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過了「過了幾百招」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金庸版的很簡單,想像一下倆人玩鬥地主。
對4!
對6!
對10!
對K!
要不起!
三5帶一3!
三Q帶一5!
三2帶一7!
要不起!
6到K一條龍!
要不起!
一張6!
一張8!
一張9!
一張10!
一張J!
一張Q!
一張2!
小王!
大王!
要不起!
-------
大概就是這樣,每次要不起,就是一回合,所以根據牌型有長有短。佔優勢的人在下一回合可以選擇怎麼出牌,掌握主動權,通過不停的擴大優勢將優勢轉為勝勢。
所以先出手有優勢
不過呢,牌更重要,所謂讓你三招,就是……
一張3!
不要!
一對4!
不要!
一張5!
不要!
/恩,讓完三招了……
一對6!
一對2!
要不起……
------
按照金庸小說,如果倆人牌力相當,除非牌型相剋,正常就是要拼牌技了,這個常玩牌的都能理解,有時候要隱忍不發,有時候故意拆牌來打亂對方牌型,有時候需要通過不停地打小牌來相互試探對方是否有炸彈……
----
至於古龍小說……
《笑傲江湖》中田伯光與令狐沖在思過崖賭鬥三十招,有這樣的描述:
田伯光贊道:「好劍法!」揮刀格開,退了一步。令狐沖叫道:「一招了!」跟著一招「蒼松迎客」,又攻了過去。田伯光又贊道:「好劍法!」知道這一招之中,暗藏的後著甚多,不敢揮刀相格,斜身滑步,閃了開去。這一下避讓其實並非一招,但令狐沖喝道:「兩招!」手下毫不停留,又攻了一招。
可見在金庸的體系中,甲攻乙招架,為一招;甲攻乙避讓,不算一招。基本兩人接觸了,不論是格擋、招架還是命中,都是一招,出miss了就不是。
至於影視作品中,哼哼哈哈舞了好一會,喊道「一招」,是因為有的招式「極為繁複,暗藏幾下厲害的後著」,如果不被打斷的話,使全了才是一招。
比如無產階級拳中的「掏襠砍脖」,打中了就是掏檔+砍脖算一招;如果剛掏襠就被人打斷,觀眾會認為你使出了下作的資產階級的「猴子偷桃」還丟人地被反殺,已經是一招。
又比如「力劈華山」,如果聽到「璫璫璫璫璫」,就是發了五招,對方招架五次;「奪命連環三仙劍」發出「刷刷刷啊」的聲音卻只是一招;「九淺一深」聽到「恩恩恩恩恩恩恩恩恩啊」也只是一招。(謝@想不出名紙指出原來舉例的玉女十九劍並非一招)
順便吐槽下武俠小說拍成影視的區別。溫瑞安的小說如果據實翻拍,可能是打得最難看的,因為動不動就「剎那間已刺出九劍,又踢出十二腳」,而對方「也還了二十一拳」,演員也不要移動了,站在原地打完再快進就是。類似的有金庸中某些人物會放出「上三刀下三刀左三刀右三刀」的厲害殺招,我每次都會腦補范曉萱在「我愛洗澡皮膚好好」裡面的「左搓搓右搓搓」。當然了,前後左右各三刀還是可能的,參考趙文卓在《斷刀客》裡面放的劍刃風暴。
翻拍古龍的話,主角會淡定地與女人告別,與兄弟告別,然後為了節省體力,慢悠悠地騎馬過去。哪知對方更裝逼,為了保持最佳狀態,是躺在轎子裡面去的。雙方會就到底該不該來、來了能不能贏、贏了會怎麼樣等問題深入交流。這時一集電視劇已經過去了大半,然後身處其他地方的其他選手討論誰會贏,直到一人飽含禪意地說出「氣定大火球例不虛發」或「因為他真正擅長的不是防騎,而是懲戒騎」,然後突然間反派演員已經跪了。
最適合翻拍的還是金庸,因為要上下縱躍,左擊右擋,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而且圍觀的選手還會熱情講解,不時告訴你「好一招手揮琵琶!」「沒想到他已經練成了嶺南四十八手!」要是遇上王語嫣或澄觀師侄,觀眾朋友們看完就可以自學了。按金輪法王的說法,讓小龍女接他二十招是「抵擋二十次攻勢」。
那麼我攻一招,你守一招,我們算是過了一招;你再攻一招,我守一招,是過了兩招。
至於什麼動作算一招——按令狐沖的說法,右手劍一個直刺也是一招「金玉滿堂」,獨孤九劍每一招千變萬化也只算一招,看來就劃分得比較人為了。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三部分來解析,其實很簡單。
第一,題主的問題範疇是「武俠小說」的,那麼那些散打、遊戲、武術教練、武俠影視的標準和經驗並不符合題主的要求。
第二,什麼叫做「一招」?只要能識別出來一招,自然就能分清幾百招。
第三,幾百招是怎麼計數的?
