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投靠他人時,為什麼能以主公的姿態獨立著;而其他人就不能(我們只在《三國演義》小說的背景下談論)?
劉備為什麼能這麼自由,這麼獨立?其實在我看來這樣對他所投的人來說很不公平,也不好管理。舉個例子因為他的自由所以他可以和公孫瓚說分就分,這邊領導還沒發話呢他就跑去幫陶謙打架了。太自由了,並且每一次說走就走的行動都沒有給他帶來絲毫的負面影響,點贊的倒是不少。 你這樣人家公孫瓚怎麼做戰略部署呢?
孫策 張邈 馬超 孔融等等等等為什麼都不能向劉備一樣保持著自由?或者說是劉備為什麼可以不和孫策 張邈 馬超 孔融等人一樣被人所限制?也可以說為什麼大家可以控制孫策 張邈 馬超 孔融等等等等,卻沒有辦法控制劉備?
謝 @孟傑@零蛋邀 。
孫策在袁術手下時身份太低。
張邈被陳宮賣給了呂布。
馬超投奔張魯時也能保持獨立,投奔劉備後已經是無路可走就算窩囊點兒也只能一條路走到底。
至於孔融,他一無實力二無軍事才幹三無核心團隊,整個兒一三無產品,說他是一方諸侯真是抬舉了他。
韓遂其實是獨立了一輩子,從來沒喊過別人主公,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提到他?
下面說說劉備為什麼能一直保持獨立:
1.亂世中少見的善舉贏得了巨大聲望
從公元184年參與平定黃巾之亂到公元212年與劉璋反目,劉備幫助過田楷、孔融、陶謙、呂布、劉璋。
在東漢末年,屢次扶危濟困並且至少在明面兒上不圖回報的人只有劉備一個。
良好的聲譽使得劉備走到哪裡都是一個受歡迎的人。誰拒絕他誰就不佔理。
2.形勢比人強
劉備投奔過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
公孫瓚是他的老同學老朋友,劉備又過於弱小,只有一千人馬。當時公孫瓚兵強馬壯,凌駕於袁紹之上,劉備對他來說真是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投奔呂布時,呂布一來因為是鳩佔鵲巢,理虧。二來又恨袁術反覆無常。三來又要防曹操。獨木難支。
投奔曹操時,曹操要防範袁紹,正好利用劉備對付袁術和呂布。
投奔袁紹時,袁紹正處於鼎盛時期,而當時的劉備已經被曹操打得一窮二白,沒什麼好限制的,善待他打個廣告最划算。
投奔劉表時,儘管劉表猜疑劉備,但當時官渡之戰已經結束,劉表面對著來自曹操的巨大壓力,正是用人之際。既疑且用,所以劉表派劉備帶著他那點兒可憐的人馬主動去挑戰曹操符合他的利益。
劉備弱小,又善於分析形勢,不僅不會給接納他的人構成主要威脅,而且他的每一次投奔都是先給人好處並且表現的比較賣力。即便你知道這個人靠不住也會想利用他以免他被別人利用來對付自己。
3.縱使迷茫,誠然不屈
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他只能為了生存和興復漢室的口號疲於奔命,給人打工、替人賣命,攢人品、攢聲望。
他自己都不知道能幹出多大的事業。不開上帝視角,誰能把他當做心腹大患?
別說,還真有一個——曹操。
所以曹操在官渡大戰前夕冒著被袁紹偷襲的危險,還是試圖拍死劉備。但即便是曹操也不可能徹底無視袁紹、劉表這些大軍閥的存在不惜一切地把劉備斬盡殺絕,只好在鞏固自己的前提下儘可能拍他。可劉備實在是打不死的小強,一再逃竄,就是不死。
4.以德服人 不離不棄
儘管跟了劉備十幾二十年都沒混出什麼前途,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糜竺、簡雍這些人始終忠心耿耿地跟著劉備,尤其是關羽千里走單騎,感天動地。另外還要感謝富豪糜竺傾家蕩產的大力贊助。
誰不想把劉備手下的人才據為己有?可是,辦不到!
