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戲曲總是稱呼趙雲四弟或「四千歲」,這個四弟或「四千歲」是從什麼時候流傳開的?
趙雲在三國正史裡面貌似地位並不高,多說就是個警衛隊長。但民間卻把他提升到了非常的高度。甚至用「後續四弟」來與關、張其名。而且不僅如此,不論是京劇、豫劇、梆子,還是相聲評書,都是如此提高趙雲。為啥民間要提高趙雲呢?這個所謂的「四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開來的呢??
謝邀。
正史《三國志》里,別說沒有趙老四,連桃園結義都沒有。實際上,正史里都沒確認桃園三兄弟的」兄弟情「。雖說劉關張感情好,情同兄弟,但也有這種說法:比如劉曄認為: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而趙雲,無論是地位還是稱呼,都沒上到過兄弟之情的地步。
《三國演義》里,桃園三結義有了,而且大大強化了趙雲和劉備的關係。但最多也就是關羽承認一句
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
所以,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沒有承認過趙雲是老四。
真正把趙雲列進老四的,是戲曲+評書。比如有些評書里,就有這樣的句子:
張飛見趙雲的心裡難過,便勸道:「人死了不能復生,還是先料理後事要緊。巨鹿郡也呆不下去了,料理完司馬太守的後事你與我一塊兒回去;我大哥久仰子龍大名,咱們跟大哥一起干,你就是四弟了!」
趙雲早就聽說劉,關,張在桃園三結義,立志要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非常敬慕這三位英雄,因此,當下就答應了:「就依翼德將軍.」
趙雲領著官員衙役,為司馬直發喪,然後跟隨著張飛回來,結伴來投公孫瓚。
之後,像《收姜維》這樣的戲曲里,就會半真不假,念趙雲是」四千歲「,然後就一傳十,十傳百了。
評書人這麼編,其實可以這麼理解:
中國明清往後的評書,很喜歡亂封王,清朝許多戲曲和評書作者,其實琢磨事,是往清朝那些鐵帽子王邏輯里編的。比如《楊家將》里有所謂十大王爺。二是愛讓將軍和主公們稱兄道弟。比如許多評書里,李世民就會稱呼秦瓊」秦王兄「,稱呼尉遲敬德」尉遲王兄「。又比如《明英烈》,就會讓朱元璋認許多兄弟和乾兒子。
因為評書受眾群,大多不通古代朝廷里的規矩,所以把趙雲編成四千歲,一如把呼延贊編成鐵鞭王、把呼延丕顯編成雙王,既顯得君臣和睦,又家長里短,好理解,也透著熱乎情感深。說到底,就是要捧趙雲、羅成這樣的白袍將,所以不惜工本、不講史實,怎麼熱鬧怎麼往上堆,就是了。
張飛說:吃茶吧弟弟呀,我是翼兄~
能想起來的就是這段了: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漢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馬費詩為使,齎捧誥命投荊州來。雲長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禮畢,雲長
問曰:「漢中王封我何爵?」詩曰:「五虎大將之首。」雲長問:「那五虎將?」詩曰:「關、張、趙、馬、黃是也。」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
趙四公子:平原君趙勝
趙四將軍:常山趙雲趙子龍
趙四小姐:趙一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趙四永遠是趙四
三國演義原文里有關羽的一句: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
其他的評書戲曲里,為了彰顯劉備對部下如同手足兄弟,同時立捧白馬銀槍的偶像級英雄,所以這個四弟的稱呼也就應運而生了。袁爺的三國里就多次讓劉備叫四弟。
補充 @張佳瑋 一段,甘露寺的唱詞里就有這麼一段
【西皮原板】
勸千歲殺字休出口,老臣與主說從頭。
劉備本是那中山靖王的後,景帝玄孫一脈留。
他有個二弟【流水】漢壽亭侯,青龍偃月神鬼皆愁。
白馬坡前斬顏良,延津誅文丑,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
他三弟翼德威風有,丈八蛇矛慣取咽喉。
鞭打都郵他氣沖牛斗,虎牢關前戰溫侯。
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
他四弟子龍常山將,蓋世英雄冠九州。
長坂坡救阿斗,殺得曹兵個個愁。
這一班虎將哪個有?還有諸葛用計謀。
你殺劉備不要緊,他弟兄聞知是怎肯罷休?
若是領兵來爭鬥,曹操坐把漁利收。
我扭轉回身奏太后,將計就計結鸞儔。
當年小時候聽過這裡印象特別深
記得當初看越劇徐派的《北地王·哭祖廟》一折,劉諶哭完關張,起頭就是一句徐派經典起腔「四皇祖啊——」
我當初看到那兒還在納悶,想先帝關張都哭過了,這四皇祖又在哭誰,而且那後面兩句還特有迷惑性,「你長坂坡逞威風,一人獨擋百萬眾」。
聽到這兒我以為是在哭張飛,還想怎麼又給單獨拎出來哭一遍,結果到後兩句「懷抱幼主出重圍,那時我父王睡正濃」的時候,才恍然大悟。
敢情兒這是在哭趙雲啊!
趙雲這個不清楚,但終於知道趙四兒是怎麼個起源了。
三國演義里是有暗扣,其他幾位提到,然後民間藝人再發揮,四弟的稱呼就來了。
然而三國演義里也有類似射鵰英雄傳里蓉兒比靖哥哥大的破綻。——劉關張先後去世都提到了享年多少多少歲,趙雲老兄在一出岐山時力斬五將時也提到了年齡,簡單的計算表明,趙雲不但比關張大,甚至比玄德也長了幾歲。
至於馬超的年齡,也可以算一算,無論如何,五弟的稱呼太滑稽了。
那你問老紅軍內部有這個叫法嗎
推薦閱讀: