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來知乎的首問居然有那麼多人關注…真是受寵若驚http://www.zhihu.com/question/37455810/answer/72060454這是我的回答!
會。
六歲那年表妹出生了,理所當然,長輩們最疼的就是表妹。因為某些緣故,當時我和表妹都在姥姥姥爺家生活,那個時候太小,我又從小貪吃,不懂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經常會從冰箱里拿可愛多(一種冰激凌牌子)吃,或許看到抽屜里有零食就拿起來吃,直到有一次被發現冰箱里的可愛多沒有了,長輩們問我是不是我偷偷拿了,因為覺得會被罵就說沒有,然後就跑進洗手間鎖上了門,聽到長輩在門外凶我,說我撒謊,明明偷東西不承認,這麼小就會偷東西,讓我爸爸(工作是警察)把我抓走之類的話。我想求他們別說了,我知道錯了,卻開不了口,而是在洗手間里咬著嘴唇哭,把嘴唇咬破了都不敢開門,覺得羞愧且難過。
後來,我變得格外懂事,被誇會察言觀色,因為我知道自己不一樣了,不再是唯一被疼的那個。副作用還有,再也不吃可愛多了。
父親性格比較極端暴躁,小時候對我要求非常高,而且比較暴力。從小挨打就是家常便飯,很小的時候愛哭,每次哭都會被用抹布塞住嘴巴關在黑暗的洗手間里,所以小時候我對父親非常恐懼,經常他一提高語調我就不自覺的開始發抖。在一次普通的考試結束後,因為成績不理想,父親開始暴怒,要把我的小拇指剁掉,父親衝進廚房拿出了刀,母親聞聲跑過來哭著喊著奪下了刀,那個時候我才十歲。成年之前聽過無數次我這麼廢物,還不如一起死了,還不如沒生過我,把我撞死,大家一起死之類的話。還曾經試圖抱著年幼的我跳樓,就說因為覺得我成績沒有達到理想的分數,不夠努力廢了沒救了。
影響大概就是我一直非常自卑,面對喜歡的事情喜歡的人都不相信會得到會永遠屬於我,覺得失去和痛苦才是常態,擁抱幸福讓我覺得我會受到傷害,一言不合就想逃。而且大概從小缺愛,未成年時就開始早戀,在知道對方不喜歡我了是對我有所圖的狀態下依舊拚命討好對方,怕對方離開。不安全感伴隨著我長大,拚命的變漂亮變優秀變有趣,不停的毀滅每一個昨天的自己,自毀傾向嚴重,敏感極端,對自己的生命不重視,曾經有過一段抑鬱症時期,接近半年的服用藥物期,有時候遇到問題覺得痛苦時會選擇傷害自己得到心理的發泄。
隨著時間的增長,我越來越看到我的這些心理所帶來的後果。明明我付出了一切全心全意愛人,為什麼收穫到的答案是「你是個偏執狂」「你給的愛太重,我太累了」「你是個瘋子」這樣的結果。我覺得十分迷茫不安,甚至懷疑是不是我註定不該被愛,還是沒有遇到足夠愛我的人。
後來發現,其實責任不只是對方,更多的是我自己不健全的心態所造成的,我太黏人沒有安全感,控制欲強不安覺得隨時被拋棄,我一直在試圖找到一個可以代替父親給我百分百的愛的男人,所以不斷的討好對方,不會及時止損。那一刻,我真的覺得,我再不改變會毀了自己。
修補自己是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隨著我意識到自己的缺陷,不斷的嘗試自我治癒,我越發感到過去所帶來的陰影無時無刻不籠罩著我。
我很認真的思考過,在我沒有修補好自己之前,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前,我是不會選擇生孩子的,因為我不想我自己以後的孩子不快樂,我希望不管是給未來的老公還是孩子的,都是一份健康快樂的人生。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沒有比這句話更能詮釋我的心境。
哪怕到此時此刻,我仍然覺得十分抱歉,但是我還是想試一試,不為別的,我還有捨不得和想好好愛的人。
希望能儘快找回開心的我。
晚安。
就算你已經釋懷,但是 午夜夢回的時候,它經常會悄悄到訪
學生A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兒,鋼琴十級,又生得一副好嗓子,朗誦、唱歌兒,莫不動人。她還很會寫詩,與我有很多相同愛好,也因此,初接班時,我對她的關注就多一些,慢慢接觸中,我又發現A心地相當純善,心眼兒很軟,極願意幫助同學,但卻從不高調,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孩子,與她私下關係也很好。
但就是這樣一個幾乎誰接觸都會喜歡的小姑娘,卻有一個特別大的問題——極度不自信。或者說,自卑。
最開始注意到她這一點,是因為發現她實在太不懂拒絕。同學朋友提出的任何請求,無論多麼不合理、不公平,或者是不是已經超出了她的實際能力範圍,她都一口答應,從不回絕,無論自己其實多麼為難。包括她自己最心愛的東西,別人問她要,她也送給別人。事事處處,妥協和寬容得毫無底線。
同時,我也發現她非常能忍耐,永遠掩藏自己的所有真實心意和感受,沒有限度地過分顧及別人的看法、別人的感受,更從不敢跟別人「撕破面子」,哪怕對方已經非常過分。
她與人說話、同人交往的方式,永遠是「討好式」的,別人認為對的就對,沒什麼「自我」,她沒有不喜歡的人,只要願意和她接觸的人,她都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地去竭力對人家好。
有一次,在辦公室,一位老師開玩笑說:「我們A這麼好,未來誰娶到都是福氣」
A後來給我發了一條特別長的微信,大意就是她聽完這話之後心裡特別不敢相信,一個人哭了一場。她說她第一次聽別人說「娶到她是福氣」,她和我說:「我總覺得,有人能喜歡我,就已經很知足了,我老聽同學說擇偶觀,我沒什麼擇偶觀,以後,誰喜歡我,我就跟誰唄,我覺得人家憑什麼愛我呢,哪會有人愛我呢,我哪配呢……」
我看完特別難受,第二天休息,我約她出來,請她吃了頓麥當勞(她的最愛,但是家裡不讓吃,所以基本沒機會吃)晚上又繼續請她吃晚飯,和她一共聊了7個多小時,也比較完整的了解了A的成長經歷。
A的父親是那種很傳統的家長,自己本身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A有兩個姑姑,生的也都是女兒,A的兩個姑父事業都非常成功,有錢也有權,A的父親對待A姑姑家的兩個妹妹,尤其是小姑姑家的小妹妹,特別特別寵溺,好得不得了,A的姑姑們,對A從來都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狀態,而A的爸爸非常巴結A的兩個姑姑,平時也走動很勤。
姑姑家的兩個妹妹,一個比A小兩歲,一個比A小三歲,從小,爸爸對A的要求就是,一切的一切,都得以姑姑姑父和妹妹們高興為準,從來不在乎A的感受和想法,如果A有一點點顧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就是大錯特錯。
簡單舉個例子,A上小學時,有一年暑假,A的小妹妹來A家短住,A有一天發燒,妹妹卻想去游泳,A實在不想去,就和爸爸說我不想去游泳,我真的很難受。A的爸爸照著A後背狠狠就是一巴掌,怒罵A不懂事。
A說,小時候每個寒暑假,最害怕的就是妹妹來家裡住。她說:「妹妹在我們家是至高無上的貴賓,說一不二。最小的事情,比如刷牙,我的牙膏不能擠得比她的多,否則她就哭,我爸就打我,又比如看電視,我從來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她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我還必須得陪著,得表現得很愛看,妹妹才能滿意,否則就去和爸爸告我狀,我就又要挨打」
A還說:「有一次,爸爸喝酒喝高興了,不知怎麼就和我說起,說如果我要是個男孩兒,他就不會這樣了,比如看電視,就讓我想看什麼看什麼,不用聽妹妹的」
我問A:「那你聽了難過嗎?」
A說:「不難過,我反而還挺高興、挺受寵若驚,就還有點兒興奮地反覆問爸爸「就是假如我是男孩兒,我就自己想看哪台你都支持我?」爸爸就說:對,如果你是兒子,你想看哪台就看哪台。我當時就莫名其妙特享受我爸和我說你想看哪台就看哪台這半句話時的那種感受,因為沒有人和我說過這種話,所以哪怕只是一個假設的後半句,我都想多聽兩遍……」
A的媽媽很怕A的爸爸,什麼都聽爸爸的,但唯有一件事,是被媽媽按照A奶奶的遺願強行堅持下來的,就是讓A學鋼琴。親戚聚會時,大人們會很隨意地叫A去彈一曲,A彈的時候,沒人聽,他們喝酒聊天,彈完了,也沒人誇,但有一次,A大姑姑家的妹妹隨便在鋼琴上瞎按了兩下,大人們就一起誇了好久,說瞎按兩下都這麼好聽,太有天賦了……
慢慢地,A長大了,學習很好,她從心裡其實並不大喜歡姑姑和妹妹們,因為她們的處事法則就是——不如我家有錢的人,得巴結著我,比我家有錢的人,我得巴結著人家……所以家庭聚會時,A常常躲在一個角落自己看書,結果,A的爸爸就總是反覆和A的媽媽說:「你知道為什麼A老自己看書嗎?因為她智商低,和人家倆(A姑姑家的兩個妹妹)玩兒不到一起去,智商夠不上人家的檔次,所以她就自己看書」
從小到大,A的爸爸從來沒有誇過A,對A永遠是貶損,尤其特別願意當著親友貶損A,A中考成績優異,她爸爸就說她都是胡蒙的,還說得很認真,親戚們居然當真的聽,A也不敢辯白。有一次A的媽媽說,A將來結婚,什麼條件都可以商量,就是一點,必須家裡有房,有地方住,哪怕和婆婆住一起都行,就是不能租房。A爸爸就說:「你凈異想天開,不租房,有房子住的人,人家怎麼可能看得上她」
這些語言,這些行為,都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而是在A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所以造成了原本非常優秀的A極度不自信,也沒有什麼主見,別人說什麼都對,別人說什麼她都聽。別人對她好一點點她就誠惶誠恐受寵若驚,在人際交往中,永遠都特別卑微……
直到現在,我都在努力讓A明白——你很好,你非常優秀,你配得上這世界上所有最好的愛。
我不敢想,如果A一直是這樣的性格、這樣的自我定義,那麼未來,當她愛上誰,處在一段愛情中時,會是怎樣的低姿態?又會不會因此而受傷,甚至反過來傷害那個真心愛她的人呢?