綜上,不接納劉備不佔理、不划算。接納了劉備又沒法挖牆腳,只能通過籠絡相對威脅要小的劉備來使用他的團隊以對抗強敵。
毫無疑問,劉備是弱者在強者中夾縫求生最終逆襲的成功案例。
在劉璋之前的幾位,接納劉備、尊重劉備的才最符合他們的利益、而劉璋之所以會上當受騙、引狼入室也正是因為劉備貫徹了二十八年的仁義。
筆者為《桌游志》三國人物列傳專欄供稿,筆名鐵背蒼龍劉軒鴻。
因為劉備作是一個德高望重長者,深諳悶聲發大財之道以至於經常躲起來種菜,前面幾十年的人生,他見的太多了,經歷過黃巾之亂,董卓之禍,彼時已稱得上身經百戰,十八路諸侯哪一個他沒見過,曾與曹操談笑風聲,姿勢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而彼時的孫策畢竟too young。
大耳怪的情況不敢妄言,斗膽來說說孫策為什麼不能獨立而受制於袁術。
原因很簡單:因為沒兵。
在亂世,人才是第一次生產力。孫策雖是江東猛虎孫堅的長子,父死子繼,但是堅爸屬於非正常死亡,還有袁術等人趁火打劫,孫堅留給孫策的遺產除了在江東的聲名之外只有一家老小。聲名不能當飯吃,孤兒寡母也需要供養,說孫策白手起家一點也不為過。從沒落的將門之後到建立雄踞一方的江東孫氏的小霸王,孫策可謂是完成了從一文不名並且身負父親留下的一堆負債的窮小子,到還清了債務然後變賣了家裡的奢侈品然後發憤圖強成為了全國最富的一批人中的翹楚的過程(見@錢烈憲孫家兩代人中,孫權才是開拓地盤最多的,為什麼大家反而認為孫堅孫策軍事好? - 錢烈憲的回答)。在孫氏前三代中,孫策起的是承前啟後的作用,私以為他對江東基業的貢獻勝過堅爸和渣權,堅爸奠定了孫氏在江東的聲名,可惜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策哥接棒通過血與汗的武力擴張成就了實打實的江東勢力,孫十萬憑藉父兄(主要是兄)打下的基業三分天下,不論後期疑似老年痴呆症作出種種匪夷所思之事的話,從用人和治國角度看渣權都是合格的守成之君,至於對外擴張方面嘛我們都懂得(張八百:我就靜靜看你送經驗送人頭不說話)。我經常在想,如果孫策未英年早逝的話東漢末年會不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好了,再策吹下去就徹底偏題了。總之我想表達的是孫策在創業之初就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難,這個困難就是缺兵沒靠山沒軍隊沒地盤,不得不依靠袁術起家。下面詳述:
(??ω??)(??ω??)(??ω??)(??ω??)(??ω??)策哥的分割線(??ω??)(??ω??)(??ω??)(??ω??)
白手起家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堅爸被黃祖伏殺後,袁術就吞併了孫堅的軍隊。策哥從高富帥富二代一夕之間變為打工仔不說,還失去了家中最大的依靠。孫堅死時孫策虛歲才17(反正我17還在學校玩泥巴),上有老母,下有一大群幼弟幼妹,所處時局可謂艱難。
可是孫策並沒有因此倒下,他需要重新振作起來為父報仇,重奪屬於孫氏一族的榮耀。但孫堅的舊部已被袁術吸收,孫策身邊只有周瑜(升堂拜母、總角之好的情誼)、程普、黃蓋、韓當(皆為孫堅的忠實部下)等為數不多的死忠。要想東山再起,必須要手裡掌握一支聽命於自己的忠誠的軍隊,而這正是孫策此時最急缺的。
因此在守孝兩年後,於初平四年(公元193年),19歲的孫策在將老母幼弟託付給張紘之後,趕赴壽春面見袁術,請求他交還孫堅當年的舊部,然後到丹陽去依靠舅父吳景。縱然孫策聲淚俱下言辭懇切地追憶昔日堅爸和袁術基情燃燒,哦不,是同仇敵愾的歲月,和袁術拉關係套近乎,想激起他的惻隱之心歸還孫家軍。袁術對孫策的表現是驚詫之中帶著欣賞,但袁術昏聵卻並不愚蠢,袁老賊觀察孫策言談舉止,認定此子絕非池中之物,更何況到嘴的肥肉怎捨得吐出來,自然是不肯歸還孫堅舊部的。所以袁術對孫策的借兵請求十動然拒,找借口把孫策打發到孫策舅父吳景、堂兄孫賁治下的丹陽召集兵勇去了。
孫策在投靠吳景後開始招兵,從此時起孫策開始展露軍事才能,後把山賊祖郎打跑了,慢慢累積了一定的聲望,這時候共招募了數百人(數百人究竟是幾百人,《三國志》並沒有寫明,數:三者以上為數,私以為數百人應該是是三百人到一千人之間)。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屬於孫策的第一支且也是嫡系的軍隊。至此,孫策將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和這支軍隊都作為本錢壓上,開始放手去博未知前途的命運。
(??ω??)(??ω??)(??ω??)(??ω??)(??ω??)策哥的分割線(??ω??)(??ω??)(??ω??)(??ω??)
