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有什麼入門級膠片機推薦嗎?如何自學膠片風攝影?
這半年來很痴迷於膠片感風格的照片,
上面都是自己用iPhone5s+VSCOcam瞎搗鼓出來的,構圖取景還有調色什麼的都非常不專業…
想2015年上半年買台膠片機好好學習景物攝影,請問設備上有什麼推薦嗎?之前有過一點點玩單反的基礎,現在偶爾會用7D。另外,自己要學習膠片機攝像的話,有什麼方法嗎?
謝謝啦~
下邊做一個我非常主觀的膠片機推薦,我不是參數黨,我是主觀狗。為什麼沒有加上提主所問的入門兩個字呢?因為我覺得入門的話不管是高端機型還是低端機型都是可以作為入門用機的,入門購機往往是基於我們的購機預算的。在不了解提主購機預算的情況下,我比較范范的做出以下推薦。
1.國產旁軸膠片機
這裡具體的型號非常之多,價格一般在80到300元之間,高於或低於這個價格範圍的也有,但是不推薦。一部150元左右9新以上三無(無霉無霧無傷)且功能完好的國產旁軸相機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級膠片機選擇。起碼我在膠片入門甚至攝影入門的時候就是這樣一部相機讓我學習到了特別多的東西。那原因是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這個段位的旁軸膠片機手動性都較高,但是出片並不一定躁,往往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好的出片體驗,並且可以鍛煉自己今後的光圈快門的配合這個方面的能力與感覺。(有些人可能要問了,現在相機都是自動曝光的,自己會手動曝光有什麼意義呢?我想說的是自動曝光起碼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是絕對趕不上精通手動曝光的人的。因為自動曝光僅限於對曝光度的控制,但是他並不知道在你創作一張照片的時候,你所需要的畫面是想要往哪個方向走的。因為準確的曝光情況下可以有千萬種不同的光圈快門ISO三個數值的匹配可能性,最後照片的觀感也是會非常不同的。)還有一點是這類相機大多採用黃斑對焦,這也是練習手動對焦的非常好的選擇。(手動對焦是趕不上自動對焦的啦,但是如果日後就是想玩膠片,很多很棒的膠片機型都是需要手動對焦得,雖然對焦方式不同,但是這個能力是相通的。)
幾個具體的型號:虎丘351、海鷗KJ-1、鳳凰205、華夏821。
上一張我自己用虎丘351出的樣片,這類相機出片都比較類似。
2.全自動膠片單反
這裡的全自動指的是有自動曝光並且有自動對焦的膠片相機。如果你是懶得去學那些手動操作的內容而又想有不錯的膠片出片體驗,這類相機將是最適合你的選擇。你只需要構好圖虛按快門再實按快門就可以搞定整個拍照流程。補充說明一點,這類相機機身型號只決定拍照時的部分性能,主要出片效果取決於鏡頭和所用的膠捲。當然對於所有膠片機來說出片效果膠片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以下羅列的推薦機型價格差別較大,最貴的大概2000左右(Pentax MZ-S),最便宜的300左右(CanonEOS 300)(均為單機身價格,不包含鏡頭)。根據自己的預算做選擇即可,每個型號請參考淘寶。中華相機網會相對便宜,但是得淘並且需要十分注意新舊程度。鏡頭的話配個卡口匹配的50mm標準鏡頭就可以,如果你不喜歡定焦就配一個套頭,18-55這個焦段左右的(視選擇的機型而定)。
幾個具體的型號:CanonEOS 3、CanonEOS 300、Contax N1、Minolta Maxxum 7、Nikon F100、Pentax MZ-S。
上一張我自己用CanonEOS 300出的樣片。
3.手動對焦自動曝光膠片單反
這個類別中存在非常多的膠片機皇膠片機後級別的相機,大概這個類別的時代是一個膠片相機最鼎盛的時代。我現在最常用也是最主力的膠片相機Nikon F3就出自這個行列,這部相機個人感覺相當於數碼單反中的5D2這樣一個位置,也是很多膠片愛好者公認的單反膠片機皇。
幾個具體的型號:Nikon F3、Canon AE-1、Minolta X-700、Canon F1。(鏡頭推薦配50mm或者35mm定焦鏡頭)
上一張我自己用Nikon F3出的樣片。
