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幾大藝術中,繪畫被質疑得最多?
經常被人說洗錢、小孩塗鴉、皇帝的新衣等(尤其是現當代繪畫),而音樂、舞蹈等很少出現類似情況
卸腰。
因為繪畫」評論「的門檻最低啊。看一幅畫,一秒鐘,大部分「欣賞者」就能得出「牛逼」還是「傻逼」的結論了。「評論」音樂和舞蹈的話,這些美術評論者怕是連一個作品看完聽完的耐性都沒有。而且,一幅畫,大家去了美術館,手機拍一下,回頭就能放到網上了,然後大批平時根本不會去美術館的人,就開始來群嘲了。而音樂和舞蹈作品,能自己花錢去音樂廳看的,多多少少都是懂得多一點的愛好者或者專業人士,而且這東西又不好翻拍,所以只能在網上群嘲的那些人,接觸音樂和舞蹈作品的機會少很多。主要是,缺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美學標準。
也就是說,傳統的美學價值和審美標準——當然這裡指的是從印象派傳承下來還沒跑偏的大眾審美標準——不再起作用了。老格林伯格這方面做的就挺絕,好不容易把美國抽象主義這種視覺簡潔,去中心去地域去差異的藝術形式扶持起來,馬上就開始立flag,意思是每一個學科都得有這個學科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說,你進了我們家門就得守我的規矩,你要想評論也可以,你得用我的方式來——這不純粹是耍流氓嗎。總之,從現代藝術開始,大眾眼裡的藝術品就有點兒奇奇怪怪了,但是好歹還有個抽象的形式讓你搞些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論,咱們好歹還會點線面和圖像構成這樣高級的表達方式呢,直到即便是圖像作品也完全沒什麼「美」可審。
然後就好理解了,沒了大眾易懂的美學標準,就引來了爭議。這年頭誰沒讀過兩本書,誰不會上網,隨處可得的信息讓公眾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看起來幼稚到自己都能製作的藝術品居然能賣出天價——除了炒作洗錢還能是啥?更不用提,欣賞藝術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這種聽上去實在是荒謬的言論了。
另外,從媒介的角度而言,各種各樣的媒介給人們每天的生活灌輸了大量的圖像信息,我們生活在圖像無比發達的今天,換言之,一個受過正常教育,有正常良好經濟狀況的人,對任何從視覺角度而言能形成的刺激都習以為常了,什麼樣的東西在今天還能是「沒見過的」?而實際上,繪畫作品通過電子屏幕這樣的媒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本來對於另外一種物質性存在承載著顏料的媒介就是一種不公平的做法。我們無法區分電子發光熒幕的呈現和現實的區別。它不僅僅成了保德里亞所說的「擬像」,更重要的是,讓大眾根本不會去思考自己面對的是熒幕還不是一張實體的繪畫。
最後一個需要被意識到的是問題是收藏和藝術市場。相比物質形態豐富多樣不易保管和收藏的當代藝術作品,繪畫作品從目前的角度來看,還是最為保險和穩妥的交易品。而公眾每天都接受到各大拍賣行某某畫作賣出天價的消息,但鮮少有普通民眾對當代藝術或者說其他形式的藝術形式交易信息有所了解,最簡單地說,他們想說別的是洗錢他們也沒法兒了解啊?然後需要想的是,畢加索的繪畫作品賣出天價認為是正常的,但同樣某中國當代畫家的作品賣出高價便是洗錢?委拉茲貴支就是好的,羅斯科就不行?
