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設計得很棒的學校宿舍樓?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建築日用指南,更多關於「建築」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

看到「亞洲最大宿舍樓」的新聞,雖然在外觀上沒有特別的設計亮點,但還是被這樣大體量的建築震驚到了。報道裡面說這棟樓「設備齊全,外賣可以送到樓下,地下一層有超市和各種商店,曾有一個女生創下連續三個月不出樓的記錄」,學校宿舍樓也算是校園的主要建築之一,想知道還有哪些學校有設計得很美觀很便利的宿舍樓呢?

亞洲最大宿舍樓!全是女生,新生入住會迷路


我心中最棒的校園與宿舍是東海大學。

如果你問我現代的書院應該是什麼樣?我說你應該去東海大學逛一逛。如果你問我傳統與現代建築該怎麼結合?我說你應該去東海大學逛一逛。

整個校園的俯瞰,像是很多院子分布在森林中,如果實際走一圈,你還可以體驗到地形的高差,實際東海大學是坐落在一個很緩的山坡上。中心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著名的路思義小教堂,教堂西南側是一條橫向的綠蔭大道

各個學院都是一個院子,挨著這條林蔭大道布置

雨中林蔭大道,榕樹經過六十年的生長很茂密。

某一個學院的院子,建築與廊都是現代的鋼結構與磚混結構,但保留了傳統的空間形式,很像書院的意向

不同的宿舍入口處理,樹成為了入口的一個引導力而不是建築,對微小地貌的一種尊重。

走進某一個院子,保留了傳統建築的廊下空間與庭院關係,很多的交流活動可以在院子與廊下發生。

院內

女教員單身宿舍,也叫白宮

內部的會客廳,空間的層次與對位關係像山水畫中的園林

以上圖片部分來自我自己拍攝,部分來自一條做的一個小視頻,建議大家看視頻,比圖片講解更直觀,建築師祝曉峰、梁井宇較早向國內推東海校園建築,這個小視頻便是祝曉峰先生講解的。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三位先生做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基本奠定了東海現在「現代聚落」格局,而後修建的男女生宿舍與白宮由陳其寬先生設計。東海校園建築的重要性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第一代接受美國現代建築教育歸國建築師對中國建築的一次探索,用現代技術與材料做傳統的空間意向,並形成了建築語言。六十年後的今天這些建築愈發有魅力。

當然,那時的東海才幾百人,現在中關村隨便某高校都幾萬人,抵得上歐洲不大不小的一個城市,今天的建築面臨今天的問題。

2013年夏天騎車環台灣島時參觀的東海大學,一直在颱風與暴雨,很匆忙。既然翻到了這堆照片擺一張晴天時候的吧。

另外推薦兩個當代的

1 莫納什大學宿舍

可以看出基本的宿舍單元是一樣的,但通過單元的錯位排列形成了建築豐富的外觀與內部公共空間,國內宿舍也許是為了節約成本節約用地,基本中間走廊兩邊格子間,不會在宿舍做公共空間,而這一小部分空間對學生來說卻是很珍貴的。平面圖中右上角的那個廳與中間寬度不一的走廊才是這個宿舍的精神。

這就是那個「廳」屬於所有人共有,在此可以玩桌游、討論事情、吹牛B。

寬度不一樣的走廊,可以是交通過道也可以停留與等待

宿舍內部,恩,條件不錯

2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宿舍

看到這個平面覺得太像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帕米歐結核病醫院的平面了,其實那個屬於修養病房不是一般的醫院樓,基本需求與手法比較類似:相對於我們常見的正南正北向宿舍,這樣斜著布置的好處是在不同時間段每一個房間都會有太陽照射。基本住宿單元是一樣的,但在三個樓之間流出了公共空間

像花朵一樣,花瓣是住宿、花蕊是交流空間。

花蕊

花瓣

樓梯

這樣的模式也許是在居住效率與交流空間中間找到平衡的一種手法,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法之一。


