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寫《威尼斯商人》是為了控訴猶太人放高利貸還是為了抗議猶太人受到歧視啊?還是兩者都是?

有些疑惑,當初中學學課文雖然感覺夏洛特很惡毒,但同時覺得幾個義大利人耍的把戲也挺令人不快的

「你以為法律能保護你嗎?」,「人多就有理」…這些聲音在我腦中回蕩,不禁脊背發涼…

好希望倫敦戲劇學院的李梅里先生來回答這個問題啊,我已經盼了一年多了……大家一起舉起雙手召喚他吧


謝謝邀請,我學習的是聲樂與歌劇,接觸莎翁劇並不多,所以在這裡只能隨便談談自己的想法。

任何文學藝術作品都可以分為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受眾對於作品的理解和闡釋,這兩者有時並不一致。要確定莎士比亞的真正創作意圖並不容易的事情,只能由後人去猜測,對於其中是否有反猶太人的主題在學界也一直有爭論。當時猶太人在英國社會是受人歧視和嘲諷的,經常以邪惡貪婪的高利貸者形象出現,比如說馬洛在1589年寫的《馬爾他的猶太人》。因此莎翁在某種程度上遵從了這個傳統。但同時莎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立體飽滿和複雜多面化的,而非平面臉譜化的將Shylock變成一個簡單的丑角。他雖然是一個喜劇中的反派角色,卻是一個可悲可憐在基督徒的社會中受盡欺辱歧視和不公平待遇心中忿忿不平的猶太人,同時側面也暗諷了「機智過人」「憐憫愛人」的基督徒的虛偽(至少從今天觀眾的目光看來)。我認為莎翁在整個社會文化醜化歧視猶太人的環境下,並沒有逆流而動,但是在本作中可以看出他對於猶太人的處境和極不包容的宗教和種族歧視是有憐憫和反思的,這一點遠高於同時代的人。

這部戲在當時上演時,很可能大家並不會去同情Shylock,更不會對自己歧視猶太人的行為進行反思,只是把他作為又一個猶太小丑來嘲笑。後世甚至經常把這部戲用作反猶太思潮的宣傳,比如此戲就常在納粹德國上演,高利貸者Shylock甚至被當成攻擊猶太人的宣傳對象。相信這是莎翁非常不願意看到的。但在當今對於宗教文化種族都比原來寬容得多的社會中,戲中對於猶太人的歧視則引起了現代觀眾的不適,大家再也無法像幾百年前的觀眾一樣們對Shylock的丑相大笑出聲,反而博得了大家的同情。因此可以看出,社會和文化氛圍的改變,是多麼大的重塑了人們的價值觀呀。

我個人非常同情Shylock,尤其當他說「I am a Jew」的時候,那種憤恨和不平,滿腹的委屈和怒火,今天的觀眾難以不為所動。社會上對少數或弱勢群體的歧視只要存在,我們就人人自危。因為有時只要換一個環境,我們時刻都有可能從多數群體變成被歧視的少數群體中的一員。

發一個自己的錄音:威尼斯商人獨白 Hath not a Jew eyes 李梅里
「To bait fish withal; if it will feed nothing else, it will feed my revenge. He hath disgraced me and hindered me half a million, laughed at my losses, mocked at my gains, scorned my nation, thwarted my bargains, cooled my friends, heated mine enemies – and what"s his reason? I am a Jew. Hath not a Jew eyes? Hath not a Jew hands, organs, dimensions, senses, affections, passions; fed with the same food, hurt with the same weapons, subject to the same diseases, healed by the same means, warmed and cooled by the same winter and summer as a Christian is? If you prick us, do we not bleed? If you tickle us, do we not laugh? If you poison us, do we not die? And if you wrong us, shall we not revenge? If we are like you in the rest, we will resemble you in that. If a Jew wrong a Christian, what is his humility? Revenge. If a Christian wrong a Jew, what should his sufferance be by Christian example? Why, revenge. The villainy you teach me, I will execute, and it shall go hard but I will better the instruction.」


所謂「千載之後,凜凜有生氣焉」, 這一課,我是從莎翁的夏洛克身上學到的。

學《威尼斯商人》的時候,我的老師搞了個投票:你是站在夏洛克一遍,還是安東尼(或者別的什麼人?)一邊?

