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職業測評靠譜么?

尤其是一些性格測試題,很多時候都能根據需要往相應的性格上靠的,都不是自己真實的性格。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要擺好姿勢開始答了

首先職業測評的打開方式要正確。對職業測評能對你提供的東西有正確的期待。
職業測評並不能可靠的向你建議合適的工作!!!
職業測評並不能可靠的向你建議合適的工作!!!

職業測評並不能可靠的向你建議合適的工作!!!

重要的東西說三遍。任何的測評向你建議某個工作,或者對測評有著這樣的期待,都是要杯具的
那職業測評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測評的功能是向你提供信息,之後你可以用這些信息參與決策,並提高決策質量。
職業測評向你提供了什麼信息呢?首先,它能告訴你你是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的(廢話),多數測評會把這些信息用「維度」的方式整理並呈現。比如說MBTI測評,可以告訴你你對E-I這一對緯度上的問題是怎麼回答的(我一共回答了10個與這個緯度相關的問題,7個是支持I這個方向的,3個是支持E這個方向的,所以在MBTI這個特定的內向外向描述上,我是偏內向的)。
大多數網上能找到的免費測評差不多就做到這個程度了
然而這並沒啥卵用啊
那我們進入質量更好的(往往也更貴的)測評領域。這些測評可以告訴你,其他和你一樣回答的人,他們是什麼樣的。這些斷論可不是通過腦補做出來的哦,是需要通過大量的樣本分析,之後建立常模才能知道的,所以這個領域的測評多數是商用產品,價格也不便宜。但是它可以在一個統計顯著的前提下,用一套標準化,定義清楚的語言來描述你,讓你加深對自己的理解,並且能描述清楚
然而這還是沒啥卵用啊掀桌!我是想要知道我做什麼工作能快速升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啊
這個么,臣妾完全做不到啊。現在市面上有的各種測評也只能完成上述的功能了。但是上述的過程還是對你提供了關於你自己的一些信息。測評的好壞可以影響到這些信息的質量(是否真實描述你在工作場景下的偏好,風格和行為模式)。你現在可以做的,就是拿這些信息來參與你的擇業決策過程。關鍵是尋找潛在工作中與你的性格,偏好,風格和模式特別衝突的地方(重大風險提示)並予以規避


最後再說一些其他的話題
1. 性格修飾。這是很多人都會想到的問題。首先呢,做這個測評是為了給自己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所以自己做的時候就盡量真實的,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回答,盡量以第一反應來回答,而不是反覆斟酌之後的答案。如果第一反應就是對自己性格做修飾呢?那就更好了,這本身也是性格的一個維度,好的測評會有相應的問題來探測這個側面,並在報告中體現出來
2. 擇業的重要性。我在做職業諮詢的時候常常會說一句話「路是走出來的,不是選出來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條條大路都不輕鬆。很多人擇業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潛在的想法「我路選對了走起來就會輕鬆」。在我看來這是個偽命題。擇業遠沒有勤奮和堅持來的重要


謝邀
這個簡單說吧
1、沒有理論基礎,樣本不具有代表性僅有參考作用
2、「主觀驗證」(subjective validation)效應影響判斷
3、測試題多是固定的,多做幾遍,隨便哪個「有心人」可以做出任何結果。

所以,如果不考慮下面的因素,也僅僅具有一點參考價值。
從個人角度我覺得HR能不用就不用吧,測不準是小,公司丟人是大。
真想用這個等大數據成熟吧。

PS: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幾乎所有市面上的心理測試的研究樣本採集都是上世紀50年代左右進行的,對比一下你父母和你的思維就知道這種偏差有多大了。就不說中外文化影響了。


職業測評準確率大概在65%左右,這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這65%的因素並不是絕對值(對人未來發展的影響度不等同於65%),剩下的35%的潛力也有可能會決定一個人的發展