現代學校建築設計中,一般將錢和精力花在諸如圖書館的公共建築中。所以能在學生宿舍上下功夫的學校,可以說是良心了。

哥本哈根IT大學學生公寓/Lundgaard Tranberg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是Lundgaard Tranberg事務所在2005年設計的哥本哈根IT大學學生公寓。這個項目是由Nordea基金會捐贈的。捐贈的意圖是通過一個清晰而有遠見的建築理念來實現「未來的宿舍」,能住下約400名學生。

這個宿舍經常被譽為是「全世界最酷炫的大學宿舍」。有些媒體在介紹的時候,說這個項目是以福建土樓為原型,這就有點扯了。

?zye?in大學學生中心/ARK-itecture

這是Ozyegin大學(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學生宿舍,建於2008年。

西悉尼大學 Parramatta 校區 / 伍茲貝格

科英布拉大學學生宿舍 / Paula Santos Arquitectura

以上圖片均來自事務所官網


哥本哈根「土樓」宿舍,被稱為世界上最酷的學生宿舍。

報姐和報妹去丹麥的時候,在當地學生的帶領下,參觀了這裡。

Anna,哥本哈根大學牙醫專業

Emilie,哥本哈根大學教育科學專業

Jessamyn,香港人,哥本哈根大學氣候變化政策專業

Tietgen Dormitory,哥本哈根綜合院校學生公寓,因形似客家土樓也被國人稱作土樓宿舍。

它擁有360個大同小異的房間,被住戶布置成360種模樣。

建築表面使用頓巴黃銅(tombac),隨著時間氧化,顏色漸漸變成棕色。

這所建築是北歐銀行基金對「未來宿舍」建築理念的大膽嘗試。

多種多樣的功能區

自行車棚

洗衣房·信箱室

健身房

鋼琴房

會議室

自習室

縫紉室

PARTY大廳

土樓宿舍的每個廚房帶有12個宿舍房間,其中兩個專門給交換生準備。

Mia的房間

Mia,住在Tietgen宿舍已經三年了。專業是政治學。

(Mia:昨天我才剛交了學士論文,老天保佑我過吧)

窗外視野超好

Carl的房間

Carl:我這有PS3遊戲機,還有一個小投影,所以我能用大屏幕玩遊戲。我這還有個PS4遊戲機。

Carl:我還有一台打遊戲的電腦有時候玩玩。

我有時候還騎騎自行車,我可不是天天都宅著打遊戲的。

Tietgen宿舍為學生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優質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它開放的環境讓學生在完成自我學習和生活的同時,能夠保證與他人緊密的溝通和交流。

這是丹麥政府對未來學生居住環境的完美描繪,也因此讓它成為了全球最酷的學生宿舍。


樓上提了好多大型學生宿舍,我來說一個小小的,在海上漂浮著的宿舍樓 —— 海上集裝箱宿舍,英文名很酷:Urban Rigger,城市裝配工

這是在丹麥的一個項目,這就必須得由本土當紅天團 BIG 事務所操刀了,去年(2016年)十月已有學生開始入住,每月租金達600美元(數據來源於網路新聞,未證實),什麼樣的集裝箱住進去居然每月要花600刀,來看看效果圖先:

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宿舍組群,整個宿舍群是由一個一個可以隨意拆分的小單體組成,他們之間可以自由架橋形成社區網路,亦或者自己獨處,而每一個小單體由於是由集裝箱拼接而成,所以也是可以很靈活地很低價地被運輸轉移。

我們還是來先看看一組很 BIG 的分析圖:

方案生成過程

方案生成的邏輯很清晰:從三組堆疊的集裝箱出發,然後旋轉得到兩組同心的等邊三角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帶有自己中心庭院的小單體,然後底層兩兩相連,二層兩兩相連,形成一個大的社區網路;這樣整個宿舍區不僅有著自己獨立的內部交流空間,還有強大的外部聯繫與很棒的超大海景。

集裝箱宿舍單體

每一個集裝箱宿舍也沒那麼簡單,在二層的三個集裝箱頂部分別是太陽能電板,綠化以及一個活動平台。

中庭作為交流空間的同時也很重要地肩負著自行車停車場的責任,誰叫這裡是自行車王國哥本哈根呢。

我們來看看房間內景,控制住你嫉妒的內心!

