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歐美小說、遊戲和電影中,經常出現精靈、矮人、獸人等經典種族?

例如魔戒、魔獸世界等


題目中寫出的精靈、矮人、獸人三個奇幻種族,基本上可以歸結為托爾金(J. R. R. Tolkien)一個人的創造。它們成其為經典,其實也只是最近百年的事情。想要了解「歐美小說、遊戲和電影」中的精靈,從托爾金的《魔戒》讀起就夠了,沒必要去碰《埃達》——而且你很可能看不懂。這就好比一個外國人想要了解《大話西遊》裡面的幾個奇怪角色,應該先從《西遊記》讀起,而不是去碰《羅摩衍那》。

其實這一切都源自一個文字學家(philologist)對於語言的興趣……

托爾金是個語言奇人。他一九一五年大學畢業,專業是古諾斯語(Old Norse,或譯古挪威語),這種語言後來發展為北日耳曼語支,包括現代的冰島語、挪威語、丹麥語、瑞典語等等。之後他參與了牛津英語詞典的編纂工作,然後到利茲大學當教授(Reader),講授古英語、古冰島語、中世紀威爾士語和日耳曼文字學,並且是研究英國古史詩《貝奧武甫》的重要人物。托爾金會拉丁語、法語、德語、中古英語、古英語、芬蘭語、哥特語、希臘語、義大利語、古諾斯語、西班牙語、威爾士語、中世紀威爾士語,熟悉丹麥語、荷蘭語、倫巴第語(一種義大利北部的古語)、挪威語、俄語、西伯利亞語、瑞典語以及其他現代日耳曼語和斯拉夫語的古代版本[1]。作為一個對語言有濃厚興趣的人,從一九一〇年開始,托爾金設計了幾種人造語言,其中一種後來叫做「昆雅語」。這種語言符合他的語言審美,「古典並且屈折(classical and inflected)」,而這種動機最後促使他編寫出了一整套「神話」出來,以滿足他希望這種語言要有人使用,並且有歷史可以用它來講述的需求[2]。引用一段描述昆雅語的資料[3]:

昆雅(Quenya),原來的拼寫為「Qenya」,它可以追溯到西元1915年。那時,年僅23歲的托爾金編輯了「昆雅詞典」,歷史上第一份精靈語詞彙列表(《亡佚故事集》上冊:246)。最早期的Qenya經過了無數語法及字詞的修訂,造成了其與《魔戒》中出現的昆雅語有明顯的不同,但是,一般的發音模式還是呈現了最早期的特色。幾近成熟的昆雅語出現在一九三零年代,但即使托爾金下筆《魔戒》的時候,他還是在做許多小更動,比如將屬格結尾從原來的-n變為-o。校訂過的《魔戒》第二版中又出現了一點改變,像是托爾金決定把凱蘭崔爾輓詩中的vánier改變為avánier。

在托爾金的一生中,他一直在改進高等精靈語,按照他的兒子克里斯多福的說法,那是「他理想中的語言,他心中的語言」(出處:Landseer Productions的電視節目「J.R.R. Tolkien - A Portrait」)。在他的一封信中,托爾金寫道:「這種古老的學識語言意味著一種『精靈拉丁語』,它的拼寫形式也和拉丁語相近……與拉丁語相似的地方越來越多了。事實上,它也許是以拉丁語為基礎,與另外兩個讓我『聽起來』順耳的(主要)元素:芬蘭語和希臘語組成的。但其包含的子音比這三種語言要少。這種語言就是高等精靈語,或者依其自己的名稱,昆雅語(精靈語)。」(《托爾金書信集》:176)。沒有其他語言比昆雅語悅耳,而在許多人看來,它實在是一個大成功。從大量的實例和多種變音來看,其語法結構明顯受到了拉丁語和芬蘭語的影響。

而講這種典雅語言的種族,就是精靈。籠統來說,精靈(elf)一詞,此前在歐洲傳統神話和民間故事裡面,可以指許多相貌體態不同的神怪,比如小矮人一樣的生物——最貼近這一造型的是藍精靈——或者漂亮的少女,類似小仙(fairy)一樣的生物。托爾金一開始在 fairy、elf 和 gnome 幾個詞之間游移不定,最後選中了 elf。後來他去牛津大學任職,寫出《霍比特人》之後開始走紅,接著完成了《魔戒》這一描述精靈們所生存的那個世界的浩大史詩——於是 elf 一詞從此與我們今天熟悉的精靈形象聯繫起來……呃,就算是吧。早期的精靈要比今天的樣子平庸很多[4],後來的精靈形象隨著各種奇幻讀物和桌游而逐漸華麗,《無盡的任務》之中的高精靈優美、木精靈樸實、黑暗精靈醜陋,而在《戰錘》以及暴雪的艾澤拉斯世界裡,精靈終於成了不論男女都身材比例完美,個子高挑,肌肉結實,優雅漂亮的形象。

