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會在哪些方面幫助兒童成長?

那些畫很多、字很少的故事書,正在成為中國新一代家長們熱衷的教育工具


繪本真的有助於兒童成長嗎?會在哪些方面起到作用?


@Todd 謝謝邀請。自我介紹先:我是一個愛給孩子讀繪本,畫繪本的爸爸。至今給孩子讀繪本近千,畫繪本過百,其中6本可能會出版。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長凳子爸爸」,我會在那裡分享我畫的一些小書。
的確如題主所說,越來越多的家長正在把繪本當成一個「有用的教育工具」。比如《大衛不可以》是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的;《彩虹色的花》是教孩子奉獻的;《我爸爸》是教孩子愛親人的...

不可否認,繪本有時的確有這些用處。但在我看來,這只是「小用」,繪本的「大用」在於:繪本能讓我兒子high起來;繪本讓孩子更喜歡我;繪本幫我在孩子面前更好地裝逼,滿足我渴望被崇拜的虛榮心
繪本的「功能」不該是單向地作用於孩子,而是作用於家庭里的每一個人。對我來說,繪本是家庭的「潤滑劑」,親子間的「粘合劑」,夫妻間的「催情劑」(這是真的,每次和老婆孩子做完繪本角色扮演遊戲,我好想叫兒子趕緊滾)。

1、繪本能讓我兒子high起來
從1歲多起,我家孩子開始痴迷繪本。一位鄰居看了說:「你家孩子真厲害,那麼愛看書。不像我家女兒那樣沒出息。」後來,她的女兒常來我家玩,也愛上了繪本。
其實我想說,看繪本沒什麼高大上,它和看動畫片一樣,就是個「樂子」,沒必要承載太多的教育功能。你家孩子不愛看,可能只是你沒選對書,或者沒讀好,這和「出息不出息」沒有一毛錢關係。

一次在兒童圖書館借書,我身邊的一對母子發生了爭執,孩子要借《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可媽媽要孩子借《媽媽的禮物》。兩人爭執不下,媽媽說:「《媽媽的禮物》多有意義啊,幹嘛要選講粑粑的書啊。我都尊重你,讓你挑了兩本了,你也應該尊重我。」
我心裡當時就嘀咕了:「尊重個屁啊!你孩子想看什麼書關你什麼事啊!」孩子讀了繪本,笑了,high了,這難道還不夠好嗎,為什麼一定要搞地那麼功利,非要逼他學到點什麼?

功利主義有時並不是達到目的的最佳方式,太多的目的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將讀繪本變成一件無趣的事。純粹為了快樂的心態反而更可能讓孩子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讓書成為孩子一生的夥伴。
日本繪本之父松直居說,繪本對於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我非常認同。

讀繪本對於我、我愛人和孩子來說,是純粹的樂趣。2歲時,孩子痴迷於火車繪本,我在網上把所有關於火車的繪本全買光、讀光了,再想要就只好自己動手畫。於是就有了《開往桃源》,這差不多是我為孩子畫繪本的開端。

對於我這個畫畫門外漢來說,做繪本是十分費力的事。但當我看到孩子拿到書興奮得小臉通紅,聽到他一次次充滿期待地問我有沒有做新書時,我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說:「靠!上了賊船,下不來了!」
為什麼非要強調什麼「知識」,什麼「道理」,什麼「意義」呢?盡我所能,讓自己所愛的人感到快樂,這難道還還不夠有意義嗎?

2、繪本是我和孩子之間的「粘合劑」
我在前面寫過,繪本和動畫片都是「樂子」,沒有本質區別。但繪本帶來的親子間接觸和語言交流是任何動畫片都無法比擬的,這種交流絕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
每天下班回家,我最期待的事就是把我那軟軟的、香香的寶寶抱在懷裡,給他講故事。在四年的親子閱讀過程中,我越來越懂自己的孩子,懂他的思維方式和那些無厘頭的小癖好。
剛開始給孩子買書時,我常常摸不著頭腦,買了許多孩子不喜歡的書,浪費了不少錢。但現在,我早就摸清了孩子的喜好,只要是我買的書,他基本沒有不喜歡的;只要是我畫的書,他全都視為珍寶。這是我們父子二人的小默契。

通過繪本,我得以進入孩子天馬行空般的世界,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像個小孩,我畫的繪本里的想像力幾乎全來自孩子的啟發。我和孩子之間一個無厘頭的小遊戲甚至直接被我畫成了一本繪本:《彩虹蛋糕》。

讀、畫繪本是我和孩子的一種溝通的方式。
兩歲時,孩子進入叛逆期,變得特別有主見,喜歡和大人對著干。這時,繪本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次兒子在玩耍時受傷,傷口結痂後很癢,總是忍不住抓撓。我就給他畫了一本《康復蟲》的故事,講述了在人類皮膚上生活著一群五顏六色的「康復蟲」,它們辛勤織網,幫助主人恢復破損的皮膚,如果「抓傷口」就傷害了蟲子們。

讀了《康復蟲》,孩子真的停止了抓撓,再癢也會忍著。
像《康復蟲》一樣,繪本有時候的確能夠糾正孩子的行為,但這種「魔力」並非來自繪本本身,而是來自於大人給小孩讀書時展現出來的「耐心」。很多時候孩子叛逆並不是因為他不講道理,而是因為大人沒有足夠的耐心把道理給孩子清楚。
和孩子交流講究耐心,我願意通過我的畫筆,用一個小時,甚至一年的耐心,跟孩子講一句話。

3、繪本幫我在孩子面前裝逼
呵呵,您是不是笑話我了?沒錯,我就愛裝逼,而且尤其愛在孩子面前裝逼!不像有些人:朋友圈裡裝逼,孩子面前裝死!

朋友圈裡裝逼,別人分分鐘看穿你;孩子面前裝逼,他絕對買賬,而且會崇拜你。
現在這個社會負能量滿滿,各種墮落、攀比、虛榮...
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少受不良影響?靠父母的影響力唄;如何才能有影響力?做孩子的榜樣唄;如何讓孩子把你當榜樣?讓他崇拜你唄;如何讓他崇拜你?裝逼唄!

在家裡,我主動承擔了大部分給孩子讀繪本的任務。原因很簡單:繪本是孩子知識的重要來源,他會崇拜把他領入這個美妙世界的人。
在兒子眼裡,我是他的「故事大王」和「百科全書」。
為了方便孩子更好地崇拜我,我給他畫了大量科普繪本,跟他講量子力學、水循環、紅綠燈的由來、發電廠的工作原理…(我當然不會告訴他其實我開始也不懂,都是從各種科普節目、書籍里現學的,谷歌里現搜的。)
以下是我畫的一些科普繪本:

我正在我的公眾號里持續更新這些繪本,感興趣的爸媽可以去微信里搜索 長凳子爸爸
如果孩子喜歡的話,您可以給他讀。如果我新學到的知識對您也有點用的話,您也可以默默地記下,在適當的時候在孩子面前得瑟一下。
當孩子一臉崇拜地問你為啥懂那麼多,您可千萬別說是在長凳子爸爸那裡看到的,您可以這樣說:

來吧,和長凳子爸爸一起裝逼!


謝 @劉柯邀。
一直非常關注兒童語言發展和兒童雙語教育,之前一直在讀相關科普書,最近集中讀了四本學術專著和十幾篇實驗研究,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繪本閱讀是很多東、西方父母經常選來陪伴孩子成長的一個工具,但是有很少人能意識到「讀故事」或者現在用更時興的詞「繪本閱讀」能為孩子帶來多大的好處。繪本閱讀究竟對孩子成長的哪一個方面有好處,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好處。也許我講完這兩個方面,對父母如何讀繪本,或者給各位畫家如 @長凳子(我真的好佩服這樣的粑粑)一些靈感。

繪本對孩子的幫助有:

  1. 幫助認知發展
  2. 語言發展(language development)
  3. 早期閱讀能力的萌芽(Facilitating Emergent Literacy
  4. 增加生活體驗
  5. 提高入學後更成功的學習體驗
  6. 改善閱讀障礙。

以上六點是我通過文獻和專著閱讀所做的總結,幫助的有效性排名按照從1到6降序排列,當然這個排名是我的總結體會。

首先是幫助認知發展。這可以說是繪本閱讀最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什麼是認知(cognition)?這個詞我們經常提,簡而言之,認知是我們用大腦對外界進行加工、認識的過程。聽、看、記憶、說、寫都是認知過程,因此,信息的輸入、輸出和存儲是認知的主要研究對象。

為什麼繪本可以幫助小孩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小孩出生到這個世界上,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兒童對世界的認知存在一個「符號階梯」(symbolization gradient)(Moerk, 1985),這個符號階梯是:真實的物體-玩具-圖片-辭彙,在這個階梯上,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抽象和任意化。語言具有任意性,比如,桌子這個物體之所以在中文裡叫zhuo1zi,在英文里叫table或者desk,這種語言上的指稱是人類約定俗成的,是任意的。桌子,日語里是つくえ,英文里是table,desk,這分別是中國人、日本人和英國人美國人約定俗成的。所以,存在著的真實物體可以被玩具所代表,也可以被圖片所代表,最後兒童發現有一個單詞可以代表這個東西。也就是所謂的符號階梯,在兒童對這一系列符號的認知里,對語言作為符號的認知是最晚的,但是圖片作為符號認知較早,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圖片和真實的物體長得很像。所以,圖片可以幫助兒童建立對「符號」概念的認知。

用發展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話說,複雜的語言概念被圖片這一符號降階了,也就是說難的概念被「簡單化」了。

