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羽被稱為「武聖」?他是將才還是帥才?
史上記載關羽除了水淹七軍之外沒什麼戰績了,但知乎特別是張公子給他的評價「三國只有一個關羽」卻挺高,不解。
(?????)
蜀妖作亂,吳粉迴避。
吳粉蜀黑就不用往下看了,請自覺拉黑我,謝謝。省得咱互相添堵。
回題主,你說關羽戰績少,這是錯覺。
請回想下昭烈帝跌宕的一生吧。
一個流竄了二十多年的亂世老油條,他裹過多少亂啊。
關二爺給老劉保駕護航那麼久,老劉乾的好事兒壞事兒,他幾乎都摻了一腳啊。
會有二爺戰績少的錯覺,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季漢的史料不全,沒錯,我就要說季漢。不服來咬我。
第二就是很多人沒分清史料里提到的戰役和戰鬥的區別。
關於第一條,陳壽史書里說過,季漢不置史,但眾所周知,他又在蜀書里提到了史官。
以陳壽其人行文的吝嗇和小心,這絕對是故意的。
他想傳達什麼?為什麼不能明著說?不言而喻嘛。
季漢的記錄肯定是被有計劃性的銷毀了一批,誰幹的?呵呵。
至於第二條,戰役和戰鬥的分別,其實很好分辨。
戰役是戰略層面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都是戰役。
戰鬥是戰術層面的,二爺斬顏良,張遼操孫權,這都是戰鬥。
而一場戰役里可以包括的戰鬥非常多。
咱先來細數一下陳壽給二爺做的傳記里,二爺的事迹。當然,算上裴松之的註記。
劉備起兵時期
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呂布之戰(戰鬥一場)
曹公與劉備圍呂佈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
徐州攻防(戰鬥兩場)
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魏書云:以羽領徐州。而身還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官渡之戰(戰鬥一場)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荊州之戰(戰鬥數場)
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
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
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襄樊之戰(戰鬥四場)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僅僅在陳壽給關羽寫的傳記里,就包括了五場大戰役,至少十次戰鬥。
如果把這個記錄里提及到的其他人的傳記再捋一遍,這個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特別是老劉的事迹里,救孔融還有援助陶謙,這裡面肯定得有二爺的事兒啊。
我這都還沒提周瑜圍攻曹仁時候,關羽的絕北道呢。
如果新唐書里的記載靠譜的話,唐朝時顏真卿曾經帶頭建議過冊封古代名將。
上榜的那一批名將有六十四位,三國時的有十位,分別是誰呢?
關羽、張飛、張遼、鄧艾、羊祜、王濬、周瑜、陸遜、陸抗、呂蒙。
漢將二位,魏將二位,晉將二位,吳四。
也就是說,至少在歐陽修等人眼裡,這十個人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再結合這問題里其他老兄引用的對二爺的評論,二爺能打當屬公論。
先不提張飛,這十人名單里,其他八個全是帥才。自然二爺和三爺也是帥才。
你不能在排十大中鋒的時候攙進來兩個後衛,對不對。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承認二爺這麼牛逼,那些人以吳粉為主。
對此我們呵呵就好。
歐陽修都承認,你不承認?你比歐陽修還牛逼?
《晉書》、《魏書》都承認二爺牛逼,你不承認?你比晉朝和北魏的名將還牛逼?
周瑜自己都認為二爺很牛逼,你不承認?那你比周瑜牛逼啊。
如果在魏國和東吳給二爺找對比的話,曹魏那裡就是曹仁,東吳那裡就是四都督。
就像曹仁一樣,二爺也經常是自領一軍。
老劉帶一支主軍出去嘚瑟,二爺帶一支偏師保底。
只是二爺這支偏師往往過於生猛,在主軍掉鏈子時居然打出個局面來。
來說說二爺傳記里沒有提到的絕北道好了。
對於曹魏與孫吳來說,這都不是件光彩的事兒。
曹魏那邊在長達一年時間裡,居然無法有效援救曹仁。
孫吳那邊在長達一年時間裡,居然無法迅速攻克南郡。
唯一打的有聲有色的就是二爺。
南郡戰役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1、赤壁戰後老曹撤退,留曹仁駐守荊州。
2、劉孫兩家一起圍毆曹仁,周瑜主攻,關羽帶偏師圍點打援。
3、甘寧先攻夷陵前線,被曹仁蹂躪,周瑜帶呂蒙救甘寧,曹仁後撤。
4、曹仁死守南郡郡治江陵,牛金被困,曹仁開無雙救牛金在此時。
5、周瑜部抵達江陵,攻城,中箭。周瑜後撤,曹仁追擊。
6、曹軍死傷過重,南郡被攻克,曹仁跑路。
這場戰役里,曹仁軍的主力有:曹仁、徐晃、滿寵。
周瑜軍的主力是:周瑜、呂蒙、甘寧。
陣容很豪華。
二爺在幹啥?如上所述,圍點打援。
南郡打了足足一年,愣是一個援兵都沒能派來。
最後曹仁軍因為傷亡慘烈,沒有後援,生生被周瑜踹了主基地。
因為所有來支援的人或被二爺抽回去,或被打殘了。
三國志里對絕北道的記載如下:
《李通傳》: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
《文聘傳》: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樂進傳》: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徐晃傳》: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
嗯?你說根據這些記載看,是二爺被打爆了?
《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按照武帝紀的描述,赤壁之戰也僅僅是在老劉那兒碰了個釘子,然後趕上瘟疫,於是自己撤了。
不要忘記陳壽同志的立場啊夥計們,要記得三國志魏書部分諱敗飾功的前提。
從這些記錄看,和二爺交手的有樂進、滿寵、徐晃、李通、文聘,五子良將就有兩員。
這些人里有樂進、滿寵、文聘,三個人虐過孫權。
徐晃和滿寵都是跟曹仁一起留在南郡的駐軍,不是援兵。
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1、周瑜和劉備歡樂的圍毆曹仁,樂進、李通、文聘等,發兵救援。
2、二爺四處流竄騷擾,江陵無法得到支援。
3、徐晃和滿寵為了和援軍連接,帶兵討伐二爺。你猜打著了么?
4、二爺東敲一棒子,西砸一榔頭,禍禍了整整一年。
5、曹仁眼巴巴的一直沒等來援軍,死傷過多,頂不住撤了。南郡攻破。
6、李通迎曹仁,這會兒可能曹仁已經撤退了,所以要去迎。然後曹仁跑了,李通死了。
李通的傳記說他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
這是啥意思?就是說只有李通一個人的部隊能前進,其他人都根本無法擺脫二爺的騷擾。
所以李通才能勇冠諸將。然後呢?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李通在路上病死了。
李通同志「下馬拔鹿角入圍」,於是朝曹仁的方向前進了一點點。然後就病死了。
從常理推斷,進軍路上一般都是什麼病會死人?病死的這還是剛剛活蹦亂跳拔鹿角入圍的大將。
那二爺的絕北道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你看有人過去救曹仁了么?沒有吧?李通前進了,然後呢?死了吧?
