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版《三國演義》有哪些穿幫之處?

最近在重溫老三國電視劇,台詞和演技實在經典啊。但這考究的劇本台詞似乎也會出現失誤?
如剛剛看到30集舌戰群儒,黃蓋上來就說「吳蜀兩家聯手,共同抗曹。」那時的劉備剛兵敗退到江陵,還沒入蜀,這「蜀」之稱何來?想請問老三國里還有類似的穿幫橋段嗎?


謝邀好感動。

感覺題主的意思是想了解一些考據、台詞類的失誤而不是「看啊!後面有一輛汽車!」一類的東西,我就找一些前者吧。

當然了想看後者請點這裡: 老版《三國演義》穿幫鏡頭回顧


目前進度:
1.答教十條 (第55集《立嗣之爭》)
2.周易摘抄 (第30集《舌戰群儒》)
3.歌以詠志 (第23集 《大破袁紹》) 「特別篇·老曹啊你行不行」
4.稱帝刻璽 (第6集 《連環計》) 「特別篇·老曹啊你行不行」
5.玉米 (第21集《官渡之戰(上)》)
6.晉武帝 (第84集《三分歸晉》)

慢慢填坑吧。

1.答教十條 (第55集《立嗣之爭》)

曹植:詩文詞賦都不消說!只是父王近日,又要考問時政軍務,我平日不留心此事,到時恐難以應答。
楊修:三公子,據此應答,料無差錯,時政軍務,可照此應答。公子,你看怎樣?
曹植:人言知君莫如臣,知我父王者,莫過於德祖也

紙上寫的啥?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丞相李斯曰:……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哪是答教十條,這是焚書坑儒的衝鋒號啊!除了「兒啊,給爹背個課文」以外,曹操問什麼問題曹植才能答這個?

2.周易摘抄 (第30集《舌戰群儒》)

既然題主剛看完舌戰群儒,就補充個這一集的小錯吧。

省略諸葛亮虐程秉balabala……只看最後致命一擊。
諸葛亮:亮知德樞兄乃汝南大儒,也拜讀過兄長《周易摘抄》之大作。但願兄能做君子大儒,
忠君愛國,切莫效仿楊雄等小人之儒,留下千秋萬代之罵名啊!

問題就出在《周易摘抄》上,演義裡面沒有提到,但《三國志》中確有記載:

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也……著周易摘、尚書駮、論語弼,凡三萬餘言。

呃,其實就是寫錯書名了。總覺得其實編劇知道怎麼回事,但用周易摘三個字不如四個字語氣連貫,就改動了一下。不過能把三國志裡面的這種細節考慮進去,編劇著實可怕。

還沒完,再補充個小彩蛋,背景屏風上的文字是:

及反國,郤、呂畏逼,將焚公宮而殺之。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汝即至。其後余從狄君以田渭濱,汝為惠公來,求殺余,命汝三宿,汝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惟力是視。——《左傳·寺人披見文公》

你猜這一段的前面幾句是什麼?

趙子曰:夫雲雷世屯,瞻烏未定,當此時也,在君為君,委質事人,各為其主用,職耳

譯文大概是:在風雷激蕩,天下未定之時,在哪位帝王屬下,就為哪位帝王服務,用自己的生命作抵押,各為自己的君主服務效力,這乃是作臣子的職責、本分

這個典故用在舌戰群儒的背景下,真是諷刺。編劇大人,細思恐極呀。

原以為屏風上的文字是唐朝《長短經》的內容,便看做了穿幫,在 @暗香 (對不起我定位不到你)的提醒下,應為《左傳》的內容,現已更正為彩蛋,表示感謝!

3.歌以詠志 (第23集 《大破袁紹》)

這次更新個小點,順便科普個小知識吧,老曹啊你行不行。

故事講的是袁家三子均亡,郭嘉新喪,曹操坐穩中原,慷慨激昂,躊躇滿志。在這之後,又加了一段原創情節,即曹操在山上吟誦《觀滄海》。這都沒什麼問題,而且也是很棒的原創劇情,問題就在最後一句:幸甚至哉,歌以頌之

首先要說,編劇小失誤了一下,應該是歌以詠志,但問題不只是這樣,因為「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八個字不應該出現在原詩中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八個字常見於樂府四言詩形式性的結尾,原作並不包含這八個字,是應配樂的需要所加上去的(樂府詩是用來唱的),與詩意並無必然關聯。——幸甚至哉_百度百科
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是和樂時加的, 是詩的附文, 跟詩的內容沒有直接聯繫。——曹操. 觀滄海 [A][D]. , 1982.觀滄海--《中華活頁文選(初三年級)》2012年12期

