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降噪耳機對人耳有沒有傷害?


在雜訊環境下使用沒有降噪功能或者降噪比較差的耳機時,比如在地鐵或公交上,背景噪音有80分貝,你的音樂要放到120分貝才和平時安靜時聽得感受差不多。
主動降噪耳機是相對於「被動」降噪耳機(也叫物理降噪耳機)而言,用耳罩上的麥克風收集外界噪音,通過耳機里的降噪處理晶元分析處理,製造一種頻譜和噪音的相位完全相反的聲音,將噪音抵消,並且對信號聲的衰減很小,所以不必放很大聲就可以聽清楚,可以保護聽力。

(圖片來自網路)物理降噪耳機對聽力也有保護作用,但通常比主動降噪效果差些。而且因為是完全屏蔽外界所有聲音(效果好的話),有可能會造成不便甚至危險(比如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時)。
不過,即使是使用降噪耳機也不要貪多啊,戴著耳機睡著音樂在耳邊響一夜這種事,響度不大也會傷聽力的。


好問題。咱們不妨展開腦洞,把自己當作一個雜訊:

「我,是一個雜訊。我的最高使命,就是進到人耳把聽力毛細胞弄死。然而,主動降噪耳機卻橫在了我面前,在我想鑽進人耳前就先派了個跟我反相的聲波出來,把我如俄羅斯方塊般消滅掉了。我好傷心,我根本進入不了人的耳朵,我再也感受不到自己『聲命』的意義了。」

當然,以上雜訊的獨白成立是要有條件的:耳機的主動降噪得做得精準、做得好。這話不是危言聳聽,從技術層面上看,產生的反相聲波到底能不能和雜訊正好「湊准步點」是個關鍵。

做主動降噪的技術公司,都會希望降噪能是下圖這樣的理想情況:

當雜訊和反向聲波大小相等、相位正好差了180度時。兩者合到一起,只留下一片祥和。

然而,現實卻總能冰冷地拍在我臉上:

如果降噪沒搞好,使得雜訊和反相聲波相位不僅沒差,甚至還一樣,那麼疊加結果就是雜訊大到上天咯!

所以,為避免上述「越降雜訊越大」的窘境,請朋友們在購買主動降噪耳機時,還是謹慎些、認準大品牌(如Bose、Sony等)。

不過你如果耐得住剁手的寂寞,也可以等等下半年裴哥公司的入耳主動降噪耳機HT11哦。(植入得是不是毫無痕迹?為自己鼓掌……)

更多關於主動降噪耳機對人耳傷害,請戳:解惑 | 主動降噪耳機可能損傷聽力?!

對主動降噪或是答主我感興趣,戳:會聽聲學-專業的主動降噪技術(ANC)方案和耳機產品提供商公眾號『會聽聲學』(id:huitingshengxue),也歡迎調戲,但因為最近愈發忙碌,回復可能會比較遲緩,還請見諒。


主動降噪耳機的原理是在耳機內部產生一個外界雜訊的反相波來抵消外界雜訊的影響,由於減少了外部噪音,使用者在聽正常音樂的時候就會相應的減小音量,對耳朵有好處的。


我用了一陣之後發現耳朵不舒服,有一種坐飛機上升的那種鼓膜不適..


以我使用qc25半年的經驗來看
沒有 而且對耳朵好

另外 明顯感覺聽力變好了 耳鳴也少很多 因為音量小

我現在睡覺都戴著


推薦閱讀:

耳機界有哪些有趣好玩兒的梗,笑話或者文章?
HiFi和攝影哪個更燒錢?
如何專業地辨別好音質?
什麼是人頭錄音?

TAG:音樂 | 耳機 | 聲音 | 耳朵 | 聽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