在我們接觸的學生中,被類似這樣的「童年陰影」所影響的並不鮮見。
比如一個學生小R,極端地怕黑,甚至老師穿一身黑衣服,她都不敢看,追其根源,就是她小時候每次一哭鬧或者不聽話,不管什麼原因,只要是晚上,奶奶就把她自己鎖在一個不開燈的黑屋子裡,告訴她:「你就一個人在這屋哭吧,一會兒鬼和老妖怪就來捉你走,你聽見嗚嗚的風聲沒有,來啦!就來啦!」
R說:「到現在還記得那種極度的驚恐感」
又比如小Y,小時候經常一個人在家,長期缺少父母陪伴,自己在家發燒難受得受不了,先給爸爸打一個電話,爸爸說在忙,又給媽媽打一個電話,媽媽說也在忙,她就一個人躺在娃娃懷裡,讓娃娃摟著她。
再後來,長大一些,她愛上了吃「洋快餐」,麥當勞肯德基,一買就買特別特別多,帶回家,擺一桌子,看著,心裡就覺得有安全感。
現在的小Y,什麼都愛攢,什麼都必須多買,而且是多得很誇張的那種。開學買筆記本,她每次都買幾箱,買筆,12根一盒的,她一次買100盒,剛用完一盒的時候,就馬上再要去買,否則就覺得很難受,同學們都開她玩笑,說她各種東西的庫存足夠開店。
她說,就喜歡看所有東西都是永遠用不完的狀態,什麼時候看都必須是一大堆堆在那裡,這樣心裡才覺得踏實,剛剛用完一點,心裡就開始發慌,必須要再買……
這其實就是內心嚴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童年陰影會不會相隨一生,我不敢說,但它一定會伴隨整個成長之路,從各方面影響你。
但為什麼不敢說相隨一生呢?
因為我總相信,上天是公平的,過去虧欠你的,未來會加倍補償給你。
我願意相信,每個帶著童年陰影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都會在長大後的某一天,遇上一個人,給他們很多很多很多的愛,將陰影驅散,讓陽光灑滿。
每個生命都會下雨,每場雨都會停的。
就願這世上所有的「陰影」,最終都能被愛治癒。
想起一位患者,年輕女性,不到三十歲。 泌尿外科門診是一個經常需要患者暴露隱私的地方。有些讓你聽了忍俊不禁,有些讓你腦洞大開;而另一些不會。很遺憾,這個姑娘的故事屬於後者。
2014年下半年的一段時間,我跟主任門診,見過幾次這個姑娘。人瘦、臉小,而頭髮很長、很黑,遮住臉頰。年輕女性來泌尿外科就診,大多數是尿頻、尿急等下尿路癥狀,而其中的大部分原因是單純的尿路感染,處理不算難。這個姑娘不是。
叫到她的號,她總是獨自走進來,坐下,警覺地看一眼擁在診室里的、插隊的或排隊的患者和家屬,開始說話。
「我……尿失禁……」 說到「失禁」,她總是有點不好意思,也有點落寞。
醫療原則--先排除常見病、多發病,先排除器質性疾病。
兩次門診之後,她做了尿常規、泌尿生殖系統B超、殘餘尿、尿動力學檢查、腰骶椎磁共振(排除骶尾神經器質性病變)等等檢查,結果「未見異常」。總體的病史印象:從小開始,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發作。一緊張尿就漏在褲子上,控制不了。所以一有感覺她就馬上去廁所。因此不想出門。外出只能墊尿墊。嚴重的時候,大小便會一起失禁。
到第三次門診,她已服用了一段時間的藥物,而效果並不理想。她說,這期間她還跑過上海其他的大醫院,也沒診斷出什麼問題,也沒有什麼好的治療。
可能是求醫心切,也可能是那天診室里人少。她突然開口講了一句之前沒說過的話:「小的時候,不到10歲,有一個叔叔……接觸過我下面……好像是從那以後就開始失禁了...」 她沒忍住,開始淚奔...
我心裡咯噔一下,停下了正在敲病歷的手,考慮這條很有可能是造成她癥狀的重要病史要不要寫進病歷?要怎麼寫?如實寫下了,寫在她的病曆本上,她的家人、她以後的老公和孩子都可能看到這份病歷,他們知道這件事嗎?看到之後,他們會怎麼想?如果不寫,是不符合醫療規範,可能會誤導以後接診她的醫生。
我猶豫之際,聽見主任緩緩地問,他自己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殘酷的問題:「還記得當時是怎麼樣的情況嗎?有沒有受傷?」 她一邊流淚一邊搖頭,「當時很小,我不記得了……」
「如果是這樣,檢查目前都是好的,用藥也沒效果。有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可以試試,骶神經刺激。剛剛引進,比較貴,效果也不能保證。」
「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
「建議你看看心理門診,可能會有效果。」
當天上午門診結束,主任離開,我獨自整理殘留的各種醫療廢紙。
「醫生,打擾一下,想問個問題?」
我抬起頭,看到是尿失禁的姑娘。
「我就想問問你,我這個樣子還能好嗎?」
「試試骶神經刺激,看看專業的心理門診。」
「有沒有可能一輩子都不好?」
「別想那麼多,積極治療,可能就好了。也可能過一段時間自己就好了。說到底,即使不好,墊尿墊也沒什麼。你也這樣很多年了不是嘛。」
「那就是說可能一輩子都不好?!是不是?」
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是或不是的問題,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我想給她來一針雞血,但是穿著白大褂,我要尊重這種可能性。
我望著她,微笑著點了點頭。 她也笑了,笑得很真誠、很釋懷。 「那我也沒什麼好糾結的,接受這個事實。」
她能這麼想,我真的很開心。因為這是正確的、健康的。是面對當前醫學所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是面對那些我們所不願意回憶的童年陰影時,所應有的心態。後來在那天門診,我想到了一個措辭,在她的病歷里寫下「童年時曾遭遇應激事件……」
除非失憶,童年的陰影是一定會伴隨我們一輩子的!因為它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用長大之後成熟的心智面對它,不再讓它對我們產生負面的影響。
後來,我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姑娘。也不知道她會不會記得我。會不會知道有一個的醫生,一直在默默地為她的人生祈福。但我相信,當她能夠正視並接受童年陰影的時候,她的人生就充滿了精彩的可能。
----------------------------------------------------------
大家對我、對文中姑娘的支持讓我心裡很暖,謝謝。能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別人,當醫生真好。
刪掉了評論區差評的一張配圖。
考慮閱讀的連貫性,之前沒有加入過多醫學專業的內容。很感謝@飛鳥冰河的意見,以下結合文獻,探討關於性侵犯與排尿癥狀。提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無圖。
兒童性侵犯:成年人為滿足自己的性需求而讓法定年齡(the age of consent, 法律上允許的性行為年齡)以下的人,參與了相關的行為或默許相關的行為。是一個醫學和社會問題。--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因為該行為不易識別,各項研究報道的發生率差別不小。被較多採用的數據是有7%-12%的女孩,以及 5%-8%的男孩曾經遭遇性侵犯。
遭遇性侵犯的兒童可能不只會在神經精神方面出現焦慮、抑鬱、物品依賴、自我傷害、邊緣人格、創傷後壓力綜合征等表現,也可以表現為尿頻、尿急、尿失禁等下尿路綜合征。
來自土耳其的一項研究顯示:在52名遭到性侵犯的兒童中,有16名(30.76%)出現了尿失禁的癥狀。而對照兒童的這一比例為23.3%。
另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報道了兩例患者,因長期排尿癥狀、藥物治療無效,最終接受了膀胱切除和腹壁造口的手術。即使手術之後,她們的癥狀依然沒有完全改善。在後來的診療中,她們才對醫生透露了童年性侵犯的歷史。但是否一定是童年的應激事件導致的,則很難給出準確的回答。她們都被醫生建議去專業的心理門診進行後續的治療。
統計學上,土耳其的研究中,尿失禁發病率在性侵犯組和對照組中沒有顯著差異(p=0.64)。但即使只有一例患者的癥狀是性侵犯導致的,即使性侵犯不會導致嚴重的癥狀,這種行為也不該縱容。
當我們是孩子時,不能選擇大人對待我們的態度;但當我們長大成人,可以選擇對待孩子的方式。
參考文獻
1.Urol J. 2011 Winter;8(1):38-42.