4.傻瓜膠片相機。
這類要比全自動膠片單反操作起來更簡單方便,是另一個膠片機的鼎盛時代,大概85後95前的同學們童年記憶中家裡是會有一部這樣的相機的。這類相機除了構圖能力的鍛煉之外基本上對你攝影的學習幫助為零。但是很多人還是很喜歡,因為還是有幾款非常經典出片非常棒的型號存在的,我個人也非常喜歡。
幾個具體的型號:Olympus miu2、Yashica T4T5、Canon Prima AF-7。
上一張我自己用Yashica T5出的樣片。
5.非國產旁軸膠片機
把這個類別單分出來並且沒有跟在國產旁軸膠片機的後面是因為這個類別中相機的使用方式、操作難度、操作方法、機身構造等比較複雜且不單一。單這一個分類就可以再分成幾種不同的小分類。(根據操作方式,機身構造等等)當然國產旁軸膠片機也是有這樣情況的,但在比較大的百分比下以及我們常用常見的機型中沒有這麼複雜。(這段寫的比較奇怪,但是就是這樣,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最後補充一句,Leica M6這種我心中在135膠片機行列中絕對的王者機型也是在這個分類中的,我就不推薦也不寫在下邊的型號列表裡了,你懂的。
幾個具體的型號:Rollei 35、FED 5B、Olympus Trip 35、Smena 8m。
上一張我自己用Rollei 35出的樣片。
6.120即6X6畫幅相機
這個分類的相機操作難度略大一點,並且還分為雙反和單反兩個大類。其實並不是很推薦入門使用,但並不排除有的人入門就是為了玩這類相機(我有一個朋友就是)。下邊的推薦中差價巨大,最貴的萬元以上,便宜的三四百搞定,只作為比較經典比較好的120相機推薦。當然上邊所有推薦的相機也都是從比較經典比較好的角度出發推薦的,只是這個類別在我心裡略有區別。入門愛好者可以忽略這個部分,或者只考慮買下邊推薦當中的海鷗4B。
幾個具體的型號:Hasselblad 500C/M、Mamiya RB67、Mamiya C330、Rolleiflex SL66、海鷗4B。
上一張我自己用海鷗4B出的樣片。
7.其它
這個部分入門的愛好者也可以忽略,但也並不是不可以考慮,以下我會推薦的包含LOMO的鼻祖LC-A,這也是一個入門的選擇,而且有很多人剛接觸攝影就是從LOMO開始的。但我還會在這個分類中推薦Minox B這種非常偏門的間諜相機,不推薦大部分人選擇使用,只推薦給搞機愛好者和膠片控膠片機收藏家這類人群收藏或者拍攝使用。其實這個分類中有幾個是可以放在上邊的分類當中的,但是我更考慮的是使用和出片方面,所以把他們也分在了這裡。
幾個具體的型號:LC-A、Polaroid SX-70 ALPHA 1、Polaroid SX-70 Rainbow Onestep、Polaroid Land Camera、Mamiya Universal、Minox B、Minox 35。
上一張我自己用LC-A出的樣片。
最後補充一點,上邊所有推薦的機型當中均為該型號的初始基本機型,有一些後邊還出過升級版本的,比如Canon AE-1後邊出了AE-1P、海鷗4B後邊有4B1和4B2或者還有其它升級版本。有一些是升級版本較好,有一些是基本版本較好,如果大家需要知道某一款的基本版好還是升級版好的話可以給我留言也可以自行百度找答案找對比,我不能保證每個型號我都了解哪個版本最好,但我會盡我能力解答有需要的朋友們的問題。
以上推薦並不足夠並不全面在寫的過程中一定有其他值得推薦的我無法想起,我的知識範圍有限,但我推薦的這些機型在我看來都是非常好非常值得推薦的膠片相機(也有一次成像相機)。希望對提主和每一個閱讀者有幫助。
感謝閱讀!
我忘記了提主的後半部分問題,補充一下。
沒有什麼膠片風攝影,膠片拍的都算膠片風攝影。數碼片的修成膠片風格的攝影么?我不太推薦這樣的做法,因為總會看起來很蹩腳。有能把後期研究到修出來的片子非常接近膠片質感的功夫的話,用這功夫來學習膠片拍攝也早就可以拍的很棒了。
逐步的會使用膠片相機之後你就學好你所說的膠片風了。方法的話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就是攝影的學習唄,無非稍微有點膠片攝影需要特別掌握的知識,這一部分並不大,也很簡單,自己開始之後就會了。這裡有一篇關於攝影學習建議的我的回答,應該可以幫助到你。連接:剛開始學攝影的話,有什麼建議么? - 左帥的回答
祝愉快!