那麼,讀繪本的小孩,在圖片的幫助下,比不讀繪本的小孩有了更多的概念認知,對真實的世界裡的符號有了更多的體會,儘管語言作為認知世界的主要工具還並沒有發展起來,但是圖片暫時代替了這個功能,並且,作為語言和世界的橋樑,可以讓小孩在二者之間爬行了。

繪本的第二個優點是:line drawing,而不是照片。畫家或者插畫師創作繪本時,他們會用畫筆突顯一個形象最鮮明、最典型的特徵,並使這個形象更簡化,更易於兒童所識別。比如,現實生活中,有些小孩兒分不清貓和狗,但是在繪本中這兩個形象差距會非常大(Fraisse and McMurray 1960)。 因為畫家會把各自的特徵所突顯,這也是繪本幫助孩子認知世界的手段之一。

第三個優點: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瞬息萬變,對於兒童來說是抓不住來不及想的,但是繪本閱讀給孩子真正提供了慢下來、停下來、自己掌握速度的對這個世界中一些現象的加工和認知。因此,繪本幫助的不僅是語言能力的提高、語文能力的提高,還有認知習慣的養成。

第二點,語言發展。這一點,很多學者都達成共識(Whitehurst, 1988, 1992, 1994; Early, 1991).學者們的實證研究表明,有規律的展開親子繪本閱讀的小孩比不展開繪本閱讀的小孩在語言表達性和接受性方面的能力均強。繪本文本的重複性、節奏感、押韻性對兒童早期語音意識和時態意識的建立有好處(Jones 1976,Martin1972),韻律的重複性也為兒童對語言輸入的加工提供便利,會令句子在工作記憶保留更長時間,對句子結構存入長時記憶也有好處。

第三,早期閱讀能力的發展。華師大周兢老師的0-3歲兒童早期閱讀能力發展項目顯示,從出生開始就進行繪本閱讀的小孩兒閱讀能力會得到長足發展,並會為小孩入學後甚至到高中、大學的學習能力帶來非常有益的幫助。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大家可以去百度學術搜一搜「早期閱讀能力發展」就會有很多論文。其實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現在學習生活也會有所體會,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息息相關,能迅速抓取文字中的有效信息進行加工、總結和比對,無疑對學習能力大有幫助。

第四,增加生活體驗。這一條我雖然沒有給排名很高,但是也高於「提高入學後成功體驗」和「閱讀障礙」之前了。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對於小孩的繪本閱讀來說也是一樣的。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繪本可以給他們打開另一種生活體驗的大門,很多繪本描述的故事和經歷他們在生活中無法體驗,但在繪本中可以。別說是小孩,就連我看著繪本都愛不釋手。現在生活在鋼筋水泥間的小孩兒有誰真正去過森林、田野、農場、草原,形形色色的動物、光怪陸離的場景、充滿童趣的歷險,這些都是為小孩增加快樂、增加體驗的一種方式,對想像力的提升也有好處。

第五,提高入學後更成功的學習體驗。
1992年英國發起了閱讀起跑線計劃(bookstarts),把小孩兒早期閱讀分為6-12個月,13-36個月,3-4歲,並展開一項追蹤實驗,追蹤了300個7-9月大的嬰兒,發現這些展開早期閱讀的嬰兒在入學以後的學習能力比同齡人優秀,這個結果我們可以推測早期閱讀和學習能力或者有些相關,因為不是實驗室嚴格控制的研究,所以不能說二者一定有因果關係 ; 在一項綜述了29個研究的文章中顯示,學前閱讀可以帶來兒童語言能力的提高,而這個結果在不同社會階級的家庭中是穩定的。 (Bus et al., 1995). 在一項芬蘭的長期追蹤實驗中顯示,親子閱讀對14個月大的小孩的辭彙理解、符號手勢理解以及24個月大的小孩的辭彙產出,產出句子長度和認知能力都是相關的。 (Bayley, 1993) (Lyytinen et al.,1998).

第六,改善閱讀障礙。這一條我放在了最後,其實現在全世界範圍內,不論是政府還是學界,對閱讀障礙非常重視,但是閱讀障礙的機制並沒有完全調查清楚。早期兒童繪本閱讀是不是能完全改善和緩解我也不敢妄下定論(儘管我憑直覺覺得肯定是有好處的)

關於閱讀障礙症(dyslexia)再說幾句題外話:

閱讀困難是指兒童智力正常,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流利閱讀和精確理解等困難。主要包括語音通達(
phonological awareness )、語音解碼(
phonological decoding )、語音通達(
orthographic coding )、聽覺短時記憶(
auditory short-term memory )、快速命名(
rapid naming )等方面。

很多具有閱讀障礙症的患者其實是智商極高,比如達芬奇、愛迪生、愛因斯坦、肯尼迪在兒童時代都被認為成績極差的「笨孩子」,最後發現他們都屬於閱讀障礙症。

雖然閱讀障礙被看成是理解性問題,但是研究者也發現閱讀障礙也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MIT的專家就發現閱讀障礙者的聲音識別存在問題。目前公認的看法是5-10%的兒童會有閱讀障礙

閱讀障礙在漢語兒童中的發生率約為4.5%-8.0,這些兒童智力、認知都正常,卻無法對閱讀中的字詞進行識別。表現為閱讀速度慢、錯誤率高、說話發音不清等。

閱讀障礙需要診斷和治療,有針對性的訓練有助於閱讀障礙兒童的轉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楊玉芳研究員呼籲,國家應儘快建立兒童早期語言測查系統,通過篩查、確診,開展針對性治療,更好地幫助這些兒童。並參考英、美等發達國家,使用標準化測試方式來評估兒童的閱讀發展是否正常,針對閱讀障礙的不同方面制定相應干預方案。
------------------------------------------------------------以上內容引自北京語言大學邢紅兵教授的講座

我引了這麼一大段關於閱讀障礙症的資料,是因為,在中國,閱讀障礙還遠遠沒有接受到足夠的重視。在中國,並沒有為閱讀障礙症的學生進行分級,所以,心理所楊玉芳老師呼籲要儘快建立兒童早期語音測查系統,更好的幫助兒童,以便於盡早幫助他們解決閱讀障礙的問題,更好地提高學習體驗。所以,也希望能引起各位父母的重視。

再回到繪本閱讀上面,繪本閱讀對改善閱讀障礙有好處,而且在周兢教授的項目中,是希望早期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好處,比如提高審美素養,建立藝術細胞,提高親子互動的質量等等,這也是繪本的特點所帶來的好處,我沒有添加到我的排名里只是因為我想突顯我覺得最好的幾點好處。

當然,繪本閱讀也不是十全十美,繪本教育也有一定的問題,例如,如何從圖片轉到純文字的閱讀,人總不能一輩子都看圖畫書,圖畫書只是腳手架,可搞不好小孩將來離不開這根拐杖怎麼辦?以及,一本繪本在不同的父母手中,會發散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底下有一位答主說得非常好「繪本雖好,但要媽媽會講」。怎麼讀,又是一個科學問題。


想知道繪本會在哪些方面幫助兒童成長,先來看一下《朗讀手冊》中講述的幾個女孩的朗讀經歷——來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父母是如何通過親子閱讀幫她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並且閱讀還給她們的人生帶來了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卡索拉的父母在她4個月大時開始給她朗讀。卡索拉9個月大時,已經對特定的一些故事有反應,並向父母示意哪些是她最喜愛的故事。5歲時,卡索拉已經能夠自己朗讀故事。

卡索拉的經歷特別之處在於,由於染色體受到破壞,卡索拉出生時脾臟、腎臟和口腔都有缺陷,肌肉有痙攣現象,這使她晚上的睡眠從來沒有超出過兩小時。而且直到3歲,她才能用手握住東西。另外,她還弱視,無法看清比自己手指尖更遠的物體。卡索拉3歲時,醫生們都診斷她是「心智及身體生長遲緩」,並建議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機構去。

然後她的父母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能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

另一個女孩珍妮弗,因先天心臟缺陷,必須住院7周做矯正手術,在這段時間內,她必須接受特別護理。她的父母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給她朗讀的。他們無法在醫院陪伴她時,會將故事錄音帶留下來,請護士幫忙給她播放。

之後,珍妮弗的父母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讀故事給她聽。當珍妮弗上小學一年級時,她成為班上閱讀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她的閱讀測驗總是得滿分,而且她懂的詞語相當多。下課時,經常可以在學校的閱覽室看到她的身影,在家裡,她也喜歡和父母坐在一起看書。

珍妮弗的故事與眾不同的是,珍妮弗出生時,被診斷患有唐氏綜合症,她兩個月大時,醫生告知她很有可能全盲、耳聾,而且嚴重智障。然而當她4歲接受智商測驗時,她的智商卻高達111。

珍妮弗後來從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高中畢業,並通過了馬薩諸塞州綜合評估系統的考試,成為「美國國家高中榮譽生會」的一員。珍妮弗在藝術方面非常有天賦,她參加了2003年的特別藝術家比賽,參賽選手的身體或智力有缺陷,年齡在16~25歲之間。此次比賽共有15幅作品被選中並進行全國巡展。珍妮弗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她註冊學習了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萊斯利大學的入門課程,並於2008年畢業。

如果卡索拉和珍妮弗的父母都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障礙,並成功地教育他們,試想一下,正常家庭如果能夠儘早並且認真地讀書給孩子聽,將會有多麼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

