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庸、古龍、黃易的文字功力的探究。為什麼很多人說金庸文字功底很牛,黃易的文筆很差?

關於金庸、古龍、黃易的文字功力的探究,很多人說金庸文字功底很牛,黃易的文筆很差?為什麼我反覆讀了十幾遍還是感覺不到金庸的高明,乃至他的文字、故事的引人入勝的地方?

一直很糾結,我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註定一輩子無法領會到所謂樸實無華的巔峰文字功力的水準嗎?

下面各貼上三人的小說片段:
金庸:
突然之間,四下里萬籟無聲。少林寺寺內寺外聚集豪士數千之眾,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腳,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約而同的誰都沒有出聲,便有人想說話的,也為這寂靜的氣氛所懾,話到嘴邊都縮了回去。似乎只聽到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出輕柔異常的聲音。令狐衝心中忽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幹甚麼?」

讀後感:
很平常的文字,邏輯無錯誤,讀起來通順自然。
文風感覺是中學生作文的風格,似乎是和普通人差不多的文字功力?又感覺和普通人的文字有點不同。
用心品味,確實能感受到令狐衝心里的滋味。但是畫面感為零,讀了這一段,這眾人狀態和山地樣貌,在我腦海里還是什麼都沒有。

古龍:
無忌也笑了。
如果是在一年前,他一定會大吃一驚,甚至會被嚇得跳起來。
  
現在他卻只不過笑了笑。
  
如果有人想讓你大吃一驚,你對付他最好的法子,就是看著他笑一笑。
因為笑不但可以讓你冷靜鬆弛,想嚇你的那個人看見你居然還能笑得出,說不定反而會被你嚇一跳。
只要你能運用得當,笑也是種很有效的武器。 現在無忌已學會了利用這種武器。
  
令人遺憾的是,這位胖公子對這種武器也同樣精通。
他也在笑。

讀後感: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樣的文字我一下就能沉入進去,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沒有什麼內心描寫,人物描寫。
我能讀出來的只有簡潔,深刻,比金庸那種平實無奇真的吸引人太多。

黃易:
第一段:
當眾人眼光移往峰頂時,在明月當頭的美景中,一幅令他們終生休想有片刻能忘掉的圖
象展呈在壯闊的視野中。
浪翻雲背負著名震天下的覆雨劍,傲立在峰頂一塊虛懸而出的巨岩盡端處,正閑逸地仰
首凝視著天上的明月。
又是惜惜的忌辰了。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那是他們最後一眼看到浪翻雲。

第二段:
厲若海的身子依然挺得筆直,眼中射出無盡的哀傷,看著秋林草野,柔聲道:「這世界是多麽美麗,行烈,你我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你將來若要收徒,收的也必須是孤兒,將我的燎原槍法傳下去。」

風行烈再也忍不住悲痛,眼淚奪眶而出,卻強忍住沒有發出哭聲,厲若海終於再次認作徒兒。
  
  
厲若海背著他嘆道:「到了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如何寂寞,人生的道路是那樣地難走,又是那樣地使人黯然銷魂,生離死別,悲歡哀樂,有誰明白我的苦痛?」

他緩緩探手懷裡,轉過身來時,手上拿著一包用白絲巾裹著的柬西,遞給風行烈,微笑道:「這是師傅買給你的東西。」
  
  

風行烈接過,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串黃里透紅的冰糖葫蘆,抬起頭時,厲若海已轉過身去,背對著他。

風行烈道:「師傅!」
  
  

厲若海寂然不語。
  
  

風行烈全身一震,猿臂一伸,抓著厲若海的肩頭。
  
  

厲若海軟倒在他懷裡,雙目睜而不閉,口鼻呼吸全消,生機已絕。
  
  

一代槍雄,就此辭世!

讀後感:
不得不說黃易的文字如詩如幻,字裡行間那種超塵意境和洒脫玄意,我大概一輩子也模仿不來。
這兩個片段,華麗詞藻比之金庸、古龍多了一些,但用得都很恰當,恰如王勃的滕王閣序。

但由此創造出的畫面感,衝擊力,真的比金庸、古龍要強烈太多。
基本上我一讀,他所描寫的天地景色,人物形象,乃至人物的表情,周圍環境的意境,我一下就能清楚無比地想像出來,成為一幅畫卷一般,美輪美奐,不可勝收。

總結:
黃易的文字功力,想像力,故事好看的程度,都比金庸、古龍要強。

之所以金庸、古龍被稱為兩位不可逾越的宗師。真正的原因是,後人總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創作,自然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就好像愛因斯坦之於牛頓,霍金之於愛因斯坦,當代高中生之於古代的秀才。
雖然後人的成就,掌握的東西越來越高,但名氣、成就不一定比前人大!

淺薄見解,誠心相邀,希望各位指正!


我突然覺得,小時候最先接觸的武俠小說家是金庸先生,是我的一種幸運。

年少血熱,大家都喜歡犀利、煽情、才氣充盈、辭藻華麗,語句像刀劍一樣耀眼,像珍珠碎玉一樣灼灼生輝。九天鷹唳,群雄爭鋒,紫禁之巔的劍客白衣飛動,邁巴赫在雨夜的高架路上浴血賓士。

我們崇拜天才,崇拜行文中狂飆突進的速度感。黃易、溫瑞安、九把刀、江南,甚至唐家三少、南派三叔、天蠶土豆……這個名單可以無限地開下去,直到觸及你對「才學」的那條底線為止。對搏殺的渲染、對命運的思考、對悲劇的創作,年輕的小說家們取悅著同樣年輕的讀者,倚仗的是自己的「才氣」而非才學。

- - -

四邊塵土漫天揚起,飛馬會的強徒四方八面出現。
初時只是一排黑點,轉眼已見到那些手執矛箭的武士。
傳鷹和厲工同時一愕。厲工哈哈一笑道:「敵人最少上千之眾,想是必欲置我們於死地。」
傳鷹一聲長嘯,直衝雲天,一拍背後伴他出生入死的厚背長刀,當先衝去。
厲工緊跟在後,向敵人殺奔而去。
黃色的沙粒,在陽光照耀下,閃爍生輝。
仿如波濤洶湧的黃沙大海。

——黃易《破碎虛空》

- - -

宮本武藏一刀刺出,彷彿將時間之輪給刺穿。
氣勢所至,雨珠凝而不落。
彷彿入了定,烏拉拉屏住呼吸、堪堪側身躲過,長刀在鼻尖上划出一道紅痕,刀尖刺破末端的一顆雨珠。
當真間不容髮。
「釘!」
但武聖的另一刀,卻同時反手下釘,如獸牙般刺穿烏拉拉的大腿。
這樣的距離,對烏拉拉也是一種機會。
「火拳!」
烏拉拉一咬牙,夾帶烈火的正中直拳擊中宮本武藏的胸口。
火拳震動,宮本武藏順勢摔出。
刀離血噴,烏拉拉的大腿骨被刀氣毀碎。

——九把刀《獵命師傳奇》

- - -

路明非靜靜地站在井底,頭髮如瀑布般生長,指間、鼻尖、下頜,身體的每個末端都生出白色的細絲,這些絲把他和整口井連為一體。
根本沒有人擁抱他,路鳴澤彷彿根本就是一個幻象,路明非孤獨地形成了一個繭,繭中傳來戰鼓般的心跳。他生出的細絲把附近的屍體也包裹起來,這些早己沒有呼吸和心跳的人再度睜開了眼睛,赤金色的眼睛!
他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龍化,全身被鱗片覆蓋,雙翼刺破後背血淋淋地展開,一個接一個地懸浮在空中,圍繞著路明非形成的繭,彷彿忠誠的武士,守護著皇帝的蘇醒。
「帶上你的千軍萬馬!雖然最終不免孤身奮戰!」高空中似乎傳來魔鬼的呼聲。

——江南《龍族》

- - -

都很耀眼,都很美麗,都很驚心動魄。

我在此不想討論時代差異,因為踏在前人肩膀上借力和獨自在貧瘠原野上開荒,其難度是不一樣的。但是題主說到這三者的文筆高下,竊以為尚有談論的空間——因為金庸從來不是以文筆取勝的作家,坦白說,也不需要。

一言以蔽之,是大巧若拙四個字。

- - -

古龍先生寫小說,擅長短篇式的連載,在後期作品《楚留香》和《陸小鳳》系列中達到頂峰。這兩部作品其實是披著武俠外衣的懸疑小說,甚至是「社會派」推理作品,討論的是人性深處的悲欣。在這種構思下,古龍特有的、精簡又富含詩意的短句有利於場景渲染和人物刻畫,偏向現代化的遣詞造句也能減弱文本的時代感,而過分細緻的描寫(如具體招式、環境細節)反而失去了必要。

黃易先生的作品我也佩服,但坦白說,他的才氣並非不可超越。除開劇情設計的薄弱,黃易對文筆的控制容易使人厭倦。黃沙大海,沙海上奔行的刀客——畫面感,極其漂亮的畫面感,但題主也正是被無處不在的「畫面感」所慣壞了。這是一種無意義的美學,除了漂亮本身體現不出深層含義。接連不斷的畫面,接連不斷的情感高潮,黃沙大海,彩雲明月,濃烈的情緒灌注多了,難免使人疲倦。「節制勝於放縱」,這是高中語文教材的知識點。