一
手頭只有兩台膠片機,一個Nikon FM2,還有個Rolleiflex 2.8F,就個人使用體驗來說,新手推薦買FM2+50 1.4定焦
二
關於它的簡介和技術特性請參見百度等等等等
尼康FM2_百度百科
三
說說個人使用心得:
1. 機械感很強外觀很美,背出去又能用又能裝逼。
2. 在老式相機中擁有絕佳的測光系統,即使不用測光表也出不太大問題。
3. 價格非常合理,1500-3000不等就能淘到成色不錯的機器。
4. 日系色調對膠片迷來說非常誘人。
四
它長這樣
五
它的樣片
縮小傳圖這件事簡直不能忍,更多FM2的樣片還是戳相冊吧。
林花仔的相冊-【膠片旅行】【海上天湖之大嵛山島】
林花仔的相冊-【膠片旅行】【在廈門島散步的下午】
林花仔的相冊-【膠片旅行】【伯恩茅斯的海邊】
林花仔的相冊-【膠片旅行】【到里斯本去看海】
林花仔的相冊-【膠片旅行】【愛丁堡之夏】
Pentax ME super/MX/K1000/Super Program,擇一即可。這個K卡口系統還活著。
我覺得題主機器不用太在意,主要還是得找到一家不管送什麼捲來都給你套個SP3000預設的沖掃店,就這效果了,至於怎麼找?淘寶上每月沖500卷以上的店家都沒空給你細做的,找他們就對了。
用過許多135膠片相機,最終還是沒忍住買了萊卡。。。
哎萊卡的確好,這個無法反駁。有錢就買吧,不會後悔的。但是如果差錢怎麼辦?
個人推薦尼康F3,靠譜,紮實,給人值得信賴的感覺,比一水小清新推薦的豆瓣神機可是靠譜多了。畢竟是旗艦機,畢竟是尼康看家產品,畢竟那麼多年被無數用戶以超高強度虐待過,有多靠譜已經無需證明了。據說在日本二手店隨便用的樣機裡面最不容易壞的就是F3了。
有尼康數碼系統的可以考慮F5,基本上鏡頭通用,旗艦機同樣紮實靠譜值得信賴。佳能可以考慮EOS 1V,末代旗艦,不差錢好像能訂新的。
135膠片跌到現在,日系135單反的價格已經很平易近人了,買被莫名炒高價格的所謂豆瓣名機,還不如直接買旗艦,作為一個用相機的人,手裡的相機必須紮實靠譜值得信賴啊。
旗艦機的另一個好處,掄出去造成的傷害可是比非旗艦要狠的啊,只要你不心疼相機【好孩子別學
上面已經有大神給出了自己的推薦,我想從另一個思路給題主一些建議。以下答案都基於我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經驗。
題主提出了兩個問題:1. 新手有什麼入門級膠片機推薦嗎?
2. 如何自學膠片風攝影?
我先從第二個問題開始回答:不存在「膠片風」攝影這個概念。
其實上面也有人提到,用膠片拍出來的照片就是 「膠片風」;用VSCOcam等App的膠片濾鏡修圖後的照片也叫做「膠片風」。
膠片和數碼相機的CMOS一樣,也是感光元件的一種。因為兩者的材質、成像原理等不同,所以拍出來的照片看上去也會相差很多,會形成所謂的「膠片風」和「數碼風」。而且更要注意的是,用膠片相機拍出來的「膠片風」照片,很大程度其實是受到膠捲的沖洗和掃描工藝的影響——一旦沖洗店偷懶一點,統統用預設模式掃描膠捲,那出來的片就是一模一樣的「膠片風」了。
上面同樣的場景分別用膠片相機和iPhone 5s拍攝的(原片未加濾鏡),其實我個人認為除了顏色外,差別並不大。_(:з」∠)_
那問題又來了:用膠片相機拍攝的必要性如何呢?