有一個幸運的女孩,從她出生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她上大學前夕,她的父母堅持每天都朗讀繪本給她聽。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幸運女孩艾琳的故事吧。

艾琳出生時,她的媽媽擔任小學老師已長達22年,她非常熱衷於讀故事給學生聽。她將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方法以及給學生家長的建議,都運用在艾琳身上。

艾琳出生第一天所接觸的第一本書,是羅伯特·馬修所著的《永遠愛你》,艾琳的爸爸用錄像機將艾琳媽媽讀這本書的情景拍了下來。他本來對這本書的內容並不熟悉,但來回聽了好幾次之後,他深受感動併流下了眼淚。這段錄像曾分享給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把艾琳帶到他們的生活中。

艾琳出生後的4個月內,都是看一些軟軟厚厚的幼兒書、紙板書或者堅固的翻翻書,這些書除了看之外,還可以當玩具玩。

艾琳4個月之後開始喜歡在嬰兒健身器里,跟著詩歌、童謠和立體書蹦蹦跳跳,每天2至3次,而且每次長達45分鐘。艾琳和父母一遍一遍讀傑克·普瑞拉特斯基的《小小孩朗讀詩》,還跟著《歐美經典兒歌》一起唱。

到艾琳8個月時,她漸漸對嬰兒健身器失去興趣,開始到處爬來爬去,尋找吸引她的新玩意兒。這期間,她很喜歡撕紙,所以她的父母給了她一大堆雜誌去玩,而這時給她看的書必須是很結實的,給她讀的書也一直是這一類的。

到她10個月大時,艾琳的媽媽開始很渴望讀真正的故事書給她聽,所以她決定將艾琳放在兒童用餐的高腳椅上聽她讀故事書,這麼做效果好得令人驚訝。

從一開始,艾琳和媽媽之間就沒有出現過吃飯大戰,因為媽媽忙著讀書給艾琳聽,而不會太在意她吃了多少食物。媽媽讀故事時,艾琳通常手抓食物吃,媽媽也會喂她一些嬰兒食品,她的用餐時間通常都是趣味盎然而且有意義的。往往最後她還會用手指著書架,要求媽媽讀另一本書。像這樣用餐時聽故事的情形持續了許多年,她的媽媽一直都利用早餐及午餐時間讀故事書。當有朋友來訪時,她們也在點心時間讀故事書。

艾琳的媽媽在1990年2月4日的日記里寫道:「早餐後9本書;午餐後10本書、4首詩;晚餐後7本書。」而這樣的閱讀量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10天之後,1990年2月14日,艾琳媽媽在日記上寫道:「早餐後艾琳要求讀一本書。這個月底我們即將搬家,所以我決定選擇法蘭克·艾許的《房子,再見》。每當我讀完一本,她馬上又要求聽另一本,最後我總共花了75分鐘讀了25本書。14個月的她一直保持著對故事的強烈興趣,她總是認真地聽,指著書上的畫,說出幾個字或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音。」

通常艾琳不會立即喜歡上一本新書。艾琳媽媽會先用幾天時間慢慢將書介紹給艾琳,第一天只是看看封面,再談談這本書,第二天才讀一兩頁,接下來的每一天再多進行幾頁,直到第五天或第六天,艾琳媽媽覺得她對書足夠熟悉了,才把整本書讀給她聽。

艾琳一家搬到賓夕法尼亞州不久,艾琳媽媽用之前6個月以來使用的方法給艾琳讀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的第二個句子是:「星期天的早晨,暖和的太陽升起來了。啪!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從蛋里爬了出來。」艾琳媽媽剛要念出「啪」這個字,艾琳就先說出來了,而且是用極生動的語調說出來的。那時,她才17個月。從那之後,她會在聽熟悉的故事時,主動說出其中的一些字,這使得原本已經很愉快的讀故事時間變得更有趣了。

21個月時,艾琳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到了24個月時,她已經知道上千個詞。這樣的成就並沒有藉助任何識字卡片和訓練技巧來完成。艾琳的父親也參與了讀故事,他們有一些藏書被艾琳貼上了「爸爸的書」的標籤,表示那些是爸爸讀的書。

因為有了聽故事的經驗,艾琳很容易就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她對書的興趣也一直在增長。到4歲時,除了繪本,她也可以聽長達100頁的長篇故事。

當艾琳到上小學的年齡時,她的媽媽決定利用自己多年來的專業教學經驗,自己在家教艾琳,而不是把她送進學校。他們覺得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獨生女最好的教育,也就是由具有22年教學經驗的媽媽親自教育她。

在艾琳進入俄克拉荷馬城市大學之前,她的父母決定一起給她朗讀最後一本書——《湯姆·索亞歷險記》。從艾琳4歲起,他們就給她讀章節故事書,迄今為止,這已經是第694本。

這些書完全沒有妨礙艾琳在高中時獲得「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並在SAT考試中獲得辭彙部分800分的滿分。大學時代,她的學術能力也並沒有降低——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GPA排名全班第一。

艾琳絕不是個書獃子,她還喜歡游泳、壘球和音樂。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的作者)採訪她時,她表現得既熱情,又泰然自若,充滿天賦,而且口才極佳,是他見過的最出眾的年輕女士之一。

雖然,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有時間像卡索拉、珍妮弗和艾琳的父母那樣做,但如果能用他們所花時間的一半去讀故事給孩子聽,他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

接下來再分享一下我家雪球的閱讀經歷。雪球在一歲之前,看的主要都是些認知類的書,我和雪球讀繪本時,主要是用指讀的方式,就是我先指著繪本上的蘋果,告訴她,這個紅紅的、圓圓的是蘋果,然後再問她蘋果在哪裡,雪球會用她的小手把繪本上的蘋果出來。

直到雪球13個月大的時候,我買了《騎鯨之旅》這本書,作者粲然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和她的孩子米尼共讀繪本的很多經歷。

書中粲然和米尼共讀《逃家小兔》的經歷,讓我深受啟發,原來和孩子共讀繪本是可以照本朗讀的啊:

從米尼十四個月開始,晚上臨睡前吃奶時,我就給他讀《逃家小兔》。這本繪本對我倆的共讀生涯有標誌性的意義。這是第一本我老老實實逐字讀下去,念了不止一千遍的繪本。
這本繪本的魔法,應該是在我讀第一千遍的時候驟然煥發的吧。在讀這本繪本之前,我是一個非常自矜的共讀媽媽,從來不認為應該按書上寫的讀,認為「自己編的都比書上寫的高明」。瑪格麗特·懷斯·布朗是一個文采卓越的詩人,正因為《逃家小兔》太出色了,我改不了任何一個字,才開始學著耐下心,一遍一遍地讀書。
共讀時「逐字讀誦」的魔法,因此開始發酵。從十四個月開始,米尼每天晚上都要求聽這本繪本,當時,他正牙牙學語。從單字蹦到幾個詞連讀,最後,在不知不覺中,他把整本《逃家小兔》讀了個滾瓜爛熟。
——摘自《騎鯨之旅》 作者:粲然

於是,我根據粲然的推薦,立刻買了《逃家小兔》、《親愛的小魚》等繪本回來。

先拿《逃家小兔》做試驗,我按照繪本里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讀出來。剛開始,雪球並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她喜歡看書時用手指指點點書里的內容,可是這本書每頁能指的東西很少。但我每天都堅持讀給她聽,隨著讀得越來越多,她也開始喜歡上這本書了。

就像粲然說的《逃家小兔》中的文字實在是太出色了,比如下面這段: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媽媽說,「我就來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媽媽說,「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我用自己的話來講這段,那肯定是下面這樣的:

「小兔跑到河裡了,媽媽拿著魚竿和網去捉它。」
「小兔又跑到山上了,媽媽也跟來了。」

很明顯,瑪格麗特的文字更優美有韻,也更能深深打動孩子的心。

我也愛上了這種共讀方法,對我來說,照著繪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讀出來,比我自己瞎編不費腦子,更省力。

隨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和雪球共讀這些繪本,很快朗讀的魔法先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了——我能把這些繪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全背下來了。好處就是每天晚上關燈後哄雪球睡覺的時候,我可以把這些繪本再挨個背一遍給她聽。

不知不覺中,朗讀的魔法也開始在雪球的身上顯現。從剛開始蹦一個字,然後到幾個詞連續,到現在她已經能講出繪本中的一整段文字了。

比如,我給她讀《親愛的小魚》,在最初朗讀的那段時間裡,每次我讀到「希望早點看見你回來」時,她就會馬上說一聲「哦」:

我也會在夜裡繼續等待,希望早點看見你回來。
哦!我會扔出唯一的帽子,看你會不會把它帶回來。
——《親愛的小魚》

再比如,現在,我每次給她讀《森林裡的櫻桃樹》時,她都要說:「讓我講,讓我講。」然後,搶先講出繪本中開頭那段文字:

在森林的最深處,有一顆很大很大的櫻桃樹,每當夏天到來時,樹上就會結滿亮晶晶的紅櫻桃。
一陣風吹過,甜甜的果香味,四處瀰漫。於是森林裡的每一個居民都收到了消息:櫻桃成熟了。
——《森林裡的櫻桃樹》

一口氣講完上面那段文字之後,她就會說:「好了,媽媽講。」

……

生活中,雪球的口語辭彙也越來越豐富。「大大的」「甜甜的」「長長的」「高高的」「紅撲撲」「亮晶晶」「光禿禿」等繪本中經常出現的形容詞,她運用自如。雖然,有時候也會說出「畫一坨甜甜的便便」這樣讓我捧腹的話語。

