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控方證人》?


最後殺人的刀才是亮點啊

爵士用眼鏡反光

照在了刀上 然後 爵士真踏馬機智啊


無劇透

我覺得《控方證人》可以說是懸疑劇與情節劇的雙重範本。

《控方證人》改編自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短篇小說和舞台劇。雖然原著小說在阿婆等身著作里毫不起眼,但同名舞台劇卻是與阿婆的《捕鼠器》齊名的經典劇目。

難能可貴的是,做為推理小說大師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其實深諳一個道理——表演與文字是迥然不同的兩種藝術表現形式。

推理小說的讀者往往會被兇手複雜詭秘的犯罪手法和偵探邏輯上環環相扣的推理所傾倒,而劇場里和銀幕前的觀眾卻很不一樣,他們大部分的注意力天然地被直觀且豐富多彩的聲、光、色所吸引,很少有觀眾能再分神跟上過於複雜的邏輯推理。

所以小說里的犯罪手法和推理過程設計得越是繁複,讀者讀來也就越有華麗之感;而銀幕上的推理則應反其道而行,易簡不易繁。既要讓謎面足夠簡單(涉及案情的人物不能太多、案情也不能包含太多的邏輯環節),又要讓謎底語不驚人死不休——而這對編劇來說就是極大的考驗。

這是一個極難把握的度:既要讓觀眾隨時輕鬆跟上劇情的推進,又要讓他們隱隱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太對勁」,可卻又猜不出不對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然後直到結尾的大反轉呈現出來時才恍然大悟。

而在這方面,阿婆自然有不世出的功力。阿婆在《控方證人》里正是做到了利用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謎面精準地引導(其實是誤導)觀眾的預期,又同時在他們心中埋下「真相似乎另有隱情」的種子,然後在結尾給了他們大出意料的反轉(而且不止一個反轉)。因此《控方證人》是可以說是懸疑劇的範本。

《控方證人》的導演是比利·懷爾德。在這片之前他個人已手握三座奧斯卡獎盃,已拍出《雙重賠償》、《日落大道》、《七年之癢》等傳世佳作,在這之後的幾年裡還陸續有《熱情似火》、《桃色公寓》等傑作推出。可以說執導該片時,比利·懷爾德正值事業巔峰狀態。

這個最會講故事的導演把自己講故事的超凡功力灌注進了《控方證人》每一個細節里。例如他是這樣安排影片開篇爵士與被告沃爾的會面的:嗜煙如命的爵士本來在拐杖里藏了幾根雪茄,卻被護士沒收。正在無比沮喪之時,律師梅休和沃爾正巧上門求救。本來因為心臟受不了刺激而不準備受理刑事案件的爵士忽然發現梅休口袋裡有兩支雪茄,於是頓時兩眼放光,以了解案件為由把他拉到辦公室。本想趁機抽上幾口,可不巧倆人都沒有火柴,所以又不得以再把等在門外的沃爾也叫了進來。沃爾替爵士點了煙,才總算解了他的煙癮。這才沃爾有機會把案情的始末詳細地說給吞雲吐霧的爵士聽。這個因雪茄而與被告結緣的情節與結尾的大逆轉相比竟然毫不遜色,而這樣的設計在片中比比皆是。

事實上,正是情節推進中這些極其出色的細節設計才構築起影片作為一部情節劇的魅力。因此《控方證人》也可以說是情節劇的一流範本。

好的懸疑故事通常都經不起泄底,只要看過一遍,魅力便急劇下降;但好的情節劇卻是值得反覆玩味的。《控方證人》是這樣一部作品:第一次觀看前,你最好不要在網上搜索劇情介紹,以免被劇透;但看完一遍之後,你又會發現即使拋開那個意外反轉的結局,片子里也有太多有趣又有意味的細節值得一遍一遍地欣賞。就這樣,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比利·懷爾德這兩位大師珠聯璧合,為影史留下了一部懸疑劇與情節劇的雙重範本。

文:瘋狂鑽石 @魏知超

——————————

我在喜馬拉雅上線了一檔介紹心理學最前沿知識的節目,精講由全球頂級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撰寫、海外近一年出版尚無中文譯本的30本心理學新書,歡迎小夥伴們積極圍觀^-^

《魏知超:心理學前沿好書精講》


溫馨提示:少量劇透,最好是看完片子後再看哦!