你說二爺圍點打援的游擊戰成功沒成功?
樂進、滿寵、徐晃、李通、文聘,這不都是二爺手上活生生的戰績么。
當時老劉在幹啥?帶著張飛禍禍曹仁西線的水陸交通。
關羽在襄陽與江陵之間,南郡北部。老劉和三爺在南郡以西。
他們兩邊給周瑜做護翼,周瑜和曹仁互相抽。
因為老劉在荊州得人心,所以二爺絕北道時發動了許多民間武裝。
這也是曹軍疲於奔命的原因之一,從樂進傳來看,他就是要在後院救火,所以被絆住了。
敵後工作要搞好啊,同志們。
僅僅南郡戰役里,把跟二爺交手的人算算,能從史料里推算出的至少有四場戰鬥。
而實際上又怎麼可能只這些?
所以回到正題,題主說的關羽戰績少,這一點絕對不成立。
他的戰績比五子里的幾個傢伙還要多好么。
再想想老劉這輩子四處流竄途徑的地域吧,華夏大地到處都留下了二爺戰鬥的腳印。
至於二爺何以被稱為武聖,只有四個字能表達:實至名歸。
我們不要考慮什麼政治因素。
所謂滿清忌諱岳飛於是崇拜關羽云云,純粹是扯淡。
二爺在明代就封聖了好嗎?
明神宗加封二爺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明神宗加封岳王爺是: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岳聖帝君。
一個神威遠鎮,一個忠孝廟法。明時的待遇,二爺跟岳王爺就是平級了。
這其實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北宋之前,關羽的最高待遇也就是唐代時在武廟裡配享姜尚。
不過後來二爺居然反客為主,慢慢取代了姜尚。
這不偶然,畢竟姜尚作為兵家崇拜的祖師,欠缺了些縱橫沙場的烈氣。
現在的姜子牙更多作為道教神祇和兵家始祖被崇拜,武人的崇拜對象則換成了義勇豪烈的二爺。
而且別忘了二爺的本質。
他是一個俠客。
大俠關雲長。
輕生死,重然諾。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其軀。
有比這更爺們的嗎?
《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我之前在另一篇回答里說過,吝嗇的陳壽記下了一件神話。
關羽衝進上萬人的軍陣中,殺死了敵軍主將顏良,並且割下他的首級,無傷無損的回來了。
目的是為了報答曹操的賞識,立下足夠的功勛,重投劉備。
曹操說:「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對現代人來說,斬顏良的故事都聽爛了,沒什麼新鮮的。
有一些很可笑的人,一邊嚷嚷殺華雄的是孫堅,關二搶了孫堅的功勞。
同時還在嘚吧關二殺顏良徒仗馬快,掛印封金有本事把赤兔馬也留下。
對於這些拿著小說反小說的朋友,請投以同情的目光。
在距離三國不遠的後世,譬如兩晉南北朝。
一位立志投身軍旅建功立業,定亂安民的少年,第一次聽到關羽故事時,會是什麼反應?
和其他傳奇不一樣,這是被載於正史的神話。
想像一下天天舉石鎖拉硬弓的英武少年,從長輩口中聽三國故事。
聽到萬軍陣中取敵首級又掛印封金的豪情時,他們胸中會泛起怎樣的波瀾?
又怎麼會不以這位英雄為榜樣並奉為偶像?
神話的締造者不僅僅是個徒有勇力的莽夫,還是員威震華夏指揮方略的名將。
更可貴的是這人在亂世里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本心,堅持他追求的大義直至戰歿。
這對那些滿腔熱血的壯士將是多大的激勵?
李白《俠客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武聖義烈千秋,豈止是三國只有一個關羽?
是華夏只有一個關羽。
————————————————————————
吳粉蜀黑請繞路,二爺黑請繞路。
請不要留言,給大家都保持點好心情。謝謝。
二爺不需要吹子,人家牛逼哄哄的事迹本來就不需要吹。
你不樂意我管不著,但我樂意你也管不著。
反正我覺得關羽好著呢。
關羽?
作為一個被敵國以諸侯禮厚葬的敗軍之將,你覺得關羽在時人心中會是一副什麼形象?
關羽投降曹操之後,每天魂不守舍,似有離去之意。於是張遼找他聊天。
將軍不想留在曹公帳下嗎?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翻譯:我當然知道曹公對我很好,但是我受劉皇叔厚恩,立下共死之誓,絕不可違背。我早晚要走的,我會立下戰功報答曹公之後再走。
這是關羽的情義。你對我好,我知道,但我已與另一個人立下重誓,我不能違背。你對我的好,我會報答的。
他是這麼說的,他也這麼做了。
萬軍之中,陣斬顏良。
如果你能夠想像在特勤局保護之下沖入陣中用刀砍死奧巴馬是什麼視感,你就會理解關羽的勇武。
擁有此豪氣的英雄,三國時期不超過五人。
曹公,我為你斬了顏良,你的恩德,我已經償報了。我該走了,去追尋我的大哥劉備,後會有期。
關羽封存曹操的賞賜,留下書信而去。夕陽西下,武聖人在天涯。
要知道,關羽去找劉備的時候,後者還在袁紹大營里。而關羽,剛剛斬了袁紹手下大將顏良。
他考慮過袁紹可能會因此殺了他嗎?沒有。
我為忠義而來,生死已置之度外。
威震華夏。
關羽攻樊城,曹操急派于禁率七軍來救。
你看看東線戰場,孫權屢次攻合肥,何時有過這種待遇?
關羽是勇猛的。
龐德,騎白馬的將軍,披甲執銳,箭不虛發,一箭射中關羽面門,被蜀軍稱為白馬將軍。
一員非常強悍的曹魏將領,最終還是被關羽生擒。
關羽:你家親戚都在我們這邊做官,你也來吧?
龐德:放屁!我生是曹魏人,死是曹魏鬼,我豈能為賊做將軍?!
兇猛的白馬將軍,被關羽斬首。
水淹七軍,俘虜于禁,將曹仁團團圍困在樊城,曹魏震驚,東吳震驚,蜀郡為之歡呼。
曹操甚至打算遷都。
關羽斬一將,俘一將,困一將,兵鋒所指,勢不可擋。
曹仁逆境之中求生存,與關羽對峙,即使城牆泡塌了,也絕不屈服。
這是一段史詩。
如果不是東吳動了歪心思,不知道徐晃最後會是個什麼下場。
敗走麥城。
關羽最終被東吳暗算,手下跑的跑降的降,最終退守麥城。
他決定突圍,他不能困在這裡,他沒有這麼屈辱過。
要知道,關羽突圍的時候,身邊只有數十騎。他面對的,是團團圍困麥城的東吳大軍。
他突圍出去了。
如果不是中了埋伏……
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里。
關羽是萬人敵,這個來自涿郡的殺人犯,為中國歷史留下了波瀾壯闊的一筆,他的一生,忠肝義膽,勇猛強悍。
套用項羽的臨終遺言。
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你問關羽是將才還是帥才?
