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個什麼概念?

最近看了某綜藝節目.
一個智商二級殘,能夠只一眼便給出漢字是多少筆畫(錯字,拼字什麼的都不在話下。)能算天才嗎?

天才是否是得天獨厚地在某個方面具備十分敏銳的知覺?
在天朝日益需求「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大前提下,在天朝的天才們需要什麼條件?

我們所知的天才大多都是在取得了某個領域的成功後我們所給的讚美之言。更多的是在生前毫無建樹,死後被人們冠以天才之名。總的來說,那些故事所表達的概念有些空..


或許你已經聽過他的故事。
或許你認為這已經不是新聞了。
但還是要再講一講這個可以被稱作是天才的故事。

他叫泰勒威爾森,1994年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特克薩卡納。
5歲生日時,他告訴父母他想要一輛吊車做生日禮物。
當他父母帶他到玩具店去挑禮物時。
他氣得直跺腳,說他要是真正的吊車。
於是他父親讓一個在建築公司工作的朋友幫忙。
真的在泰勒生日的當天才來了一輛吊車,泰勒開心的不得了。

10歲時泰勒不知從哪裡找了一張元素周期表。
並很快記住了所有元素的名字和質量熔點等數據。
之後有一天他在自家後院。點燃了用糖和硝酸鉀製成的炸藥。還讓家人一起來圍觀。

11歲又是生日時奶奶帶他去書店買書。
他竟然挑中一本講製造和反應堆的書。而他竟然被這本書完全迷住了。
慶幸,他的這個愛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父親給他從外面借了一個可以測量放射性物質的蓋革計數器。
每到周末父子2人就會到各個古董店裡搜刮各種具有放射性物質的東西。
甚至他們還會去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去找鈾礦石。
然後一箱箱搬回家裡研究。

就在泰勒忙著研究放射性物質的時候。
他的外婆患上癌症需要做放射性治療。
泰勒發現用於診斷和治療癌症的同位素價格非常貴。
許多病人因此而得不到治療。
他就想如果能找到一種更便宜的方式獲得這些同位素的話。
那就可以挽救更多的癌症患者。
但要如何才能獲得同位素呢?
一天當他看著太陽時,他突然靈光一現。
太陽發光發熱靠的就是核聚變反應。
如果它能製造核聚變那他就可以用核聚變產生的高能中子來獲取同位素了。
不過對於一個還處在高中年級。
沒有儀器沒有實驗室的泰勒來說。
想要製造核聚變反應堆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
之後他的父母幫她打聽到了在內華達州立大學雷諾分校。
可以為高中班的尖子生提供研究所需的儀器和實驗室。

於是泰勒拜訪了該校的一位物理系教授。
當得知這個只有13歲的少年竟然想要製造核聚變反應堆時。
這位教授是相當震驚和懷疑。
不過最終泰勒還是得到了這位物理教授的支持。
之後他就每天都泡在實驗室里。
同時他也開始自學化學工程學和等離子物理學等20多個領域的知識。
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已經為核聚變反應堆準備好了。
14歲生日當天一切都準備就緒。
當逃亡反應器里注入氘,然後再通上幾萬伏的高壓電後。
他的核聚變反應堆成功了。

他成為了世界上第31個完成核聚變反應堆的人。
而且年齡是最小的

在成功完成核聚變反應堆以後,泰勒又設計製造出一個核武器的快速檢測裝置。
這個僅花費幾百美元製造出的核武器檢測儀比美國海關花數十萬美元生產的檢測儀還要靈敏。
泰勒也因此應邀參加在白宮舉行的科技展。
並向奧巴馬接受了他的檢測儀。

2012年5月泰勒高中畢業。
不過。他不想讀大學。
他想建立一家通過核聚變反應堆獲得清潔能源的公司。
並計劃5年內產品推向市場。
他表示,這項發明未來不僅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廉價的清潔能源。
同時它還能被用於太空項目。
--------------------------------------------
在談到自己的最大成功時:他說,也許我的腦子挺好使,但我的熱情才是關鍵。
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比如喬布斯一直都有熱情和幹勁。
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有獨特的認識。
想說的是泰勒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他的父母給予的大力支持。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也希望我們中國的各位父母親。
應該多給孩子更多他們自己發展成長的空間。
而不是一味讓孩子按照父母們的想法去生活。
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像泰勒一樣的人出現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改變世界。