但要真正領悟這六個字,非寫出上百萬字的作品不能做到。文字的加速固然重要,減速才是真正的大家手筆。

而金庸的小說則不同,金庸一出手就是數十萬字的長篇小說,結構複雜,線索交織,人物關係千頭萬緒。在這種具有宏大背景的小說里,最佳的寫作策略是單純敘述事件,不作無謂的展開。用古龍的寫法來實現金庸的構思是行不通的,會造成線索的凌亂;用黃易的寫法更加無法駕馭這種體量,只會使小說全文落到網文水準。

題主認為金庸的文筆「樸實無華」,是正確的。金庸的小說不華麗,極少煽情,行文也沒有速度感。但這恰恰成了金書的一大特點,人物刻畫全用對白、動作描寫構成,不刻意發力,卻更加入木三分。一方面,小說劇情不需要堆砌辭藻即可自然推進;一方面,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的文筆,促成了劇情本身的有力和深刻。

- - -

金庸以報業起家,寫法也是新聞記者的路子。題主如果受過新聞寫作的相關訓練,就應當知道作者極少正面表露自身觀點(評論員除外),而是把觀點寓於敘述當中。一篇優秀的新聞特稿即是最單純的事實陳述,不含有個人褒貶,但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充溢於每一個細節內外。李良榮教授在《新聞學概論》中提到:「在內容上貫徹意見,在形式上隱藏意見。」是個中的評。

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突然之間,四下里萬籟無聲。少林寺寺內寺外聚集豪士數千之眾,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腳,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約而同的誰都沒有出聲,便有人想說話的,也為這寂靜的氣氛所懾,話到嘴邊都縮了回去。似乎只聽到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出輕柔異常的聲音。令狐衝心中忽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幹甚麼?」

在結構上,行文有三處重心:一、強調環境靜寂無聲(用「有人想說話卻無法開口」來襯托氣氛之靜謐);二、雪花落下的聲音;三、令狐沖的心理活動。

「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出輕柔異常的聲音。」

文字樸實,不事雕琢,陳述的乃是最簡單的一個事實。然而世界滿是細節,為何獨要聚焦於雪花落地這一事件?一方面反襯環境靜謐,另一方面,這句話也構成了對文字畫面感的補充,題主說選文缺乏畫面感,實在不敢苟同。從豪士肅立(視覺),到雪花觸地(聽覺),再到令狐沖微妙的心理活動,承接自然,畫面完整。單這一句話就充滿了詩意,乃是這段文字的生花妙筆。

突然之間,天地間再也沒有任何聲息。
山林間豪士肅立,大雪茫茫。

這不是畫面感,什麼是畫面感呢?

金庸沒有寫「孤獨」,可是通篇儘是孤獨。

- - -

古龍是快劍,水銀瀉地、星雨銀河。

金庸是重劍,似拙實巧,大巧不工。

- - -

回想起來,如果我第一個讀的武俠小說家不是金庸,而是古龍,我可能就沉醉在他那種詭奇、高速的語言風格里無法脫身;甚或第一個讀的是黃易等輩,可能就一心追求網文式的華麗、煽情、視覺衝擊,而無力再往更高的風格層次攀登了。

我可能就只知道劍豪雨夜巷戰、邁巴赫浴血狂奔、紅井中的少年孤獨結繭,誠然,那些都是很美的畫面。可是我就不會知道少室山上,三千豪士肅立如林,年輕的劍客聽著雪花落地的微響……他將要英雄救美,他將要名傳天下,可是他孤獨地站著,獃獃地想:從前跟我在一起的那個小師妹,她在幹什麼?

青梅如豆,柳葉似眉。

江湖夜雨,杯酒平生。


情人眼裡出西施,在喜歡郭敬明的讀者眼裡,《幻城》的文字功底完爆曹雪芹都沒問題,何況區區金庸。

不過題主的意思大概是想問這麼多人推崇金庸,那麼他的文字究竟好在哪裡。古龍和黃易我不評論,雖然我認為金庸文字比他們好,但別人不這麼認為也很正常,畢竟貶損容易引來嘴仗,我就只說我覺得金庸文字好在哪裡。很簡單,你把一桌上好的食材,烈火烹油,做成珍饈美味,固然是好廚師;但如果你能用平實簡單的家常材料,做出國宴的口味,那就是頂級廚師了。

就以題主認為是中學生水平的這段話為例,中學生絕對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為什麼?不是說這種描寫、遣詞造句中學生寫不出,而是說在故事發展到這樣一個環節,用這樣一段精鍊平實的文字恰到好處地表達出當時的氣氛、主角的性格和主角複雜的內心情感,中學生想不出來這樣的行文構思,也無法用平實精道的話語寫出來,就如同普通的廚子沒法用豆腐做出猴腦的味道一樣。

這段文字發生在令狐沖為救任盈盈,帶領旁門左道眾人圍攻少林寺,結果正派放了個空城計把他們困在寺里,令狐沖等人準備突圍之前。按照一般的寫作思路,這時候要寫什麼?對女主角的感情?大戰前的豪情萬丈?主角哪怕與全世界為敵也要干翻敵人的氣魄?

對的,如果你這麼寫,然後用辭藻極力渲染,就是(文筆好的)中學生水準了,當年新概念作文大賽裡面有很多得獎作品就是這個路數,文筆華麗得很。

金庸寫了什麼?一個簡單的環境描寫,加上一個簡單的內心獨白,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主角視死亡和危險如無物的瀟洒、主角複雜的情感世界一下子就全部浮現出來了。而這段文字裡面甚至沒有一個字提到緊張、豪邁、瀟洒和主角對初戀的痴情,還給讀者留下了相當大的想像空間。這無疑是高明的文字功力,只不過和如今習慣了刺激爽快的讀者的審美習慣可能不那麼符合,就像喝慣了可樂的人不會覺得清茶好喝一樣。

再想想很多作家尤其是知名的網文作家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渲染方式,和對場景氣氛的描寫手法。如果他們要描寫大戰之前的緊張氣氛、主角的瀟洒豪邁、對初戀的痴情會怎麼寫?和金庸這段文字比起來,是不是很像可樂和清茶?

ps.金庸在新修版《天龍八部》裡面,增加了蕭峰把降龍廿八掌刪減為十八掌,並傳授虛竹的橋段,蕭峰說,這套掌法的關鍵在於「有餘不盡」。刪繁就簡、有餘不盡,金庸的文字其實也是如此,恰到好處而不用力過猛,適當的留白給予讀者想像和回味的空間,大抵金老在增加這一段的時候,把自己寫作的心得化作武功要訣寫了進去。


假如有人模仿金古黃三種風格,寫了三本偽書,我們看見之後大致是如下反應:

看偽金庸:尼瑪這寫的啥破玩意,哪個傻逼寫的還給勞資裝金庸,當我瞎啊?

看偽古龍:乍一看挺像的,多看幾頁怎麼有點不對勁?該不會是假的吧?

看偽黃易:艾瑪黃易出新書了!

剛剛我表弟問我,為毛沒有看到梁羽生?我仔細想了下,好像真的沒怎麼見過梁羽生的偽書,我估計是梁羽生口味太特殊,除了他沒見過誰這樣的,逮著一個天山派往死里寫,正傳外傳前傳後傳不知道寫了多少,偽書媽蛋的根本無從下筆啊,這尼瑪就是官方逼死同人的節奏。

--------------------------------
吃了個飯回來居然有這麼多贊,好開心,繼續胡說八道:
以前玩網遊玩的多,覺得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小說人物,升級加點的方式不一樣:
金庸的人物平均加點,打起來有來有往,戰鬥激烈又好看,但是數據決定實力,越級挑戰不現實。
古龍的人物爆攻爆敏,大家都是高攻小脆皮,誰先摸到對方就算贏了。(通稱瘋狗互咬模式)
梁羽生的人物爆防爆血,打架就是你一下我一下的蹭血,反正也破不了防

----------------------------
抱歉不會引用
評論有高手總結如下:
黃易:虎軀一震,
古龍:嚶嚀一聲,
金庸:身子一軟。


不能更贊同

我好奇了很多年了,誰來給我示範一下,嚶嚀一聲到底是個什麼操作?


本答分兩個部分,可能含有部分個人偏見,但盡量剋制。

利益相關:恨金庸,君生我未生。

2016/6/4 修改答案

評論區許多朋友給了寶貴的意見,我對於古龍先生的見解實在是有失公允~

道歉~鞠躬!