作為一個寫過武俠而且正在寫武俠的人來說,什麼叫一招其實是個模糊的概念,可能會受到閱讀體驗、觀影體驗的影響,然後在自我構想中產生虛擬影像,從而形成文字。這個「一招」就是有目的性的、一次簡單或連續組合動作的攻擊,或者防守,在寫作過程中,這一招並沒有切實的動作,只是完成作者所需要的一個描寫。
舉例說明吧,比如我寫到「王帥帥輕輕親吻她的發梢……」這句話的虛擬影像是比較真實的,平常人也很容易想像,寫「王猛猛大喝一聲,揮舞長刀撲上前去……」,這個動作也容易想像,因為具有寫實性。但當寫到「王狠狠冷笑一聲,一招『晚風拂柳』使出,刀鋒所過,對方一條手臂竟然被硬生生地砍了下來……」,讀者讀這個場景是可以有個大概概念的,但那招「晚風拂柳』卻是沒有定義的,不僅讀者不知道這個動作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連作者也不知道。也許你認為我水平低,但我相信,金庸是不知道」破劍勢「的具體動作的,古龍也不知道小李飛刀是怎麼飛出去的。
而我們為什麼總是會有」一招「這個概念呢,這任務實際上是小說成為影視劇之後,由動作導演來完成的。這就扯到另一個話題了。
有了以上的說明,那麼武俠小說中的一招其實就是一個模糊的動作,因為作者的不同、情節的需要而不同,至於幾百招,其實也沒人計數的,無非是情節需要,一招制敵,說明武功差距大,鬥上幾百招,說明二人實力相當,張飛和馬超大戰三百回合,真的有人去計數嗎?那不可能。
所以呢,別太當真。理解就行。
Q W E R…
其實有多種演算法,
不過「一招」這個概念其實是來自三國之類的「一個回合」。
所以我們先來說三國斗將的情況,
什麼叫「一個回合」呢?
歷史上的三國有沒有斗將我不知道(據說是沒有的,這個觀念似乎源自春秋戰國事情和國外的騎士風小說),但在「三國演義」中的斗將,大致可以參考西方騎士對戰,差不多是這樣的:
雙方騎馬,然後一手武器(一般是槍或者矛,劉備那種短劍其實很難出手,至於關羽的大刀當時似乎也沒有,人家關羽殺顏良是用的「刺」),一手可能是盾牌(西方騎士一般是拿盾的)可能沒有(雙手拿武器),然後雙方的馬對沖,在差不多要遇到的一瞬間,A對B刺了一下,B用盾牌抵擋或者人避開,然後雙馬錯開。
下一次換成B對A出手——規定是這樣,但某些小說中的反派也有乘機出手的——這樣A和B「交換進攻防禦」一次,就叫「一個回合」。
武俠中的一招也大體相似,甚至書中也常有把「幾百招」說成「幾百個回合」的,雖然在金庸書中搜「回合」搜到的都是很少的幾下:『那人回鞭招架,【幾個回合】,商寶震刀中夾掌,左手一掌抹在他胸口,將他擊得直摜出去。』、『這麼一來,那就難以取勝,扭打了【幾個回合】,韋小寶終於給他騎在背上再也翻不了身。』,上百回合的一般都是諸如『楊過……叫道:「生了銹的鐵輪法王,你有膽子,就來跟我斗三百回合!」』、『左冷禪卻大怒起來,叫道:「……岳不群,岳不群你這奸賊,有種的,就過來和你爺爺再戰三百回合。」』這種叫陣的情況,但也有過一次過百招,且把「xx百招」說成是「xx百回合」,就是在《雪山飛狐》中苗若蘭複述胡苗之戰的時候:
『兩人(胡一刀、苗人鳳)全神拚斗,但對方招數若有不到之處,卻相互開誠指點,毫不藏私。翻翻滾滾,【又戰數百回合】,兩人招數漸臻圓熟。』
而仔細算的話呢,也可以參考太極拳、軍體拳之類的( @文眉 說的廣播操也大致如此),一般的「一招」都是有「出招」和「收招」的部分的——眾所周知,拳頭只有收回來再伸出去打人才能有威力,你如果把手伸直了上下擺動是沒有戰鬥力的(天音:街霸中相撲手的「千佛手」呢;金圭子:……滾!),所以有「出招」必然就有「收招」,這個從上次收招到這次收招,就是「一招」,但「一招」不等於「一次攻擊」,因為有所謂「劍花」(就是上下晃動劍),雖然沒有收招也沒有多大戰鬥力,但其實也可以造成多次傷害(特別是在劍中貫了內力的情況下,比如「繞指柔劍」),而主角的某些武功比較逆天,自然也可能「一招」進行了百餘次攻擊(汗,這個真沒有)之類的情況吧……比如令狐沖在沒有內力情況下一招弄瞎了十幾的人的眼睛這種(這個是真心黑,我非常反感笑傲的武學體系)。