4.稱帝刻璽 (第6集 《連環計》)

這麼說吧,老曹一吟詩就出事。現已加入「特別篇·老曹啊你行不行」。

這次簡要說一下,董卓移都長安,孫堅拾玉璽,十八路諸侯不思進取,曹操追擊董卓戰敗,憤而退盟,退出時吟了一首《蒿里行》,其中有這麼一句「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字幕打錯了,劇裡面無錯別字)。可是前一句說袁術稱帝,後一句說袁紹刻璽,但這都還沒發生呢啊(詳見蒿里行_百度百科)!真是有些失誤呀。

5.玉米 (第21集《官渡之戰(上)》)

這次更新個老梗哈,曹營中的穿越者吃貨少年拿起玉米就吃,可玉米是元明時期傳到中國的。當然了,袁軍箭塔士兵不希望曹營中有穿越者的加入,便一箭把他射死了。

既然說到了玉米,那就再講一個幕後小花絮。電視劇拍攝時期,孫彥軍、陸樹銘、李靖飛三位老師曾一起去景區偷玉米解饞,有趣的是可能由於「武力值」,孫彥軍老師被當地農民抓住,陸、李兩位老師成功脫逃,還害的大哥交了罰款。還好農民軍沒有箭塔呀。

6.晉武帝 (第84集《三分歸晉》)

小失誤,死前就有謚號的晉武帝,這就是生不如死吧。

對了,在這裡順便推薦個好文章,我很多的引例也是參考於這篇,即 DionGlover 在虎撲原創發表的《如椽巨筆走驚雷,浪卷英雄又復回——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雜談》。這位才是行家,寫的多具體我就不誇了,諸位自己看看吧,漲知識。

如椽巨筆走驚雷,浪卷英雄又復回(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雜談第一部群雄逐鹿)
如椽巨筆走驚雷,浪卷英雄又復回(94三國演義電視劇雜談第二部赤壁鏖戰)
如椽巨筆走驚雷,浪卷英雄又復回(94三國演義電視劇雜談第三部三足鼎立)
如椽巨筆走驚雷,浪卷英雄又復回(94三國演義電視劇雜談第四部南征北戰)
如椽巨筆走驚雷,浪卷英雄又復回(94三國演義電視劇雜談第五部三分歸一)
如椽巨筆走驚雷,浪卷英雄又復回(94三國演義電視劇雜談後記)

在此對 DionGlover 先生表示感謝。

待續,抱歉。


這一版電視劇對於服裝、建築都有比較嚴謹的考據。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把一大半經費用來建造漢代風格的外景地(分別在涿州影視基地和無錫影視基地「三國城」),但仍然偶有時代錯誤。

【電腦不能截圖,圖片皆為轉載,侵權則刪】

第一集開頭的漢宮是在電視劇《唐明皇》留下的外景地(位於涿州影視基地)拍攝,建築都很明顯是唐風的……

請無視水印……匾額上沒字這種低級穿幫也請無視……

涿州影視基地唐代景區宮門近照。其實裡面那個殿的唐風更明顯,但我暫時找不到截圖……

銅雀台卒歲大儺,也是在唐宮拍攝的……(這種屋頂叫歇山頂,東漢剛有個雛形,還不會做得這麼大)

為拍攝劉備招親一集,在無錫影視基地建造的漢風「吳王宮」,可以對照一下風格的差異。劇中的建築都是參照漢代明器(隨葬的陶製模型)和畫像石、畫像磚、石闕所建。

劇中皇帝常服黃袍,這是隋唐才出現的;

劇中東漢、蜀漢皇帝在黑色袞袍下襯黃裳(參見《曹丕篡漢》一集中,走上受禪台的漢獻帝),則是明後期的穿法。當然,這有可能是為了照顧原著——如果黃色不是皇帝專用,那麼曹操愛穿黃衣就不算什麼了吧。

周、漢代冕服復原圖——歷代冕服的整體形制、圖案、顏色變化不大。(順帶一提:周代分不同場合而有六種冕服。秦始皇廢除了六冕服制。一說秦朝皇帝只穿袀玄,也就是全黑而沒有圖案的衣服,戴通天冠;一說保留了六冕服中的玄冕,郊祀時穿袀玄,漢初仍然如此。到東漢明帝才恢復了較完整的袞冕制度。)