《控方證人》| 律師玩不過演員?

《控方證人》改編自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短篇小說和舞台劇。

小說早就盛名在外了,作為推理小說愛好者,我覺得小說和電影畢竟是不同的表現形式,很難改編好。因為電影的鏡頭是有選擇性的,某些關鍵性的細節,如果你一掠而過,觀眾會看得一頭霧水,邏輯上不順暢,鋪墊沒到位的話,到後面揭曉謎底顯得突兀,而如果你給了特寫,人們又足夠聰明,能夠馬上猜測到後來的情節,那麼,懸疑變成了意料之中,也就索然無味了。
我個人覺得,對於這種題材的電影,最好的觀影體驗應該是這樣的:人物一個個出場,情節一點點展開,看似合情合理,但隱約又覺得哪裡有那麼一點點不對勁,到底是哪裡不對勁兒咧?我暫時還說不出來。於是,因為好奇心,被創作者牽著鼻子走啊走啊,到大結局時,忍不住驚嘆:What!!居然可以這樣?。。。怪不得剛才。。。好像確實如此啊。。。
這片子完全滿足這樣的觀影體驗。
因為這樣的片子屬於堅決不能被劇透的類型,考慮到有些人可能沒看過,對於劇情我就不過多介紹了。
說下我感受最深的一點:英國的陪審團制度。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來自電視劇),中國的刑事審判中,感覺基本都是被告垂頭喪氣地站在被告席上,等著被宣判罷了,感覺好像是證據不確鑿不會開庭,開庭基本就等於是要判刑了。
而劇中的辯護律師在沒有任何實際證據的情況下,僅僅通過口頭詢問證人,就能顛覆陪審團的意見,我覺得挺開眼界。
我跑去查了一下,陪審團制度是英、美、法制定的一種由12位非法律人員組成共同判斷定罪的制度。

在英國,哪些人可以成為陪審員呢?英國法律規定,每個成年英國公民都有義務擔任陪審員,共同參與庭審,做到真正的公平。而哪些人可以有權利豁免這項義務呢?警察、教授、軍人、律師、法學學生等。我們可以發現,這些人的特點就是他們都學過法學。所以根據這項制度,成為陪審員的人一般都是法盲,陪審員所做出的判定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社會經驗和主觀判斷,有時更會被社會偏見所左右。

看到了嗎,最好玩的是,陪審員必須是「法盲」。讓不懂法的人行使最終判決權,是不是有點兒戲?
正是基於這樣的制度,律師才格外重要。對抗式庭審,最考驗律師的,除了對法律法規的熟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引導大眾判斷。在對證人進行交叉詢問時,一步步引導,使得被呈現出來的事實,是在大眾聽起來更有利於自己一方的事實。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更願意相信哪一種是真相。
這種制度在大多數時候是沒問題的,畢竟在高壓之下能保持冷靜、思維縝密滴水不漏、說謊說得天衣無縫的罪犯,是極少數。
對於大多數的普通罪犯,像韋菲爵士這樣的知名辯護律師,是可以盡情展示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抓住證人漏洞,把握大眾心理,巧妙引導來贏得官司的。片中各種針鋒相對,讓人拍手稱快。有這樣優秀的律師,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大部分時候,這種制度是正義的工具。
而在本片中,我們固然也為韋菲爵士的專業技能和咄咄逼人的雄辯風采叫好,但在拿到關鍵證據、眾人慶賀勝利的時候,連我們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容易,隱隱覺得好像哪裡有點兒不太對勁。
帶著隱隱的擔憂上法庭後,韋菲爵士巧妙地驗證了證據的真實性,以比預期還要痛快的方式獲得了勝利。
所以,我們是過慮了,虛驚一場了嗎?