2.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1999 Mar;26(2):60-6.
3.Child Abuse Negl.1997;21:391-8.
4.Child Abuse Negl. 1991;15:537-56.
5.Child Abuse Negl.1992;16:101-18.
小丁丁的問題、泌尿系統疾病的問題可以在丁香醫生找到我。
http://ask.dxy.com/d/75
我的科普書《前列縣誌:一本書讀懂前列腺》已在知乎書店、亞馬遜同步上架
前列縣誌:一本書讀懂前列腺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書店 https://www.amazon.cn/%E5%89%8D%E5%88%97%E5%8E%BF%E5%BF%97-%E4%B8%80%E6%9C%AC%E4%B9%A6%E8%AF%BB%E6%87%82%E5%89%8D%E5%88%97%E8%85%BA-%E7%9F%A5%E4%B9%8E%E9%A9%AC%E8%99%AB%E4%BD%9C%E5%93%81-%E9%A9%AC%E8%99%AB/dp/B01MG68MWB/ref=sr_1_7?s=digital-textamp;amp;ie=UTF8amp;amp;qid=1477924107amp;amp;sr=1-7amp;amp;keywords=%E5%89%8D%E5%88%97%E8%85%BA
--------------------------------
寫這個回答的時候,是想通過一個故事鼓勵有童年陰影的人。沒想到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就是關於童年性侵犯的報道。結合這兩天的評論區和私信,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比我的想像、比文獻中的數字更加普遍、嚴重。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這個問題,關心有這種遭遇的人群。
本文原創。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圖。
寫出來會掉粉嗎?
吃飯,除非正式的商務宴,只要桌上還有菜,我會全部吃乾淨。
哪怕已經很撐了,看到食物,依然會忍不住塞進嘴裡。
他們說我貪吃,沒錯。
而且我在吃飯上超級沒有品位,從來都不挑剔。
燒焦的肉,我能全部吃完;
燒糊的粥,我能全部喝下;
白水煮麵,拌點醬油就吃;
剩下的青菜,一鍋燴了,放油鹽醬醋;
冰箱里的湯圓,想了半天就直接扔進麻辣火鍋。
我的廚藝就是做各種奇奇怪怪的大雜燴。
說原因之前先問個問題:
你餓過嗎?
我餓過。
有人會說,這有什麼,我也餓過,我減肥的時候XXXX,我工作忙的時候XXXX.....
然而不是的,那不是餓,那是「為了漂亮身材這種精神追求而強迫自己不吃飯」和「想不起來吃飯」,總之,有比吃飯更重要的事情。
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天早上,媽媽端了一杯開水,拿出小孩拳頭那麼大小的隔夜饅頭,說:家裡太緊張了,湊合吃吧。
而她自己什麼都沒吃。
她一邊抹眼淚一邊穿戴齊整去上班,而我無心去一起哀傷,一股強烈的、從未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恐懼就那樣出現了——今天吃這個,明天吃什麼,明天,還有的吃嗎?
小孩子的心緒是簡單的,在我出門上學的時候,我在想:明天我要吃討來的飯嗎?
有時候會夢到那個早晨,我會從床上驚醒。看看自己的肚腩,一陣苦笑。再睡的時候,會很安心。
然而這並沒有阻擋我吃下一切可以吃的食物。
即便現在是個富足的時代,食物早已不是人的重要需求之一,但能讓我安心的,卻是撐的快要肚皮破掉的感覺。
這個時代,「吃貨」是個流行詞,那些乾淨漂亮的女孩子們喜歡曬出各類暖色照片,精心擺放的食物、紋理典雅的桌面,配上一張或恬淡或逗比的笑臉。
朋友圈裡面,很多人配上顏文字和照片對減肥期間的痛苦大肆吐槽。
這些都與飢餓無關。
真正的飢餓,是不知道明天的食物在哪裡。
會吧,童年的陰影會伴隨一生。
童年的一切都會伴隨自己一生。
有些人會故意不吃東西不睡覺,喜歡飢餓感疲勞感,感冒雖然難受,但竟然是喜歡的。他們喜歡把自己弄的羸弱不堪,搖搖欲墜。
看起來好像有受虐傾向,但根源可能是父親或者母親只有在他們生病的時候才對他們態度好一些,才會有糖水罐頭,他們喜歡那種甜的。
有些人很任性,不合作,很不好惹的樣子,可能只是希望不被欺負,回想一下,那樣的人彷彿真的沒有主動的去欺負過人,占別人的便宜。
有些人無比的想要只愛一個人,愛人不管做什麼都可以原諒,情人節不買禮物,跟別人曖昧,甚至劈腿都可以原諒,也許他只是因為曾經有個不完整的家庭。
又有些人八面玲瓏,其實他自己已經找不到自己,因為從小就只能迎合才能有好日子過。
有些人看起來很孤獨,其實很充實,有些人看起來很多朋友,仗義又好說話,其實也許僅僅是為了彌補童年的孤獨感。
有些人會喜歡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也許他有一個對他很刻薄的父母。
有些人會愛上比自己大很多的人。
有些人會很喜歡洋娃娃。
有些人吃飯不會拿筷子。
有些人不會相信任何人,相信了又從不再懷疑。
有些人夜深了會哭,哭了會想喝酒,喝酒了會想哭。
有些人會很怕肢體接觸。
有些人會十分渴望擁抱。
…
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沒有那麼的完整,正因為如此,世界才如此鮮活。
受過的傷會一直在那裡,遺忘不了,只能選擇去彌補。
童年的渴望會一直在那裡,沒有得到的會一直想要,它會影響你的擇偶,工作,影響你以後的每一步。
童年的歡樂也會一直在,讓你時不時的去懷念。
人都是念舊的,不管以前過得多差,還是會回想以前的日子,畢竟那麼長的日子不止是只有痛苦也有歡笑。
人不是一塊海棉,捏來捏去還是原來的樣子。
人是一塊越長大越硬的泥巴,不知不覺就成了現在的樣子再也無法有大的變動,以後的日子可能只慢慢的打磨拋光,也許會變的更完滿一點,但缺口永遠會在。
我們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童年陰影,也許你沒被強暴過,但是害怕的尿褲子被人看到了,以後一害怕就會尿褲子也說不定。
洗乾淨褲子,重新穿上又是新的一天。
正視那份回憶,正視那份陰影,把它留下的傷疤當作理所當然,因為假如受過不好的事情而沒有任何變化,那就不是人了。
生而為人,真的對不起了。
父母一生在等著我們向他們致謝
我們卻一直等著他們向我們道歉。
花開花謝幽谷里, 誰言此生無憾事?