讀了《我媽媽和我》後,她知道了跑跑跳跳還可以叫做「奔跑跳躍」。

我們一起讀了《小狐狸的第一個冬天》後,她知道了掉在地上的樹葉,還可以叫「落葉」。

讀了青蛙費洛格成長故事中的《幸福的新年晚餐》後,她知道了開心快樂還可以叫做「幸福」。

……

不過,她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像米尼一樣講一個完整的繪本故事,需要我中間不停地提醒,才能完成。我也不會強求她一定要能把這些繪本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講出來,那樣就違背了我給她朗讀繪本的初衷了,只是順其自然而已。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

如果前面講的這些還不能讓你認識到給孩子朗讀繪本的重要性,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研究,給孩子朗讀繪本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3200萬詞的差異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貝蒂·哈特與托德·雷斯利博士做的一項名為「美國兒童日常經驗的有意義的差異」的研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研究人員將42個正常家庭按社會與經濟水平的不同分為3組:福利家庭、工薪家庭、專業人員家庭。從孩子7個月開始,研究人員一個月拜訪家庭一次,每次1小時,持續了兩年半。在每次的拜訪中,研究人員把在孩子面前發生的所有對話都用錄音機錄下來,並對孩子的行為做了書面記錄。

通過1300小時的拜訪,研究人員總共累積了2300萬位元組的信息資料庫。然後,研究人員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發現了42個家庭間「有意義的差異」。

如果將三組孩子每天聽到的詞累積4年,那麼,到4歲的時候,專業人員家庭的孩子會聽到4500萬詞,工薪家庭的孩子會聽到2600萬詞,福利家庭的孩子只聽到1300萬詞。這時,他們之間辭彙量的差距已高達3200萬詞。3200萬詞,需要每秒鐘講10個詞,連續講900個小時,才能全部說完。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

這42個孩子表現各異,是因為他們的辭彙量構造了不同的大腦。當這些孩子長到3歲時,專業人員家庭孩子的辭彙量已經達到1100個,而福利家庭孩子辭彙量只有525個。研究結束時,他們的智商分別是117和79。

這些差異與父母愛孩子的程度無關。每個父母都希望給予他們最好的一切,只是一些父母有更好的教育觀念。他們知道應該將單詞放在有意義的句子和問題中,反覆說給孩子聽。他們還知道把一個兩歲的孩子丟在電視機前3小時是有害無益的。

社會學家喬治·法卡斯和庫爾特·貝隆研究了6800名3~12歲的學生,發現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入學時辭彙量往往較低,而且隨著他們長大,也很少有人能夠彌補自己的辭彙量不足。

這類研究的結果毫無歧義: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並不是房間里的玩具,而是他們頭腦中的辭彙量。

繪本朗讀,是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

思維的縝密性取決於至少兩個非常重要的後天習得的能力:辭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增加辭彙量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們朗讀。

孩子是通過聽來學習說的,如果這個詞你沒聽過那你一定不會說。

如果你從沒講過一個詞,那麼在印刷讀物上看到這個詞時,你就幾乎不可能懂它的意思。

如果你從來沒有說過或讀過這個詞,你又如何知道怎麼書寫它呢?

所有的語言藝術都來源於聽力辭彙,因此需要有人來填滿孩子的聽力辭彙庫,就這麼簡單。

當你給孩子朗讀時,你會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的耳朵里。另外,通過繪本朗讀,你為孩子補充了必需的背景知識,幫助他理解身邊並不常見的事物,例如鯨魚或者火車頭。

上學前,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掌握入學前必需的辭彙,因為它是決定孩子未來成績優劣的重要因素。孩子進入學校後會學習新的辭彙,但是他已經掌握的辭彙決定了老師說的話他能夠理解多少。因為上幼兒園的三年和上小學的第一年裡,大部分指令都是口頭的,所以辭彙量最大的孩子就能理解得最多,而辭彙量最少的孩子理解的也就最少。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也變得更複雜,一旦開始閱讀,辭彙量就會幫助會阻礙理解。

豐富的辭彙在哪裡呢?在交談中還是在閱讀中?

無論是成人之間還是成人對孩子,一般的語言交流大多平淡簡單,只使用5000個基本詞語。事實上,與孩子的正常交談的詞,有83%來自於最常用的1000個詞。另外還有較少使用的其他5000個詞,這一萬個詞被我們稱為常用詞。在這一萬個常用詞之外,就是在閱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詞。我們的語文程度並非由那一萬個常用詞決定,而是取決於了解多少生僻詞。

如果我們不常在交談中使用這些生僻詞,那麼在哪兒找到這些詞呢?下面的圖表顯示,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詞。大人對三歲的孩子說話時,每千字只用9個生僻詞,但童書中的生僻詞是其3倍之多,報紙的生僻詞高達7倍以上。

圖表來源:《朗讀手冊》。日常的家庭對話可以包含基本辭彙,但是當你給孩子朗讀時,就開始涉及生僻詞。這對孩子入校並開始正式學習大有裨益。與此同時,你用了一種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方式,讓他們熟悉了印刷讀物。

從圖表可以看出,在積累辭彙方面,口語交流明顯不如印刷讀物。貧困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辭彙量較少,在家接觸書本的機會不多,問題更加嚴重。這些孩子面臨著巨大的辭彙短缺問題,影響了他們在學校中的閱讀發展。

最後多說幾句,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聲稱要忙於工作學習,以及被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拖累,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沒時間給孩子朗讀繪本。

那麼,沒關係。但是,請你明白,即使是最忙的人也會為他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擠出時間。

如果看了上面的文字,讓你意識到了朗讀繪本的重要性,而且你是真的在乎孩子和他們的未來,那麼不要猶豫,請你擠出時間,即使每天只有十分鐘,也請開始為你的孩子開始大聲地朗讀吧。

**************************************

關於繪本清單,我之前只整理過0~18月大的繪本清單,其他的還沒來的及整理,這裡我先列個簡單的清單供大家參考,後續有時間會把這部分補上:

0-3歲推薦繪本書單 0-1歲
《挖孔認知繪本》、《猜猜我是誰》
1-2歲
《逃家小兔》、《親愛的小魚》、《我爸爸》、《我媽媽》、《小金魚逃走了》、《寶寶創意大發現》、《鴨子騎車記》、《從頭到腳》、《法國幼兒科學啟蒙玩具書》、《寶寶科學翻翻書》、《小熊寶寶繪本》、《阿波林的小世界》、《噼里啪啦系列》、《小熊很忙》、《幼幼小動物繪本系列》、《小玻翻翻書》、《晚安,大猩猩》、《月亮,你好嗎》、《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好好玩神奇的生命立體書》、《爸爸,我要月亮》、《走開綠色大怪物》、《菲菲生氣了》
2-3歲
《青蛙費洛格的成長故事》3套、《小豬佩琪》、《人人都愛瑪德琳》、《我的感覺》系列、宮西達也恐龍系列、《小老鼠的漫長一夜》、《你好,夜精靈》、《不睡覺世界冠軍》、《阿波林的大事件》

參考文獻
1.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新星出版社,2016-07-01
2. 粲然,騎鯨之旅,譯林出版社,2014-03-01

—————————————————————————————————————————

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 snowballmom )—— 分享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我是2歲小女孩雪球的媽媽,當媽2年來,積攢了一肚子的育兒經驗和教訓,無人分享。

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育兒生活中的問題。(*^__^*)


啊呀呀,好激動,謝邀謝邀!那我就說幾句吧,起碼也算是在幼兒出版行業摸索了兩年多了。

你要是一定要求說些中國家長都喜歡的,所謂的明顯正面作用,那這道題就不適合我來回答了,就算我硬扯到這些方面,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太自在呢。

在我看來,繪本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就像藝術對人的影響一樣,你也許說不出來特別高大上的理由,可是,那些藝術素養高的人,你從表象,從一舉一動,從言語中,從一顰一笑中,你都能感悟到,這就是所謂的內修鍊。


各位家長想想看,你養一個孩子是為什麼呢?
你總不會是養孩子就是為了孩子長大替你賺錢,在你垂垂老矣之時,孩子去養活你吧?
很多家長有了孩子,最大的渴望是孩子可以很好地成長和發展,於家庭,於社會,是一個健全的向上的人。小的方面,起碼於孩子個人而言,他對他的人生和生活很滿意,這應該是眾多家長一致的渴望吧。

扯到正題上,繪本,繪本其實也是一種書的形式,成年人讀文字書,那不識字的孩子怎麼辦?只有讀那些圖片很多的繪本了。
繪本為孩子構建了一個世界,可以說是孩子認識周邊及更大世界的一個參考。

畢竟繪本很多是講故事的,
它有時候講現實世界的事兒。比如和寶寶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吃喝拉撒玩,比如,描述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些煩惱及應對方法等等,孩子看了會覺得親切。各位家長千萬不能小瞧繪本對孩子的影響力。
我之前在一個孩子面前翻閱一個繪本,裡面有小孩子洗澡的圖畫,那個小寶寶當時才一歲多一些,才會走路,搖搖擺擺的。後來洗澡的時候,她竟然主動去抓那個沐浴球,自己學著圖片上那種,擦擦自己的脖子和胳膊。
可以說,繪本給孩子初初認識世界提供了一個窗口。
當然,有的家長會說,現實中我這麼做,孩子不是也會模仿嗎?那是自然的,繪本並沒有否認這點呀。
至於那種有關小情緒和小煩惱的,相信很多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小煩惱,而很多,也許做家長的並不能事無巨細地體會到孩子的想法,繪本就成了最好的夥伴。