全班五十多個人,只有一個反對夏洛克,其他所有人都站在夏洛克一邊。

現在想來,我們的站隊理由有些偏激:我們幾乎是本能地站在「弱者」夏洛克一邊,一是因為他所受的宗教歧視,在現代中國人看來,簡直是令人作嘔(也不知映射到現實中我們會做何選擇?);另一種解釋有點結果論,我們都知道夏洛克儘管居心不良,但用的完全是合法手段,並不比他的對手卑鄙,最後卻落個人財兩空的下場,這實在令人感到不公平。

然而這是否是莎翁本意?我不敢妄言。私以為,真正的作者,不會把自己變成意識形態的播種機或是主流理念的傳聲筒;他甚至不是自己思想成見的奴隸,不管他自己如何認為,他的文學天賦總會令他下意識地傳遞出一些鮮活的、無法被二維化的真實。

所以即便莎翁活在一個反猶的時代,即便他創作時可能是把夏洛克當作一個丑角,他依然沒有背叛自己的天賦,讓夏洛克說出了字字泣血的獨白:

「難道我們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象一個基督徒一樣嗎?……要是一個基督徒欺侮了一個猶太人,那麼照著基督徒的榜樣,那猶太人應該怎樣表現他的寬容? 報仇。」


所以這樣真實的夏洛克永生,可以等到幾百年之後,讓另一茬讀者為他「平反」。

莎翁的夏洛克沒變,倒是我們變了。

另外廢話幾句,說說我們班唯一一個夏洛克的反對者。 作為一個絕對的少數派,她的反對理由,令我們尊重,也值得我們思考。

她認為,無論哪個時代,都有被壓迫的群體,然而這個群體裡面,也總是分好人和壞人的。

安東尼(還是別的誰?)顯然沒幹什麼好事,奪去人的生意,侮辱人的民族,然而,這至於讓他以命相償嗎?猶太人,也不是都像夏洛克一樣,整日處心積慮要害死哪個並未犯死罪的基督徒。如果我們不加分辨,僅僅因為他們受壓迫,就一味偏袒猶太人,這豈不是對猶太人中真正的好人不公平?

總之,難道我們就能用外界制度性壓迫,為所有顯然缺乏個人操守的行為辯護嗎?

我想這個問題,大概是沒有簡單答案的。

ps. 且讓我作個死:
這個問題比你想像的有現實意義。比如,把猶太民族替換成......


夏洛克,他個人原本絕對合法的復仇,在種族歧視的時代大背景下,被懷有深深敵意的義大利人的陰謀詭計所無情鎮壓。夏洛克家財散盡卻不能得償所願,最終落得一無所有。從莎翁的時代來看,猶太佬被清算固然算是喜劇,但用今天的普世價值來看,就我個人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悲劇。《威尼斯商人》應該與四大悲劇中的某一個對調,因為它的悲劇成分顯得太濃太濃。個人的力量,在整個社會的洶湧惡意下,實在是無力反抗且微不足道的。
如果贊數過10,我就繼續更,拓展對《威尼斯商人》的解讀,以及把與它對調的悲劇詳細說明一下,以上。

----------------------------我是2016.2.15分割線------------------------------------------------------------------

好的,一覺醒來贊數過了20,答主感到一顆賽艇!所以今天我就來從個人角度上來分析莎翁在《威尼斯商人》中的深刻寓意吧。
好的,我想傳統意義上的「喜劇」 《威尼斯商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喜劇,莎翁在劇情上的把握布置上可謂十分精妙。夏洛克,一個猶太人,高利貸資本家,與安東尼奧簽署了所謂『一磅肉「的合同,而全局最終的主線就歸結於這一群如何人文主義自由勇敢的義大利人怎樣挫敗夏洛克的計劃。誰也沒有想到,夏洛克最後居然就敗在一磅肉上面,必須一磅,多一根毛都不行,以此為突破口,夏洛克大敗虧輸。
當年第一次看完此劇之後,我的心裡被語文老師的主流價值觀所帶領,對殘忍惡毒陰險狡詐的夏洛克最後這副慘樣大加譏諷,害人反害己嘛。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裡的看法卻在一點一點變化。
夏洛克,高利貸資本家,顧名思義,他靠放高利貸謀生的。安東尼奧,在幹嘛?借錢給人,不要利息。你這麼砸我飯碗可以嗎?好的,我忍。畢竟老子猶太人,不能跟你們多數派本地人硬來。結果安東尼奧居然還侮辱我,請看夏洛克的血淚控訴:
他曾經羞辱過我,奪去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著我的虧蝕,挖苦著我的盈餘,侮蔑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麼?只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的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的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的嗎?那麼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要是在別的地方我們都跟你們一樣,那麼在這一點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個猶太人欺侮了一個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樣表現他的謙遜?報仇。要是一個基督徒欺侮了一個猶太人,那麼照著基督徒的榜樣,那猶太人應該怎樣表現他的寬容?報仇。你們已經把殘虐的手段教給我,我一定會照著你們的教訓實行,而且還要加倍奉敬哩。
夏洛克決意復仇了,一個羞辱他並阻礙他生意的人,無論如何在世俗價值觀里也是無法原諒的吧。
很好,安東尼奧的船沒有及時歸返,夏洛克要拿回他的一磅肉了,這是他的征途。我的復仇,是正義的,合法的,必須完成的,即使你們義大利人如何阻礙我,你們也不能公然撕毀自己訂立的法律條文。我的目的,就是一磅肉。
暫時無計可施的義大利人們開始了種族歧視言論:
安東尼奧:請你想一想,你現在跟這個猶太人講理,就像站在海灘上,叫那大海的怒濤減低它的奔騰的威力,責問豺狼為什麼害母羊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風吹拂的時候,不要搖頭擺腦,發出謖謖的聲音。要是你能夠叫這個猶太人的心變軟——世上還有什麼東西比它更硬呢?——那麼還有什麼難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請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麼條件,也不用替我想什麼辦法,讓我爽爽快快受到判決,滿足這猶太人的心愿吧。
葛萊西安諾:萬惡不赦的狗,看你死後不下地獄!讓你這種東西活在世上,真是公道不生眼睛。你簡直使我的信仰發生搖動,相信起畢達哥拉斯
所說畜生的靈魂可以轉生人體的議論來了;你的前生一定是一頭豺狼,因為吃了人給人捉住弔死,它那兇惡的靈魂就從絞架上逃了出來,鑽進了你那老娘的腌臢的胎里,因為你的性情正像豺狼一樣殘暴貪婪
這些人在法庭上如此公然辱罵原告,法官有表示沒有?呵呵。
接下來鮑西婭所謂必須正正好好一磅肉的文字遊戲大家都很清楚了,接下來就是威尼斯本地政治經濟壟斷集團聯盟對夏洛克的最終清算。
嘖嘖,多麼名正言順的殘酷迫害,這可比什麼一磅肉之流的殘忍程度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鮑西婭:等一等,猶太人,法律上還有一點牽涉你。威尼斯的法律規定:凡是一個異邦人企圖用直接或間接手段,謀害任何公民,查明確有實據者,他的財產的半數應當歸受害的一方所有,其餘的半數沒入公庫,犯罪者的生命悉聽公爵處置,他人不得過問。你現在剛巧陷入這一條法網,因為根據事實的發展,已經足以證明你確有運用直接間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圖,所以你已經遭逢著我剛才所說起的那種危險了。快快跪下來,請公爵開恩吧。