==========2015-03-25之前的回答==============

他的努力叫振翅,他的鬆懈叫翱翔


「 天賦異稟的人都有使命在身。」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一下天才。
專註是一種很可怕的能力,我所見過的天才,無不擁有這種可怕的能力。
他們能對身邊的小事思考一整天,找出天地萬物共通的道理來,若不能想通,甚至可以一天不吃不喝心無旁騖研究下去,不為名利不為錢財,如此般認真,且清醒,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天才多智商高,情商低,情商低的明顯特徵就是善於發泄情緒,而這也正是能夠專註的主要原因。
試想,從小到大,我們有多少敢怒不敢言,失望,孤獨,憤怒,嫉妒,壞經歷賦予你的情緒並不會隨著時間淡去,反而越積越深,若把人比作汽車,這些情緒就壓抑在你的後備箱里,自己藏得嚴嚴實實,看上去大家都外表光鮮。掉漆可以補,身體的傷容易治癒,但後備箱的鑰匙只在你手裡,不打開,就扔不掉沉重的情緒垃圾,載著它們,又怎能跑的快呢?

你有沒有認真看書的能力?
情緒像海浪,周而復始騷擾著每個人的大腦,使你無法寧靜,無法專註。
還會有規律的煩躁,情緒低落。
社會經驗告訴你,學著克制自己的情緒,成熟男人應該不顯山不露水,所以多數人,你能認真看書,並不是擁有專註的能力,而是情緒未到達臨界點,還可以用理智壓制下去。
夜深人靜,群魔亂舞。

每個人都是蒙塵的天才,像睡著了一樣。
有沒有見過醉漢痴態?
沒有滿腦子沉重情緒垃圾的「天才」
用他的眼看普通人,跟你看醉漢是一樣的。
喝醉酒分不清東南西北可笑嗎?
不能一下記住筆畫,對他而言也是可笑的。
Sheldon:Ah, memory impairment. The free prize at the bottom of every vodka bottle.
負面情緒積攢,如人飲酒。

大腦已經超負荷了,別再給他施加壓力,試著拒絕和發泄,像小孩一樣,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渴了喝水,困了睡覺,
受傷就是要喊疼,不喜歡就是要直說。
清醒而專註的活著,才有做天才的資本。

我不能這麼做,會讓別人覺得尷尬
我不能現在走,會讓別人覺得不禮貌
我不能說不喜歡,會讓別人覺得我矯情
但是
你已經多久沒有反駁過自己的大腦?
什麼尷尬,矯情,不禮貌,不過是你的臆想。
圖騰王小波號召我們做一個正常的人:有智、有趣、有性,不盲從,並拒絕。 @cklover


對全世界說不,你就是天才。


我見過一個天才,就在我身邊
15歲,物理專業博士
我們上課講巨難的東西,大家都不會,也無法理解,只好拚命記啊記啊,打算回頭再看
只有他很無聊的托著下巴轉筆,桌上放一張白紙。身邊所有人都在奮筆疾書

然後下課了我們就沒有人理解,他歡快的在教室里蹦達挨個給講
他也沒學過,他就是看那一黑板的推理過程,就明白了。

他申請我們學校,所有的教授都搶他搶瘋了,系主任直接扣下了他的材料要他當自己的學生,他來了之後說,我就是沖著XX教授來的。大家都沉默了。。。這個XX教授後來說,根本沒想到會選自己。說他的能力在自己之上。有一次聊天,我問他有沒有測過自己的智商啊,他說那東西都是扯淡。不過他姐姐在學校參加了一個實驗測了,他姐應該是10%左右。就是說在top的10%

