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正在走向沒落是不爭的事實,喜好的人越來越少,你是否支持淡化戲曲的國粹地位,取消國家的財力扶持?


一個專業崑曲青年學員兼演員認真地回答你:非常支持。

曾經為什麼會出那麼多大家,大腕?還不是因為如果自己不進步就沒觀眾買賬,觀眾一天不買賬就得餓一天。
現在一個月三十天在家睡大覺都有錢拿的日子還有幾個戲曲人高興認認真真地去研究自己的專業?

當然,並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上海崑劇團就是非常優秀的一個劇團。也是我夢寐以求考入進去的一個劇團。只能說,相比曾經的先人們,如今的我們確實只能自愧不如。

朋友們,我說支持其實最想表達的就是人們現在缺少奮鬥的熱情。而不是否定國家對遺產的重視和搶救。政府和大家繼承我們先人遺產,但不希望繼承人就這樣躺在溫床里。

不好意思我再更新一次。這次我想說。劇團里有很多人都抱著在劇院團混吃混喝的心理待在劇院團。特別是前幾年。進團就有編製。什麼意思?就是一個月不用上班一切基本工資與福利全部照收。可以說是鐵飯碗。而且還不能辭退。這些人在劇團拿著福利,在外面自己再做點生意。日子真心美。那他媽讓那些真心在認認真真為這份事業,為繼承漢族千百年傳統文化的人情何以堪???
一個是真心想繼承這份事業的,一個只是因為可以輕鬆拿福利。保不保留國家對戲曲的經濟扶持各位朋友你們自己掂量。誰更在乎?

最後再說一句:至少對於崑曲來說,喜歡崑曲的人是越來越多而且崑曲已經開始逐漸恢復她原本的地位。受眾群多為我們這一批年輕人。其他劇種我不清楚。

本來想說地更狠一點的,想想還是口下留德吧。雖然確實是事實。

匿名是為了防止被認識的人看到,畢竟我還想好好唱戲……


作為一個非戲曲愛好者,我曾經和一些鐵杆戲迷交流過這個問題,他們大多數都認為,假如已經不能在市場上存活,那麼死了就死了吧,扔掉國家不死不活的扶持還是很有必要的。你把京劇當成藝術也好,當成一種普通娛樂表演形式也好,終究無法逃脫時代的洪流。當絕大多數人都對它不感興趣的時候,強行放進icu插管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何況,離開國家扶持、完全走向市場也未必會死,這方面已經有不少戲曲團體在探索了。小眾自有小眾生存的方式。


為什麼我說支持的理由是我覺得唯有取消國家的財力扶持和「國粹地位」,我大京劇才有可能有復興的一日...
其實樓主以為這個問題是現在問出來的么,這個問題是在很多年前京劇正當紅的時候就有的。推薦閱讀胡適當時寫的有關京劇的文章和梁啟超先生對於京劇的看法,然後樓主就會有答案了。
衡量一門藝術存在的價值絕非是」紅不紅「,因為多少大牛畫家在世的時候都沒能看到自己走紅的那天。更何況,互聯網時代,」紅不紅「是可以被造就的...人們的愛好也是可以被培養的...如果僅因為這種低級的市場營銷問題而滅了一門藝術那這個藝術也就太輕薄了吧。
阻礙發展的就是「國粹"的帽子和補貼們,那些演員清醒點,不要活在自己意淫的宮斗生活里,一切都會美妙很多的....


不支持。把人活活餓死是不道德的。
所以我建議在取消財政支持的同時,先給這幫「藝術家」辦個低保。


我覺得必須讓漢爵士出馬!


戲曲尤其是京劇是我非常喜愛的表演形式。
但是,我絕對支持把它完全市場化。八十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提高,娛樂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京劇必將走向小眾。
但是我不認為走向小眾就意味著消亡,就像書法一樣,書法已經非常小眾,但不會消亡,總會有一小撮人喜歡,支持。有這些人支持,就可以流傳下去。
京劇也一樣,如果它自己不能活,那就死了也罷。


支持。但沒落之前先錄製足夠的影像資料,搶救性保護老藝術家們的藝術。

90年代開始電視台錄製了好多老藝術家名家名段,但遠遠不夠,畢竟不是大腕的老藝人還在大多數。好多挺知名的地方曲種藝術家最後沒留下什麼東西就走了,讓人各種遺憾嘆息。

另外也不需要再補助戲曲演員了,他們又不出來好好演節目,天天刷微博罵政府,得把補貼掐了,欠餓。


這個問題問的就有歧義,立場的歧義。支持安樂死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極度熱愛的,一種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這兩種人交談半點意義都沒有,不明白事兒的還覺得都是一種人。

這裡邊兒,我最理解寨主的看法。每一個熱愛的人心裡都有一團火,都有復興戲曲的意願,可是見的不平事多了,誰能不被現實影響? 希冀也會被現實擊垮。資深的戲迷把現在的形式都看透了,我們這幫棒槌就不要跟著憤青瞎白話了,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說的就是兩檔子事情。

至於新編戲呢,確實這幾年影響力不小,但你去看看水準,都是忽悠外行人的。聲光電舞蹈都用上了,就是不見真本事,演員的能耐還縮水,改本子改唱腔改身段的,所謂復興的背後其實是凄楚。

幾年聽戲,雖然還是個高中的逗比,也摸索出了一些道理。就這麼干吧,用唯美的新編戲拉文藝青年入門,然後扔了回來跟我聽老唱片,把耳朵養好了,知道什麼對什麼錯了再回現實里去捧角兒,好演員就是要捧,新一代的演員捧了才能成角兒,成了氣候才有氛圍。都別跟這兒乾打雷不下雨,喜歡戲了不起啊,去干點兒正事兒去。。。

(←_←各位前輩勿拍,看在我學生跟著你們南北轉戰,從貼吧到新浪微博土豆最後到知乎的份上,我可是聽著你們的教誨長大的哦~)


謝不邀,厚著臉皮來答
不支持,不反對,棄權票,因為本來,「支持戲曲」和「支持戲曲成為國粹」就是不同的人,支持戲曲的人是那些出錢買票看戲聽戲,是那些不指著它掙錢還學戲唱戲的人,對於支持戲曲的人來說,我沒死,我們這一代愛好者還沒死,戲曲就還沒有沒落,至於總共多少愛好者,是不是越來越少,跟我其實沒多大關係,我花自己的錢,聽自己的戲。
但是國粹是全國人民的,全國大部分連京劇行當都分不清的吃瓜群眾的。所以和戲曲本身的發展狀況,關係不大。


我的想法跟大家相反,取消國家補貼,戲曲完全市場化反而能讓這種藝術煥發生機。

能耐都是市場逼出來的。國家花錢養著藝人,動不動就藝術家、拿固定工資,誰還有心鑽研新戲?藝人沒動力,劇院上級部門也沒動力。

非得像從前一樣,藝人們都去園子里呆著,你賣不出票去就沒飯吃。餓兩頓,藝術家的病准好。新戲也能出來,老戲也能上心演。

有人說戲曲在現在已經沒有生命力了,這是因為你沒看過好戲,沒有真的接觸過這門藝術的美。

誠然現在戲曲絕不可能回到民國時候萬人空巷的火爆水平,但發展良好的戲曲行業至少會有現在話劇、相聲行業的發展水平。

前些年被批得體無完膚的「比基尼京劇」我認為就是一次可以接受的商業化試探。

不過這事最後還得問「藝術家」們:您是要臉還是要活啊?


作為一名戲曲演員,不會直接反駁題主的問題的,我就拿我工作現狀的一些情況跟題主說一下吧~


本人所在劇團是處於最基層的縣劇團,年年送戲下鄉,到各個村裡演出,感受頗多,學習更多。。。(中間的原因不願看的話,答案在倒數第8排,手機黨)

首先是工資問題,我們是事業單位,工資按百分比財政發(這兩年百分比一直在動,但從沒超過百分之60),其他靠自己創收,我團加退休的有60多人,(光退休的就接近20個) 為什麼說退休的呢?因為他們的退休工資全在團里發. (不要問我具體為什麼,主要是單位窮,保險都買不起,再加上縣級政府辦事速度和能力,想想諸位應該明白)
為了剩下的工資著落問題,我們但逢演出就上,比如 婚慶、做壽、開業、商業活動等等,只要有錢我們就去。
來團這麼些年了,就白事沒演過。
至於補助,我很直白的說,因為要貼工資,縣內一場演出補助10元,縣外包括出省20元~(夠高了,相比沒有還算好的了)

一定有朋友會想補助這麼點,工資應該很高的吧,嗯,高,望天高!去年全團最高工資2300+點,最低500(500的是臨時工)
今年聽說公務員工資漲了,我們也跟著漲了,最高3300+點!(退休的有4千多的,人家有國家高級技師和國家二級外加40多年工齡呢~)最底1300朝上吧。團里正式員工基本都有兩千以上,可沒錢啊,只能發%60
,也就是1千多點

以上只是工資待遇

二是人才問題,像我們這種待遇差又沒錢的單位,專業人才會來嗎?不會。所以我們培養人才,招收學生,送去學習,學成之後回來上班,回來時發現人少了很多。很正常人往高出走嘛,留下來基本都是還未學成的或者別的~ 人才流失!

鑒於看的有答主說現代創作戲曲太過更改,變動而導致生硬。再加上演員越演越差等等~ 我站在最基層的角度來說,我們不是不願意去弘揚去創新,而是創作的大門把我們攔在了門外!沒有資金怎麼創作?當縣裡拿錢要創作戲曲時,卻把錢給了市團。為什麼?因為沒有人才,沒有人接頂樑柱,老的都老了,光退休的就20多個,能演的平均年齡都在45歲以上,不能演的因為年齡平均沒過20。 青黃不接!

跑題了, 正式回答,當沒有財政和國家支持的情況下,想我這種小劇團只有兩條路
1解散,組建演繹公司,專接商演和壽慶婚慶演出。
2變成民間戲劇團體,沒有XX縣劇團的前綴,自然而然的給的演出費也會少些。

基層劇團的存在只是為了演戲給老百姓看的。在我們下鄉演出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人看的。可能對於看慣了演出的你們對於戲曲已經無所謂了,可對農村的人們來說,這種親眼見著的演出比婚慶公司的演出正規太多好看太多了。一年也只有一次。

所以我的選擇只能是不支持。
你想像不到下鄉演出前各個村落會主任或書記已經用大喇叭再喊: 「縣劇團的明天要來村裡演出啦!明天下午兩點30在村廣場看戲啊!」說完轉身對主任說:「明天安排在老李家裡吃飯,他家裡坐的下……」
話說回來我們可是正兒八經的吃百家飯的,雖與街上的一些相似卻又不相似。


不知題主幾歲,我年紀大了,越來越喜歡這些老東西,包括我曾經的同學也是。
開始喜歡這些東西,其實也不僅僅是年齡影響的,看的東西多了,會發現這種「國粹」有其無法替代的藝術魅力,厚重悠遠,美到窒息。
但我的父母或是叔嬸一代,他們還是喜歡《活佛濟公》一類歡天喜地的電視劇,下一代侄女侄子,喜歡外國動畫如《冰雪奇緣》,我的上高中的表弟表妹們,喜歡網路惡搞一類如《十萬個冷笑話》。對於喜歡什麼,我從來都是覺得各個年齡層次,各個階段,各種背景之下都不相同,自得其樂就好。
而國粹這種東西,你不喜歡,會有人喜歡,或者你現階段不喜歡,以後說不定就喜歡了。
最可怕的是有一天你想要喜歡的時候,她卻不在了,甚至連喜歡的人也看不到了,這就是莫大的悲哀,對於一個人來說,這悲哀還不明顯,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這悲哀就很深重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口傳心授,是這種傳統藝術的珍貴之處。所以文革滅了這麼多藝術家才會有這麼多人為之心痛,因為,回不去了。
所以,允許保留著一些火種吧。你暫時不喜歡,可以換台,可以不看。有一天,一定會有很多人會喜歡上她,因為在經濟文化才剛開始繁榮的當代,她還在尋找一種更適合的方式,更吸引人的形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看見這個問題和下面一溜的回答我真的覺得很心寒。 1.綜藝節目不愛看別看 2.戲曲和武術是一回事兒嗎?說代替就代替?日本還有藝伎文化呢,韓國也有自己的曲藝文化盤索里,麻煩弄清楚再說事兒。 3.曲藝文化的傳承是花了國家多少錢啊你這麼不服? 4.某藝人礙著你了?在我看來某藝人比滑板鞋好多了。
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毀在中國人手裡,心寒。
題主自己不喜歡ok啊沒人管你喜不喜歡,但這是對文化應該持有的態度么?你們不在意傳統文化的死活,在意的人多了去了。呵呵。
我也不匿了哼ヽ(≧Д≦)ノ


同意。
戲曲粘粘糊糊的有嘛意思?嘛叫國粹?國粹,用我國著名武術家張二伯的話說,「就是個粹勁,講究一下就把他粹出切……」


……我咋覺得只有國家不插手藝術,藝術才能為了市場而能煥發生機……


當初的繁榮也不是因為國家支持,而是群眾喜愛。


市場經濟自生自滅,京劇出現是為了排解大眾的娛樂,現在有了電影電視電腦手機,當然跟不上時代的必將淘汰。
京劇才兩三百年歷史。鑽木取火估計有一兩千年,那才是人類的族粹,聯合國應該禁止使用打火機,火花塞等等生火的設備,大力開發鑽木取火技能,既鍛煉身體,又發揚了人類千年技能


不支持。國粹明明辣么美!身為顏狗的我
(任性放圖,流量黨慎入)


看到過一句很中肯的話,凡不能在市場上自食其力的,都終將消失。


雖然是行內人,但無比贊同。


推薦閱讀:

魯迅對共產主義的態度?
中華文化的真正守護者是誰?
為何持有不同政見的人對於《推背圖》的詮釋不同?當下流行的《推背圖》熱反映了哪種心理?

TAG:藝術 | 政治 | 常識 | 戲曲 | 適合大眾化又特別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