並不是。

原來演員比律師還是更高一籌啊。

這個毒舌傲嬌有趣睿智的律師,我們在一開始就對他打贏官司有莫名的信心,現在他真的打贏了,卻發現他不過是個跑腿的,大BOSS還在後面呢。

大BOSS深知,一個賢惠深情的妻子為殺人犯丈夫作證,人們會質疑她作偽證。但,如果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滿口謊言、數次違背誓言、勾搭姦夫、對丈夫冷漠無情的壞女人,再污衊丈夫殺人,人們會把思考放在識別壞女人顯而易見的謊言上,把重點放在對這個女人的唾棄和道德審判上,情感也自然偏向於同情那個被誣陷的可憐丈夫上,於是,出於申張正義的衝動,反而會堅持認為丈夫無辜。
大眾往往是盲目的,他們對自己經過思考後得到的結論會更深信不疑,哪怕這些自以為是的思考和揭穿,是因為有人刻意設計和引導。
克里斯汀最高明之處,除了精湛的演技,更在於對人性的洞察和利用。不只是陪審團,還有律師韋菲爵士,他揭露「真相」的過人的聰明,成了她塑造自己惡劣形象的絕佳棋子。

那麼,這個好演員,演繹了這個性命攸關的角色,她真的是最終的大贏家嗎?

依然還不是。

這也還不是最終結局。
最後的五分鐘,高潮迭起,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然後及時謝幕,留下一長串的主創人員名單,讓人久久回味。

而且,連謝幕都有驚喜,比如我看到了這一幕:

回想起律師和護士那對歡喜冤家,感覺更有愛了。懸疑片中,還有濃濃的溫情,真的很贊。

【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陽光小懶(lazysunshine2016)】


最後五分鐘看的我合不攏嘴


含劇透
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黑白的電影一開始看有些沉悶,劇情慢慢推進,法庭辯論的博弈,威爾弗萊德老狐狸律師的辯護,語氣,表情,聲調,充滿了自信淡定智慧又幽默禮貌的風采。(被這個胖胖的說話尖酸的爺爺圈粉了(/ω\))
最後八分鐘高潮迭起。但我會說我猜到了這是克里斯丁的設計嗎?我記得倫納德說過她是個好演員,很會演。但他們在德國相遇那段完全看不出是演員啊。所以立了flag.而且威爾弗萊德爵士自己也說這拿到線索太過順利不可思議。我記得走出酒吧有個背影很像克里斯丁。但我沒想到見爵士的女人就是克里斯丁化妝的(邪術╮( ̄▽ ̄)╭)
各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極好。尤其是威爾弗萊德律師這個角色。他為自己代理人拚命的敬業,他藏雪茄,偷偷喝酒的小聰明,他用鏡片照射測試的經驗,他對護士的尖酸,他在法庭上辯論的風采,他的語言流露出對法律的敬畏,得知所有後,他說,正義的天平偶有偏差,但有罪之人總會付出應有的代價。(後來那句話也應驗了)這或許是一個啟示。
克里斯丁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出場的suit,小禮帽,捲髮,冷艷的氣質簡直美到不行。臉上就寫著叫我女王大人。那種冷靜冷酷又帶著誘惑的感覺,與最後呼喊我愛你倫納德產生的強烈反差,捅那一刀真是real解恨,敢愛敢恨的女子~連爵士老爺也說給她辯護了。演這個角色的明星當時已56了真是看不出來呀。
護士小姐我也是很喜歡的。總之演員都演活了戲中人。護士和爵士在現實中也是夫妻啊~真棒
最後說一下倫納德,他才是天生的演員吧。比克里斯丁還會演。一個大寫的渣。


有一個細節。克里斯蒂娜作證時從頭到尾一句假話都沒有說過,所有的推論都是由旁人推論而她默認的,並沒有親口說過任何謊言。


最後幾分鐘是邊卧槽邊看完的。。。


三個貫穿始終的疑點:
1.究竟誰才是那個演技精湛處心積慮,宣了誓還對上帝撒謊的人?
2.究竟誰會成為最大贏家坐擁高額遺產?
3.心臟病葯就著白蘭地喝真的沒有副作用咩?

一部只想怒推捨不得劇透一丁點兒的經典反轉劇!表白英式幽默小老頭。


看完很感慨,不是因為劇情反轉,而是因為人性。人類是一種多麼自以為是的物種。這部電影的劇情之所以在邏輯上能如此流暢的演繹下去(個別細節有漏洞,比如法官沒有將與Vole去旅行社問豪華游的女孩找來訊問),核心動力就是主人公們自身的傲慢
三個主角,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判斷堅信不疑,這個判斷的重點在於,是由【自己】做出來的,所以堅信,跟信誰誰信什麼事沒有太大關係。這就是我想要說的,人類在認知方面的傲慢。