討還舊部
顯然只有數百人的隊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興平元年(公園194年)孫策帶著這數百人去見袁術。袁術當初讓孫策前往丹陽招兵,意思是你招到了人再來和我談條件,現在人招到了,即使數量不多,袁術眼看無法再推脫,只好把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這不是袁術第一次坑孫家了,話說袁術可真是專業賣孫家隊友一百年,下面插播職業坑貨小劇場:
???????????????小劇場分割線????????????
劇場一: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在聯袁討董的陽人一役中大獲全勝,名聲大起,威望更著。有人乘機挑撥孫袁二人,使袁術對孫堅心生疑慮,不給孫堅運送軍糧。孫堅焦慮萬分連夜乘馬飛奔一百多裡面見袁術痛陳利害關係,袁術這才下令給孫堅調撥軍糧。(不是我吐槽袁術智商,此時孫袁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孫堅敗了,董太師難道會留你袁術全屍?打仗中斷人草糧無異於取人首級,這種背後插刀背信棄義的缺德事虧他做得出!可憐堅爸還必須拖著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豬隊友繼續作戰,真可謂是以1V2)
劇場二:孫策投靠袁術後,起初袁術許諾任用孫策為九江太守,不久,卻改用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後來,袁術攻打徐州,向廬江太守陸康(陸遜的叔祖父)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袁術大怒之下便派與陸康有舊怨的孫策出兵,並且許願說:「之前我錯用陳紀,經常後悔自己用錯人了。如果這次你拿下陸康,廬江郡一定封給你。」孫策還是too young,奉命出擊,輕鬆拿下廬江。可事實證明職業坑貨的坑品是有保障的,袁術居然又出爾反爾,任用他的老部下劉勛當了廬江太守。對此,只能作丞相臉:
小劇場點評:按說身處亂世為保全自己的利益耍一點手段是無可厚非的,君不見以仁義著稱的劉皇叔也能喧賓奪主攻打對他以禮相待且給予大批物資援助的劉璋,取益州而代之呢(並非蜀黑)。但是像袁術如此反覆無常,言而無信的小人,必不得人心,必失人心,不會有人誠心地追隨他為他賣命,最終落得眾叛親離、身敗名裂的下場,難怪死前連一頓好飯也吃不上就在病中悲慘地死去。
就孫策而言,當初投靠袁術也只是為尋靠山的權宜之計,屬無奈之舉,並不是真心歸順,遲早一天會自立門戶,而袁術一次又一次地背諾食言則加速了這一過程,袁術的利令智昏更堅定了孫策與之決裂的決心,只是現在還不是徹底撕破臉皮的時候,孫策自己的軍隊還不夠強大,尚缺乏底氣與袁術公開叫板。他在等待一個契機,等待著掙脫袁術控制的鎖鏈依靠自己的力量振翅高飛的那一天。孫策身體里江東猛虎遺留下的血液開始沸騰叫囂,小霸王已經躍躍欲試,正在摩拳擦掌隨時準備脫離開始鬆動的牢籠,前往那更廣闊的亂世大幹一場,開闢真正屬於自己的雄圖霸業。這一年孫策剛剛二十歲。
???????????????小劇場分割線????????????