整個家裝簡約舒適,這桌椅的設計感、掛畫與燈具、原木與白色牆體,滿滿的北歐風。

面對景觀採用了超大面積開窗,丹麥緯度高,每天能沐浴在陽光中看著遼闊的海景,真心的是無比地享受。

有了很棒的海景就算了,更過分的是可以從每一個宿舍單體直接下到海灣里游泳,整個海灣就變成了宿舍區的游泳池,萬惡的資本主義的腐化墮落生活啊。

或者在宿舍里釣個魚?

然後再騎著摩托艇去上學?

萬惡的資本主義的腐化墮落生活啊!

在這個宿舍里的日子啊,每天就是: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你說600刀/月值嗎?

以上。


去過的高校裡面,比較欣賞的是武大的老齋舍。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建築整體設計巧妙,有四棟宿舍組成,這四棟宿舍由三座羅馬券拱門連為一體。建築主體以花崗岩的灰色為主色調,尤顯質樸大方、厚重沉穩,入口處修建有多層階梯(百步梯),外形統一,氣勢宏偉。為突出其導向性,又在次基礎上將拱門上部修了一層單檐歇山式亭樓。每棟宿舍由兩個大天井將宿舍分隔為前中後3排,各排則依山勢高低分為1至4層;每棟每層以《千字文》命名,形成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16個齋舍。


我們學校的大概叫人類儲藏室,那玩意算不上建築,只是為了看上去好看,設計得歪歪扭扭,完全放棄採光和陽台及生活功能,設計師以前應該是從穴居人剛進化過來,不知道建築是什麼


給大家推薦一個公眾號,搜建築,上面有很多免費的圖庫資源,優秀案例分析。

因為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剛好老師提到,又在網上看了一些資料,認認真真寫下的答案想和大家分享,獲得大家的贊同,很開心,評論每一條也都會看,蟹蟹。


下面是原答案

為什麼沒人提,印度大學的宿舍設計,啊!!!???
好吧,enmmmmm

我得承認我也是聽老師上課提到,才去了解的,不過,不了解不知道,了解一下,莫名對印度有了好感

下面是乾貨分享


它位於馬圖拉市的老城區街道
我覺得設計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結合當地氣候
一方面要最大限度,減少日照時間,因為太陽在南半球八個月平均氣溫超過30℃,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冬季,太陽在北半球陽光直射,防止房間變冷。


它所有建築物的方向都是為了建立一個朝北的大型花園區,俯瞰北方廣闊的操場。此外,每間宿舍房間都設有朝向北面和娛樂場的楔形飄窗,十分與眾不同。

然後,在每一間宿舍的內部走廊都有通風口,便於交叉通風。線性建築在每個彎曲點產生小的破裂空間,允許自然光進去內部循環空間。

整個建築設計大膽新穎,人性化設計,它和對建築環境的思考,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學習。

蟹蟹觀看,未完待更新。


看了一眼,這個題目所屬於的圓桌題目叫#建築日用指南#。

單純對於建築來講,或許設計得棒所指的並不應是造型新穎誇張或內部設施完善——那描述的是雕塑的質量或傢具的質量乃至服務的質量,並不是建築本身的質量。

所以本答案提供兩個看起來剛好相反的建築史中的知名學生公寓案例吧——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大學學生公寓瑞士館與阿爾瓦阿爾托在麻省理工設計的貝克樓。