謝邀

有作用,有一定準確性。

但國內目前多數職業包括性格測試是運用的國外成熟的工具和模型,工具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國外的測評在建立常模的過程中是用的國外人員和數據,對應到國內來做的話就會有一定偏差。

可惜的是國內的測評公司自己獨立做常模的實在太少

以上。


首先,感謝邀請!問題回復如下:
1、簡單說說:職業測評大多用在初次選聘的時候,集中在一些性格、行為、心理、價值觀等方面的測評,問題的多少因設計的公司不同而不同,一般在40個題目前後,當然也有多些的。這些測評主要用來幫助面試官了解應聘人員的內在面;
2、靠譜與否:說實話,測評軟體有可信的地方,但是也有出錯的地方,俗話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也可以用到測評軟體上。但是要說的是,具體到測評的結果基本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但是不能作為主要的證據;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使用了測評軟體,千萬不要過於迷戀她,作為一個參照的東西就可以了,不要過於的認真。當然,測評行業的發展,以後估計還是回很不錯的,因為從這方面的公司來看,有做的相當不錯的,例如北森。
希望對同學有所幫助。


我到時覺得從某些方面,測評的作用是挺大的,比如:

一,幫助你在招聘與選拔上做出最準確的決策
1,設定崗位勝任力模型
2,識別高度匹配候選人
3,加快招聘流程
4,減少人員流失

二,測評幫助你在管理上:
1,快速深入的了解員工
2,精確了解員工為什麼會有時高時滴的績效表現
3,有效管理員工,達成高績效
4,將時間更多的集中於業務增值的領域

三,幫助你在員工評估上:
1,他們的優勢和不足是什麼?
2,如果更好的與他們溝通?
3,他們是否是自我驅動型的?
4,如何激勵他們?
5,他們在壓力下的表現如何?
6,評估他們是否適合公司的相應崗位?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的好處,就不一一列出了~
覺得有理,給個讚唄!


做題的時候選A但是實際的做法可能是B,而且有些題我根本選不出來。請心理學的知友來解答吧


謝邀。

個人的經歷體會是,比星座神馬的要靠譜一些。但是實踐出真知,還是試用期比較有說服力。


首先我覺得職業測評這個名稱就很有趣,說的好像你做完測評就可以直接上各大人力市場投簡歷入職了。
網上現存各大職業測試評多以國外研究的為主,本土化的處理是比較少的,在中國與國外這樣社會歷史背景完全不相同的情況下,各大外國職業測評可能真的真的真的只能作為參考。
接著,就算是很科學的本土化職業測評,在做職業測評的過程也會有很多偏頗。
比如測題問你:「你在寫文章時常會一蹴而就嗎?」可能你連文章都沒寫過,你就憑你的感覺隨意選擇了一個,這種感覺本質上源於你的意識,可能是你理想中的自己,又有可能是想像中你覺得你會變為的樣子。
又如測題問你:「你常常會很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與不熟悉的人交流對我毫不困難......」你可能覺得你做事專心致志,但你所謂的專心致志與社會上其他人的專心致志,與測評標準上的專心致志可能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你所謂的毫不困難可能在對其他人來看是很變扭的,又有可能你完全沒有這種經歷。
即這種測評是將你未經歷的職業狀況以文本形式展現在你眼前,然後以你對自己的臆想來判斷他給你的職業測評中對職業情況的描述,以其符合程度來評價你這個主體對客觀職業的合適程度。
說得過一點就是主觀臆想強姦客觀事實。
雖然我並不否定這種所謂職業測評的一定科學性以及其對社會群體就業選擇的一定指導性,但我強調的是
僅供參考!