再說孫策得到一千餘孫堅舊部後與自己在丹陽募集的數百兵士整合,繼續在袁術帳下效力。他治軍嚴謹,嚴遵法令,袁術麾下的大將橋蕤、張勳等也都愛慕孫策的風采。(果然還是都看臉╮(╯▽╰)╭)就連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常嘆息說:「如果能讓我生兒子像孫策一樣,我就算死了也沒有怨恨了。」(堅爸怒:曹孟德要小兒子就罷了,你袁老賊還要把大兒子要去,我孫家難道都給別人當兒子,我才是孫粑粑,不能忍!)孫策部下有一騎兵,犯罪後為逃避責罰,逃進了袁術的軍營,藏到馬棚裡面。孫策派人追捕,直衝袁術營中,將罪犯搜出,就地斬首。事情結束後,孫策才去拜見袁術,說明情況,向他道歉。袁術說:「士兵里經常有反叛的事情,你就應當這樣做,謝什麼?」這件事,進一步提高了孫策的聲譽,而軍中對孫策也更加敬畏。
(??ω??)(??ω??)(??ω??)(??ω??)(??ω??)策哥的分割線(??ω??)(??ω??)(??ω??)(??ω??)
渡江創業
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太傅馬日磾在壽春的時候,任命朱治為副官,後又被任為吳郡都尉。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孫策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策哥表示被忽悠夠了,現在要反過來忽悠袁術了)袁術明知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孫策遂率父親舊部和自己的數百門客東進。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袁術的鼠目寸光,不把和自己面和心不合的少年英雄放在身邊監視削弱,反而全員派出,無異於放虎歸山,袁術的昏聵為日後自己的覆滅埋下了種子。而這一次,孫策不會再隱忍,他等待的契機已經到來,該輪到他建功立業了,袁術做了自己的掘墓人卻不自知,這場較量,從一開始就成為定局。
在征討江東途中,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不斷壯大。除了其父孫堅留下的威名外,也還得歸功於孫策自身的人格魅力。到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已有五六千人。孫策把東進的消息寫信告知周瑜,當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帶兵出來迎接孫策並贊助軍糧,孫策對好友的支持感到大喜,並說:「我得到你,太好了。」(「吾得卿,諧也。」)
不得不在此插播策瑜小劇場:???????????????小劇場分割線????????????
孫策十幾歲時在壽春結交名士,就已經小有名氣了。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英達夙成。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後來周瑜勸孫策移居舒縣,孫策應允。於是,周瑜便讓出靠道邊的大宅院給孫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不是拜堂見家長啦,是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互通有無,年幼相知,世稱為「總角之好「。簡單說就是周孫二人是關係極好的發小、兄弟,兩家關係也親近,甚至曾同住一個屋檐下。
後來周瑜在孫策入歷陽後,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二人協同作戰,中途周瑜曾短暫駐守丹陽,袁術發現周瑜有才,有意招攬,但周瑜看出袁術不會有什麼大作為,請求回到江東,袁術應允(老袁讓我說你什麼好,真乃策哥神助攻)。此後周瑜一直追隨孫策,孫策也相當厚待周瑜,並對外感慨與公瑾的」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孫策去世後周瑜奉遺志繼續輔佐孫權,為江東事業盡心竭力,鞠躬盡瘁,沒有辜負孫策的信任,直至36歲時病逝於出征途中,周瑜對孫氏的忠心一直持續到他生命的盡頭。
???????????????小劇場分割線????????????