不過他不會撒謊。我們玩殺人,一眼就能找出來他。而且說話太直。有一次我穿了件衣服,大花花的,所有人都說好看好看,他說,也許很好看,但是我不喜歡。當時讓我挺尷尬。他老闆申funding,他看了說他覺得不會work。讓人挺下不來台的。


他生來就不是凡人
他只是在長期的生活中觀察凡人,然後模仿凡人


在叔本華所著《人生的智慧》一書的第二章「人的自身」中對天才有了完美的詮釋:

只有那些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稟賦、我們稱之為「天才」的一類人才能進入這樣的狀態:全副身心投入到藝術創造或科學研究中,被它們完全佔據,並因此整個生命存在與這些東西緊密地糾纏在一起,以至於對除此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失去了興趣。

因此,對於這一類人來說,不受外界的打擾,以便忙於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實在已經成為迫切的需要。孤身獨處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閑暇則是至高無上的賜予。

只有這種人我們才可以說:他們的重心就在他們的自身當中……他們擁有自身內在,那麼,儘管失去其他的一切也能得到安慰。因此,在他們身上有著一種孤獨的特質;尤其在別人從來沒有真正完全地滿足過他們的時候,這種特質久更加明顯。

也就是說天才區別於一般人的地方並不完全是智商,而是境界。雖然前者也不可或缺,但是一般人會將智商用於服務自己的慾望,而天才會將才智用在更內在的東西上,而外在表現就是藝術傑作或是科學結論(後者大約就是理論物理學家內求的成果),文中多次提到了孤獨,這裡也需要注意,並不是說孤僻的人更可能是天才,而是天才容易孤獨,因為凡人於他們的頻率不同或境界差距過大。

最後說點題外話:所謂精神病,其實也只是和普通人頻率不同,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從某種程度上說天才、精神病和超能力者在這一點上是完全類似的。雖然後者(所謂超能力者)還沒有證實的例子,屬於超驗結論。這些觀點與克蘇魯神話中的設定也頗有聯繫。目前流行的ps4獨佔遊戲血源(該遊戲就是以克蘇魯神話為背景)里,如果玩家的洞察力過高(由一個叫做狂人的知識的道具來提升),就會看見平時看不到的東西,如拉杆上的信使、怪物提燈上的密密麻麻的眼球等等。就是:一個人的觀察力越高,他能感觸到的東西和細節就越多,就容易擺脫會使常人陷入無聊的境地,然而付出的代價是因為過於敏感而對痛苦的感受性加強。


有一夜,古龍和倪匡等人喝酒,做了個聯想遊戲:給一個名詞,立刻說出腦海中浮現的意象。

詞是「風鈴」,朋友的回答有「屋檐下」、「秋風」、「思念」、「憂鬱」… 而古龍說:「馬蹄」

大家問為什麼,他引用鄭愁予的《錯誤》。
我答答的馬蹄,
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過不久他寫下《風鈴中的刀聲》,這一樁軼事被收錄在小說的前言《風鈴·馬蹄·刀》里。

--------------------------------------------

Arthur Clarke說起一則軼事。海明威曾在一天飯後和作家朋友們打賭,說他可以用六個字寫下一篇完整的小說。周圍人紛紛過來下注,他拿起餐巾紙,寫下剛好六個字:

For sale: baby shoes, never worn.

一時間男默女淚,海明威坐地收錢。

---------------------------------------------

所謂天才,大概是只憑直覺就能勝過我們苦幹的人吧。


其實吧,為什麼天才看起來像瘋子,拿智商比作視野就簡單了。一般人看一百米多一點,有些人看一百一二,有些人看一百三四,那些天才們看的都是一百五開外的。那麼他們很普通人講遠處好精彩,普通人看不到所以覺得很奇怪。普通人給他講一百米很精彩,他會覺得那算什麼。所以普通人要想進入天才的世界,就要花更多的努力,跑在天才前面幾十米的地方。才能看到一樣的風景。