當然,還有一部分繪本是虛擬的,比如構建動物小世界,超現實世界等。5歲以上的孩子愛死了這種虛擬的真實。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他們有時候是搞不懂孩子莫名其妙高興和生氣的,因為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他們會自我臆想出來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中, 孩子是主角,出現的角色都是孩子的認知選擇。這也就是很多教育大家鼓勵的想像力。繪本剛好給了孩子這樣一種可能性。


還有一點,繪本會在孩子的潛意識,幫助孩子樹立世界觀,同時,也是幫助孩子培養一種興趣,讀書的興趣是可以貫穿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為了讓家長吃下定心丸,再補充一句吧,讀繪本讀得多的孩子,比同齡孩子更會表達,尤其在接觸寫作課的時候,讀過大量繪本的孩子總會寫出很美很流暢的句子。這個作用,真的是要在幾年後才可以表現出來的。


就是孩子的一種娛樂方式唄。相比較看電視玩電子產品,看書至少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吧。另外,好的繪本真的很吸引人,我最為一個大人都看的津津有味頗有感觸,其實繪本也是孩子接觸世界的一種方式,畢竟他暫時沒辦法去所有地方見識所有的人和事,但書卻可以!這和大人為什麼讀書是一個道理。我家孩子從出生起就看繪本,現在六個多月,從開始的黑白,到布書再到現在的紙板書,中英文都念,他雖然還不太明白喜歡啃大於聽和看,但當書和其它玩具擺放在一起時,他會第一選擇書


從女兒一歲半起,每天為他讀繪本,家裡有近千本書。想像力、共情能力、審美能力等暫且不表,說個「功利」(能看得見的)好處——表達能力特彆強。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積攢了特別多的辭彙。由於這些辭彙是在故事書的情節背景下反覆記憶的,所以運用起來就格外貼切生動。值得一提的書,故事書里的辭彙,書面語多,所以孩子們就會運用許多更「高級的」詞兒,聽著特別好玩。


繪本的種類很多,可以提高或者發揮孩童的想像力,思維能力,色彩認知,語言能力,數學啟蒙,藝術啟蒙等多種認知能力。其實最主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閱讀是孩童感知世界的慰藉。


謝邀
在小朋友識字前,繪本提供了他們可理解的閱讀內容,其中包含認知、理解、想像、記憶等方面發展的機會。同時閱讀行為的養成也增加了兒童的學習能力。
有一些特定主題的繪本,兒童可以在其中發現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可能存在解決方案,並通過與繪本主角的共情調整自己的情緒感受。
另一些繪本將不同的世界展現給兒童。
當然還有審美趣味的培養。
但以上所有,都依賴於家長。繪本的選擇,閱讀環境的創設,閱讀繪本的方式,與繪本閱讀相關的活動設計,繪本閱讀前後在生活中的遷移等等,還是要靠家長。


蟹妖(第一次被邀請有點小激動)

先引用一段度娘百科上對繪本的解釋: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日文用漢字為 "絵本(平假名:えほん,羅馬字:e-hon)",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能(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區別)。繪本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也有成人看的繪本,比如幾米畫的一系列繪本。

  • 為什麼繪本閱讀比純文字閱讀更適合兒童?

首先當然是因為兒童不識字啦,或者說是兒童辭彙量較為缺乏。
其次與兒童的思維方式相關。幼兒時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文字所描繪的內容中有部分是超過幼兒的認知水平的,或者幼兒根據文字的想像與實際情況會相差甚遠;而圖片所表現的內容更加直觀,易於幼兒理解。小朋友也更喜歡花花綠綠的色彩鮮明的圖畫。

  • 繪本閱讀在哪些方面能幫助幼兒成長?

閱讀習慣的培養:這就不多說了,從小開始閱讀適合的書籍並讓孩子從中獲得樂趣是對孩子閱讀習慣很好的培養。
認知能力:和所有書籍一樣,繪本能增強幼兒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德國沃爾夫岡梅茨格的《情境認知繪本》系列,運用了非常細緻逼真的描繪,讓幼兒逐漸對生活中常見物有更深的了解。
觀察力:印象比較深的是《打瞌睡的房子》這本繪本,它根據故事內容的發展,畫面色彩、細節等方面都有很細緻的變化。還有《誰藏起來了》這本,每一頁上都有一隻小動物和其他小動物有所不同,小朋友可以通過觀察將其找出。
語言表達能力:由於繪本文字極少,幼兒需要通過自己觀察圖片上的內容想像這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而在過程中,大人也可以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畫面內容和故事內容,比如說:毛毛蟲是什麼樣子的?這個水果和那個水果有什麼不一樣等等。
想像力和創造力:有的繪本結尾留有懸念,例如《月亮的味道》一書最後的畫面是一條小魚也想來嘗嘗月亮的味道,這時大人就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它能成功嗎?不成功的理由是什麼?成功的方法是什麼?
情感的表達與情緒處理:人是非常敏感的,會出現很多的情緒,但與大人不同的是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各種情緒,比如孤獨感、畏懼感,但是通過繪本的閱讀,他們可以身臨其境地了解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小朋友和我有一樣的情緒,我不用害怕。
生活習慣的培養:有些繪本會涉及到各種生活習慣,比如挑食行為的糾正,刷牙洗澡的重要性等。這些內容我們平常在教育的時候也經常會講,但小朋友似乎總是不怎麼買賬,而繪本閱讀會給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改善他們的生活習慣。
增進情感:繪本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親子共讀,父母家人可以和小朋友共同閱讀繪本,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和故事想傳達的意思,每天把玩手機的一兩小時用來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對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是繪本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和正確的教養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和愛。

多說幾句哦,和文字書籍一樣,繪本也是有優劣的,建議家長在挑選時多關注國外一些獲獎的繪本,不論是畫面精緻程度、內容、細節方面做得都是更好一些的。然後要根據小朋友年齡段進行挑選,6個月以前小嬰兒只有黑白視力,不適合看彩圖(其實我是不建議一歲以前就開始讀繪本的)像小班幼兒更適合簡單認知方面、生活習慣方面的繪本,中大班幼兒我更傾向於選擇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想像能力的培養。不過這些都是個人見解,不代表官方意見,歡迎批評指正。
其次,繪本雖然對孩子各方各面的幫助都很多,但是它價格相對而言偏高,況且有些東西真的還是需要父母大人在一旁解釋才更有效果。所以有些盼望扔一堆繪本給孩子看,然後自己出去風流快活,並認為如此一來孩子就能有驚人成長的父母,還是省省吧,財力與心力雙重方面的省。繪本再好,也不如父母正確的教育和陪伴啊。


1. 親子關係/共同的回憶。
2.語言/辭彙。
3.想像力。
4.認知。


謝邀~

我之前回答過一個繪本的問題,點評了我家的200本繪本。雖然內容有爭議,不過至少可以證明我是真的用心陪孩子看了很多繪本的。 有哪些好的兒童繪本? - 霍雍的回答

以下為關於本題,我個人的一點思考:

1 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需要從小培養。當然了,可能對於一些本身就沒有閱讀習慣的家長來說,未見得認同這一點。

我是從小孩6個月開始培養的。具體做法參見我的另外一個回答 如何培養兒童閱讀習慣? - 霍雍的回答

小孩不認識字,自然看不懂字書,那麼只能使用其他以圖為主的書作為載體。此外,如立體書、洞洞書、觸摸書等,也是很好的選擇。

我個人體會是在2-4歲這個階段,繪本很適合。小於2歲,更適合每頁比較厚的(小朋友自己翻書比較容易),玩法比較多的書。大於4歲,可以開始接觸相對嚴肅一點的書,比如內容是照片的,文字多一點的。

所以,繪本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過程中,在某個年齡段比較適合的選擇。

平時經常提到的一些好處,比如專註力培養、好習慣培養、情緒培養等,理論上說是閱讀帶來的,看什麼類型的書都可以培養這些東西,不一定非繪本不可。

2 藝術熏陶、美感熏陶

不少繪本是藝術家畫的。同樣是看圖,但繪畫作品跟攝影作品是很不同的。

繪畫會很大地傳遞作者的情緒和意圖,小朋友見識各種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對大腦是很好的刺激。

由於繪本是以小朋友為目標創作的,所以小朋友理解起來並不困難。我個人體會,在某些方面小朋友的理解能力不輸大人。

3 傳遞價值主要靠家長

家長容易有一種很功利的想法,就是看了某一本書就能達到一個目的。比如改掉一個壞習慣,學會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培養一種好的品質……

我不否認看書在一定程度上有這個作用,但是對小朋友來說,不能真的指望看一本書解決一個問題。要傳遞這些價值,主要靠家長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傳播自己的意圖。

傳遞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家長的傳遞技巧,而非看某本書的具體內容。

我個人以為,對小朋友來說,看書的核心價值觀是有趣。其他的東西附帶能達成一些就足夠了。

最後,打個廣告,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我經常寫閱讀方面的文章。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奶爸de自我修養

微信號:DaddyGrowUp

不愛雞湯,只有乾貨!


@Todd 謝謝邀請。

繪本,也叫做圖畫書,現在很熱,大熱,非常熱。它是壹零後孩子的童年至寶,也是媽媽眼中的靈丹妙藥。曾經有媽媽問:我們家孩子不吃飯,要看什麼繪本啊?我們家孩子喜歡動手打人,要看什麼繪本啊?