如果說精靈多少受到神話傳說的影響,獸人(orc)則純粹是托爾金的發明,就是創造出來給精靈做敵人的種族。Orc (orke)在早期英語裡面可以指 ogre,也就是魔獸世界玩家熟悉的食人魔形象,但還有可能是正面角色[5]。托爾金取這個辭彙的「惡靈、恐怖」含義,用它來稱呼中土世界裡面的兇惡種族。在托爾金之後的奇幻小說和桌上遊戲將這一種族加以演化,從《龍與地下城》,到《戰錘》、《戰錘 40k》(Ork)和《魔獸爭霸》,獸人基本保持了醜陋、兇惡、勇武的形象。

托爾金的矮人倒是真的受了不少日耳曼神話和傳說的影響,比如住在山裡、擅長工藝、貪戀財寶之類的特徵,《魔戒》之中的矮人基本上是善良的種族,托爾金也為他們設計了語言。這一形象也為後來的幾乎所有奇幻世界設定所傳承。

至於哈比人,其實也是個相當經典的種族,在《龍與地下城》系列之中,他們被稱為「半身人」(halfling)。此外還有哥布林(goblin,地精),同樣可以在幾乎每一部奇幻作品中見到。

現在來回到題目——為什麼在歐美小說、遊戲和電影中,「經常出現」這些種族?答案是,因為創作這些東西的人們,小時候是閱讀著這樣的故事、玩耍著這種遊戲長大的。《龍與地下城》這個最為成功的奇幻桌游,創始人加里·吉蓋克斯(Gary Gygax)一九三八年出生,托爾金的《霍比特人》出版於一九三七年,《魔戒》於一九五四年,這些著作就好像《哈利?波特》之於今日的西方兒童一樣,支配著他的童年。而《龍與地下城》七十年代推出之後,繼續影響了歐美今天製作那些電影和遊戲的那一代人。其實這樣的世界設定,就是西方人的「江湖」。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J._R._R._Tolkien#Languages_and_philology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vish_languages_(Middle-earth)
[3] http://www.lucifer.tw/lotr/99_arda/quenya.htm
[4] http://tinyurl.com/bwxbkqt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Orc#Early_modern_usage

(謹以此答案向龍騎士城堡(cndkc)的先輩們致敬)


歐美奇幻脫胎於北歐傳說。包括精靈,矮人等經典種族。由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創作的魔幻巨著《魔戒三部曲》更是脫胎於此。《魔戒三部曲》是現代正統奇幻文學小說的開山鼻祖。現在的歐美魔幻遊戲,文學,電影作品中的這些經典形象大多是由中土世界延伸而來的。包括各種「龍與地下城」類型的作品。


回答標題:在通俗文化中,在幻想作品中,為什麼精靈矮人獸人總愛打包出現?因為曾經有人寫了一個開闊富於想像的故事,產生了一個不太開闊又缺乏想像的影響。
但是精靈矮人獸人又不是托爾金創作的,霍比特人才是他創作的誒!
你們小時候沒聽過白雪公主和七個小什麼什麼的故事嗎
幾乎所有霍比特人中出現的矮人名字都來自古老的北歐詩篇《女巫的預言》(Voluspa)中的矮人名單,Voluspa是老埃達中的一篇。順帶一提,新老埃達都有現代英語翻譯版本,還有中文版本的撒(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48632/)怎麼可能讀不懂!再順帶一提,埃達裡面是沒有精靈的,如前文所講矮人有的,也是能工巧匠,loki就找一個叫Dvalin的矮人給錘神……哦雷神thor造了個鎚子。
雖然名字是來自北歐神話的沒錯,但托爾金的矮人的行為模式可能更多地來自童話故事。比如白雪公主與七個什麼什麼。
orc這個詞最早是托爾金從古英語中提取出來的(Beowulf,112行,orc-neas),在初版的霍比特人當中只出現過一次。而指代同一種生物的詞是goblin跟hobgoblin。托爾金講orc不是英文,是霍比特人在當時對這類生物的稱呼。在魔戒中他則幾乎完全放棄使用goblin這個詞,出現不到十次,而且全在FOTR和TTT中,一貫用的是orc。
至於托爾金的orc的形態,有一點兒像George Macdonald的童話Princess and the Goblin中的地精。除了Macdonald的地精有非常輕柔的小腳。
所以orc也不是憑空生出來生物。
托爾金這些生物的形象在史詩神話精靈故事中都能找到對比跟溯源的。他們不僅活躍在這樣那樣的神話里,Beowulf里,還活躍在Andrew Lang、格林童話里好嗎。
最後,在許多作品裡,儘管有些生物的名字相同,但形態性格完全不同,反過來還有名字不同但又很相似的生物……所以生物的多樣性還是有點兒保證的吧……