辯護律師Wilfrid是個極聰明且邏輯嚴密的人, 他對自己的這一能力毫不懷疑,在殺人犯Vole「通過」他的一系列測試後,他決定相信犯人是無辜的——即使在片頭他躲著護士吸煙Vole幫他隨手反鎖了門時他就已經發現「Splendid. All the instincts of a skilled criminal.」 在隨後的審判中,他拒絕參考控方律師提出的殺人可能性,用各種辦法使控方證詞無效。
殺人犯的妻子Christine,聰明冷靜,她完全地相信Vole對她的愛,用她的原話說就是,「He worships the ground I walk on.」——即使Vole已經在富婆家泡了好久了,也沒發現早有了小三。
殺人犯Vole,太相信自己的演技,成功騙過最有名的律師和自己生活數年的妻子,達成目的,春風得意。
結果呢,律師沒料到自己被騙的這麼慘,妻子也沒料到發現自己被騙的這麼慘,殺人犯更沒料到愛他的人會殺了他。

之前看到過知乎上一個答案,出處一時翻不著了,關於古希臘詩人Archilochus的一句名言「狐狸知道所有的事,而刺蝟只知道一件事」,不知道還有誰記得。大概意思就是一旦你接受了某種設定,你就會非常篤定,即使它有別的可能性存在你也不會去看;而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多元且衝突的視角,相信自己想要認可的可能性只是N多可能性之一時,你才更有可能接近事實的真相。

如果看完第一遍之後你有興趣再去看第二遍,你就會發現Wilfrid與Christine之間的對話是多麼的意味深長。


she executed him,我覺得這句話總結得太棒了


這麼多對白,但是一點不覺得無聊,一口氣看完(其實要做到這點蠻難的)。話說我早就覺得倫納德的小三應該有戲,因為坐在護士旁邊的她太漂亮了,找這麼個好看的群演不太合理。


猜到了克里斯丁曲線救國,卻沒猜到人真是倫納德殺的……


如果你沒看過《控方證人》,那麼抱歉,我想你從未看過懸疑電影。

——題記

▲1957年《控方證人》電影海報

誰說我們膚淺而不自知?目前,在豆瓣這部電影的評分已經升到了9.6,在爛番茄,保持了100%的好評率。推理皇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說,夢露《七年之癢》比利·懷爾德導演,迷倒希特勒的不老傳奇瑪琳·黛德麗,僅僅看到這些,就早已心潮澎湃了。長年隱逸於豆瓣的小豆表示:9分以上,99.99%不辜負「虛度時光」,最好是慢慢品味學習;7分以下,可快進,請慎重,但偶有亮點;中間的電影則取決於觀影人口味,有的是埋沒在7分堆里的9分電影,有的卻是混跡在8分堆里的6分電影。所以說,豆瓣之類的點評機制(或者說評論),無論它如何改進點評技術,永遠也無法公平。

▲瑪琳·黛德麗

我還真不是懷舊。當然,你若說,這部電影未因是黑白電影而受益,我是很難否決你的。可是,我若說,這部電影可因是彩色電影而照樣成為神片,你也很難否決我的。畢竟,它秒殺了我看過的任何一集(只說電視電影改編)福爾摩斯,夏洛克,金田一,柯南,東野圭吾,宮部美雪,橫溝正史,世界奇妙物語懸疑篇,古畑任三郎,《圈套》,包青天,狄仁傑,大宋提刑官,《法證先鋒》,鴨子探長,阿凡提.....我們民族的歷史很長,我們國家的歷史卻很短,永遠別說中國電影沒有希望。1957年,在我國,「三大改造」剛剛完成,第1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舉行,「反右運動」開始。在香港,亞視啟播。在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而在美國,電影《控方證人》上映(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控方證人》電影海報

大多懸疑片,總是開頭怪誕荒唐,中間驚悚機智,最後幾分鐘酣暢淋漓,比利·懷爾德卻告訴我們打開懸疑片的正確方式。懸疑,從頭一直站到了最後的背後。幽默,與理智愚蠢分別談了兩場驚心動魄的戀愛。減一句少增一分多的台詞,節奏雖快,邏輯卻很清晰。也許有人會不習慣舊電影的劇場演技,可別忘了他們大多是演技爐火燉青的德藝雙馨。局中局構思很迷人,但很難避免人物身份的牽強,《控方證人》未落入俗套。機智的胖律師,冷靜的克里斯汀,紳士的沃爾先生,嘮叨的護士小姐,他們的一言一行無不使人為他們貼上最鮮明的個性標籤,卻又無不反叛了自己的標籤。胖律師的身份最值得玩味,他德高望重,機敏過人,卻又病況初愈,貪食雪茄。這部電影解釋了一種小說和廣播無法帶給我們的,只有電影才能帶給我們的視聽盛宴。它過於完美,以至於它最大的不完美,就是身為觀賞者的我們,未能坐在1958年的美國電影院,大飽眼福。

