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是《三國演義》捧起來的嗎?

曹魏五大謀士當然厲害,只是問有沒有知名度,沒有《三國演義》之前,有沒有後人作詩稱讚或戲曲


郭嘉是魏太祖曹操捧起來的,太祖曾在建安十八年送給郭嘉一本《范曄傳》讓他細讀……
當時的背景是太祖與郭嘉荀彧以弱克強,一舉擊潰了門閥階層代言人的袁紹,並遏制了北方局勢。
而袁家門閥和北方勢力並沒有完全覆滅,此時,大家都勸太祖退兵,只有郭嘉勸太祖打下去。
於是兩人當時一起上山打游,九死一生,拼了老命終於打贏了,平定了北方局勢,壓制了袁家的二代們並大肆屠戮。

要知道太祖當時已經形式上統一了,為什麼冒著這麼大的危險來博這一場呢?
這要看歷史的進程,太祖死後,司馬懿為代表的門閥很快就篡奪了曹魏,再然後內部撕逼,國力衰弱,引來五胡亂華,蠻夷入侵……
所以嘛,太祖這次搏命與大規模屠戮,把即將到來的五胡亂華延後了幾十年,眼光之毒辣令人乍舌,情懷之浪漫令人髮指……

再說一下太祖為什麼讓郭嘉讀《范曄傳》。很簡單,歷史上發明九品中正制(也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的陳群跟郭嘉一直不對付嘛。實際上太祖與自己團隊中的官僚門閥也是合作伴隨著鬥爭,隨著袁紹的覆滅,矛盾逐步擴大。甚至在臨死前,太祖逼死了他共同締造曹魏的合伙人,完美的君子荀彧……

所以嘛,郭嘉是太祖身邊唯一的忠臣……你要問支不支持郭先生,太祖明確地告訴你.....支持!

.........

也許,幾年之後,當太祖持槊臨江,無力地望著那火樹銀花,
心裡念的卻是那個高呼主公,和他縱馬馳騁的郭嘉,
那個跟他一起上山打游擊的郭嘉,
那個死在北疆的郭嘉......

......

你我之輩,忍看夙願,付與東流……

----

《三國志魏書曹操傳》節選:
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備,勸公行。夏五月,至無終。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導,公從之。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遼東單于速仆丸及遼西、北平諸豪,棄其種人。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節選: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


羅貫中對郭嘉的神話還是起到重要的作用的。易中天百家講壇火之前,台灣的三國群英傳系列郭嘉智力都是97,98的,比荀攸高。三國志8智謀97,比荀攸賈詡荀彧都高。應該有演義的影響。小說《三國演義》為郭嘉增添了「遺計平遼東」的故事,掛掉時在毛本中還有正面評價的贊詩——這在毛本的曹魏陣營人物中比較罕見。荀攸張遼徐晃甚至司馬懿也算是小說著力刻畫的人物都沒有這待遇。曹操荀彧雖然有詩但不是純讚美的態度。曹魏陣營另外兩個得到贊詩的人物是後期的鄧艾和鍾會。
我們來看一下:
郭嘉的: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喪,中原梁棟傾。
荀彧的:
文若才華天下聞,可憐失足在權門。後人休把留侯比,臨沒無顏見漢君。
曹操的:《鄴中歌》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
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
橫流築台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
嗚呼!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顯然只有對郭嘉是褒揚的態度。
另外不知道題主所謂的五大謀士指哪幾個。估計沒有呂虔,他那把刀可是在詩詞里喜聞樂見。如果有荀彧的話,介紹一首王維的《春日直門下省早朝》罷:
騎省直明光,雞鳴謁建章。
遙聞侍中佩,闇識令君香。
玉漏隨銅史,天書拜夕郎。
旌旗映閶闔,歌吹滿昭陽。
官舍梅初紫,宮門柳欲黃。
願將遲日意,同與聖恩長。


由百度百科可知:郭嘉還是有一定的歷史地位的,大多將其定位為【策士】【謀臣】以及【曹操心腹】,可見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郭嘉就是很有名氣的,能力自然也是很不錯的。但還是少有詩歌詠嘆郭嘉的,比起曹魏首席謀臣荀彧來說還是要低很多的,畢竟荀彧不僅能力地位出眾,還留下了【荀令留香】的典故。