補充評論區兩條見解深刻的評論~

@柯遠林 :

你說古龍寫作動機,是要分階段的。古龍成名前,或者說他的前中期小說,是如你所說極不負責的,為錢而湊字,甚至按行算錢而大量分段,或者寫到一半突然抬價不寫來要挾出版商,但古龍成名後的寫作態度完全變了,古龍後期一直在求新求變,力圖改變傳統武俠套路開闢新的角度,他的求新求變不是限於文筆和情節的,更有對武俠和人性的新的理解。從絕代雙驕到楚留香到李尋歡,再到七種武器,驚魂六記,獵鷹賭局,無不是在追求超脫金庸風格新的寫法,並且不斷地對自己之前的思路做出批判。你可以看看古龍的一些隨筆,能體會到他對武俠小說的深刻思考和獨到理解,並且這種理解是漸進的,不斷發展甚至否定的,可見後期的古龍也是很有追求,很有武俠作家的責任感的,否則也不能以一己之力開創新的風格。所以古龍對待作品的態度,不能簡單以入金庸那般反覆修訂的嚴謹來衡量,而因從他為後人開創的寫作思想來評判。

我上面的評論和題目無關,確實文學功底深厚金庸無人能敵,古龍的文筆卻很好模仿,但仿者只得其形,難得其神,這種神蘊即是古龍對人性,情感和武俠精神的理解是古龍多年來深入思考觀察而得來的,這才是仿寫者和原著的差距,可惜很多人只認為古龍的風格就是文字空靈,情節奇詭,殊不知文筆飄逸者大有,情節奇詭勝古龍者更有,可古龍只有一個 。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 一直很糾結,我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註定一輩子無法領會到所謂樸實無華的巔峰文字功力的水準嗎? 「

答:

①. 因為題主不喜歡金庸先生的文風,對其中的古典韻味不能理解。

②. 受網路小說影響過多,對金庸派的傳統小說有了「隔」。

通過題主在這個問題[哪些文字,只要一讀,就能感覺到作者「格局」很大?]的回答:

修我戰劍,殺上九天;灑我熱血,一往無前;
若我戰死,勿埋我骨;死若星辰,生如朝露;

題主大抵是個比較熱血的年輕人。

您大概閱讀時比較在意個人感受,而不會仔細去探尋作者到底寫了什麼,遑論文字技巧。

可能是我沒有讀過上述句子的原文,「生如朝露」這一句實在晦澀難懂。在我的理解里,朝露和蜉蝣的意思相近,生若蜉蝣,朝生而暮死,好在哪?

「死若星辰,生如朝露。「這兩句原來想表達的意思,是不是相近」生如夏花,死若秋葉「?

總之令人有些困惑,背後的意思禁不起推敲,就像某位答主提到的黃易小說一樣。

金玉在外,敗絮其中。

雖然黃易先生的文字不能稱得上金玉,內里更遠遠不能說是敗絮,但總有那一點表裡不一的意味。

以上這兩點原因都不算什麼,畢竟閱讀是很私人的事。

接下來回答關於金庸和古龍的古典文字功力問題。

先下結論:金庸的古文功底和寫作態度都高於古龍幾個數量級

突然之間,四下里萬籟無聲。少林寺寺內寺外聚集豪士數千之眾,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腳,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約而同的誰都沒有出聲,便有人想說話的,也為這寂靜的氣氛所懾,話到嘴邊都縮了回去。似乎只聽到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出輕柔異常的聲音。令狐衝心中忽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幹甚麼?」

題主,你說「 很平常的文字,邏輯無錯誤,讀起來通順自然。文風感覺是中學生作文的風格,似乎是和普通人差不多的文字功力?又感覺和普通人的文字有點不同。 「

中學生,普通人……

???

一個有著平均作文水平的高中生的文筆可能是這樣的:

突然之間,這片山上,什麼聲音也聽不到了。從五湖四海來的英雄豪傑有上千名,把少林寺里里外外,圍了個水泄不通。從山腳到山腰,連正派人士就有兩三千人,更不要說是看熱鬧的和邪派人士了。山上很寂靜,而這時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眾人心裡都對將要發生的事感到十分不安,這時竟然沒有一個人想說話。

雪落的聲音很輕柔,就像一隻軟軟的羽毛在刮搔著令狐沖的心尖尖,恍惚之中,好像有小師妹又甜又脆的笑聲盈於耳畔,像是春風中的一串銀鈴。

令狐沖遙想著從前與小師妹度過的青春華年,兩心無猜,情濃意厚,到如今,物是人非,事事皆休,不由心裡湧起一陣帶著苦味的酸澀,百感霎時交織錯密,胸中一盪,想道:若那時我再心意明白些,何至於今日?

你看看,你看看,又臭又長,我還可以再戰1w字。

對比一下,金庸好在哪裡?

①. 再顯而易見不過:用詞簡雅。

這一段其實採選的不夠典型,金庸小說里常見的是四字詞,濃縮精鍊,描寫一步到位,長句鮮。這與金庸先生本人出身書香門第有莫大的關係,再讀一段他小說里打鬥的描寫。

鮮於通不讓他說下去,立即撲上貼身疾攻,使的是華山派絕技之一的七十二路「鷹蛇生死搏」。他收攏摺扇,握在右手,露出鑄作蛇頭之形的尖利扇柄,左手使的則是鷹爪功路子;右手蛇頭點打刺戮,左手則是擒拿扭勾,雙手招數截然不同。

這路「鷹蛇生死搏」乃華山派已傳之百餘年惡毒絕技,鷹蛇雙式齊施,蒼鷹夭矯之姿,毒蛇靈動之式,於一式中同時現出,迅捷狠辣,兼而有之。

這種每招每式都如何行進的描寫,十分「古典」,可追溯到水滸傳中,現在很少有人願意這麼勞心廢神了,再有之,現在的讀者看到這一段,也有一部分人是神困力疲,草草跳過。

古龍的行文,好像沒有化過妝的小姑娘,比如速度這一詞,太過現代了。我沒有查過,但金庸應該不會這麼用,這麼一個詞,就足以損壞整篇小說的古典韻味,我猜金庸大概是會說「攻之速極」諸如此類。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白話文的表現力比半文半白總是高的,這可能也是古龍不遮而金庸只願露三分的原因。

②. 場景鋪墊+心理活動,畫意瀟洒,古意盎然,渾然天成,美感絕妙。

這一段的對比是萬人陣前,臨危如履冰。大雪紛紛,令狐衝心里卻忽起萬點柔情。

對比段明顯拖沓,重點不突出,亂七八糟,美感被削弱。廣大中學生可能還不及此。

③. 克制和留白,設置想像空間。

題主舉的例子來看,古龍先生留的白多是情節的留白,比如某主角的練功成神過程。

人物的心理活動他會一筆不漏地寫出來,更有甚之,他有時扮演一個畫外音的角色,而很少見金庸親自下場點明這些話外之音、弦外之響。

因為笑不但可以讓你冷靜鬆弛,想嚇你的那個人看見你居然還能笑得出,說不定反而會被你嚇一跳。
只要你能運用得當,笑也是種很有效的武器。 現在無忌已學會了利用這種武器。

古龍先生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金庸不同,他有獨特的高妙和瀟洒之處。

而金庸永遠不會像我的仿寫那麼粗劣,誰知道令狐沖為什麼忽然想起小師妹了?

④. 野心蓬勃。

金庸不甘於自己的作品不登大雅之堂,刪改不在話下,以至於最後一版,已經有批評家說他在作妖了。

金庸沒有古龍放得開,他內心深處很可能是像史蒂芬金那樣,強烈地拒絕暢銷書小說作家的頭銜。

而古龍,是誰說的他寫文是為了買酒喝的?這一部分的寫作動機,很可能解釋了他文字處理方面的相對隨性。

綜上所述,若撇開格局,情節,思想,只談金庸文字功力,當真是無可置疑。

我是鬼筆少女,詩詞歌賦,Bioscience,只寫乾貨。

喜歡的話點個贊關個注唄。路過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別走呀~(????)??

看我看我看我~

名著停屍間 - 知乎專欄

「五分鐘帶你讀懂百年孤獨,說不清楚,算我輸。」


逛知乎經常看到很多答主的答案高屋建瓴,讓我自慚形穢。但題主這個問題既黑了金又黑了古,還黑了語文課本,還連帶出中國審美教育的任重道遠以及由黃易帶出的起點商業化寫作模式的弊端,實在是大巧若拙大音希聲,讓人不禁嘆為觀止啊


你們啊,把黃易都帶上了,都不帶梁羽生玩。


這麼說吧,能反映人物心理的動作是最難寫的,而抽象的內心戲是最好寫的,經常被用來湊字數。不信各位試試。我寫幾段,給舉個例子。

比如,范進中舉這兩段:
報錄人見了道:「好了,新貴人回來了。」正要擁著他說話,范進三兩步走進屋裡來,見中間報帖已經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 范進不看便罷,看過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

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唬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各位,誰能給這樣的文字續兩段??】

一般人根本寫不出這樣的文字來,他們一般會怎麼寫(湊字數)呢?我來模仿一下大部分網文作者的寫法:

「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

那黑的,是字。不僅是字,還是他范進的大名!
紙上,一筆一畫地寫著、印著,刻著;對,沒錯,就是「范進」兩個字,就是他的名字!他恨不得將這倆字刻進眼睛裡,刻進骨頭裡,融進血液里!
他明顯感覺自己的血沸騰了起來!
不知從何處升騰出一股熱氣,從腳到腿,從腿到腰,從腰到臉。無形的灼灼之火、烈烈之焰,讓他整個人都在燃燒。
燥熱、口渴。
臉是燙的,嘴是乾的。
范進舔了舔嘴唇,又讀了一遍,生怕「范進」兩字被人偷了去。
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

看得時間長了,他感覺「范進」兩字扭來扭去的,不是往東倒,就是往西歪,晃晃悠悠的,像崴了腳,像生了病,像遭了災!
不但不是「范進」兩字,似乎連字都不是了!
定是被人偷了去!

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范進——
他不識字了!
這兩個字,是什麼字?
他只覺得腦中轟隆作響,嘴巴在顫抖。嘴皮子哆嗦了半天,他還是沒能念出這兩個字。
一片空白,腦中依然是一片空白!
難道,是造化弄人,他從此不識字了?