▲怪你過分迷人:《控方證人》劇照

最後說說女主瑪琳·瑪德蓮娜·黛德麗(Maria Magdalena Dietrich)。個人愚見,把當代女明星和這些留在電影世界的傳奇之花相提並論,對於活躍在銀屏的小鮮肉小蘿莉是不公平的。她們沒有離奇曲折的人生閱歷,生於紅於這個追捧明星的時代,是她們的幸運,也是她們的不幸。(別再說那時無整容,美往往來自修飾。)瑪琳·黛德麗絕不是那種一眼驚艷的美女,她比不上電影《吉爾達》女主的絕世回眸,五官精緻也不如同時代的嘉寶。不少人贊她是不老傳奇(56歲出演《控方證人》),玉腿可餐,但我認為黑白電影幫了她的忙。妙的是,黛德麗是過目不忘的美,你不敢玷污褻瀆的美,這種美跨越了女性美,黛德麗的眼神虛無了舞台布景,她能兼任冷艷皇后和蛇蠍毒婦,痴女怨婦,還有市井小人,片中她串演雞尾酒女郎,毫無痕迹。她支持男女平等,常著男裝,她反對納粹極權,傳說她曾試圖刺殺希特勒,因而飽受爭議恐嚇,曾被稱為「叛國女神」。她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婦女運動的偶像。此外,她是雙性戀者,因此也是同性戀的代表人物,瑪琳·黛德麗照亮了德意志。

另外,真心佩服那句豆瓣一句影評:男人貪心,女人貪愛,說透了電影,也說透了風花雪月。你可以對《控方證人》提出非議,卻也永遠無法阻止前仆後繼的無數溢美之詞。

http://weixin.qq.com/r/ojg2LmnEIzRcrS1N922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號:justwritesomething.


控方證人,號稱反轉劇經典——

長相英俊討喜的的vole,在因為謀殺嫌疑被介紹給律師wilfrid後,始終一副漫不經心的坦蕩神態、對話間不時流露出一無所知、毫不掛懷的天真、還有被詰問時一臉的驚詫委屈,成功獲得了律師本人以及銀幕前幾乎所有人的信任票。

全劇最大的懸念是他深愛的妻子為什麼跑去當了讓他被定罪的控方證人,這個女人美貌機智冷靜還意志堅強,從出現以後就一直是個讓人無法忽略的存在,並且與她那風流並且玩世不恭的丈夫形成強烈反差。以至於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感嘆這個丈夫風流有餘但總是缺根筋之後,把焦點轉移到他那讓人琢磨不透的妻子身上。

劇情發展到最後5分鐘,果然開始放大招。全劇一直高冷的妻子,卻原來是因為愛的熱切深沉 ,就像嫌疑犯X的獻身里的石神一樣,那些兼具冷靜頭腦和火熱的心的人演繹出來的愛情故事格外讓人動容。——然而 ,這並不是結束。——聰明並且閱歷無數的大律被聰明還當過演員的vole妻騙到了,但他至少事先已有預感;然後這兩個聰明人一起被vole騙的七零八落 :vole同學一方面展現了強烈的無辜氣質並成功激發大律師的使命感,一方面用一往情深和把我完全交給你的信任和無助搞定了自己的聰明老婆 ,然後變身吃瓜群眾,坐看兩個人各展神通為他洗白 。這種雖然自己資質平庸 ,但能識人並讓他甘心為我所用的本事直追劉備。——然而,這並不是結束。——兩個聰明人表示現實殘忍,實在無法接受。鏡頭移轉,大律的眼鏡片折射的光線 開始在庭審作證用的麵包刀上閃動,而vole妻則一把抓起刀來捅向丈夫。。。。。。護士向趕來的警察解釋說,"she killed him".律師糾正道,"she excuted him".

