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寫實繪畫中,物體表面色彩的飽和度應該如何變化?變化的原因是因為什麼?

最近在學習光色,光衰減與色相變化都算弄明白了,但唯獨在飽和度這一塊感覺很混亂。在一些寫實畫家的作品與平時拍攝照片吸色,發現一個普遍規律是,受光面飽和度是較低的,中間調一般是還原物體的固有色。
但是背光面這裡的飽和度變化很奇妙,有的是飽和度會增加,有的是飽和度變低,我堅信V大說的,每一塊色彩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於是乎就去研究了一些光色的混合規律。規律大致是這樣的:光照與物體屬於同類色,飽和度不變或者增加;屬於對比色或者補色,飽和度會變灰;飽和度高的光會給飽和度低的物體染色。
規律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不過有幾點還是不明白:白光下,光照強度與色彩飽和度有啥關係?光線越來越弱的時候,物體固有色的飽和度是怎樣變化的?還有就是死角的飽和度為什麼有的時候很高,有的時候很低?
還有一個軟體上的問題,在HSB取色模塊中,S(飽和度)都是100,但實際上,B值(明度)低的100是沒有B值(明度)高的100飽和高?


灰面接近固有色,受光面飽和度明顯會低

但飽和度是個相對的概念,實際上,如果你想知道背光面的飽和度變化,我建議你去研究成像原理

因為在生活中,背光面,尤其是投影,普遍呈現出低飽和以及低明度的特性,除了個別的特殊情況,比如紅蘋果在白襯布上的投影,在猛烈的自然光以及特定環境下,會有較明顯的高純度的綠色出現

首先,是綠色。暗部和投影呈現的,常常是物體固有色的補色

其次,這不代表其絕對純度很高,顏色純度是在附近的低純度色彩對比下凸顯出來的。

再次,為什麼我建議你去研究成像原理,不好意思上面沒說清楚,我指的是電子成像。

因為這種投影、暗部呈現高純度色彩的情況,常常是經過電子器材的轉換後,在屏幕上呈現出來的情況,現實中這種情況少很多。而你顯然也是主要在研究攝影吧。

另外,特定色彩是在特定明度下呈現出最高飽和度的,比如黃色在明度高的時候,飽和度高,紫色就不同。

這方面的知識,你可以多了解幾套基礎的色彩體系,有些色彩體系就是以純度作為變化線索去整理的,這能夠幫助你理解明度與純度間的關係。

所以這其實不是一個軟體問題。

在最後,建議一下,希望題主除了理論知識的研究之外,也可以嘗試進行一些傳統西方繪畫的訓練,去寫寫生,多去動筆畫一畫,用眼睛去觀察物體,時間長了,很多問題就瞭然了。


瀉藥。
先整理一下之前與題主討論的過程。
————————————————————

如果簡單的考慮飽和度的數值問題,結論就是暗部的飽和度最高
首先要認識到,所謂的飽和度全由漫反射來製造。

那麼,按五大調子來分析,原因如下:
1.高光位置,強光爆掉了所有固有色,鏡面反射強於漫反射
2.灰面位置,與光源的強度有關,隨著光源的加強,鏡面反射弱於漫反射的界限會不斷向明暗交界線壓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隨著光源強度的下降,固有色飽和度是向暗部逼近的

3.明暗交界,如果在沒有環境光影響的情況下,從明暗交界線開始,就應該是純黑色——當然,純黑色是飽和度高的顏色

4.反光:.但是,我們在明暗交界線往往能看到顏色的深淺變化,而非純黑色——這一切都來自於反光——而反光,是複雜的,我一般把反光作為一個弱散光來處理。
這個弱散光,也有著跟光源一樣的性質——反光也有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線,所以它的性質跟前面的分析是一樣的。
但是,反光還涉及到一個反光的顏色問題,在與物體同一顏色的環境光影響下,物體的純度自然會提高。
但如果環境光是別的顏色,那麼如果是小於120度的光,那麼物體受反光影響的位置會變成別的顏色(比如一個放在紅色環境下的檸檬,會顯偏紅色,但純度不一定降低

如果是大於120度的互補光,那麼物體受反光影響的位置會純度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遠大於亮面白光的純度削弱效果)(放在藍色環境下的檸檬,暗部會顯現非常臟暗的灰色)


所以——綜上所述,大的變化上,確實是純度從高光向暗部逐漸加強;但是,從小的方面分析,反光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複雜,有時候暗部的純度會很高,有時候又會變低,又跟主光源的強度有關等等。


此表面散射,有些物體是有透明的性質,當光照射過去,因為本身的透明性質,光穿過會產生散射反彈,亮部和暗部的交接處飽和度會變高。

舉個例子:當有光照過人的皮膚時,亮部和暗部的交接處飽和度會明顯變高,是因為人皮膚下的血液是紅色的,光透過皮膚再透過血液會產生散射反彈,光線越強,飽和度就會越高。

現實中有很多這種例子,繪畫和攝影是更加強調了這種效果,會讓整個畫面顏色更加豐富。

亮部和暗部只有明度變化,當光線作用在物體上發生散射,反彈,折射現象時,則飽和度和色相便發生變化,光線越強,變化越明顯。


瀉藥(^o^)/~
只能回答傳統繪畫問題(水粉畫為例)
至於軟體……實在無能,木有用過%&>_&<%

分析很對哦~~~
假設白光(節能燈那種?)與飽和度的關係么?
那我們不考慮光源的冷暖問題,就不需要討論色彩色相變化了。
應該有一個明度的概念在裡面的。白光+亮部應該飽和度更低了;白光+暗部飽和度也變低了;簡單的說,光強了,哪裡都亮起來了,明度變高,自然飽和度就下降。