另外,我很懷疑《三國志姜維傳》的製作者R大將馬謖的頭像設定為《三國志12》的郭嘉形象,是有一定的影射的。

————————————————————————————————

《三國演義》的確將郭嘉的智謀有些吹捧,比如【詐死破呂】【遺計定遼東】等虛構的計策,儼然有曹魏第一謀士的感覺,這讓九泉之下的荀彧荀攸等人很是尷尬。郭嘉自己也表示羅貫中有點過分了。


自演義之後,又有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對曹魏謀士郭嘉賈詡加以渲染,將郭嘉評價為【曹操最重要的謀士】,甚至將郭嘉與諸葛亮進行對比,並得出郭嘉謀略勝於諸葛亮的結論,這讓本人哭笑不得;易中天又將賈詡評價為【三國最聰明的人】,這未免又誇大其詞,有失偏頗了——如今網上將郭嘉和賈詡捧上天的節奏,有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熱。

————————————————————————————————————————

我尋遍了網路論壇,終於尋覓得詠嘆郭奉孝的詩篇(非演義出品)以及先賢對郭嘉的評論。然而原始出處都已經找不到了,若有知友知曉原始出處,可於評論區告知。

祭貞侯
貞侯祠堂何處尋,易州城外草深深。
映階青苔自凋敝,隔葉昏鴉空雜音。
十勝十敗天下計,滿朝非議寵臣心。
不治行檢身先死,長使奸雄淚滿襟。

貞侯贊
郭嘉鬼才世無雙,神速斷謀勝二荀;
虛職祭酒介低調,參謀軍神是一人;
大神光環誰可擋?先誅伯符若等閑;
若非天命不與我,水掩周郎睡小喬!

奉孝吟
昔有佳人郭奉孝,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武帝侍女八千人,鬼才劍器初第一。

詠郭嘉
奉孝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死,深藏身與名。
閑過孟德飲,不治行檢身。官渡捉迷藏,只決打或逃。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十勝平燕趙,附議破彭城。雖亡猶似在,遺計定遼東。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起點郭嘉經。

身養韜略志彌堅,潁川有才伴桑田。
伶心卧硯識今古,傲氣秉筆繪忠奸。
計解袁曹十勝敗,慧覷遼東一悠然。
荒冢何堪收偉士,空餘青史頌機玄。

漢祚以淫喪,群雄割據忙。
山東命世起,國士爭引頏。
托子能安後,報公終定邦。
相如魚遇水,期日封泰王。
策在諸袁滅,算合孫氏亡。
古今通性意,出右幾人強!
天地夭賢秀,統一失臂膀。
遺才歸舊冢,留恨卧青岡。
芳草伴離客,狼煙入斜陽。
漢末風雲起,群雄掠中原。
百姓還失苦,天子朝不滿。
黃顏映昏霞,東風綢段亂。
紫冉上衣襟,落子風還軟。
本初出上陣,英發慣稀環。
眾人以為勇,追隨千百萬。
獨有郭奉孝,不屑與之事。
隻身投孟德,昏天射落日。
只為百姓苦,然則前後揖?
英年早墜落,混沌堪自斜。
不畏水土雲,只知為天下。
落落為君子,嵌入成零花。