葛萊西安諾:求公爵開恩,讓你自己去尋死吧;可是你的財產現在充了公,一根繩子也買不起啦,所以還是要讓公家破費把你弔死。公爵讓你瞧瞧我們基督徒的精神,你雖然沒有向我開口,我自動饒恕了你的死罪。你的財產一半劃歸安東尼奧,還有一半沒入公庫;要是你能夠誠心悔過,也許還可以減處你一筆較輕的罰款。鮑西婭這是說沒入公庫的一部分,不是說劃歸安東尼奧的一部分。


夏洛克:不,把我的生命連著財產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們的寬恕。你們拿掉了支撐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們奪去了我的養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鮑西婭安東尼奧,你能不能夠給他一點慈悲?葛萊西安諾白送給他一根上吊的繩子吧;看在上帝的面上,不要給他別的東西!


安東尼奧:要是殿下和堂上願意從寬發落,免予沒收他的財產的一半,我就十分滿足了;只要他能夠讓我接管他的另外一半的財產,等他死了以後,把它交給最近和他的女兒私奔的那位紳士;可是還要有兩個附帶的條件:第一,他接受了這樣的恩典,必須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須當庭寫下一張文契,聲明他死了以後,他的全部財產傳給他的女婿羅蘭佐和他的女兒。(多麼無恥的嘴臉,基督教強盜)
一半財產充公,一半財產被仇敵拿去,女兒和情人私奔拋棄了自己,甚至連自己的宗教信仰都要被強行改變。
這一切,不過是因為自己是個異邦猶太人而已。
徹底破產,家財散盡,自己的信仰被無情踐踏。
何以為繼,夏洛克將在凄涼悲慘的境遇中度過餘生。
看到這裡,這還能算是一場喜劇?整篇,不就是講述了一個本地壟斷聯盟迫害異邦猶太人,分離他的家庭,沒收他的財產,摧毀他的精神的一個過程而已。夏洛克是猶太人,那麼同時代的其他猶太人,境遇可想而知。什麼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披著面紗的強盜罷了。


夏洛克:這些便是相信基督教的丈夫!我有一個女兒,我寧願她嫁給強盜的子孫,不願她嫁給一個基督徒,別再浪費光陰了;請快些兒宣判吧。

基督徒真是打著正義旗號的劊子手啊。


我覺得莎翁只是在把所有人當人寫,寫出了那些人在當時社會體制下應有的樣子。

不得不佩服,莎翁在當時反猶情緒那麼高的情況下仍然能做到客觀對待自己的角色。

夏洛克除了有被人一直控訴的地方外,猶太人重視家庭等特點也被寫出來了:當得知自己女兒傑西卡把自己妻子當時送給他的戒指賣掉時,是多麼痛心疾首。

人是被利益驅動的,基督白人在當時處於統治地位,最重要的是擁有話語權,在此驅動基礎上玩雙標... ...現在都是活生生地映照。

人都是驅利的,夏洛克被人控訴的地方也是因為驅利,有很多複雜的歷史問題,就如放高利貸,猶太人沒有政治地位只能經商,而放高利貸是來錢最快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基督教徒因為宗教原因是不能放高利貸的... ...

