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解讀一下博爾赫斯的作品 《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Tl?n, Uqbar, Orbis Tertius?
布魯姆《如何讀,為什麼讀》關於"特"有這麼一段
節選自布魯姆《如何讀,為什麼讀》:「短篇小說」部分。譯者:黃燦然
對博爾赫斯的小說,每個讀者都會有自己的選目:我的選目包括《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吉訶德&>作者皮埃爾·梅納爾》、《死亡與指南針》、《南方》、《永恆》和《阿萊夫》。在這半打小說中,我將緊緊集中討論第一篇,但會詳細些,以便有助使本章達到高潮,說明如何讀短篇小說和為什麼我們需要繼續尋找我們能夠找到的最佳短篇小說的範例來讀。
《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以一個消除戒備的句子開始(這裡使用安德魯·赫爾利傳神的譯文):「我發現烏克巴爾,全拜一面鏡子和一部百科全書的結合所賜。」這個句子,是最純粹的博爾赫斯:一面鏡子和一部百科全書,再加上一個迷宮,你就擁有他的世界了。在博爾赫斯所有的虛構作品裡,《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是最崇高地越軌的。然而,讀者卻是被引誘去發現可信只可信,因為博爾赫斯以恰如其分的技巧,使用了真實的人物(他最好和最文學的朋友們)和地點(一座古老的鄉間大宅、國家圖書館、一家熟悉的酒店)。讀者相信虛構人物赫伯特·阿什的真實性,如同相信真實人物比奧伊·卡薩雷斯的真實性一樣自然,而烏克巴爾和特隆,雖然是幻景,似乎也並不比國家圖書館更嘆為觀止。用一部其內容都是關於一個發明的世界的百科全書來核實那個世界,確實非常令人信服,而這恰恰是因為它是一部百科全書,一部我們已經習慣於其理所當然的權威的著作。
這令人不安,但又是一種饒有趣味的不安。隨著特隆的物品和概念在全國各地傳播③,現實「塌陷了」。博爾赫斯不動聲色的反諷在這裡達到了極致:
「事實是,它想坍陷。十年前,任何對稱、任何錶面上看上去有秩序的系統—辯證唯物主義、反猶主義、納粹主義—都可以使人類著魔和受催眠。」
博爾赫斯是馬克思主義和阿根廷法西斯主義的堅定反對者,他控訴我們所稱的「現實」卻不控訴他幻想的特隆,後者是想像性文學的活生生的迷宮的一部分。
「特隆很有可能是一個迷宮,確實一個人造的迷宮,一個註定要由人來破解的迷宮。」
也就是說,特隆是一個善良的迷宮,在迷宮盡頭沒有人身牛頭怪在等待吞食我們。正典文學既不是一種對稱也不是一個系統,而是一部無窮地擴散的人類慾望的百科全書,那慾望是要更富想像力而不是要傷害另一個自我。我們不會被特隆迷住或催眠,然而作為讀者我們沒有足夠的信息去破解它。特隆依然是一個完備的龐大密碼,只有整個文學的幻想宇宙才能破解它。
博爾赫斯的故事開始時,他和他最親密的朋友(有時候是合作者)、阿根廷小說家比奧伊·卡薩雷斯在博爾赫斯租住的鄉間大宅吃晚餐,在餐桌前坐得太晚了,兩人一齊在鏡中看見自己,而這使他們都感到不安。比奧伊想起一句話,他說這句話是「烏克巴爾一位異教創始人」說的:鏡子和交媾都是可惡的,因為它們成倍擴大人類的數目。小說沒有告訴我們,講這句話的諾斯替教禁欲主義者是誰。不用說,他是博爾赫斯本人。但據比奧伊說,他記得這句話是在一九二零年版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一個重印版(有一個不同的書名)一片關於烏克巴爾的文章中讀到的。博爾赫斯租住的大宅里所收藏的那個版本,並沒有收錄這篇文章;第二天比奧伊帶來他自己的那冊相關的百科全書,裡面有四頁篇幅論述烏克巴爾。無論是烏克巴爾的地理還是歷史,都有點含糊;地點似乎是在外高加索地區,而烏克巴爾的文學則完全是幻想文學,寫的都是想像的王國,包括特隆。
到這裡,才剛剛開始故事,原該結束了,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其姓名恰當地叫做赫伯特·阿什④的人。阿什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英國工程師,博爾赫斯說他八年來常常在一家他與阿什都光顧的酒店與阿什瞎聊。阿什死後,博爾赫斯找到一本阿什留在酒店酒吧的書:《特隆第一百科全書;第十一卷,Hlaer至Jangr部》。該百科全書沒有出版日期和地點,共一千零一頁,顯然是暗指《一千零一夜》。博爾赫斯埋頭讀罷這些神秘文本後,基本上明白了特隆宇宙的本質(姑且這麼稱呼吧)。貝克萊主教⑤在哲學上猛烈的唯心主義是特隆的原始存在法則。貝克萊認為,沒有什麼可以像一個理念,除了另一個理念。在特隆的宇宙里,沒有原因和結果;占支配地位的是心理學和絕對幻想的形而上學。