西方古典三大神話體系中並沒有基督神話,那是稍微後面一點的
最主要的三個體系為:
希臘神話
北歐神話
凱爾特神話
像是魔戒三部曲更多是參考的凱爾特神話體系


西方神話三大來源:
基督宗教,推薦閱讀 聖經。
希臘羅馬,推薦閱讀 荷馬史詩。
北歐神話,推薦閱讀 埃達,尼伯龍根。(這行是本題答案)埃達: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48632/(其實很無聊的……)
=======
關於凱爾特神話:
作為 Asterix 的腦殘粉,我還是決定不把凱爾特神話排在前三了。
一來多為口頭文學,並沒有像荷馬、埃達、聖經這樣的史詩傳世。
二來受破壞太嚴重,與希臘神話和宗教神話結合,才能留傳下來。
三來托爾金確實說過不喜歡,雖然他的確受到凱爾特神話的影響。(幾乎所有神話都影響了他)
對此可以對比一下兩個維基頁面: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rse_mythology_in_popular_cultu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ltic_mythology_in_popular_culture


冰與火之歌就沒有落入俗套


凱爾特神話體系


因為歷史 就像我們武俠小說少林武當丐幫


首先贊一下以吳濤為核心的考據黨們的數據,其實這跟我們每本武俠小說里幾乎都有少林武當青城峨眉一樣,一樣的設定在之前有過經典描述的話,以後的人只需要在這基礎上仔細推敲故事劇情和人物風采,再也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設計一個世界了(也有不斷設計新世界的,但大部分都GG思密達了),這說穿了,就是一種積累。
至於為什麼這麼多,那就是小說的閱讀性了,實際的故事可能是騎士A+騎士B+戰士C+戰士D+...,一眼看上去沒什麼區別的貨色都聚在一起打怪升級,你指望讀者能看得過癮?
在我看來,經典設定的出現不是問題,沒有經典設定的才有問題。所以他們登不上通俗小說的高點~


嘿,如果有興趣,可以看BBC拍的紀錄片,諸神黃昏,非常長見識,也有這位J.R.R的介紹,你會在這裡邊找到更豐富的解答!


我覺得前面的各位已經把文化體系這些說的很清楚了,無需多言了
其實前幾天回味九州幻想的這個奇幻設定,其中的夸父啊,河洛啊,覺得也是巨人矮人之屬。
於是就在思考,這些神話體系也好,小說也好,他們的人設是怎麼判定的呢?
後來想明白了
不就是長得好看的(精靈),長得丑的(獸人),長得高的(巨人),長得矮的(矮人),天上飛的(鳥人),水裡游的(魚人),地上長的or跑的(馬人,樹人)
這麼想的話,就覺得簡單多了
高矮胖瘦,黑白美醜,這是人設的基本,稍微跨界一下,就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走的,或者科幻一下,腦袋大的外星人,或者渾身長毛的猩猩人,然後再來點膚色的變化,發色的變化,就能排列組合出一堆陣營了(黑暗精靈,比如)
如果再變化,變得更有想像力...
那就不是種族,那叫monster


嗯,就像有黑白黃三類人種一樣。為了尋求現實世界和虛幻世界的切入點。


應該說精靈之類的從早北歐神話中就有出現,但半獸人應該是從托爾金開始,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可以說把精靈推到更多人面前,中土世界的傳說流傳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歐洲人非常喜歡養寵物。他們城市化非常早,一般兒子女兒什麼的都不在身邊,所以很多人家裡都養寵物……我也就那麼一猜!


印象中這些都是凱爾特文化的產物,可自行百科


這就類似於我們國家的諸多影片、歷史文獻中有神仙、妖魔鬼怪一樣,不一樣的文化,思想也不盡相同、


因為是托爺爺創造的


這和歐洲歷史複雜的種族和語系有著很深的影響。

歐洲種族極其複雜,有大量種族因為沒有文字,導致他們非常神秘,後人無法了解,又經過漫長的中世紀,更加醞釀了這種詭異神秘的氣氛,歐洲有大量高尖的充滿神秘色彩的建築,就是所謂的哥特式建築正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我之前對霍比特人指環王這類電影很難接受,現在了解了一些歐洲歷史就能體會這類電影為什麼這麼寫了。推薦一本《極簡歐洲簡史》,一本教科書厚度的書,從看一下從八個角度分別講了一遍歐洲。深入淺出,非常調理。


感謝魔戒三部曲的偉大構想吧


這是否和宗教傳說有關?


推薦閱讀:

現在有什麼像魔獸世界一樣能讓人懷念一輩子情誼的遊戲?
如何評價《魔獸世界》推出 150 元直升 90 級的服務?
科幻作品都有哪些是真正的經典之作,最近又有什麼比較值得期待的新作?

TAG:電影 | 遊戲 | 網路遊戲 | 歐美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