不好意思,都不是。
他是俠客。
武。
俠。
關羽。
僅此而已。
......................................
以上引自:
《三國志·關羽傳》: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三國志·龐德傳》: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三國志·于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三國志·龐德傳》: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
《三國志·曹仁傳》: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
《三國志·關羽傳》: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上述所有回答,包括敬愛的沃大,都是在評述關羽其人,及其戰績。而在這裡,我將以政治學「暈輪效應」的視角回答最原本的問題,為什麼關羽會具有「武聖」的政治角色。且標註,以下有大部分觀點引自各學術前輩,結尾會一一列明。
一、問題的提出
關帝廟從最初的局部創建發展到全國範圍的推廣,關帝封謚、封號從最初的「昭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發展到鼎盛時期竟然長達26個字。關羽政治角色的建 構特點也從初始時期的民間自發性、感性行為,發展到角色建構展開時期偏理性官方意識的滲入和角色建構鼎峰時期封建統治官方意識的定型。權力階層建構「武 聖」關羽政治角色存在著重要的政治價值,為整個社會提供了共同的社會記憶,整合了社會的意識形態,更重要的是為政治認同和政治合法性提供了保障。
三國時期武將如雲名帥如雨,而為何僅關羽能夠在千餘年的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得被建構成為一個完美的角色代表?隨著時代的變遷,他的缺點和弱勢被不斷得掩蓋、弱化甚至被忘記,他的忠勇義等品性則被推上神座無限放大,民間甚至官方半自發、自發地將其衍生與深化,挖掘關羽擁有的內在品質忠義仁勇,塑造其成為中華民族具有權威性的象徵。
二、關羽「武聖」政治角色成因的概括分析
三國軍閥征伐、割據分裂的社會時局催生了一代英雄人物的出現,關羽,在其死後並沒有立刻得到後世如此「封王封聖」的殊榮,包括當時的史學家陳壽對其也有過「剛而自矜」的 負面評價。直至隋唐,關羽「武聖」政治角色建構之萌芽漸興,宋時期則方興未艾,經元明時期的醞釀深化,到明清時期已而達到頂峰。
從傳統政治學的角度而言,此為朝代之統治者運用政治意識形態控制社會維持穩定的一種方式。權力階層從維護自己統治需要的思想出發,以民間廣泛流傳的關羽「忠義」形象為楷模推出,即關羽「武聖」政治角色的建構實質為聯繫權力階層和民間大眾之間精神認同的連接橋樑。
從心理學上而言,則主要是暈輪效應,即「光環效應」在政治運作過程中的應用。暈輪效應一面持續無限地放大某一社會客體的優勢品質、正面形象,另一面無限地壓縮弱化該客體的缺陷與負面,在這相離的誇大與弱化之間,人們,即社會受體看到的始終是事物最完美的一面。
三、關羽"武聖"地位成因具體類型分析
(一)文學作品、學術論著的推動
田福生的《關羽傳》可以說是對關羽歷史資料研究較為充實和真實的著作,該書運用大量的歷史史實,多年資料的搜求和尋訪,對關羽本來面貌的還原做出了巨大的 貢獻,也為後人了解歷史上的關羽提供了豐富的史實資料。並且認為關羽的忠義仁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財富,對後人社會公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佘正松、蔡東洲的《宋元文學藝術與關羽信仰的形成》講述了三國影戲、三國平話、三國雜劇和三國小說這些文學藝術形式對關羽政治角色的塑造所起的作用,進而 說明關羽政治信仰形成過程中這些文學藝術形式所具有的重要推動作用。而關羽「武聖」這一形象塑造的集大成者——《三國演義》。明羅貫中將歷史與神話傳說相 結合,運用自己獨特的寫法和表現力將關羽忠義仁勇的性格發揮到極致。學界也有許多研究關羽形象塑造與《三國演義》之漸漸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的文章,諸如馬寶 記《「壯繆」與「義絕」—一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關羽形象演變的實質及其文化內涵》等。《三國演義》對關羽形象的藝術塑造和加工,更好的說明的關羽 政治角色地位的不斷提升,《三國演義》等藝術文學作品功不可沒。
對於關羽崇拜現象的研究,學術界也著作頗豐,主要有蔡東洲、文廷海的《關 羽崇拜研究》,全書主要從宏觀的歷史高度來研究關羽的崇拜現象,沿著歷史的脈絡講 述關羽崇拜的形成、發展和頂峰。趙波等人的《關公文化大透視》則更多的注重理論的研究,對業己存在關公文化進行較為系統的理論分析,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理論看法。
(二)社會權威與教化分析
依費孝通先生觀點,傳統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熟人社會,儒家宗法禮治思想是傳統中國社會的權威主流,而實質而言,國家權力金字塔,即官僚行政體系之最基層大多僅僅停留在一個較低的位置,以明清為例,鄉村之民間群體的實際控制權在當地之氏族長老、名門望紳手中。他們實際上發揮著民間大眾代言人和保護者的作用,和政治權力階層不斷地進行著政治博弈,希圖實現自身一方效益的最大化。在政局穩定時期,權力階層與之積極地合作,藉助他們發揮社會管理、政令治理的職能,社會由此而能夠得以正常的運行。但當處於社會動蕩和政局飄搖之際,長老豪紳們被迫將自己從民眾群體中剝離出來,首先保障自身階層不會在這場政局變動中丟掉性命,以及家族的利益與榮耀。通常而言,彼時他們所發揮的實際社會功能幾乎都被消磨。在各類民間社會人心思變群龍無首的情況下,由這些士紳實行的常規教化被推遲中止,甚至於被棄用。那麼權力階層在控制基層民眾時則將出現「真空」,這對於一個激蕩的時局下的政權來說是致命的,此時就迫切需要出現一個永遠也不會背離民間大眾、且被民間群體視為英雄代表的權威性人物做為連接橋段出現。關羽政治角色建構的政治價值也就應運而生,從明清時期的各地關帝廟的建成時間、立關帝像的數量等數據可以看出,時局越動蕩,社會矛盾越是尖銳,關羽「武聖」的形象越是突出,越是為人傳頌。
一類社會客體成為政治象徵或政治符號必須獲得當時統治者的承認,才能為民間繼續流傳下去,並作為民間信仰的一個具體類型持續至百世或千年。關公政治符號化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它獲得了官方統治者的認同,獲得了封建官僚統治者的正式封謚。象徵是人類隨意賦予事物的某種意義的事物或事件,象徵的意義完全是由它的使用者來指定的。關羽形象之所以能夠在全國範圍內盛 行更主要的就是封建上層統治者的提倡。在這種家國同構的官僚體制下,他們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教化民眾的政治統治策略。他們看重的是關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他是一個忠孝仁義、符合儒家治國思想之人。