我想從李楠的回答開始談起
中國人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天才,判斷標準很簡單,不是他是不是天才,而是他能拿出手的成就有多大。愛因斯坦智商165我們叫他天才,是因為相對論的對世界的貢獻,而不是他的理論思想到底做了那些值得被叫做天才的突破。
中國跟西方理解的天才,有較大差異。我們天才的概念是很籠統模糊的,例如,我們潛意識裡認為你描述的那個十五歲的孩子就是天才的典型,天才的代表。其實我想給另一種解釋:15歲的那個孩子只是運氣好碰上了。我身邊有無數學音樂的朋友,他們從小對音樂的敏感度毫不亞於15歲孩子對學術的敏感度,同齡時各自在各自領域的造詣也並不一定誰高誰低,但對於學音樂家來說,我這些朋友只屬於眾多普通的音樂學習者。那個物理學天才,也許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天才,而是他的敏感能力恰好具有了稀缺性,專才。
在西方人理解看來,天才不是那麼簡單。智商高只是定義天才的一個小方面,其餘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天才是一個群體。有幾步非常非常典型的描述天才的電影,以《心靈捕手》為代表。這個電影就表現了一個純種的西方理解的天才,在物理數學等自然科學領域極度敏感,而在心理藝術領域更為敏感。他的天才之處不在一個單一方面體現,從學術到人情世故,他都有著不一樣的深刻。那個教授確定他是個天才,也不完全只是因為他算對了一道難題,而更因為在法庭上與法官的對峙。當別人想觸動他的內心時,他一定早已將那人弱點看透。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天才,學術並不一定有多大成果閃瞎眼睛,而對人性的洞察一定讓你害怕。他在人生以後的道路上,並不一定只局限於他所敏感領域,而是結合現實與自身條件做出選擇。選擇的機會,這個差異最能代表就是我們理解天才和西方人理解天才的差異。只有有了自己主動選擇的機會,天才才有用武之處,不然他只是一件被叫做天才的社會工具。


這個問題逐漸演變成為 「我身邊的那些牛逼的人」


這裡我借王垠的一篇博文來為博主解釋下什麼是天才,以及如何能成為接近天才的人。這篇文章其實一開始我看到作者自封為天才的時候就覺得是篇裝逼文,遂輕笑一聲關掉網頁。後來想了想又打開仔細看了一遍,想看看這個逼是怎麼裝的。可是看完發現其實裡面所言還是很中肯的,大部分觀點也比較認同,當然對於作者本身是不是天才不討論,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文章能引導我們每個人離天才更近一步,或者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是更加智慧的人,注意 「智慧」 不等於 「聰明」。

以下是全文,原鏈接在此怎樣成為一個天才
===================================================

有人說我是天才。我一直「謙虛」得很, 從來不承認。可是縱觀像 John Nash,Richard Feynman 這些公認的天才的各種特徵和生活遭遇,我發現自己還真是一個天才。我知道這個事實已經很久了,這一方面讓我開心,另一方面又讓我痛苦。可是除非洗腦技術高度發展,一旦成為了天才,就很難再還原成普通人了。所以目前我只是做一天天才撞一天鐘 :)

那麼天才到底是什麼呢?我想這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的問題。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別人說這人是天才,他們就以為是天才,也不仔細看看這人思想如何,就開始膜拜。所以現在我作為一個天才,本著學究的態度,對天才的本質做一個探討,然後介紹一下成為天才的方法。

天才和聰明的區別

很多人都把天才和「聰明」混為一談,以為天才就是非常聰明,頭腦特別快,或者記性特別好的人。可是天才往往並不顯得聰明,想問題也並不快,而且記不住很多東西。天才的價值並不在於快,而在於他們能想出其他人都想不出來的東西。