1,如果你作答中有掩飾性「往相應的性格上靠」,得出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沒有參考意義,因為那不是你自己的真實情況。
2,如果題目真的很直白的給了你「最佳答案」的線索,那很可能是一個陷阱「測謊題」,你的作答動機可能會被懷疑。
3,性格無好壞,只有匹配關係,真實作答對你,對企業都有好處。
4,性格可能會隨著時間、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我覺得不靠譜,很排斥這樣的測評。覺得很可笑。


題主所說的職業測評更準確來說應該叫人員素質測評,這是我國八九十年代才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王益明編著的《人員素質測評》,這個也是山東大學人員素質測評這個課的教材。回到主題,對於這個學科的科學性應該說沒有任何問題,至於題主所說的測不出真正的性格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可能性比較大的原因(不分先後)
1.所用測試的題目指向性太明顯,併當被試者認為測試結果可能會有利益關係時便會刻意掩飾,這樣的結果肯定會有所偏差,所以很多測評工具會減弱指向性,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瑞文測驗,但效果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很理想。
2.根據測評內容不同,人員素質測評可以分為能力測試和人格測試,相對來說能力測試的效度更高,如果題主所說的職業測評是指的人格測試並且使用的是網上隨便一搜的測試題,那就當做朋友圈裡那種小遊戲娛樂一下不要當真。
3.有人已經提到了常模這個問題,現在非專業測評機構很少會去進行常模的修訂,畢竟這是個費時費力的事,大多都是借用某些專業機構公開的常模,這裡面必須要提到網上大多測評網站,他們常模的確定是根據已有用戶的測試結果,但是常模對於特定群體才成立,網上答題的用戶身份無從統計,由此計算出的常模更無參考價值,對比常模確定的結果肯定會和真實結果有誤差。
最後補一句,如果題主真的想做職業測評,最好還是多花點錢去專業測評機構,如果覺得太貴,給題主推薦一個好方法,找當地水平較高的綜合性大學的心理輔導中心,這裡的負責人一般都是心理學專業的大牛,可以和其溝通做一下測評,即使收費也就幾十塊錢一個人,物超所值。

第一次答題獻給了題主,感覺還有點小激動呢~回答多有紕漏,還希望人力同行多加指正。


測試本身是靠譜的,只是測試的人因為環境、心情等導致測試的結果不準確。另外即使測試結果是正確的,如果你自己懂分析也是白搭,比如性格測試,測試完了要先進行確認——性格測試是否準確,性格確認之後還需要進一步做性格分析。而很多人只知道去網上做個測試——也不清楚結果是否正確,然後看相應的結果——比如什麼性格適合什麼職業:這樣的職業有很多,自己還是不清楚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定向。


你只有認清自己,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智聯招聘斥百萬巨資研發 全國就業能力認證

超過500家知名企業將NET測評結果替代本企業筆試或者作為招聘重要參考,更有包括滴滴打車、聯邦快遞、光大永明等知名企業直接通過「NET專屬人才庫」挑選應屆畢業生並主動對學生髮出面試邀約。


可以參考
有些測評工具準確性較大,最好用正規渠道獲得的測評問卷,並由專業人士進行解讀才更有效


譜只在你自己心中。


只要你做題的時候是保持一種傾向的,例如一直裝好,一直很客觀真實,或者停留在過去的情況中。只要是穩定的,那麼測出來就有意義。前提是測評產品過關這毫無疑問。你刻意裝好,那麼我們能判斷出你的價值觀是這樣,你覺得這樣子好,那麼還是有參考價值的。在弗洛伊德心理學中,測出來的這個人格同樣是你的人格,是超我,超我會對本我有很大影響。只要測評分析者能了解你測評時的動機就能針對性分析了。不一定說測出真實的本我就是好的測評產品。如果你要真實的測評結果,只能靠自己盡量保持客觀,還有就是選擇一個經過時間淘選的產品。


靠譜不靠譜這個不知道,你可以參加下我發的測評然後自己感受下看看靠譜不靠譜了

微信掃一掃


推薦閱讀:

職業與業餘的差距有多大?
是有興趣再擅長精通,還是先擅長精通才喜歡?

TAG:職業 | 人力資源HR | 職業技能 | 性格測試 | 人力資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