(三)傳統國民心理
傳統的中國國民具備著順天由命、寬和仁愛的性格,長於接受原本依利益衝突、感情糾葛而不被准許接受的社會事實與社會客體。然而在世代相承的變遷中,他們亦或是他們的下一代將意識為自身發展的利益本不應該做如此妥協,但是時局穩定且他們中的「順民」並未 具備反抗統治階層的力量,而只能通過文學藝術的形式來行發內心的情感。各種各樣藝術形式給了他們行發內心感受的途徑,也在間接的希望能夠出現一個「理想人物」,幫助他們脫離困境,他們在樹立這一權威性人物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抬升關羽的政治角色地位
1.英雄崇拜的傳統
關 羽作為一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都已經被世人戴上了神秘的面紗,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被認為是人們的保護神。據東山縣現存最早的石碑 《丁建銅城關王廟記》載:「國朝洪武之二十年,城銅山,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護官兵,官兵賴之」。"關羽政治角色不斷地建構正是這種祖先崇拜的繼續發 展,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成為了他們精神上的依賴。在人民英雄崇拜心理需求的影響下,關羽不再僅僅是一個三國時期的勇將,而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無所不能的 神靈,身兼多種神職。關公在人們的眼裡是一個萬能神。他從最初的厲鬼逐漸的變成關聖大帝,從人到神的轉變正是中國自古以來英雄崇拜傳統的推動。
2.宗教神化的作用
(1) 佛教是最早將關公納入「教派神衹」的宗教,這一方面取決於佛教要靠關羽的聲勢來擴大傳播的範圍,作用是相互的,關公形象也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越來越神秘 化,在佛教和關公文化的雙向互動過程中,佛教得到了立足,關公形象也在逐漸的被神化。關羽玉泉顯聖這個神話最早出自於關羽佛教的傳說,《關帝志》有記載文 字多此處不表。關公被佛教封為伽藍菩薩後,各地的佛寺都紛紛效仿,供奉關公的神像,關公在佛教的世界裡有著不可磨滅的權威。
(2) 儒家思想的神化為關羽政治角色的建構提供了社會土壤。儒家崇奉關公在於關公被塑造了有著溫文儒雅的一面,不少關帝廟中關羽的形象是手持《春秋》。儒家所塑 造的關羽秉燭達旦的形象更為社會上關羽崇拜的現象增添了儒家文化的內涵,使關羽戴上了儒家這一個大帽子,儒家思想的光環出現在了關羽的頭上,顯示了關公的 儒將風度,也很好的詮釋了儒家忠義的良好典範。
(3)道教的推動加快了關羽政治角色建構的速度。
道教對關羽形象的重視始於北宋,北宋統治者尊崇道教,自然也就對這一道教聖君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關羽進行多次的封謚。從「顯烈王」到「忠惠公」再到「崇寧真君」。關公於解池大破蚩尤的傳說出現在道教的經典著作之中。
受道教的影響,解州(關羽故里)及全國的許多的關廟基本上都是道觀的建築風格,其建制、構造等都保留著道教文化的特色,大多數都是由道士管理,現在大多數的關帝廟宇也和道家協會合二為一,上海黃浦區的關帝廟就是其中之一。
四、政治性象徵分析之理論基礎
象徵是借用某種具體的事物來暗示某種抽象的事物,寓意深刻,能夠給人耐人尋味、意境無窮感覺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象徵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在能指與所指之間有一種自然聯繫的根基,使人們能夠由此及彼的聯想到所要表達的內容。
同時,象徵代表著一種符號,一種能夠具有普遍暗示作用的符號,政治象徵理論作為政治學和傳播學的交叉理論主要關注政治象徵物或者政治符號在政治運作中發揮的作用。
社會的大變革和社會環境的變幻不定為政治象徵理論得以出現和運作提供了重要的環境基礎。在危機的環境下,政治統治階層需要一種更為有效、更為快捷的方式對民眾進行政治動員。
美 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在《政治學:誰得到什麼?何時和如何得到?》中提出,精英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運用的主要手段有象徵、暴力、物資和實際措施等,精英可 以通過操縱政治象徵進而操控整個時局,政治象徵就是"創建、變更、維護權力的、對權力運作過程具有直接功能的符號」,並用具體事例來講述政治神話、政治定 式和權威都是政治象徵的重要表現形式,來維護合法性的權力。
法國著名學者塗爾干認為:「一個群體的神話乃是這個群體共同的信仰體系。它永 久保存的傳統記憶把社會用以表現人類和世界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它是一個道德體 系,一種宇宙論,一部歷史。」政治象徵能夠提供共同的社會記憶,實施著整個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在人、物和意義之間進行不斷的互動。具有政治象徵性的事物擁 有某種可能被賦予的意義,人根據這種被賦予的意義來行動,從而使得社會上能夠較為穩定的發展。
關羽政治角色的不斷樹立,正是統治權力群體樹立一種「便於社會教化」的政治象徵,代表著為統治階層所認同的「忠」,所需要的「勇」,所期盼的「仁」,所理解的「義」。這種富於想像的政治權威被人們披上了神秘的面紗,遮掩了關羽本來的面貌,戴上了 「忠義仁勇」相對穩定的「帽子」,民眾們主動地傳播與被動得被灌輸相輔相成,教化民眾、規勸民眾的目的因此而達致,此舉對底層群體之於政治時局的認同和政權合法性的建立至關重要。
五、政治心理學分析
政 治心理學不能把自己局限在追蹤信仰與願望對個人行動的影響上,因而也不能局限在追蹤信仰與願望對社會過程的影響上,它也必須集中在願望與信仰被塑造的機 制上。這種願望與信仰被塑造的機制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藉助於暈輪效應,在不斷地弱化事物缺點的同時,又在不斷強化他的優勢,使得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完 美的事物。
暈輪效應又稱為「光環效應」,是指人們在判斷事物的時候,只看到表面現象,並且無限制的擴大,並以此來推論事物的內在性格。這種認識使得人們通常無限度的 擴大某事物或某人的優點,從而掩蓋他們的缺點,使他們成為完美的人或物。關羽政治角色地位的不斷建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暈輪效應的貢獻。
暈輪效應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事物本身已經具有人們認可的基因品質。該社會客體己在人們的頭腦產生了深刻的定論,而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傳播中得以重複與確認,且關羽早已亡故難以抹黑,故能持久地形成一種名人效應,一種崇拜。而應區分此並不是崇拜現實,而是崇拜「理想現實」。
