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連環拒」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過申請或者工作經驗的人,收到一封拒絕函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又是如何從這個拒信中走出來的呢?
既然大家都放了自己的情況,不如也放一下申請的背景,也好為後人提供一些線索。
看上面很多人的回答,我彷彿看到了自己過去的影子。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cs的申請競爭門檻(尤其是phd)早就水漲船高了。原因有很多,包括國內科研水平的提升、美本競爭者的加入等。現在對於top30學校的phd申請,如果你來自decent的國內本科學校(復交浙科等)的名實驗室、gpa系裡前20%、有國外暑研或msra實習、實驗室老闆強推,但沒有一作頂會的paper,恭喜你,你屬於申請者中平均偏下水平。
比如以前用來額外加分的暑期科研,現在早成了中介熟知的套路,國內Top5級別的本科自費出去給實驗室幹活有一大堆,對於美帝cs專排top20的很多學校,倒貼都未必願意要(有ucla的老闆直接在主頁里針對這種類型的申請做了嚴厲的回復)。事實上如果真的對研究感興趣,在本校top的實驗室認認真真干幾年活出paper比什麼都強,即使沒有來得及發表,也能得到老闆誠心的直推(我知道國外個別實驗室被稱為清華上交保研班)。或者msra實習這樣的背景,在10年前是一個非常強的能力象徵(只收各系前幾名),而今天時過境遷,已經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資歷了。
我並不是讓大家反其道而行之(除去你自己想像的光環,這些經歷還是對個人成長非常有用的!),而是希望某些本科申請者意識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你憑什麼以為自己是strong phd applicant?不要被不知真相的學弟學妹們幾聲大神捧殺了,大神並不需要守著郵箱來知道自己最後的申請結果!
再次給出我給一些學弟們的申請建議,當然,我發現這些建議從不會被認真的採納:
1. 絕對不要全phd申請。永遠給自己留一些真正的safe school的ms項目,而且我說的不算那些一些據說可以轉ms的phd項目。phd申請的變數太多了,我自己當時身邊有遇到絕對qualify但是老闆今年沒funding的,還有臨時殺出一個看資歷還以為是faculty申請的把他擠下去的(你說這種人出來和小朋友玩幹嘛),還有老闆很想招但是committee里有異議的。
事實上safe school每年也在變,以前哥大還是保底校,這兩年形勢又看不清了。
2. 正確評估自己的實力。雖然我知道國人對brand很重視,尤其是有些以大神身份自居的,極擔心到最後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土學校打臉。許多人寧可去cmu的一個鬼知道什麼項目,也不願意去一個top20學校正兒八經的cs項目。有時我看到很多學弟的選校列表,我簡直會笑出聲來。讓我幫忙修改的話我會直接把最上面90%的學校劃掉,留下一些好好經營還有所希望的學校。事實上phd申請的許多人,最後去的學校是你在進入大學前從未聽說過的,但這不妨礙你作出自己的成績。
3. 語言成績必須過線。有些申請者托福都還沒到100,還認為自己有國外老闆的推薦信,而且是phd申請沒人會看,這是完全錯誤的認識。你這樣背景的一抓一大把,憑什麼要你一個不過線的?再次重申,語言成績過線是起碼的要求(應評論要求,四大這條可以大大弱化,四大以下自己掂量著吧)。
4. 選校一定要拉開層次。大家都知道按照「衝刺校,主申校,保底校」來申,但是我覺得有些人好像和我理解的意思不同。衝刺校是你起碼有50%機率能上的學校,也就是說你剛好站在門檻上,滑進滑出需要一點運氣的意思。結果變成了許多人的許願池,上來就先把四大都填一遍,美其名曰「彩票校」,其實還是覺得自己實力不錯,心裡想僥倖一下。還申了一堆藤校(哥大耶魯之類的),覺得排名也是20名,當然是去藤校有面子啊。大爺你知道藤校是有自己逼格的好嗎,就沖著大家的ivy情結,也得把bar拉高了。不信你怎麼不試UMD呢?結果看下來整個選校名單幾乎都是這些玩意,最後再不情願的加幾個osu之類的。說起來自己還覺得我申了很多學校啊。我看以後申請最好也量化估分,省得很多人拿著一本分數拚命在浙大以上的學校里填。如果你真的按照概率合理選校(50%,80%,95%),每個層次兩三所也就夠了。一般phd一個方向里不會有太多選擇。
5. 老闆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最理想的當然是老闆資歷又老又還在學術界活躍的(這種一般是top10里的老白男)。但是大多數人最後不得不在功成名就清心寡欲的名老闆,和初出茅廬的毛頭ap中選擇。這裡我建議,如果去tenure的老闆那,也最好找一個人比較「簡單」,沒有太多想法的。cs里不少老闆是自己創業的,這絕對是一條紅線,公司都管不過來,你怎麼能指望和你琢磨著幫你發paper畢業呢?很多剛讀phd的不會聽,覺得phd本來就是自己鑽研,何況之前也有很多學生survive了。我要說兩點:1.之前學生survive下來的是倖存者偏差,你永遠不知道這個老闆帶過多少學生,有多少人是上了他的主頁又下來的。他們的職業生涯有人在乎嗎?2.人是會變的,而且不一定在tenure前後。一個曾經瘋狂發paper的老闆,不代表他的興趣會永遠在學術上。作為一個phd,你首先想的應該是我能不能畢業?其次再是畢業後利用老闆的資源人脈發展。想辦法多和組裡的人接觸,把心窩掏出來問,確保你找的是一個在乎你的老闆。他的學生大概率不會說他老闆的壞話,但是如果說的好話都不是重點,你還是自求多福吧。
==================================
再多說一點關於強推的事。
很多人問既然如此,phd申請如何定位。這個問題看似有很多作用因素,publication、申請年景,甚至性別等(毫不誇張的講,女生在cs phd申請中的優勢等於自帶一篇一作頂會,同背景的男女同學申請,學校可以拉開整整一個檔次),還有一封強推這樣可以毫無作用也可以逆天改命這樣的條件。
其實這個問題有一個現成的答案,那就是問你的推薦人。
首先在找推薦人的時候就要記住一個原則,宜親不宜貴。提交推薦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涉及大量的交涉,還有學校方後期的返問(直接找你的推薦人詢問),需要你和推薦人保持長期熟悉的關係才行。有一些本科生在國外參加暑期實習,但全程跟著老闆手下的phd幹活,和老闆的直接交流很少。如果是這樣你就不要對這封推薦信抱太大希望了。很多人會認為一個一個big name會給自己的簡歷大大加分,而事實上一封來自big name的light推薦信是有害的!
我建議所有phd申請者在要求推薦信時,開誠布公的和你的推薦人談一次,提綱如下:
1. 您是否願意給我寫一封強推薦信?
強調強推薦信,如果對方有難色,及時撤退,事實上對方誠實表達自己的評價是一件好事,比讓你錯估形勢好的多
2. 您如何評價我的工作?
這點會對你之後面試有用
3. 您認為我的背景能申請到什麼級別的學校?
事實上推薦人對你的定位一般都非常准。如果他認為你tier2的學校有很大機會,而tier1的學校可以嘗試。你就明白申請過多tier1的學校是不合適的。
4. 您能否幫我推薦到您熟悉的一些教授那裡?