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局部(右邊是光武帝劉秀,左邊是魏文帝曹丕。此圖主要反映南北朝、隋唐的服飾,但與漢代相去不遠)

萬曆帝冕服像。到這時才改穿黃裳。

很多武將,如周瑜的頭盔上都有個牛角狀的裝飾——這是日本獨有的吧好像……

日本武士頭盔

劇中蜀漢軍隊大多數時候打的是漢字旗,但蜀字旗也出現了幾次;其實蜀是別國蔑稱,本國以漢為號,旗上不會寫蜀字的。這就像「中華民國」和「台灣」的區別。

正史和小說中都強調司馬炎髪長及地,而且司馬炎服食能改善皮膚但對人體有毒的「五石散」,身體發熱,需要披髪以散熱,所以劇中的司馬炎是披髪(古時成年人這種髮型不常見。一般古裝片中人人披髪,看著就難受)。但司馬炎在受禪登基這種正式場合還披頭散髮,就不合適了。

怎麼看都像何潤東……另外,旗上一會兒寫曹字一會兒又變曺字。這是分劇組拍攝所致。當時的寫法應是曺。圖片暫時欠奉……



穿幫。
蜀軍所有稱呼自己為蜀的行為都是穿幫、包括,打仗的時候,居然→_→用大大的旗子寫上 蜀。
我們是漢氏苗裔,我們是天潢貴胄,正經的皇親國戚!我們是為了攘除奸凶興復漢氏,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建立的!我們就是大漢正統!
聽說過漢朝人稱呼自己東漢西漢的嘛?
既然是正統叫自己蜀漢不是自己打臉嘛?人家就叫自己是漢。蜀是後人叫的。


東吳影視基地,嗯


經典之作,最近又看了一遍,發現了兩個穿幫鏡頭


行軍途中隨意扔煙頭者,斬。


定軍山那集,夏侯淵在山下等得不耐煩了,脫了盔甲躺在石頭上休息。

下一個鏡頭,換了遠景,躺在石頭上的夏侯淵卻又明顯是穿著盔甲的。


劉備煮酒論英雄之後出走,對許褚說「我已奏明獻帝」。應該稱皇帝。


94三國里有兩個地方,如果看作台詞就是穿幫,如果當成畫外音則是很好的氣氛烘托。

一個是曹操追擊徐榮失敗而回,畫外音是曹操的《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到這裡沒什麼問題。但下兩句: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袁術表示:太早了吧,我還沒動手呢……

一個是孫劉聯姻。婚禮上唱的是《子夜歌》,這是描寫男女情愛的民歌組詩,用在這當然是合適的。問題在於,這組詩是南朝時才出現的……


我也來貢獻一個 第一集百官覲見時引路的宦官迴轉身時腳上一閃而過的亮亮的部分很像是現代男士皮鞋鞋跟。。。不知是不是我想多了
還有一個 銅雀台的屋脊上有一圈現代款的避雷針?!雖據說漢代有巫師發明避雷針 不過應該不是這種款的吧??
又想起來一個 三氣周瑜時 嘟嘟貌似是先暈倒在地然後才把右手放到胸前的?默默腦補了一下現場導演喊「手!手!」的場景哈哈
唔。。。穿幫越多越可愛 我愛老版三國!


老三國裡面的穿幫有很多,諸如台詞、建築、服飾、禮儀、制度等,像台詞出問題還算比較好辨認,其他的就要專業知識了。不過古裝劇都免不了這些個穿幫,老三國算是精品了


吳國太管孫權叫「仲謀」,長輩不會稱晚輩的字。


第十四集《煮酒論英雄》,電視劇中荀攸跟曹操說:「今明公威名日盛,何不趁此時行王霸之事?」這不符合荀攸的性格,原著中這是程昱的話


記得有個小兵兵在哪撿了個玉米棒子來著。。。


三英戰呂布時,張飛怒罵呂布三姓家奴,但此時呂布只是兩姓家奴吧。
還有第八集劉關張解救徐州,突然出現了小汽車


剛看到第三集,董卓宴百官。發了大紅紙請帖。哪來的大紅紙請柬啊當時。


推薦閱讀:

神夏粉看《法醫秦明》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美劇《疑犯追蹤》?
如何評價電視劇《惡作劇之吻》?

TAG:歷史 | 電視劇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演義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