你去告狀小華偷吃櫻桃,是因為你沒吃到。

呵呵,人啊。

-----------------------------------------------------

還有啊,這劇叫威尼斯商人啊!威尼斯商人指的是安東尼奧!而且全劇最重要的角色是安東尼奧,巴薩尼奧和鮑西亞。你們去數數夏洛克出現的場次,其實他只是這個戲一個配角而已,但是他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全劇包括夏洛克在內,除了安東尼奧外,其他所有人喜劇因素氣場都是很滿的。偏偏安東尼奧一個人全場獨攬憂鬱氣場,說什麼話雖然表面上都在說這事不怪別人,但句句隱射自己在為巴薩尼奧犧牲。哪怕到最後,鮑西亞已經將這件事圓滿解決了,所有人因為開心而快忘了這件事的時候,安東尼奧又冒出來說:「這都怪我。」然後鮑西亞非常迅速的回了:"「這不關你的事... ...」原話記不得了,但是看語氣潛台詞很像「求你別再逼逼了。」

說同性戀這點有這種觀點,但是還有一種觀點:你們難道不覺得最後法庭上審判安東尼奧的時候很像審判基督嗎?安東尼奧的所謂的「無私」,對於巴薩尼奧來說根本就是綁架,他不惜犧牲自己以求得巴薩尼奧的愧疚,來保全這種主子對附屬的給予關係。

不知道這麼說清楚了沒有,其實天朝很多父母對於小孩的愛就這種模式,有些就不惜利用愧疚將小孩一直綁架。但這不僅局限於父母,有時候朋友之間也會這樣,很微妙。

鮑西亞就是敏感地察覺到這點,要將自己未來的老公從未來愧疚中解脫出來。


我才疏學淺啊,但是這個大文豪到底是在歧視啊還是反歧視這一直是寫論文時的好題材啊,馬克吐溫如此,莎士比亞也如此啊
威尼斯商人這一劇我特地拿出來和我們AP英語老師討論過啊,我們老師也就給我搗糨糊跟我說 他可以算是歧視猶太人 也可以算是反歧視猶太人;他歧視,那是他時代背景造成的,他反歧視,那是他思維超強 站得高看得遠

所以我要告訴題主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悶聲發大財】;你覺得他是歧視,你論文就可以寫歧視;你覺得他不是歧視,你就可以寫反歧視,拿得出論據就可以

我們整個AP課就是研究這個文學作品如何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啊 說白了就是和稀泥,搗糨糊
==========================一條不符合文學的分割線=====================
我剛剛忘記說了,樓上幾個高票忘記了一個重要的時代遺留問題:
基督徒他不讓放貸啊!
所以說這個猶太人放貸行為本身在那個時候,就是鑽法律的空子,反革命,時不時都能搞個大新聞;這种放貸行為被認為是不道德的
然後也不乏基督徒看猶太人放貸眼紅的行為,反猶情緒才那麼嚴重
上面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你們不能拿你們優越的價值觀去判斷莎士比亞那個年代的人啊!


如果莎翁的意圖可以簡化為「控訴」、「抗議」這樣扁平化的描述,他就不是莎翁了。就像夏洛克的那段經典獨白:「難道我們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象一個基督徒一樣嗎?……」可以說莎翁對這個角色是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但莎翁很大的一個特色時,他不會因自己的情感而干預角色的自然發展。該輸的官司照輸,可憐人如夏洛克,並不因其可憐而善終。這才是莎翁最偉大的地方。林語堂形容其行文為nature itself. 只描述,不評判。


