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田壯壯的《藍風箏》,這三部電影哪部更好?


-
各有所長吧,我比較喜歡藍風箏。

這三部電影的共同點就是年代戲,活著和霸王別姬都是跨了好幾個年代,有民國、抗日、內戰、文革。藍風箏就講了一個建國後。
三個導演都是北影78級的,實際上,這三部片子的創作團隊中太多是78級的了,文革十年的原因。學生時候就互相認識,田壯壯和陳凱歌是導演系,張藝謀是攝影系。當時在學校裡面,田壯壯和陳凱歌是高帥富,張藝謀是屌絲,眾所周知,後來屌絲逆襲了。
這三部電影也是第五代扛鼎之作,三部片子幾乎同時出來的,藍風箏和霸王別姬是1993年完成,活著是1994年。《活著》和《霸王別姬》都是小說改編,演員今天看來都是戲骨。三部片子都被禁了,禁的理由各不相同,新華網的一篇報道:13部在中國被禁的電影以及被禁背景

我節選了一下
藍風箏:藍風箏是第五代導演執導的電影當中最直面政治歷史的一部作品,但由於影片有香港及日本資金,故得以日本影片名義參加國際電影節。曾獲日本第6 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但由於中國電影代表團為此憤而退出東京電影節,因此該片與導演所受到的處罰最為嚴厲,田壯壯被禁拍8年。
霸王別姬:《霸王別姬》是陳凱歌電影創作中的一個轉折點。這部影片為他贏得了戛納大獎,但也宣告了第五代文化反思時代的最後終結,第五代全面轉型基本告一段落。本片之所以在大陸未能公映,與其所展現的京劇名角在文革期間慘烈的屈辱史不無關係。這也是九十年代「反思電影「所遭逢的共同障礙,而影片流露出的幾分同性戀氣息也使其在當時受到排斥。這部電影是公映之後又被禁映的,跟《蘋果》類似。
活著:本片以貼近生活的小人物通俗劇風格,反映數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好死不如賴活「的生活觀,對大陸的政治運動荒謬性作出嬉笑怒罵的批判,是罕見的黑色喜劇佳作,但在大陸遭禁映。因投資者為香港年代公司,故在海外均有公映。

三部片子的創作團隊、演職人員也都是大名鼎鼎。導演就不說了,如今成就最大的是張藝謀。《活著》、《霸王別姬》都有蘆葦編劇。演員也都是中國能找出的最好的一批演員。要說整個團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是《霸王別姬》,導演、編劇、攝影、美工、錄音、演員,真的是沒法挑剔了。
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金棕櫚,葛優憑藉活著也在戛納稱帝,藍風箏的獎項雖沒有前兩個重,但也在東京拿到最佳影片和影后。
說說各自好在哪裡吧。

《活著》根據余華小說改編,小說是名小說,導演是名導。余華和蘆葦編劇,好劇本一般老謀子是不會失手的。要說它強在哪裡,鏡頭有張力,敘事節奏好。攝影好,對於老謀子來說,不在話下。敘事節奏好,這個可是因為有個好劇本,老謀子也有誠意,精氣神足。葛優演的是真好,那個身架子隨著年代情勢就是變得恰到好處,鞏俐業已成名,不會有減分。
活著電影沒小說那麼慘,這是老謀子的功勞。電影是藝術的一種,導演是門技術活,老謀子是這一代導演裡面認識最清楚的。老謀子永遠不會頭腦發熱求大求全,電影能表現的表現,表現不了的就捨去,有舍有得,這是大智慧。老謀子有個優點就是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沒那麼多意氣用事。

《霸王別姬》好的地方也類似於活著,攝影(顧長衛)、敘事(蘆葦)。特別出彩就是,這部片子體現了陳凱歌的導演功力,對於複雜故事的掌控力,所謂陳凱歌的宏大敘事也是這個片子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是從這部片子,宏大敘事在圈內圈外都叫開了。不得不提的就是哥哥的表演,和葛優一樣,那個身架子就是鑽進了程蝶衣這個角色,撐起來了。鞏俐、張豐毅外,一干配角真的是無弱角啊!另外,陳凱歌也就拍了黃土地、霸王別姬這兩部好片子,之後沒什麼出彩的,為什麼?看看這個知乎問答吧:為什麼陳凱歌再也沒拍出《霸王別姬》評價這麼高、質量這麼好的電影了?