將二者在此並置,是因為其平面在策略上是如此的一致——都將公寓主體處理為線性排列,公共部分則放置於地下;但深入到各個空間時又因為對宿舍理解的態度不同而產生了截然相反的操作:從平面圖上看,則瑞士館表現為公寓部分直、公共部分曲,而在貝克樓中則剛好相反,公寓部分被處理成曲面,而公共活動部分則是直牆處理。

在瑞士館中,公寓區作為主體部分似乎只是柯布的宣言,嚴格按照柯布所提倡的新建築五點而設計,主立面在外觀上接近馬賽公寓。但就是為了保證這一點,柯布做出了大量工作以免公共空間的體量與質感破壞立面的節奏。一個最大的動作就是將公共區域放於公寓的矩形體量之外,並將其掰彎。

如上圖,左側為瑞士館平面,點畫線所示方形區域為公寓區,由六組粗大的混凝土墩支撐。區域內為寬敞的廊道,公寓區主入口藏於其後。進入主入口,右前方正對迎賓台,迎賓台背後為員工休息室及一間辦公室,門廳左側則為一部通往學生公寓的樓梯。正如上文所述,與公寓區不同,公共區並未設計成規則的矩形平面,而是將一道外牆變為弧線,樓梯間也不筆直,緊貼弧形牆面升向二層。這樣好處是什麼呢?

不妨先將平面修改直平直狀態,再與真實平面相比較。請各位讀者不要用死板、活潑等辭彙簡單描述這種差異,而是仔細想像其在感官上的差異。

首先是外部的,如果公共區域仍是矩形體量,從視覺上兩個體量處於粘連狀態,則公寓部分的矩形體量與底層架空均不純粹——而將公共區域掰彎並將牆面從清水混凝土置換為毛石及噴毛的混凝土之後,兩個部分在外部視覺上得以區分,服務部分更獨立,而公寓部分更純粹地完成柯布對新建築的希冀。

對於內部來講,這個掰彎操作則同時解決了幾個問題:使私密的空間相對擴大;牆面彎曲,各個房間的面相、視線與人的行進路線不一致,使私密空間、公共空間、學生公寓在視覺上有所分散,減少干擾;除開迎賓台與入口直接對應外,樓梯間貼著弧形牆面採取相應的弧線形式,視線與路線在同一空間中錯位避免單調的同時拉長了這部分的空間體驗時間,並通過另一側的弧形玻璃牆面將大堂入口處收窄,增強了大堂空間的私密性。而依附於這弧線玻璃幕牆擺放的座椅,其形式相比直線型的椅子使人在落座時因不同的面向有一定的聚合感而更利於人們交流,同時能從對角線看穿整個大堂,使其更顯寬敞通暢。

所以瑞士館是一個為了公寓部分的純粹性而在公共空間用力作設計的有趣例子,我們從其中或許可以看出柯布對其理想在精神上的執著與行動上的努力。這些努力保證了公寓部分在空間上的革命與純粹,也保障了公共部分的空間品質。

在這裡引用一段康的話吧

I do not like ducts, I do not like pipes. I hate them really thoroughly, but
because I hate them so thoroughly, I feel that they have to be given their place.
If I just hated them and took no care, I think that they would invade the
building and completely destroy it. I want to correct any notion you may have
that I am in love with that kind of thing.