別光看第三幕,看戲要看全。
莎士比亞寫戲有個特點:喜歡在全劇的主旋律之外加點與主旋律相反的東西。主角也有弱點甚至卑劣的一面。反派也有溫情可愛的一面,甚至也有他們自己作惡的理由。有些作品甚至將主角與反派做模糊處理。莎劇中幾乎沒有臉譜化的人物。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觀點並通過台詞表達出來。這樣就使得劇本內容豐富,人物生動鮮活。
威尼斯商人這部戲在這方面非常有代表性。尤其是對夏洛克這個人物的處理。
作為商人,他貪婪,殘忍,見利忘義。一開始安東尼奧不想去借錢除了因為倆人有仇之外,夏洛克做生意的手段殘酷無情也是重要的原因。
作為父親,他橫暴,專制,毫無人性。他的女兒被他的專橫逼得離家出走,而他在乎的只是女兒偷走了他的錢。
作為猶太人,他又是飽受欺凌的弱勢群體。夏洛克為什麼那麼殘忍、專橫?除了他自身的天性以外,社會環境對他性格的形成起了極大作用。當時猶太人在社會上處處被歧視,除了貸款無法從事任何商業活動。安東尼奧曾經刻薄地公開羞辱過他,而像安東尼奧這樣的人遍地都是(看看葛萊西安諾的嘴臉)。生活在這樣殘酷無情的社會環境之下,夏洛克的殘酷,貪婪也就不再是毫無理由的了。
有了飽受欺侮的猶太人這個身份,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鮑西亞要求用金錢贖回安東尼奧的性命時,夏洛克卻得理不讓人,一定要致安東尼奧於死地。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仇恨,這是夏洛克一生中僅有的一次向基督教世界復仇的機會。
莎翁給夏洛克設計猶太人這個身份,並非抗議什麼,也不是黑誰,而是為了使他的性格合理化,使夏洛克成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貪婪、殘忍等名詞的具現化。
出於藝術的需要,僅此而已。


謝邀!

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是當時英國的公眾娛樂節目之一,所以必然要符合當時的英國主流社會價值觀。在那個年代裡,猶太人是受到歧視的,從官方到民間,對猶太人的觀點和描述都是充滿鄙夷和不認可的,所以當年莎士比亞如此創作,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對猶太人放高利貸的貪婪無情的描寫,來反應非猶太人的義大利貴族的高尚機智。


為什麼都覺得是在以這種手法反映猶太人的可憐呢?我覺得威尼斯商人黑猶太人這沒得辯啊,看前幾幕,猶太人為了錢詛咒女兒死,女兒不想認這個爸爸想去搞基督教,以及後來的得理不饒人。都是在赤裸裸的黑猶太人啊。。不然抗日神劇里被手撕的鬼子是在側面反映我軍沒有戰爭人道主義精神么?那幾位都是在過度解讀啊…
即使是莎翁,也不能在政治正確上免俗。。求你們別洗了


第三幕 第一場
夏洛克:拿來釣魚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這一口氣。他曾經羞辱過我,奪去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著我的虧蝕,挖苦著我的盈餘,侮蔑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麼?只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的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的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的嗎?那麼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要是在別的地方我們都跟你們一樣,那麼在這一點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個猶太人欺侮了一個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樣表現他的謙遜?報仇。要是一個基督徒欺侮了一個猶太人,那麼照著基督徒的榜樣,那猶太人應該怎樣表現他的寬容?報仇。你們已經把殘虐的手段教給我,我一定會照著你們的教訓實行,而且還要加倍奉敬哩。
To bait fish withal
if it will feed nothing else, it will feed my revenge.
He hath disgraced me, and hindered me half a million; laughed at my losses, mocked at my gains, scorned my nation, thwarted my bargains, cooled my friends, heated mine enemies;
And what"s his reason? I am a Jew.
Hath not a Jew eyes? Hath not a Jew hands, organs, dimensions, senses, affections, passions? Fed with the same food, hurt with the same weapons,
Subject to the same diseases, healed by the same means,
Warmed and cooled by the same winter and summer, as a Christian is?
If you prick us, do we not bleed?
If you tickle us, do we not laugh?
If you poison us, do we not die?
And if you wrong us, shall we not revenge?
If we are like you in the rest, we will resemble you in that.
If a Jew wrong a Christian, what is his humility? Revenge.
If a Christian wrong a Jew, what should his sufferance be by Christian example? Why, revenge.
The villainy you teach me, I will execute,
And it shall go hard but I will better the instruction.


你要知道,這是一部喜劇。


夏洛特放貸也好起訴也好, 行為始終在法律框架內
而且在達不到目標時也不失理智, 不會為復個仇就同歸於盡

想想看幾百年後另外一些溫和的少數族群的行為, 這劇本里的猶太人簡直是模範市民


很不贊同Phil兄的回答,以當時的政治傾向來看歧視猶太人確實是政治正確,但以莎翁的層次來看,莎翁已經脫離了需要「政治正確」的層次了。

我個人認為《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很隱晦的作品,其中涉及很多細節,傳到中國來的時候都失真或者被修改了。

首先,當時對於猶太人的迫害是非常嚴重的,像夏洛特這樣的猶太人,在威尼斯是不允許擁有不動產的,任何不動產都會被收繳。其次無論是在任何領域,當時的猶太人都受到歧視,用舉步維艱來形容實在不過分。
夏洛特放高利貸,實際上是無奈之舉,因為除了能做這個,他一無所有。
不知道大家在看這部劇本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夏洛特為什麼什麼都不要,就是要那一磅肉?說給你賠兩倍錢,不要,我就是要這一磅肉。這實際上是猶太人無聲吶喊的一個縮影。
Joshua Song的回答里已經貼出來了,原版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特極其重要的一段獨白,然而中國普遍流傳的版本中這一段是沒有的。我曾經搜了幾個國內《威尼斯商人》的視頻,就是想看看專業話劇演員會如何來演繹這一段獨白,然而空手而歸。
這一段獨白已經體現了莎翁的思考,脫離了國界,脫離了人種,脫離了政治層面的思考,站在人類角度上的思考。

