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黨到底是期待還是反感小說被翻拍成電影?

從小說原著開始喜歡某部作品(如《魔戒》、《霍比特人》、《三體》等)的粉絲會對另一種媒介的重新表達(比如電影,電視劇或者遊戲)表示接受嗎?


如果翻拍在攝影界的水平能趕上甚至超過原著在文學界的水平,那就能接受,否則就不能。
比如《魔戒》的電影製作水平之高絲毫其在影壇的地位絲毫不亞於《魔戒》在奇幻小說中的地位,《活著》雖然個人感覺不如原著,但是其水平也是國產電影頂尖之作,《權利的遊戲》製作水準之高,雖然大家對其時間線的修改略有微詞但還是能夠接受;《小時代》完全國產商業片的製作水準倒也和其原著符合,所以也很少聽見其粉絲對《小時代》電影的批判。
《三體》在各種粉絲心裡依然是封神一般的存在,怎麼著也得達到個《阿凡達》這樣的製作水準才能滿足粉絲的心啊。


很多知友說的很全面了,提點自己的想法。

首先關於「原著黨」這個詞,我認為需要較慎重地對待:看過一部小說,就成了它的原著黨了嗎?或者說,怎麼界定原著黨的範疇呢?大概許多人對於原著小說與改編電影是一種愛屋及烏的關係,容易沉浸在文學世界帶來的想像中而排斥實實在在的視聽體驗;可是或許我們不該將作品的文化衍生當做一種背叛,因不同藝術形式的評判體系也大不相同。不過也許,許多受人偏好的小說確實早已帶來了足夠的藝術感染力,這也是使得其衍生品黯淡失色的原因之一吧。

樓上唐浚峰同學說的很不錯,基本是比較公認的看法了:也即兩種不同藝術形式在各自評價體系里是否處在相當的位置上。《魔戒》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因為原著在幻異文學領域的崇高地位與老三部曲在藝術、製作、工藝等等方面的極高水平是很相稱的。全世界不乏既熱愛托老原著,又熱愛PJ電影的人(比如我)。但是相對的,新三部曲《霍比特人》系列,刨除情懷的原因,在電影綜合水平上確實較之老三部曲而言有一定距離,在電影史的地位遠遠不如老三部曲;而確乎就有更多的「原著黨」批評霍比特人電影系列。這一方面確實有霍比特人三部曲改編本身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水平不足,難以滿足觀眾期待之故。

如果就哈利波特系列這樣的電影而言的話,當然可能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暢銷小說電影化中的電影很大程度上依附於原著而存在。其中原因在於,暢銷小說改編電影很大程度上的受眾是受小說影響的粉絲與粉絲所帶來的輻射;這一部分收益是必然需要出品方考慮的。那麼,原著小說是否適合電影情節改編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魔法石與密室兩本,原著章節寥寥,節點緊湊,是公認七本書中最適合改編電影的兩本,克里斯·哥倫布導演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基本上還是把粉絲的情緒照顧到了。(但是魔法石上映的時候風評確實仍遠遠不如同期的魔戒)但到了導演原創性極高的阿茲卡班囚徒,評價的兩極分化就很重,因為阿方索·卡隆這位奧斯卡導演確實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自我發揮,卻未必能滿足所謂「原著黨」的口味(這裡說句題外話,我自己很喜歡阿茲卡班這部,不過在阿方索揚名立萬之前,身周圍不少人對這一部恨不得食肉寢皮;不過萬有引力之後又時常聽到他們完全相反的論調了,哈哈)。而後的幾部書,內容大大上漲,就更難改編了。

在圈子裡,其實有這麼種說法:最偉大的小說並不最適合改編,較容易改編的是水平中等的小說。一方面來說,偉大小說的地位與水平均難以駕馭,改編電影不容易達到相當的體量。另一方面,在文學領域能稱上「偉大」的作品,其必然包含了許多獨屬於文學的藝術內涵,是無法被改編為視聽藝術的。例如《三體》,雖在文字表達上算不上上乘,也難稱偉大之作,但是獲得雨果獎的這部作品所體現出來的科幻文學內核確實是令人震撼的;而科幻文學的根基有很大一部分建立在想像之上,這種想像伴隨著尺度、變化和超越常識,怎樣用電影表達?三體遊戲、二向箔、「宇宙微波閃爍」,甚至葉文潔決定性的信號發射,怎樣用畫面表達?這是《三體》電影改編所面臨的很大一個問題。