如果是作為攝影工作者,幹活肯定用數碼相機會方便太多;』如果作為攝影愛好者,我覺得膠片拍攝還是挺有意思的。
其一,雖然「膠片風」確實可以通過App調出來,但對膠捲本身風格的探索過程很有趣。比如說入門時被富士膠捲的包裝誤導,一直以為拍出、沖掃出來照片會偏綠、偏日系,但實際上總有一種讓我不喜歡的黃色。後來就乾脆用柯達比較多,現在還會用愛克發。而真正偏日系的膠捲柯尼卡已經絕版,但我當時真的很嫌棄這個品牌。
其二,一卷135膠捲建議數量為36張,120膠捲為12張,註定不能像數碼相機一樣買個大容量的SD卡就無限制的摁快門。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讓拍攝過程慢下來的鍛煉方式。
那用數碼相機就不能也慢慢拍了嗎?其實是可以的,但我的經驗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不停按快門、在數十張無差別的照片中選不出最好的,是一個不罕見的通病。而用膠捲張數和成本來強行控制拍攝行為,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其三,膠捲從拍攝到在電腦上查看,有一個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正好提供了一個思考的過程,即拍攝的當下和出來的成片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很重要,通常可以澆滅自己一點「膨脹」的心理。並且用數碼相機拍攝時通常會有按快門後馬上查看的習慣——當然,查看拍攝效果如何、照片數據是不是達標是攝影師的拍攝步驟之一,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容易陷入拍-看-看-看-拍的本末倒置。不能即時查看,更專註於拍攝本身,也可以養成好習慣。
以上就是膠片攝影的玄學和情懷。
最後一點最實際的就是,使用入門膠片機拍攝其實是一個成本較低的、體驗全畫幅相機的過程。
題主的相機使用經歷是Canon 7d和iPhone 5s,前者沒說鏡頭怎麼樣,我默認為是15-85mm的套頭。根據兩者感光原件的不同,7d+15-85mm的135mm等效焦距其實是24-136mm;iPhone 5s的則是30mm。
但「等效焦距」這個概念,說實話若不是在入門時候偶爾看到一個帖子在討論,我可能也會很晚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而135mm膠片相機本身就是全畫幅,用多少焦距的鏡頭就是多少,用50mm標頭拍人像、35mm拍人文、28mm拍風景,不會需要一個轉換的過程——直白的感受鏡頭帶來的視覺呈現,對鏡頭感的練習非常重要
而鏡頭感對於攝影的重要性,相信各位大神比我更懂,就不贅述了。
所以回到題主的第一個問題:新手的入門級膠片機推薦,可以從以下幾個思路來選取最適合自己的。
1. 入門購買135mm相機而不是120等中畫幅、大畫幅相機。
135mm相機的普及度遠遠大於後者,並且後者的操作難度確實不適合初學者。
2. 購買135mm單反的優先順序高於傻瓜相機。
傻瓜相機——準確說是Point-and-shoot camera雖然操作簡單又好玩,但也正是因為操作太無腦,沒有一種對照片的「操縱感」,不適合作為首選。
3. 購買定焦鏡頭的優先順序高於變焦鏡頭。
這也是為了培養「鏡頭感」,而初學者可以買一直標頭(也就是50mm鏡頭)作為首選。標頭往往具有價格便宜(量大)、成像質量較高(作為品牌標準)的性價比,並且各品牌都有。
4. 購買和自己已經擁有相機同品牌的膠捲機。
這個就是為了鏡頭群的共享。當然還要注意,很多老式鏡頭也無法用到現在的數碼相機上。
5. 盡量購買成色好的機器。
因為膠片相機逐步被數碼相機取代,現有的膠捲機基本上都是二手。好的成色不單單指外表,更重要的是相機元件的完整、功能的完好。而好的成色可以對拍攝有一定的保障,不會出現什麼卷沒安上、過度漏光、快門失靈等棘手的情況(血淚教訓)。
不過我用久了手動頭,確實也覺得自動對焦很不錯呢。
以上希望能給題主一些參考。
如果你有ef口的鏡頭可以考慮買佳能,鏡頭可以通用,而且有自動對焦,熟悉起來比較快。(我的童年和佳能eos1000f一起度過,現在也是佳能用戶,我的兔子還能再戰十年!)