原答案已刪。
分割線——————————
3.5日更新,可能突然突然被哪個大V點了贊,謝謝大家了。
好好活著並尋找快樂。
誰能救我於水火。
會。特別是當你戀愛的時候,就會顯現出來了。
童年的渴望,童年的恐懼,都會暴露無遺。
總之,當你想認真維護一段親密關係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殘缺,這些殘缺,多半是童年的陰影,父母的陰影帶給你的。
沒有人沒有殘缺,因為陰影多多少少都會存在。
你需要通過自己去理療,去治癒。
——————————補充答案—————————
看到挺多人對我的說法有感觸,也有很多人私信問我怎麼辦。我一時難以全部回復。
真心推薦大家好好的去看一看武志紅老師寫的《為什麼愛會傷人》,雖然是本暢銷書,但是,我相信仔細看完大家的戀愛和心態肯定會有大幅度進步。
於我來說,也是功德一件。願每個受過傷的人戀愛安好。
會的,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會帶著童年的印記。
剛開始我在知乎寫文章的時候,很多人都懷疑我是個摳腳大漢偽裝的女人,因為我的文字充滿了難馴的野性,其實豈止我的文字,我整個人都像一塊硬邦邦的石頭,男人跟我在一起會自動忽略我的性別,他們說因為我太缺少女性特質了,女人的溫柔似水在我身上幾乎絕跡,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起碼林妹妹那樣的女人眼裡的淚珠兒就沒斷過,但我就像水泥做的,我在人前面從來哭不出來,哪怕那個人是我最親近的人。
可是在我小時候我明明是會哭的。
其實對小孩子來說,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簡直可以稱得上天賦人權,有時是情緒的宣洩,生氣了哇哇哭兩聲,有時是願望的表達,我要喝奶奶,有時甚至就是求關注,哇哇哇,我都哭了,你們還不理我!哇哇哇!所以對孩子來說,哭那就是得到一切的法寶。
但是在我小時候,哭,往往得的不到我想要的,因為在我父母眼裡,哭是無能,是懦弱,是無理取鬧,所以在我家哭是得不到任何安慰,只要我一哭,輕則會招來謾罵,重則會招來痛打,有一次我哭的過度換氣暈過去,我媽依然坐在那裡罵我。
我現在依然記得,每次我一哭,我媽就罵,除了尿水子多還能幹啥。
是的,我媽眼裡,孩子的眼淚是尿水子。
慢慢地,慢慢地,我再也不會哭了。
起碼在人前我再也哭不出來了,如果在人前我流出了眼淚,我會覺得比尿了褲子還屈辱。
可是我媽卻不明白我為什麼不再哭了,有一次不知道說到什麼,我媽說真是個心硬的人,沒眼淚,那一刻我的心裡充滿了悲涼,可是我什麼也沒說,因為我已經學會了不表達自己的情緒。
後來我就一個人到了千里之外求學,生活,在這十幾年裡,大部分時候我都是獨居,有一次我媽來我家,我坐在那裡玩手機,我媽走過來,趴在了我身上,我竟然條件反射似的跳開了,我媽一時非常生氣,而且尷尬,我脫口而出,我不習慣別人離我這麼近!
我媽當時就氣紅了臉,質問我,我是別人嗎?
我無言以對,我也知道我傷害了她,可是那句話的確是我的心裡話。
她不是別人,是我的母親,可是我從小沒有學會怎麼樣和她親密無間。
因為在我的印象里,我從來沒有被父母擁抱過。
所以,後來,我總是跟別人保持著距離,擁抱也是我欠缺的能力。
一個不會哭,不會擁抱的女人她曾經是一個愛哭,想被人擁入懷裡的女孩。
只是那個女孩被拒絕得多了。
所以現在我總是抱著我兒子,他哭了我說,別哭啦,別哭啦,媽媽給擦眼淚。
可是有的時候,我本能地想打他,在他哭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剋制得非常辛苦,有的時候需要咬牙切齒,因為那是在剋制留在我身上的陰影,好在大部分時候能剋制。
我也開公眾號了,打滾求關注!
公眾號:陳老師的生物課堂。
你是不是明明有別的事情要做,看了這個問題卻木然地不想移動身體?
明明知道自己看了之後,情緒會消極到一個對自己有害的地步,卻無法抑制地看完了這裡的好幾個答案?
看完之後跳轉時,你是不是突然覺得手機屏幕陰黑得非常可怕?
如果是,那麼你就是童年陰影可以維持一生的一個旁證。背景:我一個初中同學,讀書的時候被初中班主任一個耳光打的左耳流血了,當時沒有說什麼。
去年回家,去當地信用社取錢,門口碰到那
個同學,我就站那裡跟他聊天。
你在這幹嘛。
等人呢。
然後就是瞎扯。
十多分鐘之後,我看到有個老男人從信用社門口出來了,覺得挺面熟,正準備問我同學。
誰知道他一下就衝過去二話不說直接打。
打的還挺狠。
我突然想起來,這不是我老師嘛。
然後我就笑了。
最後高潮來了,我同學打完之後還銬上送派出所去了。
哦,原來他專科畢業了找關係進了派出所。
「我看他像個賊,然後過去問,他還還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像最後被罰了一個月工資吧。
上大學之後,我交了我第一個男朋友。
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當我扮演女朋友的角色時,我一定可以做得非常好。
但我好像,也沒做得很好。
我常常對他說,希望他過得更緊湊一點,希望他能更上進一點,希望他變得更好。
後來,我忽然意識到,我沒說出口的是,我希望的是他按照我的期望努力,希望的是他變成我喜歡的樣子。
像極了媽媽,像極了她對爸爸,對哥哥,對我的強勢和要求。而我曾經,暗暗地想過,以後絕不能成為這樣子。
我沒有辦法改變她,甚至,我連我自己不像她都做不到。我開始,越來越,和她一樣。
從小我的成績有一點點的不如意,她就會使盡所有尖酸刻薄的話語用到我身上,挖苦攻擊好像是她能想到的唯一的教育的方式。
那時候的我,整天都活在莫大的恐懼里,年紀太小不懂事,總以為考不好就會隨時被丟掉。
我沒有誇張。我真的一直小心翼翼,觀察著他們,討好似的哄著他們開心。
太害怕了啊。害怕被丟棄。害怕被放棄。
長期的不安全感根深蒂固,雖然後來的我知道他們並不會拋棄我,但是我已經養成下意識害怕的習慣。
別人皺個眉我都覺得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好,別人對我提一點點意見我就會退縮覺得自己太差勁了啊。別人稍微對我好一點我就想著要回報多少。
活得太累也太緊張了。
很想走出來。
很難走出來。
上了大學我逼迫著自己外向說很多話開很多玩笑認識很多人。
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才離過去的自己遠一點,再遠一點。
後來,我談了我的第一個男朋友,也是我現在的男朋友。
他真的對我特別特別好。他總是說,你怎麼這麼可愛呀。我真的是從他每天的可愛兩個字里,慢慢覺得,我是不是真的算是可愛啊。
算是這樣開始積累小小的自信吧。
兩個人說起家庭的時候,我說,我爸媽經常吵架打架。
自打我有記憶開始,他們就經常性地打架。他們可能已經記不清每一次的吵架,但是,我記得,我都記得,每一次都記得。
高考前幾天,我每天都失眠,腦子像過電影一樣地放著我記憶中他們所有吵架的情節。
偶爾也會想起,很多次,我媽媽對著我說,她想死,也希望我去死。
我也真的做過。
下定決心地買了一盒安眠藥,一顆顆扣出來,吃掉,然後躺下。當時我真的以為,我會死掉。
結果第二天,我醒過來了。只是小小的一盒,根本毫無用處。我媽媽進來看到我放在床頭的藥盒,說,你還用吃藥睡覺啊。
你這麼心大的人,還用吃藥睡覺啊。
大大小小的事,很多我已經記不清了,算是陰影,也可能並不算吧。
傳統的中國父母,大概都是這樣的。不知道怎麼正確地接觸和教育自己的孩子。用固有的上一輩的方式,彆扭地靠近兒女。
這樣的方式,在潛移默化里,一代一代傳下來。
曾經我把我有過的感受,講給男朋友聽,平靜且雲淡風輕地講出來。
他什麼都沒說,抱了抱我。
那一瞬間,我覺得我所有的過往都變得有意義,我承受過的所有委屈,都只是為了遇見更好的這個人。
祝你們好。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很值得討論,「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想像一下,回答「會」的故事裡,大概會有回溯人生,描述童年的負面事件如何影響至今的片段;而回答「不會」的故事則會告訴你這樣的「陰影」並沒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ta們後來的生活。(顯然現有的答案里前者居多)
那麼,為什麼不同的人面對「童年陰影」會有不同的答案呢?作為一個心理學答主,想要認真的討論下這個話題。
我們都發現,如今「父母皆禍害」「過去的經歷會塑造我們今天的樣子」,類似這樣的觀念被越來越多人強調。但也有很多人開始有了這樣的疑問:
我的原生家庭已經是這樣了,難道我就註定一輩子受到影響么?有兩個人明明經歷差不多,為什麼現在發展的情況差別很大?是什麼讓有的人能夠克服童年的不幸,成為健康、快樂、有成就的成年人?
我們先來看一個心理學研究的真實故事。
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心理學家、臨床醫師Norman Garmezy,在他四十餘年的研究中,見了數以千計的孩子。其中有一個男孩,得到了他持續多年的關注。
他認識這個男孩時,他9歲,有一個酗酒的母親,沒有父親。每天,這個男孩都會帶著一個同樣的「三明治」來學校:兩片麵包,中間沒有任何東西。因為家裡沒有人做食物,麵包是他唯一可以吃的東西。儘管如此,這個男孩一直希望「不要讓別人同情,也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母親的問題」。每天,他都會微笑著帶著那塊麵包走進教室,精神奕奕。長大過程中,男孩始終在學業、人際、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現良好。
這個男孩屬於一群特別的孩子。——在很多年的時間裡,Garmezy 走訪了許多學校,尤其是那些經濟困難地區,尋找那些處在糟糕的處境中,看起來有很大概率成為問題少年,但實際卻成長得令人驕傲的孩子。Garmezy說,他們「儘管經歷過異常困難的處境,卻不斷走向成功、不斷獲得超越大多數人的優秀。」這些孩子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Garmezy後來定義為「修復力」(resilience)的東西。
什麼是修復力?