這就是寫於一九四零年的《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它是博爾赫斯《幻想文學選集》的作品之一。小說結尾有一篇設想成寫於一九四七年的《附言》,擴大對這幻景的描寫。特隆被解釋成三百年來赫爾墨斯神智學信徒與猶太神秘哲學信徒的一場善良的陰謀,但這場陰謀在一八二四年發生決定性的轉折,當時「遁世的百萬富翁埃茲拉·巴克利」提議把特隆這個想像的國家變成一個人工發明的世界。博爾赫斯把這個提議的背景設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從而使得現在被我們稱之為「埃爾維斯之鄉」⑥的地方,變得神秘如古埃及的孟菲斯。《特隆第一百科全書》四十卷本於一九一四年出齊,這一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年份。在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之際,特隆的首批物品開始出現;一個磁性羅盤,其錶盤字母是特隆字母;一個小金屬錐,其重量難以承受;在孟菲斯一座圖書館發現全套的《特隆第一百科全書》。其他用地球所沒有的材料製造的物品,充斥全球各地。現實塌陷,很快世界就會變成特隆。博爾赫斯不為所動,都留在他的酒店,慢慢修改他以巴洛克風格翻譯的托馬斯·布朗爵士的《瓮葬》。關於《瓮葬》,我最喜歡的句子依然是「生命是純粹的火焰,我們靠我們體內的一個看不見的太陽活著」。
博爾赫斯是一個懷疑主義的幻想家,他甚至能夠在警告我們的時候也迷倒我們:現實太容易塌陷了。我們的個人幻想也許不如特隆那麼複雜,也不如它那麼抽象。然而,博爾赫斯勾勒了一種普遍的傾向,並滿足了「我們為什麼讀」這一基本渴望。
①亦可譯為《小說合集》,是指英譯本博爾赫斯小說集,有別於博爾赫斯的《虛構集》,後者亦可譯為《小說集》。---譯註
②指希臘亞歷山大文學學派或/和哲學學派。---譯註
③特隆是一個幻想世界,但是隨著有關這個幻想世界的概念到處傳播,真實世界也開始出現存在於特隆世界的物品。---譯註
④赫伯特意為卓越的戰士,阿什意為灰燼。---譯註
⑤指英國新教主教喬治·貝克萊(1685-1753)。---譯註
⑥孟菲斯是搖滾歌星「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墓園所在地,故稱為埃爾維斯之鄉。---譯註
人類世界是泥巴,想像的觀念是堆塑泥巴的手。
Harold Bloom先生的導讀已經很到位了。我就加一點點哲學方面的解讀吧。
搬運今天寫的另一個答案哲學系學生如何看待博爾赫斯的作品? - 吳靖怡的回答 的節選:
《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和《環形廢墟》
《特》是我最喜歡的博爾赫斯作品,就是因為它在虛構與現實領域裡走得遊刃有餘。
我在Midd上哲學與文學這節課的時候,教授給我們講過一個真實的段子,說我們學校英語系有一個教授(A),年輕的時候在英國讀博,有一天博爾赫斯訪問他的學校,A就被安排帶著博爾赫斯逛校園。當時博爾赫斯才剛開始在歐洲出名,A就問他你寫過什麼長篇小說(novel)嗎?博爾赫斯說,沒有的,我是一個很懶的人,我只寫短篇小說,但偶爾呢,我會想像一本長篇小說,然後給它寫書評。
在《特》里,博爾赫斯不光想像了好幾本長篇巨著(《烏克巴爾歷史》、《特隆百科全書》),還想像了一整個世界(特隆),更離奇的是,在小說的最後,特隆這個完全想像的世界一點一點地開始滲透進我們的真實世界裡。
博爾赫斯是這麼寫的,有一天,「我」和一個朋友Bioy Casares聊天(這是博爾赫斯一個真實的朋友),朋友說在《英美百科全書》里記載了一個十分神奇的中東國家烏克巴爾(Ugbar),說那裡的人認為鏡子和性交非常可惡,因為他們把人類的數量變多了。這個國家還十分奇特,因為他們的所有文字作品都是關於虛構的世界特隆和奧比斯·特蒂烏斯的。然後「我」發現手上的《英美百科全書》里根本就沒有記載烏克巴爾,Bioy手上的是一個特殊的版本。
他們順藤摸瓜發現了很多關於特隆的秘密:那裡的人不是唯物主義的,而是唯心主義的。他們相信有一個共享的心(collective mind)想像了世界裡的各種東西。除此之外,那個世界的語言也是極其特別的,他們的語言里沒有名詞,只有動詞和形容詞。所以他們的句子變成了這樣:他們不說the moon rises,他們會說it"s mooning(感覺無法翻譯成中文啊,不知道中文譯者怎麼處理的)。後來,「我」和朋友發現烏克巴爾赫特隆都是美國一個秘密組織的成員虛構出來的,但是,博爾赫斯到最後寫到,關於特隆的文字作品在現實社會裡越來越多,大家對特隆的興趣越來越大,大家再也不學法語西班牙語等語言了,特隆的語言變得流行開來,世界正變成特隆。
故事就在這麼一個荒誕不可思議的節點結束了。但小說的內容雖然看起來不可思議,但也並不是與我們如此遙遠。