人們的這一誤解往往是因為媒體和傳記作家對天才的肆意吹捧。傳說有人問過馮諾依曼一個問題:兩列火車相距100公裡面對面行駛,時速50公里。一隻蒼蠅以時速75公里在兩個火車頭之間來回飛,碰到一個火車頭就掉頭飛向另一個,如此反覆。請問蒼蠅被這兩列火車擠死的時候飛過了多少距離?馮諾依曼眨了一下眼說:「75公里。」這人很驚訝,問馮諾依曼你是不是聽說過這道題,用了捷徑。 馮諾依曼說:「什麼捷徑?我只不過做了一個積分而已。」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傳奇」(urban legend)。我覺得馮諾依曼只不過是幽默了一下,結果就被某些人永遠的記錄在冊。這種故事的負面作用,在於它誇大了天才頭腦的「硬體性能」,讓其他人覺得成為天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從而對其進行膜拜。能快速的心算做積分,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嗎?恰恰相反。誇大頭腦的速度,其實貶低了馮諾依曼,讓人誤以為頭腦速度快就是他的天才之處。現在如果你把這積分式子輸入到 Mathematica 或者 Maple 裡面,不到一秒就算出來了。這機器都能做的事情,能說明人是天才嗎?馮諾依曼的天才不在於他自己的頭腦速度快,而在於他提出的一些理論,導致了比任何人的頭腦都要快很多的機器的產生。這些機器產生的目的,是為了幫我們偷懶,把我們從繁瑣枯燥的計算活動中解脫出來。

所以,頭腦的硬體性能並不是天才的本質特徵。頭腦速度快的人,跟跑得快的人差不多,只是體力比較好。我欣賞跑得快,體力好的人。大自然賦予了他們其他人沒有的財富,但那並不叫做天才。也許那種天賦的速度比天才還要難得,但天才往往不喜歡太快,因為過快的速度會讓人變成機器,停止思考,走上歧途。天才喜歡反覆審視前進的方向,所以他們經常能找到偷懶的方法。天才喜歡偷懶,並且利用巧妙的設計讓大家都可以偷懶。

從動手中學習(learn by doing)

如果你看過 John Nash 的傳記《A Beautiful Mind》,就會發現他與其他人的不同。Nash 看書只看封面和開頭,把這書要講的問題了解清楚之後,就自己動手解決。最後,他完全依靠自己的「頭腦暴力」創造出整本書的內容。Nash 頭腦里的數學知識,絕大部分是他自己造出來的,而不是看書看會的。也就是說,他把整個的研究領域作為一道道的練習題,用這種方式獨立創造出了大部分的現代數學!Learn by doing, 這就是天才最重要的特徵。

另一位天才 Richard Feynman 也有類似的特點。由於他腦子裡的東西基本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所以同一個名詞,在他頭腦里關聯的概念,其實是跟其他人很不一樣的。這種現象體現在他的自傳《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裡面,他說:「我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名字,但我卻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這也體現在他的一些演講視頻里。看 Feynman 演講的時候,有時候你發現他用錯專業名詞,或者想不起來叫什麼,跟聽眾確認了發明這概念的人不在場,然後說:「反正那傢伙不在……所以管它叫什麼呢。你們知道我在說什麼就行!」

天才往往依靠自己的直覺和想像力,而不是經驗。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天才記不住那些嚇人的名詞,卻更深刻地知道那些名詞所代表的意義。天才不喜歡顯示自己知道很多,不以自己「不知道」為恥,因為雖然他可能暫時不知道一些東西,卻總能在需要的時候琢磨透徹,所以知不知道一些東西,很多時候其實是無所謂的。也許這就是所謂「大智若愚」吧。

怎樣成為一個天才

現在我來講一下,如何成為一個天才。其實說實話,我現在有點後悔自己為了成為天才費了這麼大力氣,放棄了那麼多的樂趣。所以看過這段之後,你也許就不再想成為天才了。不過如果你執意要做天才,也許會受到一定的啟發。

人們常說,天才出於勤奮,所以首要的一點是你必須為此投入巨額的努力,甚至做出巨大的犧牲。從我的經歷來看,這一點也不假。天才都是孤獨的,因為只有孤獨,他們才能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思考。為了成為今天的自己,我放棄了很多其他人追逐的東西,可以說是經歷了千辛萬苦。

