上的,血管很好找。
2,不常見的最大因素,其實是因為離心臟太遠,要花更長的時間,藥力才能抵達目標處。吊針紮腳上的,大多數會被要求靜卧。直立姿勢更加不利。
3,當然不方便行動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不太重要。


首先,腳上是可以打針的,只是不常見而已。所以要先批評一下題主,在知乎提問要注意「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但是在腳上扎針還是不多見的,因為有著諸多的弊端。所以題主沒有見過也是可以理解的。

先從扎針說起。扎針的目的不同,扎針的方式、部位等等都有著很大差異,這裡要分類討論的。
1、 靜脈注射。這個是最常見的注射方式。針頭扎進靜脈血管中,藥物順著血液直達心臟,進而輸送至全身,以最快速度起到藥效。多見於點滴。
2、 肌肉注射。俗稱「打屁股」。對於許多藥效較強、不適宜通過靜脈注射的,多採用肌肉注射。藥物進入肌肉組織後,被組織以較慢的速度吸收,再經過毛細血管及淋巴管進入循環系統,緩衝藥效。多注射於臀大肌,也有注射於三角肌(就是肩膀到胳膊那塊肉)。
3、 皮下注射。多用於觀測過敏反應等。將少量藥物液體注入皮下組織,鼓起小泡。一段時間後經過組織吸收自然回復。如果期間出現異常反應,說明存在藥物過敏。

好了,注射的扎針說完了,我們說說為什麼不在腳上扎針。
首先對於皮下注射,其實在哪都行,挑個皮薄的乾淨的地就好,這樣比較容易觀察現象。多見於小臂,因為方便,一捋袖子就行。如果扎在腳上,那你就得一直彎腰或者蹲著看了。這陣子不還有人嫌棄蹲著沒素質么,彎腰翹著菊花不還挺危險么(*/ω╲*)……況且,通常狀況手要比腳乾淨,容易觀察。

肌肉注射的注射量與肌肉大小成正比。所以小點的肌肉就被排除了。而且,由於肌肉注射應當垂直於肌肉紋理扎入(否則對肌肉組織的損傷較大),因此厚度較小的肌肉也不行,容易扎到骨頭導致針尖斷裂。另外,肌肉注射最好挑選血管與神經分布較少的地方,不然無論扎到血管還是神經都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於是乎,腿上的肌肉也不靠譜,就剩下皮糙肉厚忍辱負重的屁股了(臀大肌臀中肌與臀小肌)。對哦,打屁股也是有不同滴哦。另外,股外側肌跟三角肌也有的。三角肌更多見一些(因為不用脫褲子的原因)。

靜脈注射多見於點滴。理論上來說,只要是靜脈,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紮腳上與扎手上還是有很多不同的。1. 腿粗,皮下脂肪多,不好找血管,不好扎。腳么,就一個字,臭。所以,護士MM更喜歡扎手背或小臂。2. 點滴過程需要注意患者的癥狀,及時控制滴速。記得控制滴速的那玩意在哪不?對了就在管子上。看滴速的那玩意呢?也在管子上。你要把針扎在腳上,你想控制滴速,還要掙扎著坐起來彎個腰把管子扯過來么……別忘了你還在生病呢……還不一定有人陪呢……。3. 現在醫院床位緊張,大家都開始習慣坐著打點滴了。打腳上與心臟有著較大的高度差,血液迴流較慢,會影響藥物起效的時間。4. 針扎在腳上,意味著你就不能穿鞋子了,走路可能都不方便,一不小心就扎穿血管了。打點滴至少要半個小時,長的我見過連著數天。請問您上廁所不?您是打算赤腳走進醫院的廁所呢還是就地解決呢?

所以,誰說不可以呢?怕小孩子亂動還可以扎頭上呢……您要想試試,紮腳上也不是不行呢……到時候就請您回答一下,「靜脈注射扎在腳上是什麼體驗?」


看了這麼多回答,居然沒有人提到下肢輸液可能增加下肢靜脈血栓風險?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好不好。同樣道理,偏癱一側的上肢也不行,除非臨時搶救用藥。


你沒見過而已,小時候腮腺炎打了半個月點滴還見過孩子帶小點滴扎在腦袋上的呢


注射一般分為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腔內注射,像疫苗是皮下注射,屁股針是皮下注射。在腳背上進行靜脈注射不少見,三類人最常見在腳背注射:一類是幼童,手背靜脈細嫩不好找,而且好動,動手比動腳勤;二類是長期手背靜脈滴注的患者,血管因為長期扎針變硬,再次扎針困難;還有一類是長期使用甲強龍等激素患者,因手背皮膚變薄變脆,入針困難,皮膚對針的支持力弱,一般會選擇紮腳上。這三類人通常也都是卧床狀態(小孩可以躺大人懷裡嘛),所以紮腳上沒什麼不方便的。如果是站立狀態的話,下肢靜脈壓會顯著升高,由於靜脈瓣膜是單向張開,過高的靜脈壓會損傷靜脈,造成瓣膜閉合不全,引起靜脈曲張等癥狀。

一般來說能扎手肯定不紮腳嘛,你要強烈要求也是可以的。
順便補充大神@zhaosj的答案,除此之外,腳臭也是一個原因。我的意思不是真臭,而是因為長期處於悶熱潮濕環境,真菌與細菌繁殖旺盛(菌種較手固定)。對於消毒要求可能要再高一些,勞動成本高。
當然到醫院脫鞋脫襪子打針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不覺得嘛


???我小時候經常打腳上啊,還有頭上,手腕處


不僅可以打腳還可以頭,題主必然是小年輕一枚,即使你不學醫,將來有孩子你就知道了。


誰說不能打腳上的。。。!!!