孫策得到周瑜相助後,更是如虎添翼,立即率部渡江,開始了平江東之戰。一路上孫策攻城略地,連續出擊,所向披靡,沒人能抵擋他的鋒銳,而且孫策軍隊的軍紀嚴明,百姓們也都相當擁護。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二十一歲的孫策打敗了劉繇,勢力越發強大。
一開始,百姓們聽到孫策兵到,都膽戰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
在攻打劉繇的戰鬥中,先是俘虜了萬餘人,然後又發布公告厚待投降的俘虜及其家人,以至於來歸附者由四面八方雲集風涌,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徵集得馬匹一千多。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不久,劉繇又放棄丹徒西逃,孫策於是奪取吳郡。
後知後覺的袁術在壽春得知孫策擊走劉繇,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本來袁術想收編周瑜,但周瑜意圖回江東,袁術只好放行。可能袁術已經意識到孫策已對他造成威脅了,所以把吳景、孫賁、周尚等人召回壽春留為己用。但此時的孫策已經像是脫肛的野馬,勢不可擋了,再沒有什麼羈絆能夠困住他了。並且袁術此時已起了稱帝之心,更是加速了他走向滅亡的腳步。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繼續進攻江東各地,引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會稽太守王朗出兵阻擊孫策,結果潰敗逃亡,被孫策追擊宣布投降。沒錯,這就是演義上與諸葛村夫對罵的王司徒。
可是歷史上的王司徒並不那麼廢柴。王朗為經學世家,望族之後,本人遍注群經,才智過人,博學多聞,子王肅亦淹通經學,著有《孔子家語》,孫女王氏許配給晉王司馬昭為正妻。王司徒早年被舉為孝廉,被辟命但未應命。擔任會稽太守期間受到人們的愛戴,後歸順曹魏深受信任。而被大家津津樂道的陣前對罵一事的真相則是,諸葛亮與王朗其實並未見過面,只是有書信來往而已。
正是因為王朗德高望重,孫策勸其歸降未果後也是敬重有加,不以武力對待。後朝廷在曹操授意下徵召王朗,孫策將其送至許都。
就在這一年(公元196年),孫策開始向漢廷貢獻禮物,私以為這可以看作是孫策建立地方勢力後希望獲得朝廷認可的表現。此時孫策在實質上已脫離袁術建立起自己的割據政權,只是沒有與之公開決裂,因為袁術畢竟給予過自己幫助,即使這個幫助不是出自真心且十分有限,因此孫策還在等待與袁術公開劃清界限的理由。
(??ω??)(??ω??)(??ω??)(??ω??)(??ω??)策哥的分割線(??ω??)(??ω??)(??ω??)(??ω??)
與術決裂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佔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
關於這枚神奇的傳國玉璽也有小劇場:
???????????????小劇場分割線????????????
傳國玉璽從春秋和氏璧到東漢末年亂世幾經風雨,這段歷史按下不表,從孫堅開始談談來談談這神器。一個偶然的機會,孫堅得到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據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孫堅當時駐軍洛陽,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雲氣浮動,眾軍驚怪,沒人敢去汲水。孫堅命人下到井內,打撈出了傳國玉璽,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缺一角,文字是「受命於王,既壽永昌。」人們說,這是當年張讓等作亂,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人投到井中的。
據《後漢書》、《山陽公載記》及元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的記述,袁術乘孫堅妻吳氏扶棺歸里之際,把她劫為人質,攫取了傳國玉璽。
《三國演義》對此的說法是第六回《匿玉璽孫堅背約》:孫堅沖入洛陽後於建章殿一口井內撈起一具女屍,項掛傳國玉璽。孫堅當時就心動了,乃託疾歸江東,企圖別圖大事。盟主袁紹得知此事,要孫堅交出玉璽。孫堅矢口否認,二人幾至動武,聯軍也從此分裂。袁紹索之不得,便通知荊州劉表,要他中途截擊孫堅,搶奪玉璽,於是又展開一場「奪寶大戰」。顯然《三國》對玉璽的由來參考的是《吳書》,對玉璽的去向則不同於《後漢書》、《山陽公載記》。《三國》中寫到孫策在孫堅死後向袁術借兵回江東,袁術不肯,孫策只好拿出玉璽作抵押,袁術才同意借兵,玉璽最後落至袁術手上。
然而《三國志》對孫策是否將玉璽質於袁術,袁術如何獲得玉璽並無記載。另外,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認為孫堅於聯軍中最以忠烈著稱,斷不會私匿漢之神器,否定了孫堅匿璽背盟之說。
歷史中的傳國玉璽究竟發生了什麼,可能我們無從知曉,但它確實在各路英雄豪傑之間引起了巨大的波瀾,見證了一幕又一幕人生悲歡離合。不知是它鑄就了歷史,還是歷史成就了它,雖然在千百年後玉璽湮滅散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是因它而發生的不朽傳奇卻永遠鐫刻在史官的硃筆之下。
(內心OS:話說這傳國玉璽在大一統的時代就算了,在亂世簡直就是個活體FLAG,誰得了誰死/滅得快,孫堅、袁術、曹操、司馬炎……可笑的是居然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細思極恐)
???????????????小劇場分割線????????????