推薦人的直接推薦是申請中最有效的資源。最好的結果是你在申請前就有了保底學校,尤其是之前從推薦人處獲得不錯學生的實驗室,會非常願意繼續接收來自推薦人的學生。最差的結果也是你有了一個可以套磁的名單,在套磁中顯眼的提到這層關係,能大概率增加對方回復的可能,根據對方回復的措辭,你也可以對申請的成功性有一個準確估計,並在之後對選校名單進行調整。
謝一堆人邀(微笑
那我就來講一講自己剛過去的申請季的慘痛的經歷。
背景:T大計算機系,GPA top10%,T99,G148+170+3.0,無暑期海外科研,在國內某著名AI創業公司一年半的實習經歷,一篇一作論文(一個非常細的問題上的state-of-art,因為趕時間只發在了arxiv上)。
申請的項目基本上全部都是CS,機器學習方向的PhD,個別幾個學校加報了個Master項目。
申請結果……吃了所有PhD項目的reject……
雖然申請前也沒指望能拿到太好的如某四大的offer,但至少覺得應該會有一個還將就的結果,然而申請過後一天一天的等不到結果的時候,就只剩下隨著時間流逝而一點點增加的焦慮了……
1. 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Computer Science M.S. [AD]
USC基本上就是當做保底校來申的,但在1月27號這麼早就收到了AD還是感覺到非常意外的。收到的時候雖然感覺自己並不會去該保底校,但是還是高興了一番。畢竟第一個收到的不是reject,也算是開頭彩了吧。
然後就開始崩壞了……
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UW是我收到的第一個reject。在某天早上醒來之後剛拿起手機就發現有新郵件,那時候還在寒假在家過年,在迷糊之中瞬間清醒了,馬上緊張起來,掛上VPN,打開Gmail,然後讀到「I regret to inform you」馬上瞬間心涼了,放下手機鑽回被窩繼續睡。
3. Stanford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大S算是徹徹底底的彩票校,從一開始就基本上沒指望能上,和UW同一天發的拒信,我的內心毫無波動。
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S. in Machine Learning [reject]
CMU我報了很多個項目,可以說跟我的專業方向沾點邊的都報了?可能當時想的是增加一點彩票的中獎概率,但是後來想想這種做法的唯一意義只能是給CMU多送一點申請費罷了。
MSML這個項目一直都算是很難申,收到郵件的時候更是一臉絕望:1200個人申請只錄30個人,這還玩個鬼啊!
後來知道MSML這個項目最近兩年申請的人數幾乎是每年翻倍的增加,這波機器學習熱真是給跪下了。
5.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h.D. in Machine Learning / Joint Ph.D. in Machine Learning and Statistics
這個幾乎是我最想去的項目,然而前幾天剛被msml拒掉就知道PhD肯定也是掛了。
到了這個時間段就基本上可以知道已經拿不到什麼比較好的PhD項目了,該發的基本上也已經都發完了,啥也沒動靜的可能也就是他們還沒來得及發拒信而已。更何況我從申請開始到這個時候連一個面試都沒有收到!
6. Yale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大名鼎鼎的Yale,但是其實Yale在CS方向上的實力並不怎麼好,所以收到拒信的時候滿心想的都是:卧槽這都被拒了,我是不是真的要沒人要了。
7.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一月底的時候在gradcafe上刷到了一波UT Austin的PhD錄取,就知道這波自己已經滾蛋了。然而不開心發了個郵件去問我沒有收到是不是就意味著gg了,回復是我們確實已經發過一波了但是我們還在考慮additional offer。然後我就滿心歡喜的等啊等啊,就等到了這個。
後來和一個同學交流的時候談到,他說他和Austin的一個教授有聯繫,問了一下說的是,叉院的人今年太厲害啦所以我們全都狗帶了。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一直都沒有面試加上早就從各處聽說到了Berkeley發過一波offer了就知道這個肯定是沒戲了。
到了這個時候我心裡還能期望PhD能有結果的就只剩下了UCLA和哥大。
9.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S. in Computer Science [reject]
著名的不水而且難申的MSCS項目,好像是錄取70個左右?如果說MSML這種過於彩票的被拒掉還能給自己一點安慰,這一波又被拒了就開始懵逼:卧槽我不會連Master都沒得讀了吧。
1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S. in Computer Vision [reject]
在被MSCS幹掉的同一天收到了MSCV的拒信。某個同學在二月初就收到了MSCV的AD,對於這個結果基本上有預料了。
11. Columbia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之前也和幾個同樣申了哥大的人聊過,都說是哥大今年ml都不招人。但是他們都早收到拒信了,我一直都不斷的在gradcafe上刷,一路都刷到的是哥大CS PhD的拒信,而自己什麼都沒有,還感覺到特別的慶幸。「沒有被拒就是好消息」,真的收到拒信的時候大概心裡一涼。
1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知道的最早的在1月底就已經有拿到UIUC的offer的了,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到這個時候為止,我已經都做好了只能去讀Master的心理準備了,甚至已經絕望到開始去關注一些英國的,香港的,新加坡的學校的信息(雖然最後還是並沒有去申)。
13.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Computer Science Master. [reject]
才打算去讀Master了結果就被一個master項目給拒了……心情……
14. Univerisity of Michiga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h.D. [reject]
已經麻木了。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omputer Science Ph.D. [reject]
被拒的麻木了以後一直都在期待著這個一直都沒有任何動靜的UCLA能夠逆襲。等到四月多了實在是忍不住了就發了一封郵件去問,然後就給我回了這個……後面還緊接著補了一刀
「You are among one of our top Graphics and Vision applicants, however, admission offers have been sent to the very top tier applicants for whom we have funding. We will contact you before April 15 if funding becomes available due to any declines of our offers.」
心疼自己。
16. Columbia University, M.S. in Computer Science [AD]
哥大在拒了我的PhD之後發郵件問我要不要考慮MS,讓我如果想要的話再交一份Statement給他們。我用了一晚上重新寫了一篇感人肺腑(看得我自己都要被感動哭了)的Statement交過去了,那時候在4月1號。本來以為應該會很快,但是等了快兩個周還是什麼動靜都沒有,就特別心慌,幾乎準備要去USC了。
某天晚上急的要死就給哥大發了一封郵件去問,然後準備洗洗睡了。過了二十分鐘突然收到了這封郵件。當時心裡一陣卧槽?然後就開始激動(表示室友都被我吵醒了),雖然我覺得這已經是比較不咋樣的錄取結果了,但是長期以來心裡壓著的那塊石頭的突然的釋放,雖然我明知道並不理想,但是還是按捺不住這份心情。
於是,我只有最早收到的和最晚收到的是offer,其他的全都是拒信……我們很多同學都有這種感覺,今年CS的申請太可怕了……
中間接到了兩個做其他方向的教授的聯繫,大概都是想做一些和機器學習的交叉研究,但是我對那些方面一點也不感興趣以及不想放棄自己的信念(如果這樣的話我PhD五年一定過的很不開心),就都拒掉了。
其實雖然幾乎從大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出國,但是準備的還是有些拖延症。即使因為轉系降級多了一年,還是依然到了大四上還在考TG,直到11月份才考出了GRE。雖然成績都不理想,但是那時候,課程事情也多,還在準備班裡的學生節節目,以及在公司拚命的準備在最後趕出paper來,我已經是實在沒有力氣再去考英語了。
等offer的那段時間,養成了一個習慣。以前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是打開微信看看消息刷刷朋友圈,那段時間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郵箱。時間一天天的流逝,心情也變得越來越麻木,越來越焦慮,可以說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心情和動力。而長期沒有好的結果,父母也變得焦急,還需要一方面在打電話的時候故作自信的胸有成竹和報喜不報憂來安撫他們,另一方面自己默默的背著所有的壓力。