你可以這樣理解,你是像橡膠一樣的人,還是像玻璃一樣的人?如果你用力摔打橡膠,橡膠可以暫時被彎曲、壓擠,但總是會回彈成原樣。而玻璃卻無法承受這些打擊,會徹底破碎——那種讓人在承受打擊之後恢復的力量,就是「修復力(回彈力)」,英文中稱為Resilience,Wiki中這樣定義它:心理修復力是指個體良好適應壓力和逆境的能力。這種壓力和逆境可能來自家庭、關係問題、健康問題、工作或財務壓力等等。
當你處在順境中的時候,你很難知道自己的修復力水平到底怎麼樣。只有當你遭受了負面的經歷,你的人生在那之後繼續開展,才能逐漸看出一個人的修復力是否強大。也就是說,只有在面對著障礙、壓力、環境威脅時,你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具備還是缺乏修復力——你會被壓垮,還是會戰勝它?
幸運的人生不需要修復力。而如果你沒有很幸運地擁有一個順暢的人生,比如我們中的一些人,都多多少少擁有過一些童年陰影,這時候,你的修復力水平,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最終的生活幸福感水平、以及你能夠取得的成就。
糟糕的童年本身,不一定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Garmezy是第一個在實驗語境中研究「修復力」概念的人。在他之前,人們對「負面的生活經歷」的研究,往往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的:哪些經歷、因素會讓人變得更加「脆弱」——更容易過上糟糕的生活?這些也就是研究者們所說的「風險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預測了一個個體未來生活不幸福的概率更高。
很多答主都已經做出了評估,分享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擁有過的不同「風險因素」:
· 急性的風險因素包括遭遇事故、目睹暴力事件等;
· 慢性的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不良家庭環境和社會地位低下,例如父母本身有心理問題,長期處於暴力環境,被父母惡劣對待,糟糕的離婚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慢性的風險因素、環境威脅,可以是很隱蔽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習以為常」,不會像遭受了急性風險的孩子一樣,表現出激烈的壓力反應。因此不管是他們自己還是他人,有時都很難意識到。他們的壓力反應是相對緩和的,卻會對他們造成反覆的、日積月累的長期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很久之後「反應」過來所謂原生家庭的負面經歷)
而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Bonanno提出,這些負面的經歷和事件本身,對於人們未來的生活境況沒有太大的預測力。「研究數據發現,曾經遭受了創傷性的事件這一點,無法用來預估人們未來的社會生活功能」,他說,「只有當人們對這些創傷性的事件有負面的回應時,它們才和未來負面的影響聯繫在了一起。」也就是說,即便你曾經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過,或者曾經經歷過糟糕的事件,都不表示你的未來會受到它們的影響,一直糟糕下去。起到決定作用的,是你看待這些事件的角度,和回應的方式。
他認為,很多不好的事件在發生時,都只能被稱為「潛在創傷性事件」。假如說,你最好的朋友因病過世,當時的悲痛在所難免,如果你一味把它看成創傷,它對你的影響會延綿不絕;而如果你把它看作一個有意義的事件,它提醒你注意身體、珍惜身邊的人,等等,它就不再是一個創傷。創傷本身沒有延續性,你對創傷的解讀才是有延續性影響的東西。
那麼,如此重要的修復力與哪些因素相關?
Garmezy對修復力的研究,給人們理解自身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保護性因素」。他和他學生們的研究發現,這種保護性因素可以分為兩大類:個體的心理因素;外部的環境因素。後者主要靠運氣,前者卻多少是個體自己可控的。
一個擁有修復力的孩子,可能是「幸運」的,擁有一些保護性的環境因素。Ta可能有一個很支持Ta的照養者、父母、老師、或者精神導師一類的人物。
但修復力更多和一系列心理因素有關。從很小的時候起,那些孩子就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們自主,獨立,會主動嘗試獲取新的經歷,而且能夠融入社交和人際。他們並不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但對於他們已經掌握的技能,他們會十分積極有效地加以運用。
但最重要的,可能是,這些擁有修復力的孩子,擁有一種被心理學家稱為「內部控制點」的人格特質。也就是說,他們相信是他們自身,而不是環境,影響著他們的成就。他們相信人的命運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測試結果顯示,這群孩子遠比一般人更相信自己能夠影響自己的命運。
發展心理學家Werner還發現,修復力會隨著時間改變。有一些原本擁有修復力的孩子,尤其不幸運: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打擊,而他們的修復力終於被耗盡了。她說,你可以把修復力看作一道持續的計算題:壓力和修復力在天平的兩端,哪一側更重?有時壓力如此之重,修復力無力與之抗衡。大部分人都會有那麼一個會導致崩潰的臨界點。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原本不怎麼具備修復力的孩子,隨著學習,逐漸掌握了修復力。他們在後來學會了處理自己有過的那些負面經歷,並且變得和那些從一開始就有修復力的孩子一樣出色。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修復力是可以被我們主動習得的嗎?
好消息是, 積極的認知模式是能夠習得的。「我們能通過調整思考問題的方式,讓自己更脆弱或更堅強。」Bonanno說。
哥倫比亞的神經學家Ochsner做了一系列實驗。他給被試一系列能夠引起正面或負面反應的「刺激」。在給出那些原本引起負面反應的刺激時,他訓練被試重新從積極的角度理解這個「刺激」。當一些刺激原本會引起激烈情緒時,他訓練被試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更冷靜。訓練結果發現,被試對於刺激的反應會真實地出現變化,並持續維持這種變化。也就是說,人們管理情緒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而訓練的效果會是長期的。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說,我們如何解讀負面的人生經歷,對於修復力的習得是至關重要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相關的研究指出,以下三種解讀方式的轉變是極為重要的:
1. 從向內的變為向外的(「壞事的發生不是我的錯」);
2. 從總體的變為具體的(「這是一個獨立、單一的事件,並不暗示著我的全部生活都大錯特錯」)
3. 從永久的到暫時的(「眼前這個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而不是假設一切都已經固定不變了」)
這三種改變會極大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降低人們的抑鬱傾向。
另外一種思維的轉變,就是前文提到的,我們要將對人生控制的理解從外在轉向內在。你對於自己的人生是有影響力的——明確這一點,會讓你從內心感到力量。研究發現,它不但能提升你的心理狀態,還能直接提高客觀的工作表現。
如果你將困境重構為挑戰,你會更加靈活地處理它、跨過它、學到經驗,然後成長。而如果只看到它的災難一面,潛在創傷事件就會變成持續的問題,你會感到動彈不得,負面的影響會越積越多,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有一天,真的把你壓垮。
有很多我們的粉絲與我們分享過「童年的糟糕經歷不曾將我打倒」的故事,或許重要的不是去尋找「童年陰影會不會相隨一生」的答案,而是去重新看待這些「陰影」。
對一些人來說,活著的感覺,始終像是一場接一場的戰役,需要翻越一座接一座的山峰。而修復力是你必不可少的裝備。
以上。
相關文章 糟糕的童年為何不曾將我打倒?|關於「修復力」的秘密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希望大家不要再說我爸怎樣怎樣,他是個好爸爸,努力掙錢養活一家老小,也很愛我為我著想,當我跌入谷底時,是他給我撐起一片天空讓我不用過早承擔生活的重擔,家裡最窮的時候他還想著送我出國讀書。
他在乎兄弟,只是要面子罷了,是個人都有優點有缺點,誰是完美的人,我愛他,他也愛我。
我沒當父母,我也不知道我會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我不想評價我爸,人性是複雜的,人生是有很多突髮狀況的,我只是盡量吸取上一輩的教訓,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夠了。
一碼事歸一碼事,我不會因為這一件事情否定他這麼年對我、對我們整個家庭做出的貢獻。
回答這個問題只是說明一下,童年陰影能給人帶來多大創傷,確實我現在還記恨著,這創傷一直好不了,但我是個成年人,我不會因為因為這一件事就一直停留在過去,人生要向前看。
對我父親的詆毀,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希望大家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
人性是複雜的,人是多面的,人生是變化發展的。請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
人性是複雜的,人是多面的,人生是變化發展的。請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
人性是複雜的,人是多面的,人生是變化發展的。請辯證全面地看待問題。
最後謝謝所有朋友的關心,真心感謝。
—————————————————
原答如下:
11歲左右吧,我爸設宴,開了很多桌。
那天吃到了一塊辣椒,剛好黏在喉嚨上,吞不下,吐不出,咽不進,又疼又癢,於是我只能咳出來,咳得很厲害,很用力,跟著辣椒一起咳出來的,是一灘血。至今仍然忘不掉幼小的那一刻,第一次直面死亡的恐懼感,我當時覺得,我是不是要死了?