藍風箏是這三部片子裡面最顯導演功力的,為什麼?就一點:講了好故事。
一部電影,如果故事講好了,就有觀眾緣,無論你的攝影多麼平庸、另類,無論你的演員多麼不出彩,無論製作多麼粗糙,專業人看出了你的噪點,但是觀眾很喜歡。實踐中專業人就忽視那些專業的東西也一味叫好了,說到底電影是娛樂,大眾審美才是關鍵性的。如果攝影、表演、配樂、後期做得好,就是錦上添花了。但是故事沒講好,這片子就被釜底抽薪了,爛片大都是講故事這第一步就走錯了,再強的團隊也是白搭。如果故事講的還行(中國有名的幾個導演大都是這樣),那麼攝影、表演、配樂、後期在加把勁,也足夠你贏得良好的口碑了。
藍風箏,敘事細膩、張弛有度,鏡頭冷靜客觀(這四個字放在這樣題材的片子上是多大的讚譽啊)。李雪健、呂麗萍、濮存昕的表演質樸(也就是有質感)。說起來文革,像他們這一代電影人是有一肚子話要說,但是藍風箏沒有《霸王別姬》那樣的凌厲,藍風箏是克制。程蝶衣嘶吼一句:「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霸王別姬的圖謀就全出來了,霸王別姬太完美了太盡興了,誰讓這是一群不世出的人才整出來的片子呢。藍風箏講故事的力道用了七分,一分給了觀影中的思考(也是技術活),兩分給了觀影后的思考。所謂克制,就是戲劇衝突沒有在影片中爆發,而是在懸崖邊上剎車了,但是下一秒就到了谷底,略去了壯烈,這樣的選擇對於這樣的題材是恰到好處的。波蘭斯基的《鋼琴家》也有體現這樣的敘事風格。誰都能說上幾句的大題材,最好是意為筆先,意到筆不到,筆雖不到,不到猶到。實際上是到的恰到好處。

雜七雜八說了這麼多,都是一家之言,如有不當地方,不吝賜教。

2013年4月8日
-
2014年6月3日更新:
不曉得為什麼這個答案突然間受到這麼多關注。更正一下,《藍風箏》應該是文革題材,但是講的不止是文革,包括四九年之後的若干次政治運動,影片最後就講了一小段文革。
-


我最喜歡藍風箏,僅僅為了一場耳光戲。

文革開始了,鐵頭的學校開始批鬥女校長,鐵頭也朝女校長吐了口水。當鐵頭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時,母親馬上給了他一個耳光。

之後,災難來到了鐵頭自己家,繼父病重仍被小兵們抬走,母親也被抓走。鐵頭在阻止的過程中用磚頭打了小兵,結果被圍毆受傷,吐血躺在地上。那個時候他對這場災難有了切膚之痛。

在吐女校長口水之前,鐵頭並不知道是非對錯。
保持良知,應該就是考慮做一切事情的準繩。


我個人喜歡《霸王別姬》,我覺得《霸王別姬》是在用電影為工具表達戲劇的精髓,而《藍風箏》和《活著》只是以電影為工具講故事,說白一點,《霸王別姬》里充滿了表現的張力,平靜下充滿了激情,緩和下涌動著激烈,而《藍風箏》和《活著》的平淡下面真有點平淡。


個人更喜歡霸王別姬,因為有類同志情節的深層次刻畫,所以可以引起共鳴。其實都差不多水平,都是神片。


需要懷疑嗎,自然是《霸王別姬》了,這部片子讓我們誤以為陳凱歌是個無比牛的導演好多年。


藍風箏,沒有太出名的頂尖演員帶起節奏。霸王別姬要是沒有張國榮葛優,估計也就是個場面宏大燒錢多的紀錄片,而活著,我認為是集合了三部共同點優點,有場面有故事有表演,陳凱歌我一直覺得他就是個講故事的主,老謀子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並且一直在堅持,直到現在也是,這也是優點。田壯有點含蓄,類似於日本言情,我不知道導演都在想什麼,你經歷過的東西你確實能有機會把它表達出來,哪裡有你的青春和回憶,等我們這一代起來,估計整天拍的都是紙醉金迷的大學生活和做牛做馬的上班買房,想想也蠻苦逼的。這個國家需要刺激,需要科技大片刺激我們的神經,我們已經不想看生活中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了,活著給50年代生的看給40年代生的看,經歷過十年的都老了,接下來拍攝什麼,不言而喻。我到底在說什麼啊!!!