當然,這裡討論,繪畫形式跟當代藝術的關係不做太大關係。普通人不能理解繪畫藝術尤其是現代繪畫藝術,主要是因為在思維深度上普通人仍然停留在畫得像就是畫得好的寫實層面,卻不知道寫實繪畫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更別說照相機的問世,對於寫實繪畫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畫得再好也很難超越前人,畫的再像也無法超越照相。為了尋求藝術上的進一步發展和突破,現代繪畫藝術才漸漸脫離了寫實層面開始追求其它比如意識形態上的發展。
一張畫能賣那麼貴誠然離不開商家的炒作,然而其主要價值通常並不單純存在於畫家個人的繪畫技法,而是有其歷史地位,歷史作用等更加寬泛的因素。單純賣技法的畫,顯然是不夠珍貴的。例如杜尚的泉,蒙德里安的格子畫,乍一看都是我上我也行。是的,這些作品本身在技法層面上顯然是不夠高深,很容易不被人欣賞。然而它們對於世界的影響呢,卻不是一副人肉照相機可以趕得上的。
這裡我也不是貶低寫實繪畫,好的寫實畫家能畫出照片無法拍攝的美感。現在也有很多厲害的畫家正堅持在寫實繪畫之中摸索前進尋求突破。可是似乎當下藝術界的主流已經不再是以美不美為評判標準,而普通人還在追逐美的道路上摸索。
那麼現在回答為什麼幾大藝術中獨獨繪畫藝術的質疑聲這麼大。是因為普通民眾與繪畫藝術尤其是現代藝術界的價值觀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背道而馳,僅此而已。
繪畫所呈現出來的是物品,因為物品最容易被賦予價值。 而音樂,舞蹈所呈現的方式不同,所以相較並不容易引起大眾非論。 大眾對於繪畫的八卦更多在於與資本掛鉤,譬如對應價格。
直接原因應該許多畫作交易價格奇高,超過音樂舞蹈許多倍。
這種質疑其實同理於房地產泡沫、股票泡沫,來源於購買者盲目高價購置,而大多數人雖然美其名曰藝術追求,但其本質目標並不是藝術而是資本保值或升值。
對於這些人來說,其實是不是藝術品都無所謂,最近熱潮在哪裡,錢就往哪裡砸,很多後來跟風者都是瞎蒙,異議自然隨後而來。錢往哪兒砸,自然會有人想從中撈利,衍生出了中介者,拍賣行之類的,人家提成,自然是希望賣得越多越貴就好,一個商品拿過來一個勁地忽悠怎麼好怎麼值錢,價格自然越捧越上。
而為什麼繪畫的情況很少出現在音樂舞蹈上呢?
因為存在形式不一樣。
繪畫作品是實體存在的,而且真品具有唯一性流傳、可擁有,可以區別於複製品。你買東西的時候,你聽到說是孤品,心中自然加碼了。其實書法作品、古董同樣存在這情況,就看當下是什麼熱。
而音樂舞蹈本身沒有實體,具有唯一性的音樂會或舞劇只能瞬時觀賞,無法擁有,若有成為實體傳播擁有,只能複製成音頻或視頻,自然無法實現唯一佔有。你買的CD、網上下在的視頻,和你電腦里的圖片差不多吧,複製容易成本低廉。沒有這種優勢,無法使價格超高飆升,最多就是某紅火場次票價高快速售罄,再高票價又能飆到幾個零呢?
價值最高的其實是擁有技藝的畫家、音樂家、舞蹈家,文化市場發達的地方沒有買賣人口呀,只能是他們的作品代替其本體在買賣中咯。不過要是未來世界裡,倫理與科技的演化中,出現養殖成的、可售賣的高超技藝名家等形式,資本買賣給藝術帶來的質疑只會更多吧。
質疑針對的不是藝術,而是濫竽充數。因為你說的這三種情況確實是客觀存在的啊。
講真,你總不能讓我去拍賣會舉幾次牌子拍一個劉歡朗朗或者趙四回家吧?因為,實際上,繪畫中的佳作和塗鴉就是難以辨別。
這個問題,你感受一下。如何挽救這幅畫? - 設計
他們說音樂門檻高,是從欣賞者的角度來說的。我倒覺得,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更好——音樂你沒點底子,連xjb寫歌都做不到,因為你根本不識譜。相反,你拿點顏料往紙上xjb潑,拿出去看看,有沒有人誇你?興許你說這是哪個大師的畫也有人信。
我有一種感覺,音樂發展是傾向於不斷精進、不斷變複雜的。演奏技法上,擼得越快越厲害,作曲技法上,譜子越複雜越厲害。那麼外行就算看不懂,也會覺得很複雜,很厲害。繪畫則不同,它更傾向於探索新的方式,而非精進技法。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音樂中也有各種極端的形式探索,比如雜訊音樂,但似乎影響力差了些。
這就造成音樂和繪畫的另一個區別。音樂史上把音樂向外拓展的先驅,他們的作品不但具有歷史意義,還具有相當的難度,也就是說這曲子一般人也玩不來。而美術史上的那些(某些)大師,他們的畫當然有重大的意義,但技法上實在沒什麼難的。一般人碰巧了,或是了解了相應的理論,也能畫出來。
當然,這種繪畫作品的意義是不可複製的,只有第一個畫出新東西的才有價值。但客觀上也就存在一個問題——你只看畫面不看署名的話怎麼去辨別?