很恐懼很恐懼,我媽那天不在,於是跑到主桌上找我爸,在他耳朵邊上告訴他我吐血了,給他看手心的血,他說,小事而已,先忍著,吃完飯再帶你去醫院。
於是我就忍著,但越咳血越多,從幾滴變成了手裡一灘全是血,指縫裡流下來,滴到衣服胸口上。
我又跑去找我爸,給他看我手心的血,隔壁的阿姨都要我爸趕緊帶我去醫院,但我爸吼我,就這麼點事不能忍一下啊,沒見到我和兄弟們吃得開心呢。
我默默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血越流越多,從嘴角和鼻子里噴出來,我覺得今天可能就是我的死期了,想著要不要給我媽留幾句遺言。又想著桌上那麼多人,不能讓大人們看見,免得給家裡丟人,於是我默默一個人躲到大廳的角落裡,看著大家熱氣騰騰的吃飯,自己一個人靜悄悄的等死。
面對過死亡的人才會真正的感受那種不可名狀的複雜吧,雖然那時我只是一個孩子。時間會變得很慢像放了慢放一樣,五感會異常敏銳,世界真的是一點點變黑的,真的是漸漸模糊的,真的是有頭暈的感覺的,真的是慢慢聽不見聲音的,會想睡覺又會死撐著不能睡睡著就醒不來了,四肢會變重到抬不起來,會流淚,真的不想死……
後來晚宴結束,我爸在角落找到滿身鮮血昏厥的我,送到醫院,直接進重症監護室,支氣管動脈破裂,晚來30分鐘命就保不住了,氣管癒合以後轉型成肺炎,在醫院住了2個月,治了半年。
和我爸關係還是很好,一直叫他X哥,還是很愛他。他只是很愛面子,獅子座嘛,但這件事情,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原諒他。
PS:科普一個常識,急性咳血要相當注意,如果是氣管動脈破裂,從咳血那一刻致死最短只要2小時。會的,而且很難彌補。
我媽媽不太喜歡跟人親近,即使是自己的孩子,粗心又控制欲極強,所以很多事情,其實做的很匪夷所思。然而我是在離家讀書之後,見識了更廣闊的天地之後,才逐漸意識到,我跟別人的童年是不一樣的。
例如從我記事起,爸媽長輩,就沒有一個人抱過我,是的,一次也沒有。是我大一暑假回家,第一次試著給了媽媽一個擁抱……………所以到現在我依然不知道怎麼跟人親近。
小的時候磕掉半顆牙齒,滿嘴血,去找媽媽哭,然後被嫌棄的塞了一包咪咪蝦條。又害怕被打,就著滿嘴血邊哭邊吃………………大三考研的時候,我把手打破了滿地的血,若無其事的拖了地,然後去自習,把同學嚇到了,非讓我去醫院,縫了三針;我抗麻藥,其實算是沒麻醉就縫的,針穿過肉皮的感覺特別清楚,疼的直抖,醫生問的時候說沒事可能我怕疼,阻挫型帶狀皰疹還是什麼,頭疼的想要掀頭皮,也不會跟人說,等著自己消退;高燒在實驗室呆了兩天,第三天早上燒退了,被前女友打電話催去醫院了,38.1度。從來不敢跟人表達疼痛,需要,怕給別人添麻煩,害怕被嫌棄、厭惡,覺得自己矯情。
小的時候媽媽帶孩子是真沒耐性,喂飯的時候一勺飯喂完下一勺過來還沒吃完就要被嚇唬甚至被打,所以至今吃飯特別快,怎麼都改不過來。為了省事,從來不讓出去跟別的孩子玩,甚至在家裡會嚇唬你,一下午一動不許動坐在角落裡。所以到現在經常會被說笨拙,反應慢,四肢僵硬的像藕一樣。
家在小縣城,我跟弟弟初中高中基本班級第一第二,年級前三前五,然而我是大學後同學聚會,才逐漸意識到,其實我還算優秀。媽媽從小到大沒有誇過一句,有的只有無窮無盡的打擊、貶低。你考了第二她說你沒考第一,你考第一她說你英語沒考好,你都考好了她說你不幫家裡幹活不聽話,反正總要批評你一頓才行。現在我問起來,她理直氣壯的說,我怕你驕傲……至今我依然不敢高興,不敢有成就感。莫名就會情緒低落,不高興,恐懼。即使知道我可以做好,依然恐懼。感覺就像,你一高興就有人抽你一鞭子,再高興再抽,就再也不敢高興了。
看有人回答零花錢少,我從小到大沒有過一分錢零花錢,想要也是跟父母說媽媽去買。朋友?沒錢都算了,有同學來找我玩直接給攆走了,周六周日也必須全天在家,晚上晚回來十分鐘都是雷霆大罵,現在我出門還得申請。我弟25歲了有同學約出來玩,我媽不喜歡人家,硬是給按在家裡不讓出去。哪來的朋友?
其實父母對我都很好,很多東西都是自己都捨不得吃穿也要給孩子,重視教育。然而漸漸意識到,父母也是凡人,會有很多錯誤。然而在你毫無反抗能力,甚至沒有反抗意識的時候,父母有著絕對的權威,所犯的錯誤,真的是一輩子的陰影。「童年陰影」是比較通俗的說法,臨床上描述這種情況的專業名詞是「童年逆境體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ACEs)。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童年不愉快、不如意的體驗都能被稱為童年逆境體驗,通常在未成年人身上,以下十個領域的經歷會被認為是童年逆境體驗:
- 遭受來自家庭成員的肢體暴力/虐待,如經常被推搡、經常被打、被打到留下痕迹、或僅僅偶爾被打但程度嚴重。
- 遭受來自家庭成員的情感暴力/虐待,如受到辱罵、蔑視、或通過語言或行為表現進行的人身威脅。
- 家庭中有男性成員對母親的肢體暴力/虐待(即使孩子不是暴力的直接目標也同樣會受到傷害)。
- 遭受來自成年人或年齡比你大超過5歲的未成年人的性侵害,如有性意味地觸摸或愛撫你的身體,或者讓你以這種方式觸摸愛撫對方,嘗試與你發生任意類型的性行為,或實際上發生了任意類型的性交。
- 情緒/情感忽視,如家人間彼此不親密、不支持,沒有家人愛孩子或重視孩子(這通常是一個需要主客觀同時考慮並進行澄清的問題,有時候家庭中有愛和重視,但孩子主觀上沒有意識到;有時候孩子以為家人很親密,但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 家庭中有成員患有抑鬱症、有自殺傾向(或自殺身亡)、或患有其他重症精神障礙。
- 家庭中有成員入獄或受到其他形式的監禁。
- 家庭中有成員有酗酒、病態賭博或其他物質濫用或成癮行為(比如吸毒)。
- 家庭極度貧困,如吃不飽穿不暖、缺醫少葯,或由於其他父母因素(如精神問題、吸毒等),造成類似的在成長中缺乏基本生存必須品的情況。
- 父母分居或離異(這裡需要說明,在父母婚姻關係崩潰的情況下,很多時候離異仍然是比勉強維持婚姻更優的選項,因為勉強維持婚姻常常造成孩子有更高概率體驗以上其他幾種逆境體驗)。
雖然不是說不存在其他會對兒童心理造成重創的情況,但在和平社會中那些情況相對來說發生概率較低(如戰爭),或在正常範圍內發生時通常不會造成重創(如舉家遷居,但若是長期不斷遷居這樣的特殊狀況則另作別論),或不一定是首要因素(如學校霸凌,其長期受害者常常家庭中首先已存在問題)。
目前有一系列基於大樣本的研究顯示,童年逆境體驗與成年後的社會/情緒/認知問題、不健康的行為、多種疾病的出現具有正相關關係(也就是逆境體驗多與成年後身心不健康概率高相關,但還不能斷定為因果關係),因此引起了業內廣泛的重視。
事實上在我個人臨床經驗中,童年逆境體驗少於兩項(ACEs≤2)的人也較少出現在諮詢中,且其問題通常可以在中短期諮詢中獲得良好解決,即使在成年後遇到重大創傷性事件也較少發展出創傷後應激障礙,簡單來說他們具有高心理彈性的概率似乎高些;而童年逆境體驗大於兩項(ACEs?2)的來訪者即使是處在相對會被認為是「順境」的生活中,也會有更大概率受到各類心理生理問題的困擾,且問題的解決周期較長。
因此對於「童年陰影」的影響問題,就需要進行分類討論。
陰影不存在:對照以上列表時沒有發現符合項,或僅有一兩項勉強擦邊(ACEs&<1)