為了這個問題,看了一遍《藍風箏》,那兩部電影之前看過,看《藍風箏》之前覺得《霸王別姬》大概是最好的華語電影,看之後,猶豫了一下,覺得還是《霸王別姬》相對來說好一點。
先說《活著》,先看的原著,覺得張導演還是向審查機制示了一些弱的。這故事太難了,改成兩個小時太難了,張導演學攝影的,不錯的光影搭配讓我們揪心的看完了富貴的故事之後嘆了一口氣,說:曲折的一輩子啊!
原著給我的感覺是,如釋重負。
電影和原著,差太多了。
再說說《霸王別姬》。這片子講的是人心啊!一針,見血。我們可以把錯誤歸結於「那個年代」,歸結於「歷史必然性」,陳凱歌導演用一段戲告訴我們,磚頭不好使。
說好是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行。
張國榮的演技,葛優的演技(活著裡面也很出彩,這光頭泛著妖氣),張豐毅的演技,他們演的戲,就跟在眼前一樣。看完之後就想聽聽京劇,推薦一段《鎖麟囊》吧。可以隨便聽一下。
最後說《藍風箏》。導演:田壯壯。

烏鴉烏鴉在樹上

烏鴉真能飛

烏鴉老了不能飛

圍著小鳥叫

小鳥每天打食回

打食回來先喂母

自己不吃忍耐著

母親曾經餵過我

這什麼難聽的調子!童謠也要有點韻腳好嗎!這就是這片子給我的第一印象。

然後,北京四合院,京字京韻。深藍色,黑色,透著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

圖片里有個人,穿的明顯和別人不一樣,房東,藍太太。之後是結婚。

這個鏡頭很有意思,陶馬的腦袋掉了,暗示著不好的事情就要發生了。

吃飯。電影里吃了無數次飯。這是第一次吃飯。

紅色,與電影基調不符的顏色。

換衣服了。旗袍沒了。

改造私營工商業。

舅舅,四星。

藍色風箏。「文君,下來,我再給你糊一個」。

一段戲,講報仇的。「等你長大了,就什麼都好了。」

第二頓飯。大舅,小舅,大姨,姥姥,爸爸,媽媽。

第二次藍色風箏出現。

跳舞這事吧,被賦予了政治意義。不跳的話……

憤青小舅。

吃飯,第三次。「你別害怕,要是出了事,我誰都不會連累,影響不了你內光榮稱號。」「啪!」「大姨打人了!」大舅,小舅,大姨,爸爸,媽媽,姥姥。

去個廁所,回來的時候眾人的眼神。

悲劇之前的鋪墊。小溫馨。

」真的,真的怕極了!「哎呀,我說命運吶!

」……散步了大量的反黨反社會主義反人民解放軍的言論,現已構成反革命罪……」嘸,不跳舞的話……

一樣的橋段,樹娟笑靨如花的樣子,讓人心碎。

爸爸死了。

從藍風箏換成了「老頭樂」。嘸……老頭樂是個啥……

「噯!你怎麼把鳥給放了?」我想了好久,這個畫面什麼意義,「鳥給放了」是啥?「我沒放,是它自己飛的。啊,原來背景是「除四害」。

吃飯,第四次。我愛咱們的國啊,愛得深沉。大舅,大姨,姥姥,媽媽。

這紅布,是樹娟結婚時候的蓋頭,上面的人,一個接一個的出了「意外」。

這嘴臉,演員刻畫的真到位。藍太太從嘴下剩下的乾糧被沒收。

「他罵你什麼了?」「他罵了,你爸才是勞改犯呢!」第一次。

「等著吧,等他們把我關老了,我就出來了。」

「來來來,我再給你買個新的。」這次是燈籠,不是風箏了。

「兩個多月以後,他死了。」

小舅的第一個女朋友。

「你媽才是豬呢,你媽是個母豬!」打架。第二次。

「保姆叫吃飯了!」哈哈!

故事的真,由一個又一個細節構成。

藍風箏。美麗的名字。

似曾相識的一句話。終於,從「我」嘴裡說出來。

「你們別剪我的頭髮,我沒法見我的孩子啊……」

吃飯,第五次。大舅,朱櫻,媽媽,姥姥。

吃飯,第六次。大舅,小舅,媽媽,姥姥。「這不是上次那個姑娘了吧?」上次那個出身不好,這個丑,出身好。

」小舅笨,鬧什麼都四不像,你可別學小舅。「當這句話笑著從當年的憤青嘴中說出來……

最後的衝突,可以留心一下配樂,是片中出現過多次的歌謠。

Ace.