貝克樓中,顯然阿爾托更注重的是公寓內的品質, 而似乎對將其作為自己的建築宣言沒太大興趣。阿爾托在此處面臨的任務是,如何在一塊比較有限的場地中儘可能地將更多的公寓單元朝向陽光與風景(場地旁即為美麗的查理斯河)以保證每個居住單元內部的空間品質。設計中並未採用通常所用的扇形、梯形或回字形,而是將單元一字排開後,摺疊成一個蜿蜒的蛇形,這樣既使其達成最初自己設定的目標,又減小了巨大的宿舍體量對接到帶來的壓迫感,公寓區的曲線由此而來。位於北側的房間(少部分宿舍位於北側但盡量向西開窗,其餘均為服務用房)無曲線必要,則全部取直,這樣在保障了工藝的簡便的同時還可以依靠兩側不同的房間形台使走廊的空間品質得以加強。曲線的平面形式使公寓單元內部儘管獲得了充足的陽光與風景,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大問題,即傢具無法標準化製作,每層樓的43個房間擁有22種不同卻相似的形態,這些形態都需要單獨設計置入型傢具,阿爾托也為此一一做了設計。而除開每層的服務用房之外,公共區域則自然地放置於公寓區蜿蜒後在場地中所剩餘的楔形空間,並儘可能地減小其體量及形式給場地帶來的衝突感,所以自然地設計成了低矮的矩形空間。

這兩處建築作為經典值得分析之處太多太多,材料、工藝、邏輯乃至傢具等等方面都可以分別學習到很多東西,這篇答案只能做到分析一小部分。

單單從平面上看,一切形式都在清晰地解決各處的問題,卻又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狀態。好像是一道關於公寓的論述題,兩個考生打出了角度不同但一樣精彩的答案。

是為建築之美。


PS:瑞士館所在的巴黎國際大學城(法語:Cité Internati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是位於巴黎第14區南部的一個學生宿舍群,為法國政府為在法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的留學生而修建,共有40座建築,其中不乏大師作品:在它近一個世紀的漫長發展進程中,眾多著名建築師在此留下了建築印記。1926年杜多克在此設計了首座居住建築,荷蘭學院。1930年柯布西耶為園區設計瑞士館,在1954年他與盧西奧·科斯塔聯合設計完成巴西館。1969年克勞德·帕郎設計了伊朗館等等。

儘管中國建築師虞炳烈前輩在幾十年前的畢業設計中就做了中國館的設計而獲得了法國建築師認證,但由於多方面原因大學城中一直沒有中國樓出現。

2017年張永和老師/非常建築聯手 Coldefy Associates 贏得巴黎國際大學城「中國之家」競賽,「和園」項目即將開工,預計將於巴黎國際大學城建城100周年之際投入使用。

日本館

巴西館

中國館,「和園」


謝@周鑫邀請
廣州培正中學宿舍——王廣昌寄宿舍
嶺南大學女生宿舍——廣寒宮

王廣昌寄宿舍建於1917年,建成於1918年,是王國璇為紀念培正中學建校30周年,以其父親命名捐資興建的學生宿舍。

斜標「1918」

整棟樓的梁和樓板都是用竹筋灌注以混凝土建成,整幢樓沒有用過一根鋼筋,樓柱用紅磚砌成。坐南朝北,東西長35米,南北深10米,分三層,一、二層室高3.1米,靠東半邊根據地形還建有地下室。

解放後有關國家領導和來自前蘇聯、德國、日本的外國專家都曾考察過這棟建築,有專家還曾鑽取竹筋標本,裡面的竹子絲毫無腐爛趨勢。

王廣昌寄宿舍竣工後十多年,日本和德國才相繼出現類似結構的房屋,到了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國際上關於竹筋混凝土研究由德國和日本的建築專家取得進一步突破。


———————分割線————————
嶺南大學新女學(新女學(New Girl』s Dormitory),又稱「廣寒宮」,原101號建築,現中山大學南校區東南區210號。該建築由廣東信託公司建築師黃玉瑜於1933年設計,同年落成。