我姐姐是護士,她學打針的時候,就曾經在我腳上練針!!!


我小時候打針太多,手上沒地兒扎了,靜脈注射直接給我打頭上!


分為以下幾種,
(1)皮下注射:1、可以打胳膊;位置:三角肌下緣
2、可以打肚皮;位置:臍周5cm
3、可以打臀部;註:皮下注射打臀部一般只針對長期糖尿病患者需反覆注射且皮下脂肪厚的人,但現在臨床已經嚴禁杜絕次法
(2)肌肉注射:1、可以打臀部;位置:髂前上棘與尾骨連線分為3份外上象限避開內角
註:也可用於因做皮試不明確,需肌肉注射少量青黴素明確皮試實驗結果的,但必須要有醫生或護士在場監看
2、可以打胳膊;位置:肩關節下兩橫指註:此法臨床成人用的很少,主要針對小兒較多
(3)靜脈穿刺:可以打a-四肢b-雙腳c-頭皮靜脈;
註:只要血管充盈豐富即可,當然不排除有肥胖、水腫、靜脈細淺,反覆穿刺者,這就得看穿刺著技術及運氣了;
註:a-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患者只能打下肢b-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只能打上肢c-靜脈穿刺也可用於抽血及靜脈推住藥物d可做血透e-頭皮穿刺適用於嬰幼兒
(4)動脈穿刺:1、橈動脈;位置:即我們摸到脈搏的地方,搏動最明顯的位置
2、股動脈;位置:大腿內側搏動最明顯地方
註:a-動脈穿刺用於查動脈血氣,即查看患者缺氧程度及電解質紊亂情況b-也可抽從靜脈化驗的血,但一般只在特殊情況即靜脈血無法抽取的情況下,但不可抽凝血
(5)皮內注射;位置:前臂掌側下1/3處
註:用來做皮試實驗,需要用青黴素及頭孢類藥物者必須首次及皮試液更換批號和在不同醫院住院者用藥前做皮試
(6)深靜脈穿刺:1、PICC穿刺;位置:雙臂;穿刺部位有a-頭靜脈b-肘正中靜脈c-貴要靜脈
註:a-此操作需護師以上達到一定年限並經過長時間專業培訓且考核通過拿到證書者才可穿刺b-一般用於長期反覆穿刺患者,如化療、長期卧床者,需按時更換,無菌操作,長期維護,使用壽命為半年到2年不等,根據置管本身質量好壞、病人使用情況決定
2、a-股靜脈穿刺b-頸內靜脈穿刺c-鎖骨下靜脈穿刺
註:a-以上3個需醫生穿刺,臨床已嚴禁護理人員操作b-適用於術後患者及短期內長時間用藥患者,置管壽命沒有PICC長,也需按時維護

PS:深靜脈穿刺患者如果在病人不適及置管時間內均需拔除,時間越長導致併發症幾率越大


以前打針時問過護士,回答是:活動不方便,去廁所啥的走一趟就容易鼓針,一般都是手上扎不上了才紮腳。
我見過一個老太太,手腳都扎不上,最後護士長出手扎得小腿,家屬臉都綠了。


小時候支氣管炎嚴重的時候,試過在後背打針。再奇葩點的就是過敏性鼻炎發作,往鼻孔裡面打針(當然事先要做麻醉)。


肌肉注射一般是胳膊和屁股,實際上打的是三角肌和臀大肌。靜脈注射一般是手背的靜脈,腳不如手方便這很顯然啊,腳也可以輸液的,我小時候高燒不退,手背上針眼太多了就輸腳。


重力影響,打腳上,藥物不容易循環。


首先,打針是可以打在腳上的。。。我看過一個乳腺癌病人就是打針在腳上。但是在腳上打針需要平躺,估計可能是太佔地方,還要脫鞋、脫襪子,對公共資源佔用太多,不方便,對別人影響太大吧。


以前生過一場大病,住了好幾個月的醫院,結果後來打針打的手上的血管都不顯了,就在腳上打留置針,如果一跑針,腳腫的和土豆一樣,現在五六年了,手上的血管還是不顯,打針只能扎左手,而且左手有一次連續好幾天扎針,扎了一個星期快,崩潰


我小時候胖,手上找不到血管,所以打過腳上
好像還打過頭上?╭╮?


推薦閱讀:

咖啡因是提升人的精力還是預支人的精力?
502膠水滴進眼睛裡會怎麼樣?
普通人應該具備哪些用藥常識?
如何看懂血常規報告?

TAG:生物學 | 醫學 | 醫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