這種長時間沒有結果帶來的煎熬,真的能給人的信心造成極大的破壞。會在一次次的對為什麼的思考中消極和否定自己。焦慮,絕望,厭惡……每次都在對自己說還有希望,然後每次都會被緊接著來的壞消息給打回原形。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從最開始的躊躇滿志,一點,一點,一點的被現實打垮,再一點,一點,一點的降低自己的期望,逼迫著自己慢慢的接受了這個結局。直到最後,就連單單一個Master的錄取都能讓我激動成那樣,想來真是十分的可笑。
現在回想申請季,實際上有很多的問題。因為趕時間,有很多事情沒有準備的十分周全,選校的考慮也不那麼完備,也沒有做到仔細的了解各個教授的研究內容,填報的時候事實上有那麼一些的盲目。英語成績也實在是不太看得過去(特別是捉急的口語)。最關鍵的,是自己在明明沒有很多的科研積累的情況下,把自己舉得太高的非要去全部申請PhD。
雖然本科讀了五年,但是在計算機系也就呆了三年,申請的時候還其實只有兩年多一點。而我這在計算機系摸爬滾打的兩年多時間裡,基本上一直算是對未來的把握不夠清晰。其間一直猶豫和徘徊,不知道自己應該走哪個方向。這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覺得自己應該早做決定,二又怕自己過於著急,做了錯誤的決定。如果我做了錯誤的決定,我想我可能會一直後悔。於是可能在這兩者之間,我選擇了讓自己多想一想。
也許這個結果是註定了的。也許是天意要讓我再多兩年積累和沉澱,要讓我對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有更明確的認識,可以讓自己不像現在這樣,可以有底氣,下一次能去打一場有準備之仗,有自信的去迎接PhD馬拉松的挑戰。
被連環拒,除了各種被打擊以外,也是給自己敲了一個警鐘。要提醒自己注意你尚未完成的理想,提醒自己時刻不能忘記努力的向前,提醒自己在世界的紛繁複雜中保持專註,提醒自己總結經驗教訓不要下次再被絆倒。
輸掉的東西,就下次贏回來。中途多走了一些彎路,也算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了吧。
作為某cs top20校幫系裡面審材料的PhD在看了這麼多申請材料之後覺得可以說兩句。
如果是master申請的話語言一定要過關,第一天開會的時候系裡就說了bottomline是T103,GREV152,GREQ165,低於這個線的申請材料除非特別exceptional(頂會一作),不然就不需要往下看了,直接拒掉。另外本科學校也很重要,學校對於大陸的學校有個內部的參考標準,第一檔只有清北,第二檔有很多,上交復旦浙大武大等等等等,基本上一流985都是第二檔,第三第四檔的學校錄的人就極少了。推薦信注意一定找會給自己強推比較熟的教授,因為master申請審材料的人一般不會認識你的推薦人,即使中科院院士寫個不溫不火的推薦信也沒什麼卵用,所以推薦強度就成了唯一評價標準。我是親眼看到有教授給申請人寫negative的推薦信的,這種申請也自然是脆拒了。
關於強度的問題,事實上申請系統會讓推薦人填一個表,表裡面有很多問題,類似於「你認為申請人的學術能力在你見過的學生中是前多少」,然後可以選前50%,前20%,前5%,前1%等等。通過這個表可以很一目了然看出推薦人對申請人的評價,當然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PhD申請相比之下套路就很多了。我這裡只說一點。我看到今年申請PhD申請ML方向的材料至少佔了60%,而且意向教授主要集中在A、B兩個教授身上。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A教授已經on leave了,是不會再招學生了,然而他主頁沒更新,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B教授屬於領域的大牛,非常熱門,每年只會招一兩個學生,而這一兩個學生基本都是熟人直接推薦給他的,有的甚至之前就跟他合作發過paper,因此對於那些不認識的申請人即使發過頂會一作也是基本沒有機會的。所以PhD申請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一些這種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組不招人就不用浪費申請費了。
哇,突然看到這個問題,感覺自己十分有必要來答一波
美本2021er,申請了17所學校,拒了11所,錄了3所,waitlist了3所(沒錯,就是這麼慘不忍睹)
剛開始申請的時候,真的非常非常自信啊,於是就作死的REA了從小到大的夢校Stanford。當時counselor說「Your chance of getting into Stanford is next to zero.」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於是,果不其然,在馬來西亞考完最後一次ACT之後,收到了Stanford的拒信。
2月初收到了UIUC的offer,內心毫無波瀾。
2月中下旬的時候出了UT-Austin。當時我得了急性腸炎,剛從醫院打完針回家,打開portal又是一封拒信。內心OS:what?! 說好的safety school呢?心態徹底崩了。
3月16號收到了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的拒信(這真的是我覺得幾率最大的一所top 20, 好傷心)
3月17日,集齊了offer, waitlist和rejection.被UCLA錄取,感覺也在意料之中,被Northwestern waitlist真的是欣喜若狂啊,本來以為NU會像Evanston的天氣一樣高冷的拒我(畢竟是我申的所有學校里ranking僅次於Stanford的),之後也在意料之中被Pomona拒了
從3月23日起,開始了我的連環拒的人生
3月23日,Williams rejected
3月24日,Barnard rejected(至今還是不解)
3月25日,Amherst,Smith rejected
至此,所有的文理學院都拒了我。Smith女神的拒信連我的名字都沒寫,好敷衍,好傷我心啊。大概我不適合文理學院吧。
3月30日,UNC admitted。申請季中的一縷陽光,看到decision的時候,真的好開心,終於不是拒信了!
3月31日,Ivy day。我本來以為自己至少會錄Berkeley,結果,ummm,被拒到已經麻木了。Brown, Cornell, Berkeley rejected; Tufts, Umich Ann Arbor waitlist.(多圖預警)
我的申請季就在湊齊了一手拒信打牌中結束了。Ivy day之後,我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不明白我的application profile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學校都拒了我?Cornell給了我面試,Tufts在我decline了面試的request之後,依然給了我面試,Berkeley問我要了老師推薦信後又要了面試。這些我原本以為會錄我的學校也沒有love me back.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我每天都無比的消極,感覺失去了方向和努力的動力。因為在普高讀書,又是在一個每年出國人數十根手指都能數過來的小城市,我三年頂著巨大的壓力和老師,同學的質疑,無比努力的備考,參加活動,希望能彌補自己地域和資源的劣勢,最後也只去了自己的match school。
我懷著無比鬱悶又沉重的心情接受了UCLA的offer,開始了解我未來四年的home。看看YouTube上的視頻,搜搜學校官網的信息,加入UCLA Class of 2021的Facebook群,我突然發現這所學校竟帶給我了很多很多的驚喜。在FB群里和baby Bruins一起介紹自己,聊天,感覺像是找到組織了。雖然因為時間,距離問題,沒有機會去Bruin Day,但在FB上看University Welcome直播的我居然激動的哭了。
我曾經幻想過無數種可能,但從未想過會在SoCal度過我未來的四年。我未來的大學給了我無數的驚喜和期待。有的時候,真的會覺得一切都是上蒼的安排。我心目中最fit的學校也許並不像我想像中那般適合我,想學傳媒/ communication的我最終去了LA,有機會和Ariel Winter一起入學,有機會在LA享受陽光,美食和很多很多城市裡的實習機會和工作資源。
所以,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The best is yet to come!!!! Go, Bruins! #UCLAbound
從小到大拿過的拒信堆起來有半個地球那麼高。。好,作為一個失敗人士,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被同一個學校連環拒是什麼體驗。。
這個學校叫UCLA,一個只要了解一點美國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的學校,美國(或者全世界?)高中生的大眾夢校。當然,曾經也是我的夢校。
高一的時候,學校給機會組織去UCLA的交換項目,這個項目要單獨申請,我滿懷希望地寫了申請,然後被拒了。。
高三申請本科,當年還是SAT上2000都算高分段的時代,看著同校學長1800多的分數各種進UCLA,我標化GPA都比那些學長高很多啊,心裡那是一個穩,UCLA這種水校不錄還是人?很早交了申請,暗自爽了好久,內心OS已經schedule好各種以後去LA怎麼浪的processes。
後來,
UCSB對我說,Congratulations!...
ez, dude~
UCSD對我說,We are pleased to offer you...
老哥可以,快來當我備胎~
好久以後,UCLA發來郵件說,We regret...
再見取關!!!!
有的時候人就是想作,就是bitchy,就是忘不掉以前的那個她。大二的時候,我tm再一次走上了轉UCLA的道路。好不容易重考了標化,從教授那邊拿到了推薦信,寫好PS,還給家人解釋了半天為什麼想轉學,甚至還找了曾經的中介老師幫了下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不容易,不過現在要標化有標化,要GPA有GPA,還有大牛教授推薦信,這條件再不錄還是人嗎!!!是人嗎!!!