我腦中立刻閃現出一個畫面,含仔在飯桌上玩米飯,我們各種招都用盡了!時間過去30分鐘,碗里的飯粒也才吃了大概30粒,突然之間!從天而降一本繪本,翻開第一頁,孩子馬上有了食慾,剛讀完合上書,碗里的飯菜吃了個精光!這幅畫面,怎麼就如此魔幻呢!!


原來有了繪本,什麼都可以解決啊!!!


我也加過一些育兒群,基本上,這些育兒群的話題,每天都會涉及到繪本。有曬家裡有多少繪本的。有來求書單求團購的。有推廣自己的大V店童書館的。信息量大得讓人以為所有的繪本都是奇貨可居,只要是畫的都一定是好的。


當然,更多的,是曬自己的娃通過繪本學到了什麼的,and,替有各種育兒問題的家長們答疑的。答疑第一句話:你可以給孩子看看這本繪本。那傢伙,說的那叫天花亂墜,鑼鼓喧天。好像你娃不讀那本繪本,問題就不會解決,只要你娃看了,保管立馬變成個懂事的乖寶寶。


你猜對了,我今天是來吐槽的。


繪本不是萬能的,更不應該成為一種管教工具。可是很多家長把繪本用成了一本工具書。


松居直先生在他的《幸福的種子》中說過:「圖畫書不是教科書,更不是問題大全,它應該是孩子的快樂源泉。」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娃不吃飯,你給他看了本關於吃飯的繪本,孩子明明很開心,結果最後,你告訴他,你看書上的誰誰誰都認真吃飯了,你是不是也要好好吃飯啊?是的,你說的和風細雨,你花了一個月來潛移默化,可是孩子最後發現,原來這本繪本是來逼迫他吃飯的啊!當然,這只是我的想像,我覺得應該也沒有解決孩子吃飯問題的繪本。


如果非要以教育工具的觀念來看繪本,那很多繪本,反而是做了不好的榜樣,至少在我們家是不好的榜樣。包括有些很經典的繪本。


比如大衛.香農經典的《大衛不可以》,有個畫面是大衛拖著一條毯子極不情願地去睡覺。在我們家導致的結果是,含仔連續幾天,每天拖著床單在地上瘋跑,這個狀況間歇性地從二年前持續到現在。


還有希亞文.奧拉姆著,喜多村惠畫的《生氣的亞瑟》,含仔看完的結果,是牛脾氣更倔了,因為他從繪本中找到了另一種生氣的方法。每次小性子上來了,就大叫:「我什麼都不要了,不要媽媽,不要房子,不要樹,…不要地球,連宇宙也不要了。」


含仔很喜歡這二本繪本,每次看到他拿出這二本時,我就會發現他嘴角掛著一副壞小孩即將出現的笑。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繪本,也許能充當孩子負面情緒的宣洩口,也許孩子看到繪本中有小孩與他是一樣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接納自己。


最後,引用一段松居直《幸福的種子》中的文字:「有不少父母認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念圖畫書給他們聽,可以幫助孩子早一點讀書、識字,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高文字能力,同時培養高尚的情操並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無法輕鬆地講故事,從而使圖畫書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功能——帶給孩子快樂。」


有時,我們真的不要以結果為導向去做事情。那樣會喪失掉好多樂趣,並且你怎麼知道,二十年後,你所做的為孩子好,是不是真的好呢?


謝邀。看了大家的回答,基本都認同。但是,我們似乎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看繪本,是因為繪本好看啊。一個好的故事,真的能把人的心靈點亮,感覺世界都變得乾淨了。對孩子而言,有比這更好的禮物嗎?
拋開所有的功利心,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意義。和孩子們一起享受美妙的故事,一起哈哈大笑,本身就已經很美好了,不是嗎?
作為一名溫哥華的註冊兒童教師,我現在在本市貴得數一數二的學校上班。我的職責之一,就是擔任閱讀老師,負責每天早晨長達一小時的「晨圈」活動。帶著孩子們閱讀繪本,是我每天的工作日常。在我的文章里,寫了不少相關的案例,感興趣的可以移步看一看。
我想說的結論:繪本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兒童的語言發展、認知能力、審美和價值觀。縱然是這樣,請大家也不要忘記了,繪本作者的初衷,僅僅是希望家長和老師能坐下來,好好的摟著孩子們讀完一本書
大多數作家的出發點,都不是功利的,只是想講故事給你聽。「讓孩子們從中學到點什麼」,不是他們最初的目的,「和世界分享美妙的故事」才是。
為什麼我會清楚這一點?因為我也出版過電子書,也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兒童繪本作家,現在還在努力中。
我真的很喜歡繪本,以後會寫一期專欄文章,好好講一講我在工作中接觸到的最喜歡的繪本。


謝邀。

收到邀請時看到這篇題目,籍著題主的問題我問自己,為什麼給孩子讀繪本?我有什麼目的?對噢,我怎麼從未想這問題!在不確定她是否能聽懂時為什麼就要讀給她聽?有好幾個長時間的月齡段我幾乎能確定女兒好動不喜靜,為什麼我一直堅持給孩子讀繪本?是我自己在讀繪本這件事上有執拗還是她真的需要繪本?我為什麼這麼執著?我問了自己許多問題。順便回憶起自己的童年。

父母是那種普通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是朋友關係,沒有平等概念,意思是,從未走進過我的內心。不知何時當我小小的內心開始有漪漣,都是獨自一人。當我有各種困惑,從父母那兒得到的答案總是「你長大就知道了」。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是攢錢,壓歲錢,小紅包,零花錢統統攢起來,走進新華書店買書看。剛開始識字不多,買有圖童話為主,後來大了買作文書,小說。原本父母並不干預,直到初二被剝奪「看閑書」的權利,只准看課本。有點可笑,對吧?我也覺得,可是我無力反抗。好在高中寄宿,從生活費里擠出餘糧來繼續買小說,還有一些科幻世界和雜文雜誌。貧瘠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翻新書恐怕是最最幸福的時光了,書里有我不曾見識過的斑斕的世界,也有我不曾經歷過的百味人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可以讀書,似乎成了前段人生中一種遺憾,有空就讀書也是現階段生活的一種奢望。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從小家境貧寒,無甚特長,我不會畫畫,不會彈琴,不會下棋,唯一陪伴女兒一起享受的親子時光就是讀書時間。為了讓女兒被我的書吸引,我費勁心思找不同年齡段的她喜歡的類型,花更多時間觀察女兒最近喜歡什麼,恐懼什麼,擔憂什麼,為了與她有共同語言我跟她一起讀她喜歡的書,為了讓她專註的聽我讀書,我可以繪聲繪色,又講又演。同時,女兒為了讓我放下手中的事,惹我生氣被冷落時,最擅用的一招就是「媽媽,我們一起來看書吧」。

似乎走點跑題了對嗎?只有當你毫無目的的做一件事時,得到的才是最多的。

我女兒目前的狀態:帶女兒出門經常被熟人誇懂事(理解能力和情商),會說話(語言能力),懂得真多(知識面),什麼都知道(認知能力),總能發現大人發現不了的東西(觀察能力),不到3歲自己取英文名字(有主見)…幼兒園老師表示,入園無焦慮,適應性強,自理能力強…

無論能得到些什麼,對我和孩子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那些一起讀書的幸福時光。


繪本的確是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為什麼呢?


一、首先,繪本適應了孩子的特質——聽覺、視覺和感受型


首先,繪本就是一種為孩子寫的書,它預設的主要讀者是就是那些不識字、或識字未久的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發育的是聽覺、觸覺和視覺,而繪本的存在讓寶寶的視覺得到充分刺激、聽覺得到充分鍛煉,而且如果在大人的懷抱里聽繪本還會滿足肌膚親近的觸覺需求。


口手的發育讓孩子學會翻書,繪本裡面簡潔但重複性強、極具韻律的文字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繪本里的精美插畫滿足了孩子對色彩和形狀和繪畫的感受,繪本裡面巧妙並真誠單純的故事促進了孩子感受性的發展,並激發了孩子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從此,在繪本的滋養下,我們的孩子開始搭乘著想像的翅膀從此啟航。


二、繪本里包含的內容涵蓋豐富,包括德育、智育、美育等


《童年與解放》所提「人的本來面目」,就是「兒童的特質」有:整體辯認的特徵、無邊的好奇、體驗的勇氣、寬容無邪及價值中立。


而好繪本所表現的,也正是這樣的精神。不論是談生、談死、談動物、談人,或是談友情、親情及成長,作者都會本著孩子的這項生命特質,試著從最真誠的角度切入。


談德育,我們有教給孩子愛的主題的《彩虹色的花》、《石頭湯》、《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談智育,我們有教給孩子智慧的《小黑魚》、《1隻小豬和100隻狼》、《尼古拉的三個問題》

談美育,我們有教給孩子審美的《美麗的螺旋》、《打瞌睡的房子》、《禪的故事》,

繪本的主題其實遠遠不止這些,

它教我們管理情緒:

比如《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生氣》、

教我們解決問題:

比如睡覺的《夢的守護者》,

比如吃飯的《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教我們面對逆境:

無論死亡《爺爺變成了幽靈》、

還是單親《我的爸爸叫焦尼》……

還有很多繪本,悄悄的告訴父母孩子的感受:

比如講述被忽視感受的《冬冬,等一下》,委屈感受的《請不要生氣》。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曹文軒說:繪本在我心目中是離哲學最近的書。天下的書有兩種,一種是用來打精神底子的,一種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後再讀的書,繪本就是前者。

因此,遇見繪本,是孩子的幸運,也是我們的幸運,那麼,從今天就開始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吧!
和大家共勉……