慣例引一段金庸原文:『這一掌是峨嵋的絕學,叫做「佛光普照」。任何掌法劍法總是連綿成套,多則數百招,最少也有三五式,但不論三式或是五式,定然每一式中再藏變化,一式抵得數招乃至十餘招。』——《倚天屠龍記》
而一般來說除非取得了極其強大的壓迫性,受攻擊方無法「出招抵擋」(當然也可能是要看清招數,比如張無忌vs空性的龍爪手),一般應該是「互有攻守」的(差點打成「互有攻受」了汗),大家可以想像一下,A出招「黑虎掏心」,右手沖拳從之前「收招」的狀態(放在腋下)打出去,這時候B一個格擋或者閃避擋住了這招,於是A不得不把拳頭縮回來(當然也可以趁勢一個掃腿,但總體還是有個收拳的動作的),然後收招的時候A勢必就沒有了攻勢,此時如果B沒有因為格擋或者閃避出現了硬直的話(汗),肯定會藉此一個雙爪「仙人采葡萄」出手,然後A也是左手一檔,乘機收回右手,再來個「力劈華山」。這樣一來一回的就是「一招」,之前從「黑虎掏心」到「仙人采葡萄」就是一招,然後「力劈華山」就是「第二招」的開始。
當然有正規演算法自然還有賴皮演算法,在這裡感謝一下 @Michael ,因為他已經先回答了(雖然我也想到了),就是神鵰中楊過曾經干過的事情:
『這幾下變招,當真只在反掌之間,國師手掌翻了兩次,小龍女手腕抖了三下,卻已交換了五招。楊過看得明白,大聲數道:「一二三四五……五招啦!還剩五招。」金輪國師要小龍女接他十招,是要她抵擋金輪的十下攻勢,楊過取巧,卻將雙方交換的招數一併計算在內。國師是一代武學宗師,那肯與這狡獪小兒斤斤辯算招數多少?當下左臂微偏,讓開圓球,金輪直遞了出去。
郭靖與黃蓉在旁觀戰,都想起少年之時在桃花島上聽洪七公、歐陽鋒、黃藥師三人以樂聲拚斗的情景,此時思及,已如隔世。眼前這兩人武功雖妙,說到以樂聲拚斗的功夫,卻尚遠不及洪黃歐陽。這時楊過滔滔不絕的早已數到了「一千零五、一千零六、一千零七……」但小龍女不與敵人正面動手,國師卻算來未滿十招。郭芙本在母親懷中昏睡,給金輪的惡響吵醒,雙手掩耳,抬起頭來,滿臉迷惘,不明所以。』——《神鵰俠侶》
這裡就是把「雙方交換的招數」也算進去了。嚴格的說是刺一劍就算一次了……後來楊過算到一千多大概就是這樣,當然還有可能就是不管對方是不是出招按照一個固定頻率比如一秒鐘喊一次這樣吧,不然就算是「一次攻勢」變成了「一次攻擊」也不可能乘以100的。
而「兩人相戰了百餘招,不分勝負」等等一般是作為旁白表述的,自然就是用的標準演算法。而至於兩個人約定你要在「若干招」之內出比出勝負否則如何如何之類的就有幾種情況了,甚至很多時候要看雙方的口才(笑),比如一般來說雙方對對方的武功也都是互相有點了解的,你一套「二十四式太極拳」就是二十四招,雖然「掤捋擠按」是四個動作,但你說是一招也未嘗不可,至於不知道你招數的情況下就只能和我說的一樣看動作了,你總不能劍發出去了就不收回來吧。當然說到底還是金庸等老人家說的是「口頭武學」,一招「亢龍有悔」到底是是怎麼(看描述感覺就是一下直拳,但連續劇拍的和「神龍擺尾」似的),而「一帶一路」啊不對是「一招包一路」里又是怎麼在一招劍法中涵蓋了一路劍法的(是一招中要出N多劍嘛),不得而知。╮(╯_╰)╭
這幾下變招,當真只在反掌之間,國師手掌翻了兩次,小龍女手腕抖了三下,卻已交換了五招。楊過看得明白,大聲數道:「一二三四五……五招啦!還剩五招。」金輪國師要小龍女接他十招,是要她抵擋金輪的十下攻勢,楊過取巧,卻將雙方交換的招數一併計算在內。國師是一代武學宗師,那肯與這狡獪小兒斤斤辯算招數多少?當下左臂微偏,讓開圓球,金輪直遞了出去。