暈輪效應一方面能夠使人們藉助這種神靈的力量來縮短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降低心理的落差,因此被權力階層拿來作為奴役人民的意識和工具;另一方面,他們也在 不斷地塑造一個權威性的人物,成了人們的精神上的追求。關羽政治角色的建構正是體現了這種願望與信仰被塑造的精祌。
六、問題的核心
(一)權威
「人 微言輕,人貴言重」。權威是指人們對權力的服從,是一種使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權威在中國傳統社會是從來就有的。古代氏族社會的族長,就是最早的權威 人物。在中國的階級社會中,統治者也在不斷地樹立權威性的人物,如官員、士紳等來降低統治的成本,使得眾多的民眾保持在固有的社會秩序之內,並讓人們相信 這些權威人士言語行動的正確性,他們只有尊重這些權威性的人物,服從他們的安排與指示,才能維繫自身的利益。
權力統治者正是不斷地建構政治權威,政權的建 設需要一種能夠使得民眾服從的權威,這種權威能夠幫助他們鞏固政權,維護社會秩序,獲得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的認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容易被他人所利用, 受到周圍信息的影響,放棄自己的堅持,往往會迷失自我。關羽政治角色地位不斷地提升,不僅在於封建統治者不斷地提倡,一步一步地對其神化,更在於民眾在這 種權威角色的塑造過程中,在面臨危機環境時,也希望出現這樣一個神靈挽救自我,這種神靈是他們在現實世界獲得解救的希望,是他們精神上的寄託,因而他們不 斷地迷失自我,成為關羽政治權威不斷建構的有力推動者。
(二)政治角色
政治角色是指政治主體在政治的運作過程中所體現的價 值和意義。當政治角色被「角色期望」後,政治活動主體會按照自己的期望,並把這種政治角色充分的運用到 政治發展的過程中,使其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和意味。在這被建構的過程中,政治角色實現自身的政治價值,並且實現角色的認同。
關羽「武聖」實際 上是順應了被切割分散的小農經濟體的理想,薄弱的風險抵抗力迫使他們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某種虛虛實實的力量上面,或者是盼望著出現明君和明官,能夠為人民 著想,或者是能夠出現某種神靈,帶領著人們脫離受剝削受壓迫的苦海,這種小農經濟的低防禦能力限制著民眾的社會認知,也為英雄崇拜打下了基礎,也為武聖這 一政治角色的建構培植了土壤。
七、問題的表徵——關帝廟的全面推廣與祭祀制度
關帝廟在各朝逐漸蔓延至全國範圍。早 在元代時期,就己經有了「義勇武安王祠遍天下」的說法,到了明代初期,關帝廟的數量更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據《天一閣 明代方誌叢書》所收錄的方誌來看,蘇院、浙閩、雲貴、川陝、河南、河北、山東、兩廣、兩湖、兩京的福州線,半數以上都建有關廟。而且除了官方所建立的關帝 廟宇外,許多私人也開始興建。
且關帝廟數量劇增。明代除了建立一些規模較為大的新廟,還會在前代關廟的基礎上進行重修和擴建,甚至在一個縣城內關帝廟的數量就達20多座。
祭祀制度:
第一,關羽封號屢次加封。不重複列表。
第二,關羽祭祀活動日漸頻繁。元郝經曾這樣寫過,「郡國州縣、鄉邑閭井盡皆有廟。夏五月十有三日,秋九月十有三日,則大為祈賽。整仗盛儀,旌甲旗鼓,長刀赤驥,嚴如王生」。明初有「每歲四季及歲暮,遣應天府官祭」的記載,且後期規定祭期有原來的6次改為25次,祭祀的官員為順天府和太常寺官祭,祭品也極其豐盛。
八、問題的深究——偏理性的官方意識滲入
據現存宋元學者所作關廟碑文、廟記、祠記等三十餘篇,這些廟文無一不在關羽擇主而事、盡忠漢室、不戀富貴等方面作文章,把關羽渲染成儒家思想學說的理想人格,封建綱常倫理的精神化身。
且到宋元明初時期,人們對於關羽的認識已達到了較理性的認識,也抓住了關羽這一政治角色的核心精神,忠義千秋,義薄雲天。
事君致身之謂忠,擇主輔正之謂義。
以上觀點引用頗多,如涉著作權內容,一封私信則立即刪除。
引文出自劉海燕 :《 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演變史論 》
包詩卿 : 《明代關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
王同書 : 《三國演義》對關羽的描繪及其文化意蘊》
焦磊:《 關羽神聖化過程的歷史考察》
孫建輝:《 關羽「武聖」政治角色的建構 》
王成:《 皇權政治背景下的奇特景觀:忠文化與關羽崇拜 》
張真 :《 在人神之間徜徉:《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關羽形象之比較 》
文廷海:《 論明清時期「關羽現象」的演變和發展 》
赤壁戰後絕北道,四處流竄,徐晃樂進都乾瞪眼。。最後還折了李通。。
用偏師把于禁一鍋端了,曹仁慫的不敢冒頭。。這都是真正的牛人啊。
和張遼沒正面交手過,不過你覺得孫權和顏良比如何?要是北伐時把芳芳換成李典,再加個先登大師樂進。。畫面太美。
看看南北朝的人是怎麼讚美二爺的,時人可不是瞎子。
關羽之所以稱為武聖,我認為並非由於他是將才,或是帥才,主要是由於他的武德,現在的話就是職業操守。
正如聖人孔子,他也不是做了很大的官,或者有什麼超人的政績,主要是他的言行,可以作為後世的楷模。
如果要評分為十分滿分的話,關羽在各方面評分如下:
武德:10
勇武,對應題主說的將才:9
統兵及戰略,對應題主說的帥才:8
先談後兩個。關羽勇武,相信反對的人不多。不要說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即使是幾百人的黑社會對砍,能在劣勢情況下,衝到對方大佬身邊殺了對方,並且還能全身而退的,也是難之又難。
之所以拿不了滿分,是因為縱觀歷史,這樣的戰功並不能說唯一。下面列舉幾個,與關羽也是難分高下的:
秦瓊: 李世民與敵對戰,看到對方有看不順眼的大將(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就叫秦瓊出馬,舊唐書記載:「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關羽只做成功過一次,對秦瓊來說是常規任務。這真箇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為什麼相聲要說關公戰秦瓊?因為讀史的人都知道這兩人的勇武。
薛仁貴:征高麗時主將張士貴被圍,薛仁貴單身營救,砍殺敵將,降服餘眾。
回紇九姓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射殺三人將,其餘人懾於神威全都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軍中遂有歌:「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見到薛仁貴尚在生,突厥人大驚,下馬羅拜後逃跑。仁貴追擊,斬首萬餘級,俘2萬餘人。