廣寒宮紅牆綠瓦,首層為膳堂,二層會客室、交際室,三四層為住室,浴室寬敞用器精美,全座可住女生108人,為當時嶺南大學最大之建築物

廣寒宮的設計師黃玉瑜,抗戰時參加籌建飛機製造廠,1942年5月遭日機轟炸壯烈殉國。

以上兩棟建築現在都還在作為宿舍的來使用


圖片來源見水印


謝謝邀請。
說到設計得最好的宿舍,我覺得我本科宿舍就挺好的。
U形樓,是男女混住的寢室,U的一半是男生,U一半是女生,U的中間有很長的沒有設門卡的走廊。我們學院所有的本科生都住那棟樓。不存在女生寢室男生莫入的條條框框。
每到炎炎夏日,向陽面的宿舍有如蒸籠。這時候,男男女女會帶上涼席和充電檯燈,走上八樓天台,仰望星空,高談理想。
每到冬天的考試周考試月,考完一門,大家都聚集到男生寢室打摜蛋,玩狼人殺,有時候也會做火鍋吃。氣氛熱烈而又純真。
記得大三暑假前夕,宿舍特別熱,但是沒空調。而在學院備考學習和實習的同學眾多。學院便在教學樓4樓開放了兩個大的空曠的教室給我們這些可憐蟲,男女生各一間。我們自力更生,把幾張大桌子拼到了一起,上面鋪上自帶的被褥和席子。幾個女生一個被窩,大談山海經。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去4樓衛生間洗漱,下2樓上課或自習。晚上回4樓教室聊天,打牌,睡覺。在這個房間里,有學霸給我們劃重點,有賭神教我們提升牌技。升了大四後,學校就裝了空調。以後的學弟學妹再也沒有享受過這艱苦日子裡的快樂了。
宿舍設計要拉進學生的心?,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這才稱得上好設計。


感謝 @周鑫 同學的邀請。祭出一張衛星地圖

立面

先說下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的宿舍樓吧。
此樓名叫虹遠樓,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一棟女生宿舍樓。答主查了一下百度資料,如下:

虹遠樓包括2000多間學生公寓房,每間約26平方米,總面積為9萬4千平方米,總投資預算達2億3千5百萬元。樓內弱電、電話、網路、供暖、洗浴、飲水、中水等系統齊全,設施一流,其中中水系統可以充分利用廢水,截流雨水。房間分配採用「532」標準,即本科生5人一間,研究生3人一間,博士生2人一間。
?
在虹遠樓,一排排太陽能集熱板被整齊地安放在這棟被稱為亞洲最大的單體獨棟宿舍樓的樓頂。望不到邊的數十組多晶硅太陽能板,每塊約1.5米長、1米多寬,一律向北傾斜,「擁抱」從南面照過來的陽光。從2007年開始,對外經貿大學陸續安裝了5000多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板,每天可提供383.2噸洗浴熱水,每年可減少使用120萬立方米天然氣!!!

答主坐標河南鄭州一所二本大學,這麼有個性的宿舍樓恐怕這輩子都沒辦法體驗了。國內很多大學的宿舍樓真的毫無特色,我只好去建築學院app找一些資源,給大家分享一些傳說中的那些設計感很強烈的學生宿舍樓了。

將學習與生活無縫銜接一起的開放式學生宿舍樓。

alber+grandits事務所的概念住房項目結合了工作室與住宅,將其混合成為一棟包含日常校園生活與學生私人生活直接相連的新建築。該想法被應用到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尤其是其建築系。在這個多層的混合體中,經過設計的空間意在盡一切可能將大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無縫銜接在一起。建築物包括多個主要區域,主要是一個大型地下工作區和兩間畫室。除了地下室,所有樓層圍繞中庭建造,流線螺旋上升,旁邊是書架和私人宿舍。

↑中庭

每個居住單元採用開放式的布局和可移動式元件和擱架,能夠依據學生的想法和需要布置。在地下室,工作空間與維也納的地鐵和多瑙河運河直接相連。alber+grandits事務所的概念方案使這些有希望成為建築師的人通過建設具有建設性的、滿足自身的家居環境,將日常訓練融入生活與呼吸中。