從非功利的角度講,經常為孩子讀繪本,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從功利的角度來講,有三個好處:
一、認識很多字。我家娃入學前,我列印了常用1000字給她測試,基本全認識。

二、培養了熱愛閱讀的好習慣,讓娃受益終生。

三、娃通過閱讀,懂得很多知識,增強自信心。比如她很自豪自己懂得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組成;火山爆發後流出的岩漿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岩石;有著美麗光環的行星是土星,等等……

綜上,陪孩子讀繪本好處多多。關鍵在於,要陪著孩子讀。


簡單的說,繪本最適合孩子。
繪本更是親子閱讀,增加親子關係的法寶
繪本畫面精美或可愛,給孩子很好的審美,同時讓孩子對細節觀察。很多繪本如《我爸爸》這本書,太多太多細節。佩服作者的用心與情感投入。
繪本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情緒,引起孩子們的同鳴。
讓孩子從小愛上讀書
。。。。
。。。。
我家孩子從一歲多起開始讀繪本,從小熊寶寶系列開始,
如今,閱讀對她來說,跟有的孩子玩手機一樣重要。


謝邀

1.小孩子精力旺盛,需要各種渠道發泄,所以需要溜達、玩具、動畫片、電子產品等,繪本是其中一個沒有明顯壞處的,一般家庭都有能力提供的。

2.審美和想像。這都是潛移默化的,沒有立竿見影也不能量化,以一個成年人來講,每到關鍵時刻才會明白審美和想像力都需要厚積薄發,沒有積澱真的會是硬傷。從小接觸美的東西,品味上去了,能把自己拾掇好也是不錯的。


給孩子讀繪本故事真的有用嗎?

「閱讀圖畫書,可以推開一扇窗,幫助孩子了解我們的世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學習能力,發展情商和智商,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美感體驗,學會觀察和思考圖畫的能力,邁入藝術的門檻。」——彭懿《圖畫書應該這樣讀》

專題研究啟蒙教育的話題已有近一年時間,特別是最近連續讀了幾本關於如何給孩子讀繪本故事方面的書籍之後,感觸頗多,現就此話題將我的一些讀書筆記結合我在給孩子讀繪本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我家格閨女現在3歲10個月,突出表現有:語言表達能力強(口齒清晰,一般人都能聽懂;語言豐富,周圍人普遍反映「這個小閨女很會講話」;知識面寬,周圍人評價「這個小姑娘懂得真多」;自編自唱的故事、兒歌小節目張口就來…),觀察和思維能力強(在「找不同」之類的遊戲中反應靈敏表現突出;做「迷宮題」很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問問題比較有邏輯和自己的獨立思考;常常問一些很深奧的問題比如電腦電視為什麼會演?胳膊斷了會怎麼樣?皮膚受傷了自己為什麼能好?等等)

這一切的特性除了一部分先天因素之外,我更願意歸功於後天的啟蒙,特別是持續大量的閱讀繪本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看不見的過程,但是力量巨大。

現在,閱讀的重要性似乎是人人知曉、家家重視。但遺憾的是,身邊仍然有很多看似很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依然沒有重視起繪本閱讀來,他們寧肯花幾萬塊送孩子去上早教、上貴族幼兒園、上英語啟蒙班,卻不肯每天花二十分鐘給孩子講講故事。有一個身邊的例子,孩子快三歲了,家裡的繪本只有三本。也有的家庭,也給孩子買了很多中外繪本故事,但是陪孩子一起讀書卻是偶爾為之。

您有沒有想過,如果一個從半歲開始持續聽故事長大的孩子,按照一年100本計算(平均三天一本小繪本不算難完成),到她10歲,這1000本故事的量的積累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質的飛躍?暫且不考慮繪本選擇的問題。如果這1000本書籍能夠合理搭配,比如科普、英文、童話、寓言、民間故事、民族文化、古代現代,特別是中外名家名作以及獲獎作品等全面涉獵,孩子的知識結構將會是怎樣驚人的狀況?加上現在繪本的繪畫水準出奇的高,1000本繪本對孩子的審美會有怎樣的熏陶?

最近高考中考結束,大家的討論話題常常圍繞此中心展開。我常常給家長和孩子說一個道理,大學四年,你如果沒有明確目標和規劃,那就去圖書館讀小說,每年一百本,四年四百本的小說閱讀在四年後會帶給你怎樣的變化?無論眼界、思維還是單純的寫作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一個渾渾噩噩度過四年美好時光的人又將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那些所謂早早開悟即能早早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並為之努力的人,有的是遇到了高人指點,有的是遇到了促進開悟的事件,但更多的人則是在閱讀中逐漸開闊眼界並樹立人生遠大理想和目標的。

我家格閨女的「閱讀」之路

我家格閨女半歲前,我對她進行的更多是一種無意識的啟蒙,說白了就是毫無章法。那個階段,主要是看一些抽象圖形的那種黑白卡和彩色卡,另外就是我和老公對孩子無時無刻的陪伴,跟她說話,用費雪會唱歌的小狗、海馬陪她玩兒,我們很少放她一個人呆著,只要醒著,通常都會全身心陪伴她。我們抱孩子也比較多,做各種動作逗她笑。當時只是初為人父母的喜悅和新鮮感驅使我們這樣做,並沒有太多的主觀意識。但在我看了早期教育方面很多書籍之後,才知道,這樣的方式也是正確的且重要的啟蒙。

【要點提示】

e 嬰兒階段,視覺聽覺的刺激極為重要。

e 這個階段孩子以家長互動為主,也可以聽一些節奏明快的兒歌。

e 另:英語啟蒙的話,可以聽國外的經典兒歌,以鵝媽媽童謠、simple song等為主;音樂啟蒙可以聽一些明快的古典音樂。(遺憾的是這些我都錯過了哦)

格閨女七個月大開始,我也是隨波逐流地在朋友推薦下訂閱了巧虎,雖然沒什麼明確方向和想法,但每期的書籍我都陪孩子認真讀了很多遍。身邊很多寶媽也訂閱了巧虎,但是並沒有好好利用,只是扔在那兒讓孩子自由翻看,孩子當然會毫無興趣,於是得出結論:巧虎沒用,我家孩子不愛看。我家格閨女已經連續訂閱了三年半了,我計劃是訂閱到小學前的。我認為格閨女從巧虎里學到了好多好多的東西,從她日常的話題就能感覺到巧虎對她潛移默化的深入影響。

我大概是在格閨女一歲半開始給她講故事的(小貓釣魚、小馬過河、小蝌蚪找媽媽之類),但是早期比較茫然,毫無章法,買了《迪士尼寶寶故事會》(共40冊)、彩書坊的《365夜寶寶睡前故事》以及雜亂的一些故事書(後來發現質量都比較差,完全不符合幼兒的趣味)。

真正開始有意識地引導格閨女閱讀是在她兩歲半,在我讀了幾本早期教育的書籍之後,有意識地開始選擇適合該年齡段的書籍,並堅持基本每天陪孩子讀繪本至少半小時,有時候一天分段總閱讀時長能達到一兩小時。與專家提倡的每天20分鐘相比算閱讀時間比較長的了。

【要點提示】

e 2-4歲的幼兒階段,讀一些生活類圖畫書比較好,如動物、交通工具、生活習慣、故事等,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字多圖少的故事,但要避免看那些色彩過分艷麗、圖畫形象卡通化、玩具化的劣質圖書。

e 這個階段可以引入一些特殊書籍:布書、洞洞書、翻翻書、滑板書等

常聽家長說:我家孩子不愛聽故事不愛看書。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問題的主要癥結依然在父母身上,也許是你講故事的方式方法以及態度上的問題,比如應付差事不耐煩,比如不停給孩子講道理或者提問,比如聲音動作不夠生動有趣,比如自己打心裡就不喜歡看書不喜歡正在講的故事等等。父母一定要從自身先找原因。

其實格閨女的閱讀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2歲左右一段時間,她總愛動,坐不住,我感覺她可能太小不愛聽故事,於是就放棄了,其實我錯了,那個年齡段孩子的專註力較差,完全可以讓她邊玩兒邊聽的;另外一點,講的方式也不好,不能繪聲繪色聲行並茂地把故事「表演」起來,所以孩子興趣不大。一段時間休整之後,再次重拾講故事的習慣,迎來了孩子「再講一遍」的自然重複期,即每個故事都要連續重複無數遍,這是孩子自然發展的一個階段,父母切記耐心,且每次重複都要如第一次般充滿激情。

3歲多的一段時間裡,孩子似乎又不太喜歡我講故事了。我看專家說幼兒故事每一本都要多次重複讀孩子才能吸收好,於是我照做,可是格閨女不買賬,同一個故事第二次讀已經不感興趣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你別指望她親口告訴你:媽媽,我只喜歡聽新故事,不喜歡重複的故事。父母必須細心觀察和思考。)

絞盡腦汁,我想出了各種招數:製造了「故事婆婆」的角色(類似聖誕老人,是我自己發明的),定期給格閨女送書,還給她寫信,鼓勵她讀書。著急了也會威逼利誘,要麼說如果她不喜歡就把書都送給別的小朋友,要麼說講完故事幹什麼好玩兒的事情等等。這些方式有一點效果,但是不明顯,孩子仍然比較被動。