首先,博爾赫斯提出了一個雙向的迴路:現實世界中的人想像虛構的東西,而虛構的世界也在對現實施加影響,甚至侵蝕現實。特隆這個例子看起來比較不可能實現,但是我們可以換個例子,比如說美國這個國家難道最初不就是在憲法會議上虛構的嗎?而現在,美國憲法這麼一部非物質的東西,對整個美國對運行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
再次,語言也是十分虛構的東西,它除了有杯子,檯燈等我們可以指出(point to)的東西外,它還有很多諸如自由、美等等我們無法指出的東西。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為自由而死?這難到不是語言所起到的極大的影響力嗎?(我覺得這裡和尼採的那篇短文"On Truth and Lies in a Nonmoral Sense"是有一些關係的)
想到這兒,如果我們再去看《環形廢墟》里的那個沒有名字主角想通過做夢來把他的兒子帶到現實世界裡,我們也會覺得那樣的情節並沒有如此的不可思議了吧。
If you don"t want to go in too deeply, despite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 don"t think that it"s extremely hard for people who grew up with movies and cartoons to understand this novel. If you can look at cartoon and see a dog character speaking English, being flexible enough to be transformed into anything he wants, and don"t find it too ridiculous(it"s a cartoon, right?) and if you can look at movie and see how people entering world of dream and construct whateves buildings streets they want, and don"t find it too ridiculous(it"s just a movie, right?), then I think you can take in the novel with ease, too.
I hate to mention it, but you"ve read Three Body Problem right? It described a world, it"s people, it"s tech and it"s ideology without describing how exactly do aliens from 3B look like. Tl?n was done in pretty well the same way, or way better by Borges. Take this thought and soak in the text, and you feel it.
Another key point is this real-world intrusion process. Think of Nazism: how one race suddenly becomes more advanced, and others become inferior? The author didn"t explicitly explain this process, because the text is enough. It"s just like Tl?n people constructing history: we constructed Tl?n. It"s okay if you don"t get it. Just fake it, it"s only way to understand this.... Fake it, the it"s real. Freud: the world was invented five minutes ago; people are with false memory of the past.(not exact words)
OK I know JavaScript way better than English, so what I said above were all wrong
參考殘雪的相關解讀。
推薦閱讀:
※于丹為什麼在中文系中口碑那麼差?
※如何評價北京李子的文章《【質疑】兩首詩暴露楊絳只是個平庸識字婦女》其中對楊絳女士的評價?
※用《水滸傳》風格寫《三國演義》是什麼效果?
※俄國的文學名著是真正的名著嗎?
TAG:小說 | 文學 | 外國文學 | 博爾赫斯JorgeLuisBorges | 拉美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