再來說安東尼奧,安東尼奧的「好友」,巴薩尼奧,實際上在劇本中十分隱晦地表示了安東尼奧對巴薩尼奧的愛,是的,安東尼奧是同性戀。這個具體就不展開了,因為劇本中實在太隱晦,這個也只是個人的一些猜測。

莎翁巧妙地將很多細節隱藏在了劇本當中,在即能展示於公眾面前和也能保持自己原有意圖之間取得了一個平衡。

最後有一點,其實夏洛特最後的決定是很不符合實際的,這個結尾完全可以稍微改寫一下,整部劇本的傾向就完全不一樣了。
律師說只能要肉不能流血,可以啊,來你讓我試試,我保證不會流血,我只挖肉。你不信?你不信沒關係,你先讓我試試,我這一刀下去肯定只挖肉而不流血,就算流血了,你再罰我我都認了。夏洛特為民族抗爭而死,被猶太人傳為佳話,其在巨大壓力下與邪惡的義大利人鬥智斗勇的故事鼓舞了每一個人。


之前在台師大交換時選修了莎士比亞課程,學到威尼斯商人時將本人對其中人物的見解記錄了下來~與大家分享啦:P
--------------------:)----------------------

雖然《威尼斯商人》被定義為喜劇,可是閱讀完後卻讓我感到有點壓抑與悲哀。在這部劇中,不論是聰慧美麗的Portia,兩肋插刀的Antonio還是所謂的「老奸巨猾,愛財吝嗇」的Shylock,雖然各自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鮮明特色,性格與標籤,可是細想之後,會對他們感到同情和惋惜。

- Shaylock是個大炮灰

我覺得Shaylock是最讓人憐惜的角色。在文本中,他似乎是一個貪婪殘忍的拜金主義者,但是事實上他是十足的受害者。而且對此他沒有辦法做出改變。 民族矛盾,宗教信仰是導致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他們由於善於經商,頭腦聰明靈活而受到基督教徒的憎恨和排擠,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 並且,法庭的審判對他也很不公平。法律講求的是公平公正,可是司法的天平根本就沒有向他傾斜,這場官司註定是失敗的。

Antonio向Shaylock借高利貸,並簽下如不能按時償還便割下一磅肉的契約。最總Shaylock按照契約向Antonio索要一磅肉,雖然聽起來殘忍,但是從法律角度來講,是完全可以執行的。如果一定要絕對公正的話,人們可以請求Sharlock放過Antinio,但是不可以指責他不同意。如果這樣的話,那死刑犯豈不是都應該在臨行前得到赦免,否則這個國家的司法體系就該被罵?欠債還錢,既然簽下契約就應當履行,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Shaylock放過Antonio是人情,不放過他是本分,而人們對Shaylock要求是過分,不公平,不合理的。而法律在這裡也是雙重標準的,這在崇尚法律的西方社會,豈不是諷刺? 再說Portia與Shaylock的對峙,她的機智勇敢化解了Antonio的危機。她指出割一磅肉並不包含血液的重量,以此打敗了Sharlock。可是她的說法其實更偏向於狡辯,她是在鑽空子。我猜想,如果角色反過來,借錢的是Shaylock,而想要割下一磅肉的是Antonio,結局肯定截然相反,這磅肉恐怕已經在人們的叫好聲中割下來了。 真的很好奇,莎士比亞在寫這部作品時,他自己內心的天平究竟是傾向哪邊呢?

- Portia的無奈

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Portia是一個近乎完美,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富可敵國的形象。文學史上對她的評價通常是理想化的,散發著獨立與理性光輝的,如「她身上寄託著人文主義者對新女性的理想,她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富有生命力的女性人物」。
可是,倘若真的換位思考一下,從一個女生的角度出發,聰明如她,我認為她不會不曾意識到自己光環背後難掩的無奈和悲哀,尤其當她自身作為一個有著獨立和個體意識的女性,在那種情境下,這隻會加重她的悲哀。