不識字就不識字吧!
他已經中了!還管什麼字不字,書不書的呢!
舉人老爺!舉人老爺是他范進!
范進這名字,就是為舉人而生的!

腦中滿滿都是「舉人」兩字,「范進」兩字淡了去。
再定睛一看,紙上的范進兩字,好好的在那裡呢!
也是,誰敢偷那倆字,他就和誰拚命!
看來,剛才不是「范進」兩字在晃悠,是他范進本人在晃悠。

烘烘熱氣包圍了他。茫茫霧氣也在四面升起。
范進感覺周圍的一切,都在慢慢消失。
周圍人那浮誇的動作,那一張一合的嘴巴。
都消失了!沒有了!
世界上只剩一個范進,還有那「范進」兩字!
中了,他中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腦中,無數白色紙片飛來飛去,上面有黑的字。
那黑字也開始飛來飛去。橫著飛,豎著飛,斜著飛,轉著圈飛;擰在一起,撞在一起!
開始,他還試圖讀出每一個字。
但字們越飛越快,攪動著乾坤。
天旋地轉。
只剩白紙和黑字在混戰。

白的。黑的。黑的。白的。
不斷有屍體倒下。這是一曲浩蕩悲歌!
白與黑融在一起,一縷縷,一片片,一塊塊,一朵朵!
繼而化敵為友,水乳交融,難分難捨!
和了戰,戰了和,戰得酣暢,和得纏綿!

一切色彩慢慢淡去。
世界成了黑和白兩色的!
飛速旋轉的黑,吞了旋轉的白!
如一片光明,慢慢被黑暗所污。
像是自己把無數枝毛筆扔進河裡,黑,緩緩擴散開來,將清溪染為墨溪!
那白,在縮小,縮小,縮小,直至萬劫不復!
只有黑在轉了!
他只覺得喉頭腥甜,眼前一黑。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
黑暗的盡頭,忽然出現了豆大的亮光。
那光越來越大,越來越近,照亮了一片黑沉沉的天。
又不知從哪裡冒出了紅來!
又不知從哪裡摻雜進綠來!
還有那藍,那紫,那各種花色斑駁的圖案!
紅一片,綠一片,在舞動!在旋轉!
在動。都在動!

一切都在動!都在圍著他動!
連山河日月,也俯首稱臣!
他,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他高高地昂起了頭。
他跟著動起來。
他扭動著腰肢。他感覺自己,卸去了沉重的凡軀,身輕如燕!
他在奔跑!奔跑!奔跑!

在這花花綠綠、紅紅紫紫的世界,他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他要擁抱這些色彩!

這一切漸漸小了。
這一切漸漸遠了。
他感覺自己踩在了棉花上,不,雲朵上!
雲朵托舉著他,飛上了天!
他聽見了腳底的風聲,呼呼作響!
他,也有這麼一天!

筆、墨、紙、硯,之、乎、者、也,助我上青雲!
是的,他在天上。他本就不是地上的凡物。
雷鳴戰鼓,日月星辰!
廣闊的天空,任他翱翔!
天上才屬於他!
飛吧!飛吧!飛吧!
他飛起來了!

【誰能給這樣的文字續兩段?來吧來吧不要客氣,大部分人都可以的。】

有的人說寫不出,這是因為沒像當年寫高考議論文一樣受過專門的訓練,沒寫過這種文體。而高考議論文的文體,大家可是練過三年的。

如果練兩個周,大部分人都可以續寫兩段這種風格的文字。

我充當一回司機,帶大家上個車,進入范進的精神世界,找找靈感,先練個幾分鐘。

在范進的精神世界裡,他正興沖沖地騎在雲上,在天上飛!
他傲視一切,彷佛是這個世界的王。
閉上眼想想,腦子裡有這幅景象沒有?
然而,好景不長啊,他馬上就要往下掉了。
閉上眼,想像著自己就是范進,正在天上,馬上就要掉下來了。
想不出不要緊,那就想像著自己馬上要從樓頂上掉下來了,馬上要從樓梯上滾下來了。
然後自己隨便往地上扔個東西,最好是硬幣之類帶響的東西,體會體會「自由落體」的恐懼。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腿有點軟?

想像力好的,可以多腦補一點,腦補一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意境,「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的意境,「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境,等等等等。

下面就可以腦補他下落的過程了,這有N種寫法。閉上眼,看看腦中的畫面動了沒?

比如:
旁邊人的聲聲呼喚,由嘴裡吐出,扭成了一條條鐵鏈。
寒光閃閃,冷冷森森。
鐵鏈一甩,將范進綁住,拉拽!拉拽!拉拽!
范進儘力掙脫,可那鐵鏈,卻越來越緊、越來越緊,勒得他動彈不得、呼吸不得!
范進感覺被人死死地掐住了脖子。
他喘起了粗氣,臉色好似一塊豬肝,紅了,紫了。

比如:
范進暢快淋漓地遊盪在天際,舒展著手腳,舒展著靈魂。
天和地,蒼蒼莽莽,彷佛是為自己而生的。
天地不滅,他亦不滅,並於浩蕩天地間,萬古長存!
他是一隻長了翅膀的鳥兒。
不,不是那尋常的鳥兒,是鯤鵬!
鯤鵬振翅,凜凜生風,威震八方!

他拍了拍自己的翅膀。
翅膀?他何曾有過翅膀?他只有兩條胳膊,不過是尋常血肉之軀,而且瘦骨嶙峋,弱不經風。
他忽然感覺自己很可笑,那拍打翅膀的動作,像極了自己家的老母雞。
對了,他是乘雲直上青天的,要翅膀何用?
等等,雲呢?雲呢?雲呢?沒有雲!
他驚悟,他頹然,他從天際跌落,像一塊被扔進水塘的石頭。

好了,你腦中的畫面動了沒有?
把自己代入范進,想像著百萬甲兵,於胸中而生。想像著這一刻,你不再是一個文弱書生,而是棟樑,是天之驕子,是晚成之大器!

再用人物的心理,配合畫面。

比如,托住范進的雲彩,是不是顏色越來越淡,越來越稀薄,直至慢慢消失了?

比如,是不是有數層黑壓壓的雲擋住了范進的去路?或者,有其他可怕的、威猛的東西擋住了范進的去路?比如,一堆黑壓壓的蝙蝠,對他群起而攻之?

比如,范進是不是一頭撞在了天的盡頭,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都在地上?他摸了摸自己撞得頭破血流的頭,才發現沒有紅色,溫溫熱熱的其實是汗水?

等等等等。

只要你腦中的畫面動了,離寫出來就只差一步了。


論文筆怎麼樣才算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676353/answer/145908290


我們的語文教育不是以寫小說為主要目的,大量《中學生作文選》讓大家誤解了「文筆」這件事。

人們常常以為,「文筆」就是豐富的辭彙量、精準的景物描寫、很多形容詞、排山倒海的情緒、詳細的人物外貌、大格局的視角。

在這個標準下,一些功能性很強的寫作被認為「文筆不好」,因為它們不夠《中學生作文選》。

而一些小說作家想練文筆的時候,會去研究散文、詩歌、性靈小品。

文筆必須為目的服務。

「小說」是關於什麼呢?拋開「思想性」、「社會性」那些你根本不在乎的事不說。小說就是為了寫前所未有的創造性場景,和人物!(其實最主要的是情節,但是情節不會自己產生,是由場景和人物產生的,作者寫好場景和人物,讀者就能讀到情節)

古龍在創造性場景這方面是個石破天驚的天才,所以他已經贏了,我們不在別的方面拿他比較。

讀者最討厭的小說是什麼樣的?主人公腦殘、主角光環、情節帶著人物走、不合邏輯、瑪麗蘇。

這就是因為人物立不住,人物太沒用了,無法在小說創造的場景中給出合理的行為。

金庸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捏人物。金庸造人的能力,每次細想我都是跪著的。

黃易的優點是節奏快,人物過得去,但是人物類型不夠豐富,結果是情節單一化,因為人物對事件的反應比較單一。

金庸的人物,聽別人描述,基本上你就能說出是哪個人。即使是個配角。

即使是個只出場一頁的配角……

(我又跪下了,扶朕起來)

他是怎麼做到的,根本想不出來。

以「塑造人物」為標準,好的文筆是什麼樣的:

1. 視角人物見到的景色、辭彙量符合他的教育程度。在武俠小說里,江湖經常像個大學城,到處都是詩人。金庸敢寫文盲,令狐沖就是個半文盲。

2. 視角人物對場景的感受符合他的性格。

3. 人物對話是有聲音的,讀者能聽到不同的人在說話。黃易在這一點上很努力,最後效果普通,一場戲裡有兩個「草莽英雄」、或兩個女人,對話就混成一團了。黃易寫一群女人的對話,每次都是災難。當然,她們通常是湊在一起嘀嘀咕咕和同一個男人的房事——這是可以容忍的,只是,我很在意那個男人和這些女人行房到底有什麼不同?然而黃易是給不出的,這些女人關上燈一樣,打開燈還是一樣,在小說里就是沒有趣味。