那麼光線變弱呢,就是說明度下降了,飽和度通常是變高的。

我們仔細觀察上面的例子,會發現特別暈。
好好的橙色怎麼說變就變好像沒有套路可尋?
比如說,亮部的黃,原圖是接近中黃的樣子吧?變亮後就成了淡黃(檸檬黃)的樣子,變暗就更離譜了,居然是一個黑黑的黃綠色~~~
簡直什麼鬼啊~~~
有時候老師調一個和實物一點都不像的顏色,就那麼……
抹上去了
上去了
去了

寶寶做不到啊~~~
明明不像好嗎?╥﹏╥...
初學的寶寶們,通常就崩潰了,眼睛根本看不見的顏色( ⊙ o ⊙ )啊!
老師是不是在騙我,如果不是,難道我瞎了嗎?(*Φ皿Φ*)

這個時候,你必須吃包辣條冷靜一下。
憋著急,慢慢來,邊畫邊體會,理論加實踐訓練,會好噠(^o^)/~

還有就是死角的飽和度為什麼有的時候很高,有的時候很低?
還有一個軟體上的問題,在HSB取色模塊中,S(飽和度)都是100,但實際上,B值(明度)低的100是沒有B值(明度)高的100飽和高?

呃……後面的問題,我沒搞清楚題主在問什麼○| ̄|_
是屬於軟體繪畫方面的吧?不懂誒。
更多的時候都是靠眼睛和感受,然後畫出來和實物對比效果,需要怎麼改動,慢慢調整就好。
畢竟在繪畫裡面,我們不是相機,是可以人為的對整個畫面做出調整的。O(∩_∩)O

以上回答有很多沒有具體講到的東西,所以是很片面的答案,希望大大們放過我%&>_&<%
謝邀
你這問題太專業了我回答不了
平時都是靠感覺_(:зゝ∠)_


現實中也許有白光,但在你的繪畫中沒有白光。總是要把冷暖定下來的。現實中的白光例如日光燈,室內散光,在我們的繪畫中可能要偏冷一點點。更重要的是繪畫。最後兩段的問題我不知道對畫畫有什麼幫助,我覺得不必糾結,可能你研究透了那倆問題也沒什麼用。我畫畫都靠感受。感受不夠準確再去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單光下 物體飽和度佔三角形那個取色器 橫條的比例是 絕對會降低的 但是實際會受到多光源的影響

所以不能這樣去死記 沒用

我現在的畫法是 暗部是安靜的 亮部是吸引人的 交界處是視覺上的飽和度最高的地方

從感受入手去繪畫才是最正確的 這是我畫的


你問題的描述已經解決了我的問題,十分感謝!


我自己琢磨的,不一定對:
我認為與其去思考哪裡純哪裡灰,不如把思路逆轉過來,從色彩的冷暖入手。
在不考慮反光、次表面散射以及環境色的理想模型下,在暖光下,暖色的物體亮部偏暖——變純,暗部偏冷——變灰,同時冷色物體亮部偏暖——變灰,暗部偏冷——變純;冷光下反過來。當然,同時色相也要有變化。
然後再針對環境光、反光進行處理。
當然色彩無絕對,有些時候為了好看,可以按照自己的審美進行調節。


關於色彩我看了很多CG教育機構的視頻 總體來說是 在高明度的時候亮面飽和度低,暗面高。低明度的時候 亮面飽和度高,暗面飽和度低。 但中間明度就不確定了。


最後第二段的問題:光照強度和色彩飽和度影響,我認為可以這樣思考,記住光是衰減的,而且色彩飽和度是相對的,哪裡受到的光照少,就是光對它的顏色影響最小,那個地方應該是最接近固有色的,其實具體情況很多,但是關鍵就是把光源屬性放在第一位思考,包括冷暖和強度,再根據混色原理判斷飽和度的升降。也不要過度理性到數值,把大致的關係畫對就可以了。畫畫是要整體的。
最後一段的問題:白色和黑色都會起到消色的作用,暗的部分就算飽和度高,也是會給人飽和度低的感覺的,這裡不用糾結那麼多,只需要考慮受什麼光源影響就可以大致推算出來。


明度,是固有色,加入黑或者白來改變,飽和度是固有色加入其它顏色來改變。

物體表現的色彩與光源色、環境色、固有色三者顏色混合而成,我覺的你是忽略了光源色和環境色的重要,首先你要先確定光源色,冷,暖,中?冷暖色,改變了固有色的飽和度,光的強度影響,明度。還有為了給作品帶來空間感,人為的加入遠冷近暖,你可以仔細看一下大師的作品都是一邊偏冷一邊偏暖,讓作品更有空間對比感,因為自然環境下物體,也是有這種視覺感官的。素描用黑白灰在塑造空間感,而彩畫用明暗和冷暖來塑造。

環境色對影響飽和度更多,物體之間相互影響,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所以你很難用一種普遍的規律來適用所有。

在下筆之前要多考慮這些因素,多一些直覺,少一些理性。


推薦閱讀:

色彩空間中的HSL、HSV、HSB有什麼區別?
RGB顏色 三者都是0為黑色而255是白色 為什麼要這樣定義呢?
求解如圖 通過一次切割 把下圖分成兩個相同的形狀?

TAG:顏色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