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調門那麼高,想學唱的人如何練習?
學唱京劇多年,但連最基本的調門問題都沒解決。央視也有跟我學的欄目,但都不是面向初學者的。連伴奏都跟不上,還談什麼韻味和情感?對了,順求教,于魁智老師的唱腔怎麼就入不了很多人的法眼?個人覺得他的唱很好聽啊,而且發聲方法據說也比較科學,不傷聲帶。僅僅因為他唱過一些戲歌?
---------------------------------------------分割線-------------------------------------------------------
感謝兩位老師的回答,學京劇真的需要老師的指點。補發一個錄音吧,老師們也好有針對性地指點。用手機錄的,音質比較渣,但也比較真實,沒有進行任何後期處理。視頻是為了能在優酷網上發布後加上去的,有一點不同步。哦,對了,伴奏進行了降調處理,原調上不去,就算勉強扯著嗓子夠著了,那也是青筋暴出。汗!迎來春色換人間(第一句)
第一次被三邀,謝。
首先,根據知乎精神,跳過是不是就談為什麼是耍流氓。京劇音域高不高?傳統上講,是比較高的,現在就不高了,對業餘,就要求更低了……
具體舉例來說,現在一般專業的老生唱西皮通用調門是F調,【京劇主要是西皮二黃,各行當調門要求也有區別,在此就是舉個例子】老生常用音域也就是從低音so到中音so,西皮的嘎調就是高音do了,換算成音名就是C4到C5(也就是常說的High C),應該說不算低。可是業餘的唱到E調或者降E也就過得去了,那就不算高了啊。而且跟我學節目里一般也不是台上調門,用的也都是低調門。那個節目也確實是面向外行的,因為普遍講得太粗糙了,而且很多人都不會教戲……
順便普及一下京劇調門的變遷,以老生為例。
過去什麼調門?早年間沒有正宮調(G調)您是甭打算唱角兒的,汪桂芬等很多人都有乙字調(A調),可以參考王鳳卿、鄧遠芳、劉鴻聲、雙處等人的唱片。從譚鑫培這位奇才從武生改了老生之後,才能以六半調唱紅(#F調),但是晚年老譚也唱到了正宮調,參考他的兩批唱片。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年輕時候都有正宮調。後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都屬於中低音特別好的演員,晚年留下的資料也比較多,使得後學者調門進一步降低。樣板戲為了和西方樂隊好合作,並且由於其陽亢的審美,高腔太多,所以樣板戲統一定調為E調。文革後很多人還以樣板戲那種偷勁兒卯高腔的低調門唱法繼續,導致京劇調門進一步降低,現在台上一堆娘炮orz……
第二,回答題主問怎麼解決調門的問題。簡單粗暴的答案就是:
「天么天兒嚷嚷!」——老唱片網站長合意語。
京劇和大部分傳統藝術一樣,屬於民間藝術,和西方古典音樂那種專業藝術傳承方式大不相同。注意,民間藝術境界可不一定比專業藝術境界低,說的是模式。民間藝術講究口傳心授,多有秘法,所以沒有完整的落在書本的理論。但是好老師一步一步帶著走,到瓶頸點撥一下,這是精英傳承的辦法,非常微妙。
題主想解決調門問題,首先要喊嗓。這方面文章網上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過我也不是看文章學的。讀書吧,很多時候並不是學知識,而是為了驗證自己的見地。只讀書不實踐,想提高境界是很難的。不然過去讀書人都讀聖賢書,怎麼有很多都成了酸秀才呢?沒有真實的本領,就不能理解聖賢真正的意思。
扯遠了。我看過盧文勤先生一篇講發聲的文章,還是很靠譜的。您可以看看。
基本而言,沒調門,就是位置太低。唱的感覺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不是往上拱的。很多愛好者都拱著唱,那是會累死的。要不怎麼我們都學余叔岩先生那「提溜勁兒」呢,「余先生說,「用音要像吊桶汲水,四不著邊兒。擦牆、碰桶、磨繩,都是在虐待聲帶!」粘貼一段兒:
余叔岩的唱腔,作者曾歸納為立、擻、切、整四個字,茲分述放後:
(一)立音始唱前凝氣於下丹田,運氣向上頂下壓,形成高音高點,想像中在上丹田(眉心)發音,使音立起來。這種發音法與西洋聲樂所謂之頭腔發音(headvoice或headattach)完全相同。
(二)擻音發聲時順乎旋律之需要,以聲帶之顫抖,使聲音更為圓潤悅耳。此即西洋聲樂之裝飾音(gracenote)。
(三)切音於唱腔中,把一個音切成兩段或三段,有種剛中帶脆,提振精神的妙用。如《搜孤救孤》原板中「舍子搭救忠呃良後」的啞字一分兩段。又如《烏盆記》最後快流水之最後一句「望求太爺作主張」的「張」字,一分三段,這種清脆悅耳的唱法,在西洋聲樂中叫切分音(syncopation)。
(四)整音余叔岩說,一段戲就像一棵大白萊,根是根,葉是葉,整整齊齊的。也就是說,一句戲詞不管七字或十字,須有抑揚頓挫。余派叫「拎上來、丟下去」,但必須完整一體。兩句詞須上下有呼應,一段戲要首尾一致。結束時,要與文武場有默契。這個在西洋聲樂叫諧和(accordance)。
余叔岩先生三十多歲時候有兩批唱片,第一批是正宮調,第二批是六半調。而且其實他嗓子不算好,不寬,青春期受過傷,累吐血過,一輩子身體不好。但是唱得真講究,精準。頭腔共鳴用得好,高音不用愁。胸腔共鳴用得好,低音不用愁。這低音啊,尤其閉口音,楊寶森、譚富英都是範本。
最後,說兩句于魁智的問題。題主真聽不出來他哪兒不好?嗯,因為您對「唱」這個事兒缺乏基本的認識。他的毛病,首先是咬字怯,聽著像評戲,然後是勁頭兒怯,聽著像評戲。發聲不算太差,但是也談不上多好,凈聽見鼻芯兒響了。老生啊,高音要瓷實、峭拔,中音要寬厚、有亮音兒,低音要蒼勁、要拎得住,于魁智的音色一味追求亮,媚氣,賊乎。完全就是反面典型。審美不對不要學戲噢,學了也不好聽。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願題主早日改邪歸正!
跟著 @平沙生 湊湊熱鬧。。。
1.調門這個事兒吧,剛開始夠不上去多半是發音的問題呀~發音位置不準聲音就會高不上去+吃力的要死。這方面建議補充一點理論知識呢,雖然看起來比較抽象(比如氣沉丹田啦聲音要立起來啦),但是好好理解我覺得對初學者還是很有很有幫助的(我也是初學者親測很好用XXD)。還有一些比較獨特的說法,我也是聽演員說的,比如感覺氣衝到嗓子的時候是打在你張嘴吸氣會發涼的地方的。。。哈哈哈聽上去真的很莫名-。-但是事實確實是這樣(這是唱蛋餃的,不知道老生是不是這感覺,沒唱過老生見諒見諒)
2. 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以後,就要自己琢磨琢磨然後喊嗓子啊,剛開始可能會比較困難,感覺喊不出來。。。這時候要是有胡琴給吊吊可能會更好吧-。-反正我自己當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找不到位置,每次唱四句原板就累成狗的節奏。。。後來跟了一位琴師老師,常常吊嗓,然後跟著胡琴拼啊拼啊拼的,也就出來了。。。當然也不是很穩定-。-嗓子好的時候呢,自己的感覺是聲音完全被氣包著,不費力又穩~~不好的時候呢,唉這個就不說了XXD
3.我感覺伴奏想把嗓子調動起來還蠻不容易的-。-我每次覺得跟著伴奏嗓子根本出不來,跟著胡琴才有心要蓋過胡琴才會賣力。。。哈哈哈我老師一直說我被他慣壞了,只能唱琴,越學越嬌氣:P~所以題主有條件就跟跟胡琴吧,伴奏不一定是個好東西啦啦~
4.于魁智的唱我就是覺得沒味道!沒韻味!沒回味!…………………………不怎麼聽老生的人表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恩這個還是參見 @平沙生吧他是行內人XXD~
降調門啊!幹嘛那麼較勁,唱宮半調給你多少錢?
多聽聽老唱片,寫字都臨法帖,當然有人喜歡龐中華,確實龐中華寫得不錯。
聽了錄音了,你這個還真不太是調門的問題。
氣沖的擻。聽著跟冒調了一樣,其實是擻不對,應該是,453--235--23232--1216。你是45------232--16,少不少東西呢。
還應該再打開,這個是咱們共有的毛病,聽著不亮,不通透,我也正在改正呢。
嗓子聽著還行,沒必要走那麼大的鼻音。保持現有調門,練通透,估計是能有味道的。
另外關於于魁智的問題。你可以開始聽楊乃彭,然後聽張克,然後聽楊寶森。覺出楊寶森好來,再回頭聽於魁智,于魁智就得扔了·······
別的我都外行,看見於魁智了,說說聽後感。當然,還是外行的感覺。這位吧,唱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唱的誰跟誰都沒什麼分別。不能說他嗓子不好,毛病大概還就在於太好了,以至於他都不必動一點腦子了,不管角色是誰,一撩嗓門開唱就是。於是乎,留不下任何動人的唱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于魁智唱關公,個人感覺,不忍卒聽。最適合他風格的角色,大概都在於樣板戲裡了。
不光是京劇。
古代梨園行里有句行話,就是「看祖師爺賞不賞你這碗飯吃」,這句話一般是出現在學戲的兒童倒倉之前,意思是說,唱念做打,做和打都能通過練習來達標,唯獨唱和念——尤其是唱——要看天資,倒倉之後,你的嗓子適合唱什麼,你才能學唱什麼,不然就是白費勁兒。
那會兒,對自身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別看唱戲是賤業,門檻可不低,不是誰拿起來都能玩的。
現在是誰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的時代,能玩出什麼水平來,自然也就沒人計較,你想玩就玩兒唄。
調門不一定要高,尤其對業餘的戲迷來說。西皮可以E調、降E調唱,有嗓音條件也可以F調、G調甚至A調,有韻味就行了。如果經常練習,嗓子可以變好的,切忌一味追求調門毀了嗓子。
說起韻味,最好跟著錄音自己找旋律,不要背譜子,我吃過這個虧。
初學者多看傳統骨子老戲 沒什麼竅門就是看看看聽聽聽……捉放曹 烏盆記 二進宮 武家坡……聽多了自然就入門了 然後再學唱 唱的時候找嗓子 找位置 堅持下去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嗓子找著了這就成了我就這樣來的
降調處理
就一句話:少唱樣板戲,練習從傳統戲開始。
于魁智說一點感受。
學院派的味比較重。
少點自然氣息,技法太完美,跟宋祖英唱歌類似。
白璧微瑕,你體會一下。太完美反而缺少點咀嚼的東西。
推薦閱讀:
※京劇《智斗》在人民的名義中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近幾十年再也沒有出現過像樣板戲一樣,繼承了傳統又融入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京劇圈真的很亂嗎?
※怎樣看待郭德綱開的麒麟劇社,這對京劇的普及會不會有很大的幫助?
※京劇中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算不算是陳世美我真不覺得他是英雄,被俘然後娶妻生子....想不通氣節在哪裡?
TAG:京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