郭靖與黃蓉在旁觀戰,都想起少年之時在桃花島上聽洪七公、歐陽鋒、黃藥師三人以樂聲拚斗的情景,此時思及,已如隔世。眼前這兩人武功雖妙,說到以樂聲拚斗的功夫,卻尚遠不及洪黃歐陽。這時楊過滔滔不絕的早已數到了「一千零五、一千零六、一千零七……」但小龍女不與敵人正面動手,國師卻算來未滿十招。郭芙本在母親懷中昏睡,給金輪的惡響吵醒,雙手掩耳,抬起頭來,滿臉迷惘,不明所以。武俠小說中的招式應該比 拳擊的略複雜,大致跟柔道摔跤的差不多,我們拿 柔道來舉例,一個大外刈,算一招,一個內股也算一招。
而所謂拆了幾百招的,一般是沿襲了 章回小說的,鬥了幾百個回合的寫法,章法小說的回合制套路,則是取自 先秦戰爭中的車戰法,兩車相交為之合,分開又兜回,謂之回,這麼一來一往就是一個回合。小時候看吳思遠監製那批武打片里,經常出現類似問題:
「我三招就能贏你!」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第一招!」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
「第二招!」
噼里啪……噗!
「第三招……哈哈哈哈哈……」
尼瑪一招多長都由您自己定啊?
怎麼算「一招」,我到今天也沒弄明白。喊的「嘿,哈"之類擬聲詞的數目。。。
一套連貫的動作打完就是一招,當你停頓了就是一招打完,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和籃球的走步是一樣一樣的,你三步上籃是一招,有時四步上籃裁判不算你走步就還是一招。
現給你們舉個例子:
1.白衣劍客手執一把長劍,提一口真氣施展輕功,腳一點地朝大漢飛速刺去,眼看劍尖即將刺入臟腑,那大漢剎那間拔出刀往上一撩,那劍客左腳一蹭地,身子立刻偏離避開了那刀,劍尖抵著大漢的刀,大漢臂力驚人,劍客卻借著這股力道轉眼已經到了大漢身後,並未轉過身子,翻手朝身後出劍,大漢使出負荊請罪,將刀橫在背上擋住劍客這劍。旁邊草叢裡蹲著兩個人,一人甲開口道:這劍客這招好生了得,起手勢一行白鷺再平常不過,沒想到這是虛招只等大漢格擋,他便借力彈到身後,一劍回馬槍好生驚險,要不是這大漢機智,恐怕此刻已然是具屍體了。一旁乙連連點頭道:此言有理。
以上呢,劍客只用了一招。
2.武大郎聽了賣梨小子說他老婆和西門慶正在王婆屋裡私下溝通,當下怒不可遏,撞入王婆屋裡,大吵大鬧罵罵咧咧,要進裡屋捉人,王婆跟他吵嚷起來,西門慶邊整理衣裳邊從裡屋出來,那大郎見了如何不怒,掄起桃子大的拳頭衝過去朝那西門慶打過去,尚離西門慶二尺五,卻被那西門一把抓住衣領提將起來,武大雙手用力掰扯西門慶的手指,卻是怎麼也掰不開,腳下懸空一頓亂踢,手上胡亂廝打,那西門慶哈哈大笑,一腳把武大踢出門外。武大口吐鮮血,惡狠狠道:好一招提綱挈領窩心腳
武大用了一招,西門慶用了兩招,如果西門慶抓住就踢那就是一招。每一招就等同於現在電腦遊戲里的技能。
以網遊《熱血傳奇》為例,阿飛在和李尋歡的打鬥過程中,先是使出了幾十次基本劍術(幾十招);這時阿飛體內真氣已經就緒,隨著一聲大喝,他使出了技能攻殺劍術(由於攻殺劍術有較長冷卻時間,每次只能使用一招)。阿飛的劍終於感受到了火焰精靈的召喚,又是幾次(幾招)基本劍術,一道烈火紅焰從阿飛手中發出,這一招烈火劍法果真好氣勢。
卻看那小李飛刀不疾不徐,優雅的身姿翩翩起舞,竟然毫髮無損。
原來這小李探花竟擁有傳送戒指這等寶物,只可惜了阿飛這數百招的攻勢全無用處。只是一個虛數,根據我多年看武俠小說的經驗來看,「招」這個量詞是很模糊的,每個人對「招」的記數都有不同。所以「過了幾百招」這六個字想說的本意是「打了很久」。
一招就是RPG的一個回合。
謝邀。
武俠小說里都是胡扯的。哪有打幾百招那麼長,累也累死了。
不過我可以藉機科普一下怎算招數這個問題。我就只練過一點太極拳,說說我的想法。