想要推倒重建,沒錢買賓得,1k能買一大套哦~有錢就買康泰克斯,rts3,這才是單反的王者~奧林巴斯也是不錯~美能達現在也是便宜的不行,但是豆瓣文青已經把x700玩壞了,還有ae1和om1。。。 尼康最不推薦,你會買d頭?f4 那個對焦還不如手動來得快。。。而且機器價格水分太大。。。手動頭還有區別,大f用的和後面的都不一樣。。。如果到數碼又要買g頭,全部推倒再次重建。。。d頭雖然也用,但是他不更新了。。。f100是可以通用的。。。(我經常用這台機器,膠片版d700)
還有比較特別的xpan也可以搞一搞~m42口也可以一試~(我有一台普拉提卡,然後還有轉接黑路)
然後你就會開啟黑路~
旁軸,就會是康泰克斯g1g2,福倫達,徠卡。。。買一台leica mp作為膠片的終結還不錯(mp你值得擁有,作為mp用戶你可能會再買台m2來當替身。。。實在是捨不得拍,對於m6的扳手我真是痛恨到死,雖然加1k可以換mp扳手)
中畫幅,哈蘇祿來總要買一台吧?要不就是瑪米亞,賓得,康泰克斯,勃朗尼卡,瑪奇米還有什麼福倫達折機,軍旗折機太多了。瑪米亞是窮人神器。。。(我是瑪米亞粉。。。暴露了屌絲的本質)
緊接著就是大畫幅。。。沙穆尼,申豪,ebony,維斯塔,林哈夫,仙娜。。。又是一條黑路。。。同時也許你會開始搞濕版,火棉膠,干版。。。買輛皮卡開始照相。。。
暗房黑路,先是罐沖,然後機沖。。。放大。。。這條黑路是真黑啊(黑路早已開啟,已經停不下來)
還有其他的一些小路,暫時略過。。。比如針孔,藍曬,碟片分裝。。。
剛開始最好用自動機過渡一下,上來就用手動機可能會吃不消。。。因為你要照顧的東西一下會變多不少,可能會手忙腳亂,老機器可能沒有測光,最好在自動機上把參數記一記,然後沒有測光也能拍,或者買塊表。。。
祝你好運~
偶爾用7D那就EOS3吧!這是個好機器。
個人建議尼康FA+50定和35定,FA應該說是機械膠片中功能最全的,不僅有psam四檔還有分區測光(相當於現在的平均測光)快門是鈦簾1s-1/4000s,功能齊全非常適合入手,由於它發布時遇到了美能達出了第一部AF膠片機所以一直被冷落,現在成色不錯的FA價格一般在1000左右,不像FM2給炒到兩三千
佳能EOS kiss 的機身+50 1.8的佳能鏡頭,一千可以拿下。
如果在鹹魚買二手的話,七八百應該就可以了。
然後PO一些我用這個機子拍的人像。
(基本上原圖直出,無調色磨皮液化)
更多照片詳見微博: @徐老瞎
手頭有一台佳能AE-1P,豆瓣神機之一。其他方面用著還好,手動對焦比較麻煩。拍靜物沒關係,要是人像的話基本上模特都要表情抽搐了,尤其是想抓拍的話,基本是辦不到的。
135單反: 尼康F3,賓得那幾個機械快門的
135旁軸:leica,voigtlander bessa R
135ps機:minolta tc-1, contax T3, Tvsiii,
Yashica t5,
中畫幅: mamiya 645, c330
pentax mx+m50 1.7
上寬幅,上大畫幅,少走很多彎路
國產鳳凰
135就算了
120吧
哈蘇 祿萊 福倫達 賓得 富士 bronica
膠片風無需要刻意追求,使勁往膠捲和沖洗上砸錢就好了。
黑白入門級話伊爾福pan100.400是還可以的,過些時日FP4 HP5 還有tmax adox也是家中常備。
彩色膠捲,彩色負片過期半年的色彩最好看,不同牌子系列有不同成色,這可以自己嘗試
彩色反轉片就不要過期了,個人認為沒有沖洗必要。可是試試富士維爾維亞反轉片,感光50,顏色極致,價格某寶80左右。
先答一點 因為我沒用過別的家的相機 所以也不好胡亂評論 我一直用奧林巴斯om系列的相機 旁軸用過xa和himatIC om這個系列相機眾所周知 小 精悍 每一個鏡頭不論貴賤 都會給你不一樣的驚艷感 這幾年用om系列的機器拍的照片有點多 手機發照片也不方便 發幾張最近拍的還不錯的分享給大家
相機長這樣
如果你喜歡獨特的快門聲,美能達XD,絕對好。
哈蘇503cxi或者500cm價格7000以內合適,或者賓得67可能重了點,5000以內,可以起步了,配個測光表
不好意思,看成膠片風光攝影了
推薦閱讀:
※沖洗黑白膠捲時需要預洗么?
※想買個拍立得,不知道哪個好,有木有推薦的?
※三腳架怎麼選?求推薦!70D 18-135 300-400美金預算
※120膠捲相機,有什麼好的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