昔日明月照潁州,來時卻到柳城頭。
七語玄機謀功論,三分逍遙觴中悠。
君應憐我思君意,我須慕君一靨愁。
經年赤壁百舸恨,將軍沾衣淚作舟。

經天緯地實可誇,少年才學冠中華。
曹公識得真棟樑,臨難猶自哭郭嘉。

念曹破袁展雄風,郭門自此無往重。
奉君十年終悲痛,孝若尚在赤壁功。

採桑子·悼郭嘉
烽火連天爭不休,幾度春秋。潁川名流,展翅飛騰躍古丘。
靈傑歸年三十八,壯志未酬。不堪回首,花自飄零水自流。

青青子衿悠悠心,為郭奉孝時沉吟。
天賜奇才冠群英,英才早殞痛君心。

亂世亂戰亂殺戮,一朝一夕一城虛。
可憐鴻猷已成夢,可嘆楨幹命也迂。
少年閉門讀書勤,二十餘年是苦心。
不出家門未盛名,天下少人識才情。
三徑只限知音行,日日常伴酒與棋。
不甘苦學付東盡,奇才也須良將惜。
輾轉藹藹緣投君,坐談天下彼此欣。
帷幄雙影蘧【qú】然笑,夜夜點燈論古今。
良計環環不遺策,每臨制變滿座驚。
與君更盟此生友,策馬同席不分離。
知君胸懷天下事,為君天下勞心機。
應是愁疾自生俱,涼風更侵病也劇。
累累寒秋人獨立,莫敢許期明年聚。
烏桓路遙多兇險,易州唏噓君臣意。
壯士百戰殺敵勇,兵貴神速敵寇盡。
將軍得勝歸來日,柳城一片縞素時。
天旋地斡呼子名,嗚呼不復見子衿。
高山流水音猶在,只是伯牙自毀琴。
夜幕軍帳空點燈,夜半芯暗火燭熄。
時而默默誦《短歌》,舊人棖觸新夢裡。

如血殘陽鎖深秋,半生浮名許揚州。
金樽笑談春秋計,藍田玉砌志未酬。
金戈鐵馬明月照,霸業燕然清淚流。
戎歌鳥唳哀思在,夢魂半省醉釵頭。
旌旗沙場皇圖印,只道非吾夜自籌。
長歌烽火玉騅馬,中原與君義氣投。
楚天碧血吳煙裊,柳城風聲挽貞侯。
羅幕鴻鵠吳鉤碎,秦塞茫煙千仞愁。
長纓龍頭飄渺月,狼煙幾度思悠悠。
雖吾人死中川下,弱冠亡魂孟德心。
小葉芭蕉東籬輕,尺素浮雲玉壺冰。
寒砧陽翟長亭遠,草木荒涼寒蟬凄。
長城送君藐冰雪,登臨劍閣畫碧心。
芳草鴻鵠芙蓉士,自詡雕蟲孤舟傾。
燕台何許奉孝才,驚鴻經綸勞歌應。
樓蘭心切無辜負,寒鴉青鸞廬業金。
三徑長纓梧桐雨,彼黍離離湘妃零。
未至桑榆何式微,玉璘瑟瑟山陽笛。
杜宇猿啼飛蓬落,銅駝五柳鷓鴣鳴。
陽關一曲曹氏折,南浦蘆茄關山情。
柳城風騷殘菊死,池中青蓮嘆伶仃 。

死去元知萬事空 猶能遺計定遼東
英才自古天生妒 鼠輩偏偏到老終

一樽血淚灑遼東,定天下,望成空。猶記當年,流觴笑西風,青梅煮酒問英雄。非劉備,乃曹公。
成敗是非何人共?輾轉處,鬼才終。莫問征戎,來生笑談中。青衣持酒立群峰,隱此間,做漁翁。

荊襄碎、舳艫星散,赤壁夢魘哭良佐。 曩昔如昨,祭酒千軍,舊月歸荷。 意揚揚,行可可。 下邳風雨殘城破。
醉卧。 倥傯冷烏桓,遼東夢墮。 子衿青若。 金階上、袖手觀雲陌。十語論天下,無見三分,帷幄誰人錯。 鬼神妒,人凄惻。 燈影搖曳催別闊。 幕落。貞侯何處,萬里業火。

青青子衿聲,隨軍時年爭。
胸懷王佐才,袖藏鐵甲兵。
相知情誼重,同赴生死行。
區為軍祭酒,功過誰人評?

————————————————————————————————

《三國志·郭嘉傳》:嘉少時,嘗過洛陽,眾女子無不顧其,甚有向前示愛者。大將史渙善識面相,巧遇其,驚曰:「此子若長,必有張良、陳平之才,項羽、韓信之謀也!」及加冠,身長八尺,有潘郎遺風。好嬉笑,怒哀不形於色,門庭求愛者籠絡不絕,直至城郭。與東阿程昱、潁川荀彧齊名。

兗州之役,郭嘉說袁紹曰:「公何不助操?」紹曰:「布許吾以陳留。」嘉曰:「吾以陳留為空割也。」紹曰:「何謂也?」嘉曰:「操、布久相持於兗州而無決。兗州合於布則無操,合於操則無布。布恐公之變也,國外以陳留餌公也。布戰勝操,公敢責陳留之割乎?』紹曰:『不敢。』布戰不勝操,公能令布出陳留之割乎?王曰:『不能。』吾故曰陳留空割也。」紹曰:「善。」紹遂助曹公。