這種情況下,有相當大概率童年經歷的中不順利的部分只是被誇大了。這在心理媒體對於童年創傷、父母禍害鋪天蓋地的宣傳討論中並不少見。實際上,這些經歷是絕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煩惱,畢竟並沒有人擁有完美的童年。它們對當事人通常有些影響,但遠談不上陰影,事實上如果當事人能夠客觀理性地去看待它們,就已經足夠了。
陰影可弱化或消解:對照以上列表時發現一到兩項輕度或中等程度符合(1≤ACEs≤2)
這種情況下當事人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但有較大機會通過主觀努力將這些經歷的影響降至最低,甚至有機會和沒有經歷過的人生活體驗差別不大(也就是說陰影可能消去)。事實上,這些人雖然經歷了明確的逆境,但這樣程度的逆境在多數人一生中的某個時期都會發生,也就是說這些經驗仍然屬於相對普遍正常的人生痛苦。只是當它們發生在我們相對脆弱的童年時期,情況就比較不利,所以格外需要應對挑戰而已。
這些人需要的是在獨立或者有專業人員協助的情況下(根據情況輕重決定),澄清過去這些經歷在目前的情感、認知、行為方面在哪些時候、哪些場景、從哪些角度、存在哪些具體的負面影響。在有專業人員的情況下,專業人員會根據當事人的情況、程度以及他本人熟悉的干預方式,在這些問題上與他共同努力,進行修復和化解;在獨立操作的情況下,當事人則可以根據具體化出來的情境和問題,通過閱讀、互助、訓練等方式,習得同樣場景下不同的思維、感受、行動方式(比如下一次遇到會激發童年陰影的場景,他可以嘗試以與過去不同的方式去想去做)。通常當童年逆境體驗相對仍較少的情況下,當事人仍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有很大機會可以通過學習新的思維、感受和行動方式來改善,甚至使之對當事人不再有影響。
陰影可能需複雜檢視和處理:對照以上列表時發現兩項或以上重度符合(ACEs&>2)
這種情況就進入了心理創傷(或者童年陰影)的高危人群,且通常符合項越多、持續時間越長、程度越極端,當事人風險就越高。但即使在這個區域內,陰影也不必然發生,而是一個概率問題。事實上以上任意可能引起創傷的情況在人群中都有一定的創傷率,也就是說有類似遭遇的人只有一部分人會有陰影,另一部分則沒有。心理創傷產生與否受到多方因素影響,通常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落在這個區間的當事人如果主觀確實感受到童年逆境經歷正在對自己產生強大的負面影響,則通常建議尋求心理諮詢和治療領域專業人員的幫助。根據負面影響的程度和深度,他們可能需要經歷1-2年,或更長時間的心理干預,有時候可能還包括同時來自精神科的藥物干預。一般來說,在經歷過必要的干預後,當事人雖然仍然可以明確感知到陰影/創傷的影響,但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而如果當事人有意願和資源深入探索、體驗、整合、升華這些經驗,那麼他們將有機會找到深藏在人類最黑暗體驗中的秘密金花。這絕不會是容易的旅程,也沒有人可以為旅程的終點保證,黑暗不會消失,但確實有人能夠從黑暗中脫生而出——也就是我們說的「鳳凰」。
一個人六歲前的性格遭遇會影響一生。
怕黑、怕爭吵、怕觸碰、怕接觸別人,睡眠不安穩,這些都只是一些童年應激導致成年後一些很常見的心理陰影。
隨便寫個。
父母的影響會讓一個人去害怕成為父母,我不知道如果我有一個孩子,她會不會也成為自己這樣,我有沒有這個自信,能夠很好的教育她,畢竟成為一個父母沒有人給你上課,沒有人給你考證。
因為父母關係不和諧導致下一代對婚姻充滿不安全感、對另一半極度依賴、對另一半甚至所有人的不信任感、還有因此否定自己是否有那個資本去留住別人的自卑感。
有些父母把所有的東西都寄托在孩子,有些父母把孩子只當成養老的工具,更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只是把你當作一個生活的發泄口。
以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然後等孩子長大了再問她,為什麼你成為了這麼自卑的一個人,為什麼你什麼事情都不跟我溝通,為什麼你不跟別人溝通,為什麼你還不結婚,為什麼你總跟另一半吵架,為什麼明明我對你教育方式這麼好,你還成了這麼一個人。
就彷彿捅了一個人一刀,過了好久好久,然後問她,你為什麼對所有人防備心這麼重一樣。
還記得看到的一句話,不想嫁給爸爸一樣的男人,不想成為媽媽一樣的女人。我的童年也有很多陰影,現在都沒有完全清除掉。但個人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兒。
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憐。許多陰影,是在日後的不斷回憶,自憐,自戳傷口中不斷加重的。
人活著,受點傷很正常,非常正常。所有人都是會受傷的,不要以為自己最可愛,所以最可憐,遭受了最不公正的待遇,以至於要把憤恨一直放在心裡。
我經歷過的人和事比大多數同齡人都豐富吧,現在很少訴苦;對曾經的傷痛不抱怨,要講的話一般會用說段子的口吻自我調侃一下;也不曬所謂的受傷的經歷。
受傷了,當下疼痛可以哭出來,打回去。但不要流連於此。一個傷口,不去管他,自然就慢慢結痂,重點的最多留個疤,人沒死啊。但是如果我天天看,天天摸,天天去戳,對著自己的傷口流淚,越想越覺得自己好可憐噢。這樣傷口會更嚴重,自己也搞得身心俱疲。
那個時候,更傷害我們的不是傷口,而是我們覺得「憑什麼我要受傷」的這種憤恨。
就像祥林嫂一樣。她的悲劇本可止於失去兒子。如果那以後她能自己站起來,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喪子的傷痛不會消失,但會淡化,因為不是她生命的主題。就像一棵樹,受傷後不斷抽出新芽,壞掉的不能用的,就放旁邊好了,不影響。但她陷在喪子之痛裡面,人生失去了新的生命力,就永遠的止步於那個傷痛。最後只會招人煩。
所以不但不要做一個向別人碎碎念的祥林嫂,也不要做對著自己內心碎碎念、自憐自艾的祥林嫂。別人會聽煩,我們自己的心總是聽,也會煩啊。來點新內容嘛,是不是。
看過一個新聞,一對旅日的上海老夫婦,在車禍中痛失愛子,那時候兒子已經工作了,晴天霹靂一般的打擊。以淚洗面了兩年以後,那個阿姨決定完成兒子以前說過的願望,去內蒙古種樹。六十歲的人了,夫婦賣了房子,拿了兒子的生命保險金,去內蒙古從零開始,幾年下來種了兩百萬顆的樹。
真的很佩服他們。
有一個幫他們改造舊房的節目,台灣設計師每次見到老夫婦都是一臉傷痛,又是擁抱又是流淚,說「心疼你」。如果是我,大概只會表現尊重和高興,不會去表現悲傷和同情。也不會掉眼淚,或者勾起對方的傷心。
講個真實的故事吧,或許你能體會到所謂的影響。
她是我的表姐,八歲那年暑假,姑媽帶她回故鄉。
白天,她和小夥伴一起玩,晚上就住在夥伴家。那時東北山裡人家,家家火炕。
夜晚,她不幸被尿憋醒了,卻朦朦朧朧地聽到隔著小夥伴的那邊,有稀稀疏疏的聲響,那是某叔和某嬸弄出的聲響。她下意識地覺得那是不能打擾的秘密,她只得憋住尿,她寧願憋著,唯恐讓某叔某嬸知到她醒了。這就是乖孩子的心理吧,其實她那時似懂非懂大人們的事。
可是,能被尿憋醒的白天瘋了一天的小孩子,一定是憋得不要不要的了。怎麼辦啊,她內心極度痛苦,心想:絕不能尿炕,那樣太丟人啊!