僅就孤獨這一點,就足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但僅有艱苦卓絕的勤奮,也不一定能成為天才。你必須把勤奮用在巧妙的地方。在計算機領域,很多人喜歡抱著大部頭的專業書籍看,其實那是事倍功半的努力。學而不思則殆,就是這個道理。書籍讓你記住了現成的「事實」,卻不能讓你擁有產生出這些知識的能力。它們只是把你「訓練」(train)成了循規蹈矩的流水線工人,而不能讓你受到真正的「教育」(education)。真正的好書都是很薄的,「把厚書讀薄」這句話其實是誤導的。厚書本來就不應該拿來讀,最多可以拿來當字典查。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成為天才,就避免去讀厚書。去尋找簡短的書來入門,然後就可以自己思考了。這就是我從 Nash 的故事得到的啟發。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寫過一篇文章,講述如何成為一個天才。他說,在人生中的某個時候,他決定開始仔細檢查自己頭腦里的思想。他翻出自己所有的想法,尋找它們的最初的「來源」,然後審視它們。這種來源有可能是父母,有可能是傳統,有可能是學術權威。當他發現某個來源有問題的時候,他就拋棄從這個來源獲得所有想法。我從這篇文章得到了啟發,所以我也用了很多年時間,對自己頭腦里的想法做了一件差不多的事情。你可能很難想到,一個不知不覺竄到你頭腦里的錯誤想法,會導致你永遠無法發現更好的東西,甚至會毀掉你的一生。因為這個原因,我拋棄了很多未經思考就接受的權威的思想,我拋棄了很大部分的中國傳統,我審視美國和世界的文化,盡一切可能的防止錯誤的思想進入我的頭腦。所以雖然我並不富裕,我卻擁有比很多富有的人更多的自由。這種自由,給了我思考的時間和機會。

要成為天才,必須要能夠打破別人設下的思維圈套。去除自己頭腦里的各種權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必須首先在心理上把自己放在跟本領域的權威平起平坐的地位,才能有效地對他們的想法做出判斷和消化。我喜歡對權威顯示出藐視的態度,就是這個原因,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方法。因為他們最開頭在我心裡還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了把他們轟下去,我最開頭是很激烈的藐視。到後來自己的認識因此迅速加深之後,才開始慢慢的理解到他們其中一些想法的啟發意義。最後那種激烈的情緒逐漸消亡,他們在我心裡也就變成了很普通的人。對於計算機領域的人我想強調一點,你們特別需要注意看到 Unix 系統的缺陷。很多人盲目的崇拜 Unix 的創造者,這使得他們看不到它們的設計缺陷,看不到 Unix 的設計者思想的局限性。不錯,勝者為王的心理可以讓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我在這裡講的是如何成為天才。Unix 的創造者並不是天才。

要成為天才,你必須使用直覺(或者圖形),而不是符號(或者文字)進行思考。這是很顯然的事情,因為人腦根本不是用符號進行思考的。符號只是不同的人腦之間進行信息交互的媒體,就像電腦之間的網線上傳輸的信號,它並不存在於思維活動中。有些人可能會告訴你,直覺是不可靠的。這些人並不是天才,所以不用聽他們說什麼。直覺可靠與否,是由你自己的造詣決定的。這些人沒有得到可靠的直覺,所以他們就連直覺的價值一起給抹殺了。這裡面也許有嫉妒或者故意誤導的成分。真正的天才,比如 Nash 和 Feynman,都是用直覺思考的。別人的公式在進入他們頭腦里時,首先被翻譯成某種「思維模型」,然後他們的頭腦對這種模型進行思考。他們通過直覺對這些模型進行變換操作,得出結果。然後他們用符號把這結果表示出來,為的是給其他人看。那些完全用公式進行推導的人,往往是紙上談兵,只能做出衍生的結果,而不能做出突破性的發現。