首先,在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喊著人文主義,追求自由平等。可是,生活對於Portia,何來自由,又何來平等?她聰明美麗,財產豐厚,出身高貴,可是卻無法自由的決定自己的婚姻。遵照父親遺囑,她必須按照規定,用父親制定好的三個盒子,被動的決定自己丈夫的人選。當然,文學作品裡很仁慈,成全了Portia,使她和中意的Bassanio終成眷屬(否則故事也無法進行了)。可是,倘若是前面幾位選中了呢?她有拒絕的餘地嗎?不僅要與自己無感的陌生人共度餘生,還要共享屬於自己的財產,讓自己的命運和人生像賭注一樣壓在30%的概率之上,對於一位年輕的小姐,未免太過殘忍。
「But this reasoning is not in the fashion to choose mea husband. O me, the word 『choose』! I may neither choose who I would nor refusewho I dislike; so is the will of a living daughter curbed by the will of a deadfather. Is it not hard, Nerissa, that I cannot choose one nor refuse none?」Portia的小小complain,在整部劇無數的話語中顯得微弱而沒有回聲,彷彿小小的漣漪不為人所注意。可是這裡所有的人物,又有誰能能做出回應呢?因為沒有人會能夠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幸,相反,他們把這當做自然。作為Portia,即使有此感受,恐怕也無從抒發,只能小小自憐一下了。

其次,是她的價值被大打折扣,我覺得有點惋惜。美麗,智慧,富有,是她的三個最主要的特性。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Portia,想必是富有才情, 有思想有主見,精神上比較獨立的有個性的女生。美麗和富有都是客觀而附屬的特質,也是最容易欣賞的,換言之,只要是個正常的男人,都會拜倒在她的美麗和富有之下,這是人的本性。可是智慧不一樣,這個才是她自己本身的真正屬性,而不懂得,不理解的人,永遠也無法真正的欣賞,也自然不會看中。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都渴望找到心靈相通的朋友,而對於婚姻這樣的大事而言,誰不希望能找到精神層面上契合的靈魂伴侶?我想Portia應該是如此吧。可是,仔細回想一下,她愛的Bassanio,從始至終,何時對她的聰慧發出過由衷的讚美?一開始Bassanio對Antonio 提起她的時候說:「In Belmont a lady richlyleft, And she』s fair, and, fairer than that word, Of wondrous virtues.」他看中的,只有rich,fair and virtues, 而忽略掉對於portia而言最重要也是最獨特的特質。
另外此處插一個小片段,當Bassanio在選金銀鉛三個箱子的時候,Portia動了微妙的小心思,通過歌手的歌詞,期望給他暗示。雖然最後Bassanio選中,但貌似歌詞這件事也爛尾了,他似乎並沒有接招。想想真是可氣又好笑,感覺像是開了一個聰明,隱秘又巧妙的玩笑,可是對方直接忽略根本沒有領會。試想,如果這個情節改為Bassanio因為讀懂暗示而選中箱子,會不會浪漫指數暴增?而且更給人「心靈相通,天生一對」的感覺?可是這裡,卻讓我愈發覺得Bassanio這個粗人和Portia其實並不那麼般配。對此,我很困惑,Portia為什麼會看中他呢?難道Portia是外貌協會?亦或者她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只求趁早找一個看的順眼的fine man to marry with?

最後,是那場定情戒指的鬧劇。當Bassanio選中鉛盒子時,Portia對他做了一番深情的表白:「You see me, Lord Bassanio,where I stand…….to wish myself much better, yet for you I would be trebledtwenty times more fair, ten thousand times more rich, that only to stand highin your account. I might in virtues, beauties, livings, friends, Exceed account……letit presage the ruin of your love, and be my vantage to exclaim on you.」
平心而論,Portia配Bassanio真的是綽綽有餘,她已經足夠美麗,足夠富有,足夠有資格。可是她卻願意屈尊,放下自己的驕傲,地位和尊嚴,說這樣一番話,不就是為了表示自己對愛情的忠貞與信任,並希望Bassanio也同樣給她忠貞的愛情,不要辜負她的信任,僅此而已。
當拿到象徵愛情與忠貞的戒指時,Bassanio信誓旦旦的說「But when this ring partsfrom this finger, then parts life from hence. O, then be bold to say Bassanio』sdead.」可是沒過多久,象徵愛情的戒指就被送出去了。雖是出於被迫,可是真的沒有迂迴的餘地了嗎?換個角度想,假如這枚戒指是Bassanio家祖傳的家寶,是她媽媽臨終前送給他的信物,即使是有恩於他的律師刁難,或是Antonio在一旁酸溜溜的煽風點火,他會這麼快的把戒指奉上嗎?還是在Bassanio的心裡,Portia的地位其實並沒有那麼高?
雖然只是一場鬧劇,還是Happy Ending,不知道Portia之後細想時,會不會感覺到有點殘酷和悲哀。