可是那異樣的聲響一直不斷。萬般無奈,她竟想到了把枕邊自己的布衫放進胯下,她默默地流著淚,一點,一點地尿在自己的衣服上。好在那時的衣服都是純棉的,吸水性好。
天亮了,她把尿濕的衣服夾在褲襠里,熬過了一天,也沒幹透。好在那時衣褲都肥大。她很後悔昨晚沒有先咳嗽兩聲,再大大方方地摸黑下炕出去小解,覺得自己太窩囊了。她更不敢讓嚴厲的媽媽知道,就躲著,好在媽媽一直和大人們一起打牌飲酒說笑。
晚上,她只好選擇到另一夥伴家睡覺,卻被那家的大姐姐發現了她褲襠里的秘密,她羞紅了臉,無力地辯解著她沒有尿褲子……可是誰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她那麼乖。
她選擇把這個秘密一直藏在心裡。
那一夜的不堪,和第二天的痛苦和羞辱感,深深地烙印進記憶里……
打那以後,她每天睡前一定要小解,否則就無法入睡。上課前、考試前、開會前、登車前,所有重大事件前,她都要去廁所排空尿液才能心安。
她經常夢裡要去廁所,但每每總是在幽暗的環境里,到處糞便,骯髒得無處下腳,又無可奈何,然後驚醒,常常哭泣……
以前,她並沒有把這些煩惱和那夜憋尿聯繫起來,直到我和她聊起童年的創傷事件,她才說出那個傷痛,她才意識到這傷痛帶給她的影響揮之不去。更新一下 收到了特別多的私信 很受寵若驚 我說一下我現在的情況吧。我現在在北京 生活目前都還算穩定。
關於我媽媽 她在我十四歲的時候帶著我再婚 我正值叛逆期 拒絕喊繼父為爸爸 當時我固執的認為 我的生父再壞他也是我唯一的爸。我家裡人包括我媽都不理解 逼我很久 那時候我格外痛苦 我的初戀就在那時候出現 給了我很多關愛和照顧 所以戀愛接近五年他出軌四次 我每一次都選擇原諒並且求他別離開我 直到最後一次我心灰意冷。
我繼父人很好 他是頭婚 就娶了二婚並且帶著我的媽媽 對我媽非常好 有求必應 對我也是 賺的錢都給我花。我其實很替我媽開心 她苦了很多年 人到中年的時候終於遇到一個把她捧在手心的人。
我之所以不想活 是因為我覺得活著好無聊 可越長大越變得懦弱 我也不敢死。我現在很努力的工作 很努力的陪伴家人 我很珍惜現在穩定的生活。
真的謝謝你們 你們的每一個字我都看了好幾遍 不管未來有沒有變故 我會開始期待有一個人願意接過我的包袱 然後陪我一直走。
謝謝你們。
原答案:
偶然翻到這個問題 突然特別想哭。
我的童年截止到六歲。
六歲之前過的還算幸福 年紀小也不在乎身邊人的想法 也算無憂無慮。六歲那年家裡平房拆遷 我家一直和奶奶家住一個院子 她家正房我家偏房。拆遷前我爸跟她大吵一架。在我印象里 我爸從來沒跟任何長輩大小聲過 我爸是家裡老小 有一點點愚孝 但是還是個積極生活對老婆孩子都特別棒的人。吵架的重點就是 拆遷後要分新房 新房沒有我家的 奶奶堅持要把我家的給我大爺家(我爸親哥哥) 原因是我是個姑娘 大爺家是兒子。
其實現在也記得那晚被媽媽鎖在家裡 我一個人很無助躺在被窩裡聽外面雞飛蛋打的聲音。
最後當然是沒有分到房子 多花了錢在外面買了房 我9歲搬了家 同年 最疼我的爺爺因為胃癌走了。
爺爺走了沒多久 爸爸就出了車禍 差點也走了。他被以前的鄰居拉去喝酒 喝完酒鄰居騎摩托載著我爸 兩人都喝多了 一頭撞到電線杆上 鄰居輕傷 我爸直接飛出去了。搶救了很久 在醫院住了半年 出院的時候腦子正常 但是腿腳不利索 說話會流口水 右胳膊舉不起來 吃飯都要人喂。說白了跟個孩子一樣。
我媽沒嫌棄我爸 自己一個人白天上班 晚上回家輔導我功課 陪我爸復健。剛開始有保險費和賠償 還能過下去 後來我媽撐不下去了 她整個人那年老了看起來有十歲 每天都睡不好。我家六樓 我爸上樓費勁 我奶奶家新房在一樓 我媽央求我奶白天照顧下我爸 晚上她去接 每個月給她生活費。我奶不肯 這可是她親兒子 她打死不肯 她從小因為我是女孩不疼我 她還到處說是因為我克我爸才導致我爸出事 說我媽肯定背著我爸出軌了。她不僅在外面瞎說 她還吹我爸耳邊風 我爸本來因為身體原因很煩躁 他相信了我奶的胡言亂語 我媽一回家他就和我媽吵架。後來身體好一點了 就開始家暴。
那年我十歲 我至今每一個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 我媽坐在地上默默流淚 我爸趾高氣揚的罵她 腳邊都是摔碎的碗 扯爛的窗帘。我也曾試圖和他反抗 我把椅子掀起來砸爛了電視 我拿著菜刀跟我爸對峙 威脅他只要敢靠近我媽一步 我就跟他同歸於盡。家裡每一晚都鬧到凌晨 我的成績一落千丈 眼睛下永遠都掛著黑眼圈 每天都是面無表情 沒人敢和我交朋友 舅媽甚至都告訴我妹不要跟我來往。
後來我媽被我爸打怕了 搬到單位宿舍去住了 我爸拿著賠償款開始整夜出去喝酒 我經常一個人在家從天黑坐到天亮 因為怕黑 不敢睡覺。
再後來 我爸媽離婚了 我給我媽 房子給我媽 家裡傢具一人一半。我奶奶帶著我親姑姑親大爺浩浩蕩蕩的看著他們來我家搬東西 兩個床頭櫃都非要搬走一個 以前和他們的合影 都要剪下有我的部分然後帶走。他們做這一切的時候 我就坐在椅子上眼睜睜的看著。
他們離婚不到半年 我爸又因為酒駕出車禍 這回沒搶救回來 死了。我大爺和姑姑在學校把我接走 帶我去停屍間看我爸。穿著西裝 還打了領帶 我伸手摸了一下我爸的手 非常冷。我特別木然的看著他們搭靈堂 我披了一個白麻布做的衣服 被強制性摁在遺像前跪幾個小時 我眼淚掉不出來 我奶指著我鼻子罵我白眼狼 當著一家人的面包括看熱鬧的人 沒人出來幫我一個十歲的孩子說話。
我爸是離婚後沒的 算單身 我奶買了個陰婚配他 告訴我說給我找了個後媽 才二十歲出頭 比我媽好看多了 等我見到時候他倆已經葬一塊了。可笑的是 墓碑上立碑人寫的是我弟弟的名字 我去問我奶 我是我爸唯一的孩子 憑啥寫他侄子不寫我 我奶說 我是女孩 以後不是她家的種。
我爸生前交了很多年保險 我媽想著讓我去問我奶要死亡證明 能賠點錢。當時我家裡特別窮 暖氣費我媽都快交不起了 我還得上學 上學也要花錢。我找我奶 被她一耳光打出了家門 她說我就是餓死都很她沒關係。
我奶因為這事記恨我媽 天天去我媽單位鬧 說我媽克夫 讓她白髮人送黑髮人 還說我媽肯定去賣屁股了 不然她兒子不可能氣的去喝酒。我們這裡十二歲的孩子都要過一個圓鎖 和滿月酒一樣 要擺酒席。因為我沒爸爸 我二姨二姨夫包了三四桌簡單給我辦了個小生日。等我們吃完飯回家 我二姨父的車被我奶和我大爺砸了。後來我媽被騷擾的不行 換了一個很遠的廠子工作 一個月回來一次。於是我的十二歲到十五歲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度過的。
在我十四歲的時候 有個人對我很好 說喜歡我 我就跟他在一起了 是同班同學。在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這幾年 沒有人進入我的生命 突然來了一個願意給我一點甜的人 我就忍不住為他赴湯蹈火。
初戀談了四年半 從初二到大一開學 初中畢業後他就回老家上高中了 上了一半買了個大專畢業證去當了兵。我們異地三年 期間一年半都沒有見面。和他在一起這麼久 我幾乎付出了一切 為了準備生日禮物給他 我剋扣自己的伙食費 攢了幾個月的錢錢給他買了一個三星手機 而他轉頭就送給別的女生。出軌一共四次 最後一次出軌 我坐了三十多個小時的硬座 趕到遼寧丹東 給了他兩個耳光。
第二段第三段感情我依然沒有長一智 依然是付出就是全部 受的傷只有越來越深。
從小都在吃苦 一個人住的日子太久了 很小的時候就獨自經歷了親人的冷漠 最重要的時候沒人開導沒人陪伴 有誰來給我一點甜 我就覺得他對我太好了 我就忍不住給他整個世界。不敢戀愛 不敢結婚 恐懼婚姻 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自卑 敏感 畏手畏腳 非常沒有安全感 睡覺的時候經常會驚醒 思想極端 特別獨立 但是又很渴望依賴渴望被關愛。我的童年和青春期只教會了我這些 真的很悲哀。
知道自己這樣不好 一直都覺得活著特別累 自殺過好多次都沒有成功。後來媽媽再婚 但是年齡問題要不了孩子 我甚至勸過我媽去收我舅舅家小女兒為義女(小舅兩個孩子 條件一般 負擔有點重 我小妹妹今年虛4歲) 因為我想死 又怕我媽會崩潰。我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我人緣很好 長大後運氣也一直還可以 但我真的很恐懼這個世界。
小時候的所有事是我這輩子的陰影 可能有的人比我還慘 可是大多時候我都覺得我過得太苦了。我寫的好亂啊 因為我一直都在掉眼淚 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活到我生孩子的時候 如果我有自己的孩子 我一定要好好保護她
推薦閱讀:
※父母跟你講過的哪句話在你印象里最為深刻?
※我天天給14歲的表妹看死亡筆記,會不會對她造成不好的影響?
※父母情商低會給後代帶來多大的影響?
※怎麼使小孩子以後更傾向異性戀?
TAG:生活經歷 | 童年 | 家庭教育 | 心理健康 |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