再說袁術這廂僭越稱帝後,孫策終於等來了他期盼已久的理由。孫策給袁術書信,勸喻其不可,袁術不聽所勸,兩人於是絕交不再有往來。孫策還發書信勸說武景、孫賁、孫香等親戚與袁術決裂,返回江東。至此,孫策與袁術從名義上從實際上都徹底決裂,由以前的依附關係、服從關係變為現在的在政治上、軍事上敵對的關係。在這看似簡單的轉變表面之下,是孫策所付出的的巨大代價。多少次屈於袁術的提防打擊,多少次苦於勢單力薄、無人依靠的艱難,多少次對家小身家性命被威脅的恐懼擔憂,多少次對袁術背信棄義、言而無信的隱忍,以及多少次在戰場上以血與汗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勝利,才造就了今天的揚眉吐氣,一雪前恥,獲得了毀滅對方的能力,其中的辛酸也許只有小霸王自己嘗過。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對孫策反對他稱帝十分惱怒,便拉攏丹陽的祖郞(以前被孫策打跑的山賊)等地方勢力,並鼓動山越共同對付孫策。而太史慈也佔據涇縣,自稱為丹陽太守。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孫策擊敗並擒獲祖郞和太史慈。回吳郡後孫策拜太史慈為折衝中郎將,授祖郎為門下賊曹。於是丹陽平定。此後周瑜和魯肅相繼東渡投奔孫策,孫策親往迎接周瑜,拜建威中郎將,當即給周瑜增兵二千人,騎五十匹。又給周瑜鼓吹等軍用樂隊,興建府院住處,所贈賜的東西在軍中無人能比。周瑜引見魯肅,孫策對魯肅的才能十分驚奇,正準備任用時恰逢魯肅的祖母去世,魯肅送祖母的靈柩回東城安葬治喪。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孫策又向漢廷貢獻禮物,規模是建安元年的兩倍。漢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至此,以孫策為首的江東勢力獲得了官方認證,成為各個割據諸侯的其中一股勢力開始真正參與逐鹿天下的鬥爭(此前的戰爭的性質更多是劃定勢力範圍和掃清江東內部障礙,規模和造成的影響都是局部性的)。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正準備與曹操、董承、劉璋并力討伐劉表和強弩之末的袁術,軍隊已經整裝待發,但是袁術已得病而死。孫策派張紘到許都結交朝中大臣,宣傳孫策在江東的功績,並表達對漢室的忠心。
(??ω??)(??ω??)(??ω??)(??ω??)(??ω??)策哥的分割線(??ω??)(??ω??)(??ω??)(??ω??)