我用講故事的方式,描述了這部電影的好。這部電影的好就在於他講了一個故事,不曲折,不煽情,他發生在60年代中國的很多家庭中,他是一部電影,也是一部紀錄片。之所以這片子被禁,是因為好好的電影,導演卻拍成個紀錄片。這片子之所以好,也是因為好好的電影,導演竟然能拍成紀錄片。

——分割線——

好像跑了題,看完了這片子就想寫點感受,就這樣吧。


都好看,個人偏愛《霸王別姬》,張國榮演的太好了


藍風箏我在六維上都找不到,所以先說活著和霸王別姬。個人更喜歡霸王別姬,和兩者都是跨年代很多的電影,同樣反應人物的一生沉浮,霸王別姬側重了戲如人生的感情糾葛,活著的立足點很普通,一個平頭老百姓頑強的生命力,有一種男版破產姐妹中Caroline的趕腳……作為一個處女座到骨子裡的摩羯座,如果我破產了,我可能會嫌棄自己到去自殺,所以更喜歡霸王別姬中哥哥的角色。驢都喜歡驢脾氣。


活著、霸王都是一遍過,只有藍風箏看了好多次才看完,因為那平鋪直敘的現實實在令人窒息、壓抑...活著、霸王總讓人們記住的是葛優功利哥哥張豐毅,而藍風箏卻讓人感覺永遠不願提及那段回憶...


剛剛看完藍風箏,我覺得比看完活著,和霸王別姬更讓我感到壓抑,非常的壓抑!整部戲我看到的除了真實就是真實,我不相信他是一個編劇編寫出來的故事,我覺得它就在歷史的坐標上發生著,無比真實。


藍風箏

給我的觸動是100分。太真實,簡直就是生活的白描。雖然是北京的生活場景,我是南方人,但是處處讓我想起我的童年。

活著

給我的觸動是90分。比較真實,有些場景過度的太突兀。比如戰爭就剩富貴2個,有點假。純粹是為了敘事而給的場面。

霸王別姬

給我的觸動是60分。沒有什麼感受,看這個電影純粹就是一個消遣,相當於看一個拍得較為完整的好玩的故事片。而且裡面的人物既不能觸動我,我也不喜歡這種性格的人。


個人喜歡活著,活著是各個角度都好(當然確實沒有書震撼,不過我先看的電影),看完之後就覺得這部電影太精彩。霸王別姬是哥哥特別突出,看完之後只記得哥哥的表演太出色。藍風箏很久前看了忘記了。。。對我而言和前面兩部大作沒有可比性。。


個人覺得活著最貼近現實,有平庸,有恐懼,有自私,有承受,但無論多少苦難之後,還是要繼續活著


個人最喜歡活著, 希望那種悲中有喜的感覺,活著也許就有希望吧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沒看過《藍風箏》,不評價。

《活著》和《霸王別姬》都屬於好作品,但有些過譽了。名氣這麼響+能在戛納上拿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題材的關係,老外就愛看這種題材的中國電影。

從故事衝擊力上來講,電影《活著》比原著差多了,唯一的亮點就是葛大爺貢獻了神一般的演技。

《霸王別姬》還不如《活著》,演技最閃亮的張國榮用的他人配音,有點影響觀感。

說句題外話,中國好電影多的是,沒必要專盯著這種題材的電影。


看過霸王別姬和活著 都是絕對的經典。。。藍風箏還沒看過!


霸王別姬。


藍風箏
活著和藍風箏看的時間比較近,霸王別姬之前看的。
藍風箏太真實了,太平鋪直敘了,沒有一點兒鋪墊,太引人深思了。


推薦閱讀:

《哆啦A夢伴我同行》為什麼評價如此之高?
如何評價電影《謀殺似水年華》?
《飢餓遊戲》中新政權關於進貢(飢餓遊戲)的規定符合什麼邏輯?這樣不是更容易引起各十二區的暴亂嗎?
《教父》中,如果桑尼沒死,麥克日後會殺了他嗎?

TAG:電影 | 導演 | 影視評論 | 霸王別姬電影 | 張藝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