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汽車引擎蓋上面都有從 A 柱往大燈或中網延伸出的兩條線?

大部分車都有這種設計,從車的設計角度來說這種處理有什麼作用?


題主的觀察和總結能力很強,發現了汽車設計領域的一個陰謀,既然有人發現了,我就來揭發它。

關於這條筋,如之前的回答所說,是由於行人保護導致的,而且是由行人保護中腿部碰撞測試和頭部碰撞測試兩個方面共同決定的。

(從左到右依次為:頭部碰撞,大腿碰撞和小腿碰撞;網路圖片,侵刪)


頭部碰撞測試,顧名思義,是指車子把人撞倒時,模擬人的頭部撞擊到機艙罩上產生的傷害。而腿部碰撞測試就是模擬汽車的前保險杠撞擊到人腿時產生的傷害。NCAP(碰撞測試)組織會根據碰撞發生後的撞擊加速度的變化累積(HIC)來評估人體頭部受到的傷害,這個值是根據醫學上產生顱內損傷的概率來確定的。腿部則由加速度和膝蓋角度兩個方面來確定,是通過模型的變形量給出的,但原理類似。

(網路圖片,侵刪)


說白一點,就是說,機艙罩和保險杠要足夠軟,給人體相應的部位足夠的緩衝。軟到什麼程度呢?機艙罩的硬度恰好合適,而塑料的前保險杠則有點軟,裡面要墊上泡沫支撐,否則保險杠變形太大,撞透之後,腿會撞到前防撞樑上,腿部會直接受到更多傷害。

上面的要求看上去好像很好實現,只要在前罩下面和保險杠後面留出足夠的空間就可以了。但是,喪心病狂的NCAP可是很嚴格的,前罩上每個人的頭部可能撞到的地方都要評估,如下圖,每個方格里都要隨機選取一個點,來做測試。同樣的,前保險杠上也是,法規要求的區域內,每個界面都要做一次測試。如果有一個點不合格,整車測試就玩完。

(頭部碰撞測試的點,網路圖片,侵刪)

(腿部碰撞測試選點)


這就要求所有的地方都要很軟。但是車上有兩個地方肯定做不軟,

一個是前罩鉸鏈,一般在前罩根部。想要在顛簸的車身上穩妥的把前罩固定15年不掉下來,你還不讓它把人腦袋撞出血,怎麼可能!

(車上的鉸鏈)

另外一個是頭燈,小石子不能把車的頭燈燈罩打碎,然後頭燈燈罩還不能傷害行人的小腿,也就是?除非頭燈是由終結者2里殺手機器人T1000 的液態金屬製作才有可能。

(車燈這樣敲都壞不了,網路圖片,侵刪)


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工程師心裡跑過去上萬隻羊駝之後,終於想出解決方案:我們要把車燈和鉸鏈的位置規避到法規碰撞位置以外去!

先說頭部碰撞,腦袋撞到機罩上。判定方法是這樣的:最低考慮人體高度為1米的兒童,最高考慮的人體為2米1的成人,根據下圖的方式進行確定。如果機艙罩不夠長,還要一路延伸到前擋風玻璃上。

(用一根1米長的繩子從車鼻子順到地上,另外一頭就是1米人頭碰的邊界,2米1 的邊界同理)


也就是說,鼻子超長的豪車2米1的線也在機罩上,直接把鉸鏈排除在外了。但是傳統小車咋辦?就要靠側面邊界。

側面邊界的確定方式,用斜45°的塗上了墨水的鐵棍在車的邊緣滾,線裡面的算頭部碰撞區,外部不算。所以為了把鉸鏈規避到碰撞區外面,就要把機罩做成這個樣子,讓機罩先碰觸到45度線,而不是翼子板。因此這樣的車型的頭部碰撞區的形狀是類似這個樣子的。

(側邊參考線繪製)

(因為靠近A柱根部稜線較高,所以會把碰撞測試區縮小,鉸鏈因此可以避開)

(藍色線條為特徵稜線)


但是鉸鏈可能還是在碰撞區內部啊?上文提到過,NCAP是在每個網格裡面隨機選點的,網格從正中央開始畫,如果網格不到一半,這個網格就不用進行測試。再利用上這個條件,正好可以把鉸鏈規避掉。

好了,上面解釋了為啥機罩A柱位置要高起來。下面看看腿部碰撞區,NCAP的標準也是按照角度來規定的:和中心平面呈60°的棒子來切保險杠,中間的部分需要進行實驗,外部不需要。所以現在汽車都會把60°線切在車燈的內側。

(60°的切線內部為腿部測試區)


舉個我最喜歡的例子:大眾的車在這個位置是毫不掩飾的直接切下去的!!