又是好久以後,收到UCLA的郵件,上面寫到———
嘿我的老夥計,好久不見,最近怎樣,we regret。。
nmb!!!nmb!!!nmb!!!給我原地爆炸啊!!!
你是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的。除了選擇原諒她還能怎樣。畢竟當了二十多年屌絲,生活的心酸經歷多了,這一點挫折算個毛。終於到了申請研究生的時刻,這次咱一筆勾銷,重新開始吧!我真的知道錯了啊,讓我重新做個好人好不好!!!我很真誠的!!!我給你燒香,給你拜佛,只求一個錄取,圓一個兒時的夢!
又是很久以後,沒有抱任何希望地收到了這封郵件。。
其實我人也不壞,或許這學校眼光一直比較有問題,瑪德這麼多年了終於戴上眼鏡招人了啊!!!感謝爸媽,感謝朋友,感謝所有支持我的人,更加感謝UCLA這麼多年看著我的成長,認可我的堅持。我真的抑制不住內心的愉悅和感激之情,在這個千載難逢,普天同慶的時刻,我決定
就一個字,爽
PS:並不去usc
本文持續更新。
問題比文中所示更加嚴重,等我辦一個段落之後繼續寫。
——正文——
我本來以為我沒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小時候學習爛,對自己沒啥期望。後來因為比較能學,一路考進重點班,重點高中,清華,又第一名直博。從追女生到各類面試從未被刁難過。連拒簽都沒有過。主要是我又沒有什麼太高的追求,不想追nc也沒有獲得MIT終身教職的願望。我以為我這輩子沒機會回答這個問題了。
突然有一天早晨我收到了個這。
啊…
這個事兒要從今年兩會講起。李博士大筆一揮給博士漲了工資,清華的博士生尊嚴就隨著工資一躍而起,一舉脫離了社會的底層,變成了倒數第二層。我還恰好屬於佔滿了所有補助項目的那一類,棒呆,我覺得自己渾身上下充滿了信用。
總理給俺臉,俺不能不兜著。於是我決定辦個信用卡。
我首先來到了清華校內的中行。中行大堂老姐姐非常熱情,表示你這種學生見得多了,輕車熟路,來填表吧。
我是真沒想居然還有不過這種事兒。因為排在我前面後面的都是身上帶著奶香的本科生,他們濃密的頭髮讓我一度懷疑自己辦這種額度不超過五千的卡是不是有點掉價。總之,我還是填完了表,回去乖乖站好等待發卡。
其實也不是特別乖,因為考慮到一張額度太低,我還特意去浦發也辦了一張。
然後才回來乖乖站好。
就這樣,三周過去了,中行給我打了個電話之後就失蹤了,浦發連電話都沒給我打。直到有一天早晨,我收到了上面那條簡訊。
什麼鬼居然失敗了………?那浦發呢?在我一圈電話並且被踢了一圈皮球之後,浦發跟我說,我估計你十有八九是失敗了。
中行跟我說是我的徵信記錄問題。所以我跑去人民銀行的服務機查了一下徵信記錄。白紙一張,雞毛都沒。我感覺全身充滿了憤懣,因為朋友圈裡的本科生們都在講,他們很快就發了卡,區別只是兩千和兩萬的問題。沒法卡這種事兒根本就沒人見過,朋友圈裡的本科生們充滿了新鮮感。更過分的是,還有一些本科生來安慰我:
「學長,實在不行你去辦浦發吧,浦發肯定給卡的。」
「…………正是浦發拒的老子。」
出離憤怒的我決定去找爸爸。爸爸找到了萬能的「爸爸的朋友」。叔叔表示這so easy,我在銀行幹了二十多年還沒見過被連環拒的,來我教你申交行信用卡,三天就出卡。
然後我三秒就被拒了。
真是出離憤怒。
這激發了我的鬥志,我曹同偉一定要勝天半子。我又申了若干信用卡,連招行的無額度學生卡都申了。招行倒是爽快,迅速給我通過了,讓我去門店領。我就來到了門店,小妹兒拿走了我的身份證,一核對:
你這個照片不對啊。
我一看,這不是我初中的照片嗎?哎你看我那時候多稚嫩,這小臉蛋真嫩,哎這小眼睛還是那麼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等一下,這不是我舊身份證照片嗎?都作廢好幾年了啊?
「這是我們跟公安局聯網核查的照片。」
那不行啊,我這新身份證都辦了五年了。這照片怎麼改?
「我們改不了,你得去公安局。」
噢,原來辦卡失敗的原因在這裡呀。
我從清華跑到海淀分局。從海淀分局跑到清華派出所。被清華派出所踢到中關村派出所。中關村派出所一查,沒問題啊,這照片就是你啊,跟身份證一樣的。
招行一口咬定是公安局的聯網核查,公安局一口咬定他們這個才是真的聯網核查。我說公安局給我開個證明吧,我拿去給招行看,公安局說不行,讓招行先開證明。我跟招行說公安局不給我開,你給我先開一個他才給我開,招行說不行,公安局不給我開我不能給你開。我去跟公安局說,公安局說……
……下一個!
確實不怪公安局,人家的信息沒錯啊。我又去浦發,工行和交行分別核查了一遍,銀行系統用的都是這箇舊的個人信息。他們同時又堅稱這是公安系統的信息,他們無權更改。
公安系統表示……誒人家公安系統的信息本來就是正確的人家改個毛啊難道改回舊的不成?
我國大概是有兩個公安系統。
交行的老姐姐表示可能不光是核查照片不對。可能很多銀行就是看你被中行拒絕了,所以他們也想拒絕你。至於中行為啥拒絕我,那一直是一個謎。你可以先跟父母要兩張副卡,多消費消費,積累信用點數,然後再辦。找幾個小銀行辦辦,然後逐漸積累。
可是如果核查的問題始終還在,我就永遠辦不了信用卡,也沒法貸款。我只能全款買房了。關於核查這件事,我打了幾十個電話,還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我怎麼解決。他們最多就是說,這是系統的問題,他們也無能為力。
全部無能為力。
所以我可能註定要全款買房了。
所以我現在正在回家的路上,一方面辦副卡,一方面試試老家的小銀行,一方面試試如何把核查照片這個事情解決了。不過現在來看,這個可不好解決,也許就解決不了了。
所以大家祝我好運吧。
至於中行拒絕我的原因始終是個謎,因為中行的核查資料庫沒有任何問題,是我的新照片。我打了十多個各種電話,在此隨便截取一個電話的內容吧:
「我們只能告訴你,是信用記錄問題。」
我去人民銀行查了,我信用記錄沒問題。
「但是顯示還是有問題。」
那你倒是告訴我,是啥問題,我好改啊。
「這個我們不能告訴您是啥問題,您自己再好好想想。」
好,你們贏了。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電影吧。
申請名單:ED Duke ED2 Emory
RD:CMC NYU UNC CMU UCLA UCB UCSD Colby Colgate Rice Notre Dame
十四所學校 拒了十所 錄取一個ucsd,colby unc 和cmu waitlist
感受差不多就是申請前自信滿滿,感覺ivy之類名校已經在手。ed拒了之後,ed2退步選擇emory,被拒。被拒之後心裡安慰,沒事沒事,還可以有nyu墊底,nyu的econ還是很不錯的…
RD開始陸續放榜,ucsd錄取,沒有波瀾,在錄取之前晚上睡覺就冥冥之中感覺到會被錄,但是…看完錄取之後又彷彿感覺我的申請季已經結束,彷彿有higher calling告訴我剩下的都會是拒信,這種感覺很奇怪但卻無法忽視。
結果,九連拒,拒到內心麻木,在最後一個nyu被拒的時候雖然悲傷,但還保持心態,大不了去lse。
結果三月底,放假去廈門,剛下飛機,一打開郵箱,we are unable,當場摔掉手中所有東西,心態崩潰。
如果我做一個電信騙子專仿大學的網站,在上面放上各種大學生笑到臉爛的圖片,放上各種science配圖。然後做個網申系統,以後就可以躺著收錢了。過兩個月發封拒信,然後信尾加上:Please DO NOT reply to this email.