《玉海·兵捷》昭逝。亮得知,賞三軍,與諸將曰「前有嘉卒,後有昭亡。實天不亡我大漢也。」


荀彧:郭奉孝十倍於我。

《文選》:漢氏載祀四百,比胙隆周,雖復四海橫潰,而民系劉氏,惵惵黔首,未有遷奉之心。曹操招聚蟻徒,乘間煽禍,虔劉都邑,翦害黎元,故能坐移天曆;然鼎運未改,而郭祭酒故,致使魏室衰孤。

道家奉郭嘉為:丙子太歲郭嘉大將軍。

《古今圖書集成·雜錄》注引牛弘《周史》:周文曰:「曹操武能何如劉備?」李虎曰:「備勝。」周文曰:「君且試言之。」虎曰:「魏武稟父祖之資,生而尊貴,長即有名,故英俊歸之,若夜蛾之赴火也。此天縱之資,少加倚仗,便足立功,而猶破於呂布,危於南陽,躊躇於無終,非奉孝之力,不能帝也。昭烈瓮牖繩樞之徒,不有尺土之資,不因一卒之用,名不出其鄉,將不過關張,而終成帝業。此乘帆濟河與一葦渡江之別也。

《武經總要 奇謀篇》: 嘉者 ,善鬼謀也。其知天文, 曉地理 ,有鬼神莫測之才, 觀其智略, 殊絕於人 ,惜紹不能用之, 遂成魏武之強 。觀其所謀 ,深得奇之三味 ,河北之士弗能過也。

《虎鈐經 天時篇》「初眾人慾迎天子於洛陽 。獨嘉有異 ,乃上書魏武曰: 洛陽雖舊都 ,然經董卓之亂 ,宗廟毀敗 ,百姓流離 ,龍氣已泄 ,城非王霸之所。 今欲迎天子於此 ,將復宮殿 ,修諸陵, 平塞卓之損毀 ,多為高壘 ,耗費萬億, 錢將安出, 此誠非萬民之福 。且洛陽故舊興漢之地 ,諸侯垂涎 ,雖有各關險要 ,必多戰, 空費錢糧。 不若遷帝於許昌 ,改故舊府第為天子之所。此地明公之根基 ,經營數載 ,民吏依附, 眾畏明公之強, 假以時日, 龍氣聚於此 ,必無患矣 。(臣洞有言 魏武嘗謂左右曰,臨敵制變 ,眾策未決 ,嘉先成之 ,孤不及嘉甚矣 ,此見嘉之高才也。)魏武然之, 遂迎天子於許都 ,旋討不臣 。後嘉從魏武擒呂布, 破袁紹 ,屢建奇策, 又說魏武奇襲烏桓, 大破之, 斬首二十餘萬, 四夷皆服, 群臣莫不服也。」


《兵書要略》先帝嘗言:郭奉孝深通算略,長於觀心,常曰:『攻城之法,圍三缺一,以亂其意,克敵之法,正守奇攻,以挫其志,攻心之法,不攻而攻,敵自亂矣。疑為間之根,所得不均,則疑;損失不等,則疑;責任不平,則疑;無故來拜,則疑;親疏有別,則疑;主強客弱,客疑;客強主弱,主疑;主客均等,皆疑;有疑皆可間。』後遼東、潼關之事多有應驗。

太祖嘗曰:郭奉孝天生兵家,常諫曰:『兵不可久,勢不可久,久則師老軍靡,雖有智者難善其後也,上將軍善用其威,以威克敵,不損己力。故楚庄謂潘黨止戈為武,廣武諫淮陰以威迫燕,皆由此也。』後盪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皆賴此謀。收錄於曹丕的《典論》引《王凌答郭伯益書》


是易中天品三國捧出來的。
當時易中天教授是拿他與諸葛亮來比,那會諸葛亮還是神明一般的人物,沒現在那麼多黑子。大家一聽能與孔明相比的人一定很牛。
加上郭嘉帥氣風流早亡的形象(周瑜給大家也是這形象)。
開始各類遊戲,網文,各種野史開始對他大力吹捧。現如今已經進化成了謀士版的趙雲吧


是三國殺


是接生婆把他捧起來的。


難道不是因為藥丸?