常遇春:鄱陽湖大戰中,朱元璋乘的船擱淺,陳友諒手下勇將張定邊直衝到朱元璋船邊將要活捉朱元璋,這時常遇春一箭射退張定邊,然後又用自己的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但是自己船卻擱淺了,他乘敗退下來的船隻再戰。這一戰扭轉了局勢,朱元璋一躍成為群雄之首。
至於統兵及戰略,關羽同學這科分數不高,主要是競爭對手太厲害了。8分的其中1分,是因沃金說的,季漢史料不全,有不少戰績沒有記載而補上的。因為從結果看,關羽鎮守荊州,最大的戰功也只是圍城打援,水淹七軍,但最終城沒攻下來。至於與李通、樂進、徐晃、文聘的戰鬥,史書不詳,但即使算最大戰果,也只是擊潰,並沒有殲滅,於疆土也沒有太大的改變。試列一下史上的名帥,論戰績,關羽比任何一個都是差距明顯的:
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攻城70餘座。有人認為白起是沾了強秦的光。但白起經常要面對多國聯軍,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沒少打,同一時間與秦齊名的齊國,就是敗在多國聯軍之下,打得只剩下兩座城池。而白起堅持不出戰的那場邯鄲大戰,也是秦國大敗告終的。
韓信:戰績為滅魏、徇趙、脅燕、定齊,最後圍困項羽於垓下。劉邦的江山就是他打下來的,猶其是他的對手包括曾以叛軍打敗強秦正規軍的項羽,更顯含金量。
衛青:六勝匈奴,最終徹底打垮了從周朝開始就不斷對中原威脅的匈奴,使匈奴元氣大傷,逐漸向西北遷徙,無力還擊。
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復長安;說服回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
徐達:敗陳友諒,克張士誠,大敗元將擴廓帖木兒,把蒙古騎兵趕出中原。
以上對比可以看到,放在歷史長河中,無論武勇或戰略,關羽都不能算是出類拔萃。而能稱武聖,關鍵在於武德。
在未知劉備去向時降曹,但並不磨洋工,殺顏良以報效曹操,得知劉備去向後甘願捨棄榮華富貴,冒著生命危險去投奔。這些事迹,其他人難以碰到,即使碰到,也難像他那樣做得好。還有一點是不殺降,水淹七軍之後,糧食不夠,白起、薛仁貴、常遇春在同樣情況下都有殺降的劣績,而關羽卻始終不這樣做,雖然也因此導致他最終的失敗(糧食不夠導致圍樊城失敗,拿了吳國的糧食,讓孫權有了借口)。
+++++++++++++++++++++++++++++++++++++++
註:評論有彩蛋
二爺書讀得多。
關羽被稱為武聖不是因為武,是因為聖。
民間對關公的崇拜大家都是了解的,關公在歷朝歷代也經常被官方封號,比如明神宗封關公為「關聖帝君」,清朝封其為「關聖大帝」「萬世人極」並在全國各個行政單位建立關帝廟。官方都這樣了,民間的崇拜更是不得了,不說民間幫會對關二爺的崇拜了,很多平常人家都把關公當做聖人(到今天還是如此),尊為武聖、戰神還是比較正常的,還有很多把關二爺尊為財神、文身、農神的。中國佛教中的伽藍菩薩常常是關公,一些現代宗教(比如台灣的玄門真宗)也把關公當做崇拜對象。所以說,關公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是一個神話了、聖化了的對象,被封為什麼聖都不足為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單說下為什麼關公會成聖吧。
《三國演義》中有「玉泉山關山顯聖」一章,裡面普凈(原型為隋朝天台宗智顗(yǐ))在玉泉山,遇到關公死後的怨魂,收服之(就是點化了他),並請作伽藍——這是關公從官妖到關帝的一個轉變。普凈是怎麼點化的呢?就是說了這麼一句話:
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
其實現在看也只是很平常的心靈雞湯什麼的,但其實重要的不是怎麼點化的,而是為什麼關公聽了這個點化後能開悟——即為什麼點化關公?
這個可以從關公廟前的對聯得到答案: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先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蒼天
上聯是對朝廷(也是對兄弟了)的忠,下聯是講內心無愧青天,即義。
我們可以仔細想想關羽是否就是這樣一個人呢?千里走單騎是忠(結義兄弟和對漢廷);華容道義釋曹操是內心無愧青天的義(曹操和關羽之間並無劉備和關羽之間那樣有結義兄弟的倫理關係的約束,憑的只是一片正義公心,義薄雲天)。
可以說,關羽最好的表達了我們傳統的崇尚忠義的精神。並且我們都知道忠義往往會發生衝突,難以雙全,因此忠義兩者在關羽身上的展現才顯得尤為可貴,受後世崇拜也是因為此。
那再往深處探究下,為什麼關羽可以做到忠義兩全,從而成為人們心中的聖呢?
答案在於其「真」和「直」(即不做作,不虛偽,坦蕩蕩),內心沒有雜念,該忠即忠,該義即義,所以他不會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時有所猶豫,也不會在放了曹操後有所後悔,內心不會有鬥爭,也就是現在說的,不會有心靈危機——這其實是佛家的境界,「唯自我而行」「依心行事」之類的,就是說他可以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做,時刻都是「真」的(這其實是很難達到的境界),按儒家來說,忠和義都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品質,但大部分人都因為後天原因(耳目口鼻之誘惑、社會人情的顧慮、利慾之心的擾亂),使這些品質被蒙蔽了,不能依自己的本心行事,而關羽卻不是那被蒙蔽了的大多數人。所以說關羽本身就有「佛性」,也由此才能經點化後可以「頓悟」,從此從一介怨魂成為保佑一方的正神。
當然上一段只是對神話故事的宗教學解釋,是因為有這樣一個「關公顯聖」「封為珈藍」的傳說,所以日後有了各種官方的、民間的聖的稱號和各種崇拜。而有這樣的傳說的內在原因,是關公的忠義,更具體點是忠義兩全。
———————————————————————————————————————————
我只是宗導筆記的搬運工:-D
武聖之名,在德不在藝,何況這種手上刷子還很有N把的。
「武聖人」原來一直是岳飛,清朝以前岳王廟遍布全國,備受人民尊崇和愛戴。但是,他抗擊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滿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後,有關岳飛的《說岳全傳》等小說被全面禁毀,滿清統治者開始全力拔高關羽的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識。
可見最終還是統治者的一種統治手段罷了,捧角啊看見這個題目,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網上流傳的一篇妙文,時間久遠,不知道出自何處,請原作者見諒!
關於戰勝關羽的可行性報告--龐德
敬愛的魏王千歲:
您好!
我是龐德——就是您一直記不住名字,老是稱呼我「那個誰……那個綠臉的誰」那個。首先,我對自己今天上午的表現向您道歉:在您詢問誰敢協助於禁將軍去戰關羽的時候,我從最後面跳出來,使得您和大家都受到驚嚇了,李典將軍當眾還怒斥我是「癩蛤蟆蹦腳面」——請允許我為自己鹵莽的態度、醜陋的外表和困難的聲帶再次向您道歉!