總之,看到拒信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遇上了電信騙子←_←看到前面各種被斯坦福哈佛麻省加州理工之類的連環拒,然後拿了某top30學校的offer作為保底還一臉不情願覺得受了很大委屈的答案,真是讓人噴了一口82年的老血。
至於我這個答案,大家放心觀看,純粹治癒系,沒有任何反轉。申請了美國大概二十所學校的材料(少量化學和機械)PhD,全部被拒。對的你沒有看錯,是全部,少一封我賠你精神損失費。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專門回去打開了本科的學校郵箱,其中收件箱下面我當時單獨建了一個文件夾,叫做拒信……
本身條件不是大神,GPA專業還行但和少院一起比就不能看了。G很低T還算高,沒有文章。自以為對自身定位還算準確吧,根本就沒敢申top20的學校,30-100裡面挑了二十所。然而還是全部被拒了。此外還有個UFL,發了個MSC的半獎,還有UCLA發了個貌似沒錢的PHD的AD,太貴了都沒考慮。
最後,你問是什麼體驗?你說被從頭拒到尾你說我能有什麼體驗……!生無可戀!渾渾噩噩!不堪回首!
十二月份有人開始收到第一批offer的時候,我在收拒信!
過年的時候一堆人在人人上上曬offer的時候,我在收拒信!
開學後大家開始討論幾個學校去哪一個的時候,我在收拒信!
四月份都開始討論怎麼辦簽證了的時候,我在收拒信!
六月份大家抓緊大學的尾巴互相約著瘋起來玩的時候,我……我本以為拒信差不多收完了可以一個人回家哭了,結果居然,還冒出來一封城大的拒信!!!
嗯,好處就是四年之後我又一次面臨失學/失業的危險時,已經可以泰然處之,死皮賴臉的在這裡刷知乎了。
無意中看到 @何欽堯 的回答,深感過去幾個月的心路歷程何其相似。於是來強答一波,也作為申請季的總結。
答主專業CS,申請方向Robotics和AI。
三圍如下:
港大本科,GPA 3.8左右(4.3滿績,%未知,一直不知道怎麼獲取這個數據),T109, G159+168+3.5。
科研及比賽:
大一暑假參加Robocon並於本校一機器人實驗室當RA,結束時中了一篇機器人某不上檔次會議二作。
大二開始後緊接著暑假的工作忙活了三個月,中了一篇IROS二作。
大二暑假跟隊水了一發DARPA Robotics Challenge和Amazon Picking Challenge,之後在日本AIST Research intern倆月,結束時中了一篇ICRA一作。
大三開始後緊接著暑假的工作忙活了三個月,中了一篇IROS一作。
大三暑假參加DJI Developer Challenge,在閑暇時間和大腿同學搭了只Ballbot(能在保齡球上平衡的機器人),沒有論文,算是些微小的項目經驗。
大四開始後做畢業設計,用深度學習做機器人避障,粗淺地接觸了下Deep Learning。
推薦信:
本校教授兩封,AIST導師兩封
申請學校:
MIT EECS Phd, 無面試被拒.
Stanford CS Phd, 無面試被拒.
UCB EECS Phd, AI方向, Pieter Abbeel面試被拒.
Harvard CS Phd, 無面試被拒.
CMU:
CS Phd, 無面試被拒.
CS Master, 無面試被拒.
RI Phd, 無面試被拒.
RI Master, 無面試錄取.
如今再回頭看這串學校名單,簡直被自己當初的迷之自信所震撼。想來也是後怕,如果最後來的CMU MSRI並不是offer,天知道我現在會作何感想。
MIT, Stanford和Harvard都沒什麼好說,天真如我都知道那是彩票。但是當接到的第一個通知是來自UCB Pieter Abbeel教授的面試時,我還是難免妄想過女神會有瞎眼的時候。
收到這個郵件的時候我一個大驚從早到晚失色,激動得有種下半輩子吃喝不愁的錯覺。身邊的所有人也都信誓旦旦跟我說收到這種面試邀請只要不是太離譜都是十拿九穩。
然而到了晚上我瞄了一眼那google sheet里準備面試的人的名單,被人均兩篇ML頂會一作的大神們驚得說不出話來。於是我重新擺正心態開始嚴肅地準備面試。
然並卵,面試聊得歡快最後還是被拒了。只不過拒信是Pieter親自發的,照例告知了一下今年AI方向競爭之激烈後話鋒一轉,說可以推薦暑假去OpenAI實習。
收到這個郵件的時候我一個大驚從早到晚失色,激動得有種下半輩子吃喝不愁的錯覺。OpenAI是何等的地方。能去OpenAI呆上兩個月比讀Phd更讓我嚮往。Pieter Abbeel是何等的人物,他的推薦是何等的有分量。身邊的所有人也都信誓旦旦跟我說收到這種推薦只要不是太離譜都是十拿九穩。
然而到了晚上我瞄了一眼我的面試官Wojciech Zaremba的簡歷,被這位兩年半從Yann LeCun那裡博士畢業刷新紐約大學記錄的大神驚得說不出話來。於是我重新擺正心態開始嚴肅地準備面試。
然並卵,面試聊得並不歡快。由於之前沒有太多ML經驗,導致沒有太多嗑可嘮。
不想幾天後居然收到了第二次面試的通知。
收到這個郵件的時候我一個大驚從早到晚失色,激動得有種下半輩子吃喝不愁的錯覺。Wojciech Zaremba是何等的人物。能過他的面試是何等的不易。身邊的所有人也都信誓旦旦跟我說收到二面只要不是太離譜都是十拿九穩。
然而到了晚上我瞄了一眼我的面試官Vikash Kumar的簡歷,被這位善使ML解決Robotic Manipulation問題並一舉拿下ICRA2016 Best Manipulation Paper Award的大神驚得說不出話來。於是我重新擺正心態開始嚴肅地準備面試。這次面試聊得挺歡快,我事先通讀了一遍他的大部分論文,基本上他說上句我猜到下句。
然並卵,幾天之後還是被拒了。。。。。。
至此UCB與我已無任何瓜葛。我也被導師稱之為打爛了一手好牌。。。
事實上OpenAI的面試是在所有學校申請結果出來之後進行的,雖然並不屬於gradschool系列,但也貢獻了連環拒信中的精彩一環。
與UCB相比,其他學校則乾脆直接得多。Stanford,MIT的是general rejection email。 Harvard不僅general還要自己登陸申請系統查看。。。。。求登陸過程中心理陰影面積的變化曲線。
值得慶幸的是最後CMU在貢獻了幾封拒信後又親自為這場連環拒信畫上了句號。雖然只是master,被Phd項目連續拒絕後的我已然產生了心理應創機制。在焦慮的等待之中和失落的被拒之後,我一次又一次地叩問自己的靈魂,我是誰,我為什麼要讀Phd,我將來要做什麼。
問題的答案依然不得而知,但是對於Phd的嚮往已經不像從前那般盲目地強烈。或許兩年之後我會找到答案並再次申請。但是誰知道呢。
至此,我的申請季正式結束。
分享一下本屌申請PhD時的被六連拒的經歷吧。不過因為是在德國這種小眾國家留學,讀得又是哲學這種小眾專業,所以也不能給大家提供什麼太多的參考。
首先先說一下德國人文學科的博士申請流程,同美帝的眾牛校不同,德國高校是沒有博士入學考試之類的東西存在的。同時錄取分數也放得很低(基本上碩士畢業均分都是德標2.5即可)。唯一需要花點心思做的是一篇大概10—15頁的Exposè,即你所設想的博士論文的一個大綱。一般流程是:寫好大綱,發給導師,導師表示「吼啊,就收你啦」,給你接收信,拿著接收信和相關材料去所屬學院提交申請,在家等錄取,完畢。
好的下面介紹本人在如此寬鬆的申請條件下怒拿六連拒的血淚史!
