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三國演義》的引導不算,為什麼人們討論三國故事的時候總是以魏蜀為主線?
本來,我不粉魏蜀吳任何一國,更偏愛那些各種「機緣巧合」掛掉的群雄。不過在我小時候把三國演義一遍一遍地翻爛之後,我內心裡還是在三國中比較偏向吳國的。後來我想,這多半是羅貫中把蜀都吹成神了完全不能信產生了逆反,又把魏各種黑給了我最開始的不良印象導致的。
於是,我曾經試圖研究了以吳線應該怎樣敘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是一個十分痛苦的敘事方式。
因為我們要講的故事是三國,你再怎麼說,故事線開始延展的時候總要講一講曹老闆和劉皇叔的在哪裡干著什麼吧?這時候就會發現,哎喲我艹,孫破虜殺海賊成名的時候,劉備還沒讀書、曹操還沒舉孝廉。好吧,這沒什麼,後來三大BOSS一起去打新手村的黃巾拿經驗升級了,終於能在一起了……在一起個毛啊,曹操很快就傲嬌地回鄉了,劉備都不好意思說,當縣令居然讓賊給把縣給搶了。然後孫堅跟著去打韓遂、邊章了,你會發現吳線真的是太贊了,升級之快其他兩方完全不能比。
然後,跳過眾所周知的討董卓,很快孫堅就掛了。作者是馬胖嗎?在寫《冰與火之歌》?好不容易有個主角光環的人,看著前期如此生猛,第一季結尾居然就掛了!
不錯,好在孫堅要好幾個兒子,大兒子很快撐起這個家。對對,《冰與火之歌》再次附體,大兒子威震天下被封東境守護者(吳候),結果被意外刺殺。你覺得這個小說還能不能愉快地看下去了?
拋開孫堅的二兒子不說,他的三兒子孫翊可是「驍悍果烈、有兄策風」的評價,又禮賢下士得到了孫策給予的兵權,一看就是能撐起這個家業的頂樑柱……什麼?孫策說了這麼多,然後把家業交給了渣權。
好了,自從渣權繼位,就真的只能寫成宮斗篇了。曹操在和袁紹、劉備打得不可開交,孫權就只打過黃祖。袁紹都跪了,孫權還在打黃祖。孫翊莫名其妙地死了,孫權還在打黃祖。我記得貌似渡江戰役整整打了三次,中原都天翻地覆了。孫權除了打黃祖,就只剿過山越。真的是想不把視角給曹操、劉備都不行啊。
我曾經寫小說試圖把主角之一放在吳國去當個下級軍官,同時還有其他角色在魏蜀,結果發現這個吳國的主角很快淪為了醬油。
吳線的確太難了,拋開正統不正統的觀念來講。在漢代,歷史的主視角一定是在北方,在中原地帶。學過經濟史就知道,在漢代以前經濟中心一直是北方,北方整體的發展是完全超越了南方的,這個不能比。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南方才開始得到開發,各種科技在農耕方面的應用以及中原戰亂造成的衰落在不斷縮小南北差距。直到兩晉之後,南北的發展才算持平。
所以你南面再歡樂,也必須涉及到中原地帶的動向才有全局觀。這恰恰是吳線最困難的地方。孫策至少在下江東的過程中確實震懾到了中原諸侯,甚至在積極備戰北上。在孫權繼位後,整個吳線對中原影響越來越小,變得無話可說的地步。想當一個故事的主線,你得滿足幾個條件。
1.主角最好不要換來換去,東吳孫家不符合,可惜了悠長的存續年代。
2.主角非要換的話,最好一代強過一代。可東吳孫家比較奇葩:地盤越來越大,但上限一代不如一代。孫堅不死,孫策襲許,都給人留下偌大的想像空間。
但這倆人都死了。
孫策把江山留給孫權,意圖很明確了:爭天下別再指望,盡量保住家底吧。
3.亂世背景的主角,你得有戰績。
而且光有戰勝不行,得有個人勇武的Solo神跡。
曹魏,鬼神子孝的團戰+Solo,東吳苦主張遼的白狼山和逍遙津,其他四子和夏侯淵都不缺戰績,司馬懿平定遼東,滅蜀之戰……北面抽異族的成績單更是華麗麗。
蜀漢,二爺的降將砍成客卿,二爺的絕北道,二爺的威震華夏,二爺的」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里「……
孫權這邊,周瑜的赤壁當然可歌可泣,可他掛得太快。呂蒙收二爺,那是叛盟,政治角度勉強說得過去,行文論事講小說的話,張不開嘴。等到陸遜燒掉大耳的鬍子,口風已經掉不過來。
4.你可以輸,但得有贏有輸。
可以二,但不能一直在二。
關鍵詞:合肥。
你把自己萌成經驗包了,雖然很可愛,可主角還是算了。
這事兒真正的主線從來就是曹老闆。。。而演義是把主線硬是掰成了劉大耳。。