自從前年在漢中歸順於您以來,我一直深入學習您關於「力為曹所出,馬為曹所騎,刀為曹所用」的光輝思想,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為您的代漢統一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現在,關羽侵凌襄、樊,形勢危急,正是我報效大魏的好時機,因此過於興奮,請魏王諒解。末將這次請命,不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是本著您「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導,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認為這次我有相當的把握戰勝關羽,挫他「三十年不敗」的聲價,進而為曹仁將軍解圍,為您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應有的貢獻。以下是本人關於戰勝關羽的可行性論證,請您審閱——
第一部分:關羽的搏鬥資料及其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關羽自25歲出世以來,進行的搏鬥有記錄的是27場,其中一對一單挑共23場(參見附錄1)。其單挑戰績為:20勝,3平,0負——這個戰績是令人恐懼的,他得到戰神的綽號並威震華夏,的確是有這個實力的。通過對關羽具體格鬥記錄的分析,我發現其格鬥特徵如下:
1,斬殺率極高。在20場勝利中,其斬殺對手為16場,斬殺率為80%!另有一人被生擒(王忠),一人被嚇跑(呂常),二人次被戰敗(夏侯敦2次)。 2,取勝速度極其迅速。其取勝記錄中,一回合即斬殺或生擒對手為10場,佔43.5%,十回合以下的為8場,約佔34.7%。
3,持久戰取勝艱難。十回合以上的為3場(華雄、管亥、蔡陽),僅僅為13.1%。(另外兩場為夏侯敦將軍詐敗。)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關羽的格鬥訣竅可概括為:速度快、力量大、下手狠、刀法准。這是一種人、馬、刀三位一體,速戰速決的戰鬥方法,關羽身高9尺,合西尺2.14米,體重115公斤,爆發力極其驚人,其赤兔馬的絕對衝擊速度可達530碼。因此,許多戰鬥力甚至本來和他差不多的戰將如顏良、文丑等人都吃了他「快、准、狠」的虧,這也是需要我們引起極端重視的。
第二部分:我們戰勝關羽的機會在哪裡?
我認真分析了關羽23場決鬥中平局的戰例:與管亥30合戰平,與黃忠2次戰平的記錄,發現,關羽的格鬥技巧並非無懈可擊:
1,只要堅持10個回合,關羽取勝就極其困難——持久作戰後其殺傷力將大大折扣。這裡最關鍵的是頂住其頭三個回合的強力衝擊。
2,暗器的使用。關羽平生不喜歡用暗器,對暗器的預防也是他的弱項,尤其是左臂:比如過五關時曾經被韓福射中左臂——這裡是他的軟肋!如果使用暗器,戰勝關羽的機會會增加很多。比如黃忠,如果不是手下留情,關羽早沒命了。在這方面,他比張飛、馬超、黃忠要弱。
3,年齡的問題。關羽現在已經是58歲的人了,根據曹仁將軍從前線傳來的資料,關羽目前的體重似乎已經接近130公斤,其速度,力量一定不如當年了。更要命的是他的性格:因為愛面子,他不肯換一把稍微輕便一點的武器,仍然使用他82斤的寶刀,以至於力不從心;因為重感情,他沒有換一匹年輕一點的馬,而是仍然乘坐魏王賜的赤兔獸,現在它的絕對衝擊速度估計不超過420碼。
——總上,關羽現在的戰鬥力應當不足40歲時的65%了,而我的戰鬥力,經過徐晃等將軍的測驗,和當年的顏良相當,只是略遜於文丑和華雄,因此只要策略得當,戰勝關羽是完全可能的!第三部分:我的具體計劃
1,和關羽開始交戰,我堅決不能看他的臉(很多人就是因此被驚嚇送命的),而是緊緊盯著他的刀! 2,充分利用自己年齡的優勢,爭取多與他發生兵器的直接碰撞,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關羽刀法的變化,把他拖住。只要十回合之內沒有被斬,那麼關羽取勝的機會將大大降低!
3,利用持久戰把關羽激怒,然後利用他急於獲勝的心理引誘他追趕——以暗箭傷之。他現在身體發福,閃躲動作退化,這一箭即使不能取他性命,也必然傷之,我再從而趕上,即使不能取其首級,也必將大敗之!
尊敬的魏王,如果我的申請得到了您的允許,我將以您「三為」的光輝思想為指導,爭取最後的勝利。如果我的申請沒有被您接受,我將更加努力刻苦地學習,儘早達到一個合格大將的思想和作戰水平。現在,您身邊的大將基本上都是和關羽一樣,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該是我們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出頭的時候了,我們一定鼓起勇氣、堅定信心,把更重的擔子挑起來——請魏王看我的行動吧!
此致
敬禮
龐德(令明)上建安24年7月4日
----------------------------------------------- 附錄1:關羽三十年搏鬥資料統計(根據羅貫中同志材料整理)
1,程遠志:一刀劈(第1回); 2,華雄: 斗殺(第4回); 3,呂布:三勝一(第5回); 4,管亥:斗殺(數十合)(第11回); 5,紀靈:三十合平,(14回); 6,荀正:一刀劈(14回) 7,呂布:與張飛二打一,呂布無心戀戰。(19回); 8,呂布:與張飛二打一,呂布突圍失敗。(20回) 9,車胄:數合斬之(21回); 10,王忠:生擒(22回) 11,夏侯敦:十餘合,敦詐敗(25回); 12,徐晃、許褚:殺退二人(25回) 13,顏良:一刀劈。(25回); 14,文丑:三合,追殺。(26回) 15,孔秀:一合殺之(27回); 16,孟坦:三合,追殺。(27回) 17,韓福:追殺(27回); 18,卞喜:一刀劈(27回) 19,王植:一刀劈(27回); 20,秦琪:一合殺之(27回) 21,夏侯敦:十合,住手(28回); 22,蔡陽:斗殺(28回) 23,夏侯敦:數合,詐敗(39回); 24,黃忠:100合,平。(53回) 25,黃忠:五六十合,平。(53回); 26,夏侯存:一合殺之(73回) 27,呂常王忠:未戰嚇走(73回)。 28,龐德:百餘合,平(74回); 29,龐德:50合,中箭敗(74回); 30,徐晃:八十餘合,平(76回);31,蔣欽、韓當、周泰、丁奉、徐盛:被圍(76回); 32,潘璋:三合敗之(76回)。
樓上說的都非常精彩,在下畫蛇添足一下。《左傳》云:「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我們今天所崇拜的古代聖人,都是因為我們古人對於生命不朽理解的具體深化。
古人云:「古之君子,有功則祀於國,有德則祀於鄉。」這都說明了我們古人對於生命當中的優良品行的讚美。
從這點上來看,關羽稱聖而不朽,就可以理解了:我們的古人講究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關羽愛惜手下,重視百姓,是仁;關羽桃園結義,更不用說;熟讀《春秋》是智;甚至重視對敵人承諾,為信。
那麼從古人的道德觀來說,關羽憑藉著自己的奮鬥成就事業,並且在這個艱苦的過程中沒有折損自己的品德,堪稱表率,我想,我們今天奉關羽為聖人,不是因為我們無法超越關羽,而是因為,我們都期望,能以自己的能力努力到達人生巔峰,同時也希望在此過程中,我們是一個誠實守信,值得別人信賴的人。
就說戰績很少吧,陣斬顏良,勇冠三國,無出其右者。水淹七軍,北薄許都,則天下震動,可謂名將,僅此兩項,當世可以相提者,不過數人。
關羽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他的知名度大概在全世界還高於孔子。擺上神台的層面,就不要用常理來看待了。
關羽是將才,將跟帥有區別嗎?將者智勇仁義信,不過史書上關羽以神勇聞名,不見智謀。