我的申請開始於去年冬季學期,那個時候雖然還沒碩士畢業但是因為畢業論文已經提交,有大把時間進行準備。於是我先花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打磨了一篇Exposè然後開始準備進行申請。由於研究生的申請太過順利(投五中五)再加上過高的自我估計以及名校情懷,使得我一開始不覺得申請會是什麼很困難的事,就先從洪堡大學試起,結果悲劇發生了。
我先把拒了我的教授用字母a至f表示。
首先,教授a,洪堡大學哲學系青年才俊,倫敦政經博士畢業,專長全球正義與環境倫理。研究生階段上過不少他的課,估計應該臉熟。可當我先發了一封郵件諮詢他的意向的時候,他直接以「不好意思,我目前沒有能力帶博士」直接拒絕了。喂,好歹先看看我的論文規劃寫得怎樣再決定吧。另外,「沒有能力」是什麼鬼,這理由也太牽強了吧?可我在學校官網上明明看到了你收的博士生名單了呀。。。隨後我便去問他的秘書,秘書則是敷衍到「教授他確實是能收博士的,至於他為什麼這麼說我也不知道」。。。。第一投,失敗。
教授b,我的碩士論文導師,女,專長社會哲學與女權主義,一個從沒在德國上過大學的德國人。剛開始的接觸倒十分ok,教授也十分熱情,也歡迎我將博士論文大綱給她看看。不過,她也表示只有在我的碩士論文答辯之後才能給我回復。於是,我作死的第一步開始了,從把規劃發給她直到碩士答辯的兩個多月里,我就沒再聯繫過其它教授,犯了「把所有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里」的大忌(過分的自信導致的惡果),結果就是等到答辯後,我收到的是一封教授的長篇回復,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你這個Exposè寫得太爛了,回去好好先學學學術英語吧」。。。第二投,失敗。
教授c和d,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兩個教授我是同時申請的,同時我也擴展了申請的學校範圍。c為洪堡大學心靈哲學方向教授,d則是為柏林另外一所大學的政治哲學教授。另外,為了增加被接收的可能,在@歸伶昌 大神的幫助之下,花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重寫了Exposè,另外也花了大價錢找了英語native speaker進行校對。同時,也約了Termin同教授先行接觸。c和d都表示,「你的這個idea挺不錯的,把Exposè發過來吧」,於是乎,興緻滿滿地發了過去,結果又是等了一個多月之後收到了教授c的否定回復,理由是「這篇論文的題目和我的重點不一樣,收不了」。。。。可既然是方向不和,為什麼不在之前見面是就直接說明呢(附加黑人問號)。至於教授d,算了,我到今天都沒收到回信。
最後,教授e和f,其中e同之前的教授c是好基友,在收到教授c的拒信後我還很ab地跟他說能不能向e推薦一下。結果在聯繫以後的第二天,教授e就給我回信了,內容差不多是「我瀏覽了一下你的規劃,覺得這同我未來中長期的項目不太符合,很不好意思」。。。。未來中長期是什麼鬼,理由還能更拗口一些么。而向教授f的申請完結於和其秘書見面的那一刻,秘書直接回復說「教授之前收的博士太多了,忙不過來所以不打算再收了」。。。。
以上就是本人申請博士過程中的所有被拒經歷。從中差不多可以看到,除了b的拒絕理由還和論文大綱的學術性有些關係以外,其它的理由基本都是和大綱內容本身沒什麼關係,不是方向不和就是太忙沒時間之類的。這就體現出博士申請的「場外因素」了。因為同碩士不同,博士是在教授指導下的自主研究,關鍵在於教授本人的意願,可是我們知道,教授收博士看重的往往不只是學生的學術水平。學科傳統出身,是哪裡人,以及教授本人的繁忙程度,甚至教授最近心情怎麼樣都有可能左右他的選擇。而我總結自己申請失敗的教訓時,得出了一個結論便是對於這些「場外因素」認識不足。沒有通過對自己有優勢的場外因素曾加自己的砝碼,也沒有對教授的場外因素有清晰的認識,有的教授可能對於語言掌握的要求比學校規定的博士錄取要求要更高,有的教授可能有一個長期的項目規劃,有的教授可能之前已經收了很多博士生或者最近一直沒有收博士生,這些因素都是申請時一定要考慮到的。
以上便是我的被拒經歷,總結出來就是兩句話:一,博士申請不僅僅是拼學術水平,也要對於非學術的因素進行好好利用。二,博士申請眼界也要寬一些,沒必要盯著一兩個名校死命地投,要認識到本專業方向在更廣的範圍內有哪些教授實力不俗。總結完畢
PS:至於我怎麼申請到現在這個位子的,在被六連拒以後我猛然想起,我在德國也是有關係的人啊!於是給我本科時來過我們學校上過課的已退休教授發了封郵件,哭訴申請失敗的全過程並抒發了對於他曾經執教過的法蘭克福大學的某教授的嚮往,然後老教授直接回復「你跟某教授直接聯繫吧,我跟他打聲招呼」,於是我就來了法蘭克福。周圍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畢業開始就想去讀商學院了。
三年前第一次去聽斯坦福GSB的宣講會,被台上的帥哥美女自信的光芒和精英的氣息徹底震撼。以至於最近幾年做很多事情都有一絲功利,總是在想這件事能不能到時候寫到簡歷或者文書里,能不能打動到錄取委員會:
從成熟的企業跳去明星創業公司,在公司內部拉隊伍草創新項目,做智能硬體創業,去非洲談基建項目,主辦少年班校友會活動,甚至於延緩申請綠卡,每一件事情都在隱隱的為商學院做打算。
==========
直到去年真正開始做申請,花了大價錢請了兩位哈佛商學院畢業的諮詢師,請假熬夜無數遍修改文書,一步步走的是戰戰兢兢、萬分沉重。
去年秋天,2017入學的第一輪申請,我卯足全力,抱著不鳴則已的心態,只選擇了四所學校,斯坦福、哈佛、麻省斯隆和賓大沃頓。我覺得我為了商學院已經投入這麼多,豈有不得其一之理。
仍然記憶猶新的是,我在沃頓系統里最後一個頁面的時候,雙手顫抖,一遍又一遍的複查,終於將改了無數次的信息提交上去——沒想到提交完了還有個"unsubmit"按鈕,於是我陷入了無限的糾結,直到最後半個小時,狠狠的按下提交按鈕,然後把電腦丟在一邊,再也不看。一個月後完成了沃頓和麻省的面試(一般來說面試有50%成功率),更是進入了無限的期待和恐懼中。
直到沃頓發榜那一天,我知道第二天學生歡迎委員會要給被錄取的人打電話,硬是一晚上輾轉反側,早上抱著手機望眼欲穿——沒想到真有一個賓州號碼打過來,「Congratulations!」,我一下子激動起來,「You won Walmart"s $10,000 top prize!」 原來是一個詐騙電話,哭笑不得。後面電話再也沒有響起,當天晚上,等來了四封拒信,欲哭無淚。
==========
事後反思這次申請,我經歷了情感的過山車,如果用宰相肚裡能撐船來評價的話,我祥林嫂一般的表現,EQ基本上是零分。痛定思痛,我去找到哈佛MBA畢業的諮詢師、斯坦福MBA畢業的推薦人聊天,突然發覺,其實不是我分數不夠高,常青藤和頂級公司的履歷不夠硬,而是修鍊和境界有差距。其實我的職業生涯蒸蒸日上,不一定需要讀MBA,得失心不需要那麼重。想通了,也就慢慢的釋然了。
時間來到2017年跨年,我把秋天的失利拋在腦後,帶領我的小團隊來到聖地亞哥邊上的Encinitas做項目,在當地Uber司機中心花六個小時做採訪,在沙灘邊、陽光下激烈探討,在跨年鐘聲里敲定了產品構想。連續熬了兩個通宵做出第一版,最後在美麗的小鎮里拍完產品介紹視頻。
那天晚上,我在恬靜的海灘邊夜跑,決定再申請一下芝加哥布斯和哥倫比亞,邊跑邊完成了文書的構思。三個小時之後,大功告成,沉著一按,提交。只記得那時壁爐里火光正旺,遠處傳來輕輕的拍岸濤聲。
==========
後來在北京跟中投公司的芝加哥校友面試完,我就把整個申請拋在了腦後。直到某天早上,迷濛之中被一個非聯繫人的電話叫醒,我看看區號,伊利諾伊,不認識,就按掉了,接著睡。甜美漫長的一覺醒來,突然意識到應該是Chicago Booth打來恭喜我的,撥回去,真的是,遂一喜。
芸芸眾生總會被事物左右情緒,大喜大悲,哭天搶地,其實降低效率,徒增笑耳。境界高了之後,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
分割線,事情的結局是,我把Chicago拒了,回國加入摩拜做移動端負責人,哈哈
具體原因請看 http://www.maxwellzhou.com/blog/mba
看到 @飛奔的馬達 回答了,同為哲學系的我就也來湊個熱鬧。
我在2016年夏天本科畢業,2015年底申了總計25所學校,其中16個PhD,9個MA。都是哲學專業:
PhD: NYU, Harvard, Princet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C, UNC-Chapel Hill, Brown, University of Arizona, Yale, UW–Madison, UC-Berkley, Stanford, University of Kansa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Washington University-St.Louis, St.Louis Univerisy.