結局
到這一步,孫策大仇得報,與袁術之家的恩怨終以後者的的身死國滅而告終。但是命運就是如此令人發笑,此時已建安四年,距離孫策被刺殺毒發身亡也只有一年時間,這一對冤家不久後在地下也會再次碰頭,只是那時他們都會煢煢孑立,當沒有地位、身份和利益的糾葛時,那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從最初舉步維艱只能投靠小人以保留實力、保全家人的弱冠少年,到威震天下、割據一方的討逆將軍,孫策憑藉自身的才幹和魅力(當然也包括老爹的威名)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擴充兵力和地盤),逐漸擺脫袁術的控制和束縛,終成一方霸主,成就一世英雄之名。也許袁術除了給予孫策排擠和打壓,同樣也給予了孫策奮發圖強的反作用力吧。
恩怨情仇早已隨歷史的齒輪轉動而煙消雲散,但史箋上的英雄傳奇卻還在流傳。只可惜天妒英才,孫策在26歲王業未竟時就英年早逝。孫討逆將軍沒有死在戰場上,沒有死在敵人的刀刃下,卻以那樣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死在了自己手裡。而他志同道合的好友周瑜也在僅僅十年後就溘然長逝,好似整個東吳都中了詛咒,還是上天對他們太過垂愛以至於不容於人間? 也許正應了那句讖言: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一聲嘆息。
┏━┓┏━┓┏━┓┏━┓┏━┓┏━┓可以不看的分割線┏━┓┏━┓┏━┓┏━┓┏━┓
後記:
因為太喜歡策哥了,也為他的結局而惋惜,尤其最後渣權稱帝居然僅追封策哥為長沙王,策哥兒子孫紹僅封侯(為這一點就孫十萬一生黑),有些地方寫得有點煽情矯情以至於遊走在偏題的邊緣,不知道符不符合題主的要求(??`ω′?)
一直以來都想梳理關於孫策關於江東的材料,這次算是完成了部分執念,也是花了一點時間和心思的。但由於水平所限,其中肯定有不少錯誤,特別是史實和參考材料方面的,請多見諒。
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利益相關:東吳縱火FFF團粉,策瑜粉,渣權黑
繼續引用老話,在東漢末年,仍舊有著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這麼一個概念… 也暨戰國以來的養士之風,主君為首,國家皇帝次之。
所以劉備才能一次次的再起,孫策才能脫離袁術,馬超才能坑爹。首先是劉備的身份:皇族(雖然不知道真偽)
三國時期是極為看重出身的,好的出身就有了好的政治資本。在公孫瓚的陣營里因為曾經是同學,尚且可以平起平坐,來去自由。但是到了袁紹那裡就是尊為上賓不能怠慢。袁紹是個多注重氏族名門血統的人大家都清楚,可他還是尊重劉備。到了同族劉表那兒也是收到禮遇,鎮守新野。但是,劉備從來都是沒有實權。只是擁有自己私兵的指揮權。劉表和袁紹都是從底子里防著劉備。劉備的野心不次於司馬家族,任何玩政治政權的人絕對不會對劉備這種人掉以輕心。
孫策唯一的政治身份是吳郡大將孫堅的長子。撐死是個陣亡將軍的孩子。孫堅每次出兵都是後方有袁術作為糧草供應。且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唯一的權利就是打仗。孫堅死後孫策順其自然地一部下兒子的身份歸順袁術,也無可厚非。原本就是小輩的人,在加上父親就是袁術的部下,姿態當然要低得不能再低。
劉備並不獨立,身邊只跟著家將
人家姓劉
三國演義前提下,劉備是皇叔,大家表面上還是要給皇室面子。等不用給皇室面子的時候,劉備已經不用投奔他們了。
大哥 劉備是有部曲的 孫堅的部隊不是部曲孫堅死了孫策是什麼都沒有是從袁術手裡騙過來才自立的 馬超是叛變曹操才領軍自立
劉備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啊!他又不是一個人來投的。
獨立不獨立,就看你手裡面有沒有隊伍。其他的都是扯淡。
一是因為他一直以大漢皇叔自己稱,第二是他有自己的鐵杆粉絲,有獨立的資本,第三是他投靠誰誰倒霉,所以不得不獨立啊!
瀉藥
首先劉備是皇叔,有著皇族的身份。
其次劉備是豫州牧,人稱劉豫州,是朝廷的大官員。
最後,劉備有自己的私兵,關張趙簡雍糜竺糜芳孫乾,所以到哪人家都得讓著三分。
就像現在,你遇到了毛新宇將軍,就算你是馬雲馬化騰,也不敢使喚毛將軍做手下吧?
最後反對一下下陳超君的答案,劉備是投靠過袁術的。袁術讓他去徐州支援陶謙,結果大皇叔抱著徐州投入了袁紹的懷抱。這也是為什麼袁術後來和呂布聯手要揍大耳朵的結果O(∩_∩)O哈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