現在問題來了,大律師見多識廣,為什麼還是會被騙的團團轉?難道是因為vole在被測試時表現完美,實在找不到漏洞?顯然並不是。從wilfrid為了找火柴而把vole叫進來開始 ,就有一系列情節提示了vole既有犯罪動機而且也有犯罪能力(具備機敏謹慎的一面)。wilfrid一直在觀察對方,甚至還調侃vole說他具備傑出的犯罪本能。從後面wilfrid就案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也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被vole的說辭蒙蔽,他在通過追問來一步步還原更多被VOLE有意無意間隱瞞的事實。還有vole的妻子,那份機智冷靜明顯與眾不同,所以WILFRID事後感嘆這個女人不同尋常,為什麼她也會被騙,而且是被騙到犧牲了自己來成全丈夫和小三這種慘烈程度?

直接原因是,wilfrid敗在了他的測謊手段的準確率上:在wilfrid自創的眼睛片測試中,vole在鏡片折射過來的刺眼光線下非但沒有躲閃,反而瞪大雙眼情緒激動的表白,於是wilfrid"本來不信,現在信了"。
而更本質的原因是,就算再聰明再世故的人,總有身之為人的軟肋。對大律師WILFRID而言,是拯救無辜者的使命感;對vole妻而言,是愛情相守大於一切。
儘管!wilfrid作為一名超資深律師會將眼鏡片測試作為判斷的關鍵證據,可見這個辦法屢試不爽鮮有敗績;而 vole妻作為一個女人顯然天然地對感情這種事內置雷達。

但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好演員最會講故事,來打動觀眾,並讓他們心甘情願買單。我們的vole同學,正是宇宙第一號超級演員,把被告的無辜、愛人的無助演的比真的還真。並且成功打動了兩個聰明人的心。-----正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到了這一步,即使鐵證如山,就像本劇vole 面對的情況一樣,但是人們只會解讀成自己想相信的版本。

寫了這麼多,發現我的結論是:
誰說演員的收入高的離譜?這句話太離譜了。


解讀一下影片的結局。
有人覺得結尾太理想化,反轉不夠巧,我就從性格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妻子擅長表演,並且深愛男主,但是沒有考慮到訓偽證的後果,說明她聰明,卻沒有遠慮,也不夠了解丈夫。
其次,丈夫是一個狠辣的花花公子,卻不是合格的陰謀家。比如得意洋洋的帶著新女友去旅行社,比如並沒有很好的脫罪計劃,對妻子的「假偽證」是不知請的。
而妻子是被爵士稱讚的「了不起的女人」,不會任由丈夫拋棄自己,所以最後的大結局是情理之中的。
再說說本片的不足,首先就是犯罪者的手法,太簡單,只有妻子能提供證據,沒有任何直接證據,整片圍繞的是女主的表演,而很難說是推理。


直到最後,我才明白這部電影為啥叫控方證人。


我覺得整部電影最經典的一幕,莫過於克里斯丁毫不猶豫拿起匕首刺進沃爾身體的那一幕。多麼了不起的女人,在義無反顧捨身救了摯愛的丈夫之後,在沃爾終於露出了虛偽惡毒的真面目之後,面對他的背叛,她拿起那把匕首刺進曾經最心愛的人的身體。在明白自己深愛人的不堪之後,她拾起那把匕首,懲戒了一個情感的背叛者,一個道德的淪喪者,一個謀殺犯,一個曾經不顧一切摯愛的人。
她的醒悟來的太迅猛了,是一般的女人所做不到的。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我為此驚嘆


好的就不說了,說說這個片子不足的地方。就是戲劇化過強了。如果有足夠的篇幅,把人物行為的動機再增強一些就好了。比如為何妻子敢於如此大膽的使用這種計謀。比如最後殺人犯為何要拋棄妻子和只認識幾個月的女孩準備私奔並決定犧牲妻子。最後妻子為何用刀殺死丈夫。這一切合乎情理只是沒有給出足夠的動機和伏筆,讓人物性格有些前後背離,導致整部片子戲劇化過強,降低了真實性。但考慮到電影畢竟有時間的限制,這麼做可能也是無奈之舉。


重要的是:那是愉快的100多分鐘!


看到最後幾分鐘,vole在他老婆跟老狐狸說完真相後,陰森森的從後面走粗來,那神情,讓我毛骨悚然。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懸疑電影 | 比利·懷爾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