(大眾汽車的保險杠邊界線)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特徵,為了讓他們顯示出整體性,更為美觀,設計師的選擇大多數都是把他們連起來 —— 就變成了一個從車燈內側延伸到A柱的特徵線,千篇一律的特徵線估計設計師們也想罵娘了。

(網路圖片,侵刪)


以上,就是很多車都有這樣一條特徵線的由來。這樣做真能提高行人保護水平嗎?我看未必,也沒有見過任何論文和數據證明。不過,可以在NCAP上取得一個好分數。

這就是汽車的應試教育的結果。如果大家看到車上有這樣的設計,完全可以噴:「投機取巧!」。要是看到車上沒有這樣的特徵,也可以說:「什麼破車,行人保護都不考慮!」因為,除了昂貴的主動式機罩,真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有的原因樓上可能也提了,在這我想補充一點。
覆蓋件表面做特徵線其實不僅僅是造型需要,還有就是為了增加剛度。因為我們知道覆蓋件外板一般都是薄鋼板衝壓成型,鋼板厚度一般在0.6-0.8mm,如果做成一塊平板,或者平緩的弧形其扭轉剛度和抗壓剛度會很差。而增加特徵線就像是多出了三角筋,同樣厚度的情況下強度有所提高。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設計自由度比較大(可以凹造型…),而且由於外板自身強度的提高,內板,加強板可以做的相對較小甚至取消某些零件。這樣既降低了車身製造的成本又能更好的實現輕量化。這也可以說是造型和工程互惠互利的典型結構。
車門上做特徵線也有類似原因(部分而不是全部)


看來你們都沒上過駕校啊!如果沒有車筋,科目二怎麼能那麼容易的過?!(摺疊我吧)


行人保護導致的前機蓋強度明顯不足,所以需要造型來加固強度


反對上述提高強度的說法
更新:
引擎蓋不是需要強調強度的地方

從汽車設計的角度來談一談這個車鼻線到底是怎麼來的。
====================================
汽車被發明的初始,外形還是脫胎於馬車,車頭的發動機艙(車鼻)、車燈、擋泥板都是獨立安裝的。隨著時間的發展,汽車外形擺脫了馬車的影響,擋泥板面積增大,逐漸與發動機艙融合,直到變成了輪拱。
二戰期間,美國的汽車設計大大的出現了變化。其表現就是前臉由原來的左中右變為上中下劃分,輪拱逐漸消失,車鼻不再獨立存在。此後的汽車前臉也都遵循了這種設計。
雖然傳統獨立的車鼻消失了,但是車鼻線卻保留了下來,成為了一種格式。
------------------------------------------------------------------------
不只車鼻線的保留是源於馬車的傳統,還有很多設計可以追溯到馬車。

古時候的豪華馬車,前面是車夫,達官貴人們坐在轎子裡面,包裹的嚴嚴實實,兩邊會各露出一個小窗,在需要的時候會探出頭來給大家打招呼,和騎馬的人不同,坐在轎子裡面的才是位高權重的人,這也是古代人對於豪華兩個字的理解。

賓士新e和勞斯萊斯的後尾窗三角窗的設計,就是延續了上述馬車的傳統。

邁巴赫這種敞篷也是可以追溯到某一種馬車。====================================
參考圖片

圖片來源:《汽車外形設計》鄒欣 楊洋 編著


不應該是碰撞的時候讓引擎蓋向內捲曲,防止前排駕駛員頭被切掉嗎?


之前用CATIA畫車殼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是因為帥,,


汽車工程師來給個答案。這裡面有造型和強度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在不影響其他性能的情況下,增加機艙蓋的潰縮空間,保護行人。


題主說的是這條線嗎?單從汽車設計的角度考慮,相當於把一個長方體的兩個邊切了兩個角。

有兩方面的好處:一個是把側面的垂直面和頂面的朝天面結合起來。讓傳統汽車方盒子的形象減弱,更有雕塑感。

另一個是減小車身的視覺比例而增大輪子的視覺比例,讓汽車看起來更強壯。

至於為什麼很多汽車都有。我發現題主觀察能力很強,問的問題都會讓有反思精神的汽車設計師自我批評的。其實這就是汽車設計抄襲現象一種表現。


那個是叫做加強筋吧,是為了防止變形的。加強筋的位置於厚度不只是美觀決定的,它是力學模擬模擬軟體通過受力點和大小模擬計算出來的,還需要大量的實驗驗證,所以,你有時覺得很簡單的一個線,在機械上都要經過好多計算實驗的


定位用的,從駕駛員視角看過去,左邊線延伸到車頭的交點對應汽車左前輪所在位置,右邊線交點對應右前輪位置。特別看了下我家車,引擎蓋上沒有兩道線,因為設計原因在車內怎麼也看不見引擎蓋,所以沒必要


不是為了保護行人么?


為方便學車用。


據駕校教練介紹,上單邊橋就靠這根線了。


歪個樓,駕考科二走S路用處挺大的。


怎麼都是這麼專業的學術性研究...我的我發虛還好讀過點書


主要從安全上來說說是增加前引擎蓋的鋼板強度,就像一張紙你在中間折幾道線,反過來在對摺,就不容易折彎了,不知道我這麼說能看懂不,還有從外觀設計上說增加車身的運動感肌肉感,使車身看著有精氣神,從空氣動力學上講,它能分割空氣阻力,降低風阻係數,對降低油耗,以及提高車身穩定係數都有一定輔助作用,最後就想大家說的考駕照算有個參照物!


推薦閱讀:

汽車原廠車漆和後期 4S 或者非 4S 的車漆,區別在哪裡?是否原廠漆最好?
神州租車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背後有何故事?
為什麼汽車轉彎的時候不是四個輪子一起轉動?

TAG:汽車 | 汽車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