所以說,改編優秀小說而成的優秀電影,必然是經過了屬於電影化的自我更新的。例如《活著》的電影改編,存在著一個視角問題。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小說開頭有一個「我」,碰到了福貴;而後經過福貴的口,再說出作為福貴的「我」的經歷。這樣的文學處理增添了敘事的層次,是強調紀實氣質與年代感的方法,但在電影中直接照搬顯然不可能。但是這種紀實氣質與年代感被電影繼承了,採用了諸如平鋪直敘或色調處理的電影方法。另外,「我」之口在文學中能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動,例如龍二被槍斃的情節,小說中可描述福貴的心理;這點在電影中又是不可能(旁白是最愚蠢的手法),便產生了那個著名的改編——葛優飾演的福貴撒尿的時候聽到槍聲抖了兩抖。

總的來說,從一個電影創作者的角度而言,小說作品永遠是電影創作的寶庫,因為它們能提供優秀的、全面的人物、情節與氣質。然而,電影創作不同於文學創作,對於小說的改編並非照搬,而應是深挖至小說本身的內核,擷取而出,再生髮出屬於電影的外延。

而從一個「原著黨」的角度而言,我認為應謹慎看待電影改編,因為畢竟,我們也不應該為了電影藝術而抹殺文學的魅力,放棄自己的想像。或許可以這麼理解:任何改編電影大約都只是原著世界的一個三次元平行而已;我們可以去觀賞,品味其中的異同與得失,用不同的體系去品評和思索;但切莫把兩者混為一談,用任何一方的思維去輕視甚至攻擊另外一方,這對兩者可能都是一種損害吧。


原著好看時,我是「原著黨」;電影好看時,我是「電影黨」;兩個都好看時,我是「雙飛黨」。

所以,支不支持翻拍,主要看翻拍的水準如何。

譬如題主你提到的《魔戒》系列,我看完電影再看書,除了情節更曲折內容更豐富之外,所有角色的視覺形象都可以無縫代入,毫無違和感。Gollum不就該長這樣么?Gandalf不就該長那樣么?精靈王子究竟有多英俊瀟洒,我自己想像不來,但看過電影就明白了。Frodo按書中的描繪,具有「elvish」般的氣質,但「elvish」如何理解,超出了我所能想像的極限,再看電影里的Frodo,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好的翻拍電影,就是導演把自己對原著更深刻的理解分享給觀眾,用一種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面對這樣的電影,我會毫無猶豫地從「原著黨」飛奔去「雙飛黨」。

當然,還有一類翻拍片,情節和原著大相徑庭,只是借原著的設定舊瓶裝新酒,講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對於這類作品,只要拍得好,我也是支持的——我沒有「唯原著獨尊」的情結。譬如最近大熱的《尋龍訣》,老實說陳坤的氣質和原著中的胡八一差別很大,文藝氣息太重,也憂鬱了許多;至於整部電影,我覺得比起霸唱寫的《鬼吹燈》,倒是更像中國版的《奪寶奇兵》。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給烏爾善導演一個滿分,能把中國元素拍出好萊塢動作片的味道,也算是中國電影史的一個里程碑了,有個文青版的胡八一又何妨?如果有《尋龍訣2》,我一定還去電影院捧場。

因此,只要是好片我都支持,哪怕它只是頂著原著的一個頭銜而已。掛羊頭賣狗肉,或掛狗頭賣羊肉,只要肉夠嫩夠香,我真的不介意……


關鍵取決於誰來拍。

有個很好的例子,《雲圖》。黑客帝國導演負責監製,科幻迷都覺得自己賺到了。最後電影只能說不過不失,但大家也沒有過分苛責製片方。頂多抱怨兩句:「應該讓諾蘭來啊」

一般來說科幻迷都會對小說有個大致的定位,如果是莫名其妙的野雞導演接手,誰都不願意。一個類似的例子是遊戲改編電影。Uwe Boll無論接手什麼作品,都不會有人高興的。

另外,有的小說因為風格/題材/技術水平的緣故,不可能找到夠級別的導演,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投資,所以FANS反對電影化。沙丘的電影,拍的不能算差,但是因為沒有電腦動畫,水平再高也就是那麼回事了,這就是時候未到。

三體,說白了,只要不變天,在大陸誰來拍都一樣。交給外國人,又招不來名導和資金。所以不拍最好。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既希望女兒有個好歸宿,又擔心女兒在婆家受氣是一樣的。你說是期待還是反感?


三體星人發來警告:不要去拍!不要去拍!不要去拍!!!!


應該是既矛盾又期待吧。
舉兩個例子
《安德的遊戲》
作為原著黨,這部小說10年時間裡看了無數遍,每讀一遍的時候小說里的場景都會不斷的進行腦補,然後感嘆,如果能拍成電影就好了,後來果真被拍成電影,激動地去看了場人生第一場首映,看完出來以後一臉茫然,電影節奏太快了,而且太忠於原著,幾乎把所有的重要情節都拍出來了,但是就像流水賬一樣把一部長篇小說壓縮成一部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意猶未盡,而且一點也沒搔到癢處。
另一個例子……
《星河艦隊》
我不說誰特么知道這部電影改編自《星船傘兵》啊摔!