以太極拳為例。六封四閉,這是太極拳中比較常見的一招。各家不一致,但是基本動作都一樣:雙手在胸前畫上兩個圓圈,然後推出去。這一招在實戰中的作用就是把敵人人從自己的身邊推出去,畫那兩圈是攪動他的重心。
但是實戰中這一招可能很難實現得非常圓滿,敵人也不是傻子,就乖乖讓你推他啊?往往剛使個開頭就被對方發現,對方也會做出反應。往往剛剛做個起始動作,適用場景就失去了,然後就得變化招式,調用其他招式來應對新的狀況,但這樣的也算使過一招了。
越是高手,單個招式成功的概率越高,那麼使空的招式越少,所以越是高手過招,回合越短,因為有可能第一回合就被打趴下了。年輕人,你不懂,其實這是有一套嚴格的計算方法的,每個初入武林的人都會被冥冥中的大神狗剩在他們腦後安裝一個計數器,這樣才能方便他們計數,兩人對攻,一招一式,自然不可能去數,所以便要智能計數裝置來完成。
比如初出江湖的李狗蛋對上老江湖王麻子,打了半小時,兩人自然不能去數打了多少招,多少回合,但有計數器啊,所以最後得出結論,二狗子出手三百五十六次,王麻子憑藉經驗只出手了三次,一次點煙,一次磕煙灰,一次踢出一腳ko掉了二狗子。
看到這裡各位要問了,那為啥二狗子出手那麼多次?
旁白答曰:他爺爺活了二十三歲。
當然,上面的答案肯定是錯的,正確的答案是,他爺爺其實活了三十二歲。
挨挨,作者,你怎麼打人呢,我說的難道不對?
作者: 去你娘的蛋,老子寫的時候都沒想過為什麼,要你來解釋?
個人認為是根據時間估算的。
假設一個時辰一般人會打五十個回合,三百個回合就是六個時辰。(假設的數值)
當然這隻能是平均數的估算值。
假如倆人出手特別快,或是倆人打太極,估計要從新賦值。
靈感來源於吃串串。吃串串的時候會有很多竹籤,如果數量特別龐大的話,根本數不過來。所以老闆會直接量竹籤的重量,根據重量推測簽數,算出價格。
我認為根據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很多武功都是有套路的,所謂招式就應該是套路的分段,同一風格的不通招式組合形成一整個套路。
比如最簡單的招式是直拳,你一拳打過去就是最簡單的一招。但是假如你怕打不中對方,於是換了一種方式,你假裝出拳,當敵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拳頭上時,你飛起一腳踢他襠部,這也是一招。這一招和你先出直拳,對方化解後再踢對方襠部的區別是這一個套路具有很強的連貫性,而且具有迷惑性,成功率比較高。而武俠小說中都是高手,這種招數對他們來說也太簡單,於是就產生了更複雜的招式,比如先假裝出拳再飛腳踢對方襠部,對方猛然醒悟的時候發現這一腳也是虛的,先前出拳的手變成爪子朝對方的眼睛挖去。以此類推,招式越來越複雜,到後來看不出哪個是虛哪個是實,連招式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模糊了,武林就越來越複雜了。
武俠小說中的很多高手都是眼界很高的,一般都能看出對方招式的虛實和真實意圖,如果看不出對方隱藏的後招則有性命的危險。同樣的在觀看別人決鬥時也能根據旁觀者的反應看出眾人的武功修為,高手反應快,有的能預測別人的招數,反應慢的要對方用完一招才看出對方的意圖,像這種的一般就不是決鬥者的對手了。
第六版漢語詞典的解釋:
(名)舊小說中描寫交鋒時一方用兵器攻擊一次而另一方用兵器招架一次叫一個回合,現在也指雙方較量一次。
推薦閱讀:
※如果真的写一本《金庸群侠传》,应该怎样开头才最惊心动魄?
※唐代詩人如果有江湖,那應該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83版《射鵰英雄傳》?
※金庸與梁羽生在小說中有哪些互相揶揄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