為了得到直覺,你必須去接近自然界,必須出去尋找靈感。這就像作家需要出去「採風」,畫家需要出去「寫生」一樣。蹲在家裡看書,思考,會讓你的思維局限於文字和符號所能表示的東西,沒法達到突破。如果你能看到我的頭腦如何思考,你就會發現,當我的眼睛看到代碼或者公式的時候,我的頭腦看到的並不是代碼和公式,而是自動把它們翻譯成了一些電路,流體導管一類的東西,它們存在於一個具有多重現實和歷史的,像 Matrix 一樣的世界裡。這些直覺都不是從書里來的,也不是老師教的,而是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得到的。這就是為什麼你聽說有位古人洗了一個澡,然後發現了重大的物理學規律。Nash 在酒吧看到一個絕色美女,然後想出了他最著名的成果。

另外,你還需要休息。很多人一天學到晚,一天想到晚,以為這樣就可以有所成就。可是人腦需要足夠的休息和間歇的時間,才能從你想過的,看過的東西裡面提取出精華的東西。Feynman 有個方法我覺得很管用。他說,如果你想成為天才,就在你的頭腦里隨時準備好12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每當你的生活中發生一件事,就把這些問題拿出來檢查一下,看其中是否有問題會得到進展。當然,你不一定要準備12個之多,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回憶它們,否則你就會很累。這個過程應該是由「潛意識」來完成,而不需要你做出努力。如果經過了比較深入的思考還沒有得到結果,你可以出去放鬆一下,然後說不定忽然間你的問題就被解決掉了!這是因為一旦你啟動了有意識的思維,當你停下來去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你的頭腦並不會停止思考,而會把這問題轉交給潛意識。潛意識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在接受到外界的某種微妙的激發之後,忽然間頓悟。


很久以前自己很喜歡並作為簽名的一句話,已經忘了出處,我想大部分天才與我們普通人的差距都是這樣的:

天才與我們的距離只是一步,同時代的人往往不能理解這一步其實就是千里,而後時代的人又盲目的相信這千里就只是一步。於是同時代的人因此而扼殺了天才,後時代的人又因此在天才面前焚香。


我10歲的時候,我有點喜歡畫畫,於是我媽媽帶我去上了素描班。

去拜訪的那位老師在當地小有名氣,因此自然帶點傲氣,對於我們這些小屁孩,基本也是瞧不上眼的。第一次去上課,老先生就講了一堆畫畫多麼需要天賦的話,估計就是想給大部分學生一個下馬威。大概啰嗦了1個小時,開始動真格了。

老先生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白紙,讓到場的每一個學生畫一幅線條圖。線條很快就畫完了,老師一一收上去,一張翻過一張,不停地砸著嘴,開始了對到場學生的打擊:「這種水平也來學畫畫?」「看這直線畫得像蛇一樣彎!」等等諸如此類的話。當時大家估計就希望他快點看完,這樣眾人好收拾書包回家了,免得聽他不停嘮叨。

然而,他突然停住了。可能有5秒,全場一片沉默。「這是誰畫的?」大家都在面面相覷,然而只有我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老先生手中舉起的那幅畫。那是我畫的。

下課之後,老先生找到我,說我極有天賦,他很少見到10歲的孩子線條能畫這麼好的。然而我真的是天才嗎?絕對不是。否則我現在不會坐在圖書館默默地看Financial Reporting,但是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敢毫不慚愧地說,我當時那副線條的水平,勝過很多中學繪畫藝術生(沒有冒犯大家的意思)。


可是那個老師不知道的是,我從6歲起開始畫建築,畫地圖。4年以來不間斷的積累,為我那次的線條畫打下了多麼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如果沒有之前對線條的痴迷,我絕對不會得到近乎「天才」的稱讚。


要被人冠以天才之名,只有一個原因——所表現出的能力遠超常人(至少同齡人)。但若想達成它,卻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