============
吐個槽。總有人說「畫得再像也比不上照相機」……嗯……要是有台照相機能把我腦子裡的畫面拍下來的話,我立馬把畫板砸了筆撅折了從此不再畫畫。
他們看過皮娜·鮑什的表演么?聽過約翰.凱奇的4分33秒不? 沒看過吧 沒聽過吧? 看過了肯定也說什麼鬼 摔來摔去也算跳舞?這JB叫音樂? 畫因為是靜態圖片只有一幀 當然是最容易放網上給人吐槽的.... 我小時候看羅斯科的畫冊也放出豪言這玩意兒我都能畫 真是吐樣吐simple ! 到了高中看了他的紀錄片也還是持觀望的態度 最後看了原作才被說服。
現實版皇帝的新衣。
一場可笑的集體裝睡。
反正皇帝是穿著新衣的,
你看不到是因為你看的角度不對!!!
你眼睛的打開方式不對!!!!
自從皇帝裸體出行以後,
大街上效仿的人越來越多,
但從沒有人被拆穿。
大家都覺得,
就算我看不到,
也絕對不能說出來,
萬一別人能看到,
我不就低人一等了?
現代繪畫是被照相機逼的走投無路,
為尋找生計,
脫離寫實表達主觀感情,
評判標準的制定者由消費者轉為藝術家,
(卧槽!!你他媽在逗我!!!)
等於說去飯店吃飯,
好不好吃廚師說了算了?
你覺得不好吃,
是因為你沒有廚師對美食那麼高的造詣?
你說的好有道理!
被強姦沒有快感,
肯定是你迎合的姿勢不對嘍?
想起來《大宅門》里七爺那坨屎,
只要大家都覺得他值錢,
那他就真值錢,
再想想收藏家們,
心情很複雜。
人類,
真是卑鄙的動物。
--------------------------------------------------------------------------
禁止藝術工作者評論,
評刪。
張開嘴巴,就知道自己能不能唱歌,騙不了自己耳朵。
照照鏡子,就知道自己能不能跳舞,騙不了自己的眼睛。
拿起筆隨便劃拉兩下,咦,和藝術家的作品差不多嘛,每根線條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不信?你走走心試試。
類似於"兄弟們這家不好噴,我們換一家"
裝置藝術表示不服
繪畫的門檻最低。只要你眼沒瞎就能看了。
一個東西受質疑的多少不取決於它是不是嚴謹,而取決於他的門檻有多低。
門檻只要低,參與人數就多。裡面的腦殘噴子就多。聚集到一起雖然比例低,數量也很驚人了。
就算你發明一套新的量子物理理論 破綻多得跟篩子一樣 也不會有幾個普通人噴你,因為他們根本看不懂。
還有說等於『王』的。
區別就是你看到 1+1=王 知道他在瞎扯淡,畫畫領域的『1+1=王』因為不懂好多人還覺得挺有道理的……
多數人只是覺得畫的像就是厲害,每一副畫都是在講故事,有些畫把所有的東西都完整的展現給你。有些把很多東西都隱藏起來,只留下簡單的線索,只有觀看者不斷的細心思考,最後明白了作者的故事,這樣的過程不是很有趣嗎!學畫的時候總覺得去把一個東西畫到一模一樣很煩人,自己的隨手塗鴉反而很輕鬆愉快,有時候會發現塗鴉草稿的感覺比認真細化後的還好看!因為隨性表達才是你的心聲!沒有太多糾纏!雖然我不是懂後印象派和那些奇怪的畫派,但是能感覺到他們在隨心畫畫!
因為普通人理解的好看,和藝術性的好看,是完全不同的。
沒有受過專門的繪畫訓練或者是美術鑒賞課程的人,他所理解的好看,充其量只能用 順眼 來形容。
比如說中老年人喜歡的那些大字體描邊動態圖片那些東西,他們也覺得是順眼的。
比如說一個沒接觸過漫畫的人,看迪士尼比jump上畫的東西順眼所以就說迪士尼的畫工了得?
因為美術評論門檻最低,誰看上一眼都能憑自己的直觀感受說上兩句。
另外,近代歷史上的抽象派畫家把繪畫的好壞標準搞得很亂,比如畢加索。以前的時候我們都覺得畫的逼真,色彩漂亮,手法簡練等是好的畫作。抽象派畫家卻告訴你歪七扭八,把顏料直接潑在紙上也是藝術。但是這種畫作可就不好評判好壞了,難免就有很多欺世盜名之輩。零基本功也敢出來自稱藝術家。舞蹈和音樂沒有基本功是直接沒法看的。
推薦閱讀:
※想學畫畫,打算買個手繪屏,零基礎,請問Wacom和iPad pro這兩個牌子哪個比較好?
※學畫畫從入門到入段整個過程需要哪些資源需要下哪些功夫?
※如何正確看待在繪畫的過程中疊照片這個技法?
※雷諾阿、輝柏嘉、酷喜樂、施德樓這四個牌子的彩鉛都怎麼樣?
※94年的,以後想從事服裝設計,現在零基礎從畫畫學起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