蜀國早期不設史官,所以人物傳記有遺漏而已,關羽、張飛的事迹並不詳細。關羽把守荊州十年,沒有戰績才奇怪。期間關羽跟樂進、文聘、滿寵、李通、呂常多次交戰,據魏將的列傳記載都是他們比較得利,但陳壽的春秋筆法無可厚非。以關羽萬人敵的名氣,敵國十分畏懼,肯定是挺能打的。還有一點人們常常忽略,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常常是關羽北擊魏軍,基本沒有魏軍到關羽的領地作戰的記載,你可以說關羽進攻不力,但魏將恐怕就是不敢進攻了。戰績雖少,但斬過超一流武將的也只有他了,還一斬斬倆
在很多人心中,除了持青龍偃月刀的形象外,關羽還有著燈下綽髯讀春秋的形象,在三國演義中,連領命殺他的胡班也驚嘆「真天人也」,可以說武聖的形象在這部小說中被塑造得很徹底。
溫酒斬華雄,立斬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力戰龐德等著名的對陣可印證其「武」。
桃園三結義,寧死不降曹,華容道捉放曹等印證其「聖」。
而我個人的理解,「武聖」實際上是「武藝高強的中意之人」,既然是武藝高強,咱們就不要糾結他有沒有什麼經典戰役了吧,正像大家說的武與軍切不可混淆。
首先我查了一下資料,武聖是在清代被塑造得。不知樓主有沒有聽過一個故事,據說清軍入關人手一本三國演義作兵法。
其次,說來慚愧,我沒讀過三國志,不敢妄談。
致批評我的各位老師:武力排名本來就是娛樂之用,開頭我就說了「僅就三國演義來看」,後面我也說了「本答案只是湊熱鬧的」。
更何況稱關羽為「武聖」也不是全盤依據史實而嚴密推導出來的。
=======================
僅就三國演義來看,關羽的武力明顯比張飛這一檔次的武將高出一大截。證明如下:
張飛和馬超大戰不分勝負,見《演義》六十五回:
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兩馬齊出,二槍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玄德觀之,嘆曰:「真虎將也!」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兩將各回。張飛回到陣中,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又出陣前搦馬超廝殺。超又出,兩個再戰。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斗百餘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
許褚和馬超大戰不分勝負,見《演義》五十九回:
次日,兩軍出營布成陣勢。超分龐德為左翼,馬岱為右翼,韓遂押中軍。超挺槍縱馬,
立於陣前,高叫:「虎痴快出!」曹操在門旗下回顧眾將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言未
絕,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馬匹睏乏,各回軍中,
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斗一百餘合,不分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
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兩軍大駭。兩個又斗到三十餘合,褚奮威舉刀便
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棄刀將槍挾住。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諸力大,一聲
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在馬上亂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
許褚和徐晃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見《演義》十四回:
行不到數程,前至一高陵。忽然喊聲大舉,楊奉、韓暹領兵攔路。徐晃當先,大叫:
「曹操欲劫駕何住!」操出馬視之,見徐晃威風凜凜,暗暗稱奇;便令許褚出馬與徐晃交
鋒。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操即鳴金收軍,召謀士議曰:「楊奉、韓暹誠不足
道;徐晃乃真良將也。吾不忍以力並之,當以計招之。」
徐晃打顏良打了二十回合落敗,見《演義》二十五回:
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栗然。
顏良被關羽一刀砍死。雖然有偷襲意味,但是來去如無人之境,依然夠帥,見《演義》二十五回: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大驚,不戰自亂。
文丑力敵張遼徐晃,見《演義》二十六回:
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丑沿河趕來。
文丑又迅速落敗被關羽砍死。雖然依然有「威懾」效果的輔助,但是前面文丑剛剛憑藉大軍讓徐晃逃走,關羽三回合就讓文丑害怕而落敗,可見關羽的武力遠勝徐晃。見《演義》二十六回,緊接著上面一段就是:
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
其實本回答只是湊熱鬧的因為關羽真的很猛,進攻厲害的話我就不說了,上面回答的很多。我說說古人留下了許多誇讚他其他方面的詩詞,比如:
誇他防守厲害的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守口一人頂一萬
雄關漫道真如鐵,鐵一樣的守衛
誇他行軍速度快的:
關山度若飛,和飛起來一樣,和他三弟差不多
誇他刮骨療毒不皺眉的成語:
無關痛癢
誇他不為女色所動:
滿園春色關不住,人家不住!
誇他喜歡動物的成語有:
關門放狗,不過也有人說關門打狗,有虐待之嫌,此條存疑吧
還有比他早好幾百年的時候就有人說他帶水兵厲害: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在河裡沙洲上訓練
因此關於被評為漢朝第一牛人,正所謂:
秦時明月漢時關
腦洞大開的回答
1,武力值方面,所謂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根絕三國志的記載,「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是典型的,也是三國中唯一的「萬軍叢中取上將人頭」。雖然哥三個打呂布一個,但是考慮到雙方的裝備差距,而且,三個人打贏了,並不能說就一定不如呂布。
2,才能方面,關羽守荊州的時候,是作為方面大員的。這方面有類似工作經歷的,吳國是四任都督,魏國是夏侯守漢中,曹仁守南郡,以及張遼守合肥。蜀國還有魏延守漢中。但是相比而言荊州最為易攻難守。
3,佐證,一個是關羽水淹七軍後,「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作為武將,你能要求什麼?第二個就是 @楊威提到的,是讓一個被敵國以諸侯禮厚葬的敗軍之將。
4,義薄雲天。這個不需多言吧?
5,剩下就是一些政治層面的人為拔高了。但是不得不說,關公在全國有至少25000個廟宇,至於他的一些頭銜,比如愛神,財神,剃頭匠的祖師爺,黑社會崇拜對象等,參考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
單兵攻擊力、團隊協調、指揮、戰略部署方面,各個陣營都有不少亮點,但是論忠義,完美到無懈可擊的,試問三國歷史上孰能出其右?能讓敵國元首風光大葬靠的是攻擊力?靠的是戰績?
萬軍之中取人首級。你翻翻《三國志》,還有第二個人干過這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