MA:Tufts University,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Brandeis University,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University of Houston
PhD最前面的幾個學校基本上是按照The 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上的排名從上往下捋的。最後幾個是因為我本科在密蘇里州所以就近選的。後來感覺只申PhD還是不太保險,所以又申了幾所MA。
最後結果嘛,既然是在這個問題下面你肯定也已經猜到了。一共只收到了4個offer,剩下的全是rejection。4個offer中只有Kansas University一個是PhD,其餘的3個都是MA,分別來自Arizon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University of Houston。總之除了Arizona State還行,其他幾個都不是什麼好學校。
然而,正當我猶豫是去堪薩斯還是去亞利桑那的時候,NYU傳來消息,說是雖然philosophy department把我拒了,但是可以推薦我去他們的MA program in bioethics(生物倫理學)。由於我本身的興趣方向就是倫理學,而NYU又是哲學專業排名第一的學校,最終我就選擇了去紐約。(事實證明這個選擇還是很明智的,第一學期就有幸選到了Chalmers的課。 @Simon Luo 有機會可以交流一下)
至於被連環拒是什麼感受,我一會再說,因為故事還沒完呢。NYU的這個program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其中包括一個Summer Term),也就是說我在2017年8月就又要畢業了。所以為了能在Fall 2017讀上philosophy PhD,在2016年9月剛剛入學的我在12月又要開始準備申請了。這次我學聰明了,頂尖的學校幾乎沒申,並且只申請了15所學校,其中12個PhD,3個MA。依舊都是哲學專業:
PhD: Duke Univers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yracuse University, MIT, University of Toronto, UC Berkeley, UC San Diego,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Queen』s University
MA: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然而呢,結果更誇張。我最終只收到了1封offer,來自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竟然還是個PhD)。不過好消息是至少不會選擇困難了。所以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如果能順利畢業)大概三個多月後我就能正式成為一名PhD Student了。
兩年間,連續申請了兩次,總計提交了41封申請,收到了大概30多封拒信(具體有多少不確定,因為我印象里有幾個學校連拒信都沒給發)。然而這兩次申請時收到拒信的感受卻是截然不同的。在本科的時候,總是對未來有著過於理想的期待。申請學校也只不過是我對外界進行的一種試探。所以,在選學校時也比較隨意,被學校拒絕最多也只是讓我明白應該回歸現實,重新對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處境進行評估。著面對那些據信,我還可以安慰自己:「沒事,我只是太高估我自己了」。然而在一年後再次申請時,目的便不再是嘗試,而是確確實實地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準備了。所以,我申請的學校大多也都是我認為比較有可能成功的。回想起幾個月前等待學校回復的時候,晚上經常會睡不著覺。即便睡著了,做夢也經常都會夢到被拒絕。不過等到一封封的拒信真的來了的時候,心情反而越來越平靜了,焦慮逐漸被麻木所取代。而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在等待其他學校回復的同時,開始搜索如何申請OPT,也開始思考該怎麼熬過這下半年,今年年底又要再申哪些學校,是不是要轉專業......。幸運的是,BGSU的offer讓我避免了連續三年申請學校的悲劇,也讓我重新拾起了信心。所以當父母覺得這個學校不夠好,建議我放棄這個offer年底在申請的時候,我毅然決然地拒絕了。的確,再申請一次也許能夠有更好的結果。但是我不想再一次對自己,對這個世界,感到如此失望了。
有同學跟我說好奇我美國被拒成啥樣了 那我簡要說一下吧hhhh錄取和wl我就不寫了
ED1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拒 12/15
EA GT拒 1月中 內心沒啥波瀾因為報著玩玩的
UNC拒 1月底 這個有點崩 覺得top30沒戲
ED2 Vanderbilt拒 2月中 這個也就是撞撞大運啦哈哈沒進也不是很崩 被拒的時候有特別好的朋友給我毒雞湯哈哈
好了那麼接下來三月拒信開始了
3/17 Boston College拒 同班高分妹子也被拒所以沒啥怨言
3/18 西北 Colby Middlebury 三連拒豪華套裝 雖然內心也沒啥波瀾hhhh
3/21 聖母拒
3/24 Emory拒
3/26 USC拒
然後就結束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再見了申請季
瞎申總會帶來報應 還是要考慮清楚。
=================================
哈哈哈哈哈哈看到關注的人有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我也特別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魔都出國黨 美本2021er
是這樣的,我本來是以美國為反向的。但是呢,在今年過年的時候(差不多1月底),我收到了UNC公共衛生專業的拒信然後就對於自己沖top30有了很深的質疑。。然後我想要麼就申一下加拿大和香港的學校吧。然後我就申請了UToronto, hku, 和hkust.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三個學校都是類似rolling的。然後我那時候申請就相當於是late application. 蠻多朋友都是11月/12月申請的,已經拿到了offer。
然後答主蜜汁自信啊!!全挑最熱門的申請,就申了多大的Rotman,hku的law和hkust的business+technology雙學位。。。。。。。。。嗯就是這樣的作死。。。。。
三月底美國大學就出完了,然後我也就確定了去哪裡了。然後四月我接連收到了這三個學校的拒信。。。。。哈哈哈想想以前還和基友聊天的時候說多大居然會拒人(真的不是輕視多大啊!!但是認識的人還真沒被多大拒的。。)然後啪啪啪打臉。。。
嗯所以我也上一下拒信吧哈哈哈)
UToronto rejection letter: 隨意感受一下哈哈哈,貴乎大部分人估計都沒機會拿到的哈哈哈
HKUST: 真的好過分啊,就一個unsuccessful,連信都沒有???
HKU的懶得找了
反正這三個(我ivy day都沒收拒信啊喂 當然也沒有錄取)學校的連環拒讓我迷之尷尬。。哎反正以後rolling的學校早點申請吧orz
哇這個問題真的是為我定製的!終於有一個機會來曬一曬據信了!
準確的說,為我定製的問題應該是「全聚德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2017fall入學的美國本科,托福110 SAT1 1520 SAT2數理化2400 6門理科AP 5個5 一個4 申請建築設計,作品集DIY
就當替好奇的同學們一睹各校據信的風采哈哈哈
ED Cornell Defer轉Rej
貌似學建築的大家全部都ED了Cornell,畢竟B arch常年霸佔榜首+自帶藤校光環。我其實真的喜歡Cornell,當時做面試的時候跟校友聊的非常投機,連作品集都是根據Cornell的要求專門設計的,其他學校的作品集其實都是根據Cornell作品集改出來的。
被Defer的時候超級開心,因為周圍有很多比我分數高的大神都被拒了,然後開始跟周圍同學到處吹牛。RD被拒心理還是有一點鬱悶的,因為defer之後發了不少love letter。今年Cornell中國國籍的申請建築的ED轉defer大概有20人,defer轉正的只有4個(但是去上的只有兩個人,另外兩個選擇去了Rice,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EA Tulane defer轉Rej (申請portal已經關閉看不到據信了)
本來也是當保底申請的,申了他的三個獎學金全部被拒,最後直接申請也拒了。 不過那一天也出了申請季唯一一個offer所以也沒什麼不開心的。Tulane出結果之前的幾天一個offer都沒有的時候申請老師跟我說說他認識杜蘭的國際招生主任,說如果我被錄取之後保證會去的話他就幫我去跟主任通融一下,然後被我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哈哈哈我就是這麼自信,當時真的是一個offer都沒有)。
EA Dickinson College Rej
可能大家都沒聽說過這個學校,一個40名開外的文理學院。早申請保底校,本來覺得穩中,可以手握一個offer等RD了,結果被拒之後心裡非常沉重,貌似預示著RD的慘淡。
ED2 Vassar College Rej
真的不喜歡Vassar,(真的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因為當時私以為Cornell轉正很有希望,而且瓦薩真的很左)但是還是ED2了(我是不是有病)。因為當時ED2的選擇是WashingtonLee或者Vassar或者Grinnell,當時覺得WL不太有希望,而Grinnell太村太村了不想去。之所以申請Vassar是以為作為前女校男生會有一丟丟優勢,結果聽說Vassar今年ED1錄取的中國人只有一個女生哈哈哈哈哈哈。申請了之後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後悔,相比Vassar來說我反而更喜歡Hamilton。於是我強迫自己喜歡Vassar,但是自己還是以為被錄是妥妥的,當時差一點點就準備去買Vassar的T恤了。看到據信的時候是失望和解脫都有。
RD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 Louis Rej
其實當時被建築學獎學金被拒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沒希望了。但是WUSTL是我為數不多的真心喜歡的學校,被拒的時候還是挺傷心的。當時做initial view 的時候還專門給了他一顆星。
RD Grinnell Collge Rej
Grinnell申請季前也是當作半個保底來申請的,因為聽說Grinnell村小有錢。被拒之後已經絕望了,因為知道這是最後一個有可能的好學校。但是即便如此我還是一直在跟周圍的人說我不後悔沒有ED2 Grinnell(我真心覺得我在申請季裡面有蜜汁自信)。
RD Colby College Waitlist
其實到這裡已經知道自己要被全聚德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準備後事(申請了港大的late application 並著眼開始找有3+2能進哥大的文理學院以及社區大學)。Colby今年貌似waitlist 的很多很多,被直接拒掉的反而沒有多少。
RD Middlebury College Rej
完全沒有任何驚訝/悲傷,覺得自己確實水平也不夠,並且前面被拒這麼多早就麻木了。
RD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Rej (portal密碼忘了)
Merit base scholarship被拒之後就根本沒抱希望,連最新的SAT分也沒送
RA MIT Rej
哈 哈 哈
R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Rej
還是對賓大報了一絲希望,因為當時寫文書的時候寫賓大這一篇的時候寫的特別順手,但是拒了心理也沒有感覺。
RD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Rej
從小到大的夢校,但是被拒也沒感覺了。
RD NYU Waitlist
其實還是很喜歡NYU的,也算是夢校吧,從小時候看gossip girl開始就一直覺得這個學校很厲害
RD University of Miami Waitlist
沒感覺沒感覺
RD Bucknell University Waitlist
大概申請季有我這麼慘的人也不多吧:)
"22們加油咯
14年申了幾個學校,結果只有umich一個ad,我心想,恩,一定是因為我是在工作之餘申請,準備工作質量不高,沒事,再來一年,結果15年申請還是只有umich一個ad,我就覺得不對勁了,雖然不太情願也還是來umich讀書了。事實證明,我在國內工作了幾年以後,我對出國申請的形勢的認識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申請了兩年。
大四申請前找中介的時候已經9月份了,當時托福90出頭,連報了三場刷分,就想說請中介幫忙可以讓我專心一點把托福刷到100。但這時候對申請完全不了解,選校完全是聽中介的介紹,他覺得我的條件還不錯(北大cs前三年成績3.7+,實驗室科研無paper,無國外暑期科研,無實習),最後選定的是部分top15的cv/ml方向的PhD(記不得了),Stanford MS, CMU MSCS-MSCV-MCDS-BIC, UCLA MS, USC MS general track。申請結果是PhD全部無面試被拒,Master收到了CMU BIC(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omputation)的ad,別的全部被拒。
gap year申請的項目包括UCLA MS,CMU MCDS-MSCV-MIIS,UCB MENG,UIUC MCS,UT Austin MS,Umich MCS, UCSD MS, USC MS,Rice MCS, Columbia MS, UCI MS,UMD PhD。其中被拒的有UCLS MS, CMU MCDS-MIIS, UCB MENG, UIUC MCS, UT Austin MS, UCI MS, UMD PhD。
第二年和第一年的變化主要是半年的國內cv創業公司實習經歷和同公司半年的全職經歷。申請本身方面,G/T都不打算重新刷了就沒有再管,CV和PS都是自己在最早的ddl之前沒幾天自己趕出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一直愛拖延,最後感覺來不及了還請了兩天年假來寫,讓同學朋友幫忙改了一些。
cs競爭還是大吧,尤其是眾所周知的熱門方向,而且大家都那麼努力,主要還是實力決定結果吧。我自己的話,一直都目標不明確,想不想出國,想不想讀博士,對什麼感興趣,想讀什麼方向之類的;好像也沒有在正確的道路上努力?比如貴校有個拔尖班,有一次導師問我為什麼不參加拔尖班,我好像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用(也沒有去問人有沒有用)。我的朋友 @Hao Peng 就很厲害,和我相反,什麼都做的很好。還有就是愛偷懶,又想省力又想過得好。
第一年收拒信的時候也愛哭,就是看不清前方的路的那種感覺,那時候已經在公司實習了,還會經常問同事:失學了怎麼辦?還有就是很羨慕申請很順利拿了好多夢校offer的同學,和即使也在收拒信但是終於有一個還可以接受的ad了的同學。最後就是在想,我為什麼這麼弱還要申PhD,還只申那麼少和難的MS啊(現在也還是這麼想的)。
第二年就覺得應該會有學上吧(不行我就繼續上班好了——),最後收ad和rej好像都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了。
我想進步。
居然被邀了…多大仇啊…好氣啊!
17 fall美帝HCI碩士申請,申請之前信心爆棚覺得自己可以橫掃,結果被Stanford LTD,Gatech MHCI(psychology),CMU MHCI三個主申項目連拒,心態爆炸(畢竟我心目中的彩票校因為我慫直接沒申,交申請的時候是抱著應該有五成把握被錄的心態,沒想到在三月開頭連吃拒信)
不過後來看到錄取人背景也就釋然了,技不如人,甘拜下風。申請的時候還是太驕傲了,覺得自己的背景在國內本科應該算不錯的,完全忽略了大神雲集的海本和工作黨。還是需要繼續努力學習…
以及其他項目都中了,這麼一想覺得這個申請結果也很合理。最後去了CMU大dream的隔壁項目(同是HCII下的METALS)…也算是某種意義的曲線救國了…
雖然還是有點點難過,不過總歸是要一點點進步的~其實收到拒信本身沒啥 最難過的是你身邊和你成績活動都差不多的朋友同時收到了offer 然後你就會開始質疑人生了……
做了張海報當電腦桌面
推薦閱讀:
※在美國文理學院讀一年,然後轉頂尖名校?
※少年的時候家庭富足不愁,之後家庭中落的人該怎麼調整心態?
※美國天體物理教學排名 Top 的大學都有哪些? 各有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