↑工作空間

↑宿舍

↑將床放下

圖紙

↑東立面

↑剖面圖 a-a

↑剖面圖 b-b

↑平面圖

↑平面圖

↑立面細部大樣


實體模型


上面的案例只是一個概念沒有成型,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實際存在的案例吧。


XY

以前在圈子評論比較多的 ,有南京大學的研究生宿舍和國美象山校舍個別間沒有窗戶採光。

其實土樓公社(公寓)做學校宿舍樓應該不錯。

上述在圈子裡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貼圖了。


MIT的學生宿舍樓

另外附上MIT的Stata Center(我認為這是MIT校園裡最有設計感的建築了)


謝謝邀請。
多圖。
說到宿舍,那當然要來秀一波我們武漢大學的建築啦。


武漢大學校園面積遼闊,校園內綠樹成蔭,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最美大學」~各個宿舍也都各有特色,與校園之景相互映襯。

最有名的就是櫻花大道的 &<老齋舍&>了。

黃燦燦最出名的那組寫真就是在老齋樓拍的

老齋舍就在櫻花大道,又名,櫻花城堡,是武漢大學最早的學生宿舍,也是校園早期建築群之一。於民國時,1930年3月開工建設,1931年9月竣工,至今已經有86年歷史。

俯視的老齋樓和老圖全景

建築整體設計巧妙,有四棟宿舍組成,這四棟宿舍由三座羅馬券拱門連為一體。建築主體以花崗岩的灰色為主色調,尤顯質樸大方、厚重沉穩,入口處修建有多層階梯,外形統一,氣勢宏偉。


在老齋舍還設有「六一慘案」的紀念碑,並在當年死難學生流下的血跡處專門按血跡原狀塗成紅色,以示銘記,使得這棟老建築更加有了歷史的紀念意義。

我就直接上圖吧。


紅窗

綠瓦
櫻花城堡的宮殿式建築全部用孔雀藍琉璃瓦蓋頂,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在建築藝術上與東湖湖光,珞珈山色巧妙融為一體。飛檐碧瓦掩映在綠樹叢中,使山體顯得更加鬱鬱蔥蔥,錯落有致。

灰牆

古門

老齋舍不同於別的學生宿舍樓,每棟樓有「地字齋」「洪字齋」等雅緻樓棟號,由《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為命名靈感。同時,每間宿舍的編號也是中文數字。

灰牆碧瓦紅窗,老齋散發著古樸的韻味。拾級而上,便至櫻頂,同樣具有80多年歷史的老圖赫然眼前。
老圖書館:

古色古香的民國建築,歷史悠久的圖書館。閑時在紅木舊窗下讀書寫字,累了推開窗向外眺望夕陽西下。

春天,櫻花盛開在窗外。

黃昏,落日餘暉照應樓頂。

夜晚,燈火幽幽。

小雪,白色映襯著碧瓦。

秋天,梧桐樹落一地金黃

老齋樓現在大部分是給博士生居住的,單人單間。羨慕師哥師姐們,住在民國時期文物裡面。
希望有一天可以住進去~
此生珞珈人 ~

放一張我武美麗的小哥哥小姐姐~(≧▽≦)/~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辛辛苦苦找圖片和文字,給個贊再走唄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武漢大學微信公眾號)


我們學校的寢室樓~


謝 @周鑫 邀
最棒的我不知道,最差的話,X美象山校區說第一,恐怕沒人說第二。
雖然前兩年普利茲克獎過於傾向人道主義建築師了,但還是比頒給個人英雄主義建築師要好。而且今年明顯找對了方向。很同情象山校區的同學們,成為了個人英雄主義建築的受難者。