從歷史敘述的角度看,核心一定是皇權。。。這也是為什麼老羅可以把劉大耳掰成主線的原因,因為無論是皇叔還是曹操,都跟皇權有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反觀悲催的孫家,跟皇權沒有一絲瓜葛。。孫堅揚名立萬是殺海賊在民間,孫策各種開掛打江山也跟皇權沒毛線關係。。。唯一有點關係的玉璽的事兒。。還被裴松之叼了個半死,陳壽也沒有採用。。
後來孫權勢力在整個三國時期的角色也很尷尬。。。基本都是魏蜀之間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絕不找他。。劉備找他是為了逃難和找靠山。。曹魏找他是讓他背後捅刀。。蜀漢政權建立後找他,也是因為他殺了人家二當家。。。
很正常。。
從演義的角度看。。魏蜀的戲劇性太強,曹操從立志匡扶亂世的閹宦之子一步步成為名震天下的權奸。。這樣的故事即使放到現在的網文也不過時啊。。。
劉備從織席販履的小攤販拉起隊伍幾起幾落直至成為分疆裂土的皇帝,這就是燃到爆的節奏啊,更何況人家還有個隱藏的人皇血統,這尼瑪確定不是奇幻小說?
至於孫吳。。。真的沒有太多亮點啊。。收江東,干黃祖。。都是一些魚腩好嗎。。。好不容易赤壁放大招,也像是死守白城的時候來的洛汗驃騎,你說洛汗是主角嗎。。。
最重要的是。。。尼瑪想當主線好歹有個穩定的主角吧。。你這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真的不適合。。。這又不是編年史。。
本來還想說下史實角度。。不過上班時間手機碼字太痛苦。。估計也沒幾個人看。。算了吧。。
有種說法,叫做 no zuo no die。
但是觀眾視角看起來不是這樣的。
觀眾視角的觀點:
1.不作的故事不好看
2.作而不死是為神
3.作而死,是為屎
以呂布為例:虎牢關——作而不死,威風凜凜;殺董卓——作而死,這條支線就此終結。
再看孫家:
孫堅——作、作、作,不小心作死了,好在有兒子;
孫策——作、作,不小心又作死了,好在有弟弟;
孫權——老子TMD不作了
這故事要怎麼講下去咧?
以魏國為主線是因為曹操的主線是跟漢室綁著的 從何進到董卓到呂布到迎天子而以孝天下來看 曹老闆都是歷史的主線角色
以蜀國為主線 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對後世的影響
以吳國為主線的話 主要是因為前期開掛狂炫酷霸拽的孫堅太扎眼!
另外就是我覺得是因為魏控 蜀控較多的原因吧 我跟吳粉討論三國時她都會先跟我比拉比拉半天說她家孫堅18歲如何斬殺海賊成家立業的
就好比我身為魏控給人比拉的時候都會先說曹老闆的武力值至少再90以上到處擼人神馬的……期待吳末傳的到來
坦率講,三國殺裡面孫權當主公的話簡直無敵啊……
本人就是吳粉,也思考過為什麼孫權這邊一直是配角,想來大概有三個原因:
1 當時的南方還不是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更談不上。你看三國統一的順序,都是先滅蜀再篡魏最後滅吳。而且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西晉建立是在265年,滅吳是在280年,中間居然磨嘰了15年(15年什麼概念,差不多是一代人)!可見,在司馬家族看來,吳國滅不滅意義沒有辣么大。(歷史的辯證法就在這兒,就是這個司馬家族看不起的江南地帶,最後成了自己偏安的庇護所,可嘆!)
2 自從孫權擔任主要領導以來,領導班子一直堅持穩健的政策,堅持韜光養晦不折騰的光輝戰略,從不主動撩事兒。從赤壁之戰到幾次合肥之戰再到火燒連營,基本上都是別人先打他,迫不得已招架一下,因此在演義角度來看,故事感比較低。
3 孫權的後期以及孫權死後吳國的事兒,可以拍紙牌屋或者甄繯傳為宜。。。
因為你認識的人太少了?
主要原因都被你排除了,還答什麼? 請摺疊
可惜小霸王死得早,但就算不死,很有可能也是二爺的結局
蜀無史官留下來的牛比哄哄的東西不多吧....
推薦閱讀:
※田豐沮授的建議真的是更優的選擇嗎?
※為什麼三國歷史中極具傳奇戲劇性的姜維的知名度遠不如其他名將?
※孫堅和袁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