- 欲說還休的Antonio

對於Antonio這個角色,他應該是《威尼斯商人》中的頭號大正派,可是我並不是很喜歡他。我覺得他的出現總是即曖昧又壓抑,醋意滿滿,又愛彰顯自己的高尚,而且總愛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把自己陷入委曲求全的情景。
誠然他對朋友夠意思,可是他深愛的Bassanio似乎對他無感,居然還當著他的面誇讚Portia,想必他心裡都已經碎成渣了。但他為了顯示自己對Bassanio的愛,不惜簽下生死契替他籌錢去追求Portia。如果他真的是下定決心心甘情願為自己的愛人默默付出,只要Bassanio幸福他就幸福,那反倒令人敬佩。可是事實相反,他之後總是冷不防的幽幽飄來幾句酸言酸語,既影響Bassanio的判斷,又煽風點火,把Portia視為情敵,挑撥Bassanio與Portia之間的和諧。
我並非說他對Bassanio的感情不真實,而是他的抒發方式我真的不敢恭維。他難道不曾想過,讓Bassanio親眼看到自己為他而死,Bassanio的心理會是多麼難受?如果他真的死了,那麼負罪感和歉疚感會伴隨Bassanio一生,如此一來,Bassanio還怎麼如他所言「好好過生活」? 只能說,他的愛其實是比較自私的愛,他其實是在成全自己而非Bassanio和Portia。

當然,Antonio其實也是很值得同情的。不像現今社會,人們對同性戀情的認知和理解程度已大大提高,甚至能受到法律保護。而對於Antonio而言,他的秘密是不可能被社會主流所接受的,社會道德觀念不允許他的想法實現,所以他只能壓抑自己的感受,從而造成自己難以言說的憂鬱與壓抑,以及內心的糾結。


如果看完全劇,你會同情這個猶太人最後失去了那麼多東西包括自己的親人。


Neither.


我總感覺那部劇是黑威尼斯司法體系的。
1、裙帶關係普遍:隨便誰(甚至是毫無社會地位的女性),只要有關係,就能以大法官的書記員身份實施司法行為;
2、無視迴避制度:那位書記員,被告的直接利害關係人可是你老公哎;
3、欺詐當事人:利用當事人對法律的無知,任意曲解合同條款——合同里確實規定了肉的數量(一磅),不能多也不能少,還算合理,但不得流出一滴血,就屬於明顯的法庭欺凌,合同並未對是否流血做出任何約定,書記員的這個解釋,對猶太人是一種赤裸裸的欺凌;
4、忽視程序公正:反訴原告企圖謀害,是被告方的權利,不是書記員的權利,書記員跳出來指控,簡直太不要臉了。


能以文載道就算得上偉大的文學家,
而我覺得莎翁他描繪了一個時代,那些世界,各種人,行與心。。。。。 不同時代,不同人對他的作品都有不同理解。大家現在都用現在的主流價值觀來看待這些作品。
沒必要,了解那個時代,理解莎翁作品,有助於我們在現代走向更好未來。


有些疑惑,當初中學學課文雖然感覺夏洛特很惡毒,但同時覺得幾個義大利人耍的把戲也挺令人不快的

真小人 V. 偽君子

看過TNT劇團的現場演出,然後才恍然大悟,結局尤其英劇那種諷刺的喜感,像一面冰冷的黑鏡,照出人性中的妖魔鬼怪,正宗英式喜劇范兒。題主你的理解完全沒錯,課本上那位評論員是只按劇本上的字面意思理解而已,無法想像英國人現場演出時台詞是反諷語氣的,蒙圈多年。

Fordragon(提問者)
和Tyrion的控訴異曲同工,所以才讓我生出這個疑問的

你用冰與火小惡魔的腔調來念Joshua Song君提供那段台詞100%正確,小惡魔提利昂因忍受著『侏儒不是人』偏見時的控訴也是很感人的,同理『猶太人就不是人嗎!?貴族你妹』。


夏洛克的行為是不合法的,因為社會學上對於法律的定義是:
"rules of action or statutes established by authorities",所以權大於法還是法大於權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爭論的必要,法律就是權力機構頒發的,怎麼可能法大於權呢?
Authority defines law

那麼authority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更直白了,你承認他是authority他就是authority,這就是權力機構的法理性依據最直白的來源。
所以夏洛克既然向鮑西婭尋求仲裁,就代表他承認鮑西婭作為仲裁者的authority了,那麼鮑西婭當然可以按照她的定義來詮釋法律,想怎麼判就怎麼判,那當然是理所當然毫無問題的。

就好比陪審團都是白人,給白人被告加分都投無罪一個道理,毫無問題。

夏洛克應該找人雇凶直接把安東尼砍死,根本犯不著借錢尋仇,簡單省事。


推薦閱讀:

閱讀原版的莎士比亞戲劇,在語言方面有哪一些知識點,了解以後可以幫助閱讀?
除了科班訓練還有那些途徑可以高效的學習表演?
戲劇中「例證性動作」怎麼解釋?和「貫穿動作」有什麼區別?
你最喜歡的音樂劇唱段有哪些?
怎樣看待《歡樂喜劇人》總決賽第一場沈騰對卓別林大師的致敬?

TAG:外國文學 | 喜劇 | 戲劇 | 威廉·莎士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