這個其實是看領導品味。像我們學校一群土孢子,新校區主樓非要人家設計單位做成棺材樓…大學宿舍晚上還tm熄燈,無力吐槽…


大概浙科院的宿舍是逆天的好看 逆天的人性化了 住在裡頭超幸福超滿足的
二十四小時不斷電不斷網
凌晨十二點鐘也能光明正大地刷卡進寢室(不會告訴你們我怎麼知道的)
當然…我說的是浙科院安吉校區
歡迎廣大高三學子報考浙科院

http://mp.weixin.qq.com/s/CTexFjTBpWpaX3y0i1CG3A
這是Arch Daily China 對安吉宿舍的詳細介紹 也從側面體現出我拍照技術的差勁
放幾張文章里的配圖

http://m.zhuxuncn.com/userpage/article/detail?blog_id=57id=17640
這裡頭的圖比我拍的好看多了

第一次回答

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
天很美
建築很贊
原諒我的拍圖技術渣
實景遠比照片好看
所有寢室陽台全部朝南 衛生間乾濕分離


居然沒人說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 全美排名第三 出過無數名人

當時參觀學校的時候導遊就指著各個宿舍說 這間xx科學家在校的時候住過 這間xx政治家住過

基本看過全美高校的宿舍 就芝加哥的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

一共38棟宿舍樓 每一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和習俗

38棟又可以歸為7大區 我們就具體看這7大區

1. Burton-Judson Courts

這一片的都是哈利波特風格的建築 當時我的導遊就住這 唯一缺點是沒有空調 但是他說能住古堡里沒有空調也值了哈哈哈哈

2. Campus North Residential Commons

如果你不喜歡哥特式風格的居住環境 那也沒關係 不妨試試芝加哥大學最新的宿舍樓

15樓有一個密西根湖景閱覽室 還有有一個晚上也開門曲奇餅店 睡不著還可以去找吃的

3. Max Palevsky Residential Commons

這個就是比較傳統的大學宿舍了 氣氛活躍 離上課地點近

4. Snell-Hitchcock Hall

同樣是比較哥特式的建築 最有名的是他們每年會舉行一個尋寶大會

5. Renee Granville-Grossman Residential Commons (formerly South Campus)

同樣是現代化風格的 特點是閱覽室採光好 有音樂室可以練琴

6. Stony Island Hall

在這棟宿舍樓里 所有宿舍都是公寓式!!!所有的宿舍都像一套房子那樣 有兩卧室 兩廁所 一客廳 一陽台 還在大學就可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7. International House

該宿舍樓已發揚國際化為主 經常舉辦講座和其他促進國際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活動

如果是你

你會選擇住哪裡?


瀉藥,表示研二的我現在住的宿舍和研一比起來完全沒有底氣討論住宿條件的話題了,發幾張圖來展示一下研一的條件吧,雖然比不上那些國外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但是在國內具體說也是數一數二的吧,偷笑~

研一第一天報道,打開宿舍門的場景,窗戶外面是宿舍的外觀

後來自己在裡面養了綠蘿

再後來幫別人代養了幾天這個小逗逼
逗比,電腦上趴著很舒服吧???確實冬天室內電腦上是最溫暖且最容易趴著的地方了。。。

拍我幹嘛?瞅你咋滴了。。。

憂鬱的背影,給我裝高冷范,哼(ノ=Д=)ノ┻━┻旁邊的小窩我的錯,沒想到你這麼胖。。。

哈哈,似乎要跑題了,不管了,上圖繼續,,,學校周邊的那個xxx湖,估計看到這兒大多數都可以猜到這是在哪兒了吧,哈哈哈

研一的生活大概就是這樣,課程任務挺重的,但是也確實滋潤的頹廢,除了進城很艱難,住在村裡也挺好,但是,研一,我只是經歷過,也許多年以後還會懷念,也許還有衝動再來看看,但是並不想重來。。。且行且珍惜


推薦閱讀:

建築系學生畢業去上海工作,怎樣選擇入職單位?
建築手繪中如何突出層次感?
米開朗基羅都設計過哪些建築?
建築手繪班有報的必要麼 如果有 哪些比較好 一行?三道?廬山?O(∩_∩)O謝謝

TAG:建築 | 建築設計 | 學校 | 宿舍 | 公共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