當然期待了——不改編我如何展現原作黨的優越感?


三體改編版估計會會成為電影界的 血獅


啊題主的這個問題有點微妙呢。

比如,首先,怎樣界定原著黨呢?以魔戒為例,看過幾遍魔戒小說的可稱為原著黨嗎?還是說,需要啃掉托老的大部分著作?甚至於精通精靈語?或者,我們按照對原著的態度來界定,堅決維護原著純潔性權威性的才能叫原著黨嗎?又或者,相比電影、動畫等等形式,最喜歡原著的叫原著黨?

不論如何,我相信題主應該也贊同,原著黨是一個由年齡、性別、職業、籍貫、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屬性各不相同,僅在對某一作品的「原著」之愛好上有共同點的人構成的群體,也即是說,這是一個異質性極高的群體,從ls諸位的回答也知道,他們對lz問題的態度很多樣。如果「原著黨」指稱如此龐大的群體,且問題的主幹又顯得如此二元對立,那麼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也註定得不到有價值的答案。

故而,我擅自將題目偷換成「作為原著黨的目前對於小說被翻拍是什麼樣的態度」。

之所以強調目前,是因為我對小說被翻拍的態度,也經歷了不小的變化。


我是《哈利波特》的書迷,從初次閱讀魔法石至今也有十多年,大學之前,每年都至少會把書拿出來翻上一遍,到最後,許多喜歡的段落熟悉得可以背誦下來。這樣,應當說也算是一名原著黨了。有意識地開始看HP系列的電影大約在高中(相比電影上映的時間有點晚,但電影其實一直不是我特別鍾愛的藝術形式),那時我與好友一起抱著電腦看,我一邊看,一邊對她吐槽,這裡不對啊,怎麼那麼重要的情節都改沒了?原著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刪掉了那麼多?我的Sirius為什麼這麼顯老?Lupin為什麼如此健壯?原著的馬爾福哪有這麼蘇?巫師在天上飛來飛去是怎麼回事?國際巫師保密法被吃了嗎?這個角色是從哪裡冒出來的?結尾怎麼變成這德行?看到最後化成一句話——這特么到底是什麼鬼!

總而言之,最初,我對喜歡的小說改編成電影這件事情,基本抱持全盤否定的態度。

我上大學前,第七部完結了,期待小說下一本的心情一時間沒了著落,感覺空蕩蕩的。碰巧電影還在拍、還在上映,於是重又把幾年前被我批得一文不值的前幾部翻出來看,大概是第一陣對「與原著不符」的憤慨淡了下去,觀影的心態平和許多,還是會挑剔,但不再伴隨情緒的起伏,再然後,慢慢咂摸出滋味來,為什麼第五部這裡要這麼改呢?刪掉之後節奏似乎快了許多?讓Filch來掛Umbridge的教育法令有什麼深意?讓McGonagall用完石墩出動後說「我早就想這麼做了」真是可愛極了;Hogwarts保衛戰時那個籠罩整個城堡的銀色護盾雖然純屬電影的發揮,但效果非常好呢——有點遲鈍,但我總算明白電影與小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形式,把文字影像化不是將簡體轉換成繁體那麼簡單。

再後來,不知不覺間,HP系列的電影也變成了我對HP記憶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腦海里會時不時地浮現齣電影中美輪美奐的Hogwarts城堡,會響起Hedwig"s Theme和A Window to the past的樂聲。不知何時起,電影在我心目中成為了原著的補充與延展,雖然我仍然相當不喜歡電影的某些改編,但似乎也並不再覺得膈應了,那些填補了我想像的、誘發了我共鳴的影像,被糅合進以小說為藍本的魔法世界,使文字鮮活起來。人物之間的微妙互動似乎也提供了另一個角色內心解讀的視角。


是以,如今,未拍攝之前,身為原著黨的我對大多翻拍抱持的都是觀望的態度。翻拍作品大概不可能與我的預設影像完全重合,但那似乎並不要緊,因為它提供的,是另一種解讀方式,是對我心中既成觀感的拓展與延伸。

啊,當然,並非沒有條件,改編者的誠意和水準無論如何都該在平均之上,全無尊重可言的商業圈錢產物與粗製濫造胡拼瞎湊的玩意,既然與原著關係並不大,我也無需抱有什麼期待了。


《三體》應該拍成美劇。


主要看電影和原作的契合度,或者說的開一點,是否滿足讀者對原作的設想。

好的作品,比如肖申克的救贖,角色的表現和原作沒有一點違和感,彷彿就是原作里的那個安迪,從小說中走了出來,進了到熒幕里。個人尤其喜歡他在監獄裡廣播音樂那段,主角的沉著和不羈簡直刻到了靈魂里。