後來我想通了一個道理,可能因為她記憶比較好,每本故事讀一次基本記住了情節,所以不願意看第二次,或者性格原因,亦或者我選的書不是太合她口味。但是既然她願意看新鮮的繪本,那我就不要死搬教條非強迫孩子重複讀讀過的故事了,每次都讀新故事,孩子充滿好奇,聚精會神地聽,雖然讀得多而不精,也總比厭煩地少而精讀強啊。於是我又開始了新故事的狂轟濫炸,但也要結合飢餓式營銷手段,即控制好數量,絕不可讓孩子疲勞。

折騰一番之後基本保持了穩定的閱讀習慣,我開始密切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在,不感興趣的故事即刻停止。另外盡量在講述的方法上改進,比如盡量生動有趣、聲行並茂地講,必要時加入動作、表情以及語音語調的變換等,我這所有努力就是奔著演音樂劇的效果去的,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確效果不錯。

格閨女目前讀繪本已成為一種習慣,我會把讀過的書悄悄地放在她的手邊,比如馬桶旁、枕頭邊、玩具旁,讓她可以隨手翻閱,並會定期更換;新繪本我會讀一到兩次後放入書架,但隔幾個月後還會拿出來和她一起重讀。家裡的繪本故事算起來有一百多本了,但是讀過一遍的故事格閨女幾乎都有大致印象,並在其他渠道看到家裡有的繪本,一下就能想起來。我們現在出行都會隨手帶幾本繪本放在包里,特別是開車走長途的時候,必須有故事陪伴才能解決孩子旅途的無聊。

目前格閨女聽看故事的習慣已經形成,下一階段的挑戰就是自主閱讀的過度了,那還需要及時調整方法和思路。

通過在格閨女身上兩年左右的實踐,我現在深信親子共讀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關於幼兒繪本閱讀的幾點建議

現代家庭普遍重視孩子的閱讀培養,但真正用對方法並取得成效的卻不多,引導孩子閱讀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觀念和做法的誤區。在我閱讀了大量啟蒙教育的書籍之後,才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太重要了,裡面的門道真的是很多很多。

1、重中之重:時間的保障。

陪孩子讀繪本,我認為最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精神(比如一年365天,每天20-30分鐘,堅持10年),數量和質量是自然而然的累積,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也是早晚的事。此原理與現在流行的一種說法「再小的習慣堅持3年、5年、10年也會成為了不起的事」一個道理。請記住:不要只是三分鐘熱度,「堅持」和「續航力」才是關鍵。

引語:每天花20分鐘講故事,孩子會愛上書本,會想要探索這個世界,並且開始思考,同時學會擁有夢想。——Rosemary Wells《My Shining Star》

2、繪本的選擇方面

第一選擇必須是國內外幾項知名大獎的獲獎作品,如「美國凱迪克獎」、「德國繪本大獎」、「英國格林威大獎」、「國際安徒生獎」、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最佳童書獎、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大獎(簡稱BIB)、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最佳選書等,國內目前知名的獎項有兩個:信誼圖畫書獎(台灣)、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香港)。

第二選擇:以上獎項的獲獎大師們的其他作品

第三選擇,知名圖畫書專家推薦的書目,如松居直先生、方衛平教授、朱自強博士、吳念陽博士、陳暉教授、梅子涵、彭懿博士等等。英文原版繪本則主要參照吳敏蘭、廖彩杏、汪培珽(台灣親子教育第一人)三位專家推薦的書目。(關於英語啟蒙教育及英文原版繪本的閱讀方式我隨後會另做文章進行分享。)

3、閱讀方法方面

父母的閱讀興趣很重要。父母首先要讀得投入,讀得享受,才能吸引到孩子。爸爸媽媽們請記住,不要把自己當老師,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才最重要。為帶動孩子的興趣,可以採取很多的方式:

(1)不能幹巴巴念字,要配合情節進行語氣語調及聲音的變換,能加入豐富的肢體語言、誇張的表情和手指動作,我想沒有孩子會不喜歡這樣的講故事方式。(其實,也沒有那麼難,爸爸媽媽們只需放下架子,把自己還原成一個孩子,真正地投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去,想怎麼演就怎麼演,然後朝著音樂劇、話劇、兒童劇的表演效果努力就是了)。

(2)第一遍閱讀只讀圖一起猜猜故事的情節(孩子的好奇心瞬間爆棚,而且孩子的想像力推斷力常常超乎你的想像)。

(3)讀完故事一起來個角色扮演,跟孩子一起把繪本「玩」兒起來(孩子會非常感興趣,而且能主動記住故事的情節以及對白,孩子的記憶力和天生的表演能力也會讓你大吃一驚)。

(4)針對故事書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方式來讀,比如圖畫為主的書籍可以考慮讀圖猜故事的方式,比如故事情節複雜且文字為主的書籍則採用光讀文字猜畫面的方式,開放式故事情節則可以採用續編故事的方式等等。

(5)多召集幾個小朋友一起聽故事形成互動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6)提問,但不是考問孩子對故事深意的理解或記憶,而是問問孩子有沒有故事中小主人公相關的經歷或感受,更能喚起孩子的思考和共鳴。切忌不停提問。「書中的男孩兒叫什麼名字?他為什麼會那樣做?他那樣做對不對?他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可以提問,但需要技巧,應該站在啟發孩子主觀思維的角度上,無所謂對錯,比如你有沒有過和這個小男孩兒類似的經歷呢?如果你遇到同樣的事情會怎麼處理?遇到那樣的事時你是不是很難過呢?假如你可以有一個魔法棒,你最想變成什麼呢?…

(7)和孩子一起製作故事相關的小道具,提升孩子動手能力及故事的延伸效果。

父母是否有閱讀的習慣同樣重要。一個業餘時間只看電視看手機玩兒遊戲打麻將的父母,別指望孩子能意外養成愛閱讀的習慣。相反,一個愛閱讀的家庭,孩子喜歡閱讀那是自然而然的事。為什麼醫生家庭、教師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績優異,為什麼人們普遍認為出生在書香門第的人大多舉止文雅知識淵博。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太重要了,你想要孩子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或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要以身示範。

父母應該多看一些關於圖畫書解讀方面的書籍,或者自己先讀一遍再看看媒介對本書的相關介紹和分析,對比一下自己的理解,會讓你在一本自己眼裡可能看似平淡無奇的繪本故事中發掘出一個不一樣的奇妙世界。

下面引用一下京東網中對荷蘭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夏洛特?德邁頓斯的無字圖畫書《黃氣球》的介紹,請讀過此書的爸爸媽媽們對比自己閱讀時的理解,拋磚引玉,讓爸爸媽媽們體會一下專家眼中圖畫書中的奧妙。

無字圖畫書《來自倫勃朗和梵高故鄉的圖畫書:黃氣球》擁有一個別緻而又大氣的創意。它以一個輕盈飄飛的黃氣球作為主要的視覺導引線索,向我們呈現了一次氣勢宏大、風格奇異的環球旅行。這場旅行不但涵蓋了從陸地到海洋、從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沙漠、從都市到鄉村等的巨大空間位移,也包含了從白天到黑夜、從出生到死亡、從過去到現在、從當下到未來的顯在時間變遷。通過這樣的方式,它展示了我們身處其中的星球所具有的豐富的地貌與深厚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偉大而又渺小的人們所經歷過和正在經歷著的歡樂與悲傷、幸福與痛楚、失敗與成功,以及生命自身在這樣的周而復始中所展現的獨特與豐饒。

《來自倫勃朗和梵高故鄉的圖畫書:黃氣球》將無字圖畫書敘事的不確定性推到了新的高度。整部作品中,由作者給出的閱讀提示僅僅是壓在毫不引人注目的封底一角的四個意象,如果不是反覆仔細的翻看,許多人或許根本不會注意到它們。與此同時,不論是關於越獄男子、飛毯術士、藍色汽車或黃氣球的畫面敘事,似乎都不存在某個準確的解釋版本,而需要我們充分開放自己想像的官能,來為它們的行蹤提供一個合理的說明。換句話說,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深藏著的敘事本能,讓讀者在紛繁的視象中儘力尋找著那些可見的線索,清理著那些可能的脈絡。這樣一來,當這些敘事的進程在我們的想像中慢慢成形的時候,它們不但成為了這部圖畫書的故事,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我們自己的故事。

也許,培養一個學霸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難,或者是完全依賴於常人公認的「天生的」因素,關鍵是父母抓好啟蒙和教育的良好時機,且方法得當,並肯陪伴孩子一起開心地獲取知識,並且要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堅持。請深刻品味「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這句話。任何事,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才能品嘗收穫的喜悅。

附:關於讀圖畫書方法的書單

1、 彭懿的《圖畫書應該這樣讀》
2、 吳念陽的《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
3、 吳敏蘭的《繪本123:每個媽媽都能勝任的英語啟蒙》
4、 【日】松居直的《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
5、 明天出版社的「兒童閱讀專家指導書系」:方衛平《享受圖畫書》、朱自強《親近圖畫書》、陳暉《圖畫書的講讀藝術》、彭懿《我的紙上奇幻之旅》、梅子涵《童年書——圖畫書的兒童文學》和《童年書——文字的兒童文學》、劉緒源《繪本之美》等


繪本雖好,但要父母會講。


推薦閱讀:

小孩子大声说「那个阿姨的衣服跟我们家钢琴布一样」时,作为孩子家长或那个阿姨,应如何化解尴尬?
怎樣輔導左撇子小孩寫字?用左手寫字會遇到哪些困難?怎麼解決?
你欣賞韓寒嗎?如果你有一個兒子,希望他將來成為韓寒這樣的人嗎?

TAG:育兒 | 親子閱讀 | 兒童教育 | 繪本 | 兒童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