4. 即使是背景和作者相差非常遠的人,行事也基本合理。對那個年代的武俠作家來說,「小女孩」是離他們最遠的人,都寫得很差,所以有「用女主人公等於死」的慣例。金庸寫的小女孩都還不錯,雖然他卡在「少婦」這種角色上,不過別人比他更卡,就顯不出來了。古龍一寫少婦就意淫到停不下來,簡直卡到生活不能自理。

5. 描寫不能拖慢劇情。為什麼有的描寫會拖慢劇情呢?因為不會用簡潔的語言傳達有用信息!光顧著往上堆排比句和形容詞了,表現人物的信息在哪裡?文筆不能為目的服務,就不是文筆,是裝逼。

6. 寫人的層次。金庸寫人並不是天才而已,如果你把金庸後期寫的兩三頁複印下來,把同一個人物的語言、動作用筆畫線,然後只看他的部分。你就會發現,每個人、每個場景里,都獨立存在於自己的小世界!他有一層一層的心理活動、一次一次的心理轉變。如果人物台詞很多,他會有個很規整的邏輯藍圖,而不是作者需要釋放什麼信息,人物就說什麼信息。這不是個技術難點,但是費工夫,連載通俗小說一般不會這麼細緻,因為截稿壓力太大。金庸的小說是下苦工磨出來的。

因為金庸對人物揣摩得很好,他的小說里很少有重複的情緒和場景。而黃易的小說,也是很好看,但是重複的人物和情節太多了。最後就有看戲的感覺,無法融入。因為你知道這些經歷不是獨一無二的。

用心塑造的配角給我們這種感覺:他在自己的世界是主角,今天的武林大會以後,他回去還有整個人生。所以讀者會在乎他的生死,會在乎他對主人公的看法。並且這個世界是真實的,裡面發生的事值得看一看。

-----------------------------------

很多人提到,金庸小說被修訂過多次,拿最終成品出來比較,對其他人不公平。

古龍早逝就不說了,如果說其他人「多修訂幾次不一定比金庸差」……

這就像是說:「我這麼聰明,如果我好好學習,一定是全校第一。」——所以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小說再版的時候為什麼不修訂?因為寫過太多,因為每一部都太長,因為20年後再版怎麼修訂也不會有多少銷量。

歸根究底就是,不夠在乎。就像有些電影下線以後,出DVD以前還要重剪一次,有什麼意義?大錢已經賺完了,你能多賣幾張DVD?就是有人在乎啊!

說好的天道酬勤還算數嗎?把別人的勤奮計入最終結果,就是替天行道。(因為很多時候再勤奮都沒用,所以當勤奮有用的時候,要好好見證並且給予讚揚)


唉,題主你要是在金庸書里隨便截取一段也就算了,偏要挑這段威力無鑄的句子。
三流的寫手,會寫令狐沖一表人才地屹立於兩三千人之前,多麼的意氣風發,可以想像此時令狐的頭仰得恨不得比天高,妥妥的網路小說即視感;
二流的寫手,會寫兩三千人的聲勢是多麼的浩大,山雨欲來城欲摧的氣派;

一流的寫手,才懂得用寂靜無聲的聽覺感受來襯托兩三千人密密麻麻的視覺衝擊;

只有超一流如金庸者,才能讓令狐沖在這般千鈞一髮的對峙之下走了神,「不知道現在小師妹在做什麼。」要知道此行意為救盈盈,令狐沖絕非優柔寡斷之人,但英雄如他,也不免讓自己的思緒有那一瞬的飄忽。
好在哪裡?
首先,在於語言簡練中卻蘊含了多種感官體驗。
其次,這段文字中我們感受不到令狐沖在兩三千人中的領頭地位,他也在眾人之中,武功再高也只是兩三千分之一。
以上兩點,我覺得勤加苦練還是有可能達到的水平。但最後一點,非天縱奇才怕是難以企及了。
那就是對生活達到了毫髮般細緻的體悟,因此抓住了一絲對大腦中瞬息萬變的想法。
多說一點
武俠二字,金庸武寫得精彩,而對俠的領悟更是達到了武俠小說的巔峰。俠是什麼?郭靖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儒俠;楊過為國為民之後,終南山下活死人墓,追求個人絕對自由,這是道俠;蕭峰更是以天下為己任,一死以求天下數年太平,這是頂天立地的佛俠;韋小寶種種行徑為人不齒,但卻比公認的英雄陳近南更成功,這是反俠。
不光是主角們的境界變化,金庸筆下的小人物更是千姿百態,這其實體現了金庸尤其是後期特有的悲天憫人的大智慧。所謂有情皆孽,眾生皆苦。主角們的生活波瀾起伏,每一個混跡江湖刀尖上行走的配角們又何嘗沒有離奇的遭遇呢。比如《鴛鴦刀》就是幾乎都用無名小卒搭建起來的江湖喜劇。


金庸的文字功力很牛,古龍的也不差(中期作品最佳),黃易的作品沒太看過,先暫時不討論。

金庸與古龍、梁羽生乃至黃易相比,遣詞造句上存在著根本的差別,這種差別是五四時期散文和現代散文之間的差別,金庸的用語裡面保留了大量的古語白話,但是用的極其精鍊,恰到好處。古龍、梁羽生乃至黃易的則幾乎很少看到古文的影子,完全是現代用語。

舉例子說明,金庸作品裡我印象很深的兩段描寫,出自《神鵰俠侶》三十二回,金庸寥寥數筆,便把幾年的事情寫的精妙無比又充滿意境

海畔練劍之時,不斷向海船上的歸客打聽南海島中可有一位神尼。但數年中間過千百個舟師海客,竟無半點音訊,便也漸漸絕了念頭,心想不到十六年的期限,終是難與小龍女相會。

  某一日風雨如晦,楊過心有所感,當下腰懸木劍,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跡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加粗的部分都是是古龍等不常用的(我們普通人也不會這麼寫)。金庸的文筆讓我想起余光中,如果你讀余光中的散文,發現兩人的寫法竟驚人的一致。摘選《聽聽那冷雨》一段:台灣濕度很高,最富雲情雨意迷離的情調。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賴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樣睡去。

不同之處在於,余光中的更華麗,金庸的更平實。

金庸的文字初讀很平淡,那是因為他的作品情節太精彩,蓋過了文字,如果你細看,其實每一句都值得品讀。再舉個例子,寫李莫愁與楊過一起照顧小郭襄的:這一笑之下,兩人本來存著的相互戒備之心登時去了大半。李莫愁臉上充滿溫柔之色,口中低聲哼著歌兒,一手輕拍,抱起嬰兒。楊過找些軟草,在樹蔭下一塊大石上做了個窩兒,說道:「你放她在這兒睡罷!」李莫愁忙做個手勢,命他不可大聲驚醒了孩子。楊過伸伸舌頭,做個鬼臉,眼見孩子睡得甚是寧靜,不禁呼了一口長氣,回頭只見兩頭小豹正鑽在母豹懷中吃奶。

四下里花香浮動,和風拂衣,殺氣盡消,人獸相安

梁羽生的文字確實太過平時,無甚出彩之處,古龍的文字前期還有點古意,中期開創了自己的風格,簡潔凝練充滿意境,後期則走的太遠,風格太過。很多時候是有佳句而無佳篇。


題主問的是文筆,那就只談語言。當然這種問題專業性比較強,我也不是專門搞文學研究的,只說一些個人的閱讀感受。

古龍的語言特點是擺在明面上的:單句成段,快速推進,打機鋒,擅渲染氣氛,有些現代詩的味道。所以古龍的文風至少表面上比金庸好模仿。我著重說一下金庸的語言。

金庸的語言我比較贊同嚴家炎的說法:

金庸的語言是傳統小說和新文學的綜合,兼融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又洗鍊,傳神而又優美。但如果仔細考察,金庸語言的基礎仍是新文學,或者說主要得力於新文學的修養。他保持了「五四」新文學語言的新鮮活潑,少了一點歐化,增加了一點淺近的文言,既流暢利索,又古樸有力,類似於沈從文。

這種說法還是抽象,其實奧妙很簡單,就是金庸用詞盡量避免使用連詞,代詞,虛詞。語法句式上多用文言的語法而少用西洋的歐化的語言。以及,金庸自己說的:

我所設法避免的,只是一般太現代化的詞語,如「思考」、「動機」、「問題」、「影響」、「目的」、「廣泛」等等。「所以」用「因此」或「是以」代替,「普通」用「尋常」代替,「速度」用「快慢」代替,「現在」用「現今」、「現下」、「目下」、「眼前」、「此刻」、「方今」代替等等。
有兩種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對話中刪除了含有現代氣息的字眼和觀念,人物的內心語言也是如此。
  第二,改寫了太新文藝腔的、類似外國語文法的句子

題主舉例的幾段文字,古龍黃易讀起來都是有一種翻譯腔,他們是歐化的語言而金庸是古典的語言。我大膽猜測一下,題主如果讀中國古典小說也應該讀不下去。

舉幾個例子來談一下金庸的文字水平。

我覺得最體現金庸文字功底的,是笑傲里桃谷六仙的幾處詭辯,比如下面這一段最為經典:

只聽五怪愈爭愈烈,終於有一人道:「咱們進去瞧瞧,到底這廟供的是什麼臭菩薩。」五人一擁而進。一人大聲叫了起來:「啊哈,你瞧,這裡不明明寫著『楊公再興之神』,這當然是楊再興了。」說話的是桃枝仙。
  桃干仙搔了搔頭,說道:「這裡寫的是『楊公再』,又不是『楊再興』。原來這個楊將軍姓楊,名字叫公再。唔,楊公再,楊公再,好名字啊,好名字。」桃枝仙大怒,大聲道:「這明明是楊再興,你胡說八道,怎麼叫做楊公再?」桃干仙道:「這裡寫的明明是『楊公再』,可不是『楊再興』。」桃根仙道:「那麼『興之神』三個字是什麼意思?」桃葉仙道:「興,就是高興,興之神,是精神很高興的意思。楊公再這姓楊的小子,死了有人供他,精神當然很高興了。」桃干仙道:「很是,很是!」
  桃花仙道:「我說這裡供的是楊七郎,果然不錯,我桃花仙大有先見之明。」桃枝仙怒道:「是楊再興,怎麼是楊七郎了?」桃干仙也怒道:「是楊公再,又怎麼是楊七郎了?」
  桃花仙道:「三哥,楊再興排行第幾?」桃枝仙搖頭道:「我不知道。」桃花仙道:「楊再興排行第七,是楊七郎。二哥,楊公再排行第幾?」桃干仙道:「從前我知道的,現下忘了。」桃花仙道:「我倒記得,他排行也是第七,因此是楊七郎。」桃根仙道:「這神像倘若是楊再興,便不是楊公再;如果是楊公再,便不是楊再興。怎麼又是楊再興,又是楊公再?」桃葉仙道:「大哥你有所不知。這個『再』字,是什麼意思?『再』,便是再來一個之意,一定是兩個人而不是一個,因此既是楊公再,又是楊再興。」餘下四人都道:「此言有理。」

這一段是圍繞「楊公再興之神」這幾個字玩文字遊戲,插科打諢,看似沒什麼文學色彩,實際上很不好寫。說話間既要符合桃谷六仙這樣渾人文盲的身份,又要包含一定的邏輯,讓讀者讀起來並無違和感,進而製造笑料,一般的作家把握不好這樣的文字遊戲。尤其最後的結論:即是楊公再又是楊再興。簡直是神來之筆。


此外,寫作中最難用文字表達的是聲音,聲音是完全抽象的東西,用文字很難具體描述,但金庸很擅長把抽象的聲音具象化,而且還能使其跟人物的性格情感緊密相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僅舉一例:

忽然間耳中傳入幾下幽幽的胡琴聲,琴聲凄涼,似是嘆息,又似哭泣,跟著琴聲顫抖,發出瑟瑟瑟斷續之音,猶如一滴滴小雨落上樹葉。

還有我特別想舉的一個例子:

(蕭峰)怔怔瞧著阿朱的臉,眼淚從他血肉模糊的臉上直滾下來,淚水混和著鮮血,淡紅色的水點,滴在阿朱慘白的臉上,當真是血淚斑斑。

這段極具畫面感的文字,出現了兩個色彩,紅色與白色。金庸用了淡,慘兩個字來形容,一下子就營造出了血淚混合滴到死人臉的畫面,用字非常精鍊準確。


最後一個例子,看兩段寫錢塘潮的文字對比:

第一段是語文課本中《觀潮》的文字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那條白線很快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牆。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

第二段是《書劍恩仇錄》里金庸的描寫

這時潮聲愈響,兩人話聲漸被掩沒,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自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大潮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衝鋒,於金鼓齊鳴中一往無前。
 
…… 
潮水愈近愈快,震撼激射,吞天沃月,一座巨大的水牆直向海塘壓來……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

很明顯,金庸的描寫碾壓語文課本。同樣寫水牆,金庸用「直向海塘壓來」,一下子就給人一種大潮的壓迫感;寫海潮移近,課本用的拉長變粗,金庸寫的是驀然間寒意迫人,調動人的感覺;寫聲音,寫氣勢,金庸用詞之豐富,語句之精鍊,也都是完爆語文課本。


然後談談題主說的如何欣賞樸實無華文字的問題。金庸的語言確實比較「樸實無華」,甚至如果你讀過金庸的散文社論,會覺得文字的華美程度還不如他的小說。


我個人評價好文筆有一個標準,就是流暢度,是否華美不重要,關鍵要流暢,讀起來要順,不會有滯澀的感覺。借用風清揚的話說:


「一切須當順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倘若串不在一起,也就罷了,總之不可有半點勉強。」


閱讀時腦子裡不要想著文筆什麼的,讀著舒服,也就是了。古龍也好,黃易也好,在我看來,文字風格還是有些刻意,斧鑿的痕迹較為明顯。


最後,金庸的語言是有生命力的。所謂生命力,就像古龍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樣,你沒讀過他的書,也知道他說的話。而且,這句話將一直流傳下去。

金庸給我們留下的: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籃球圈有西科東艾北卡南麥;

北喬峰,南慕容,足球圈有北佩佩,南德容;

林丹謝杏芳號稱羽壇神鵰俠侶,以及衍生出來的神經俠侶,神醫俠侶,神奇俠侶等辭彙;

很多巔峰對決,被稱為華山論劍;

巴爾德拉馬,被球迷稱作金毛獅王;

欲練此功必先自宮,堪稱武俠小說流傳最廣的一句話;

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流傳度快趕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了吧;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君不聞平生不識武藤蘭,閱盡AV也枉然!

以及很多武功名字如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乾坤大挪移,吸星大法,凌波微步,六脈神劍等等,流傳過程中其含義已經超出了武功本身

還有……

歡迎補充


謝邀。


先分析下題主為什麼覺得金庸文筆不好呢,是因為——「畫面感為零,讀了這一段,這眾人狀態和山地樣貌,在我腦海里還是什麼都沒有。」(題主原話)


古龍和黃易的文筆我不評論,但是關於金庸的這段,我有些話想說。那就是題主你覺得這段話寫景和寫眾人狀態完全沒有畫面感,那是一點錯也沒有。因為這段就不是寫景和寫眾人的!(重點!)


事實上,令狐衝上少林,是要去救盈盈,而救盈盈,也就意味著要和當今武林的第一名門正派起衝突。讀者關心的點其實就兩個,第一,令狐沖和群豪的武功能不能斗得過少林高僧和他們請來的正派高手。第二,令狐沖在感情上,面對青梅竹馬感情深厚,現在卻移情別戀的岳靈珊,和一個神秘美麗並正邪對立,卻對他捨命相救的任盈盈,該怎麼選擇的問題。


於是,少林風景怎樣,Who cares?


寫作時候的語言要盡量為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服務,這才是我想說的重點。而金庸則在這點上做得很好。

怎麼個好法,我現在給你們看看。《笑傲江湖》第二十六章《圍寺》,上到少林寺,進到大雄寶殿,這時候金庸第一次寫了雪,寫了溫度的寒冷。這是金庸用的第一個「突然之間」,緊接著,令狐沖就想到了——「天寒地凍,不知盈盈身上可有寒衣?」

突然之間,一陣朔風從門中直卷進來,吹得神座前的帷子揚了起來,風勢猛烈,香爐中的香灰飛得滿殿都是。令狐沖步到殿口,只見天上密雲如鉛,北風甚緊,心想:「這早晚便要下大雪了。」心中剛轉過這個念頭,半空已有一片片雪花飄下,又忖:「天寒地凍,不知盈盈身上可有寒衣?少林派人多勢眾,部署又如此周密。咱們這些人都是一勇之夫,要想救盈盈出來,只怕是千難萬難了。」負手背後,在殿前長廊上走來走去,一片片細碎的雪花飄在頭上、臉上、衣上、手上,迅即融化。

這裡寫雪花,體現的是令狐沖對任盈盈的關心和擔憂。


接著,金庸再也沒下筆寫寒冷。直到約3000字後,也就是短短的十幾段文字後,金庸又來了一個「突然之間」,又開始寫雪花,寫寒冷了。這時候,寫的是令狐沖在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幹甚麼了?」

突然之間,四下里萬籟無聲。少林寺寺內寺外聚集豪土數千之眾,少室山自山腰以至山腳,正教中人至少也有二三千人,竟不約而同的誰都沒有出聲,便有人想說話的,也為這寂靜的氣氛所懾,話到嘴邊都縮了回去。似乎只聽到雪花落在樹葉和叢草之上,發出輕柔異常的聲音。令狐衝心中忽想:「小師妹這時候不知在幹甚麼了?」

這裡寫雪花,體現的是令狐沖對岳靈珊難以忘情。


金庸在這裡,不到四千字的篇幅出現了兩個「突然之間」,是巧合嗎?絕對不是。兩次描寫天氣和溫度,渲染環境的寒冷,是為了描寫環境嗎?不是啊!這兩個突然之間,其實體現的是令狐沖對兩個女人的關心,同時也暗示了令狐沖接下來,在兩個女人之間的搖擺


果然,緊接著的第二十七章《三戰》,岳不群就用劍招許諾,只要令狐沖能棄劍投降,就能回歸正派,同時,你不是喜歡岳靈珊嘛,我把她許配給你!結果呢,令狐沖一陣搖擺,差點就想從了,但最後感念盈盈的恩情,還是拒絕了。


前後呼應!