這樣的翻拍,原作黨忙著誇都來不及。

(突然發現小時代居然成了一個正面例子。。)

還有一種翻拍,拋開原作本身,以其為框架進行改編。這種改編比較難下定論,主要取決於編劇水平。

而且爭議可能較多。

比較好的例子就是神夏,不會給人一種「怎麼能這麼亂改」的感覺,人物性格貼合原作,劇情既符合現代背景,又處處有原作的影子。我這個小說忘了好多年的人,有時候都會被原作梗美到。這樣的改編在原作黨里還是很有市場的。

而褒貶不一的改編,一般對原著有較大修改,比如寂靜嶺。。

為什麼你把大魔頭變成了個無辜的媽媽?為什麼?

為什麼你把阿萊莎改壞了!

為什麼哈利梅森成了個姑娘?

你告訴我為什麼?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心理。原作黨不太會接受一個角色巨大的改變。

(你邪劍仙是個什麼鬼?!明明重樓一個指頭就按死你好嘛?!裝什麼六界之外?!)

這種改編,如果成品各個方面都過得去,一般會成爭議作,如果是本身就爛。。。

個人覺得比較原則性的是,一定不要動人物的善惡立場,一個角色出現了反轉的話,有一部分人已經不會接受這個改編了。

大聖歸來和大鬧天宮也是很好的對比。

大鬧天宮的硬傷,就是在西遊記深入人心的中國各種徹底顛覆原作設定。

其實拋開背景單純從好萊塢大片的模式來看,這部電影也還是可以一擼,然而在人人看著西遊記長大的天朝,你讓觀眾接受一頭牛干翻了玉帝?

所以希望三體首先忠於原作,嘗試階段,穩妥為妙。而且三體的讀者群太廣,沒必要冒著激怒讀者的風險。老老實實刻畫好每一個人物就已經很成功了。

其次,特效不行的話,先給美國團隊做也不丟人。let"s fvck Fang Chang嘛。(っ?ω?)っ


還是比較喜歡彼得的魔戒的,畢竟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不過也辦法,原著的世界真的太宏大了,電影里確實刪了很多東西也改動了很多東西。


不能一概而論
像《肖申克的救贖》《當幸福來敲門》我覺得都屬於翻拍超越了原著的類型
《朗讀者》《金色夢鄉》的翻拍也非常優秀
《殺死一隻知更鳥》《追風箏的人》都屬於把主線保留了,細節幾乎砍光,很適合沒有看過原著的人去看,所以也還算不錯

但是近幾年吧,翻拍越拍越爛的明顯佔大多數
比如《了不起的蓋茨比》,把一社會諷刺故事改成了純粹的愛情片
《一座城池》,我本來就不太喜歡原著,但是翻拍連原著的水準都沒達到
《挪威的森林》《白鹿原》,爛得無法評論
順便再黑一下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的《致青春》

作為原著黨,我是堅決支持不翻拍的類型!因為現在走心的編劇導演少啊!走心的演員也少啊!然後我還屬於手賤只要翻拍了看過的作品就一定會去看的類型啊!求剁手啊!

其實私心裡我可以理解翻拍這種行為,我唯一的願望是有走心的導演編劇演員團隊出現

BTW,我現在在讀《三體》,呵呵


對於有了一定名氣的原著,翻拍就是對自我愛好的侮辱。對於比較小眾的原著,翻拍就是對自我品味的肯定。


反感

拍出來之後全世界都能來瞎BB情節人物,一副了解得不行的樣子,簡直心塞

原本自家的白菜長的好好的,忽然全村的人都能來拱了的心情……


我們是反感胡亂改編還他媽的美其名曰創新…就比方說《盜墓筆記》 真他媽日了狗了,嗨少什麼鬼,上交給國家又是什麼鬼?


就中國電影目前的水平來說 不希望任何國產科幻作品被翻拍成電影 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貌似有點偏題


期待是一回事,看不看好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我永遠期待自己喜愛的文學作品登上大銀幕,但現實是鮮有如魔戒、HP哪怕尋龍訣般成功的改編。
因此,我期待的改編是:
1情節可以稍有出入但大方向不能改
2不要亂加減角色
3一定要傳遞出原著的思想價值
4原著黨可以不滿意但廣大路人必須滿意
5能收穫一大批電影粉且部分願意深入原著
6票房口碑雙豐收
非常擔心暑期的《三體》。


權力的遊戲是任何人都認為翻拍會更成功的美劇吧,拍電影快點吧。


推薦閱讀:

《三體》中最讓你感動的一句話是什麼?
如果劉慈欣與吳京合作,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如何看待絕大多數人對於三體電影的失望甚至冷嘲熱諷的態度?

TAG:電影 | 三體書籍 | 冰與火之歌書籍 | 影視評論 | 魔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