-----

你們不是老說,郭嘉藥丸嗎?


是不是捧起來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在三國殺裡面老牛逼了,最強輔助性角色!


是先謝捧起來的。


曹魏之中,荀彧名氣最大。兩晉南北朝時,士族也還是以荀彧為榜樣。讚美,惋惜荀彧的詩詞賦特別多,評價他為王佐之才,大賢君子,功臣之首。幾乎什麼讚美之詞都用上了。
王羲之也曾拿荀彧與諸葛對比「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於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到了唐宋的時候,特意評價荀彧的更多是從死節說起。討論忠心。說幾個有名的吧。
杜牧:荀文若為操謀劃得兗州,比之光不棄關中、河內;官渡不令還許,比之楚、漢成皋。……及事就功畢,欲邀名於漢代,委身之道,可以為忠乎?
即使在唐朝,曹操形象開始變低,但是對於荀彧,還是讚美的。
司馬光,對荀彧的評價更高,東漢亂世只有才能高濟之士才能救世,曹魏舍荀彧其誰,更把荀彧比作管仲,又稱荀彧更甚於管仲,認為史官貶低荀彧不合乎人情。
蘇軾認為荀彧是聖人之徒,雖然作為王佐之才輔佐曹操,但是卻行王道之事,雖然曹操做壞事,但是荀彧是伯夷,才似子房道似伯夷。(活捉令君腦殘粉)
蘇轍認為曹操代禪是陋事,但是這不是荀彧的鍋!
明顯看出,後來的文人對曹操之事越來越貶低,卻對荀彧還是一樣稱讚。
兵法學家何去非也說:「人之挾數任術若荀文若者幾希矣,蓋曹公之策士而倚之為蓍龜者也。」

不過到了明清時期,把荀彧視為偶像的也不多了。而且評價也從憂憤卒變成了飲葯死,大概開始受演義的影響,認為荀彧是反派人物,助紂為虐。
對於荀彧的美貌和香氣,也一直有詩人歌頌。
白居易,李商隱,溫庭筠,王維都曾用香令君等詞藻,用於歌頌高潔之士。
荀彧在士族裡的名氣十分大,智謀,道德,人品,都被人稱讚。只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三國演義的流行,荀彧走下了聖人之談。
荀攸作為曹操謀主。荀彧時候的士族首領,為魏晉時期也受人稱讚,說他軍師之智是後世大賢君子。也說他如同光武之鄧禹,運籌帷幄,痊癒決策。
《唐早會》把荀攸和程昱等人列為八君子。
至於郭嘉,在明以前,也稱他為奇才,多智勇,但很少單獨拿來提,也曾把曹操思奉孝比作諸葛思孝直。在這個時期,郭嘉只是聰明但絕對沒有捧到高點。而後,明清時期,也有人稱他為曹操謀主。
所以在明清之前,二荀的名氣與評價遠大於其他三人。


反正我第一次知道郭嘉是因為《笑傾三國》,然後又看了它的類似於前傳的《美人殤》。被迷的七葷八素的


三國志總不是日本人根據三國殺改編的吧?郭嘉幹嘛還是這麼強呢?
總有一幫人喜歡抹黑別人,用來顯示自己的水平多高。。。


三國殺 魏國賣血流


是看了幾集易中天的《品三國》就以為讀懂三國的人捧起的。


郭嘉吹主要有三個:羅貫中,三國遊戲,易中天

碰巧這三個在三國圈裡都影響力巨大,於是就紅了


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哭郭嘉捧出來的


難道不是易中天捧起來的?


不是和諧神獸捧起來的么


不是花痴粉和小白粉捧起來的嗎


是三國殺捧起來的


推薦閱讀:

如何將《冰與火之歌》和《三國演義》的比較?
貂蟬和呂布,是真愛嗎?
「既生瑜,何生亮。既生亮,何生懿」,《三國演義》是不是講一個輪迴的故事?
假如第三次諸葛亮正好不在,而且不是故意的,那劉備還能請到他嗎?故事最有可能會怎麼發展?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郭嘉 | 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