而事實上,我想說,這寫的真的只是令狐沖感情上的搖擺嗎?並不是!其實,少林《三戰》這一章,是《笑傲江湖》里故事轉折的重要節點,也就是在這裡,令狐沖在兩個妹子中做了選擇,同時他的身上也發生了重要的陣營轉變。


在這之前,雖然令狐沖飛揚跳脫,被岳不群逐出門牆,但他總的來說,仍舊是以正派弟子自居的。但在這之後,他就參與到了任我行奪教主的爭鬥中,開始遊走於正邪之間,直到後來任我行野心膨脹,令狐沖才毅然完全回歸正派。


金庸之文筆,勝在結構。大巧若拙,其實厲害是厲害在這裡了。


巧了,金古黃我還都沉迷過。金古自不必說,一部不落,黃易的看過星際浪子、破碎虛空、大唐雙龍傳和尋秦記。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小說家裡,一流作家寫世界,二流作家寫人物,三流作家寫故事。

我無意評價金古黃三位大師的高低優劣,僅說我自己的體會。

金庸的作品喜歡把人物放在整個世界裡,世界始終是世界,人的命運卻各不相同。比如倚天屠龍記里,「襄陽失陷,郭大俠夫婦雙雙殉難」。寥寥數語,蓋世英雄在滾滾時代大潮下的無力感,躍然紙上,令人潸然淚下。金庸作品,時代感磅礴。能寫世界的,武俠作家僅此一人。

古龍先生的作品雖多,人物卻總是那幾個。一部絕代雙驕,可以看到古龍作品裡幾乎所有的人物。古龍先生非常擅長描寫人物,但是大概由於其個人經歷,他只擅長寫某幾種人物。按照DD規則,古龍作品裡最出彩的是混亂善良,比如江小魚,而最不出彩的就是守序善良,比如花無缺。這大概是古龍先生的短板。而且,自始至終他都沒有突破這個短板。除此之外,古龍先生堪稱完美。

黃易先生的文字,很有畫面感。我猜測黃易先生在創作過程中採取如下流程:先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個場景,一幅畫,然後採取近乎白描的手法將其描繪出來。這樣做的後果之一就是黃易作品,文字上存在一些冗餘感。也就是想要極盡詳細地描述清楚,反而失了精鍊。

黃易作品的長處在於故事結構極其精巧嚴謹,邏輯非常完整,內容獵奇香艷。

讀金庸,一書在手,掩卷淚流滿面。
讀古龍,閉目沉思,唯有一聲嘆息。
讀黃易,挑燈夜戰,不覺天已大亮。


我讀金庸的作品總是感嘆,金庸寫小說就像是讀到博士說相聲——可惜了。這麼大的能耐寫小說真是浪費……

我這麼說吧,金庸寫的才是中文。其他二位或多或少有點兒歐化中文的意思。關注一下句子結構能發現。


在龍珠布歐篇里,一群已經可以炸地球十次八次的怪獸跑去參加天下第一武道會,武道會的預選是打一個拳擊機,測臂力,結果這群怪獸緊張的滿頭大汗,謹慎的控制力道來把自己的數據控制在比較像正常人。

力量不是自己修鍊來的的18號一拳錘出了700多分,然後謹慎的摸了一下還是打出了200+分,而實際戰鬥力最強的悟空打出了他們這群人中的最低分。

為什麼吶?

因為力量這種東西不是越大越好的,就像是文筆這東西不是華麗詞語用得越多越好的,悟空的力道控制的最好,所以能把分壓到最低。古龍就像貝吉塔,懶得管你雞毛蒜皮,感覺到了,直接一拳干到你心裡。而金庸就像是悟空了,看起來平平常常,展現出來的卻是精準至極的底蘊和文字掌控力。你覺得那只是平鋪直敘,實際上這其中的每一個字都恰到好處,體現出來的是一種紮實的基本功。


本來看到這個問題我是想一笑而過的,畢竟這種東西是很私人的東西,境界不到再說多也是無益,畢竟我小學的時候還認為郭敬明的文字極世間詞藻之華麗呢。但是隨便拉了下來,我看到了這個「後人總是站在前人基礎上創作,自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如愛因斯坦之於牛頓,比如霍金之於愛因斯坦。」

我整個人都懵了,霍金什麼時候青出於愛因斯坦了?????
就這一句話,我就敢肯定題主一定不是物理專業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大家心中一個炒作起來的非主流理論物理學家居然還能比肩愛因斯坦了?????

但既然回答了 我就貼一段金庸的文字來說明金庸的水平吧。

林中滿地泥濘,草叢上都是水珠。段譽放眼四顧,空蕩蕩地竟無一個人影,叫道:「王姑娘,這裡沒人。」王語嫣走進林來,說道:「他們果然走了。咱們到無錫城裡去探探消息罷。」段譽道:「很好。」想起又可和她並騎而行,多走一段路,心下大是歡喜,臉上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王語嫣奇道:「是我說錯了么?」段譽忙道:「沒有。咱們這就到無錫城裡去。」王語嫣道:「那你為什麼好笑?」段譽轉開了頭,不敢向她正視,微笑道:「我有時會傻裡傻氣的瞎笑,你不用理會。」王語嫣想想好笑,咯的一聲,也笑了出來。這麼一來,段譽更忍不住哈哈大笑。


簡簡單單一段,說盡了暗戀。而這樣的題主所認為的無聲處,卻恰恰是無數人心中的驚雷。


說金庸沒有金句的都是沒好好看過金庸的。

隨便舉幾個例子金庸的金句。

舊版《倚天屠龍記》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那個明慧瀟洒的少女,可是,那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張三丰年少時曾與郭襄有一面之緣,便是這一面,只怕張三丰心中已情根深種。「明慧瀟洒」,四個字就讓讀者眼前浮現當年少室山小徑上,騎著青驢遊歷天下的少女。這不是最牛逼的,最牛逼的是金庸剛讓我們沉浸到那副美好畫面中,嘴角微微上揚不到半秒,又猝不及防地將我們拉進「物是人非」的傷感之中。

如果這樣寫:「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那個明慧瀟洒的少女,只是斯人已逝」或者更俗一點:「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那個明慧瀟洒的少女,但她已經過世多年了」,那境界就低太多了。「可是,那已經是一百年前的事了」,看似平淡的一句話牛逼在哪裡?牛逼在張三丰心中只有那個少女,沒有紅顏老去的郭襄,即使一百年來緣慳一面,可是他卻沒有絲毫忘記一百年前的那個少女。這既符合實際情況,又給讀者以美感。只不過已經過去百年了,郭襄早已香消玉殞,不言而明的感傷讓人唏噓不已。我看到這句時,心中一慟,悵然若失,久久不能自拔

《倚天屠龍記》

「趙敏向范遙道:「苦大師,人家要對我動手,你幫不幫我?」范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趙敏道:「我偏要勉強。」

金庸極少用過多的辭藻去刻畫人物的說話神態,不願去多費筆墨,他似乎堅信人物性格是通過言行來凸顯。「我偏要勉強。」只五個字,而且都是常用字,但組合到一起,再放到這個情節中去,從趙敏口中說出來,就成了點睛之筆。一個敢愛敢恨的郡主形象就躍然紙上。

再看題主提到的這段也是相當經典,如果沒記錯應該是令狐衝去救任盈盈的時候。

令狐沖率領群雄上上少室山救魔教聖女,正邪之戰一觸即發,盈盈能否救出?群雄能否全身而退?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令狐衝心中忽然閃過一個毫不相干的念頭:「不知道小師妹這時候在做什麼。」多麼荒誕的反差啊!在那一刻,令狐沖對鳥鳴蟲叫充耳不聞,對劍拔弩張的氛圍視而不見,沒有群雄,沒有五嶽劍派,甚至也沒有任盈盈,只有他的小師妹。雖然他深愛任盈盈,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是心中自始至終都有一個角落留給他的小師妹。小師妹是流淌在血液里,浸透在骨髓中,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蹦出來。如果是一般的作家,恐怕會竭盡全力去描繪雙方對峙的緊張,絕不敢加入「不知道小師妹這時候在做什麼」這段,也沒有這樣的巧思去寫出這神來之筆。

金庸筆力精妙,看似樸實無華,實則精華內斂,大巧不工,拈花摘葉皆可為劍。最平凡最簡單的字,他也可以讓你深身陷其中。金庸的文字功底深厚不言而喻,只是這文字之外,布局情節的精巧心思,那更是一般的小說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題主你還覺得金老是初中水平嗎?