題中所說的應該有個專有名詞叫雨人。
其實我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是天才,只不過你沒發現你的天才,又或者你的天才在這個時代不能用。
小時候有一次我在電子遊戲廳,看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玩1945,一個很考驗躲避技能和反應能力的飛機射擊類遊戲,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高端玩家是一種什麼姿態。她完全沒有我們玩遊戲時的那種緊張感,沒有大力拍按鍵,沒有在搖動操縱桿的時候由於緊張而不由自主地加速、用力或扭動身體,她就那麼從容的站著,只看她的雙手的話會覺得她就是在玩紙牌遊戲,但她是一條命打通關,期間沒有丟掉任何分數,沒有用一顆法寶,沒有丟一條命。那個遊戲是循環制,第一遍通關之後會再重來一遍,難度更高,她是第二遍死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這遊戲原來還是循環的,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有人把這遊戲打通關。
這女人就是天才,只不過她的天才在這個時代這個環境下毫無用武之地,只能在電子遊戲廳找找成就感。也許等美軍的無人戰機技術成熟之後,她這種人才才會被大量的挖掘出來。
所以往往天才是一種悲哀。


高中的時候班裡舉辦過摺紙飛機大賽。老師說飛機什麼形狀都可以,只要能飛得夠遠。

我信心滿滿,因為自己從小就是紙飛機摺疊專家,掌握了各種各樣的紙飛機折法。

但是最後贏的人卻是另一個傢伙。

比賽那天,他站在起飛線前,手裡拿著一張紙。

一張白紙。


後面的人都在笑,以為他要搗亂。

然後他突然把紙揉成一團,「咻」地扔了出去,輕鬆超過所有人。、


班裡面炸了,這樣扔誰不會,我扔紙團我也遠!

老師不以為然:「我說了什麼形狀都可以,他沒有違反規則。」

然後他就把冠軍輕鬆拿走了。

後來我長大了,經歷了很多,卻至今堅信不疑:


在這個比賽里,他就是天才。

"Talent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hit; Genius hits
a target no one else can see."

—?Arthur
Schopenhauer


能者達人所不達,智者達人所未見。 ——亞瑟·叔本華


翻譯自 Quora

https://www.quora.com/What-have-you-witnessed-someone-do-that-made-you-realize-they-are-really-really-smart


「天才「是眾人的妒忌,因為接受不了大家基礎基本一樣,結果卻大相徑庭,所以冠之以一個」天才「之名予以區別~~~~~~~~


天才是運氣特別好的人。

當一個人恰好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做了適當的事情,得到了適當的反饋從而一下子跳過了試錯的過程,那麼他就能成為這一方面的天才。


我來轉發一下Quora上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回答。1987年溫布爾頓男單冠軍Pat Cash在問題「得大滿貫啥感覺」問題下的答案:

I also consider myself lucky, despite my many injuries, as I had the right attributes to be able to reach my goal. Many people have dreams, goals and ambitions that just don"t go together. For instance I love playing guitar but I just don"t have the talent or commitment to sound like Eddie Van Halen no matter what I do.
I think anyone can have a similar feeling to what I had when winning a grand slam. It"s about finding your true passion and combining that with your natural talents. Honestly listening to yourself and working towards and with something you love.

全文見:Tennis: What is it like to win a Grand Slam?
渣翻譯:
我同時也感到很幸運(儘管我有很多傷病),因為我恰巧有合適的能力來實現我的夢想。很多人也有夢想,興趣和渴望,但是卻無法實現。比如說我也很喜歡彈吉他,但是我不管我如何努力,我肯定無法彈得和Eddie Van Halen一樣,因為我沒有對應的天賦,也沒法在彈吉他上付出足夠的努力。
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類似我獲得大滿貫時的時刻。關鍵在於找到你的真心所愛並和自己的天賦們結合在一起,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本心,然後向著夢想努力。

所以我覺得呢,很多天才正是找到了他們的"true passion"和"natural talents"的」right combination",所以才會有所成就。

共勉。


1、天才有個特徵:接受能力強。
2、為什麼接受能力強?因為能跳出「我」這個圈子。
3、接受什麼?接受客體。
4、怎麼接受?概念化地形式化地接受客體的結構、內在性質、外在特徵、相互作用。
5、在接受過程中,自發地發現樂趣、形成興趣。


推薦閱讀:

在寧德一中呆過是一種什麼感覺?
你有哪些可以告訴高一男生的忠告?
在貴陽一中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心理 | 高中 | 智商 | 天才 | 高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