貼一段我自己以楊康為主人公視角寫的片段。看看什麼才是初中生水平:

「康兒!你這幾招怎恁地歹毒,哪有半分我全真教劍法的光明磊落!」

完顏康心裡卻不以為然,都是殺人,何來光明正大陰險毒辣之分?心中又暗自揣度丘梅兩位師傅到底誰更勝一籌。只覺丘師傅劍法剛正有餘狠辣不足,真要捉對廝殺,未必能贏梅師傅。

是夜,完顏康仍舊潛入後花園尋梅超風。梅超風正念及已死的陳玄風,怔怔流下淚來。聽得完顏康腳步,趕忙拭乾眼淚。完顏康看得真切,忙問師傅為何傷懷。

梅超風對完顏康甚視如己出,遂不再隱瞞,將如何遇到南七怪與郭靖等來龍去脈都說與完顏康聽,說到陳玄風被郭靖所殺時,不禁咬牙切齒。

完顏康也不禁大為動容,聽到要緊處,握住梅超風的手,道「師傅放心,待徒兒武藝小成,定取那郭靖和江南七怪的人頭,不負師傅授業之恩。」

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不似作偽,梅超風又喜又憂,喜的是自己喪夫眼盲,飄零江湖,終究還是收了個知恩圖報的乖巧徒兒;憂的是以自己的武功面對江南七怪和郭靖也不敢言勝,完顏康根基尚淺,恐怕更不是對手。又轉念一想,完顏康天資聰穎,修習九陰真經說不定能突破自己的境界,報仇也非不可期。

完顏康心中卻是另一番思緒,他雖得完顏洪烈喜愛,但完顏洪烈政務纏身,少有時間陪他;母子雖情深,但母親柔弱,不喜舞刀弄棒;丘師傅平日里不苟言笑,對他要求甚嚴;機緣之下,得了梅超風這個師傅,二人竟是十分投契,又聽聞梅超風喪夫,念及她雙眼已盲,這報仇的重擔自己是定要一肩擔當了。

這之後數月,完顏康白天跟著丘處機練習全真武功,夜裡便偷入後花園跟梅超風修習九陰白骨爪。因丘處機與完顏康脾性全不對路,全真武功練起來進步緩慢;而梅超風悉心教授,完顏康用功修鍊,這九陰白骨爪倒是精進神速了。

這一日丘處機外出辦事,便准了完顏康一天假期。完顏康只覺好些日子不曾出門。便帶著十幾個僕從外出遊玩。

行至街口,只見前面百姓圍得水泄不通,顯是有熱鬧可瞧。完顏康畢竟少年心性,打馬上前,只見眾人圍著一個擂台,上有一個老漢和一個少女,檯子上立一面錦旗,上書「比武招親」。再定睛看那少女,十七八歲年紀,明眸皓齒,臉上雖有幾分風塵之色,卻難掩秀麗。

完顏康久在王府,對江湖事卻頗為好奇,生平第一次見擺擂台「比武招親」,有心試試近來武功進展,便下馬走上台來。

台上老漢走上前來抱拳道「公子有何指教?」完顏康道「比武規矩如何?」老漢說了一遍。完顏康一聽比勝了便要娶那少女,不禁一怔,心想「是了,人家寫了比武招親,我只想著比武,卻忘了招親之事。倘若贏得一招半式,我豈不要娶這姑娘?」當下甚是躊躇。便又問「你們比武招親多久時日了?」老漢答道「已有半年。」完顏康一聽,心想「半年都沒有人勝她,想來她武功不弱」,反倒激起他好勝之心,全然忘記剛才的顧慮,道「那我來試試。」

完顏康緩步走到台中央,擺了個起手式,道「點到為止,姑娘請!」那少女道「公子請!」

完顏康輕抖衣袖,一掌便往少女肩頭拍去,因不知對方功底,所以只使上了五分力道,繞是如此,那少女也是堪堪躲過這掌。完顏康心中稱奇「為何這少女半年未曾輸過,武功卻不甚高強?」

完顏康求勝心切,不願纏鬥,左足點地,跟上去又是一掌,這一掌使出七成功力。那少女果然接不住,退到台邊,眼看便要掉下台去。

完顏康忙伸手接住那少女腰肢,只見她臉色緋紅,眼波流轉,比適才遠觀更多了幾分秀美,完顏康一時竟看得痴了。直到台下爆出「娶了她」的起鬨聲,完顏康才回過神來,放開那少女,心中後悔不已「我只顧著求勝,這下要娶這姑娘卻如何是好?回去少不了要被母親一頓教訓。」

只見那老漢抱拳笑到「小老兒名叫穆易,這是小女穆念慈,公子武功高強,咱們認輸啦。」

完顏康更不答話,便要下台。

穆易伸手攔住完顏康,道「公子既贏了念慈,就要娶她,難道就想賴賬不成?」

完顏康自知理虧,只好硬著頭皮甩開穆易胳膊,就要上馬離去。

穆易大怒,一掌便往完顏康背上拍去。

完顏康急著離去,又惱這老兒背後偷襲,轉身就使出九陰白骨爪。穆易大叫一聲,便往後退去,穆念慈見老父受傷,急忙上前扶住,只見穆易雙掌各有五個窟窿,鮮血淋漓。完顏康見穆易受傷甚重,念及自己理虧在前,不由心中不忍,卻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圍觀人群中跳出一個土裡土氣的黝黑少年,指著完顏康大罵「你這人太可惡了,比武招親贏了就跑,還把這位老人家傷成這樣!你今天要是不娶這位姑娘,再將這位老人家送去好好療傷,我就不讓你走!」

這黝黑少年口音甚怪,不像京城人。一番話說得完顏康又好氣又好笑。

完顏康取出一包銀子,遞與穆念慈,穆念慈怒目瞪視,並不接過。完顏康嘆了口氣,將銀子放在地上,道「今日是我失禮,實在抱歉了,這些銀子就算給穆大叔的醫藥費吧。」抱了個拳,轉身就要上馬。

不料那黝黑少年攔住完顏康去路,道「你別想走,除非你答應娶她!」

完顏康眉頭一皺,只覺這少年胡攪蠻纏,不可理喻,只是剛才傷了穆易已非本心,委實不願再出手傷這少年。


要批評金庸文筆不佳不難,因為他十五部長短中篇里,確有不佳之處。但是題主引的這段,恰恰是很多人認為上佳的片段。

就不管具體遣詞造句了,至少我覺得一百個作家來寫這一段場景,有九十九個不會寫令狐沖在這當口突然想起小師妹。

只有一個會這麼寫。(往深里想,這一筆不是故意破格,而是順理成章)

他就是金庸。

文筆不只是字句,文筆是需要想像力、閱歷、經歷支撐的。


——西漢的時候兩位賦家枚乘和司馬相如作賦,枚乘下筆千言,司馬相如磨磨唧唧,交出來的作品是司馬相如優於枚乘。
但如果限時作文,司馬相如連草稿都沒來得及寫好,枚乘就交卷了。

假如金庸現在推出的還是連載版本,那麼古龍和金庸的文字功底高下立見。

假如古龍後期也能重修自己的作品,把那些代筆的,敷衍的改掉,認認真真修改好……——雖然這絕不可能,男人的一生應該瀟洒,磊落,這種磨磨唧唧的事,古龍才不會去做呢。

最早的時候,金庸和古龍一樣,乃是靠文字謀生的人,這時候他們的任務重,創作量大,所以只看初稿的話,古龍的語言組織能力比金庸強,比金庸快,有人認為這是古龍的天賦,可你如果看過他最早的作品——蒼穹神劍,你一定不會相信這是古龍的作品,因為這部小說根本就是垃圾。

金庸最早的作品《書劍恩仇錄》,就已經有相當標準的文字功底了——當然,算不上強,說白了也就是普通作家的水準。

如果從金庸和古龍的作品時間線上一部部去看,我們會發現,他們兩人都在進步,都在飛快地提升,改變,研究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金庸戲路寬,但不夠極致,對人物描寫仍然處於浪漫主義時代,而筆法寫實厚重,細膩。從新修版的刪繁就簡來看,金庸將自己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感悟逐步加入其中,也就有了讀者不能理解的王語嫣再尋慕容復,段譽坐擁雙美的新天龍。

古龍戲路窄,但走到極致,對人物描寫進入現實主義時代,但筆法卻很浪漫,輕盈。這是他天賦所在,也是他後期博覽群書學回來的,但他戲路窄是硬傷,後來終於江郎才盡,再也突破不了,創新不出。

溫瑞安接班後總算開闢了新道路,但卻跑偏了。

到了黃易這,一切終於結束了,因為黃易徹底未能繼承金古梁三位打下的江山。
黃易是有創意的,劇情設定也不錯,也有豐富的知識量和閱讀量——但他真的沒天分,也沒深入地研究。作為代表作的尋秦記,覆雨翻雲,大唐雙龍這幾部作品完全不具備所謂閱讀價值,跟網文一樣純粹是一時爽的爽文。

所以討論金古二位的帖子天天有,因為不管你怎麼吹金捧古,你都不能說他倆誰文筆好文筆不好——如果你非要說文字功底,那也得把兩人最優秀最精彩的作品拿出來對比吧?

但是你非要把黃老爺子拉進來,就有點過分了,有點沒常識啊。


其實大可以用金庸小說中獨孤求敗的那幾種境界來回答。
黃師是紫薇軟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
古龍是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金庸是腐朽木劍,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就題主列舉的這些為例,黃易詞藻華麗,的確很吸引人,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也是我非常喜歡的結局。但放到全書來看,這些驚艷的句子也不多。用他最好的幾句話對比,的確不合適。
古龍這一段正如題主所說,沒有什麼華麗辭藻,但就是給人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我覺得這種不依靠辭藻的文筆要更勝一籌。
至於金庸,句子平淡,卻是非常具有古典氣息高度凝鍊的白話文,古色古香。沒有一定功底是寫不出來的。我們可以發現,金庸少有金句,也很難從文章中找出令人稱道的隻言片語。但文章整體渾然一體,往往絢爛於最平淡之處。我覺得這種文筆是最高明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白先勇?
為何年輕一代研究紅樓夢幾乎只知周汝昌劉心武,卻忽視了其他的紅學大家?
你寫過哪些比較驚艷的情書?
福克納是否被過譽了?
如何用武俠文風來表白?

TAG:文學 | 武俠 | 金庸 | 古龍 | 黃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